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6 四集续 1-5

第二 只尸品

第111经 只尸经1

一时,应调马之骑御师只尸,诣访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世尊告诉坐于一面之应调马之骑御师只尸曰:

二 “只尸!汝名2应调马之骑御者,然,只尸!汝云何调伏应调之马耶?”

“大德!我或柔软调伏应调之马,或粗涩调伏,或柔软粗涩调伏。”

“只尸!汝若于应调之马,以柔软调伏无其效,粗涩调伏亦无其效,柔软粗涩调伏,亦无其效时,汝将如何?”

“大德!我若于应调之马,以柔软调伏无其效,粗涩调伏亦无其效,柔软粗涩调伏仍无其效时,大德!我将杀之。何以故?因于莫耻辱我师家。大德!世尊亦为无上士调御丈夫;复次,大德!世尊是如何调伏应调丈夫?”

“只尸!我亦以柔软调伏应调丈夫,亦以粗涩调伏,亦以柔软粗涩调伏。只尸!此中,以柔软者,当如次之谓:此是身妙行[导致]此为身妙行之异熟;此是语妙行,[导致]此为语妙行之异熟;此是意妙行,[导致]此为意妙行之异熟;谓天与人是。

只尸!此中,以粗涩者,当如次之谓:此是身恶行,此为身恶行之异熟……乃至……意恶行,……异熟;谓地狱、傍生、饿鬼是。

只尸!此中,以柔软粗涩者,当如次之谓:此是身妙行,此为身妙行之异熟;此是身恶行,此为身恶行之异熟;……乃至……意妙行,此为意妙行之异熟;此是意恶行,此为意恶行之异熟;谓天、人、地狱、傍生与饿鬼境是。”

“大德!仁者,若以柔软调伏应调丈夫无效,粗涩调伏亦无效,柔软粗涩仍无效时,对彼将如何?”

“只尸!我以柔软调伏应调丈夫无效,……以柔软粗涩调伏无效时,我应杀之。”

“大德!世尊!莫非不应杀生耶?纵然如是,世尊则曰…“我须杀彼!”

“只尸!实则如来不应杀生,但若一切3应调丈夫,以柔软调伏无效,……乃至……以柔软粗涩调伏无效时,如来于彼,不认作是应说示者、应教诫者。又,有智同梵行者,亦[于彼]不认作是应说示者、应教诫者。只尸!圣者于律中,不认作是如来应语,应教诫。又,有智同梵行者,亦不认作是应语,应教诫,此即是杀。”

“大德!如来不认作是应说示、应教诫;有智同梵行者,亦不认作是应说示、应教诫,其实4于彼,诚然5即如同被杀。大德!奇哉,大德!奇哉!……乃至……大德!世尊,我自今后,心中存念,终生归依。”

注1 参阅杂阿含三三(大正藏、二.二三四b)。

2 名 底本之sannato,在暹本作sannato,正确。

3 一切 底本之so,在暹本其他yo,正确。

4 实yo在暹本其他均无此字,正确。

5 诚然……被杀 底本之sugatahato,在暹本作suvadho,今据之。

第112经 势速经

“诸比丘!成就四支之国王之善骏马,适当于王,堪王使用,可谓是王之股肱。四者为何?即:正直、势速、堪忍、柔和是。诸比丘!成就此等四支之王之善骏马,适当于王,堪王使用,谓是王之股肱。

诸比丘!正是成就如此四法之比丘,是应请,是极应请,是应供施,是应合掌,是世人无上福田。四者为何?即:正直、(智)势速、堪忍、柔和是。诸比丘!成就此等四法之比丘,是应请……乃至……是世人无上福田。”

第113经 刺轮经1

“诸比丘!有此等四种之善骏马,存在于世中。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善骏马,见刺轮影已,惊悚,作想:今我应调马之骑御者将如何2措施于我耶?于彼应作何因而应耶?诸比丘!世间有如是一类之善骏马。比丘众!此是第一善骏马,存在于世中。

复次,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善骏马,见刺轮影已,不惊悚,然刺战毛孔则惊快。作想:今我应调马之骑御者将作何措施于我耶?于彼将作何因而应耶?诸比丘!世间有如是一类之善骏马。诸比丘!此是第二善骏马,存在于世中。

复次,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善骏马,见刺轮影已,不惊、不悚,又刺战毛孔亦不惊、不快,然裂其皮3,则惊且悚。作想:今我应调马之骑御者将作何措施于我耶?于彼将作何因而应耶?诸比丘!世间有如是一类之骏马。诸比丘!此是第三善骏马,存在于世中。

