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73

第五篇

第一章 摩尼耳环品

三五一 摩尼耳环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污染拘萨罗国王内宫之大臣所作之谈话。此谭已于前1出。

主分

菩萨于此处为波罗奈王,恶棍之大臣携同拘萨罗王使之取得迦尸国,将王投入牢狱之中之。王入禅定,于空中盘足而坐。盗贼王之身体发热,彼往波罗奈王所唱第一之偈:

    国马摩尼珠耳环     妻子一同均被夺

    所有财富无残余     何故忧时汝无苦?

菩萨闻此,唱次之二偈:

    财富先舍人     人不先舍富

    汝贪欲者!

    有财富无常     忧时予不苦

    月升盈而亏     日暖物速没

    汝敌者!

    予知世界法     故予不自苦

菩萨如斯语后,为盗贼王说法,次就彼之所行唱曰:

    在家乐欲不懒惰2     出家应有自制心

    王不可为无虑行     贤者不可有怒质

    刹帝利王有虑行     无虑之行不可为

    大王!

    王为有虑之行者     声誉名闻可增大

菩萨语毕,〔拘萨罗王〕向菩萨谢罪,交还王国,回自己之国。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拘萨罗王是阿难,波罗奈王即是我。”

注1 与第二五二,一握胡麻本生谭(汉译南传藏第三十四卷七页)及第三○三,一王本生谭(同上二○○页)参照。

2 此二偈已于第三三二之偈中揭出。可参照汉译南传藏第三十四卷车鞭本生谭之偈。

三五二 善生居士子本生谭

〔菩萨=居士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丧父之居士所作之谈话。彼因父亲亡故而悲泣,徘徊各处,不能忘忧。佛见彼可有入预流果之可能性,佛于舍卫城托钵步行之机会,由一沙门随行,来至彼家,就预设之座,彼来向佛敬礼而坐。佛问:“信士!汝悲痛耶?”彼白佛云:“尊师!唯然。”佛言:“友!昔曰之贤人等闻贤人等之言,虽丧父亲,亦不悲痛。”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某居士家,名为善生。彼达成年时,祖父死亡,彼之父亲因父之亡故沉于深忧,由墓场持来骨片,于自己之庭前建立土塔,纳入其处,每于外出他往,向塔供花,追思而悲叹;不作沐浴,不用涂香,不为食事,亦不看顾工作。

菩萨见此而自思:“予父自祖父亡故以来,悲伤而厌事,各处徘徊,除予之外,他人不能与父以觉醒。予将以一方便,使父止悲。”彼于都城之外,发现一头死牛,持来水草,置于牛前谓曰:“汝食,汝食!汝饮,汝饮!”每一来者见彼云:“善生!汝疯狂耶?何故以水、草与死牛。”彼不作任何之答。于是彼等往其父之所云:“汝子疯狂,以水、草与死牛。”居士闻此语,失去对父之悲痛,而起对子之悲痛,彼急往子处云:“吾子善生!汝甚利巧,何故以水、草与死牛?”为唱次之二偈:

    汝刈取绿草     频频云食食

    死朽一老牛     何故与之语?

    饮料与食物     欲起死之牛

    恰如乏智者     汝之语无效

菩萨闻此,唱次之二偈:

    彼之头如昔     手足尾亦然

    耳亦如原状     予思牛将起

    祖父头手足     不见土塔侧

    父身空悲泣     可谓乏智慧

菩萨之父闻此语自思:“予子甚贤,明辨此世与彼世当为之事为,为使予觉醒而为此事。”彼云:“吾子贤者善生!予悟‘诸行无常’,此后予不再悲伤。如此子之作为,实可排除父之悲伤。”彼赞誉其子〔唱次之四偈〕:

    如火注苏油     吾心在燃烧

    犹如水注火     彼消一切忧

    吾胸所穿矢     彼为我拔取

    予为悲所击     除予对父悲

    今吾得拔矢     离悲成无浊

    青年!

