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46

一九五 山麓本生谭

(菩萨═大臣)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拘萨罗国王所作之谈话。某时拘萨罗王之大臣,于后宫为不义之行。王于察知后,知此事确实,王思:“予将白佛。”王往祇园精舍,向佛敬礼,问佛曰:“一大臣于予后宫为不义之事,请问应如何处置?”佛问:“大王!彼大臣为王重要之人耶?彼妇人为王所宠爱者耶?”王答:“唯然!彼为非常重要之大臣,掌一切宫廷之事务,而彼妇人亦为予所宠爱者。”于是佛曰:“大王!彼为重要之臣,妇人为王所爱,二者俱不可伤,愿王从诸贤者之言,以平静心处之,此古有先例。”佛应王之请求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受生于大臣之家,成长后,就王公私之事为顾问官。某时,王之一大臣于后宫为不义之行。王知其事,王思:“大臣对我甚为重要,妇人亦为我所爱者,二人均不可亡,我将向贤明之大臣质询,若可忍者则忍之,若不可忍者则不忍。”于是唤菩萨至,赐与座席。王云:“予有质询之事。”菩萨曰:“大王请问,予将备询。”王为质询唱第一之偈:

    山麓之美所     吉祥有莲池

    知狮在守护     豺竟趣其处

菩萨已确知某大臣于后宫为不义之行,于是唱第二之偈:

    大王,    所有诸兽类     皆饮大河水

    不可云河非     有爱应须忍

菩萨与王如是告诫,王守告诫,训诫大臣尔后不可再为此恶行,对二人予以赦免,彼等亦从此断绝关系。王行施舍等慈善善行,命终生于天上界。

拘萨罗王问佛之法语后,亦赦免彼等二人,心归平静。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贤明大臣即是我。”

一九六 云马本生谭

(菩萨═云马)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心有烦恼之弟子所作之谈话。佛问曰:“比丘!汝心真有烦恼耶?”答:“诚如尊言。”佛再质问:“因何缘故?”对曰:“见盛装妇人为欲情所驱。”

于是佛向彼云:“比丘!实此妇人依其容色、声、香、味、触,更依妇人之魅力,夺男子之心,使从己意,知从其意而使人失节操失财产故 1,此谓之为夜叉女。彼夜叉女于前生亦依其魅力,近某队商,夺商侣之心,使从己意,更见及其它男子,一总夺命,由两颊垂滴赤血,食人嘎吱作响。”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锡兰岛有锡里萨瓦陀夜叉之街,彼处住有夜叉女。海上遇有船难之人漂来,彼等盛装,携带食物(嚼食、啖食、固体、流体),腰缠子女,侍女扶侍,往见受难商侣,商侣以为抵达人住之处。夜叉各处置有农夫、造牧者之人,家畜、鹦犬等,使商侣得见。彼等接近商侣劝食粥饭果品 2,商侣为其所骗,食其菜饭。食后休息时,彼等温柔问话:“诸君由何处来、往何处去,来此所为何事?”商侣答:“予等遭遇船难漂来此处。”

夜叉女曰:“予等之夫,乘船远行,今已三年,恐已遇难亡故。汝等为商侣,我等理应照拂。”彼等以女人魅力蛊惑商侣,相伴进入夜叉街内,而前此所捕捉之人,则被铁链锁于惩罚屋中。如彼等于自己住处不得船难者时,则远至迦梨耶那近至龙岛之间海岸一带搜索,彼等习以为常。

某日有五百人商侣遭遇船难,漂着于此街岸边,夜叉女对彼等施以蛊惑,伴入街内,而将前所捕捉之商侣又用锁炼于惩罚屋之中。然后夜叉女首长与商侣之首长,以其它五百夜叉女与其余五百之商侣,分别配为夫妇。

夜叉女首长于夜间商侣睡眠时,起而奔赴惩罚屋中,杀人而食其肉,其它夜叉女亦同样为之。夜叉女首长食人肉归来时,身体冰冷。商侣首长拥抱其体,知其为夜叉女。彼思:“此五百之女,均为夜叉,我等必须逃遁。”

翌日早晨洗面之时,商侣首长告其它同伴:“彼等乃夜叉女,并非人类,此后其他船难者来时,我等必被杀食,而彼等以后来者为夫;因此,我等速逃。”然商侣中二百五十人云:“我等难舍,汝等可去。”商侣首长于是率二百五十人之听从者乘夜遁走 3。

尔时菩萨由云马之胎出生,全身白色,头如乌状,毛如文叉草,具有神通力,能飞翔于天空。彼由雪山凌空飞扬,渡锡兰岛,于锡兰池沼食自然出生之稻,更进而三度以慈爱之声作人言曰:“有愿往人之住处者否?有愿往人之住处者否?有愿往人之住处者否?”