复次,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善骏马,见刺轮已,不惊、不悚,又刺战毛孔亦不惊、不悚,又裂其皮亦不惊、不悚,然坏其骨,则惊且悚。作想:今我应调马之骑御者将作何措施于我耶?于彼将作何因而应耶?诸比丘!世间有如是一类之善骏马。诸比丘!此是第四之善骏马,而存在于世中。

诸比丘!有此等四种之善骏马,存在于世中。

诸比丘!正是如此,有此等四种之善吉祥士,存在于世中。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善吉祥士,闻云某名村或邑,有女人或男子病而致死。彼由之惊悚,生厌离心,如理精勤,不惜身命,前于身作证最胜谛,又于慧分析而看。诸比丘!犹如斯善骏马,见刺轮影已惊悚。诸比丘!我说此善吉祥士,应如是喻。诸比丘!世间有如是一类之善吉祥士4。诸比丘!此是第一善吉祥士,存在于世中。

复次,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善吉祥士,虽不闻云某名村或邑,有女人或男子病而致死,自见女人或男子病而致死。彼由之惊悚,生厌离心,如理精勤,不惜身命,而于身作证最胜谛,又于慧分析而看。诸比丘!犹如斯善骏马,毛孔为刺战而惊悚。诸比丘!我说……。诸比丘!世间有如是一类之善吉祥士。诸比丘!此是第二善吉祥士,存在于世中。

复次,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善吉祥士,不闻云某名村……致死,又自虽不见女人或男子病而致死,彼之亲戚或同族人病而致死。彼由之惊悚,生厌离心,如理精勤,不惜身命,又于身作证最胜谛,又于慧分析而看。诸比丘!犹如斯善骏马,※皮裂而惊悚。诸比丘!我说此善吉祥士,应如是喻。诸比丘!世间有如是一类之善吉祥士。诸比丘!此是第三善吉祥士,存在于世中。

复次,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善吉祥士,不闻云某名村……致死,又自不见女人或男子病或死,又,虽不闻彼亲戚或同族人病或死,于身受触苦、猛、粗、刺、不悦、非可意、夺命。彼由之既惊且悚,生厌离心,如理……于慧分析而看。诸比丘!犹如斯善骏马,为坏骨且惊悚。诸比丘!我说此善吉祥士,应如是喻。诸比丘!世间有如是一类之善吉祥士。诸比丘!此是第四善吉祥士,存在于世中。诸比丘!有此等四种之善吉祥士,存在于世中。”

注1 参阅杂阿含三三(大正藏、二·二三四a)、别译杂阿含八(大正藏、二.四二九b)。

2 如何 在底本有kathan。在暹本及其他作kin,今采后者,以下仿之。

3 裂皮 在底本有mamsavedhaviddho,暹本及释文,俱作cammavedhaviddho,今取后者,下注有※者亦然。

4 吉祥士 在底本作puggalo,依暹本及其前后类文,改如今字;下注有※者亦然。

第114经 象经

“诸比丘!成就四支之王者之象,适意于王,堪王使用,可谓王之股肱。四者为何?诸比丘!世间有王者之象;或是能闻者,或是能杀者,或是能忍者,或是能行者。

诸比丘!如何王者之象,是能闻者耶?诸比丘!世间有王者之象,应调象之骑御者有任何已作者、或未曾作者,于彼令作任何事,于事则希、作意、举全心致意、倾耳于听。诸比丘!如是,王者之象是能闻者。

诸比丘!又,云何王者之象是能杀者耶?诸比丘!世间有王者之象,趣赴战斗,亦杀象、亦杀骑象者、亦杀马、亦杀骑马者,破车,亦杀乘车者、亦杀步兵。诸比丘!如是,王者之象是能杀者。

诸比丘!又,云何王者之象是能忍者耶?诸比丘!世间有王者之象,趣赴战斗,忍受枪打、剑打、箭打、斧打、大鼓、锣、螺贝、罐鼓响声。诸比丘!如是,王者之象是能忍者。

诸比丘!又,如何王者之象是能行者耶?诸比丘!世间有王者之象,应调象之骑御者,有任何已行者、或未曾行者,遣彼往任何地方,彼能速行。诸比丘!如是,王者之象是能行者。

诸比丘!成就此等四支1王者之象……可谓股肱。

诸比丘!正是如是,成就四法之比丘,是应请……乃至……是世人无上福田。四者为何?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是能闻者,是能杀者,是能忍者,是能行者。

