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132

五二八 大菩提普行沙门本生谭

[菩萨=普行沙门]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般若波罗蜜所作之谈话。此谭将在大隧道本生谭[第五四六]中述出。而彼时佛言:“诸比丘!此非自今始,如来于前生即以智慧打破外道之邪说。”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城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迦尸国有八亿财产之西北出身之婆罗门豪家,彼名为菩提童子。达成年后,往得叉尸罗修习学艺归来,经营家庭生活;其后弃诸欲入雪山地方出家,修普行沙门之道,食此处森林之草根树果,以为长住。雨期之初顷,下雪山游行诸处,渐次进达波罗奈之城,入于王苑之中。翌日,彼为普行沙门相应之姿,为托钵巡回于城中,往至王宫之门前。王立于窗前见其镇静之姿,心甚感服,呼彼入自己宫殿之中,使坐于王座以示亲密,听闻说教,不久之后,施以种种上品之食物。大士受取食物后自思:“王家之中有憎有敌甚多,当予有灾祸临身之危难时,何有为予拂除之者?”彼忽发现王之身旁有一赭色之犬,彼取一大饭块,欲与其犬,王知其意,命持犬之食器前来,受取食物与犬,大士施犬而食事终了。王与彼约,于城内王苑中建草屋,与以出家之道具,使彼住于其处。王每日二度三度往访问候,又于食事之际,大士常坐王座,摄受王食,如此经过十二年间。

此王有五大臣,教理经济上之事与精神上之事。其中一人为无因论者1,一人为神为论者,一人为宿命论者,一人为断灭论者,而一人为利己论者。其中无因论者教授多人谓:“生类依轮回转生而得清净。”神为论者谓:“此世界乃由天神而造者。”宿命论者谓:“生类之存乎苦乐,唯依前世之作业而起。”断灭论者谓:“只于此一世界即行断灭,并无由此处往其他世界者。”利己论者谓:“唯应愿自己之利益,虽杀父母亦在所不惜。”彼等对有关国王之裁判,收取贿赂,以非业主而判为业主等等之不法行为。

然于某日一男人因裁判失败,见大士为托钵进入王宫而来,彼向大士礼拜云:“尊师!贵师于王宫进食,而裁判之大臣收取贿赂,使世间荒乱,何以如不见而不问?今予因五大臣收取恶裁判官之贿赂,原为业主而被判为非业主。”彼为此叹息。大士同情此男,往裁判所,行正裁判,使原业主为业主。诸多人等一齐扬声喝采,声振城市,王闻其声问曰:“此何声耶?”王闻其理由之后,于食事时大士食事终了,坐于其侧问曰:“尊师!今日贵师裁判公事耶?”“唯然,大王。”“尊师!能得贵师之裁判,乃诸多人等之幸福,今后请由贵师担任裁判。”“大王!予等出家之人,此非予等应为之事。”“尊师!为思垂爱于诸多人民,务请担任。贵师无须终日裁判,由王苑来此处时,每日晨朝经裁判所,判决四件,于食后归苑时判决四件,能得如是,则人民实为幸福。”彼因王不断反复约请,大士:“谨遵王命”而予以同意。自此以后,依王之愿请而行。

如是恶裁判官等不得其隙,彼大臣等不能得贿赂而贫乏,彼等自思:“菩提普行沙门出任裁判以来,吾等无有收入。予等谓其为王之敌,割断彼与王之友谊,使王杀彼。”于是彼等来至王前告曰:“大王!菩提普行沙门,企图对王不利之事。”但王不信,王曰:“彼人行正而有智慧,不为此事。”彼等又云:“大王!彼将城中人民,入于自己手中,唯予等五人,彼不能收入。若王思为虚伪,可于彼入宫时,观察人众聚集情形。”王曰:“甚善。”立于窗际,眺望彼之前来,见随来之人等,而此愚王深信此诸人皆为彼裁判而来之伴侣,将诸人与以解散。彼呼此大臣等近前问曰:“如何处置为宜?”“大王!可将彼捕缚。”“彼无大罪,何得捕缚?”“如是大王对彼可减其通常之尊敬以为观察,彼若知减待遇,伶俐之普行沙门必将私自单独逃走。”王曰:“甚善。”于是对彼徐徐减少尊敬。

