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40

一五六 无私心本生谭

(菩萨═王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放弃精进努力比丘所作之谈话。世尊问彼之比丘:“比丘!汝废弃精进努力,是真实耶?”比丘答:“世尊!此为真实。”世尊复对彼云:“比丘!汝昔曾为等同块肉之年幼王子争取十二由旬之波罗奈城王位,如何于今出家于此教而废弃精进努力耶?”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其城附近有木工村落,住有五百木工。彼等乘船溯流,于森林中砍伐木材以为建家材料,准备建筑一层、二层及其它种种之家屋,将一切梁柱等木材,作为印记,积入岸边运船之中,顺流而下,运还都中,任人选用,以建家屋,彼等取金,再赴其所,运来建家材料。

如斯生活之中,某时,彼等临时所建伐木小舍之傍,有一大象,误踏轲地罗树之刺,其刺伤脚剧痛,肿胀出脓,彼因剧痛,体弱难行,闻伐木之音,彼思依赖木工以愈伤痛,用三足近至彼等伐木之所,坐于地上。木工见大象脚肿有刺,以利刃之斧刺脚周围,然后用绳缠缚木刺,用力拔出,拭去脓血,洗以温水,敷以药物,不久伤愈。大象自思:“予受木工之福荫,救助予之生命,予须使此诸人受益。”自此以后,象与木工一同拔树,为木工运载砍伐之树木及卷取斧头及其用具。曲鼻押住默斗绳之一端。木工食时,每人与象饭团一握,每次进食,象可得饭团五百。

大象有仔象一只,全身白色,品格善良。大象自思:“予今年老,应舍仔象,为诸人用,我应离去。”彼不语木工,入森林中,伴仔象归来曰:“此仔象为我子,我被汝等救助生命,为报疗治之恩,舍子与汝等,今后彼为汝等工作。”大象更又嘱其子云:“今后我之工作,皆由汝来承担。”于是大象将子象交付木工等径自进入森林而去。尔后子象依木工之言为用,随教而行,作一切事。彼等每日与彼五百饭团以养生。彼为诸事,亦入河戏水,木工诸子,时捉其鼻,于水陆共为游戏。品格高尚之物,无论象、马或人,均不在水中便溺,因此子象不于水中便溺,而便溺在河岸之上。

某日河上降雨,岸边半干之象粪,为雨水冲入河中流下,入于波罗奈城浴场中为一树丛所阻。国王之象奴,欲使象浴水,伴来五百头象,诸象嗅闻品格高象之粪味,竟无一只入河,纷纷扬尾逃出水面。看象者告知象师,象师云:“河中必有障碍20 之物。”于是清理河水,见树丛挂有品高象粪,象师知其原因,命持来水瓶,盛满混有象粪之水,遍洒诸象身上,诸象身放芳香,于是陆续入河浴水。象师奏知国王:“大王应即探索香象,伴其归来。”

王乘船筏出河,溯流而上,抵达木工等住所。子象正在河中游戏,忽闻大鼓之音,上岸至木工之所。木工等迎王:“大王!大王如需木材,何须亲临,何不遣人来取?”“予非为木材之用而来,实为欲得此象。”“大王!即请捕象归去。”但子象不肯前去。“子象!因何不行?”“大王!予受木工等养育,请赐与彼等养育所用之物。”“香象!予均照办。”国王于象之四足及鼻尾各挂十万两之金,但象仍不前行。木工等各以一套衣物与象,木工之妻等亦与下衣,并与国王约束与同游伙伴儿童等以保护之责,彼又频频回顾,遍视木工等及妻女儿童等,然后随王而去。王伴彼入都,装饰都城及象舍,象于都中环绕游行一周,然后进入象舍,与象以盛大装饰,并为之举行仪式,成为国王乘用之象。居于国王亲友之位,以王国之半与彼,与王具同等之名誉。自从象来之后,印度之王权,尽归王手。

