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63

第五章 瓶 品

二九一 宝瓶本生谭

〔菩萨=帝释〕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给孤独长者之甥所作之谈话。彼以饮酒之恶习,荡尽父母之遗产四亿金,来长者之前。长者云:“去为商贾。”与以千金,彼又消费千金后再来。于是又与五百金,又再用尽。三度前来,今再与以两件之旧衣,然此旧衣亦变卖无着,再来求助,〔此次〕为长者提其脖〔筋〕,拉出门外。于是彼无依赖,倚侧壁而命终,为〔诸人〕曳出弃置。给孤独长者赴精舍向如来语及其甥所发生事件部份之始未,佛言:“汝如何能使其满足,前生予为适彼一切愿望,与以宝瓶而不能使其满足。”佛应长者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生于豪商之家。父死后自为豪商之主人,彼家地中埋有四亿之财产,彼只有一子。菩萨行布施等之德行,命终生为诸天之王帝释。然彼之子,造遮蔽街路之酒亭,由大众围绕,饮酒作乐。对马戏、竞技、歌乐、舞蹈之人,一掷千金,耽溺酒色,美食宴乐,谓曰:“汝歌,汝舞,汝作音乐。”渔色集会,游惰放浪,曾几何时,四亿财产,家财家具全部耗光,贫乏褴褛,彷徨街头。帝释思念,知彼贫困,为子爱情所牵而来,为适彼一切之望,与以宝瓶而诫之曰:“吾子!此瓶善为守护,不可破坏。此瓶在汝手中,决无财产贫乏之事,善为注意。”言毕自归天界。其子尔后又到处巡回饮酒,某日大醉,将瓶掷向空中,用手承接,一次未曾接住,宝瓶落地而破坏。其后彼又陷于贫穷,缠褴褛衣,手持铜钵乞食,遂坐于壁侧而命终。

结分

佛为说过去之事后,〔更曰:〕

    有适一切望之瓶     此一宝瓶暴汉得

    此瓶在于彼手中     宝瓶赐与彼幸福

    沉醉高慢缺注意     此一宝瓶终毁弃

    赤裸一贯缠褴褛     愚者今成落魄人

    如此之宝在手中     不知节度只为食

    今则宝瓶终毁坏     愚哉彼亦受苦死

佛正等觉者唱偈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坏宝瓶之暴汉是此豪商给孤独之甥,帝释即是我。”

二九二 美翼乌王本生谭

〔菩萨=乌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舍利弗长老与耶轮陀罗以赤鱼调味混以生酥之粥所作之谈话。此事于前正中本生谭1〔第二八一〕中所述者完全相同。此时长老尼为腹痛所恼,善良之罗喉罗告知长老,长老使彼坐于待客室中,自己则到拘萨罗王殿中,持来以赤鱼调味混以生酥之粥与彼。彼持之与母长老尼食后,腹痛立止。王遣人看护,尔后与长老尼以同样之食物。然某日之事,于法堂开始论议云:“诸位法友!法将舍利弗以如是如是之食物使长老尼得以满足。”佛来问曰:“汝等比丘!汝等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语。”佛言:“汝等比丘!舍利弗与罗喉罗之母所要之物,非自今日始,前生即有与彼之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生于乌之胎,成年后,为八万乌族之首长。乌王名美翼,其妃名好触,司祭官名好嘴。彼率六万之乌住于波罗奈城之近傍。某日之事,彼伴妃好触前往觅饵,通过波罗奈王厨房之屋顶。尔时厨师为王准备调制鱼肉,烹饪完毕,取开壶盖,散发热气。乌妃好触嗅鱼肉之香,欲食王之菜肴,而患异食症2。当日无何言语,次日彼云:“予妻!汝来与予一同前往觅饵。”彼女云:“君请一人前往,予患异食之症。”“如何异食之症?”“予欲食波罗奈王之食物,然予不能得,予思予命将绝,大王!”菩萨坐而思考,司祭官好嘴前来问曰:“大王!君有何不满?”王语其事,乌将军曰:“大王!请勿烦思。”安慰彼等二人并谓:“今日且住此处,予将持王之菜肴前来。”乌将军留言而去。彼集乌众,语事之缘由:“汝等可持食物来。”乌众于是入波罗奈城,分乌众为数群,于厨房附近各各场所了望而立。自与八只兵队之乌止于厨房屋顶之上,于等待运送王之食物时向乌众云:“予于运王之食物时,使其壶落地,壶落时亦即我无命时,汝等四人用口衔满粥食,四人攫取鱼肉而往王与妃处使王与妃食之。若王问:‘将军在何处?’可答随后即来。”尔时,厨师准备各色食物已毕,担以天秤棒向王宫出发,来至御苑时,乌将军与乌众以暗号,自己飞上厨师运饭人之胸部,怒爪3打击,以如枪尖之嘴啄其鼻端,以站立之两足覆彼之颜面。时王于阶下大室中来往徘徊,由大窗眺望,见乌之所行,高声唤厨师运食者:“厨师!汝速抛壶,捕彼悍乌。”彼即抛壶而将乌牢固捉住。王云:“速来此处。”一瞬之间,乌众飞来,饱食菜饭,依照命令指示运走残食,其它乌众亦来食其残食,八只兵乌前往王与妃处献上食物,乌妃好触之异食症亦痊愈。厨师运食人伴乌来至王前,王问乌曰:“尔乌!汝不畏服于我,伤厨师运食人之鼻,打碎食物之壶,不保自己之命,汝何故为此之行?”乌:“大王!予之王住波罗奈城之近傍,予为彼之将军,然王妃好触患异食症,欲食大王汝之食物,予王告予妃之热望,予因此故,牺牲予命而来为此。今予已将食物送交彼女,予之希望成就,予为此行,依此理由。”乌将军释明理由唱次之三偈:

    大王!

    波罗奈之城     乌王为住居

    其名曰美翼     八万众供奉

    彼之后好触     妊娠欲食鱼

    王之厨房煮     王之新鲜食

    彼等为王使     送我来此处

    为主供牺牲     是故伤其鼻

王闻彼之偈云:“予实于人间与大荣誉,而予竟无得为信用之亲友,虽与以村邑,但不见有为予献命者;然彼虽为乌,为自己之王牺牲生命,实甚壮烈。彼之声誉优美,行为正大。”王喜乌之德,与彼纯白之伞,以表敬意。然彼以自己所得之伞向王表示敬意,语美翼乌王之德。于是王招彼闻法,对彼两者供养与自己菜单相同之粥食,对其他乌等每日煮一安玛那量4之米,自己从菩萨之教训,护一切众生,使无怖畏,守持五戒。如是美翼乌王之训诫,于五百年间行世不衰。

结分

佛为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乌将军是舍利弗,乌妃好触是罗喉罗之母,美翼乌王即是我。”

注1 第二八一之正中本生谭中,未见此食物之事。

2 异食症(dohala)谓为妊娠妇女对食物等有异常之热望。因不见有适当之译语,故用医学上之名词。

3 “怒爪”nakhapanjara,为构造、组成、骨组等之意,直译应为爪之骨组。怒爪之时,骨组表现特别明,显故如以上之意译。

4 安玛那原语 ammana 与十一 dona 相当,而依克勒夫(Clough)计算,一dona 等于七磅十一盎斯,一安玛那等于十贯目(日本量)与米二斗五升相当。然现今之amuna 则因地而异,在科伦坡地方约当一石二文之量。

二九三 身体厌离本生谭

〔菩萨=苦行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男人所作之谈话。舍卫城有一男人罹黄疸病,医生束手,于是妻及子自思:“有何人能治疗彼之疾病?”彼忽然生起如下之思:“若予能由病中起立痊愈,予将出家。”于二三日后,闻得某一疗法,身体痊愈,赴祇园精舍,请出家,于佛之前出家入团,不久达阿罗汉位。某日之事,比丘等于法堂开始议论:“诸位法友!如此名黄疸病者自思:‘若能由病起愈,即将出家。’遂出家达阿罗汉位。”适佛来其所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不独此者,前生智者亦如是云,依病起而出家,有自行修养之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生于婆罗门之家,于构筑家庭生活中,罹黄疸病,医生不能治疗,妻及子大为悲叹。然彼自思:“予由此病起,即行出家。”遂得某种疗法而痊愈,赴雪山出家为仙人生活。尔后彼达等至与神通,味禅定之乐,彼谓:“长期以来,予尚不知此乐。”于是发感兴语:

    我一罹病者     为剧病所苦

    日照尘中花     此身速枯萎

    诸种身分满1     不见高贵人

    不贵亦如贵     不净现为净

    耻哉此污身     可厌不净病

    委身斯懒惰     再生阻善趣

唱此偈已,摩诃萨制御诸种之不净性及常病性,厌离身体尽寿命住四梵住,出生为梵天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多人等得预流果--佛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苦行者即是我。”