诸比丘!又,云何比丘是能闻者耶?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对如来所说法、律,于说时兴希、作意、举全心致意、倾耳听法。诸比丘!如是者,是比丘之能闻者。

诸比丘!又,云何比丘是能杀者耶?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不容已生之欲寻,断之、除之、弃之、令不存;不容已生之恚寻……乃至……已生之害寻……乃至……2之恶不善法,断之、除之、弃之,令不存。诸比丘!如是者,是比丘之能杀者。

诸比丘!又,如何比丘是能忍者耶?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堪忍寒、热、饿、渴、虻、蚊、风、日、腹行之触,能忍苦、猛、粗、利、不悦、非可意、生夺命身受之骂、辱。诸比丘!如是者,是比丘之能忍者。

诸比丘!又,如何比丘是能行者耶?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于此长久(生死)之间,未有不曾到处3,即一切行寂灭,舍弃一切(烦恼)依,渴爱已尽,能速直行离贪、灭、涅槃。诸比丘!如是者,是比丘4之能行者。诸比丘!成就此等四法之比丘,是应请……是世之无上福田。”

注1 支 底本之dhammehi,在暹本作angehi,正确。

2 在 底本vihimsavitakkam之次下,脱漏……pe……之符号。

3 处 底本之ya sa disa,在暹本作yadisa,正确。

4 比丘 在底本脱漏bhikkhu,依暹本补之。

第115经 处经

“诸比丘!此等是四处。四者为何?

诸比丘!有处,作时是非可意,又,其作能生无利。诸比丘!有处,作时是非可意,但其作能生利。诸比丘!有处,作时是可意,但其作能生无利。诸比丘!有处,作时是可意,又具作能生利。

诸比丘!此中,有处作时非可意,而其作能生无利。此处,诸比丘!不思惟作两者。谓:于作时因非可意处,不思惟作此,作时能生无利,亦不思惟作此。诸比丘!此两者皆不思惟作。

诸比丘!此中,有处,作时是非可意,但其作能生利。诸比丘!依丈夫势力、丈夫精进1与丈夫勇猛,当知愚者与贤人。诸比丘!愚者不作斯思惟,谓:此处作时虽非可意,纵然如是,此处作能生利。彼不作此处,彼不作2此处而导致失利。诸比丘!但贤人如斯思惟,谓:此处作时虽非可意,纵然如是,此处作能生利。彼作此处而生利。

诸比丘!此中,有处,作时是可意,但其作能3生无利。诸比丘!依丈夫势力、※丈夫精进与丈夫勇猛,当知愚者与贤人。诸比丘!愚者不作斯思惟,谓:此处作时虽可意4,纵然如是,作此能生无利。彼作此,彼作此而导致失。诸比丘!但贤人作斯思惟,谓:此处作时虽可意,纵然如是,作此能生无利。彼不作此,彼不作此而不生无利。

诸比丘!此中,有处,作时可意,而其作能生利。其处,诸比丘!思惟两者皆应作,谓:于作时可意,为此思惟应作,作时能生利,为此亦思惟应作。诸比丘!此处两者皆思惟应作。诸比丘!此等是四处。”

注1 丈夫精进 底本之purisaviraye,在暹本作purisaviriye,正确。下注有※者亦然。

2 不作 底本之akayiramanam,系akayiramanam之误。

3 能……底本之samvattati,系samvattati之误。

4 可意底本之manapam,系manapam之误。

第116经 不放逸经

“诸比丘!应于四处不放逸。四者为何?

诸比丘!断身恶行,修身妙行,而于此中勿放逸。诸比丘!断语恶行,修语妙行,而于此中勿放逸。诸比丘!断意恶行,修意妙行,而于此中勿放逸。诸比丘!断邪见,修正见,而于此中勿放逸。

诸比丘!比丘已断身恶行,已修身妙行,……乃至……已断意恶行,已修意妙行,已断邪见,已修正见故,彼于当来之死无所畏。”

第117经 守护经

“诸比丘!为自己益,应于四处不放逸、念与心之守护。四者为何?

