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9 五集 1

五 集

本卷为十一集中之第五集,收摄二十六品二百七十一经。此中,从出前集之经,更加上名目往往当为别经而收集的,这皆散见于[经文中]。其增减之由来,既如前卷所述,要精细的研究,始能判断其成立的前后。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

第一 学力品

第1经 略经1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只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比丘!”诸比丘白世尊言:“大德!”世尊曰:

“诸比丘!此等是有学之五力。何等为五?谓:信力、惭力、愧力、精进力、慧力。诸比丘!此等是有学之五力。是故,诸比丘!应如是学,

曰:我欲成就信力之有学力,我欲成就惭力之有学力,我欲成就愧力之有学力,我欲成就精进力之有学力,我欲成就慧力之有学力。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注1 参照杂阿含二六(大正二.一八五c)。

第2经 广经1

“诸比丘!此等是有学之五力。何等为五?谓 信力、惭力、愧力、精进力、慧力。诸比丘!何等为信力?

诸比丘!世间有信心之圣弟子,信如来之菩提,如是亦[信]彼世尊是应供、正等觉、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觉者、世尊。诸比丘!是名信力。诸比丘!又何等为惭力?

诸比丘!世间有惭之圣弟子,惭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惭与[遇]合恶不善法。诸比丘!是名惭力。诸比丘!又何等为愧力?

诸比丘!世间有愧之圣弟子,愧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愧与[遇]合恶不善法。诸比丘!是名愧力。诸比丘!又何等为精进力?

诸比丘!世间精进之圣弟子,为断不善法、为受善法,精进而住,勇猛坚强负荷善法而不舍。诸比丘!是名精进力。诸比丘!又何等为慧力?

诸比丘!世间具慧之圣弟子,彻底于[五蕴之]生灭,作圣之决择,正成就至于尽苦之慧。诸比丘!是名慧力。诸比丘!此等是有学之五力。是故诸比丘!应如是学,

曰:我欲成就有学力之信力,[我]欲成就有学力之惭力,[我]欲成就有学3 力之愧力,[我]欲成就有学力之精进力,[我]欲成就有学力之慧力。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注1 参照杂阿含二六(大正二.一八六a)

第3经 苦经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已于现法苦、艰、恼、痛而住,身坏死后当期待于恶趣。何等为五?

诸比丘!世有比丘,不信、无惭、无愧、懈怠、恶慧等。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已于现法苦、艰、恼、痛而住,身坏死后当期待于恶趣。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已于现法乐、无艰、无恼、无痛而住,身坏死后可期待于善趣。何等为五?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有信、有惭、有愧、发勤、具慧等。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已于现法乐、无艰、无恼、无痛而住,身坏死后可期待于善趣。”

第4经 相随经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如相随堕于地狱。何等为五?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不信、无惭、无愧、懈怠、恶慧等。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如相随堕于地狱。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如相随生于天国。何等为五?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有信、有惭、有愧、发勤、具慧等。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如相随生于天国。”

第5经 学者经1

“诸比丘!有比丘或比丘尼,弃学回归于下劣时,正于现法以五种适当责难之语2加以诃责。何等为五?

‘汝不以信入于善法,汝不以惭入于善法,汝不以愧入于善法,汝不以精进入于善法,汝无慧入于善法。’诸比丘!有比丘或比丘尼,弃学回归于下劣时,正于现法以五种适当责难之语加以诃责。

诸比丘!有比丘或比丘尼,即使为苦而忧泣、流泪,亦修圆满清净之梵行时,正于现法以五种适当之[称赞]予以嘉许庆慰,何等为五?

‘汝以信入于善法,汝以惭入于善法,汝以愧入于善法,汝以精进入于善法,汝以慧入于善法。’

诸比丘!有比丘或比丘尼,即使为苦而忧泣、流泪,亦修圆满清净之梵行时,正于现法以五种适当之[称赞]予以嘉许庆慰。”

注1 杂阿含二六(大正藏二、一八六a)。

2 radanuvada garayha thana如暹罗本作vadanupata garayham thanam,下仿之,同语法出Anguttara 1.161.10.

第6经 合经

“诸比丘!信于善法现前之间,即与不善法不符,然诸比丘!当信隐没之时,则缠绕不信而住,此时即与不善法相符。诸比丘!愧于善法现前之间,即与不善法不符,然诸比丘!当愧隐没之时,则缠绕无惭而住,此时即与不善法相符。诸比丘!愧于善法现前之间,即与不善法不符,然诸比丘!当愧隐没之时,则缠绕无愧而住,此时即与不善法相符。诸比丘!精进于善法现前之间,即与不善法不符,然诸比丘!当精进隐没之时,则缠绕懈怠而住,此时即与不善法相符。诸比丘!慧于善法现前之间,即与不善法不符,然诸比丘!当慧隐没之时,则缠绕恶慧而住,此时即与不善法相符。”

第7经 诸欲经

“诸比丘!有情者多爱乐诸欲。诸比丘!善男子舍弃[割草]镰与[运草]棒而由家趣向非家,[彼]善男子足以言起信而出家,何以故?

