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16 七集续 1-3

第67经 修习经

“诸比丘!对于不行修习而住之比丘,呜呼!实则希于‘我心由诸漏而解脱!’。即使生如是之希望,然而彼心决不取于由诸漏而解脱,其故如何耶?彼当答:‘不熟习故。’何为不熟习之故耶?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之不熟习]。诸比丘!譬如有八或十或十二鸡卵,彼等依鸡不能正当以翼孵卵,不能正当加温,不能正当薰[鸡香]。其鸡,呜呼! ‘我之雏鸡实依足、爪、鸡冠或口嘴而破卵壳已,能安全出生!’。即生如是希望,然而彼等雏鸡依足、爪、鸡冠或口嘴而破卵壳已,却不能安全生出,其故如何耶?诸比丘!因于鸡彼等之卵不能正当以翼孵卵,不能正当加温,不能正当薰[鸡香]之故。诸比丘!如是对于不行修习而住之比丘,呜呼!实则希于‘我心由诸漏而解脱!’。即生如是希望,然而彼心不取由诸漏而解脱,其故如何耶?对彼应答:‘不熟习之故。’何为不熟习之故耶?即:四念处……乃至……八支圣道[之不熟习]。

诸比丘!对于行修习而住之比丘,呜呼!实则不希于‘我心由诸漏而解脱!’即不生如是希望,然而彼心由诸漏解脱,其故如何耶?对彼当答:‘熟习之故。’何为熟习耶?即:四念处……乃至……八支圣道[之熟习]。诸比丘!譬如有八或十或十二鸡卵,彼等依鸡能正当以翼孵卵,能正当加温,能正当薰[鸡香],其鸡不希,‘呜呼!我之雏鸡实依足、爪、鸡冠或口嘴而破卵壳已,能安全地出生!’即不生如是之希望,然而彼等雏鸡依足、爪、鸡冠或口嘴而破卵壳已、应能安全出生,其何故耶?诸比丘!因于鸡彼等之卵能正当以翼孵卵,能正当加温,能正当薰[鸡香]之故。诸比丘!如是对于行修习而住之比丘,呜呼!实则不希‘我心由诸漏而解脱!’即不生如是之希望,然而彼心不取由诸漏而解脱,其故如何耶?彼当答:‘熟习之故。’何为熟习耶?即:四念处……乃至……八支圣道[之熟习]。

诸比丘!譬如石匠或石匠弟子之手斧把柄,可见手指痕迹,可见姆指痕迹,然而对彼则不可如是思惟:‘今日我之手斧把柄之减损如此,昨日是如此,将来是如此。’然而于已减损之时,有已减损1之思惟。诸比丘!如是对于行修习而住之比丘,‘今日我漏已尽唯有如此,昨日唯有如此,明日唯有如此’,不作任何如是思惟,然而于已尽之时,有已尽之思惟。诸比丘!譬如以藤蔓之绳索缠缚海船六个月期间,于水上漂浮,冬季漂著于陆上,绳结为风与日所曝晒,彼等为带雨之云所浸湿,容易柔软而腐败。诸比丘!对于如是行修习而住之比丘,诸结容易寂静,腐败。”