于可贪1物,我心不贪,为自己益,应不放逸、念与心之守护。于应嗔物,我心不嗔,为自已益,应不放逸,念与心之守护。于应迷物,我心不迷,为自己益,应不放逸、念与心之守护。于醉物,我心不醉,为自己益,应不放逸、念与心之守护。

诸比丘!比丘由离贪故,于应贪物,心不贪。离嗔故,于应嗔物,心不嗔。离痴故,于应迷物,心不迷。离醉故,于应醉物,心不醉。彼不畏、不动、不震、不陷于恐怖。又,以从沙门之言说而不动。”

注1 可贪 底本之rajaniycsa,系rajaniyesu之误。

第118经 应生厌离经1

“诸比丘!此等四处,是具厌离有信善男子所应见。四者为何。

诸比丘!于此处如来之出生,是具厌离有信善男子所应见。诸比丘!于此处如来是无上正自觉、现等觉者,是具厌离有信善男子所应见。诸比丘!于此处如来转无上法轮者,是具厌离有信善男子所应见。诸比丘!于此处如来无余取,于涅槃界般涅槃者,是具厌离有信善男子所应见。

诸比丘!此等之四处,是具厌离有信善男子所应见。”

注1 参阅Mps.V.8.(汉译南传藏经、七.第五诵品节)、长阿含四(大正藏、一.二六a)。

第119经 畏经第一

“诸比丘!此等是四畏。四者为何?即:生畏、老畏、病畏、死畏是。诸比丘!此等是四畏。”

第120经 畏经第二

“诸比丘!1此等是四畏。四者为何?即:火畏、水畏、王畏、贼畏是。诸比丘!此等是四畏。”

注1 底本脱漏“诸比丘!”(bhikkhave),依暹本补之。

此之摄句:

于只尸、势速、刺轮、象、处第五

不放逸、守护、应生厌离及二畏。

第三 怖畏品

第121经 自责经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怖畏。四者为何?即:自责怖畏、他责怖畏、刑罚怖畏、恶趣怖畏是。

诸比丘!又,如何是自责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人],作如是思惟,谓:若我于身行恶行、于语行恶行、于意行恶行,如此,自责宁非比戒更甚?彼便畏惧于自责,而断身恶行,修身妙行,……乃至……断意恶行,修意妙行,清净保护自已。诸比丘!此名自责怖畏。

诸比丘!又,如何是他责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人,作如是思惟,谓:若我于身行恶行、……乃至……于意行恶行,如此,他责岂非责斥其业比戒更甚?彼便畏惧于他责,而断身恶行,修身妙行,……乃至……断意恶行,修意妙行,清净保护自己。诸比丘!此名他责怖畏。

1 诸比丘!又,如何是刑罚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之一类人,王捕获犯罪贼,见而科其种种刑罚:鞭挞、杖挞、棍棒挞;又施截手、截足、截手足、截耳、截鼻、截耳鼻、又造粥锅状,造如贝(有滑泽)秃头状、造罗喉兜口状、造火鬓状、造手灯状、造草衣状、造树皮衣状、造羚羊状、造钩肉状、作铜钱状、以盐分施靡烂,贯通横木回转,造槁座状,以极热油令浴,令(饿)狗咬食,活活以刀贯串,断首。彼(见)而谓:恶业种种类状,依此,王捕获犯罪贼,科以种种刑罚,以鞭挞……乃至…以刀断首。我若如是造恶业时,王亦捕我,科以种种如是刑罚,以鞭挞……乃至……以刀断首。彼恐惧于刑罚,不以夺取他人之物而生活。诸比丘!是名刑罚怖畏。

诸比丘!又,云何是恶趣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人,作如是思惟,谓:由身恶行,于当来有恶异熟,……乃至……由意恶行,于当来有恶异熟。又,我以身行恶行,……乃至……以意行恶行,如此,身坏死后,岂不生于无福处、恶趣、险难、地狱2?彼恐惧于恶趣以断身恶行,修身妙行,……乃至……修意妙行,清净保护自己。诸比丘!此名恶趣怖畏。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怖畏。”

注1 参阅增支部第二集、第一之一(汉译南传藏经增支部一七、第三十七经参照)。

2 地狱 底之niraye,系niraye之误。

第122经 浪经

“诸比丘!此等是四种怖畏,是水浴者,所应预期。四者为何?即:浪怖畏、鳄鱼怖畏、漩涡怖畏、蛟龙怖畏。诸比丘!此等之四种怖畏,是水浴者,应所预期。

诸比丘!正是如是,世间有一类善男子,于此法、律中,由家趣于非家时,于此四种之怖畏,应所预期。四者为何?即:浪怖畏…乃至……鳄鱼怖畏是。

诸比丘!又,如何是浪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善男子,起信,由家而趣非家……我沉沦于生、老、死、忧、悲、苦、愁、恼,沉沦于苦,为苦所围。鸣呼!了知此是纯苦蕴之尽,而作是思惟。尔时1,同梵行者,于彼出家者予教授、教诫:故应如是往,汝应如是还,124 汝应如是具(前方),汝应如是见(左右),汝应如是屈,汝应如是作,汝应如是持僧伽梨、钵、衣。于是,彼谓:我等曾于居家时,亦教授余物,亦教诫,然此等不过应是我等之子,不过应是孙,此等作此思惟:须教授、须教诫。于是彼则生愤、不喜2、拒学,转复下劣。诸比丘!有此比丘,因浪怖畏而拒学,转复下劣。诸比丘!浪怖畏,即是忿、恼之异名。诸比丘!此名浪怖畏。