诸比丘!年壮者易得诸欲,不拘任何种类。诸比丘!下层民之欲,或者中层阶级之欲,抑或上流者之欲,一切唯名之为欲。

诸比丘!譬如有一幼儿,无智而仰卧,由于乳母之怠慢,而取木片或砾块之于口,尔时乳母即当迅速作意,迅速作意已,即可迅速取去;若不能迅速取去,则以左手捉头,弯曲右手之指,亦可合血同时取出。其何故耶?

诸比丘!‘此乃有恼于幼儿,非不恼。’我作如是说。然而,诸比丘!乳母者欲求益,有愍而起愍,当如是作。诸比丘!然而,彼幼儿生长至于具慧之时,诸比丘!乳母跟随此小儿,今欲小儿自行保护,已无须留意,甚至不加以顾念。诸比丘!正是如此,比丘于善法未依信而作,于善法未依惭而作,于善法未依愧而作,于善法未依精进而作,于善法未依慧而作之间,诸比丘!我应守护彼比丘。诸比丘!然而比丘于善法已依信而作,于善法已依惭而作,于善法已依愧而作,于善法已依精进而作,于善法已依慧而作,诸比丘!我相随此比丘,今欲比丘自行保护,已无须留意,甚至不加以顾念。”

第8经 退没经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退没而不住正法。何等为五?

诸比丘!不信之比丘退没而不住正法;诸比丘!无惭之比丘,退没而不住正法;诸比丘!无愧之比丘,退没而不住正法;诸比丘!懈怠之比丘,退没而不住正法;诸比丘!恶慧之比丘,退没而不住正法。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退没而不住正法。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不退没而住于正法。何等为五?

诸比丘!有信之比丘,不退没而住于正法;诸比丘!有惭之比丘,不退没而住于正法;诸比丘!有愧之比丘,不退没而住于正法;诸比丘!精进之比丘,不退没而住于正法;诸比丘!具慧之比丘,不退没而住于正法。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不退没而住于正法。”

第9经 无敬经第一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无敬崇而退没,不住于正法。何等为五?

诸比丘!不信之比丘,无敬无崇而退没,不住于正法;诸比丘!无惭之比丘,无敬无崇而退没,不住于正法;诸比丘!无愧之比丘,无敬无崇而退没,不住于正法;诸比丘!懈怠之比丘,无敬无崇而退没,不住于正法;诸比丘!恶慧之比丘,无敬无崇而退没,不住于正法。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无敬无崇而退没,不住于正法。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没,住于正法。何等为五?

四 诸比丘!有信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没,住于正法;诸比丘!有惭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没,住于正法;诸比丘!有愧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没,住于正法;诸比丘!精进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没,住于正法;诸比丘!具慧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没,住于正法。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没,住于正法。”

第10经 无敬经第二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无敬无崇,于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进、广大者不可得。何等为五?

诸比丘!不信之比丘,无敬无崇,于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进、广大者不可得;诸比丘!无惭之比丘,……乃至……诸比丘!无愧之比丘,……乃至…诸比丘!懈怠之比丘,……乃至……诸比丘!恶慧之比丘,无敬无崇,于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进、广大者不可得。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无敬无崇,于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进、广大者不可得。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有敬有崇,于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进、广大者可得。何等为五?

诸比丘!有信之比丘,有敬有崇,于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进、广大者可得;有惭之比丘,……乃至……诸比丘!有愧之比丘,……乃至……诸比丘!精进之比丘,……乃至……诸比丘!具慧之比丘,[有敬有崇,]于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进、广大者可得。

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有敬有崇,于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进、广大者可得。”

此之摄句:

略、广、苦、相随与学者第五

合、诸欲、退没与二之无敬

第二 力品

第11经 未曾闻经

“诸比丘!我宣称于未曾闻之法觉了已,达究竟之彼岸:诸比丘!如来有是等五种如来之力,如来乃成就此力,宣称最胜位,于众中作师子吼,转梵轮。何等为五?

信力、惭力、愧力、精进力、慧力等。诸比丘!如来有是等五种如来之力,如来乃成就此力,宣称最胜位,于众中作师子吼,转梵轮。”

第12经 屋经

“诸比丘!是等为有学之五力。何等为五?