注1 诸种之身分 nanakunapa 即三十二身分 dvattimsakara 指人身具有一切之物质。

二九四 阎浮果实本生谭1

〔菩萨=树神〕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提婆达多与拘迦利所作之谈话。当时提婆达多无所得、尊敬,拘迦利赴各家云:“长老提婆达多为摩诃三摩多2王之血统,世代连绵为刹帝利族,生于(甘蔗)王之家,积修养,熟三藏,达禅定,说具有甘露语之法,请为长老献物。”发为赞赏提婆达多之语。提婆达多亦谓:“拘迦利出生于北部地区之婆罗门家,说法多闻,请助拘迦利而献物。”为赞赏拘迦利之语。如此彼等互为赏赞之语,于各家巡回接受招待。某日,于法堂开始议论此事:“诸位法友!提婆达多与拘迦利,互述不备之德,巡回接受招待。”适佛出堂问曰:“汝等比丘!汝等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彼等语不备之德,受招待,非自今日始,前生亦有如此受招待之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生为阎浮林之树神。彼处有一乌止于阎浮树之枝上食阎浮果,尔时有豺来,向上眺望见乌,豺思:“若对彼语不备德之赞赏,予亦能食其阎浮果。”于是向彼呈颂赞赏之辞,唱次之偈:

    汝声美如玉     最胜之呜手

    常在阎浮枝     譬如彼孔雀

尔时乌以赞辞答彼,唱第二之偈:

    得赞良家子     汝出于良家

    赞汝如幼虎     吾友!    善食我献物

如此互赞,摇动阎浮之枝,果物落地。尔时住于阎浮树之树神,见彼等语不备德之事、食阎浮果,唱第三之偈:

    虚言者相聚     我见之已久

    食身〔豺〕食吐物〔乌〕     交互为赏赞

树神唱右偈,现可怖之形相,将彼等由彼处驱逐赶走。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豺是提婆达多,乌是拘迦利,树神即是我。”

注1 此一谭与次之谭为姊妹章,两者相接有为一谭之观,可并读之。

2 摩诃三摩多 Mahasammata 有〔被选大王〕之字义,据传说乃人类最初之王,于贤劫成劫之时,已有人居住,不久感觉有王之必要,由彼等之中选王,与以此名。乃摩揭陀王之祖先,释尊亦为其子孙。如大史(Mahavamsa 8)所云,此王乃释尊之本生。

二九五 下贱者本生谭1

〔菩萨=树神〕

序分

此本生谭是在其处〔竹林精舍〕时,又就彼二人者〔提婆达多与拘迦利〕所作之谈话。其现在之事与前者完全相同。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为近于某村蓖树之树神。尔时,某村人等,拉曳一死老牡牛出至村之入口,舍弃于蓖麻树林中。有一只豺前来食肉,一只乌前来止于蓖麻树上见之。彼思:“若予向彼语不备德之事,予以能食牛肉。”于是唱最初之偈:

    汝肩如牡牛     动如狮子王

    动物王!

    我今归命汝     使我有所得

豺闻此唱第二之偈:

    得赞良家子     汝出于良家

    汝颈似孔雀     乌友!    汝由彼降来

树神见彼等之所行,唱第三之偈!

    汝豺!    兽中下贱者     汝乌!    鸟中下贱者

    蓖麻!    树中下贱者     善哉!    下贱者辈集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豺是提婆达多,乌是拘迦利,树神即是我。”

注1 此一谭与前为姊妹章,可以并读,如前所言。

二九六 海本生谭

〔菩萨=海神〕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长老优波难陀1所作之谈话。彼实为一大食大欲者,以车满载资具,彼尚不能满足。彼当雨季时期于二三精舍过雨安居,一精舍中置屣,一精舍中置锡杖,一精舍中置水瓶,一精舍中自住。又住乡间之精舍,见整备资具万端之比丘等,为说圣种之应依之事2,使彼等取粪扫衣,而自取彼等之衣类,使彼等取土制之钵,而自取美丽之钵、金属制之钵、金属制之钵,取此等于车中满载归来至祇园精舍。某日之事,于法堂中开始议论:“诸位法友!释子优波难陀为大食大欲,向他人劝说善行,自以沙门之资具,满载于车中而归来。”佛适出堂问曰:“汝等比丘!汝等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言:“优波难陀向他人说应依圣种之事,乃不适当之行。首先第一得自制欲后,始可向他人说应依圣种之事。”于是佛举法句经(一五六)之偈:

    自己第一     正置为善

    而后教他     智者无愧

然后对优婆难陀诃责,佛言:“汝等比丘!优婆难陀为大欲者,非自今日始,前生于大海亦思必须节约用水。”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生为海神。尔时有一只水鸟于海之上方巡回飞翔,对鱼群与鸟群为制止之语:“汝等饮适当之海水,节约饮用。”海神见之,唱最初之偈:

    汝为何等鸟     飞翔于海原

    制止摩迦罗     波上欲伤谁?

