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07

三 近因缘谭

近因缘谭为世尊在舍卫城之祗园(给孤独长者之林园)、毗舍离大林之重阁讲堂及佛在各处所发生之事,谓之〔近因缘谭〕。今由开始言之如次所述。

初七日

佛唱感动之偈而续坐,起如是之心念:“予为获得此座,经四阿僧祗十万劫间辗转轮回;其间惟为获得此座,有割取盛饰之头首与人之事,有抉善涂黑药之眼目,裂心肉与人之事,有似阇利王子那样之男儿 1、似罽拏延王女那样之女儿2、似曼提妃那样之妻 3,为使用人,受他人差遣之事。是故我座为胜利之座,优越之座。我坐于此善熟思惟,是故我尚不起座!”于是安住于数兆种之禅定,七日之间,唯续坐于其处。此依大品所述:“时世尊享解脱之乐,七日之间,惟坐于一座。”

注 1 阇利王子、罽拏延王女、曼提妃之事,见史话第五四七参照。

第二七日

天人等中有思案者:“悉达太子今日现有何所为之事,执着于座上而不退?”佛知天人等之忧虑,为与制止,升于空中,现二神通。此与在菩提道场所现神通,集合诸亲族时所现神通,在波咤之子等集合场所所现神通,与犍陀庵罗树下所现之二神通相同。佛依此神通制止天人等之忧虑,由其座稍移向东,面向北方而立曰:“我实于此座上获一切智。”菩萨目不稍瞬于此座上经过七日,此座成为享得四阿僧祗十万劫间遂行波罗蜜果之场所。自此以来其处即被称之为“不瞬之祠”。

第三七日

尔后由此佛座及佛所立之场所间,造经行处。佛于此处由东向西延续经行此一宝经行处,又渡过七日。自此以来,此处即被称为“宝经行之祠”。

第四七日

于第四七日间,天人等在菩提树之西北方设“宝之家”,佛于此处结踟趺坐,详察导人入涅盘及一切物根源之阿毗昙藏,经过七日。其后通阿毗昙诸人为两种说明,即:“宝之家乃作宝之家,或谓佛会得七论之处为宝之家。”此二说明,于此处皆为相应,两者均可采用。自此以来,其处被称之为“宝家之祠”。

第五七日

如市是菩提树附近,经过四个七日,于第五之七日,菩萨由菩提树下往牧羊榕树之处,彼于此处更为享探解脱法之乐而坐。

魔王丧胆

此时魔罗天子丧胆,坐于大道,不断思惟,得十六原因。于地上画十六印记:“出城以来,纠缠不绝,探求其过失,予未见此人有任何恶事,此人已超越予之领域矣。”魔王曰:“予未曾敢行如此人之布施波罗蜜,是故予与此人不能相同。”于是画一印记。又同样:“予未曾能如此人敢行持戒波罗蜜、出离波罗蜜、智慧波罗蜜、精进波罗蜜、堪忍波罗蜜、真实波罗蜜、决定波罗蜜、慈波罗蜜、舍波罗蜜,是故予不能与此人相同。”于是画至第十之印记。又:“予未曾能如此人敢行十波罗蜜,为得知此世彼世诸人感觉之特别智慧之条件,是故予不能与此人相同。”于是画第十一之印记。同样又:“予未曾能如此人敢行十波罗蜜,为得知他人意志性向之特别智慧、大慈定智、双神通智、无碍智、一切智之条件,是故予不能与此人相同。”于是画至第十六印记。如是彼依此等原因,于大道画十六印记而坐。

