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51

第九章 革履品

二三一 革履本生谭

(菩萨═象使)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提婆达多所作之谈话。比丘等于法堂开始谈论:“诸位法友!提婆达多背师与如来对敌,陷大破灭。”适佛来其处问曰:“汝等比丘!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汝等比丘!提婆达多背师与如来为敌,陷大破灭,非自今日始,前生亦同样陷入。”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象使之家,达成年后,通达象艺之奥义,于是迦尸村有一青年前来菩萨之前学艺。菩萨之为人,为使习得学艺,不吝师教,尽己所知,悉皆教授,是故此青年对菩萨所知之艺,皆尽习得,向菩萨云:“师尊!予欲向王效劳。”菩萨云:“甚善。”于是向王申述:“大王!予之弟子欲供王使役。”“其善,可仕于予。”“请决定其俸给。”“彼为汝弟子,不能与汝同给。汝取百两,彼取五十两;汝取二百两,彼取百两。”彼返宅语其事与弟子,弟子云:“师尊!予与师心得同艺,若与师俸银相同,则予就职,否则不就。”菩萨以其事告王,王云:“若其人与汝所行事同,能与汝表现同艺,则支付与同俸之银。”菩萨语其事于彼,彼言:“甚善,予将展现所学。”菩萨向王复命。王曰:“明日献艺。”二人齐谓:“谨遵王命,使王观艺,请击鼓迥传。”王云:“明日师弟二人献象使之艺,欲观览者,明白于王宫庭前集合。”于是击鼓回传。师尊自思:“我之弟子尚不知巧妙之术。”彼捕一头象,一夜之间,施行反向之逆训练。彼令象向前进,而象反后退,令后退,而象反前进;谓取反置,谓置反取。翌日骑象去至宫廷。弟子亦骑一头称心如意之象。多数群众前来集合,二人同时表演相同之艺。然后菩萨更使自己之象作逆表演:彼云前进则后退,彼云彼退则前进;云立则卧,云卧则立;云取则弃,云弃则取。于是多数人云:“汝奇怪之弟子!不可与师尊比赛竞技,不辨身份之分际,思欲与师尊具同等之心得。”于是诸人以土块,木杖及其它之物掷打,弟子当场气绝身亡。

菩萨由象身跃下,去至王所:“大王!所谓艺者,乃为自身之乐而习。然某人所习之艺,如着坏履,反陷身于没落。”于是唱次之二偈:

    为乐而除苦     如人购足履

    耗底受热烧     如同咬其足

    家世不贵者     借闻师之学

    为闻欲丧身     不贵喻恶履

王甚满足,授菩萨以大名誉。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弟子是提婆达多,师尊即是我。”

二三二 琵琶竿本生谭

(菩萨═长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幼女所作之谈话。据传彼女为舍卫城一长者之女,彼于自己之家见对牛王付以敬意,问其乳母:“乳母!彼受诸人如此尊敬者究为何物?”“姑娘!彼为牛王。”

后一日彼女居高楼之上,下望街路之中,见一伛偻之人,自思:“牛中之长牛,背上有瘤,人中之长者,亦当有瘤,我须为此人之妻。”彼女遣使女告彼曰:“长者之女愿与汝同去,汝至某处等待。”于是彼女携带重要之物,变装下楼,与彼男一同逃走。其后此事,传遍都中,比丘众之间皆知。比丘大众于法堂之中,开始谈论:“诸位法友!如是如是长者之女与伛偻一同逃走。”适佛现此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言:“如是如是。”佛云:“汝等比丘!彼女仰慕伛偻,非自今日始,前生即已仰慕。”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一市场村之长者家,达成年娶妻,养育子女。为自己之子女,更领受波罗奈长者之女,决定婚礼之日往取。长者之女见自己之家恭敬尊重牛王,问其乳母:“彼为何物?”乳母云:“彼为牛王。”彼女闻之,又目击街路之中行一伛偻,〔思:〕 “此概为人中之长。”于是携重要之物,与彼同逃去。菩萨欲伴长者之女来家,由多人陪伴往波罗奈,通过同一之道路。彼二人终夜步行,伛偻终夜为寒气所侵,日出之时,身起疝气,感觉剧痛,彼脱离路旁;痛弱结果,首如琵琶,歪曲而卧,长者之女亦卧于其足端。菩萨见长者之女卧于伛偻之足端,已知其事,近前欲与女谈话唱第一之偈:

    此事乃汝所思考     彼为愚者非长者

    公主!