    我闻汝〔之语〕     不泣亦不悲

    同情有智慧     恰如此善生

    转父之悲哀     彼能如是为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居士入预流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善生即是我。”

三五三 张枝本生谭

〔菩萨=师匠〕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跋祇之鳄山恐怖林中时,对菩提王子所作之谈话。菩提王子为优填王之子,此时住于鳄山,招来一名技巧之木工,建造一座其它国王不能比并之宫殿,名曰拘迦那大。宫殿建造后,彼因邪悭之心:“此木工将为其它国王建造如此之宫殿。”于是抉取木工之两眼。比丘众闻知此事,于法堂生起话题:“诸位法友!菩提王子如是如是抉取木工之双眼,实为暴虐、残忍、无慈悲之行。”佛出其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事。”佛言:“汝等比丘!此非自今始,前生彼即为暴虐、残忍、无慈悲者。非今如此,前生彼挖抉千人之王眼,杀之以肉施行祭神。”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于得叉尸罗名闻四方之师尊,印度中之武士族及婆罗门族之青年,悉皆至彼处修习学艺。波罗奈王之子梵与王子,亦于彼所,学三吠陀。彼之性情粗暴,残忍无情,菩萨依人相术见其粗暴残忍无情之性质,告诫彼曰:“汝粗暴残忍而无慈悲。无慈悲者虽得权威,不能长保;一旦失去权威,即如海上之难船,不得寄身。因此不可为无慈悲者。”菩萨为唱次之二偈:

    肉身安稳与丰饶     梵与!    此等安逸不常保

    己利失时不可迷     恰如海中逢难船

    人自所为事     后见己之身

    为善者得善     为恶者得恶

    自行播莳种     收得相同果

彼礼拜师尊还波罗奈,向父示所修学艺,即副王之位。父死同时,登上王位。彼有一性质残忍之司祭名频祇耶,彼为名誉之欲所驱使而自思:“予王悉数取得印度中之王,如此,王为唯一人之王,予为唯一人之司祭。”彼向王进言,得其承诺。王率大军出都,包围某王之都城,俘虏其王,依同一手段,遂掌握全印度之主权,携回一千之王。彼欲取得得叉尸罗之主权,来至其所。时菩萨实行都城之修理,免为他物所破坏。

波罗奈王于恒河之畔大尼拘律树下张幕,上悬天盖,下设卧榻,住于其处。彼率全印度一千之王战斗,但不能取得得叉尸罗。彼问司祭:“尊师!我等与尽此一千之王一同前来,而不能取得得叉尸罗,将如之何?”“大王!抉千人王之眼,剖其腹,携五种之香肉,为出生于此尼拘律树上之天人行祭,于树之周围造起边缘,使血存留其中五指之深。如此,予等立即得获胜利。”王许可照办,于幕中置大力之力士,将千人之王一一唤入,击打陷入昏迷状态,抉取其眼杀之而取肉,残骸流入恒河,依言行祭,击打祭祀大鼓而行出战。

然此时由彼之了望台上来一夜叉,抉彼之右眼而去。彼大感疼痛,气为疼痛而颠倒,还至尼拘律树下,仰卧于卧榻之上。恰于此时,一只鹫鸟,持一尖椎之骨飞来止于树顶,食肉而舍骨,骨之尖端如铁签,落中王之左眼而崩溃。尔时王思起菩萨之言,彼喃喃自语:“菩萨谓:‘自己之业收得相应之果,恰如此等生物收得与种子相当的果实。’ 菩萨之所云,今已得见其言。”彼唱次之二偈:

    此为师尊语     菩萨如是云

    汝勿作邪业     使苦及汝身

    频祇耶!

    于此尼拘律树下     饰予涂以旃檀粉

    予害千人刹利种     后予还受此苦恼

彼如是悲叹,思起第一妃之事。

    优婆利!