商侣等闻此言,近前合掌曰:“君可载我等往人之住处。”菩萨曰:“可登吾背上。”于是有登于背上者,有把握马尾者,有合掌而立者。菩萨一总连同双手合掌者均升至空中,此二百五十人商侣依菩萨之神通力悉数运往住人之处,各自得安堵之住处,各还己家。而夜叉女等待后来者抵达时,将其余之二百五十商侣,悉数杀食。

结分

佛向比丘曰:“汝等比丘!恰如此从夜叉女之意之商侣而丧失生命,从云马王忠告之商侣者,得各自安堵之住处;不行佛训之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四恶趣──为依五种缚受罪报之处所──受极大苦,然从佛训者,得至三种之幸福世界、六之乐天界、二十之梵天界 4,而达此住处,证不灭之大涅盘,体味极大之快乐。”说此语后,佛现等觉者,唱以下之偈:

    不行佛训者     堕入四恶趣

    如不运商侣     夜叉女所食

    遵行佛训者     生入幸福界

    如依云马商     各得安堵处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持烦恼之比丘得预流果,其他多人达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等诸果──佛于是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从云马王言之二百五十商侣是佛陀之侍众,云马王即是我。”

注 1 此一句原文为papanatthena,今采用脚注之异本为papunatthena,可视为Papuna+atthena。

2 果品之原语为khadaniya 乃嚼食之物,与先译之嚼食之物为同一字,可参照Dutout之译例。今为前后之联络暂作此译。

3 商侣首长以下之句,原文为Jettavanijo attano vacanakare addateyyasate gahetva应译为“对商侣首长所言忠告之听者二百五十人”。vacanakare可视为addateyyasate之形容词,今译如本文。vacana+kar 译为“从其言”之意,见奇尔达斯巴英辞典五四○页。

4“三种之幸福世界云云”即人间、天上、涅盘界,其次“六之乐天界”即所谓六欲天,又“二十之梵天界”为色界十六天与无色界四天。

一九七 怨亲本生谭

(菩萨═仙人之师)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舍卫城时,对某比丘所作之谈话。某比丘自信:“我取此物,我之师尊和尚,不会责备。”彼取和尚蓄存之布片,制一鞋袋,然后来和尚处告假。尔时和尚问曰:“汝何故取我之物?”答曰:“我取布片,相信尊师不予责备。”和尚曰:“我与汝之间,并未建立任何信用。”和尚发怒起立,责打比丘。此事为众比丘所知,某日众比丘于法堂谈论此事:“诸君!比丘某甲,相信师尊和尚,取布片制作鞋袋,尔时和尚云:‘我与汝彼此之间并未建立任何信用。’和尚发怒起立,责打比丘某甲。”适值佛出,问比丘曰:“汝等比丘!今有何事而集?”比丘等答:“如是等语。”佛云:“汝等比丘!此比丘对同僚间之不信用非自今日始,前生亦复如是。”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受生于迦尸地方婆罗门之家。成长后就仙人而出家,修行神通力及定力,为大众之师尊,定居于雪山地方。此仙人群中有一行者,不从菩萨之言,看顾一亡母之小象,其象长大后杀害行者,逃往森林。仙人大众行葬仪后,围绕菩萨问曰:“师尊!如何能分别友人与敌人?”菩萨说明理由唱如下之偈:

    见人不微笑     亦不表欢迎

    不与其人眼     何事皆逆出

    此等人不觉     怨敌之征候

    贤者有见闻     知敌与友人

菩萨说示怨亲之分别修行梵观,生梵天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即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育象仔之行者是此弟子比丘,象仔是今之和尚,仙人群是佛之侍众,仙人群之师即是我。”

一九八 罗陀鹦鹉本生谭

(菩萨═鹦鹉)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心持烦恼之某比丘所作之谈话。此比丘被佛问:“汝心持烦恼,是真实耶?”答:“世尊!此乃事实。”佛问因何缘故。比丘告白:“见一盛饰之妇人而起烦恼。”尔时佛云:“比丘!所谓女人为不能看护者。前生有附以看护者而看护之,结果仍然失败,汝对女人能如之何?假令入手,亦不能看护。”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受生为鹦鹉,其名罗陀,有弟名布咤波陀。此二只鹦鹉幼年时为一猎师所捕获,送与波罗奈之某婆罗门,婆罗门看顾如子,然婆罗门之夫人,性质悭贪,.不稍爱护。婆罗门因商业外出时,对二鹦鹉曰:“汝等于我经商外出时,对汝等之母(婆罗门夫人)所为,加以监视,注意其它男人之出入。”婆罗门于嘱托后出发而去。彼女于其夫走后,开始为不义之行,无分昼夜,出入者不知其数。布咤波陀见之,对罗陀曰:“主人婆罗门托夫人与我等,彼女为此恶事,应须警告其注意。”罗陀曰:“汝不可说。”布咤波陀不听,向夫人警告注意。夫人顿起杀机,唤布咤波陀曰:“汝为我子,我今后不为此事,汝近前来。”夫人频示爱语,布咤波陀接近夫人,立被捕捉:“汝来诫我,不知死活。”即扼杀之,投入灶内。婆罗门归来休息后,问罗陀曰:“罗陀!汝母有行不义之事否?”于是唱第一之偈∶ 一