信力、惭力、愧力、精进力、慧力等。诸比丘!此等是有学之五力。诸比丘!于是等有学五力之中,慧力为第一,是能摄、能收。

诸比丘!譬如屋顶为重阁之第一,是能摄、能收;正应如是,诸比丘!于是等有学五力之中,慧力为第一,是能摄、能收。是故,诸比丘!应如是学。

我等欲成就有学之信力……惭力……愧力……精进力……我等欲成就有学之慧力。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第13经 略经1

“诸比丘!如是等是五力。何等为五?

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等。诸比丘!此等是五力。”

注1 杂阿含二六(大正藏二、一八五b)。

第14经 广经

“诸比丘!如是等是五力。何等为五?

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等是;又,诸比丘!何者是信力?

诸比丘!世间有信心之圣弟子,信如来之菩提,如是,亦[信]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觉者、世尊。

诸比丘!是名为信力。诸比丘!又,何等为精进力?

诸比丘!世间有圣弟子,为断不善法、为受苦法,发精进而住,强而勇猛坚固,负荷善法而不舍。诸比丘!是名为精进力。诸比丘!又,何等为念力?

诸比丘!世间有圣弟子,具念,成就最胜之念慧,长念久远以前之所作、长念久远以前之所说,随念。诸比丘!是名为念力。诸比丘!又,何等为定力?

诸比丘!世间有圣弟子,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具足由离而生喜乐之初静虑而住;寻、伺寂静故,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具足由定而生喜乐之第二静虑而住;离欲故,舍喜而住,正念正知而于身受乐,圣者舍而其念,具足住于安乐所称之第三静虑而住;断乐故,又断苦故,前已灭喜与忧故,不苦不乐,具足舍念清净之第四静虑而住。诸比丘!是名为定力。诸比丘!又,何等为慧力?

诸比丘!世间有具慧之圣弟子,彻底于生灭,作圣之决择,正至尽于苦,成就其慧,诸比丘!是名为慧力。诸比丘!此等是五力。”

第15经 是应见经

“诸比丘!如是等是五力。何等为五?

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等是。诸比丘!信力于何处可见耶?

是于四预流支中,于此中,可见信力。诸比丘!又,精进力于何处可见耶?

是于四正勤中,于此中,可具精进力。诸比丘!又,念力于何处可见耶?

是于四念住中,于此者可见念力。诸比丘!又,定力于何处可见耶?

是于四静虑中,于此申,可见定力。诸比丘!又,慧力于何处可见耶?

是于四圣谛中,于此中,可见慧力。

诸比丘!此等即是五力。”

第16经 复屋经

“诸比丘!此等是五力。何等为五?

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等。诸比丘!此等即五力。诸比丘!于是等五力之中,慧力为第一,是能摄、能收。

诸比丘!譬如屋顶为重阁之第一,是能摄、是能收;正应如是,诸比丘!于五力之中,慧力为第一,是能摄、是能收。”

第17经 利经第一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为自利而行,不为利他而行。何等为五?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自具足于戒,于他不劝请具足于戒;自具足于定,于他不劝请具足于定;自具足于慧,于他不劝请具足于慧;自具足于解脱,于他不劝请具足解脱;自具足解脱智见,于他不劝请具足解脱智见。诸比丘!成就如是等五法之比丘,为自利而行,不为利他而行。”

第18经 利经第二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为利他而行,不为自利而行。何等为五?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自于戒不具足,于他劝请具足于戒;自于定不具足,于他劝请具足于定;自于慧不具足,于他劝请具足于慧;自不具足于解脱,于他劝请具足于解脱;自不具足于解脱智见,于他劝请具足于解脱智见。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为利他而行,不为自利而行。”

第19经 利经第三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不为自利而行,亦不为利他而行。何等为五?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自不具足于戒,于他亦不劝请具足于戒;自不具足于定,于他亦不劝请具足于定;自不具足于慧,于他亦不劝请具足于慧;自不具足于解脱,于他亦不劝请具足于解脱;自不具足于解脱智见,于他亦不劝请具足于解脱智见。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不为自利而行,亦不为利他而行。

第20经 利经第四

“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为自利而行,又为利他而行。何等为五?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自具足于戒,于他亦劝请具足于戒;自具足于定,于他亦劝请具足于定;自具足于慧,于他亦劝请具足于慧;自具足于解脱,于他亦劝请具足于解脱;自具足于解脱智见,于他亦劝请具足解脱智见。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为自利而行,又为利他而行。”

摄句:

未曾闻、屋、略、广

是应见、复屋与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