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97

第十一篇

四五五 养母象本生谭

[菩萨=象]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养母之长老所作之谈话。现在此一本生谭之事件与睒摩贤者本生谭[第五四〇]之事件相类似。

佛向比丘等言:“汝等比丘!诸子不可怒此人。昔之贤人等,虽生于畜生之胎,离母七日不食憔悴,虽得受国王适当之待当,彼云:‘无母予则不食。’彼与母相会,始为食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菩萨于雪山地方生为象胎,全身美丽纯白,有八万之象相从。然而彼之母盲目,彼以种种美味之果物与诸象,命彼等送与母食,然诸象不与彼女,而迳自食,彼调查得知其事,彼思:“予弃象群,自养吾母。”夜间不使他得知,伴母往羌都拉那山麓,立于某池之侧之山窟安置其母,以便扶养。

时有住波罗奈都之某林务官迷失方向不能确定,而大声哭泣,菩萨闻彼之声自思:“彼人迷路,然有予立于此处,决不使其人至于破灭。”彼行近其前,林务官恐怖欲逃,彼见之而问曰:“友!汝丝毫不必恐怖,亦勿逃走,汝何故哭泣而行?”“予失道路,今日已第七日。”象云:“吾友勿怖,予将伴汝往人行之路。”彼象使彼坐于自己背上,由森林载出归去。

彼男乃一恶人,彼思:“回至都中,予将向王报告。”彼用目测度树与山峦,由森林出往波罗奈都。恰于此时,王所乘用之象死去,于是王命击打大鼓巡回布令云:“若谁发现适于王所乘用之象者,其人向王提出申告。”彼男往王之前云:“大王!予见一适于陛下乘用,全身纯白具备戒德之象王,予可为引路向导,请王派遣象师等与予一同前往捕捉。”王曰:“甚善。”与以同意,于是派遣象师与林务官多人共同相从前往。

象师与彼男共同前往,见菩萨入池摄取食物,菩萨亦见象师,菩萨自思:“此危险非由他人所起,乃由彼一男人所为,然予有大力,纵有千头之象,亦能击杀,若予发怒,则能供王国兵士所乘之各种兽类溃灭。然若予发怒,则有损予德,是故今日虽以剑斩杀,予决不动怒。”于是决心垂头不动而立。

象师进入莲华池内而立,见彼具足相好,象师云:“汝来,予子!”以类银之绳捉象之鼻,其后至第七日到达波罗奈都。

菩萨之母因其子不归自思:“彼因王之伟大之役人等伴去,然今彼不在,此森林之树林将继续成长1。”象母悲叹唱次二偈:

    因我子象之不在    诸树成长安金花

    萨拉奇与库达加    库鲁温达与比萨

    卡拉继拉与萨玛    卡尼卡拉七树花

    人人身具黄金装    伴象王去与团食

    王或王子乘无惧    象王可破敌武具

象师于途中向王发送书信,王将都城严加装饰,象师向菩萨遍撒美香,伴往准备装饰之象舍,以种种色幕围绕,向王告其原由。王携种种极美味之食物,往与菩萨。彼云:“无予母,予不摄食。”彼不食团食,而王请彼食事,唱第三之偈:

    汝象请摄食    汝象勿自瘦

    汝象应为者    王之用务多

菩萨闻此唱第四之偈:

    予实怜彼母    盲目无养导

    悲叹于山麓    以足击树株

时王问彼曰:

    大象!彼女汝之谁    盲目无养导

    悲叹于山麓    以足击树株

菩萨唱第五之偈:

    大王!彼即为我母    盲目无养导

    悲叹于山麓    以足击树株

依第六之偈,王闻知其事,放象使归唱第七之偈:

    使彼养盲母    我今放象归

    此象与母会    一切亲类会

以下第八第九为现等觉者之偈:

    由缚得解脱    象由绳被放

    须臾复元气    回到彼山窟

    彼往清凉池    由此象使用

    用鼻汲吸水    浇灌母之身

菩萨之母自思:“天降雨耶?”母对雨泄露不平,唱第十之偈:

一〇

    非时天降雨    凡愚天神谁

    我之生子去    谁为我从侍

于是菩萨为恢复彼[母]之元气,唱第十一偈:

一一

    我母汝速起    缘何仍倒卧

    汝之自生子    今又得归来

    誉高迦尸王    毗提诃放我

彼母对王感谢唱最终之偈:

一二

    今放我子归    孝养常不怠

    富国迦尸王    得保寿永久

王欣菩萨之德,由距池不远之处,设定村落,与菩萨与母永久之看顾。

其后菩萨之母亡故,彼为之营行葬式,而后向伽蓝达伽隐居地方行去,于其场所有五仙人由雪山下来住居,于是菩萨与彼等以看顾。

王为菩萨作石之肖像,施以非常之尊敬,全阎浮提之住民每年集会施行象祭。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四谛之理——说明四谛竟,养母比丘得预流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女象是王妃摩诃摩耶,养母之象即是我。”

注 1 象居之处,食树芽而荒,树不能成长,今因彼不在,而不食,树木得以繁荣生长之意。

四五六 月光王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长老阿难得优惠所作之谈话。世尊由最初成道二十五年间,并无一定之侍者,某时为长老那伽波罗1,某时为那耆多、优波摩那、须那呵多、周那、娑竭陀,某时为弥企哥随侍世尊。

某日,世尊向比丘等言曰:“汝等比丘!我今年龄已老,我对某比丘等言:‘我等由此路而行。’但彼等由他路而往,又某比丘等将我之钵与衣投诸地上;故诸子要我指定一人比丘为不变之侍者。”于是由舍利弗为首,诸长老均合掌低头而立云:“世尊!予愿随侍,予愿随侍!”佛言:“诸子之愿望,予甚谅察,然有此意愿已足。”佛与拒绝。因此比丘等向长老阿难云:“君无求于侍者之地位耶?”长老云:“若世尊不以自己之所得衣与我,不以钵之食物与我,不许与佛同住芳香之住居,不携予往受招待;又若世尊能往予所受招待之处,若有由外国及远方来会世尊之予之同伴,得即刻引见世尊,若予有疑惑时,得即时许近世尊问明,又若世尊于予不在中所说之法,于予归来时能为予说,如此予方随侍世尊。”长老提出此四拒斥及四愿望之八条优惠,世尊当即许可彼之愿望,于是彼由尔时以来二十五年间成为一贯之常随侍者。

彼于五点2达此最高之地位,彼具备七种幸福:即遭逢圣教之幸福,理解圣教之幸福,知宿因之幸福,为自利询问之幸福,位圣处之幸福,如理作意之幸福,与佛决定事务之幸福。彼于佛前得八优惠之许可,于佛之教为有名,光辉如悬于中天之月。

于是某日诸人于法堂开始谈论:“诸君!如来与长老阿难以优惠使之满足。”佛适出堂问曰:“汝等比丘!诸君今于此处为何语而坐?”彼等答:“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此非只今生,前生我亦与阿难以优惠使之满足,前生我亦与彼种种希望之物。”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彼之王子月光童子,于得叉尸罗接受学业。某夜,彼因向教师有所询问,于黑暗之中,由教师之家归往自己之住居,尔时有某婆罗门巡回行乞,童子因归自己住居而未见彼,以腕冲突,坏彼入食物之钵,婆罗门倒地哭泣。童子哀悯,返来执手扶起,婆罗门曰:“贵君坏我行乞之道具,请偿予食物之代金。”童子告曰:“婆罗门!今予不能与汝食物代金,然予为迦尸国王之王子月光童子,故于予即王位时,请汝向予要求财产。”童子于学业终了拜辞教师,归返波罗奈之都,向父王展示学问,父王曰:“予望我生能见子为王。”于是使童子继承王位。

彼名月光王以正义治国,彼婆罗门闻此消息:“予今将往取食物代金。”彼往波罗奈之都而行。彼见王向庄严之都城右旋为礼时,立于某高处场所,伸手高呼万岁,然王未见而通过。婆罗门知王未能得见,开始议论唱第一之偈:

    民之主请闻我言    月光王!我有目的来此处

    二足之长!行路婆罗门站立    不应行过若无视

王闻彼言,以金钢之棒制止象行,唱第二之偈:

    闻梵志语我且止    因何目的来此处

    梵志!汝欲向我求何物    汝来此处语为何?

尔后婆罗门与王之间更依问答之言辞,说其他诸偈:

    大王与我五胜村    百人婢女七百牛

    又与黄金一千两    与我同族妻二人

    梵志!汝有难行与苦行    梵志!汝有种种诸咒文

    或有忠实夜叉鬼    汝或知我利益事?