注1 原本有khinanteva依暹罗本读为khinan tv eva。

第68经 大火蕴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与众多之比丘僧伽俱于憍萨罗行乞,世尊进入大道,见某处之大火蕴烧著、燃烧、烧毁而灭,见已,穿越道路,于大树之根处敷座而坐,坐已,世尊告诸比丘:“诸比丘!汝等是否见此大火蕴烧著、燃烧、烧毁而灭?”“唯然。大德!”“诸比丘!如何思惟耶?抱著此大火蕴烧著、燃烧、烧热而坐或卧,与抱著拥有温柔手足之刹帝利少女,或婆罗门少女,或居士少女而坐或卧,何者好耶?”“大德!抱著拥有温柔手足之刹帝利少女,或婆罗门少女,或居士少女而坐或卧较好。大德!抱著此大火蕴烧著、燃烧、烧热而坐或卧者是苦。”“诸比丘!告示汝等,诸比丘!宣示汝等。彼破戒,为恶性,为不净,为招其他惊讶之行,隐覆所作,非沙门而称为沙门,非梵行者而称为梵行者,内心腐败,漏泄,有等于尘芥,则抱此大火蕴烧著,燃烧,烧热而坐或卧者较好,其何故耶?诸比丘!其因故,彼至死,或当受与死相同之苦,然缘其故,于身坏死后,当不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然而,诸比丘!彼破戒,为恶性,为不净,为招其他惊讶之行……乃至……等于尘芥,而怀抱拥有温柔手足之刹帝利少女,或婆罗门少女,或居士少女而坐或卧,诸比丘!对彼长时不利益,赍苦,彼于身坏死后,当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

诸比丘!如何思惟耶?有力之丈夫,欲以强韧之发索卷起两胫而摩擦,乃切外皮,切外皮已而切内皮,切内皮已而切肉,切肉已而切筋,切筋已而切骨,切骨已而压骨髓方止,与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问讯自己而喜,何者好耶?”“大德!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问讯自己而喜为好。大德!有力之丈夫,欲以强韧之发索……乃至……压骨髓方止者为苦。”“诸比丘!告示汝等,诸比丘!宣示汝等。彼破戒……乃至……有等于尘芥,有力之丈夫,欲以强纫之发索卷起两胫……乃至……压骨髓方止者为好。其故如何耶?诸比丘!其因故,彼至死,或当受与死相同之苦,然而其缘故,于身坏死后,当不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然而,诸比丘!彼破戒……乃至……等于尘芥者,可是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自问讯而乐者,诸比丘!对彼长时间不利益,赍苦,彼于身坏死后,当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

诸比丘!如何思惟耶?有力之丈夫,以油滑、锐刀凿胸,与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合掌自己令乐,何者较好耶?”“大德!刹帝利之长者、婆罗门之长者、居士之长者,合掌自己令乐较好。大德!有力之丈夫,以油滑、锐刀击胸者苦也。”“诸比丘!告示汝等,诸比丘!宣示汝等。彼破戒……乃至……有等于尘芥者,有力之丈夫,以油滑、锐刀击胸者好,其何故耶?其因故,诸比丘!彼至死,或当受与死相同之苦,然而缘其故,于身坏死后,当不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然而,诸比丘!彼破戒,为恶质……乃至……等于尘芥者,可是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合掌自己令乐者,诸比丘!对彼长时不利益,赍苦,彼于身坏死后,当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

诸比丘!如何思惟耶?有力之人以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铁板卷身,与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衣,何者较好耶?”“大德!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乃至……信施之衣较好。大德!有力之人以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铁板卷身者是苦。”“诸比丘!告示汝等,诸比丘!宣示汝等。彼破戒……乃至……有等于尘芥者,有力之人以热著,烧著,燃烧,烧毁之铁板卷身者好,其故如何耶?其因故,诸比丘!彼至死,或当受与苦相同之苦,然而缘其故,于身坏死后,当不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然而,诸比丘!彼破戒……乃至……等于尘芥者,可是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衣者,诸比丘!对彼长时不利益,赍苦,彼于身坏死后,当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

诸比丘!如何思惟耶?有力之人以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铁钉,开口已将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铁丸插入口中,烧彼之唇、亦烧口、亦烧舌、亦烧咽喉、亦烧胃、亦通过肠或肠间膜而从[身体之]下部出,与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食,何者较好耶?”“大德!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食者较好。大德!有力之人以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铁钉,开口已将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铁丸插入口中,是烧彼之唇,亦烧口,亦烧舌……乃至……从[身体之]下部出者是苦。”