魔女之诱惑

尔时魔王之三位少女名爱、嫌恶、染,探寻而至,“不见父王,究在何处?”彼等见彼忧闷,发现地上之印记,往父之侧,女:“父王何故苦恼?”父:“吾女!此大沙门超出予之领域,经予长久探求其过去,不能见出此人之过失,是故予甚苦恼。”女:“若然,父勿忧虑,予等诱惑伴其人来。”父:“吾女!此人何人均难诱惑,此人安住于不动信念!”女云:“父亲!予等身为女人,予等以爱欲之索缚之,伴彼前来,父王勿忧!”彼等接近世尊谓曰:“沙门!吾等愿仕于膝下。”世尊并未关心其语,亦未开眼见之,彼于无上之蕴聚灭尽心解脱,唯坐享孤寂之乐。魔女等曰:“男人之心,种类繁多,某男爱幼女,某男爱少女,某男爱中年之女,某男爱老年之女,予等须以种种手段诱惑。”于是作人间百种幼女之姿,如幼女、未产之女、一度生产之女、二度生产之女、中年之女及老女等,六次接近世尊曰:“沙门!愿仕于尊者之膝下。”世尊对之亳不关心,因彼于无上蕴聚灭尽心解脱之故。然有某学者曾谓:“佛见老女前来谓曰:‘如此等人应使拔齿白头!’于是咒念。”此乃误谬之说,因佛从不诵念咒语。佛曰:“汝等速离,何故为此徒劳无益之举耶?此乃对未离贪者面前所为之事。如来之贪欲已尽,瞠恚已尽,愚痴已尽!”就佛自身断绝烦恼之事,在法句经佛陀品中曾唱如次二偈:

二八○

    胜者不再胜 1     此胜无人入

    无限无迹佛     如何导此道

二八一

    欲与爱之网 2     无何处可寻

    无限无迹佛     如何导此道

魔女等曰:“父王向予等所言是真实,善逝乃为此世之阿罗汉,为难以贪欲诱惑之人。”彼等为以上之言,还往父所而去。

注 1 法句经第一七九偈。

2 法句经第一八○偈。

第六七日

佛于其处经过七日,次赴文磷陀龙王处。于其处过七日间,因起大雨,为防寒气,文邻陀龙王以七盘己身奉佛围卷,使佛不受寒害,如在温室之人,享解脱之乐,渡过七日。

第七七日

其后佛赴罗阇耶达那(王处)树之所,于此处享解脱之乐,续坐七日之间,至此七七日圆满。此七七日间佛无洗面、大小便及食事,唯依禅定之乐、道之乐、向果之乐而渡过。佛于七七最终第四十九日坐于其处时,浮起洗面之思,帝释天王持阿伽陀、诃梨勒(药果)来献佛。佛用之,此依而通便。帝释天献那伽曼树之齿杨枝及洗面用水。佛嚼齿杨枝及以阿耨达池之水洗面后,又复坐于罗阇耶达那树下。

帝梨富沙、跋梨迦之供养

尔时有帝梨富沙与跋梨迦二商人率五百辆车由郁迦罗地方往中部地方之途中,与之原有血缘亲族之天人等阻止其车,劝其献食物与佛。彼等携炒面与蜜丸赴佛之侧曰:“尊师世尊!请以慈心受予等之食物。”佛于受乳粥之日,已失其钵,彼思:“如来不能以手受物,将如何可耶?”于是四大天王知佛之心,以青石之宝珠所作之钵,由四方持来,但为佛所拒。复次以菜豆色之石作四钵持来。佛喜四天子之念,受其四钵,加以重迭,佛曰:“合而为一!”于是于钵之边缘残留四印,成一中形大之钵。佛以此高价之石所作之钵,受其食物。佛于食后而述谢辞。此兄弟之二商人等归依佛法,唱二归依成为信士。二人曰:“予等思欲奉戴尊师赐与之物!”佛以右手抚摸己顶,赠发以为纪念。二人捧发还都后,为佛发建塔,纳入供养。

梵天劝请

正等觉者其后赴阿阇波罗(牧羊)榕树之所,坐于榕树之下。佛作其处,思惟自证法之甚深微妙,如诸佛所习称:“此法我已证得”云云,而抱不欲为他人说法之心境。于是娑婆世界之主大梵天思惟:“世将毁灭,实莫此为甚,此世实将毁灭!”自一万世界之帝释、善侍、善知足、善化作、他化自在及大梵诸天,相伴往佛之所劝曰:“请尊师世尊说法,请尊师世尊说法!”向佛请愿说法。

初转法轮

佛与承诺而自思惟:“予先最初,为谁说法?”彼察知:“阿罗逻迦兰为贤人,彼将立即了解此法!”次复观察,知彼已死七日。继又思起优陀罗罗摩子,知彼已于前夜死去。继又思起五群比丘之事,“五群比丘可为最大助力。”探知彼等居于波罗奈之鹿野苑中,思:“将往彼处试转法轮。”佛于数日之间,只在菩提道场之四周巡回托钵,决定将于阿沙陀月满月之日,往波罗奈。于十四日晨耳,天明之际,携衣钵旅行十八由旬之道路,途中遇活命派之苦行者优波迦,向彼言自己成佛。

