跳到主要内容

04 龙树的生平

四、龙树的生平

重点提示

  • 《龙树菩萨传》《付法藏因缘传》对龙树生平的记述
  • 龙树的重要事迹:龙宫取经、得国王支持、为王子舍头、佛经授记、往生极乐

  

  我们对龙树生平的了解从哪里来呢?最早就是鸠摩罗什的朋友圈里传出来的。鸠摩罗什到中国以后吸粉无数,他的粉丝很多都成了有名有姓的大家,包括僧肇、僧叡、曇影、慧远,大概都是4世纪末到5世纪初,他们的著作里提到了龙树。根据他们的记述,我们能得到龙树生平的一个大概印象,但非常的模糊:生于马鸣身后数百年,就是比马鸣晚,晚几百年,不知道,生在南印度大婆罗门家,他办了一件大事——入龙宫取大乘经。大乘经原来不流行,后来开始流行,怎么流行起来的呢?当时5世纪的人认为这是龙树从龙宫里取出来的,大乘经过去由于不受人重视,人世间已经没了,龙宫里有,但龙宫到底是个什么地方,现在有很多个说法了,有的人认为是印度边远地区。佛教内部认为,就是龙宫,龙是印度人认为的一种众生。龙树从龙王的宫殿里取出了大乘经,让大乘经重新流传于世,重振佛教。然后他收了一个徒弟,名字叫提婆。这几个人的记述,综合起来就这么几句话,非常简略。

《龙树菩萨传》《付法藏因缘传》

另有一个相当详细的文献,叫作《龙树菩萨传》,署名是鸠摩罗什写的,但到底是不是鸠摩罗什写的,现在有争议,就算它不是鸠摩罗什写的,成书也晚不过5世纪。还有一部著作叫《付法藏因缘传》,把印度佛教的历代祖师每人都记了一段,是5世纪编成的。这部书里边也包含龙树的传,跟单独流传的《龙树菩萨传》内容基本一致,但是,这两个文献到底谁抄谁的,现在也有争议,说不好,不管谁抄谁的,都晚不过5世纪。

从学术上、考据上讲,定这个年代很重要,也就是说,在5世纪的时候,印度的传说配合中国知识分子士大夫的一些想象,对龙树就是这么一种印象,至于龙树这一辈子是不是真的就这么过的,说不清楚,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这里我们只能当八卦谈资来扒一扒。我觉得这些神异的记述里面,多少能反映了一些问题,很有意思,我们简单读一下。

龙树菩萨者,出南天竺梵志种也。[……]

契友三人亦是一时之杰,相与议曰:“天下理义可以开神明悟幽旨者,吾等尽之矣。复欲何以自娱?骋情极欲,最是一生之乐,然诸梵志道士势非王公何由得之,唯有隐身之术,斯乐可办。”四人相视,莫逆于心,俱至术家,求隐身法。[……] 龙树磨此药时闻其气,即皆识之,分数多少锱铢无失。还告药师,向所得药有七十种,分数多少皆如其方。药师问曰:“汝何由知之?”答曰:“药自有气,何以不知。”师即叹伏:“若斯人者,闻之犹难,而况相遇,我之贱术何足惜耶。”即具授之。[……] 四人得术,纵意自在,常入王宫,宫中美人皆被侵凌。百余日后,宫中人有怀妊者,懅以白王,庶免罪咎。王大不悦,“此何不祥?为怪乃尔。”召诸智臣以谋此事。有旧老者言:“凡如此事,应有二种。或是鬼魅,或是方术。可以细土置诸门中,令有司守之断诸行者。若是术人,其迹自现,可以兵除。若是鬼魅,入而无迹,可以术灭。”即敕门者备法试之,见四人迹,骤以闻王。王将力士数百人入宫,悉闭诸门,令诸力士挥刀空斩,三人即死,唯有龙树敛身屏气,依王头侧,王头侧七尺,刀所不至,是时始悟,欲为苦本,众祸之根,败德危身皆由此起。即自誓曰:“我若得脱,当诣沙门受出家法。”[……]