    汝与背曲伛偻人     不能共同向前行

长者之女闻彼之言唱第二之偈:

    我思人中之牛王     我慕此一伛偻者

    彼今弯曲卧路旁     恰似断丝之琵琶

菩萨知彼女变相而出,用水洗浴,为彼化粒,乘车还家。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长者之女是今长者之女,波罗奈之长者即是我。”

二三三 饥箭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厌出家之一比丘所作之谈话。彼被伴入法堂,佛问:“据云汝厌出家,此为真实耶?”“确为真实。”“何故汝厌出家?”“为有五种之欲 1。”于是佛云:“五种之欲,宛如附鐖之箭,一旦立于胸中,正如鳄为鐖箭所中,立即殒命。”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菩萨于波罗奈国正当治世,一日游于王苑,来至莲池之边,一时舞踊,音乐及其它技巧之物,各各演奏,莲池中之鱼龟,魅于乐音,群集一处,与王共动。王见鱼类之群如多罗树干之多,问大臣曰:“此鱼群何以与予共同而动?”大臣等曰:“彼等在侍王之愉悦。”王喜:“此等物类善侍予之愉悦。”不断向鱼群投掷饵食。每日每日炊安摩纳 2量之米,至饵食之时,因鱼来或不来,以致食饵腐坏。臣属奏明此事,王曰:“自今以后,于饵食之时,叩击大鼓,俟鱼来集合,再行投饵。”于是司饵之人,叩击大鼓,集来鱼类,然后投饵,于是鱼又依大鼓之号令集合食饵。当鱼群集合食饵之时,即有一鳄前来食鱼。司饵者向王报告,王曰:“俟鳄食鱼时,饥箭射而捕之。”“谨遵王命。”司饵者立于船头,以鑯箭对来食鱼之鳄射之。箭中鳄背,鳄受伤力弱,负痛逃去。司饵者知已刺中,连呼彼鳄唱第一之偈:

    欲望何处随意行     鐖箭突中汝要害

    汝以欲心追杀鱼     终为饵与乐所灭。

鳄鱼抵达自己之栖家而结束了生命。

结分

佛示此理由,现等正觉者唱第二之偈:

    贪世间之乐     任心受其害

    亲朋遇害事     如追鱼之鳄

如是佛为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厌出家之比丘得预流果──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波罗奈王即是我。”

注 1 五种之欲(kama-guna)汉译中阿含译为“五欲功德”,因Guna有功德之义。然此处见为“种类”之义,较为正确。五种之欲为五官所感之欲。

2 安摩纳(ammana)量器之名,代表一斗或一升其意义不明。

二三四 阿西达布妃本生谭 1

(菩萨═行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童女所作之谈话。据传于舍卫城,在舍利弗、目犍连两大弟子之信者某家中,有一童女,姿容美丽无比,彼女成年时,与其家世相同之某家缔结姻缘。夫对彼女之事,不稍置念,心向外追求;彼女对彼不关心自己之事,亦不在意。彼女招二大弟子,行大施舍,听闻说法,入预流果。自此以来,彼女浸于向、果之乐度日,彼女自思:“主人对我无爱,予又不用家庭生活,不如出家为宜。”于是告知父母出家,得阿罗汉果。此一行动,遍知于比丘众中。