是日将脯,到达仙人堕处。五群之长老等见如来由远处前来,相互约束:“诸法友等!此沙门瞿昙,为奢靡生活,身体壮大,诸根丰满,面黄金色,前来此处,予等不可向彼礼拜。因彼为王家所生,惟只有座席之价值,故只为彼设一座席。”佛以得知人天两界一切生类心理状态之智慧,探知彼等之所思,佛探知其心,暂置对一切人天彻悟之慈心,而对彼等扩布特别无上之慈心。彼等触及佛之特别慈念,随如来之接近,彼等竟不守约束,一同礼拜出迎,如迎一切人时所应为之事。然彼等不知佛成正觉,只呼瞿昙之名,呼之为友而对话。于是佛向彼等曰:“汝等比丘!不可向如来呼名呼友!汝等比丘!我已为如来等正觉者。”佛示知自身为佛,坐所设最善之佛座,后当阿沙陀星之相合时,佛由一亿八千万之梵天等相随,呼五群之长老等,说转法轮经。五群中之阿若憍陈如长老,听闻说法,获得智慧,而佛说此经终了,一亿八千万之大梵天,共入预流果。

无我相经

佛于其处,入于安居。翌日,婆沙波长老留精舍中受佛之教,他之四人比丘等出外托钵,婆沙波长老于午前中即达预流果。如是翌日为跋提耶长老,翌日为摩诃那摩长老,又翌日为阿说示长老,皆使入预流果。佛于分月五日 1,集五人之比丘众说无我相经 2。于此说法终了,五人之长老等皆入阿罗汉果。

注 1 阴历一个月为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分为两部,前半由朔至十五日(满月之日)谓之白分(Sukkabakkha),后半即由满月之翌日至三十日或二十九日(月晦之日)谓之黑分(Kanhapakkha)每分月之五日,白分当阴历五日,黑分当阴历二十日。此处于前有“后之阿沙陀星相合时”,当为同月之黑分。因此分月之五日与阴历二十日相当。

2 原典此经经名为Ananta Anatta 之误。此在锡兰文字之抄本,nt与tt易生错误,由此而来之误。

耶舍之归佛

佛见一良家子耶舍有归佛之可能,彼于夜间起厌世之志,弃家出走时,佛将其唤止:“耶舍,汝来!”当晚彼即得预流果,翌日,入阿罗汉果,彼招其友五十四人前来,佛依出家法使之为出家比丘,达阿罗汉果。如是六十一人成阿罗汉时,佛于雨安居终了,行自恣时谓曰:“汝等比丘!可往四方游行!”佛遣六十比丘前往诸方,其自身则赴优楼频罗林中。

贤群青年之归佛

佛于中途棉树林中指导贤群青年三十人。其中最末者得预流果,最上者入不还果。佛使彼等悉依出家法出家,遣往诸方,佛自身赴优楼频罗。

迦叶之归佛

佛于其处示现三千五百神通,有优楼频罗迦叶等结发道士兄弟三人,率一千结发道士归依佛法,佛依出家法使之出家,留住于象头山,依“侍火方便之说法”,入阿罗汉果。

频婆沙罗王之归佛

尔后佛思:“予将完成频婆娑罗王之约!”于是率此千人阿罗汉入王舍城附近之杖林苑。王由林苑之守卫得闻佛前来,率十二万婆罗门及居士诣佛之所,车辆之表,附有雕刻,黄金天盖,放大光明,王以头顶礼如来之足,与从者共退居一隅而坐。但诸婆罗门及居士抱持疑惑:“此大沙门为就优楼频罗迦叶修梵行耶?抑或优楼频罗迦叶就大沙门修梵行耶?”佛知彼等心中所思,以偈问长老曰:

二八二

“优楼频罗!汝住苦行教诲者

汝因何见弃火神

迦叶!以此意义我问汝

如何汝今弃祀火”

长老亦知佛心而唱偈曰:

二八三

“诸欲妇女(色声味)

我曾以此说供牺

今悟有质皆垢秽

供牺祭祀不染着”