诸比丘!又,如何是蛟龙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善男子,起信,由家趣非家……我了知生、老、死……乃至……作此思惟。尔时,同梵行者于彼出家者,予教授、教诫:汝应嚼此、汝不应嚼此;汝应啖此,汝不应啖此;汝应味此,汝不应味此;汝应饮此,汝不应饮此;许汝物应嚼,不许汝物,不许嚼;许汝物应啖,不许汝物,不许啖;许汝物应味,不许汝物,不许味;许汝物应饮,不许汝物,不许3饮;汝4于时应嚼,汝于非时不许嚼;汝于时应可啖,汝于非时不许啖;汝于时应可味,汝于非时不许味;汝于时应可饮,汝于非时不许饮。于是彼谓:我等曾于居家时,凡所欲者嚼之,凡所不欲者,不嚼;凡所欲者啖之,凡所不欲者不啖;凡所欲者味之,凡所不欲者不味;凡所欲者饮之,凡所不欲者不饮;所许亦嚼,不许亦嚼……所许亦饮,不许亦饮;于时亦嚼,非时亦嚼……于时亦饮,非时亦饮。有信家主,于昼非时,施甘美嚼食或啖食,我思惟,彼等给与闭口如马衔之物,彼将生愤5、不喜、拒学、转复下劣。诸比丘!有如此比丘,因于蛟龙怖畏拒学,转复下劣。诸比丘!蛟龙怖畏者,即此饱食之异名。诸比丘!此名蛟龙怖畏。

诸比丘!又,云何是漩涡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善男子6,起信,由家趣非家……我于生、老、死……乃至……了知。彼即出家,于日前分著内衣、持钵、披衣,为乞而入村或邑,不护身、不护语、不护心,正念不现前,不护诸根。彼于彼处,见家长或家长子得五种欲,具备享受。彼谓:我等曾于居家时,得五种7欲,具备享受。而我家有财、受用财,又能作福,我宁肯抛学,转复下劣,受用其财。于是,彼则抛学,转复下劣。诸比丘!有如此比丘,名因漩涡怖畏,拒学而转复下劣。诸比丘!漩涡怖畏者,此是五种欲之异名。诸比丘!此名漩涡怖畏。

诸比丘!又,云何是鳄鱼怖畏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善男子,起信,由家趣非家……我于:生、老、死……乃至……了知。彼之出家,于日前时分,著内衣、持钵、披衣,为乞而入村或邑,不护身、不护心,正念不现前,不护诸根。彼于彼处,见披覆不正乱服装之妇人,见披覆不正妇人已,搅乱彼贪心,彼心为搅乱,抛学,转复下劣。诸比丘!有此类比丘,名因鳄鱼怖畏,拒学而转复下劣。诸比丘!鳄鱼怖畏,是此妇人之异名。诸比丘!此名鳄鱼怖畏。

诸比丘!此等四怖畏,世间一类善男子,于此法、律中,起信,由家趣非家时,是应所预期。”

注1 尔 底本之tattha,在暹本作tatha斟酌后之类文。

2 不喜 底本之antamano,在本作anattamano,正确。

3 底本于此句之下,有kale patabbam akale na patabbam句,暹本亦无,斟酌文脉亦以无为妥当。故今省之。

4 汝之(te)依暹本补,以下仿之。

5 底本脱漏“愤不喜”(kupito anattamano),依暹本作,正确。

6 善男子 底本之kulaputtassa,在暹本作kulaputto,正确。

7 五种 底本之pancah,系之误pancahi。

第123经 殊异经第一1

“有此等四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离2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而生喜乐,具足初静虑而住,彼嗜于此,希于此;又由此得满足,住于此,信解于此,多住于此,不退下,死而生梵众天同类中。诸比丘!梵众天寿量是一劫,于彼处异生,尽其寿住已,渡过其天之全部寿命已,亦往地狱、亦往傍生、亦往饿鬼。然世尊弟子于彼处,渡其寿住已,渡过其天之全部寿量,即于其处般涅槃。诸比丘!此是其闻弟子,与无闻异生之差别、特相、殊异,谓(异生)趣与生有。

