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56

二五八 曼陀多王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一忧郁比丘所作之谈话。彼于舍卫城巡回托钵时,见一着美饰之妇人而起忧郁,于是比丘等伴来至法堂:“世尊!此比丘忧郁。”向佛告白。佛问曰:“比丘!汝忧郁为真实耶?”答:“世尊!是为真实。”尔时,佛云:“比丘!汝为在家生活,何时将能满欲?爱欲如大海之无限,昔日某王君临为二千属岛所围之四大洲为转轮王,以人世之状态,治理四大王天之世界,又在忉利天之世界三十六帝释之宫殿治理诸天,尚不能满自己之爱欲而死,汝何时能满其欲?”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劫初有摩诃三摩多王,其子曰楼夷,其子曰跋兰楼夷,其子曰迦梨耶那,其子曰跋兰迦梨耶那,跋兰迦梨耶那之子曰乌 沙他,乌逋沙他之子曰曼陀多。彼授七宝与四神通为转轮王。彼曲左手与右手拍合,由虚空即降下如水晶七宝之雨没膝,彼为一如此不可思议之人。彼于八万四千年间,享王子之乐,八万四千年间为副王,八万四千年间为转轮王;又其寿命,不知其数。

某日,彼不能满足爱欲而忧郁。大臣等问曰:“大王!何故忧郁?”王:“予思予之福力,此一王国为何?乐所究在何处?”大臣:“乐所在天上界。”

彼转轮宝,与多数人共赴四大王天世界,于是四大王两手捧天华天香,众多诸天随之出迎,导往四大王天之世界,让天之王国。王由自己〔率来〕臣众围绕治理天之王国间,经长年月,然彼处亦不能满其所欲而忧郁。四大王问:“大王,何故忧郁?”王:“较此天上界之乐所为何处?”四大王:“忉利天之世界乃为乐所,予等不过与其它世界之诸人从者相等而已。”

曼陀多王转轮宝,为自己所率诸人随同往忉利天出发。于是忉利天之帝释天王两手携天华天香,众多之诸天随同出迎,执手曰:“大王!请来此处。”

王受众多之诸天围绕时,皇太子1受轮宝与诸多臣众,通往人间世界之路下降,入于自己之都中。

帝释伴曼陀多至忉利天宫,分诸天为二部,由自己王国之中央,割让与王。尔来曼陀多与帝释二王治国,如此经过长时,帝释以三俱胝六十万年之长生而死,他之帝释出生,彼亦治天之王国,命尽而死。如是三十六帝释相继死亡,而曼陀多依然如人世之状态治理天之王国。如此经过长时间内,彼生次之爱欲,彼思:“只得王国之半分,对予无何意义,杀帝释由予一人治理。”

结果未能杀帝释,此欲反为破灭之根本,为此彼之寿命衰败,年老迫身。然而人世之身体,不能坏于天上界,于是彼由天上界堕降王之宫廷。园吏通知宫中王之降来,宫中诸人驰赴王处,于宫廷设卧榻,王疲衰就卧于床。大臣等问:“大王!王薨之后,予等如何申告?”王:“予王之后,汝向多人告此传言:‘曼陀多大王君临二千属岛围绕之四大洲为转轮王,长久期间于四大王天世界治国,经三十六帝释寿命之间于天上界治国而死’。”大王如此言毕,断息,从业而生应生之处。

结分

佛述此过去之故事后,现等正觉唱如下之偈:

    日月之光辉     光辉亘天下

    地上之住者     曼陀王从仆

    金银铜诸货2     天雨满王欲

    欲无味苦痛     知者为贤人

    尽如天之欲     快乐尚难求

    惟志欲尽者     等正觉弟子

如是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四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忧郁比丘得预流果,又他之多人亦达预流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曼陀多大王即是我。”

注1 皇太子(parinayayakaratanam)为转轮王七宝之一,七宝为轮宝(cakkaratanam)象宝(hatthiratanam)马宝(assaratanam)珠宝(maniratanam) 女宝(itthiratanam)家主宝(gahapatiratanam)及主兵臣宝(parinayakaratanam)即皇太子是。

2 原文为 kahapana(货币)、kahapana 有金货、银货、铜货,今意译为“金货、银货、铜货”。

二五九 提利达瓦奢仙本生谭

〔菩萨苦=行者〕

序分

此本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阿难尊者由拘萨罗王之妇人手得五百及由王之手得五百共接受千衣之事所作之谈话。此事已于第二篇之豺本生谭〔第一五二〕中详细述说。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迦尸国之婆罗门家,于命名日,称提利达瓦奢童子。不久达成熟之年,于得叉尸罗修习种种技术。在度家庭生活之间,因双亲之死,大为感慨,遁世入于隐遁者之生活,住森林中,食树根及野生之浆果。当彼住于其处时,波罗奈王之国境起内乱,国王进往国境战败,战栗于死之恐怖,乘于象脊由一方之血路逃出,彷徨于森林之中。晨起,提利达瓦奢出外探寻野生之浆果而不在,王来到彼之庵前。

王思:“此概为苦行者之庵。”由象降下,为风与热所疲渴,探寻水瓶,到处不见。探寻结果,方发现水井,但不见有汲水之绳瓶。彼口渴不堪,解象腹之束带,使象立于水井之侧,结带于象足,提带降入井中,然来至水面,结上衣于带之端,更向下降,其仍然不充分,彼用足尖触水,愈益觉渴,自思:“只求愈渴,死亦无妨。”于是跳入水中,充分饮水,不能再出,立于其处。象善受训练,不往他处,立于其处看护于王。