一日比丘等于法堂中开始谈论:“诸位法友!如是如是之家童女,为一求法益者,知不为夫所爱,闻大弟子之法,入预流果,更得父母之许可出家,已达阿罗汉果。诸位法友!彼童女为如此求法益者。”适佛来此处问曰:“汝等比丘!今汝等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云:“汝等比丘!彼童女为求法益,非自今日始,前生即有求法之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家,入仙人之道,得神通力与禅定,定居于雪山地方。时波罗奈王见其子梵与王子之伴随者均甚优秀,起猜忌心,将彼放逐于国外。彼与其妃阿西达布相伴,入雪山中,食鱼肉果实之类,住居于草舍之中,彼见一紧那罗女,起恋慕之心,思欲以彼女为妻,对阿西达布不与关心,追逐于其后。彼女见彼对紧那罗女,追逐不舍:“此人已不关心于我,彼为紧那罗女所缚,此种人又有何用?”心中恼怒,来菩萨处礼拜,闻预备修行观念之语,开始行修观念,得神通与禅定。礼拜菩萨而还,立于草堂入口之处。梵与王子追逐紧那罗女,到处徘徊,不见行踪,王子绝望,向草舍回转。阿西达布见王子来,即腾空而起,立于空中,现摩尼色:“王子!予藉君之恩惠,得此禅定之乐。”于是唱第一之偈:

    汝今行此事     予爱念已去

    不再为所系     如锯断象齿

王子见妃上升向他方而去。彼女行后,彼悲叹唱第二之偈:

    过望与过欲     为过欲所醉

    如此离利事     如予之离妃

彼以此偈表悲叹之意,唯其一人,住森林中,父死即行即位。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子及妃即是今之二人,行者即是我。”

注 1 底本题为Asistabhujataka ,末尾采用Asitabhujataka 。

二三五 越阇那迦游行者本生谭

(菩萨═游行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末罗人卢夷所作之谈话。彼为阿难尊者俗人时代之友人,一日向长老致书,希望前来一叙。长老得佛之许可前往。彼以种种上味之饮食飨宴,坐于一方,彼与长老亲密相谈,以俗人之享乐及五种之欲以诱长老:“阿难尊师!予家有数多之有心无心宝物 1,今分为二,一分与汝,二人共度家庭生活。”长老语彼家庭生活之患难,起座归还精舍。佛问:“阿难!汝会卢夷否?”“世尊!予已会彼。”“彼云何事?”“世尊!卢夷劝我具有家庭。然我语彼家庭生活及五种欲之患难。”佛云:“卢夷劝出家为家庭生活非自今日始,彼于前生即有劝此之事。”佛应阿难之请求,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某市场村婆罗门家,达成年后,出家为仙人之身,久居雪山地方。其后为得盐及酸物来波罗奈,留于王苑之中,翌日入城。波罗奈长者对其善行,生起信心,伴来家中,供养饮食,互相约束住于王苑之内。住于其处,时加照看,二人互生亲爱之心。

某日,波罗奈长者,由对菩萨爱慕之情,彼思:“出家实苦,予使友人越阇那迦沙门还俗,予之财产,悉分为二,以半数予彼,二人共度友善生活。”一日彼于食事终了时,彼以极为亲密之语云:“越阇那迦尊师!出家为苦者,在家乃乐者,予等二人友善,享乐诸欲之生活。”于是为唱第一之偈:

    越阇那迦友     黄金财产乐

    家中饮且食     无劳得偃卧

菩萨闻此云:“大长者!汝无智溺欲,汝谓在家有功德而出家无功德,予今语汝在家之无功德,汝今谛听。”于是为唱第二之偈:

    无家无劳作     无家无虚言

    不与他人笞     无不加罚家

    家多隙难制     谁能为善养

如是大士说住于在家之过,向王苑方面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波罗奈长者是末罗人之卢夷,越阇那迦游行者即是我。”

注 1“有心无心之宝”(savinnanakavunnanakavinnanakaratana),“有心之宝物”,谓如象马牛羊畜类,“无心之宝物”,如宝玉米谷。

二三六 青鹭本生谭

(菩萨═鱼)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欺诈汉所作之谈话。当彼伴来为佛所见,佛云:“汝等比丘!此男不仅于今日,前生即为一诈欺汉。”于是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雪山地方一湖水中之鱼,与多数之伴侣住于其中。尔时有一青鹭思欲食鱼,于近湖水之处,垂头扩翼,悠悠眺望,以待鱼之疏忽而立。于此刹那,菩萨与诸侣相伴,探索食饵,来至此处,鱼群见青鹭唱第一之偈:

    拘勿头华鬘善哉     此鸟似为二生者 1

    未悉敛翼欲何为     我等唯有徐思考

而菩萨见彼唱第二之偈:

    汝等未知彼之德     惟因未知而信彼

    二生者不护我等     此鸟因此而不动

菩萨言此,鱼群溅起水波,逐彼青鹭。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青鹭是诈欺汉,鱼之王即是我。”

注 1 鸟一次生卵,由卵孵化再生,故名二生者。

二三七 娑祇多婆罗门本生谭

(菩萨═婆罗门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娑祇多城附近时,对娑祇多婆罗门所作之谈话。然此一故事,无论今昔皆已于第一篇(第六八娑祇多城本生谭)中记出。

主分

如来入精舍中,比丘问:“世尊!此爱情如何得保?”于是唱第一之偈:

    世尊!

    对某者而言     情念全灭却

    对某者而言     由何心信爱

佛对彼等说示爱情之原因,唱第二之偈:

    依前生共栖     依现生利益

    如斯生爱情     犹水中莲华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婆罗门及婆罗门夫人是此二人,其子即是我。”

二三八 一句本生谭

(菩萨═长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豪家主人所作之谈话。彼为住于舍卫城之家主,一日彼为其抱腰之幼儿询问何为利益之门 1,彼思:“此一质询仅为佛所受持,他人不得回答。”于是伴其幼儿赴祇园精舍礼拜佛云:“世尊!予为此子抱膝问我利益之门,予不能解,故来拜谒,请世尊答此询问。”佛云:“优婆塞!此幼儿为求利益,非自今日始,前生亦为一利益求者,质问诸贤人。昔之贤人,已为此作答,然彼几生重迭,今已不能思出。”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长者之家,父死得长者之地位,而彼之子为一抱膝之幼儿,向父云:“父亲!请说唯一句、一事务,含种种之意语,使我闻之。”于是唱第一之偈:

    我愿父为说     有种种意义

    一句摄多句     依此成利益

彼父对此回答唱第二之偈:

    我子!

    精进为一句     具有多种意

    此与戒相结     此与忍辱伴

    应使诸友乐     足使敌受苦

菩萨如此答其子之质问,彼亦依父所说求自己之利益随其业报出生应生之所。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父与子同入预流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子是此子,波罗奈长者即是我。”

注 1“利益之门”(atthassa dvaram nama panho),德译为目e Frage nach dem 田oredes Heiles ,英译为The door question注为“此一质问指入向果之手段”。即将本文中attha 完全闲置无用。attha有种种意义,在此本生谭中,有“意义”与“利益”两种之译,而上面一句究为“意义之门”或“利益之门”,此亦非绝对的决定。作为“利益之门”比较多为平稳,对德译并英译之注亦多一致之处。

二三九 绿母本生谭

(菩萨═青蛙)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阿阇世王所作之谈话。拘萨罗王之父大拘萨罗,以王女嫁与频婆娑罗王时,附以迦尸村为王女汤沐之邑。阿阇世弑其父王,彼女对王深具爱情,不久亦即死去,阿阇世王于母死后,将该村据为己有。拘萨罗王云:“予家所属之村,不与弑父之盗贼。”于是与彼战斗。有时舅父拘萨罗王得胜,有时其甥阿阇世王得胜。阿阇世胜时,于马车竖立旗帜,准备盛大行列入都,然彼败时,则陷于忧沉,无人知晓而还。一日比丘于法堂中开始谈论:“诸位法友!阿阇世胜其舅父则喜,败则忧沉。”适值佛出问曰:“尔等比丘!今汝等有何谈话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云:“汝等比丘!彼非只今日,前生亦胜则喜,败则忧沉。”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青蛙之族。彼时人为捕鱼,于河泷其它之处张设鱼网,有多数之鱼入一网中。有一水栖毒蛇,不断食鱼,亦落入网中,为多数之群鱼,一齐痛啮,遍体是血,彼不得助,恐怖战栗,由网口脱出,因伤痛孱弱,卧于水边,尔时有一青蛙,亦于网之入口处而卧,毒蛇不得寻觅裁判之场所,见青蛙卧居之处问曰:“青蛙君!鱼等之作为,君喜乐否?”于是唱第一之偈:

    我为毒蛇     入鱼网中

    鱼类食予     绿母喜否?