复次,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寻伺寂静故,内等净3,心趣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具足第二静虑住。彼嗜于此,希于此,又由此得满足,住于此,信解于此,多住于此,不退下,死后生极光净天同类中。诸比丘!极光净天寿命是二劫,彼处异生,尽其寿住已,使其天之寿量全部已,亦往地狱、亦往傍生、亦往饿鬼境。然世尊弟子于彼处,尽其寿住已,渡其天之全部寿量已,即于其处般涅槃。诸比丘!此是具闻圣弟子与无闻异生之差别、特相、殊异,谓:(异生)趣,是生有。

复次,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特伽罗,离喜贪故,于舍而住,正念正知,而受身乐,圣者是舍,有乐住,具足宣说第三静虑而住。彼嗜于此,论于此,又由此得满足,住于此,信解于此,多住于此,不退下,死后生偏净天同类中。诸比丘!偏净天寿量是四劫,于彼处异生……乃至……般涅槃。诸比丘!此是具闻圣弟子,与无闻异生之差别、特相、殊异。谓(异生)趣,是生有。

复次,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断乐故,断苦故,先已灭喜、忧故,不苦不乐,具足舍念清净第四静虑而住。彼嗜于此,论于此,又由此得满足,住于此,信解于此,多住于此,不退下,死后生广果天同类中。诸比丘!广果天寿量是五百劫,于彼处异生……乃至……般涅槃。诸比丘!此是具闻圣弟子,与无闻异生之差别、特相、殊异,谓(异生)趣,是生有。

诸比丘!有此等四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

注1 参阅中阿含四三(大正藏、一.七00b)

2 离 底本之vivice系之vivicc之误。

3 等净 底本之sampasado,在暹本其他作sampasadanam,正确。

第124经 殊异经第二

“诸比丘!有此等四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离欲……乃至……具足初静虑而住。彼于彼住,色、受、想、行、识,所有法皆认为是无常、是苦、是病、是痈、是箭、是痛、是恼、是敌、是坏、是空、是无我,等随观见。彼身坏死后,生净居天同类中。诸比丘!此生于异生是不共者。

复次,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寻、伺寂静故,……乃至……具足第二静虑,……乃至……第三静虑,……乃至……第四静虑而住。彼认为色、……乃至…所有法是无常,……乃至……是无我,等随观见。彼身坏死后,生净居天同类中。诸比丘!此生于异生是不共者。

诸比丘!有此等四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

第125经 慈经第一

“诸比丘!有此等四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与慈俱行心,住于一方偏满,同于第二1、同于第三、同于第四(方偏满住),如是于上、下、横、偏一切处,于一切世界,与慈俱行,以广、大、无量、无怨、无恼害心偏满而住。彼嗜于此,希于此,又由此得满足,住于此,信解于此,多住于此,不退下,死后生梵众天同类中。诸比丘!梵众天寿量是一劫。彼处之异生……般涅槃。诸比丘!此是具闻圣弟子与无闻异生差别、特相、殊异。谓(异生)趣,是生有。

复次,诸比丘!世间有一类之补特伽罗,与悲俱行心,……乃至……与喜俱行心,……乃至……与舍俱行心,偏满一方而住,同于第二、同于第三、同于第四(方偏满而住),如是于上、下、横、偏一切处,于一切世界,与舍俱行,以广、大、无量、无怨、无恼害心偏满而住。彼嗜于此,希于此,又由此得满足,住于此,信解于此,多住于此,不退下,死后生极光净天同类中。诸比丘!极光净天寿量二劫,……乃至……生偏净天同类中。诸比丘!偏净天寿量是四劫,……乃至……生广果天同类中。诸比丘!广果天寿量是五百劫,于彼处异生,尽其寿住已,于斯天渡过全部寿量已,亦往地狱、亦往傍生、亦往饿鬼境。然而世尊弟子,于彼处尽其寿住已,斯天寿量全部渡过已,即于其处般涅槃。诸比丘!此是具闻圣弟子,与无闻异生之差别、特相、殊异。谓(异生)趣,是生有。

诸比丘!有此等四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中。”

注1 在底本中,dutiyam及第二行tatiyam之次下,虽有省略符号之点线,但依以下类文看来依暹本,均付阙如,认为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