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44

一八五 不喜本生谭

(菩萨═师尊)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婆罗门童子所作之谈话。某时舍卫城有一婆罗门童子,通三部之吠陀,彼教刹帝利与婆罗门之童子等真言。彼后入俗为俗人,建立生计,日思衣服装饰、男佣女佣、佃野牛、子息子女等事,为贪欲、瞠恚、愚痴之烦恼所支配,心劳日拙,忘记真言。

某日,彼多携香华,往祇园精舍,礼拜供佛,坐于一方。佛与彼交谈问曰:“童子!汝前读诵真言,尚谙记否?”彼答:“世尊!予前谙记之真言,因俗事关系,扰乱心思,真言已不能谙记。”尔时佛云:“童子!汝心恼乱,不记真言,心为贪欲等所乱,真言之不浮现非自今日始,前生亦复如是。”佛应其请,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婆罗门之豪族,及长,于得叉尸罗,修学真言,名誉甚高之师尊,于波罗奈教众多婆罗门、刹帝利青年之真言。尔时有一婆罗门童子,谙诵三部之吠陀,不错一句,彼为副师,口授真言。此人后日入俗为俗人生活,以俗事乱心,不能谙记真言。尔时彼之师尊亲自前来问彼:“童子!汝尚谙记真言否?”彼云:“俗事乱心,不能谙记真言。”师云:“恼乱之心,真言不能浮现,心不恼乱,则谙诵即无停滞。”于是唱次之二偈:

    浊水不澄清     鱼草不得见

    珠贝亦不现     心浊无功德。

    透明澄清水     鱼群乃得见

    珠贝亦出现     心清见功德。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为本生之今昔作结语:“尔时之童子是今之彼童子,师尊即是我。”

一八六 凝乳运搬王本生谭

(菩萨═大臣)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某卖国贼所作之谈话。此故事与前所说者相同。于是佛云:“汝等比丘!与恶友交,为恶而不利益。不但人与恶友交,为不利之原因,即如前生与使人不快无甘味之维婆树交者,无心之庵罗树,原为甘味如蜜,等同天人之所食物,亦竟苦而不甜。”于是佛说此事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迦尸国有四兄弟婆罗门为仙人而出家,于雪山地方结一列之草庵而居。其中长兄死生帝释天界,彼知与三兄弟之因缘,每七日或第八日时,下界与兄弟交谈聚合。某日彼向三人中最长之道士敬礼,坐于一面问曰:“尊者!有何所需?”罹黄疸病之道士曰:“予每日需火。”帝释天人与彼一剃刀斧──(古注云,)剃刀斧挥柄,可为剃刀,亦可为斧──道士云:“谁为予携来薪木?”其时,帝释天曰:“尊者,汝欲需薪,可以手叩斧,‘为我持薪来,我欲焚火。’如此祝告,薪即持来而得焚火。”帝释天予剃刀斧后,更近至第二兄弟问曰:“尊者!有何所需?”彼之草庵近处,有象之通路,彼为象所恼。彼云:“予为象所苦,请为驱逐。”帝释天与彼一大鼓告曰:“尊者!汝敲此侧,敌即逃走,汝敲此侧,为慈爱心深之人,即有四种之军前来围绕。”帝释天与大鼓后,更近至最幼之弟问曰:“尊者!有何所需?”彼亦罹黄疸之疾,彼云:“予欲凝乳。”帝释天与彼一凝乳瓮而告曰:“若欲凝乳,可倒转此瓮,彼且可起大洪水,并可为汝取得王国。”帝释天语毕而去。其后剃刀斧为长兄造火,次者敲大鼓而象逃,最幼之弟得食凝乳。

尔时有一野猪,徘徊于村中,彼见一具威神力之宝石,彼衔此宝石,依威神力,升至虚空,见大海中一岛自思:“此为予适当之住处。”彼由虚空降落,遂心情愉快定居于一无花果树下。

某日,此野猪置宝石于其前,于树下睡眠。时有一迦尸国人,因其无济于事,为父母由家中赶出,彼为向某港航海者之仆役,乘船于大海中遇难,浮载于一木板之上,漂流至此岛。彼于采食果实之间,见野猪睡眠,彼静行其前,攫取宝石,依威神力,升至虚空,坐无花果树上自思:“此野猪系依宝石之威神力,飞行于虚空得住于此岛,予先杀之食其肉,而后再行。”彼以一根粗枝折断落于野猪头上。野猪醒来,不见宝石,身体颤抖,四处寻找,坐于树上之人,咯咯大笑,野猪仰首见此男人,以头触树而死。

此男人由树降下,焚火料理野猪之肉而食,然后升至虚空,过雪山之顶上时,见仙人之住处,彼于长兄道士之草庵前降落,住二三日,为道士服一切勤务。彼见剃刀斧之威神力,思欲得之,乃以宝石之威神力示道士曰:“尊者!汝可取宝石而将剃刀斧与我。”道士思欲飞行虚空,乃取宝石而与剃刀斧。此男取得剃刀斧,前行不久,即叩剃刀斧曰:“剃刀斧!可取道士之头及宝石归来。”剃刀斧于是前往割道士104 之头及持宝石而来。彼置剃刀斧于隐处,又近至次中道士之处。住数日间,见大鼓之威神力,彼取得大鼓,仍如前法,割取次中道士之头。然后近至最幼道士,见凝乳之瓮之威神力,彼与宝石而取得凝乳之瓮,仍如前法割此道士之头。于是彼携宝石、剃刀斧、大鼓及凝乳之瓮,升至虚空,于近波罗奈城处站立,以书信交付某男之手,转送波罗奈王曰:“战争抑或让与王位?”