海鸟闻彼之语,唱第二之偈:

    无限吞水鸟     诸方不满足

    我实欲饮海     为海流之主

海神闻彼之语,唱第三之偈:

    此海一度减     立即又成满

    未见能饮尽     海水无穷尽

〔海神〕言毕,现恐怖之形相,追逐海鸟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海鸟是优波难陀,海神即是我。”

注1 有关优波难陀此等之所行,可与 Mahavagga VIII.25. 1-4及III.14 .1-4 参照。

2 此指四依法(cattaro nissaya)而言:即一、当行乞食,二、着粪扫衣,三、兰若树下住,四、病以腐烂药治。

二九七 爱欲悲叹本生谭

〔菩萨=天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前妻之诱惑所作之谈话。现在之事于花祭本生谭〔一四七〕中已述,过去之谭将于根本生谭中说述。

主分

此男生为竹签刺伤,彼于此时间望见空中之〔飞〕鸟,彼不顾剧痛之苦,为向爱妻传送消息,呼唤飞鸟,唱次之偈:

    鸟友!

    上飞高天者     振翼空中行

    告予美胫妻     于彼时难捱

    刀枪加我身     易怒不知事

    我苦彼女怒     受苦我不思

    青莲形之铠     枕边金颈环

    软衣迦尸产     满足彼爱财

彼于如是悲叹中断气,出生于地狱。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此热恋比丘得预流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妻是今之妻,见此事件之天子即是我。”

二九八 优昙婆罗本生谭

〔菩萨=树神〕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比丘所作之谈话。彼于某边境之村邑造精舍而住,此为一住居愉快之精舍,建于盘石之上,心情愉快,居于水边,有清扫之场所;乞食至村不远,人人以好意与食。尔时一比丘游行来此精舍,居住之长老对此新来者相当礼遇,翌日伴彼为施食而赴村中。人人对彼与食,并作翌日之招待。

如此新来者寄食二三日中,彼思:“用一手段,骗此比丘将其赶走,占领精舍。”对方伺长老之心情愉快时问彼曰:“法友!汝曾否向佛问候?”比丘:“吾师!至今尚无来见此精舍者,故予尚未前往。”新来比丘:“汝可前往向佛问候归来之前,予为汝看守。”比丘:“吾师!如是予往即来。”居住比丘向众人云:“在予归来之前,请勿对长老疏忽。”于是出发而去。

其后,新来比丘向彼等众人中伤原住比丘云:“彼原住比丘有如是如是之罪恶。”原住比丘向佛表敬意后再行归来,对彼不与一席,于某处一宿。翌日,赴村中乞食,众人对沙门不为义理致敬。彼心忧愁,再往祇园精舍向比丘等告述始末。彼等于法堂开始议论:“诸位法友!如是如是比丘由精舍将如是如是比丘逐出。”佛出堂问曰:“汝等比丘!汝等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彼非由今日始,前生,彼即将此比丘由居住之处赶出。”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生为森林之树神。正当雨季,其处连续七周间降雨。尔时一赤颜之小猿,住于一雨不入之石洞之中,某日,心情愉快坐于洞口不湿之处。一只黑面大猿濡湿苦寒来至其处,彼见如斯心情愉快而坐者,彼思:“予以计策诱彼出洞,予将住于此处。”彼鼓起肚腹1,作充分饱满之颜色,立于彼前唱最初之偈:

    优昙婆罗果已熟     榕树之果适猿食

    君可出来往食之     何可饥饿等待死

于是小猿信彼之语,起欲食野生果物之望,由洞窟中出发,向各方诸处巡回行走,何亦未得入手,再行归来,欲入洞窟,见大猿坐于洞窟,彼知为其所骗,立于大猿之前唱第二之偈:

    予向长老表敬意     亦如长者为幸福

    树实多数如得食     今日之我亦为福

大猿闻彼之语唱第三之偈:

    猿住森林同一林     我虽欺骗他之猿

    年少之猿不此信     何况年老之古猿

于是小猿由彼处离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小猿是原住之比丘,大猿是新来之比丘,树神即是我。”