“龙树菩萨者,出南天竺梵志种也。”梵志就是婆罗门,就是说他出身很好,是南印度人。“契友三人亦是一时之杰,相与议曰:天下理义可以开神明悟幽旨者,吾等尽之矣。”契友三人,龙树和三个小哥们儿,这都是人精,天下的要学的东西学得差不多了,也没什么难得住的了。“复欲何以自娱?”怎么找点人生的乐子呢?“骋情极欲,最是一生之乐。”说,只有潇洒地放荡纵欲,这辈子才没有白活。“然诸梵志道士势非王公何由得之。”我们几个人又不是官二代,想“骋情极欲”不太容易,那怎么办呢?有辙,“唯有隐身之术,斯乐可办。”如果我们学了隐身术,别人看不见我们了,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四人相视,莫逆于心。”这四个小哥们互视一笑,“俱至术家,求隐身法。”就找了一个术士,学隐身法。中间我省略了很多文字。学了这个隐身法以后,老师就把隐身药给他们了,却不告诉药方,因为要拿他们一把,哪那么容易就让你们学会制药呢,我拿着你们,药用完了还得找我。结果呢,“龙树抹此药时闻其气,即皆识之,分数多少锱铢无失。还告药师,向所得药有七十种,分数多少皆如其方。”龙树露了一小手,这个药需要用水磨了,抹到眼上就能隐身,龙树一闻这个味儿,就知道这个配方是怎么回事,他就给破解了,具备了逆向开发的能力。药师吓坏了,“药师问曰:‘汝何由知之?’答曰:‘药自有气,何以不知。’”每一味药都有它的气,龙树一闻就知道,所以,这里龙树的这个逆向开发功力,跟他到后来一听见般若经的“空”,就能把解题过程给填补出来了,是有一致性的。

然后,“师即叹服。”这个老师就服了,说:“若斯人者,闻之犹难,而况相遇?”这人是难得之才呀,听说都很难,更何况跟他能见面呢!“我之贱术何足惜耶?”我这隐身术,这不值钱的技术,有啥值得保护的呢?“即具授之”,全告诉龙树了。

这一下,隐身药要多少有多少。“四人得术,纵意自在。”我有时候想,要有了隐身药,我去干什么?一般说人生的乐趣嘛,金钱美女,说好听一点,事业爱情。但这四个人估计也不缺钱,干什么呀?“常入王宫,宫中美人皆被侵凌。”哪儿的姑娘最美啊?有志气,去王宫,结果就出事了。“百余日后,宫中人有怀妊者,懅以白王,庶免罪咎,王大不悦。”一来二去的,宫女有人怀孕了,这得赶紧告诉国王啊,否则这肚子一大起来,可是死罪,要想办法免罪。国王一听就急了,没临幸呢,怎么就有妊了呢?于是就招集大臣想办法,有懂行的人说,这要么是有鬼祟,要么是有人施隐身术,就出了一个主意,在每一个门口都铺上细土,等着他们来。

“即敕门者备法试之,见四人迹。”人看不见,脚印出现了。“骤以闻王。王将力士数百人入宫,悉闭诸门,令诸力士挥刀空斩,三人即死。”怎么办呢?一看见他们来了,就呼啦一下展开卫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拿着刀东扎扎西砍砍,反正知道你肯定进来了,那你跑得出去吗?结果三个小哥们儿全给砍死了,惨呐!作了风流鬼。结果你看,龙树又一次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唯有龙树敛身屏气,依王头侧七尺,刀所不至。”他站的离国王非常近,在国王头旁边,而且不出气,国王也听不见他,哪个胆大包天的卫士敢把刀砍得靠近国王啊!

这个时候,“是时始悟,欲为苦本,众祸之根,败德危身皆由此起。即自誓曰:‘我若得脱,当诣沙门受出家法。’”这时候就老实了,想啊,看来这一难我是要躲不过去啊!为什么会遭此危难?都是欲望啊,欲望是苦的根本,说,如果我能侥幸不死的话,以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再也不胡来了。结果他这么一想呢,哎,他就真没事儿,出去了。中间我省略了好多,挺长的一个故事。他出去以后,就“诣沙门受出家法”,出家当和尚,学习佛法。

外道论师沙门义宗,咸皆摧伏。外道弟子白之言:“师为一切智人,今为佛弟子,弟子之道,咨承不足,将未足耶?未足一事,非一切智也。”辞穷情屈,即起邪慢心,自念言:“世界法中,津涂甚多,佛经虽妙,以理推之,故有未尽,未尽之中,可推而演之,以悟后学,于理不违,于事无失,斯有何咎?”思此事已,即欲行之,立师教戒,更造衣服,令附佛法而有小异 [……]