斯时菩萨入于王第一妃之胎内,当妃将至临月之时,国王突然亡故。若象知国王驾崩,必将当场心胆俱裂,以故不使象知,人人如此奉仕。邻国拘萨罗国王闻知国王已故,王思:“此国空虚。”率大军前来包围都城。人民闭锁都门,致书拘萨罗王:“我等国王第一之妃,今正临月,自今七日后产儿,人相者而告云,若妃产男儿,我等于第七日与汝交战,不能与王国,于此期间,请王等待。”拘萨罗王承诺,妃于第七日产生王子。命名之日,以多人均无私心而得生,名为无私心王子。

于彼出生之当日,都中居民即开始与拘萨罗王战斗,因无大将,兵势虽多,不能取胜,向后稍退。大臣等奏明王妃:“兵士退却,我等行将败北。我王崩御、王子诞生、拘萨罗王来战等等之事,王友玉象尚不得知,此时何不使彼得知?”王妃许诺,装饰王子,使卧于黄麻布褥之上,由宫殿下,大臣一同引导前赴象舍,菩萨卧于象之脚下,妃云:“我主!汝之友人已亡,恐汝心胆俱裂,至今未敢通知,此汝友之子,拘萨罗王前来围国都城,与汝子战斗,我军退却,请汝亲自杀汝之子,否则即请取此王国而代之。”

尔时象以鼻抚慰菩萨,置菩萨于其颈之瘤上,既泣且悲,由背上放下菩萨卧于妃之手中,象云:“我必生擒拘萨罗王。”于是由象舍出。大臣为彼着钟装饰,开启都门由四方围拥而出;象出都城,作中呻声,多数敌军恐怖战栗,纷纷逃散。象即打破本阵,执拘萨罗王发髻,捉回置于菩萨足前,象立于拘萨罗王前,以遮蔽欲杀王者,象责王曰:“尔后汝当谨慎,勿以王子年幼为可欺。”于告诫后释王归国。自此以后,印度全体之王权,皆落于菩萨之手,其它并无再起与菩萨对敌之人。菩萨年七岁时,行即位式,号无私心王正当治国,命终上生天界。

结分

佛说此过去之因缘故事已,现等觉者,唱二首之偈曰:

    可依无私心王子     白象喜打大军势

    生擒拘萨罗国王     以彼贪欲不满足

    今得如斯可依人     比丘应须行精进

    为达安稳修善法     次第断除诸结缚

如斯世尊以不灭之大涅盘为其法语之极意,更又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彼舍精进比丘即得阿罗汉果──为本生之今昔作结语云:“尔时之母亲是摩诃摩耶夫人,父亲是净饭大王,取与王国之象是此舍精进之比丘,象之父是舍利弗,无私心王子即是我也。”