菩萨于黄昏携浆果归来,见象自思:“此王者之外观,虽然如此,但只一武装之象,是何缘故?”往象方接近。象知彼接近,立于一方。菩萨往井边见王:“大王勿忧。”菩萨奋力挂梯,救王出井,擦王身体,涂菜种油,使其沐浴,与以浆果,解象之武装。王休养二三日后,与菩萨约束前来王所,然后向归途就道。王之军队屯于市之近郊,见王归来,群集于王之四周。

一方,菩萨于一月半之后,到着波罗奈住于游园,翌日一面托钵来至王城之门。王开大窗,眺望宫庭,见菩萨而知之,由高楼降下前来,向菩萨敬礼,导入广间。使坐玉座,饰以白伞。自为整理菜肴,飨宴菩萨,自己亦与共食。然后伴往游园,于彼处为彼围以回廊,修造住家,总与修行者必要之诸器具,附添园丁,作礼而去。

自此以来,菩萨于宫城为食处,受大款待与尊敬。大臣等对彼不服,自思:“若武士受如此款待,彼更将如何?”于是往副王之所告曰:“殿下!我王对一苦行者太过执心,未悉对彼作何思想?殿下应速向王忠告。”副王承诺:“甚善。”与大臣等共往王前为礼唱第一之偈:

    彼亦无何智所生     既非亲族亦非友

    依何彼得持三杖1     缘何使彼享美食

王闻之告太子曰:“太子!予往国境,因战败二三日未曾归来之事,汝尚记忆否?”太子答:“予尚记忆。”王云:“尔时予赖其人得以拾回性命。”于是详述事之经过。王云:“太子!予命之恩人来予所时,纵与予之王国尚不能报予依彼所受之恩。”于是唱其它之二偈:

    战败恐怖之荒野     我独陷入水中时

    困苦恼身伸援手     救我苦难沈溺中

    依彼努力我得归     离阎魔手还人世

    提利达瓦奢受福     我与彼富与供物

如是王称赞菩萨之德,恰似空中升起之月,到处使知彼之德行,向彼布施益多,尊敬愈高。尔来副王大臣等又其它诸人,亦均对王不敢有何云问。王善守菩萨之训诫,行布施积功德到天上界,菩萨发神通及等持,成生梵天界之身。

结分

佛云:“古之诸贤人亦为救人而效力。”佛告此语,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苦行者即是我。”

注1 “持三杖”(tedandiko)为修行者吊水瓶之杖,三根杖,捆为一束。

二六○ 使者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贪欲比丘所作之谈话。此事于第九篇之鸳鸯本生谭1(四三四)中将再记出。而佛告比丘:“比丘〔汝之贪欲〕非自今日始,前生汝即为贪欲,且为贪欲,为剑斩头。”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其王子,达成年后,于得叉尸罗修习种种技术。因父王之死,继治王国。彼颇为美食者,为此彼具美食王之名,实彼一餐费十万〔两〕,食如是奢侈之飨宴。又为食事而不食于家中,为使多人观看自己食事之状,为使羡慕自己之福业,于城门造宝玉所镂之亭,于餐食之时,遮以白伞为装饰,坐黄金造之玉座,王族之少女等随侍,以十万〔两〕高价之美丽器皿,摄取百味之饮食。

然,有某贪欲之男,见其餐食之状,思欲食其菜肴,不能抑制其欲。彼思:“甚善,予有善巧方便。”彼佩套裤,高举双手,大声高呼:“大王!予乃使者,予乃使者。”接近王前而来。当时于其国中,凡自称“我为使者”者,任谁不得遮拦;因此多人避于两侧,为彼开道。彼以快步前进,由王之食皿中抄取一块食物,纳入口中张大其颊。尔时,持大刀者思欲“斩彼之头”,拔剑欲发。王制之曰:“勿打。”王云:“汝勿拘泥,尽可食之。”彼洗手而坐。食事终时,王与其男自己之饮物及槟榔子,问曰:“予友!汝云‘予为使者’,为谁之使者耶?”答云:“大王!予为爱欲之使者,胃腑之使者。爱欲命我‘汝往’,于是我为使者而来。”于是唱初之二偈:

    遥远来行乞     为此且成仇

    我胃腑使者     君主勿怒我

    青年无昼夜     来参此庵下

    我胃腑使者     君主勿怒我

王闻其语云:“此语真实。所有世间一切生物,皆为胃腑之使者,依爱欲之力而行动。爱欲实推动一切之生者,彼云有趣之事。”王颇中意此男而唱第三之偈:

    婆罗门,

    我将与汝红色牛     千之牝牛添牡牛

    使者何不与使者     吾等实即彼使者

如是唱毕,王曰:“今依此人闻今所未曾闻,未曾思之事。”王甚欢悦,对彼多与褒美。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贪欲比丘得不还果,多人达预流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贪欲之男是今之贪欲比丘,美食王即是我。”

注1 乌本生谭(kakajataka)是一四○则,恐为鸳鸯本生谭 Cakkavakajataka 之误。鸳鸯本生谭是在第九篇第四三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