    四肢同黄金     涂以旃檀粉

    素般迦那迦     如彼树枝直

    予未见彼女     予死大苦恼

彼喃喃唱出此偈,死而生于地狱。有权威欲之司祭,不能得护彼王,自己亦不能得权威。彼死而军队四散奔逃。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盗贼之王是菩提王子,频祇耶是提婆达多,闻名四方之师尊即是我。”

三五四 蛇本生谭

〔菩萨=婆罗门〕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与幼子死别之居士所作之谈话。此故事与妻死别1与父死别2居士之故事相同。此处佛亦如以前,往居士之家,彼出来礼拜而坐。佛问:“友!君悲痛否?”彼云:“尊师!唯然。我子亡故,故我悲叹。”“友!应坏之质者坏,应灭之质者灭,此非唯一人之事,亦非唯一村之事,于无量数大世界3之中,三世界之中,无不死者。因此,被制作〔有为〕之物无一能长保者。一切有情,为应死之质物,所作之物,皆为应坏之质物。昔之贤人等,子死之时云:‘应灭之质者灭’,而无悲痛。”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波罗奈门外之村婆罗门家,依农事维持生计,支持一家。彼有一子一女,子达成年,由同等家世之家娶来儿媳。如此合女之使者,共为六人,即菩萨、妻子、女、儿、媳及使者,为一同互相和睦欢乐之生活。菩萨教他之五人而言曰:“汝等各自于应得之处行施,护戒法守布萨日,行生死观,常念己等之死-此等有情,确实皆死,生则不定,一切有为之法皆是无常,为应灭之质者。须昼夜勤劳勉励。”一同皆曰:“谨遵如命。”举家应诺,勤劳勉励,行生死观。

其后一日,菩萨与子一同出往耕田,其子掘一尘堆,与以焚烧。其侧有一蚁窝,中栖毒蛇,烟触彼眼,蛇怒奔出自思:“必此奴所为。”以四毒牙向彼啮噬,子即倒死地上。菩萨见子倒死,置牛来见,知子已死,将子抱起,使卧于一树根之傍,以衣物覆盖,既不哭泣,亦不悲哀:“应坏之质者坏,应死之质者死,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终当死去。”彼唯念无常,仍耕种田地。彼见一邻人通过田侧,问曰:“汝归家否?”彼应曰:“诺。”“如是请于过我家时,向予家内言:‘今日不必持来二人份之饭食,仅持一人份前来。前此女仆一人运来饭食,今日则四人一同着清净衣裳,携带香与花前来。”邻人应诺而往,向婆罗门之妇依言转告。“何人赖汝传言?”“由贵主人所言。”妇人知自己之子已死,然未见表现痛心之状,此心善积修练。彼女着清净衣裳,手携香花持食物与其它诸人一同往 中而来,其中皆无一人哭泣悲叹者。菩萨坐于其子仰卧之树荫下进食,食事终了,皆集积薪木,作火葬堆,供养香花,施行荼毗,无谁落一滴泪者。彼等皆作死之观念修行。

依彼等戒法之力,帝释天之座,生起暖意,彼云:“究为何人使予由此所暖动?”彼穿凿洞观,知因彼等德之威光,使座发热。彼起信仰之念,自思:“予往彼等之家,使其每人作狮子吼,然后使彼等之家,充满七宝,予必须如此为之而归来。”于是急往其处,立于墓场之侧,问曰:“汝等何为?”“尊者!予等烧人。”“汝等并非烧人,乃在杀鹿烧烤。”“尊者!并非如此,予等乃在烧人。”“然则,彼为汝等之敌人?”于是菩萨云:“尊者!彼为予真实之子,非为敌人。”“然则彼为汝之可憎之子?”“尊者!彼实为予最可爱之子。”“然则何以不泣?”菩萨为说明不泣之理由,唱第一之偈:

    如蛇舍古皮     己之身舍去

    斯人已往死     其身无用时

    此被烧之身     不知亲属悲

    故吾无悲泣     彼已往去所

帝释天闻菩萨语,问婆罗门妇曰:“尊夫人!死者为汝之何人?”“尊者!此为宿于予身十个月,饮乳、取手、立足、哺育之子。”“尊夫人!父为男人,可以无悲,母亲之心柔软,何为不泣?”彼女为说明不泣之理由:

    彼由彼世不招来     今由此世不告去

    去时犹如同来时     此处又有何悲泣?