一五七 有德本生谭

(菩萨═狮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阿难长老受得千件之衣所作之谈话。长老在拘萨罗王后宫说教之事,已见于前之大精本生谭中(第九二)。国王于长老说教时,送来每件价值千金之衣壹仟件,以其中五百件与五百宫女。宫女等于翌日一日间置此衣物,然后悉皆奉献与阿难长老,己身仍着旧衣着座随王朝食。王曰:“予以每件千金之衣配与汝等,何故不着而来?”“国王陛下!我等已皆捧献与阿难长老。”“阿难长老悉皆接受耶?”“唯然!已悉数领取矣。”国王自思:“等正觉者许其只得三件法衣,察彼阿难长老思为商卖而受取如此众多衣物。”王对长老颇含怒意,朝食终了,王往精舍,入长老之室,礼拜长老着座问曰:“尊者!于予宫廷,宫女等由尊者闻习法门耶?”“大王!全然如是,应闻者闻,应习者习。”“皆仅听闻法门耶抑或向尊者施与上下之衣物耶?”“大王!”今日彼等赠我每件千金之衣五百件。”“尊者受之耶?”“唯然!大王。”“尊者!佛制非只许法衣三件耶?”“诚然如是,大王!世尊只许每一比丘唯有三法衣之衣料,然并未禁止施与之受取。因此,为与法衣古旧之人而受此衣物。”“然则诸众比丘,受汝衣物,其古旧法衣如何处理?”“古旧法衣作为上衣。”“古旧上衣如何处理?”“作为内衣。”“古旧内衣如何处理?”“作为褥垫。”“古旧褥垫,如何处理?”“作为地上之敷物。”“古旧敷物如何处理?”“作为拭足之拭布。”“古旧拭布如何处理?”“大王!由信心所赠之物,不能无用;而后用剃刀将拭布割切,混入粘土,涂墁坐卧之处。”“尊者!汝等对施与之物,乃至拭布,均非无用。”“唯然如是,大王!我等对所赠之物,不能弃置,皆具功用。”国王欢喜满足,将其他置于宫中之五百件衣,皆持来施与长老,闻感谢之辞,礼拜长老右绕三匝而去。长老以初得五百件之衣,赠与法衣古旧诸人。长老有五百弟子,其中有一年少比丘,长老深得其助,彼扫除室之内外,预备饮料、用水、刷牙杨枝、洗面用物乃至清洗便所浴室,铺陈卧室种种工作,更为长老揉手槌背种种照拂。长老乃以后得五百件之衣,任己之意不留,悉数赠与其得力助手之少年比丘。然此比丘亦将此衣物悉数转赠分配与同门之弟子诸人。如斯得赠衣物诸比丘众,将此衣物裁剪染成如迦尼迦花色之法衣 1,为上下衣着,往至佛所礼拜佛后,坐于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有此入预流果之尊贵弟子等见人不同而施物〔不同〕之事耶?”“汝等比丘!尊贵弟子等无见人不同而施物之事。”“世尊!我等之和尚,法藏之长老以每件价值千金之衣五百件,唯只施与一年少比丘,然此比丘以自己所受之物分配施与我等。”“汝等比丘!阿难非见人不同而施物者。彼年少比丘大为阿难之助,因对助己之恩与德,且任自己之意,‘对有恩者必须报恩’,所谓由感谢之念而施与。昔日贤人等对自己所受之恩,应须返报。”于是佛应彼等之请求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为狮子,栖于山窟之中。一日彼由窟出,见一山麓,环绕山麓有大湖水,其一所高处上方泥团之处,生有柔软青草,兔与羚羊及其它小动物之类,游于泥土之上啃食青草。当日亦有一只鹿来至彼处食草,狮子欲捕其鹿,由山顶跃身而下,以猛势搏鹿,鹿惊恐战栗悲鸣逃逸。狮势虽猛,未能制伏,陷入泥土之中而不能出。四足犹如四柱直立,七日间未得进食。其后一豺来彼处探物觅食,见狮恐怖欲逃,狮唤止之:“豺汝勿恐怖,予陷泥中,不能动转,请汝助我出险。”豺行至其侧曰:“我救汝起,汝起之后,恐将食我。”“汝勿恐怖,我不食汝,且将与汝以大利益。以何手段,务救予起。”豺依约束,由狮子四足之侧,除去泥土,于四足之侧,挖掘洞穴,导向水边,使水流入穴处,泥土柔软。豺即入狮腹下,用力击狮之腹并大声呼叫:“汝用其力。”狮奋迅用力,由泥中跳出至陆上。暂休之后,入湖水中,洗去泥土,然后杀一水牛,以齿裂肉谓豺曰:“请君食之。”置肉于豺前,豺食之后,狮亦自食。豺后取肉一片,狮问:“君将何为?”豺云:“君应有妻,予取与妻。”狮云:“君可取去。”狮亦为其牝狮取肉后向豺云:“予将至山顶探视吾友君之栖家。”狮往其处,与豺食肉,并宽慰牡豺及牝豺曰:“此后我养汝等。”遂伴彼等至自己栖处,使住他窟之中。尔后出外探取猎物,留牝狮与牝豺于窟中,杀种种兽类,当场食其二只,余二只携归与彼等之妻。