“诸比丘!告示汝等,诸比丘!宣示汝等。彼破戒……乃至……有等于尘芥者,有力之人以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铁钉,开口已,将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铁丸插入口中,是烧彼之唇……乃至……从[身体之]下部出者是好,其故如何耶?其因故,诸比丘!彼至死,或当受与死相同之苦,然而缘其故,于身坏死后,当不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然而,诸比丘!彼破戒,为恶质……乃至……等于尘芥者,可是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食者,诸比丘!对彼长时不利益,赍苦,彼于身坏死后,当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诸比丘!如何思惟耶?有力之人捉头、或捕肩,以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铁床,或令坐于铁床,或令卧,与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床,何者较好耶?”“大德!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床是好,大德!有力之人捉头,或捕肩……乃至……令卧者苦。”

“诸比丘!告示汝等……乃至……有等于尘芥者,有力之人捉头……乃至……令卧者是好,其故如何耶?诸比丘!其因故,彼至死,或当受与死相同之苦,然而缘其故,于身坏死后,当不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然而,诸比丘!彼破戒,为恶性……乃至……等于尘芥者,可是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床者,诸比丘!对彼长时不利益,赍苦,彼于身坏死后,当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

诸比丘!如何思惟耶?有力之人捉住足之上部,头之下部,投入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铁锅中,彼于是起泡沫而煮沸,一度上行,亦一度下行,亦一度横行,与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房,何者较好耶?”“大德!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房较好。大德!有力之人捉住足之上部,头之下部,投入热著、烧著、燃烧、烧热之铁锅中,彼于是起泡沫而煮沸,一度上行,亦一度下行,亦一度横行者是苦。”

“诸比丘!告示汝等,诸比丘!宣示汝等。彼破戒,为恶质……乃至……等于尘芥者,有力之人捉住足之上部,头之下部……乃至……亦一度横行者好,其故如何耶?诸比丘!其因故,彼至死,或当受与死相同之苦,然而缘其故,于身坏死后,当不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然而,诸比丘!彼破戒,为恶性……乃至……等于尘芥者,可是受用刹帝利之长者或婆罗门之长者或居士之长者信施之房者,诸比丘!对彼长时不利益,赍苦,彼于身坏死后,当生恶处、恶趣、险难、地狱。诸比丘!是故应如是学。

对于我等所受用之衣、食、床座、病缘药、资具,因汝所作当有被等之称赞、大果、大赞叹。又此之出家者对于我等当有果,不坏之结果。诸比丘!汝等应如是学。

诸比丘!或因观察自利者,实则完成不放逸。诸比丘!或因观察他利者,实则完成不放逸。诸比丘!或因观察两利者,实则完成不放逸。世尊如是宣说,说此记说之时,六十[位]比丘众从口吐出热血,六十[位]比丘众拒绝是学而退转于劣。“难作,世尊!难作,世尊!”然而,六十[位]比丘不取著,心从诸漏解悦。

第69经 妙眼经

“诸比丘!昔时有名称为妙眼,远离诸欲之外道师。诸比丘!而妙眼师有数百位之弟子,妙眼师对诸弟子宣示梵世同伴者之法。诸比丘!对于妙眼师所宣示梵世同伴者之法,心不寂静者,于身坏死后,生于恶处、恶趣、险难、地狱。诸比丘!对于妙眼师所宣示梵世同伴者之法,心寂静者,于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

诸比丘!昔时有位称为牟犁破群那之师……称为阿罗那之师……称为瞿陀梨之师……称为害提婆罗之师……称为储提摩丽之师……称为阿罗迦,于诸欲离贪之外道师。诸比丘!阿罗迦有数百位弟子,阿罗迦师对诸弟子宣示梵世同伴者之法。诸比丘!凡对阿罗迦师所宣示梵世同伴者之法,心不寂静者,于身坏死后,生于恶处、恶越、险难、地狱。诸比丘!凡对阿罗迦师所宣示梵世同伴者之法,心寂静者,于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