第一日先使坐无蒲团之座席,彼见座席,知王心变。彼于归王苑后即日思去,“必须使王善知之后再去。”于是改思而不去。其后翌日,彼着无蒲团之座席后,平时之王食及他物亦均皆撤去,代之与混合物之食。第三日不许升至阶上,只以混合之食物置于阶段之上与食。彼将食物受取,携归王苑而食。第四日以碎末之粥置于阶段之下与食,而仍受取携归王苑,于彼处食之。

王问大臣等曰:“大菩提普行沙门虽如何减少尊敬而不去,彼将为如何者?”“大王!彼非以食物为目的而动,彼以大伞盖为目的而动。彼若以食物为目的而动,第一日则即将逃走。”“目前应如何处置为宜?”“大王!明日将彼捕杀。”王云:“甚善。”将刀付与彼等曰:“明日汝等立于门之内侧,彼入来时,先断其首,寸寸碎割,秘密投入粪壶之中,浴水而归来。”大臣等同意:“谨遵王命。”“明日彼来依王命而为。”彼等于互相交谈后,各自还家。

然王于黄昏,食事完毕后,卧于寝床,追想大士之德,即时涌起悲哀之情,由身体渗出汗水,不能安枕,辗转返侧。尔时其第一妃卧于王侧,王亦不与妃交谈,于是妃对王曰:“大王何故不语,予对王有何过耶?”“妃!并无何事,然彼菩提普行沙门为予等之敌,予明日欲命五大臣杀彼,此五人杀彼后,将彼寸寸切割,投入粪壶之中而舍弃。但予思考观察,彼于十二年之长久期间,向予等作种种诸多之说法,在予眼中,彼无丝毫之过失。予听信他人之言,命令为杀彼之事,以思此之故而烦恼。”于是妃向王曰:“大王!若彼为汝之敌人,杀彼有何烦恼?如为敌人,纵然为儿童,亦应杀之以保自己之幸福。王勿烦恼。”王依妃之言,心得安慰而就眠。

恰于此时,其素性善良赭色之犬,闻得此语,自思:“明日予以自己之力,必须救此菩提普行沙门之命。”翌日晨早,彼由殿上降下,往大门之处,将首置于门栏横木之上,观看大士之来路而卧。彼大臣等手执刀晨起而来,立于王门之内侧。菩萨计算时刻,出王苑向王城之门而来,犬见彼开口现露四齿,大声狂吠:“尊师!何故于此阎浮洲中,不向他所寻求食物?我等之王为夺汝之命,使五大臣持刀,立于王门之内侧,汝面临死亡,切勿前进。速速逃生。”沙门知其一之鸣声,觉其意义,遂由彼处退出,还至王苑,为逃走而携带诸种道具。

尔时王立于窗际,不见彼来之姿,彼思:“彼若真为予之敌人,彼还王苑,将准备集合兵士起事,若非为敌人,将携带自己诸道具,准备出行。予先往观察彼之所为。”于是王前往王苑。而大士自己携诸道具:“再见。”彼由草庵出来,于经行处之端所,为王所见,向大士礼拜立于一方,唱第一之偈:

    婆罗门!何故汝携杖    身着鹿皮衣

    钩针与伞履    惶急携大衣

    汝往何方去    如何不语予

大士闻此,想:“王似不知自己之所为。以此教之”而倡二偈:

    此十二年间    予均住汝侧

    如此赭色犬    皆不曾狂吠

    彼露四白牙    骄颜向予吠

    汝与汝妻言    对我不置信

于是王感自己之过失而忏悔,唱第四之偈:

    婆罗门!诚如汝之语    予犯此过失

    予再信任汝    婆罗门!住此汝勿去

大士闻此,对王曰:“大王!所谓贤士,不得如汝轻信他人之言而不自查察者同住。”彼说明王之不德而唱次之诸偈:

    所食先为白    尔后变成斑

    今总成赤色    是我应去时

    先入王宫内    中途更至外

    由此城追出    我自弃之去

    不亲无信者    恰如井中水

    如更再深掘    将得泥臭水

    使亲有信者    排除无信者

    亲近有信者    如近湖求水

    交有交谊人    不交无义人

    有义者不交    此为不善法

一〇

    不交有义人    不亲应亲者

    人中最劣者    如兽栖树枝

一一

    过度来相会    过度不相会

    或又不时求    交友为至伤

一二

    过度不相访    不访勿太久

    有时来相求    交友斯无伤

一三

    住居太过久    爱者成憎者

    告汝我将去    先于成时憎

王曰:

一四

    不受如斯愿者礼    不纳我等随侍语

    如斯予再向汝求    汝若回心再还来

菩萨曰:

一五

    王!如斯相隔我等住    汝与我间无障害

    国土增大者!几多昼夜经过后    我等有期再相见

如斯语毕,大士向王云:“当精进。”离王而去,于某便利之场所托钵,出波罗奈城,往雪山方面暂停,再由其处降下,住于接近国境森林之中。自彼离去以来,彼之大臣等再列裁判之席,恣意掠夺,彼等自思:“若大菩提普行沙门又再还来,吾等均将无命,如何使彼不能复返?”于是彼等又自思考:“所谓人者,不能弃舍所爱着之事物,彼男于此处所爱着之事物为何?”尔后彼等思量:“乃为王之第一妃。”“彼为此妇人,或将返来,此为可忧之事,于彼未返来之间,杀彼妇人。”彼等决心,乃向王告曰:“大王!昨今城内,有某种传说。”“何种传说?”“大菩提普行沙门与王妃相互私通之传闻。”“何以又有此事?”“沙门向王妃传言:‘汝能否以自己之力,使王无命,将王位让渡与予?’而王妃向沙门传言:‘使王无命为予之责任,汝请速还来。’”彼等向王不断反复申述,王信以为真,“将如何处置?”大臣等云:“可杀王妃。”王不加善思:“如是汝等可杀彼,寸寸碎断,投入粪壶之中。”王如是命令,大臣等依言杀害王妃,传遍城中。王有四子,对王怀有敌意:“吾母缘何无罪而被杀?”王对此甚感恐怖。

大士耳闻次第所发生之事件而自思:“能使王子等息怒而使向王谢罪,除予之外并无他人。如此王之命得救,使王子等亦勿犯罪。”翌日沙门入国境之村落,食由人所施之猿肉,受得其皮,于修道院晒干去臭,将猿皮内着,上缠与肩披。此缘何理由而如是?“此对予大为有用。”彼为如是之言。彼携猿皮,次第前进,到达波罗奈,往王子等之所,向王子等云:“杀父为残忍之事,斯事断不可为,人无年老而不死者,予为汝等相互和好而来。俟予通知汝等,汝等立即前来。”彼与王子训戒后,入于城内之王苑,敷猿皮坐于平石之上。

苑丁见此,急往告王,王闻欣喜不堪,伴大臣等前往其处,礼拜大士后,坐下互为恳切之问候。然大士并不与王交谈,手中只摩猿皮。王见大士如此,问大士曰:“尊师!汝以予为除外之人,只摩猿皮,此猿皮较予更为有用耶?”“诚如所言,大王!此猿皮对予大为有用。予曾乘彼之背到处周游行走,此猿曾为予持水瓶,扫除住居,为种种之行,完成种种义务;又予自心不坚,食其肉而干其皮,敷彼而坐卧。如是对予实大有用。”如此,彼为打破彼等之谬说,而以猿皮呼猿之名,自己由此说相关之教训而提出此等言辞。如此彼云彼曾着其皮之事,有乘其背而步行之事,有挂水瓶于肩上使之运行之事。曾谓:“汝持水瓶来。”并用其皮清扫地面。曾谓:“汝清扫住居。”而卧于其皮上垫背,两足触及彼皮。又云:“彼为予完成种种义务。”又饥时而食其肉:“此予心不坚而食其肉者。”