迦叶唱此偈后,为示知自己为佛弟子,置头于佛之足甲云:“尊师、世尊、予师!予为世尊之弟子!”于是由一多罗树高、二多罗树高、三多罗树高乃至七多罗树高,七度升降,礼拜如来,退坐一隅。多人见此神通思惟:“今得见识阿罗汉有如斯力,诚然佛有大威神力!”诸人曰:“优楼频罗迦叶破邪见网,受如来教化!”于是皆一心称赞佛德。佛言:“我之教化优楼频罗迦叶,非自今始,彼于昔日即受我之教化。”

为明此意义,佛说大那罗陀迦叶梵天本生谭(故事第五四四),说四种真理。尔时摩揭陀王频婆沙罗与十一万人共入预流果位,其余一万人宣告为信士。王坐于佛所,向佛告五愿望,归依佛后,申告招待明日之供养,由座起立,右绕世尊为礼而去。王舍城民之拜佛 翌日,王舍城之住民,不问见佛与否,一亿八千万人众,悉为拜见如来,晨起由王舍城向杖林苑涌来。超过三迦乌达之路程上,杖林苑到处人满无有罅隙,恰如祭日之时。多数人众,拜见极美十力者之姿不知餍饱,后称此为称赞地,凡来此场所,皆不能不赞誉如来之相好及随形好之光荣色身。如此拜见达美之极致十力者之姿,多数人众,到处骚动,林园与道路上无一比丘能得出入。

帝释天之开道

是日〔如是混杂,佛赴王之招待,实甚困难〕。佛思欲断食,然此举甚为不佳。于是帝释天之座位感觉热暖,彼知其理由,变身为青年之姿,降来十力者之前,以天人之威力,作一开扩之空地,就佛法僧三宝述赞叹之辞:

二八四

    柔和之人得柔脱     结发行者亦等同

    金色世尊似金饰     一同进入王舍城

二八五

    离脱行者得离脱     结发之人亦等同

    金色世尊似金饰     一同进入王舍城

二八六

    度脱之人得度脱     结发行者亦等同

    金色世尊似金饰     一同进入王舍城

二八七

    十住十力解十法     十无学法彼世尊

    一千人众附随后     一同进入王舍城

彼立于佛前唱此等赞佛之偈;诸多人众见青年尊严之姿而想∶“此青年甚美,予等前未曾见!”彼此互语:“此青年由何处而来?为谁家子?”青年闻之唱偈日:

二八八

    柔和一切处     雄士绝伦比

    善士阿罗汉     吾为彼侍仆。

佛通行依帝释天所开之道,率同一千比丘众入王舍城。

竹林园奉献

王向佛与比丘众行大施,王曰:“尊师!予无三宝则不能生。予定时或不定时往诣世尊之所。杖林苑甚远,予处有竹林园甚近,往来使捷,相应为佛之住处,世尊请受予之林苑。”王由金瓶取香花所熏摩尼珠色之水,澡十力者手,喜舍竹林之园。佛受此园之施,为佛教建立根基,大地及时震动。阎浮提中除受取竹林园为佛住处之外,无使大地震动之处。又除铜掌鍱、锡兰岛大精舍为佛住处外,亦无使大地震动之处。佛受取竹林园向王述谢辞后,由座起立,率比丘众入竹林园内。

舍利弗、目鞑连之归佛

尔时有舍利弗、目犍连二普行沙门,住王舍城之附近,求不灭之涅盘。此二人中,舍利弗见阿说示长老托钵前来,以起信仰心,随长老后,闻“诸法因缘生”之偈,悟达预流果,彼向其友目犍连普行沙门说此偈,闻之,彼亦达预流果。彼等二人会其本师删阇耶说明原委,与自己之弟子等俱诣佛处出家。二人之中,舍利弗七日即达阿罗汉果。目犍连于半个月亦到达。佛使此二人立于上首弟子地位。舍利弗长老于尚未达阿罗汉时,行其弟子众之集会。

净饭大王之苦虑

如来在竹林园时,净饭大王闻讯云:“予之王子六年苦行,达最上之上菩提,转胜法轮,住王舍城附近之竹林园内。”王闻此传说,呼大臣一人近前咐嘱曰:“汝率千人往王舍城,传予之语:‘汝父净饭大王思欲会汝!’并伴予之王子归来。”大臣遵命,点头诺王之语,率千人急行六十由旬路程,于十力者坐于四种弟子(四众)中说法时进入精舍之中。彼思:“王遣之事,暂须搁置。”彼坐于听众之端,闻佛说法,而坐于彼处千人之从众,皆得阿罗汉果,求佛允许出家。世尊伸手谓曰:“善来!汝等比丘!”于瞬间,彼等悉依神通力持所作出之衣钵,如高龄百岁之长老。大凡达阿罗汉圣者,对任何物皆无挂虑之念,彼等由王所遣之事,予以保留,向佛不传。一方面王甚惊讶,前往使者不还,且无消息。于是今更派遣一大臣,与前同样率众前往。彼行亦行矣,但与前同样与伴随之人同得阿罗汉果,默然不归;王反复派遣九人大臣附一千人众,但彼等皆完成自事之果,默然往于其处而不归。