诸比丘!如何思惟耶?对于有此等数百之眷属、弟子僧伽,于诸欲离贪之七外道诸师,有恶心,若加以呵责、诽谤,则彼当生多非福耶?”“唯然。大德!”“诸比丘!对于有此等数百之眷属、弟子僧伽,于诸欲离贪之七外道诸师,有恶心,若加以呵责、诽骂,则彼当生多之非福,对于一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有恶心,若加以呵责、诽骂,则彼以是故当生更多非福。是故如何耶?诸比丘!我于此[佛教]之外,于同梵行者之中,如是忍,不语如是语。其故,诸比丘!当如是学,于同梵行者之中,不可有诸恶心。

诸比丘!汝等当如是学。”

第70经 阿罗迦师经

“诸比丘!昔时有称为阿罗迦,远离诸欲之外道师。诸比丘!阿罗迦师有数百之诸弟子。阿罗迦师对弟子众宣示如是法。

‘婆罗门!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是一时而多苦多恼,因聪慧而应悟,应作善,应行梵行,生者无有不死。婆罗门!譬如草上之露滴,于太阳升起之时,迅速消逝,无有长住。婆罗门!如露滴,如是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是一时而多苦多恼,因聪慧而应悟,应作善,应行梵行,生者无有不死。婆罗门!譬如天降巨大之雨时,于水中之水泡迅速消逝,无有长住。婆罗门!如水泡,如是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是一时而多苦多恼,因聪慧而应悟,应作善,应行梵行,生者无有不死。婆罗门!水中之筏,迅速消逝,无有永住。婆罗门!如水中之筏,如是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是一时而……生者无有不死。婆罗门!譬如从山而出之远流,急流而夹略之河,其瞬时亦无停止,其时行而转流。婆罗门!如从山而出之河,如是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是一时……乃至……生者无有不死。婆罗门!譬如有力之人,持舌上之痰块而来,当容易吐出。婆罗门!如痰块,如是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是一时……乃至……生者无有不死。婆罗门!譬如投入日中热著铁瓶中之肉片,迅速消逝,无有永住。

婆罗门!如肉片,如是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一时而…………生者无有不死。婆罗门!譬如被屠杀之牛,决定被屠杀之时,即于屠杀之现前,或于死之现前举足。婆罗门!如牛之屠杀,如是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是一时而多苦多恼,因聪慧而应悟,应善作,应行梵行,生者无有不死也。’

诸比丘!尔时,人人之寿量有六万岁,而得婚嫁之少女为五百岁。诸比丘!尔时,人人唯有六病,即:寒、热、饥、渴、粪、尿。诸比丘!即彼阿罗迦师如是之长寿,如是长住,于如是少病人中,向诸弟子宣示如是法:‘婆罗门!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是一时而多苦多恼,因聪慧而应悟,应善作,应行梵行,生者无有不死。’诸比丘!今正语者当如是语,人之生命微小而有限,是一时而多苦多恼,因聪慧而应悟,应作善,应行梵行,生者无有不死。诸比丘!今长生者,彼为百岁前后。诸比丘!又生百岁之间者,生三百季节之间,即:百冬季、百春季、百夏季。诸比丘! 又生三百季节之间者,生千二百月之间,即:冬之四百月、春之四百月、夏之四百月。诸比丘!又生千二百月之间者,生二千四百个半月之间,即:冬之八百个半月、春之八百个半月、夏之八百个半月。诸比丘!又生二十四百个半月之间者,生三万六千夜之间,即:冬之一万二千夜:春之一万二千夜、夏之一万二千夜。诸比丘!又生三万六千夜之间者,食七万二千之食,食母乳、食障碍,即:冬之二万四千食、春之二万四千食、夏之二万四千食。此中,此等为食障碍,怒而不食食,苦而不食食,病而不食食,布萨而不食食,不得而不食食。诸比丘!以上我有百岁之寿,数人寿,亦数寿量,亦数季节,亦数年,亦数月,亦数半月,亦数夜,亦数日夜,亦数食,亦数食障碍。

诸比丘!哀愍故,望弟子众之利益,为师当依哀愍而作者,我已作。诸比丘!此等为树之根本,此等为空闲处。诸比丘!静虑!勿放逸,勿后有追侮,比为我等之教。”

摄句:

惭、太阳、城、其譬喻、知法、波利阇多伽

恭敬、修习、大火蕴以及因妙眼与阿罗迦师

第八 律品

第71经 持律者经第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以何为七耶?