于是绿色蛙曰:“蛇君!予甚欢喜,何以故,若君食向君处所来之鱼,则鱼亦如君食向自处所来之物。自己于自己受持之土地饵处所,无有弱者。”于是蛙唱第二之偈:

    己有威力间     人唯知掠他

    须知掠他时     己有被他掠

菩萨裁判此事件毕,鱼群已知水蛇弱而无力,皆云:“现可捕敌。”纷纷由网口脱出,于彼处夺其生命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即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水栖毒蛇是阿阇世,青蛙即是我。”

二四○ 大黄王本生谭

(菩萨═王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提婆达多所作之谈话。提婆达多对佛抱有恶意,经九个月后,彼于祇园精舍入口处,堕入大地之中。祇园之住民等及彼国之人民等皆甚喜悦:“佛之敌提婆达多,堕入地中,等正觉之敌已归破灭。”此一消息,次第传闻,全阎浮提中之人民、夜叉、鬼神、天人之类,皆大欢喜。

其后某日,比丘等于法堂中开始谈论:“诸位法友!提婆达多堕入大地,多数之人,均以佛之敌提婆达多堕入地中之事而喜悦。”适值佛出问曰:“汝等比丘!今汝等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云:“提婆达多之死,多人喜笑,非自今日始,前生即有此喜笑之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有大黄王,不正不公平治国,诸多欲心为种种之恶:鞭笞、课税、割胫、没收,以及用其它之方法,如同机械榨甘蔗,压制人民;鬼域技俩,残忍刻薄,对于他人丝毫不具同情之心。居家之妇人、儿童、大臣、婆罗门、居士以及其它诸人,莫不对王憎嫌,如人眼中之尘埃,饭中之有砂粒,或如荆棘之贯掌。

尔时菩萨生为大黄王之子,王于长期行政后死亡。王死,波罗奈城中人民,大为喜悦,高声谈笑,燃千台之车薪,火葬王之尸骸,入以数千瓶之水,消火葬之火。使菩萨即国王之位,人民皆大喜悦,皆云:“我等得正义之王。”于是环击祝贺之大鼓,揭举旗帜,装饰都门,搭盖假屋,撒炒米香花,坐于装饰之假舍中,且饮且食。菩萨于严饰之广场,坐于由大白伞翳遮之宝座当中,受一切臣民之敬礼,由大臣、婆罗门、居士、驭者、守卫及其它诸人,立于国王之周围。然有一侍卫立于其侧,不断呼吸啜泣,菩萨见此问曰:“守卫者!予父王之死,皆大喜悦,到处祝贺,汝之啜泣,系汝独爱予之父王耶?”于是唱第一之偈:

    人人皆为黄王虐     彼死一总皆感喜

    独汝喜好黄目王 1     门卫何故汝啜泣?

彼闻王语曰:“予非为大黄王之亡而悲泣,予之头托王之福荫,将甚快乐。大黄王每于出入殿堂之时,如锻铁人之锤铁,击予之头八下。王今行于彼世,亦将如殴予之头殴打地狱狱卒及阎魔王之头,如此彼等将谓:‘此人对我等构成威胁。’ 如此又将遣回原处,予头又有被殴之忧,是以啜泣。”为说明其意,唱第二之偈:

    我非喜好黄目王     彼将还来我恐怖

    彼去此处虐死亡     死亡送彼还此处

菩萨向门卫曰:“王已用千台之薪火葬,用千瓶之水散撒,由四方掘土培盖。凡往他世者,皆住于他之世界,不能还元本来之身体,汝可勿恐。”菩萨对彼安慰,唱以下之偈:

    彼以千车之薪烧     彼以百瓶之水注

    彼之墓场土掘盖     彼不能还汝勿恐

自此以后,门卫受得安慰。菩萨正当治国,多为施舍及其它善业,随其业报生于应生之处。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大黄王是提婆达多,其子即是我。”

注 1“黄目”原文akanhanetta ,指大黄王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