经时不久,牝狮生仔三只,牝豺亦生仔二只,彼等互相友善生活。某日牝狮心中自思:“牡狮对二豺及其子等频频关爱,此必对牝豺相亲,始如此关爱。”于是牝28 狮虐待牝豺并威吓欲由此处赶走彼等。每当牡狮相伴牡豺出外猎物时,牝狮即虐待牝豺并与威吓:“汝等何故居于此处而不往他所?”牝狮子等亦对豺之子等同样威吓。牝豺以此事语告牡豺:“牝狮必依牡狮之言,始行如此,吾等常居此处,生命被夺不保,我等仍回原处为宜。”牡豺闻妻之语,即往狮所:“我等长久住于君之近处,长久共住,关系不佳,当我与君外出猎物之时,君妻对我妻为恶口杂言:‘何故居于此处而不退去?’君之子亦对我子威吓,人居己侧而起嫌厌,则即速离去为宜,恶口杂言,有何必要?”于是豺唱第一偈曰:

    倾心随望所     兽王吼声高

    此有力者法     应知赖者生恐怖

牡狮闻彼之语即向牝狮曰:“前者如是如是之时,予为取猎物而出,七日之后与两只豺一起归来之事,汝还记得?”“唯然!予仍记得。”“然予七日不还之理由,汝可知晓?”“夫君!恕我不知。”“汝可知,我欲捕一鹿,误陷泥中,而不能出,七日之间,立不得食,我为豺君所救,得以拾归生命。豺君实为与我生命之友,能为交友之道,友人非是弱者。自今以后,对我之友人及其妻子,不可表示如此轻蔑之意。”于是牡狮唱第二偈曰:

    力弱之友知友道     为我亲族之友朋

    有利齿者勿轻蔑     豺为我之生命亲

牝狮闻牡狮之语,向豺夫妇谢罪,自此以后,狮豺子等亦同在一起友善相处,共同游戏。两亲去世后,彼等友谊不变,仍然和睦共同生活,继续七代亲交不替。

结分

佛述此法语已,说明圣谛之理──佛说圣谛之理竟,有者成预流,有者成一来,有者成不还,有者成阿罗汉──佛于是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豺是阿难,狮子即是我也。”

注 1 迦尼迦(Kanikara)为着黄色之花故,得见其黄色及黄光之象征。

一五八 善颊本生谭

(菩萨═大臣)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二人性情粗暴之比丘所作之谈话。尔时祇园精舍有一气质粗暴喜好喧吵之比丘,而于田舍间亦有如是比丘一人。某日田舍比丘因事前来祇园精舍,沙弥及年少比丘等皆知彼之气质狂暴,戏心导此比丘入于祇园狂暴比丘之室,以观此二人之喧吵。然此二人会面后,彼此友善和睦,互揉手足,按摩背部。法堂之中,顿起风评:“我诸法友!狂暴比丘对他人粗暴喧吵,而其彼此之间,相互友善,生活快乐。”佛适出堂,问诸比丘:“尔等比丘!聚集此处,作何谈语?”比丘答以:“如是如是之语。”“尔等比丘!此非自今始,彼等前生,即对他人粗暴喧吵,而彼等相互友善,生活快乐。”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备王咨询,商谈国事之大臣,无论圣俗诸事,不可或缺之一人。国王性喜财物,王有一匹烈马名摩诃索拏,某时,北国马商引来五百匹马,报知国王。菩萨未曾议价,照价买入。王甚不满,另唤大臣嘱曰:“应予议价,议价之先,放摩诃索纳入马群中,凡为其咬伤之弱马,均与廉价买入。”大臣谨遵如命。

马商甚为不快,将此事告知菩萨,菩萨问:“汝等于自都中有无烈马?”“长官大人,有烈马一匹名善颊者,性质狂暴。”“汝于再来之时,将彼带来。”彼等还都后,果于来时,带烈马至。王闻马商人来,开狮子栏,放出摩诃索拏,商人见烈马来,亦放出善颊,两马相会,互舐对方之身,然后静立不动。国王问菩萨曰:“此二烈马,对他马性暴喧吵,加以咬伤,何以彼此相会,和睦相处?”菩萨曰:“些一马性质相同,行不相异。”于是唱二偈曰:

    索拏与善颊     行性皆不异

    索击之性行     善颊亦如斯

    胆大且无耻     常咬手纲绳

    邪与邪者聚     不善和不善

菩萨说偈已,更告诫国王曰:“大王,王以强欲损他人物,实为不宜。”于是付以马价之金,马商等得其偿金,满足欢喜而去。后王随菩萨之诫,依业生于当生之所。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于是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二马即是今之二恶比丘,国王即是阿难,贤明之大臣即是我。”

一五九 孔雀本生谭

(菩萨═孔雀)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厌出家生活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比丘等伴此比丘来至佛所,佛曰:“汝厌出家,是否真实?”“世尊!是为真实。”问曰:“汝何所见?”答曰:“见一饰身之妇人。”于是世尊曰:“比丘!如汝之心,如何能不为妇人所动?昔诸贤者,闻妇人之声,七百年间未起烦恼,机会一来,瞬间即为不品行事。清净之人亦起烦恼,誉高之人为不名誉,况不净者,无待言矣。”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宿某孔雀之胎卵中,其壳如迦尼迦花蕾之色,破卵而出,作黄金色,美丽可爱,两翼之间,具有美丽赤色之线。彼护己命越三山峰,至第四檀特金山中之平原,定为居所。黎明之时,彼立山顶,观日初升,为保护自己探取食物之所,唱念梵咒:

    我此有眼唯一王     金色升照世界者

    我礼金色照世界     依汝守护渡一日

菩萨以此偈礼拜太阳,又唱第二之偈礼拜过去入于涅盘诸佛及其佛德:

    通一切法诸梵志     归命汝等请护我

    我拜诸佛拜菩提     拜解脱与得脱者

如此日间出往各处,黄昏立于山顶观日之西沈,思念佛德,为保护所栖之家,再唱梵咒如次曰:

    我此有眼唯一王     金色照没世界者

    我礼金色照世界     依汝守护过一夜

    通一切法诸梵志     归命汝等请护我

    我拜诸佛拜菩提     拜解脱与得脱者

彼孔雀如此坚固守身于栖所。

尔后,波罗奈城附近猎夫村住一猎夫,徘徊于雪山地方见此檀特金山顶之菩萨,告知其子。其后某日波罗奈王妃开玛梦见金色孔雀为其说法,告王曰:“大王!予曾闻金色孔雀说法。”王问大臣,大臣等云:“此事婆罗门等知之。”婆罗门等答称:“确有金色孔雀。”王问:“在于何处?”答云:“猎夫知之。”王集猎夫,一一询问。彼猎夫之子云:“唯然,大王!有檀特金山,彼处栖一金色孔雀。”王曰:“汝可将其生擒捉来。”

猎夫至孔雀探饵之处张网,然孔雀所踏之处,网不能收,猎夫终不得获。徘徊七年之间,猎夫死于其处,开玛王妃亦于失望不果之中死去。王因其妃之死愤慨,王刻一金板纳入箱中,上书:“雪山地方有檀特金山,其处栖一金色孔雀,食其肉者,不老不死。”国王死后,他王即立,王读金板,见有不老不死之语,即遣猎夫往捕。彼亦至其处,不能捕得菩萨,仍死于其处。

如斯六代之王相继去世,至第七代王即位,亦遣一猎夫前往。彼至其处,不于菩萨足所踏处张网,彼知菩萨以咒文护身往探饵之场。彼下山至附近捕一雌孔雀,加以训练,拍手即跳,弹指即鸣,如此习练熟惯,伴至其处。于孔雀尚未护身探饵之前,晨起打橛张网,使雌者鸣声。孔雀闻雌性特有之鸣声,引动爱欲,咒文不能护身,踏入网中,为猎捕归,献与波罗奈王。