    我无苦行无咒文    亦无夜叉诸鬼神

    我亦不知汝利益    然只曾有相会事

    我觉会见为最初    由今以前不知汝

    我今问汝语此义    何时何处曾会见?

    王陛下!健陀罗王之美都    汝住得叉尸罗时

    暗闇之夜于彼处    我等肩与肩冲突

    民之主!我等二人立彼处    彼处亲自相交谈

    我等会见止于此    由彼前后决再无

    梵志!人人无论于何时    贤者会见与善人

    一时会见交友久    曾为恩义不泯灭

一〇

    然则愚人不认交    曾为恩义已泯灭

    愚者多归无恩义    愚人乃为忘恩者

一一

    反之贤者不忘友    曾为恩义不泯灭

    仅少恩义不归无    贤人乃为知恩者

一二

    我今与汝五胜村    百人婢女七百牛

    更与黄金一千两    与汝同族妻二人

一三

    国王陛下!善人会见乃如斯    星王之月满光辉

    迦尸之王!依汝今日得会见    我今富有得如彼

菩萨并与彼以非常之名誉。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不只为今生,前生我亦依优惠使阿难满足。”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婆罗门是阿难,王即是我。”

注 1 巴利语Nagasamala汉译那伽波罗又译象护,原语为Nagapala。

2 五点(Pancasu thanesu)按英译之注,五点为五之abhabbatthana (不可能处),意义为何不明。

四五七 法天子本生谭

[菩萨=天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提婆达多没入地中事所作之谈话。诸人于法堂中开始谈论:“提婆达多对如来持敌意而没入地中。”尔时,佛适出堂问曰:“汝等比丘!诸子今为何语,坐于此处?”答曰:“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彼于今世加害我胜者之法轮,没入地中,彼于前生,亦加害法轮没入地中,死后生无间地狱。”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菩萨生为欲界之法天子,而提婆达多则为非法天子。彼等之中,法天子庄严天界,驾乘庄饰优美之天车,由天女围绕,于满月之布萨日(斋戒日),月之黄昏时,于村市都中,诸人为食事后,坐于各自之门前为乐谈说时,天子立于空中说法曰:“远离杀生等之十不善业道,成就母之孝养法,父之孝养法及三种(身口意)之善行法,如是为之,死后生天,享大名誉。”劝起人人行十善业道,使阎浮提右旋;然非法天子则劝起人人行依杀生物等方法为十不善业道,使阎浮提左旋。

时彼等乘车于空中相会,彼等之徒众相互问曰:“君等为谁之徒?”“君等为谁之徒?”相互答曰:“予等法天子之徒。”“予等非法天子之徒。”于是由道分离为二分。法天子告非法天子曰:“我友!君为非法,我为法,故道适于我。君应下车,让道与我。”于是唱第一之偈:

    我与名誉福善者    常赞沙门婆罗门

    天人恭敬法天子    道适于我与我道

于是以下更为偈问答:

    我乘坚居非法驾    无怖畏者我有力

    法天子!此为未曾与之道    今日如何可与汝?

    往昔正法实现前    最长最胜最恒久

    非法生起后世间    离最长者幼者道

    如何恳愿求适当    如何相应亦不让

    今日两者须战争    道于战争属胜者

    予之德望漫诸方    大力无量无比者

    具一切德法天子    汝非法者何可胜?

    依铁可以损黄金    黄金对铁无损伤

    今日非法若害法    铁亦美丽如黄金

    若汝非法得战胜    纵汝非善无智慧

    我无爱憎让汝道    汝出恶言我忍辱

此等六偈乃由彼等之问答对话所生。

由菩萨说此偈之刹那,非法天子不能立于车上,头下颠倒落于地上,地即开裂,尔时,彼生于无间地狱之中。

世尊知此事,以现等觉者之智,述残余之偈:

    非法天子闻此语    头下足上落地狱

    我今欲战无须战    行程皆无何能害

    忍辱之力胜战力    非法自害灭入地

    真理精进法天子    满足去道乘军车

一〇

    父母沙门婆罗门    在己家中不尊敬

    此世已尽弃身体    肉体坏时至地狱

    恰如非法之天子    头下脚上堕恶趣

一一

    父母沙门婆罗门    在己家中为尊敬

    此世已尽弃身体    肉体坏时至善趣

    恰如善法之天子    彼乘军车升天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提婆达多非只今生,前生即已对予为持敌意而没入地中。”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非法天子是提婆达多,徒众即是彼之徒众;法天子即是我,徒众即是佛之徒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