王闻其书中之言曰:“逮捕此叛贼。”率军出城。此男敲大鼓之一侧,立即有四种之军兵围绕,彼见王之军兵展开,彼由瓮中放出洪流,诸多民众溺水不能逃生,此男叩剃刀斧曰:“持王之头来。”剃刀斧夺来王之头,投于此男之足下,于是无一武器能敌,此男为强有力之军队围绕而入城,行即位式,名凝乳运搬王,彼依正义推行政治。

某日王于大河作撒网游戏,天神喜悦,由雪山之钝角湖流来一个庵罗之果,挂于网上。曳网之人,献上与王,此果硕大如瓮、圆形呈黄金色。王问材务官曰:“此为何果?”答:“此为庵罗果。”王闻后剖而食之,命将果核植于王之园林,灌以乳水,树植三年结实,对庵罗树举行盛大之供养。诸人灌以乳水,与五指厚之香料,以华鬘围包,点香油之灯明,树之周围,张以绢幕。果实甘甜,呈黄金色。王赠庵罗果与其它诸王时,恐以果核种植,于果核出芽处,刺以荆针,彼等食果后植核而不生芽,几经寻问,知其缘由。其中一王呼园丁至,谓曰:“汝有何法使凝乳运搬王之庵罗果实成为苦味?”园丁答曰:“大王!予能。”王予园丁千金,命其前往。

彼往波罗奈,参谒凝乳运搬王。王唤彼入宫,向王敬礼,王问:“汝园丁耶?”答:“大王!予为园丁。”彼即向王吹嘘善通园艺之道,自慢为权威之人。王云:“汝可协助园丁。”自此以来,二人共同看管园林。新来之园丁不时使花卉开放,使果树生实,使园林茂盛愉快,彼得王之信用,王将原有之园丁赶出,使彼专负园林之任。彼知园林已落己手,于庵罗树周围种植维婆树及蔓草,纴婆树渐渐生长,庵罗树之根枝与之互相连交,成为一体。在与无甘味之树木相交,庵罗果之甘味变为纴婆树叶之苦味,园丁知目的已达,即行逃去。王往园林食庵罗果,味如纴婆树果不能下咽,立即吐出。

尔时菩萨为总理王之公私事务之顾问官。王问菩萨曰:“贤者!此树较以前怠于注意,以致果实变苦,是何缘故?”王唱第一之偈∶

    前此庵罗果     色香味具备

    何时生变故     何故成苦恼

菩萨为说明其理由唱第二之偈:

    庵罗与纴婆     大王!    根与根相接

    枝与枝相抱     恶树实苦涩

王闻菩萨之言,立即割断纴婆树根,清除杂草,除去周围之瘠土,投入沃土,用乳水糖水香水精心培育,如此庵罗树与甘味接触,果实再成甜味。王将原有园丁招回,再任园林之事务。王全天命,依业生于当生之所。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即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贤者大臣即是我。”

一八七 四美本生谭

(菩萨═树神)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老比丘所作之谈话。某日二上首比丘(舍利弗与目犍连)互相对坐问答时,一老比丘行近其前,为第三者加入坐谈曰:“尊者!我等向尊者有所发问,尊者如有疑难,亦请向我等发问。”二人厌彼,起座而去。尔时闻二人说教之听众,于集会解散时,来至佛前,佛曰:“尔等何故非时而来?”众白其故,佛曰:“汝等比丘!舍利弗与目犍连嫌厌于彼,不与交谈而去,非自今日始,前生亦复如是。”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于森林中为树神。尔时有二只白鹄之雏由心峰山出,止于树上;彼等觅食归来,假树休息,然后回心峰山去。因常时来往,与菩萨(树神)亲密,彼等每次来往,必与菩萨寒喧,交谈法语而别。某日,彼等止于树梢与菩萨交谈时,适有一豺,立于树下,与白鹄之雏交谈唱第一之偈:

    汝等居上权     离他为独语

    汝等降下语     可听兽王言

白鹄之雏心起厌恶,飞回心峰山而去。彼等去后,菩萨为豺唱第二之偈:

    美鸟与美鸟     天可与天语

    汝非四美者 1     汝豺!    可入穴中息

结分

佛为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豺是今之老比丘,二只白鹄之雏是舍利弗目犍连,树神即是我。”