出家了以后,我们想象龙树这样的人,那马上就是佛家翘楚,一代宗师。然后。“外道论师沙门义宗,咸皆摧伏。”佛教之外的修行人叫外道,这些个研究理论的“沙门义宗”,理论上辩不过龙树,全被龙树给干掉了。结果,人家说我辩不过你,我摆你一道,“外道弟子白之言:‘师为一切智人,今为佛弟子,弟子之道,咨承不足,将未足耶?未足一事,非一切智也。”说:龙树大师,你很厉害,你是一切智,就是智慧最高的人,具备一切智的人,但是你是佛教徒,是佛弟子,你的老师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才是一切智,才是智慧圆满,而作为弟子一定是“咨承不足”,你再牛,也牛不过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是一切智人,那么你多少要差一丁点,而只要差那么一丁点,就不能算一切智,你的智慧就不够圆满,这下你牛什么呀?你还差一点吧!

龙树听完以后,“辞穷情屈,即起邪慢心,自念言:‘世界法中,津涂甚多,佛经虽妙,以理推之,故有未尽,未尽之中,可推而演之,以悟后学,于理不违,于事无失,斯有何咎?”都说这世间的法,法无定法。八万四千法门条条是通途,佛经虽然很妙,但是也有推不尽、理不清的地方,那我“推而演之,以悟后学”,创造自己的一个推演方法,来教导后世学人,我在道理上不违反,在事验上没有过失,“斯有何咎?”我这么做有毛病吗?这什么意思呢?他是要拉出来单干啊!“思此事已,即欲行之,立师教戒,更造衣服,令附佛法而有小异。”成立了自己的教戒,自己教派的规条,连服装都设计好了,从此咱不着僧装,要有区别,“令附佛法”,跟佛教的衣服有点像,但是有小异,还不一样,下决心另立门户。龙树这人太厉害了,不让他折腾一把,都对不起他。

大龙菩萨见其如是,惜而愍之,即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开七宝藏,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 龙还送出于南天竺,大弘佛法摧伏外道,广明摩诃衍,作优波提舍十万偈。又作《庄严佛道论》五千偈,《大慈方便论》五千偈,《中论》五百偈,令摩诃衍教大行于天竺。又造《无畏论》十万偈,《中论》出其中。[……]

“大龙菩萨见其如是,惜而愍之。”说有一位菩萨叫大龙,心想不能让他这么作下去了,那怎么办?“即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开七宝藏,发七宝华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把他引到龙宫里边,打开这些个宝藏,让他看到经典,什么经典呢?“方等深奥经典”,“方等”也是大乘的一个别称,给他看的是方等经,也就是大乘经,说明他以前还没怎么看过大乘经。这下龙树彻底服了,还想另立门户吗?不敢了!不敢了!聪明人你让他作一把,再拉回来,一般都是很厉害的。

“龙还送出于南天竺,大弘佛法摧伏外道,广明摩诃衍。”摩诃衍(Mahāyāna)就是大乘。回来以后在南印度弘扬大乘教法,“作优波提舍十万偈。”优波提舍(Upadeśa)就是解释经的一类著作,有人说这里指的就是《大智度论》。龙树作了很多论: “又作《庄严佛道论》五千偈,《大慈方便论》五千偈,《中论》五百偈,令摩诃衍教大行于天竺。”这说得好像很具体,书名和篇幅长短都告诉了。但这里边呢,我们只知道《中论》五百偈,就是我们的主要参考。那其他两部论是什么?不知道!没传下来。“又造《无畏论》十万偈,《中论》出其中。”这个《无畏论》是什么?有一点说法,藏译中有一部《中论》的注疏,叫“无畏论”,但是不足十万偈,篇幅不对,可能反映一些信息吧,我们不研究那么仔细了。“《中论》出其中”,《中论》是从《无畏论》简略或者摘取出来的。下面就看看龙树最后的大结局是什么?