迦留陀夷之出家

如是无任何一人持来回音,国王自思:“此等诸人,毫无情谊,音信皆无,谁能完成予之使命?”彼于宫廷内环顾无遗,终于注目于迦留陀夷 1。彼为王之亲属,为王听用,信赖甚笃,而与菩萨同日所生,共同游戏之幼友。于是王呼彼近前,王曰:“迦留陀夷!予思欲会予之王子,遣九千人而无一人还来报信。人之生命时有障碍,在予有生之时,予思欲会王子!汝能否使予得见?”迦留陀夷言:“大王!若允予出家,予思能见!”王曰:“汝之出家与否为汝之心愿,汝须使予会见王子!”彼遵王命,携王书信,往王舍城,于佛说法时立于听众之端听法,同伴人等皆达阿罗汉果。佛曰:“比丘!善来!”依出家法,彼亦出家!

注 1 迦留陀夷(Kaludayi)本名优陀夷(Udayi),因其容貌黑色,彼呼为迦留陀夷。次项参照。

优陀夷之劝诱

佛成佛后,最初之雨安居于仙人堕处度过,安居终了,施行自恣,赴优楼频罗,于其处度过三月,教化结发行者三兄弟,率一千比丘于弗沙月满月之日赴王舍城,于其处滞在两个月间。至此,自出波罗奈以来已五个月,寒冷期完全度过。而迦留陀夷长老来此已逾七八日之久。彼〔长老〕于巴迦那月 1满月之日思惟:“寒季过去,已至春之季节。诸人刈稻,所向任何道路皆通。大地掩盖青草,森林开放美花,道路已可通行,此为十力者探视亲族之大好时机。”于是彼往世尊之处,以六十偈赞誉十力者往故乡都城之行:

二八九

舍叶求此等果树 2

今已呈红色

光辉如火焰

大雄尊!今乃应分法味时。

二九○

    不逾寒与暑     乞食无饥馑

    地上草木青     此正为其时。

以六十偈,十力者,赴其故乡之都,赞叹其所行。

注 1 佛开悟于阿沙陀月之十五日,然后赴波罗奈附近之鹿野苑,于此处为三个月间之安居;至阿湿婆阇月中旬离鹿野苑赴优楼频罗,教化三迦叶,历时三个月。此如本文中所述,应为弗沙月之中旬;于是月满月之日赴王舍城,于其处度过两个月,自成道以来至此已经过七个月;过波迦那月中旬,寒季已了,热季开始。此处所谓寒期、热季,乃分一年为寒、湿、热三个季节,一年分为六期,巴迦那月为春之初期。

2 见长老偈第五二七偈。

佛赴迦毗罗卫城

于是佛曰:“迦留陀夷!何故汝如是赞誉旅行?”长老:“尊师!父君净饭大王言欲会汝!请师返里探亲,以示好意。”佛曰:“善哉!优陀夷!我探亲族以示好意。汝往告知比丘大众,准备返乡之旅。”长老言:“谨如尊命,尊师!”于是长老向大众传知。佛率央伽、摩偈陀之良家子弟一万人,住迦毗罗卫者一万人,共二万漏尽比丘由王舍城出发,日行一由旬,由王舍城至迦毗罗卫六十由旬,将于两个月中到达,出为不急之旅。