    此一被烧者     不知亲悲泣

    故吾无所悲     彼已往去所

彼女唱上之二偈。

帝释天闻婆罗门妇之语,问妹曰:“贵女士!彼死者为汝何人?”“尊者!彼为吾兄。”“为姊妹者,对弟兄应有爱情,而汝何故不泣?”彼女亦为说明自己不泣之理由:

    我泣我身瘦     于我竟何益

    亲属与朋友     徒增不快感

    此一被烧者     不知亲悲泣

    故此吾不悲     彼已往去所

彼女唱上之二偈。

帝释天闻其妹之说明,问死者之妻曰:“尊妇人!此人为汝之何人?”“尊者!彼乃予之夫。”“为妇人者,夫死即为寡妇,成无依之身,汝何不悲泣?”彼女为说明自己不泣之理由:

    如逐空中月     悲泣在少年

    追逐死者悲     同为无效事

    此一被烧者     不知亲悲痛

    故此吾不悲     彼已往去所

彼女唱上之二偈。

帝释天闻妻之语,问使者曰:“汝妇人!此人为汝之何人?”“尊者!彼为予之主人。”“汝曾受此人压制虐待所驱使耶?因此,汝思彼死之为宜而不泣耶?”“尊者!非如汝所说,亦与主人不相符合,我等之少主人,堪忍力强,情深而有怜悯之心,彼为予抱于胸前而育成者。”“然则汝何故不泣?”彼女为说明不泣之理由:

    恰如水瓶破     不能得再接

    追逐死者悲     同为无效事

一○

    此一被烧者     不知亲悲泣

    故此吾不悲     彼已往去所

彼女唱上之二偈。

帝释天闻一切正语,起信仰心:“汝等善励修行死之观法。今后汝等无须以自己之手工作,我乃帝释天王,我将持来无限之七宝,汝等勉励勤行施舍,守持戒法,多行布萨。”帝释教彼等后,向其家持来无量七宝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居士入预流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使者是久寿多罗,女是莲华色,子是罗喉罗,母是谶摩,而婆罗门即是我。”

注1 可与妻之死别故事,参照第三二八,不可悲本生谭(汉译南传藏第三十四卷不可悲本生谭)。

2 可与父之死别故事,参照第三五二,善生居士子本生谭(本卷三页)。

3 大世界即铁围山之事。三世界即三有之事,谓欲界、色界、无色界。

三五五 苏油王子本生谭

〔菩萨=王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拘萨罗国王之大臣所作之谈话。此故事与前(第二八二善人本生谭,汉译南传藏第三十四卷一二九页)出者相同。此处国王对尽职之大臣授与大荣誉后,对中伤之语,信受为真,缚彼投入牢狱;彼坐于其处即入预流向。王思起彼德,与以赦免。彼手携香华,往佛所礼佛而坐,于是佛向彼问曰:“闻汝遭遇不运之事?”彼白佛云:“唯然,有之,世尊!然予之不运,实即予之幸运,予已得预流向。”佛言:“信士!转不运为幸运,非只汝而已,昔之贤人等亦为幸运。”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宿于第一妃之胎而出生,命名为苏油王子。其后,彼于得叉尸罗修习学艺,正当治国。彼之大臣中一人,有污染内宫者,为王亲见得知,将彼逐放于国外。

时万伽王于舍卫城治国,彼往此王之处出仕。如前所云之状,使王听信自己之语,往取波罗奈国,王取得其国,以锁缚菩萨投入牢狱中。菩萨入于禅定,升入空中盘足而坐。万伽王感觉全身发热,彼往见菩萨尊严之颜如黄金之镜、开放之莲华,问菩萨而唱第一之偈:

    他人悲且泣     他人颜有泪

    汝颜色澄清     苏油!    何故汝不悲?