    我由旅还来     尚未经几程

    汝母与他男     有无相关事

罗陀曰:“贤者实际不语于己身无益之有无事。”于是唱第二之偈:

    事实在言中     告亦不相宜

    布咤波陀弟     烧入火灶中

菩萨向婆罗门如此说法后自思:“我亦不能住于斯所。”于是向婆罗门告别,飞向森林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心持烦恼比丘得预流果──佛于是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布咤波陀是阿难,罗陀即是我。”

一九九 家长本生谭

(菩萨═家长)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心持烦恼比丘所作之谈话。佛云:“女人为难以看护者,为恶事用手段欺瞒其夫。”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受生于迦尸国之家长家,成长后,营在家人之生活。其妻不守道义,与村长通奸,菩萨知之,注意不怠。时值雨季,谷类种子为雨水浸洗流失,全村饥馑,等待谷物发芽时,全村一致向村长请求:“自今两个月后,谷物收割,再行交谷。”由村长之手借得一只老牛,分食其肉。某时,村长乘菩萨外出时,潜入其家。彼等二人正乐卧时,菩萨由村之入口向家中归来。其妻向村之入口方向眺望:“是谁前来。”彼女立即认知“是彼归来”,告知村长。村长恐惧战栗,菩萨妻曰:“汝勿恐怖,共思一策。予等曾食汝之牛肉,汝今伪为前来讨债,予登入仓库立入口处,予谓现无谷种,汝立于我家屋中,汝谓:‘予家子女众多,请偿肉债。’汝可再三催促。”于是彼女登上仓库,坐入口处,村长立于屋中云:“请偿肉债。”女云:“仓中无谷,待收割时偿付,汝请归去。”菩萨入家,见彼二人所作,知为不德女之策,向村长曰:“村长!我等食汝牛肉,言明经两个月后还谷,今尚未到半月,何故前来讨债?汝来非为此故,为其它原因而来。予对汝之所作,实深厌恶,彼无品行不德之女,知仓库无谷,今故登上仓库,伪称无谷,汝亦伪作讨债,对汝二人之奸计,予实厌恶。”菩萨为说明此意义而唱如下之偈: 一

    两者予难忍     两者予不快

    此女登仓库     诡云不能偿

    村长!

    我今正告汝     生活我极贫

    食汝老牛肉     与汝两月约

    未到期催讨     此为我不快

菩萨捉住村长前发,引曳至屋之当中,打倒在地上。彼呼叫曰:“我为村长。”菩萨嘲曰:“汝为污他人所守之宝者。”且打且曳,直至使之疲弊不起,捉其首而曳出。然后捉住女发由仓库拉下,与以痛责:“二次再犯,更将重责。”自此以后,村长不敢窥其门,此恶夫人心中不敢稍存恶念行此恶事。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此心持烦恼比丘得预流果──佛云:“彼时惩处村长之家长即是我。”

二○○ 善戒本生谭

(菩萨═婆罗门之师尊)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婆罗门所作之谈话。此婆罗门有四女,有四男子求婚,一为体格强健之美男子,一为年老之人,一为家境富有者,一为道德家。婆罗门自思:“四人供养于家中,我此四女分别嫁与此四者之何人,实难分晓。”“我将请等正觉者(佛)评判,择其中之适当者配与。”于是执香花往精舍,向佛敬礼,坐于一面,语其始末:“世尊!此四人中,配与何人较为适宜?”佛云:“诸贤人等于前生曾答此问题,多生以来而人不得知。”佛应其请求,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受生于婆罗门家,成长后,于得叉尸罗修习学艺,还波罗奈为世间有名之师尊。时一婆罗门有四女,四人之男求婚,婆罗门自思:“与谁适宜?”判断不决。“我问师尊,与应与者。”于是至师尊前询问此事唱第一之偈:

    美貌或年长     性善或德望

    我今问尊师     应选熟为婿

师尊闻之曰:“虽有美貌及其它资格,但缺道德则排斥。美貌等非人之标准,我等须爱好具备道德之人。”菩萨为明此义,唱第二之偈∶ 二

    美貌亦为良     年长为我敬

    素性善亦良     我喜有德者

婆罗门从其言,以女配与有德者。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婆罗门得预流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婆罗门是今之婆罗门,有名之师尊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