即: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具戒而护波罗提木叉律仪行、具足行、亲近、见怖畏于微细之罪。受学学处,四静虑之增上心、现法乐住如实得,得而不艰难,得而不梗涩,由诸漏尽,得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已于现法而自知、作证,具足而住。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

第72经 持律者经第二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以何为七耶?

即: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又彼之两波罗提木叉者随经,亦随附属分而能广熟习,善分别,善转,善决定,四静虑之增上心、现法乐住如实得,得而不艰难,得而不梗涩,由诸漏尽,得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已于现法而自知,作证,具足而住。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

第73经 持律者经第三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以何为七耶?

即: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而住律不动1,四静虑之增上心、现法乐住如实得,得而不艰难,得而不梗涩,由诸漏尽,得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已于现法而自知,作证,具足而住。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

注1 原本虽为asamhira依暹罗本改为asamhiro。

第74经 持律者经第四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以何为七耶?

即: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随念种种宿住,即:一生、二生……乃至……具备状貌与处所,随念种种宿住,以超越人清净之天眼……因应有情之业,而知行,由诸漏尽,得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已于现法而自知,作证,具足而住。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

第75经 持律者之光耀经第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为光耀。以何为七耶?

即: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具戒……受学学处,四静虑之……乃至……得而不梗涩,由诸漏尽,而……乃至……作证,具足而住。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是持律者为光耀。”

第76经 持律者之光耀经第二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持律者为光耀。以何为七耶?

即: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为于彼之两波罗提木叉者随经,亦随附属分而能广熟习,善分别,善转,善决定,四静虑之……乃至……得而不梗涩,由诸漏尽,而……乃至……作证,具足而住。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持律者为光耀。”

第77经 持律者之光耀经第三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持律者为光耀。以何为七耶?

即: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而住律不动,四静虑之……乃至……得而不梗涩,由诸漏尽,而……乃至……作证,具足而住。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持律者为光耀。”

第78经 持律者之光耀经第四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持律者为光耀。以何为七耶?

即:知犯、知不犯、知轻犯、知重犯、随念种种宿住,即:一生、二生……具备状貌与处所,随念种种宿住,以超越人清净之天眼……乃至……因应有情之业而知行,由诸漏尽,而……乃至……作证,具足而住。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持律者为光耀。”

第79经 优波利经

尔时,具寿优波利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优波利白世尊言:“善哉,大德!惟愿世尊为我略宣说法,我自世尊听闻其法已,独自隐遁,炽然不放逸,不惜身命而住。”

“优波利!即任何之法,汝若知此等之诸法,如不能引导向厌、离贪、灭、寂静、证智、正觉、涅槃,优波利!则是非法、非律、非师教,不必持。优波利!又,即任何之法,汝若知此等之诸法引导向厌、离贪、灭、寂静、证智、正觉、涅槃,优波利!则是法、是律、是师教,必当持。”

第80经 止诤经

“诸比丘!此等之七者,是再三生起诤论之止,导引寂静止诤之法。以何为七耶?

即现前毗奈耶应予制立、忆念毗奈耶应予制立、不痴毗奈耶应予制立、作自言者应予制立、多人[语]者应予制立、求彼罪者应予制立、草掩者应予制立。诸比丘!此等之七者,是再三生起诤论之止,导引寂静止诤之法。”

摄句:

四之持律者、四持律者之光耀

优波利、因止诤于第八品教为十

品所不摄品

第81经 比丘经

“诸比丘!比丘以破坏七法。以何为七耶?

即:破坏有身见、破坏疑、破坏戒禁取、破坏贪、破坏嗔、破坏痴、破坏慢。诸比丘!比丘破坏此等之七法。”

第82经~88经

“诸比丘!沙门以止息七法为……婆罗门者除外……吉祥者令消灭……洗浴者洗浴……极智者了知……圣者破敌……阿罗汉者拒绝。以何为七耶?