净饭大王之供养

长老思念:“世尊出发之事,当告于王。”彼升入空中,出现中于王之宫殿。王见长老大喜,招以高贵之座席,王自调种种美味食物,施盛于长老之钵。长老起立,作欲行状。王曰:“汝就座进食!”长老言:“予思欲往佛所谒佛!”王曰:“佛在何处?”长老言:“大王!佛为会见王,率二万比丘众于旅行途中。”王心甚喜云:“汝且进食,予为王子之至都之前由此处运到食物。”长老承诺。王供养长老,王以香粉熏香于钵,盛最美味之食物谓曰:“请献与如来。”交付长老之手。长老于众人之前,投钵于空中,然后自己升入空中,携食物而来,交与佛手,佛受而食之。于是长老日日运来,佛始终食王所献之食物。长老每当食事终了谓曰:“今日佛将至附近,今日佛将至附近!”并说述与佛德相应之话,使王族于尚未见佛之间,对佛怀信仰之念。是故佛曰:“我比丘弟子中能广招在家信者之第一人,即迦留陀夷是也。”佛使彼立第一位。

释族之迎佛

不久佛至,释族人等思见此亲族之长老均来集会,研钻协议以世尊住处之预备地尼拘律释家游园称为最好之居地,并于其处调整一切之准备,人人手执香花出迎。以一切盛装之小男儿女儿为先导,其次为王家之子女,其次为释迦族人等,献香花粉香等导引世尊入尼拘律游圆。佛于此处由二万漏尽比丘围绕至于所设美丽之华座。

释族惊奇瑞

元来释族具高慢不逊之性质,彼等思惟:“悉达太子较我等年少,为我等弟,为我等甥,为我等子,为我等孙……。” 彼等向年少王子等云:“汝等拜佛,我等坐于汝等之后。”于是彼等坐而不拜。佛知其意,佛思:“我之亲族不拜,予将使彼等礼拜!”佛入神通足定,由定中出,升入空中,由彼等头上落下尘土,如前在犍陀庵罗树下所现相同之二神通。王见此奇瑞云:“世尊!汝于降诞时,为拜黑执天仙之足,伴至其侧,反之予见汝之足反落于婆罗门之头上,于是予拜汝之足,此为予第一之礼拜。又于莳种式之日,汝坐于阎浮树之荫所设卧榻之上,而阎浮树之树影静止,予见之向汝之足礼拜,此为予第二次之礼拜。今予见前此未曾见之奇瑞,予今更又拜汝之足,此为予第三次之礼拜。”如是王拜世尊,于是不拜世尊之释族,无一人不向佛各各礼拜。如是世尊使亲族礼拜,由空中降下,着于设席。

毗输安呾啰王子本生谭

世尊就座,亲族来集达最高潮。彼等皆心注于一点而坐。尔后大云群出,降莲叶雨,出铜色水,妙音降落。思欲濡雨之人,则降落于其身,对不欲濡雨之人则一滴亦不沾身。释族人等相顾语曰:“此实不可思议,实为稀有!”佛曰:“予之亲族,得受莲叶之雨,非自今日始,昔日亦有降注之事。”为说明此意义,当于毗输安呾啰王子本生谭(故事第五四七)中详述。闻佛说法后,诸人皆由座起立,礼佛而去。王与大臣任何一人,皆思:“请受予等家之供养。”故不离去。

迦毗罗卫之行乞

翌日,佛率二万比丘于迦毗罗卫城各处托钵,然无一人招待,亦无一人接钵。佛立于城门席居之上思惟:“昔日诸佛于自己故乡之都,如何行乞耶?不依顺序,唯巡回于权威诸人之家耶?抑向各户顺次行乞耶?”继而佛知凡每一佛,无一不依顺序行乞者。佛思:“我亦必须依此传统习惯。我之弟子等将能效仿我托钵,完成义务!”于是彼由住于一端之人家开始,次第次第行乞,多数大众谓曰:“气品高贵之悉达太子,步行托钵!”于是开二楼三楼乃至以上楼阁之狮子座以见佛。就中罗喉罗之母妃思惟:“彼高贵之王子,于此同一都中,具有王者之伟大威光,乘金车巡视四方。今竟剃落须发,身着黄衣,手执土器,步行托钵,予将见其影像如何!”于是开狮子窗眺望,见佛以种种离欲之相,又以其身光之光辉,照都之大路,周围放一寻之光明,饰以三十二种大人相及八十种随形好,辉映气品高贵佛之尊严。彼〔女〕见此,开始以“人中狮子”之八偈赞佛:

二九一

    彼有柔卷发     光滑深碧色

    彼有平满额     皎洁似太阳。

    彼有隆准鼻     高长柔适度

    善扩大光明     人中之狮子。

〔彼女〕往告王曰:“汝之王子,步行托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