王见孔雀美丽之姿,心中满足,赐彼以座。菩萨就座问王曰:“大王何故捕我?”王曰:“食汝肉者不老不死,予欲食汝肉,以求长生。”“大王!汝食我肉,不老不死,则我将死矣。”王:“汝必须死。”“然我死之后,汝食我肉,如何得以不死?”王:“因汝身为黄金色,据谓食之可以不老不死。”“大王!我不能谓我非黄金之色,我之前生,为此都城之转轮圣王,自持五戒,使世间人等亦护持此戒。我死生入三十三天,于有生之间居于其处,死后因其它所犯恶业之果,出生为孔雀之身。依昔日持戒威力,为黄金色。”王∶“汝为转轮圣王,持戒结果,得黄金色,此事如何使我等相信,谁为汝之证人?”“大王!我有证据。”王:“证据在何处?”“大王!我为转轮圣王时,乘以宝珠所造之车行于空中,此车现埋于王园莲池之中,王可由莲池中取出,以为我之证据。”

王曰:“甚善。”于是王命抽干莲池之水,取出宝车,信菩萨之言。菩萨曰:“大王!除不灭之大涅盘,其它一切有为之法,皆为不定、无常、灭尽之性质。”于是为王说法,使王守五戒。王以信心奉王国于菩萨,以表诚敬之意。菩萨为王国之王,住其处数日后,语王曰:“大王勿怠勤行。”诫王之后,腾空向檀特金山而去。王从菩萨之教,多行布施及其它善教,应己之业,生于当生之处。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心厌出家比丘即得阿罗汉果──于是佛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金色孔雀即是我。”

一六○ 绀青鸦本生谭

(菩萨═国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提婆达多模仿世尊事所作之谈话。提婆达多对佛之二大弟子来至象头山时,模仿世尊之坐相使二人见。二长老于说法后,率领归附己等诸人回返精舍。佛问曰:“提婆达多见汝等为何状?”二人曰:“世尊!彼模仿为世尊状,招大破灭。”佛曰:“舍利弗!提婆达多模仿我状陷于破灭,非自今日始,彼之前生即已陷于破灭。”于是佛应长老之请,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于毗提诃国,弥絺罗城毗提诃王治国时,,菩萨由第一妃之腹出生,成年后,往得叉尸罗修诸学艺,父死而继承王位。时有一金色鹫王于饲饵之场与一雌鸦同居,雌鸦产子似母而不似其父。

子之羽色绀青,因以“绀青”为名。鹫王常来探视其子。尔后鹫王又得二只雏鹫,彼等见其父常往人间住处而问曰:“父亲!何故汝常往人间之住处?”“我子!我与一鸦共栖,生有一子,名曰绀青,我为见彼而往。”“彼住何处?”“毗提诃国弥絺罗城附近,如斯如斯之所,有多罗树一株,彼等栖于树顶。”“父亲!人间住处可畏,我等忧心,汝不宜往,我等结伴前往。”二雏鹫依父所教之标的寻访,终着其处,使绀青立一木棍之上,彼等各以口衔其一端,飞临弥稀罗城之上空。

恰于此时,毗提诃王乘全身白色之四匹辛头 1马所驾之车,堂堂巡视都中。绀青见之而自思:“我与毗提诃王有何不同,王乘四匹辛头马车,巡回都中,我乘鹫鸟所衔之车行于空中。”于是绀青唱第一之偈曰:

    鹫鸟牵绀青     徘徊空中行

    良马牵王车     我与王亦同

二雏鹫闻绀青偈语,心中愤怒,思欲当处降落,又恐受父谴责,于是相伴至父所告绀青所作之语。父亦愤怒曰:“汝自命伟大,以我子比为牵车之辛头马,汝不辨自己分际,此非汝应居之所,汝速往汝母所栖之处。”鹫鸟诘问绀青唱第二之偈曰:

    绀青仿恶路     居不宜居所

    汝往近村去     归返母栖所

鹫鸟言后,即告其子曰:“汝等可降落于弥絺罗城之芥舍场,然后归来。”彼等依言而降。

结分

佛述此扶语后,即为本生之今昔作结语:“尔时绀青是提婆达多,鹫雏即是二大弟子,其父是阿难,毗提诃王即是我。”

注 1 辛头即今印度河地方,为古代产良马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