菩萨语王以自己不悲之理由,总唱以下之偈:

    悲过去无益     不赍未来乐

    万伽!

    故我不悲痛     悲痛亦无友

    悲者色青瘦     食亦不甘味

    如箭射痛恼     空为敌者悦

    村里与森林     大海与陆地

    悲不达于吾     吾不见其踪

    自己所有欲     无有满足者

    全部之大地     不与彼乐事

万伽王闻此四偈,向菩萨谢罪,还国而去。大士将国托付大臣等,入雪山地方出家,修禅定不怠,成为生梵天世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万伽王是阿难,而苏油王则是我。”

三五六 伽蓝第雅青年本生谭

〔菩萨=婆罗门〕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法将舍利弗所作之谈话。据传,长老对猎夫、渔夫平日不守戒法者来,每于会面时则云:“汝等应受戒法。”而授彼等戒法。彼等因对长老尊敬之念,不能违背其语而受得戒法,但虽得受而不遵守,仍为自己之商估。长老呼自己之弟子云:“此人等于予之处接受戒法,但不遵守。”“尊师!彼人等不喜持戒,而师为授之,彼人等不能违背师语而受。此后师对此等诸人停止授与戒法。”长老闻之甚不喜欢。

比丘闻此传说,于法堂中开始议论:“诸位法友!长老舍利弗每逢见者,即为授戒法之事。”佛出其处问曰:“汝等比丘!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事。”佛言:“汝等比丘,彼非自今始,彼于前生,每逢见者,未曾请求,虽不愿依而授与戒法。”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婆罗门家,达成年后,于得叉尸罗为名闻四方师尊之长弟子。此师尊每遇渔夫等未曾请求,即云:“汝应受戒,汝应受戒。”而授与戒法。虽受戒法而无遵守者,师尊对弟子等语此事,弟子等云:“尊师!彼人等不喜而师与授戒,因而破之。因此,今后师只对请求之人授与,而对未请求人等则请勿授。”师尊于是怀后悔之念。虽然如此,每逢会面者,仍授戒法。如是某日之事,由某村来人,招请师尊谓请读婆罗门之经文,彼呼青年伽蓝第雅云:“予不前往,汝率五百青年前往,受取读经〔谢礼〕,持来予之一份。”彼前往,于归来途中,见一洞穴自思:“我等之师,每逢会面者,未作请求而授戒法。自此以后,予将使师尊只对唯请求者始与授戒。”此青年等皆精神愉快而坐,彼则起立,取起大石投入洞穴之中,几度几度投入。青年等向彼云:“汝君何为?”彼不作何言。

众人急速归还,向师禀告。师来与彼共语,唱第一之偈:

一 一

    人于林中     取石投山窟

    伽蓝第雅徒     汝欲为何事?

彼闻此欲使师悟唱第二之偈:

    土山与石山     绕海有大陆

    欲使平如掌     投石填山窟

婆罗门闻此,唱第三之偈:

    大地汝一人     不堪平如掌

    伽蓝第雅!

    汝思埋此窟     无果离生界

青年闻此唱第四之偈:

    大地唯一人     不能使平坦

    婆罗门!

    汝亦与彼同     不得导异见

师尊闻此,知自己受挫,谓曰:“伽蓝第雅!汝言适切,自今以后,予不为此事。”于是唱第五之偈:

    伽蓝第雅!

    汝以简捷形     向吾说是义

    大地一人力     不得使平坦

    同此异见者     人亦不可导

如此,师尊向青年述说谢意,青年亦于教师后,相携而还家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婆罗门是舍利弗,而伽蓝第雅青年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