即:拒绝有身见、拒绝疑、拒绝戒禁取、拒绝贪、拒绝嗔、拒绝痴、拒绝慢。诸比丘!阿罗汉者拒绝此等之七法。”

第89经 不正法经

“诸比丘!此等为七不正法。以何为七耶?

即:无信、无惭、无愧、少闻、懈怠、失念、无慧。诸比丘!此等为七不正法。”

第90经 正法经

“诸比丘!此等为七正法。以何为七耶?

即:有信、有惭、有愧、多闻、发勤精进、具念、具慧。诸比丘!此等为七正法。”

第91经 应请经

“诸比丘!此等七种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施、应合掌、是世间无上福田。以何为七耶?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于眼观察无常,思惟无常。觉悟无常,常恒不绝,以心胜解,依慧洞察而住。彼由诸漏尽,得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已于现法自了知,作证,其足而住。诸比丘!此乃第一之应请……是世间无上福田之补特伽罗。

诸比丘!又,于此有一类补特伽罗,于眼观察无常,思惟无常,觉悟无常,常恒不绝,以心胜解,依慧洞察而住。彼于非前非后,漏之永尽,以及命之永尽。诸比丘!此乃第二之应请……是世间无上福田之补特伽罗。

诸比丘!又,世间有一类补特伽罗,于眼观察无常,思惟无常,觉悟无常,常恒不绝,以心胜解,依慧洞察而住。彼由五顺下分结之尽,而中间般涅槃……损害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而行色究竟。诸比丘!此乃第七之应请……是世间无上福田之补特伽罗。

诸比丘!此等七种补特伽罗,是应请、极应请、应施、应合掌、是世间无上福田。”

第92经~618经

“诸比丘!此等七种补特伽罗,是应请……是世间无上福田。以何为七耶?

诸比丘!于此有一类补特伽罗,于眼观察苦而住……于眼观察无我而住……于眼观察尽而住……于眼观察衰而住……于眼观察离贪而住……于眼观察灭而住……于眼观察弃而住……于耳……于鼻……于舌……于身……于意……于色……于声……于香……于味……于所触……于诸法……于眼识……于耳识……于鼻识……于舌识……于身识……于意识……于眼触……于耳触……于鼻触……于舌触……于身触……于意触……于眼触所生之受……于耳触所生之受……于鼻触所生之受……于舌触所生之受……于身触所生之受……于意触所生之受……于色想……于声想……于香想……于味想……于所触想……于法想……于色思……于声思……于香思……于味思……于所触思……于法思……于色爱……于声爱……于香爱……于味爱……于所触爱……于法爱……于色寻……于声寻……于香寻……于味寻……于所触寻……于法寻……于色伺……于声伺……于香伺……于味伺……于所触伺……于法伺……于色蕴……于受蕴……于想蕴……于行蕴……于识蕴观察无常而住……观察苦而住……观察无我而住……观察尽而住……观察衰而住……观察离贪而住……观察灭而住……观察弃而住。”

第619经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七法。以何为七耶?

即:念觉支……乃至……舍觉支。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此等之七法。”

第620经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七法。以何为七耶?

即:无常想、无我想、不净想、过患想、断想、离贪想、灭想。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此等之七法。

第621经

“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七法。以何为七耶?

即:不净想、死想、食不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诸比丘!为了知贪,当修此等之七法。

第622经~648经

“诸比丘!为贪之偏知……乃至……为究尽……为断……为尽……为衰……为离贪……为灭……为舍……为弃……当修此等之七法。

[为]嗔之[了知]……痴之……忿之……恨之……覆之……恼之……嫉之悭之……诳之……谄之……傲之……愤激之……慢之……增上慢之……憍之……放逸之……为[嗔]之偏知……为究尽……为断……为尽……为衰……为离贪……为灭……为舍……为嗔之弃,当修此等之七法。

世尊如是说,彼等诸比丘,闻世尊之所说,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