注 1 四美为于体、生、声、德四点之美,此处对豺有侮辱之意而言。

一八八 狮子豺本生谭

(菩萨═狮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拘迦利所作之谈话。某日拘迦利见其它多闻之人为法语时,自身亦思升座读诵法语,有关此事,前已详细说明。佛闻此事告比丘曰:“汝等比丘!拘迦利依自己之声,以自己之愚示人非自今日始,前生亦复如是。”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为雪山地方之狮子,与一只雌豺同居,遂举一子。此子之爪、发、色、形似其父,音声似其母。某日降雨后,狮子等天晴外出作狮子游戏时,此子亦为狮之同伴,思如狮吼,发出豺之啼声。众狮闻声默然。尔时有与菩萨同种之一子狮闻其声而问曰:“父亲!彼狮形色与我等同,惟声则异,彼为何物?”于是说第一之偈:

    狮子之指爪     伫立如狮足

    彼于狮集中     唯有啼声异

菩萨闻此语而告曰:“我子!汝之兄弟为我与雌豺所生之子,毛色似我,声与母同。”继而诫豺之子曰:“汝今后住于此处宜持缄默,若再啼吼,则人知汝为豺。”于是唱第二之偈:

    百兽之王子     缄默住林中

    依声人知汝     汝声不似父

彼闻菩萨诫语后,即不再啼吼。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即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豺是拘迦利,同类狮子是罗喉罗,兽之王即是我。”

一八九 狮子皮本生谭

(菩萨═农夫)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拘迦利所作之谈话。尔时彼欲修习梵呗,佛闻此事,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农家,及长,营农业为生计。尔时,有一商人以驴马运载商品贩卖,所到之处,彼由驴背卸下商品,以狮子毛皮缠敷驴身,放入米麦田佃之中。田佃守护之人见为狮子,不敢接近。某日商人于村中人家住宿,准备朝食之间,又将乘驴缠敷狮皮,放入田中。佃中守护之人,见为狮子不敢接近,逐家报告,村民皆携武器,吹法螺贝,鸣击大鼓,行近田佃,大声叫喝,驴心恐怖,发声长鸣。菩萨知其为驴,乃唱第一之偈:

    此非狮子吼     亦非虎豹声

    缠敷狮毛皮     卑怯作驴鸣

村民知其为驴,施以致命之打击,取狮皮而去。尔时商人赶至,见驴已将灭,乃作第二之偈:

    久置田佃中     驴得食麦缘

    缠敷狮毛皮     驴鸣致死灭

如是唱偈之间,驴当场死亡,商人即舍彼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即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驴马是拘迦利,农夫即是我。”

一九○ 戒德利益本生谭

(菩萨═海神)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信仰诚笃之信者所作之谈话。彼为一具有坚强信仰持清净心之佛弟子,某日彼往祇园精舍途中,黄昏抵达阿致罗筏底河岸,然而船家将船撤至岸上,为听法语而去,彼至渡场,不见有船。彼对佛具欢喜心,涉水入河,两足不沉。彼于水中,如履平地,至河中央,浪花顿起。尔时彼对佛之欢喜心衰时,两足即沉,彼再对佛欢喜心强,两足又浮水面。彼入祇园精舍,礼佛坐于一方。

佛与彼交谈后问曰:“信者!汝步行而来,无疲倦否?”彼答:“世尊!对佛起欢喜心,即能立于水面,如履平地而至。”佛云:“信者!忆念佛之威德不但今生得以伫立,即于前生信者船破之时,亿念佛之威德亦得伫立。”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迦叶等正觉者之时,有得预流果佛弟子与一富裕理发师同乘一船。理发师之妻,托付其夫与信者之手,行前曰:“尊者!今托予夫同行,苦乐与共。”船行第七日,于海中大破,二人卧于一片木板之上,到一小岛,理发人杀鸟为食,间与信者,信者辞谢不食。信者自思:“此处除三宝外,我等别无可依。”于是忆念三宝之威德。彼虔诚频频忆念,于此小岛受生之龙王,以自己身体变现为一大船,海神为舵手,船中满载七宝,有三根青玉桅樯,黄金之锚,以银为船体,金为船板,海神立于船中大声曰:“有往阎浮洲行者耶?”信者忙应之曰:“予等愿往。”海神曰:“如此请来登船。”信者招理发人同乘。海神曰:“唯汝一人可乘,彼不能登。”信者:“何故不能登乘?。”海神:“因彼不守道德之人,我等为汝驶船而来,并非为彼。”信者:“甚善,予将授彼以予所行布施,持戒及禅定之功德。”理发人向信者感谢,海神:“今可结伴同行。”于是彼等乘船,同渡大海,溯河至波罗奈,依此威神力,两人还家,具备财产。海神云:“人应与贤人交往,此理发人如不与此信者交往,则必亡身于大海之中。”海神说与贤人交往之功德,唱如下之偈:

    信仰与戒德     布施见善果

    龙神为船装     运载信仰人

    与贤人交往     与贤人相亲

    与善人为伴     理发人幸福

唱此偈毕,海神立于虚空,为说法语教诫后,与龙神相伴回归自己宫殿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信士得一来果──佛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预流果之信士入般涅盘,龙神是舍利弗,海神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