是时,有一小乘法师,常怀忿疾。龙树将去此世,而问之曰:“汝乐我久住此世不?”答言:“实所不愿也。”退入闲室经日不出,弟子破户看之,遂蝉蜕而去。去此世已来至今,始过百岁。南天竺诸国为其立庙,敬奉如佛。其母树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树名也。以龙成其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也。

龙树估计是觉得差不多了,自己的工作也完成了,看到有一个小乘法师老嫉妒他,就专门跑过去问人家,说你愿意看我活在这个世上吗?“答言:‘实所不愿也。’”龙树说:好!你既然不愿意,“退入闲室经日不出,弟子破户看之,遂蝉蜕而去。”把自己关到一个小黑屋里,过了多少天不出来,弟子推门一看,龙树已经去世了。“去此世已来至今,始过百岁。”很多人拿这句话来框定龙树的年代,说写这个文献的时候,龙树去世也就百来年。但是这个百来年,究竟是以谁的口吻说的,现在也不清楚。然后,“南天竺诸国为其立庙,敬奉如佛。”说明至少在5世纪写这本《龙树菩萨传》的时候,龙树的名声已经非常大了,南印度各个地方都为他立庙,当佛一样供奉。

  下面解释了龙树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说:“其母树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是树的名字,因为他妈妈在阿周陀那树下面生了他,所以给了他这个名字。“以龙成道”,因为他的成道,不管是大龙菩萨也好,还是入龙宫取经也好,都跟龙相关,所以“以龙配字,号曰龙树也。”

龙树的重要事迹

《龙树菩萨传》确实描绘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不是真实历史,我们不做评判,且当八卦看一看吧!如果把前面这些材料汇集一下,当然还有很多别的材料,我在这里不能尽数,就可以看到,龙树的一生主要有如下事迹。

第一,去龙宫取经。大乘经在当时并没有流传于世,是经过龙树的取经和弘扬,才开始流传开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龙树是最早倡导大乘经典的人。那么龙树从龙宫里取出的是什么经?这可就要了亲命了,各个地方记得都不一样!刚才我们看到是《方广经》,《方广经》就是大乘经,有说是般若经,也没问题,这是5世纪的传说。到了7世纪,有一位法师叫吉藏,他说取出来的是《华严经》。而到了8世纪密宗兴起的时候,说龙树开南天竺铁塔,取出来的是密教经典《金刚顶经》。反正各个宗派都把龙树说成是取他们那一宗最重要经典的人,所以龙树到后来有一个称号叫“八宗共祖”,中国汉传佛教的各个宗派都把龙树拽出来站台,有的是能联系上,有的是联系不上也要联系上。这是龙树的名人效应。

第二、龙树得到过国王的支持。他很会跟统治阶层搞关系,把山凿空那个寺庙,是引正王为他造的,倾国家之力来推龙树。是哪个国王跟龙树有关系呢?汉译文献中最早说是禅陀迦王,可谁是禅陀迦王啊?很多印度历史学家在王统谱系里去找这个名字,找不到。到7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名称叫作娑陀婆诃王,也叫引正王,引正王是意译,音译叫娑陀婆诃,这是玄奘的翻译,7世纪末的义净翻成“娑多婆汉那”,说是他的号,名“市寅得迦”,发音跟“禅陀迦”有点接近。娑陀婆诃这个名字在印度历史上是有的,但不是人名,而是一个王朝的名字,所以很多人作考证,看龙树的年代能够对上哪个王,费了很多劲,却没有一个能够让大家信服,主要是缺乏历史证据。印度也有刻碑来表功记事的传统,印度出现了大量的跟这个王朝相关的碑铭,却都没有出现过龙树的名字,所以,这件事也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还有一个事件,这里我没有引,《大唐西域记》里边记得很详细。龙树还有一个本事,制长生药,炼不老仙丹。印度和中国的国王都一样,都想长生不老,要服丹药,抓住这一点,就能够跟国王搞好关系。龙树炼丹给国王吃,国王就不死了,国王不死没问题,太子受不了啊!怎么办,要把龙树给干掉,于是太子就来求龙树的头。佛教有一个说法,菩萨不能拒绝对你有所求的人。太子找到龙树说:我啥都不要,就要你的脑袋,给不给?不给,你就是有悭吝之心。龙树说:好!咔嚓把脑袋割下来给他了。这个传说,在7世纪的一位中观论师月称所著《中观赞》里,以及11世纪成书的《故事海》里都能见到。在这个传说里,龙树是为王子舍头而死,跟刚才我们看到《龙树菩萨传》不一样,那里是一个小乘法师不愿意看到他活着。龙树到底怎么走的,说不清楚。把龙树与长生术联系起来以后,也有说龙树活了好几百岁。

最后一点,我们前面在《楞伽经》见到了对龙树的授记。说他登得初地,死后往生极乐世界。这个说法的影响也很大,在后来的《大云经》以及密教经典《文殊师利根本仪轨》(8世纪成书)之中都有反映。

关于龙树的生平我们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