诸大臣闻此,以为“彼为杀生”,均拍手大笑曰:“试观汝出家人杀猿食肉,携皮游步诸方。”大士见彼等拍手嘲笑:“此诸人等不知予为打破彼等自己之说,而特携来此皮,予思使彼等知之。”首先呼唤无因论者问曰:“友!汝何故向予为此恶口之言?”“汝背叛友人而为杀生。”于是大士云:“然则有人若依汝之自说[无因论],信奉于汝,若为此行,何有如何之恶事?”菩萨为破彼之说而唱偈曰:

一六

    人若依汝言    偶然行此事

    应作而不作    无意而为作

    无意为作者    其罪应归谁

一七

    适利又适法    为善不为恶

    此语若真实    我杀猿无罪

一八

    若汝对己说    已知为有过

    则汝不咎我    汝说正如是

如是大士说破彼使彼困惑,此王亦于众中觉无颜面,俯首而坐。大士破无因论者之说后,呼唤神为论者云:“友!若汝信奉神明化作说,以为精髓,何故向予为此恶口之言?”而唱偈曰:

一九

    一切世界主    若彼造生命

    彼造善恶业    繁荣与衰亡

    天主作命令    其罪应归谁

二〇

    适利又适法    为善不为恶

    此语若真实    我杀猿无罪

二一

    若汝对己说    已知为有过

    则汝不咎我    汝说正如是

如是,彼恰如以庵罗树所造之槌击落庵罗果,而以神为击破神为论后,呼唤宿命者云:“友!若汝思宿命说为真理,何故向予为此恶口之言?”而唱偈曰:

二二

    只论前世因    今生受苦乐

    彼昔有犯罪    其责应可免

    昔责之可免    其罪应归谁

二三

    适利又适法    为善不为恶

    此语若真实    我杀猿无罪

二四

    若汝对己说    已知为有过

    则汝不咎我    汝说正如是

如是彼破宿命论者后,向断灭论者云:“友!汝不为施舍等事,汝思生类只于此世界断灭,不往他世界,汝何故向予为此恶口之言?”大士责彼而唱偈曰:

二五

    生类依四大    生彼之色相

    色相之生所    死后还其处

二六

    此处有生者    未来皆赴灭

    无论贤与愚    此世为断灭

    此世若断灭    其罪应归谁

二七

    适利又适法    为善不为恶

    此语若真实    我杀猿无罪

二八

    若汝对己说    已知为有过

    则汝不咎我    汝说正如是

如是彼打破断灭论后,呼唤利己论者云:“友!汝主张徘徊于虽杀父母应谋自己利义之意见,何故对予为此恶口之言?”而唱偈曰:

二九

    世有利己者    自愚思为贤

    父母亦欲杀    又欲杀兄弟

    妻子亦欲杀    若斯为利益

彼述此利己论者之意见后,彼说明自己之意见而唱偈曰:

三〇

    于一树之荫    坐而又复卧

    手不可折枝    害友此为罪

三一

    然汝起必要    连根欲拔取

    我因需食物    杀猿我无罪

三二

    适利又适法    为善不为恶

    此语若真实    我杀猿无罪

三三

    若汝对己说    已知为有过

    则汝不咎我    汝说正如是

如是彼打破利己论者,此五人失去颜面倍感无言以对。彼呼王曰:“大王!陛下伴此掠国土之大盗贼而行,实为愚事;与此等人相交,无论今世来世,将受大苦。”彼为王说法而唱偈曰:

三四

    无因论与神为论    宿命论与断灭论

    利己论者共五人    此为不良五大臣

三五

    世有此等不良辈    愚而自思为贤者

    更使他人作如是    与不良辈相交往

    生起苦难终苦恼

于是为示譬喻更进而说法:

三六

    昔有狼如小羊形    入山羊群不为怪

    彼杀牝牡诸山羊    如意逃去羊战栗

三七

    类此沙门婆罗门    隐覆假面欺人人

    有断食者卧地者    涂尘跪坐精勤者

    间隔食者断饮者2    自称罗汉恶行者

三八

    世间有此不良辈    愚而自思为贤者

    此辈自己作恶事    更使他人如是作

    与不良辈相交往    生起苦难终苦恼

三九

    彼无精进事    否定因缘果

    他作与己作    全归同一解

四〇

    世有此等不良辈    愚而自思为贤者

    此辈自己作恶事    更使他人如是作

    不良之辈相交往    生起苦难终苦恼

四一

    若无精进事    亦无善恶业

    王不养工人    亦不作工事

四二

    于世有精进    以有善恶业

    王以养工人    亦令作工事

四三

    若一百年间    雨雪不降落

    此一世界坏    人群将被灭

四四

    世间降雨    雪亦湿润

    稻谷纯熟    国亦久保

四五

    渡水牛群中牛王    彼为向道莫行邪

    向导者若行邪事    彼等一总为邪行

四六

    然于人群中    被认为长者

    彼若行非法    人不要其言

    王若非法者    举国民沉苦

四七

    渡水牛群中牛王    彼为向导若行直

    向导者若行直事    彼等一总为直行

四八

    然于人群中    被认为长者

    彼若行正法    人将要其言

    王若行正法    举国民住乐

四九

    结果之大树    摘未熟之实

    彼不知其味    亦害其种子

五〇

    非法治国者    譬如大树木

    彼不知其味    其国亦破灭

五一

    结果之大树    摘其熟实者

    彼得知其味    亦不害种子

五二

    正法治国者    譬如大树木

    彼得知其味    其国亦不灭

五三

    王若以非法    治理其郡县

    刹帝利种王    为碍诸药种

五四

    从事买卖同    与力供牺牲

    为害市民者    彼为仓廪碍

五五

    善知击适所    战场立功勋

    害高士之王    彼为兵士碍

五六

    非法刹利王    彼害梵行士

    与此为同理    彼于天上碍

五七

    王住于非法    杀害无罪妻

    重积诸惨事    彼为子女碍

五八

    郡县与市村    正行军士间

    勿害梵行士    对妻行平等

五九

    如是大地主    护国富友情

    犹如天帝释    邻国皆震撼

如是大士为王说法后,呼四人之王子近前,与以训诫,说明王之所行,使彼等向大王谢罪后,大士云:“大王!自此以后,未调查而用中伤者之言,切勿如此轻率从事。诸位王子!君等勿为叛王之事。”彼一同与以训诫。于是王向彼曰:“尊师!予对贵师及对妃有罪,此皆彼等大臣之所为。予用彼等之言,为此恶事,予将此五人之大臣,皆予杀之。”“大王!不可作如此之事。”“然则斩断彼等之手足。”“亦不可如此为之。”王曰:“尊师之意,予善了解。”王与同意,将大臣等全部财产没收,将头发分作五穗,以革纽缚体,身注牛粪,予以侮辱之后,放逐于国外。

菩萨留于其处数日后,向王告别:“请王保重。”以诫王。前往雪山,得禅定神通,一生涯中修四梵住,死后升梵天界中。

结分

佛说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如来非自今始,前生即为智慧者,打破外道之邪说。”于是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五人邪见之辈是富兰那迦叶,末迦梨瞿舍梨,婆浮陀迦旃那,阿夷多翅舍钦婆罗,尼乾陀若提子,赭色之狗是阿难,大菩提普行沙门即是我。”

注 1 无因论者ahetuvadin,神为论者issarakaranavadin,宿命论者pubbekatavadin 断灭论者Ucchedavadin,利己论者 khattaVijjavadin

2 间隔食者(paryabhatta)间隔时日而为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