注1 “鼓起肚腹”之原语 Kucchim olambitva 直译应为腹部吊下,满腹则为肚腹膨涨之意味,今意译如上。

二九九 寇玛耶普陀婆罗门本生谭

〔菩萨=婆罗门〕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东园精舍时,对持游乐性比丘等所作之谈话。佛在阶上时,彼比丘等居于阶下,互相谈论见闻之事,或为争论、或云恶口,佛呼唤大目犍连言曰:“汝往使比丘等震惊。”于是长老飞扬于虚空之中,以足趾击打建筑之塔,如海边之水到来,震动建物,彼等比丘心中恐怖死之威胁,跳出立于外面。如是彼等持有游乐性之状,于比丘间遍知,某日之事,于法堂中,开始议论:“诸位法友!某比丘等于导向解脱之教而出家,但巡回耽于游乐,不为沙门之业以为达到诸法无常、苦而无我之智见。”佛适出堂问日:“汝等比丘!汝等有何语而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彼等非自今日始,前生亦持有游乐性。”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生于某村邑婆罗门之家,其名为寇玛耶普陀,及长后,彼出家为仙人生活,住于雪山地方。当时,其它游乐性苦行者等,亦于雪山地方构筑仙居,不为遍处定之准备,由森林持野生之果物来食,谈笑争吵,耽于种种娱乐,以渡时光。然彼等之前有一只猿,亦有游乐性,变种种颜面,于诸苦行者前现诸种种艺。苦行者等长期之间住于此处,为得盐酢而出往人住之处。彼等去时之后,菩萨来此场所,以为定居之处,猿则一如对彼等同样向彼现艺,然菩萨弹指,与以训诫,语猿曰:“住于积充分修练出家者之傍,应具德行,制御身等之业,于禅定善使心统一。”其后彼猿亦守戒具德行。其中菩萨又由彼处前往他所,彼等苦行者得盐与酢归来,但猿对彼等不作以前之现艺,苦行者等问彼曰:“吾友!汝以前于予等之前作艺,今不为此,缘何理由?”其中一人唱最初之偈:

    有德者傍为道场     汝作叫声现乐艺

    猿友!

    汝为猿应为之事     汝之有德我不喜

猿闻彼之偈,唱第二之偈:

    多闻寇玛耶普陀     我闻第一之净法

    汝勿思我如昔我     法友!    努力禅定住此者

苦行者闻彼之偈唱第三之偈:

    有时岩上播种子     雨虽降下终不生

    虽汝闻得最净法     汝猿禅定地甚遥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持游乐性苦行者是此等比丘,寇玛耶普陀即是我。”

三○○ 狼本生谭

〔菩萨=帝释〕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旧日友情所作之谈话。此事在律1中有详细说明,此章所谓其中之拔萃。长老乌波斯那〔法腊〕满二年与同住〔法腊〕满一年之弟子相伴来佛之前,受佛之责难,离佛前而去。其后彼具观达罗汉位,具备知足之德,修十三头陀行,弟子等亦使持十三头陀,于世尊三个月独居期间,与弟子同到佛前。彼因弟子等之事,受佛责难,又因非法之谈话失礼,今二次见佛,得佛承认:“自此以后,凡持头陀行之比丘等,许可乐欲前来会我。”彼受佛之怜愍而去,并向比丘等告知此事。其后比丘等持头陀行者前往会佛,佛由独居起时,抛弃粪扫衣于彼处,而自着清净衣。佛与比丘等于精舍内散步时,见各处失落之粪扫衣,佛问知此事,佛言:“汝等比丘!此比丘等不能永续〔善〕行之决心,如狼之断食行2。”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为天主帝释。尔时有一只狼,住于恒河之河岸岩上。雪溶之水,流入恒河,包围岩石,彼仅能坐于岩上,无食亦无往得食之路,而水益增加。彼思:“予无食,亦无往得食之路,如此枯坐,不若作断食行为优。”于是决心行断食行,实行持戒。时帝释思念,知彼之决心薄弱:“予试干扰此狼之心。”于是化为羊形,近彼之傍而立。狼见其现身,自谓:“他日再为断食之行。”起立飞跃,向羊扑来捕捉,羊则各处跳走,难捕其身。狼捕羊不得,返回原处,仍欲不破断食之行,再坐于彼处。帝释以帝释之神通力立虚空中对彼责难使之痛苦曰:“汝持有如此薄弱之意志,如何能为断食之行?汝不知予为帝释,一心欲食羊肉。”言毕归天界而去。

结分

    断他生而活     食血肉之狼

    彼欲固决心     企图行断食

    帝释知彼决心弱     化为羊形近彼身

    食血者顿忘其行     变心破其断食行

    恰如此之世     决心薄弱者

    虽即决自心     如狼被羊破

以上三偈为等正觉者所称。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帝释即是我。”

注1 指 Mahavagga I.31. 3-5而言。

2 原语为 uposatha,断食行(布萨),于婆罗门教断食乃指苏摩祭之前所行之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