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12 因缘相应 5-6

第五 家主品

第一 五畏罪(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给孤独家主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世尊言于坐在一面之给孤独家主曰:

‘家主!圣弟子于五畏罪令静止,具足四预流支,依慧善见、善知圣法时,彼若欲者,则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我于地狱灭,趣畜生灭,饿鬼灭,苦处、恶趣、无乐处灭,我入于预流,为不堕恶趣者。决定入达菩提之终极。’

令静止于五畏罪者,何耶?

家主!杀生者,缘杀生于现法生畏罪。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依如是之断绝杀生,使彼畏罪静止。

家主!不与取者,缘不与取,亦于现法生畏罪,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依如是之断绝不与取,能使彼畏罪静止。

家主!邪欲行者,缘于邪欲行,亦于现法生畏罪,亦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依如是之断绝邪欲行,能使彼畏罪静止。

家主!妄语者,缘于妄语,亦于现法生畏罪,亦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依如是之断绝妄语,能使彼畏罪静止。

家主!饮酒者,缘于饮酒,亦于现法生畏罪,亦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依如是因断绝饮酒,能使彼畏罪静止。

此等是五畏罪之静止。

四预流支具足者,何耶?

家主!于是圣弟子,对佛抱不坏之信--‘彼世尊为应供、正等觉者,是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对法抱不坏之信--‘法乃由世尊善说者,即:[其法]乃有现果报,有不时报,所谓来见者,为导引之所在者,此乃由各各识者所不可不知之[法]。’

对僧伽抱不坏之信--‘世尊之弟子僧伽,乃善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正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以智行者。世尊之弟子僧伽,乃正行者,亦即四双八辈者是。此之世尊弟子僧伽,应予以供养、尊重、布施、合掌,此乃世间之无上福田。’

是圣者所称赞之戒具足,其戒为不坏、不毁、不截、无秽,导于自由、识者所喜、无污,是转向定者。

此等是具足四预流支。

依慧善见、善知圣法者,何耶?

家主!于是圣弟子,善思惟缘起。即:彼有故此有,彼无时故此无,彼生故此生,彼灭故此灭。

即: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因无明无余,离贪、灭,乃行灭,因行灭,乃识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以此慧而善见、善知正法。

家主!圣弟子静止于此等之五畏罪,具足此等之四预流支。以慧而善见、善知此等之圣法时,若彼欲,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于我地狱灭、畜生趣灭、饿鬼灭、苦处、恶趣、无乐处灭,我入于预流,不堕恶趣,决定达于菩提之终极。’

第二 五畏罪(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众多比丘来诣世尊之处。诣已……世尊曰:

‘诸比丘!圣弟子于五畏罪令静止,具足四预流支,以慧善见、善知圣法时,若彼欲者,则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于地狱灭……不堕于恶趣,决定达于菩提之终极。’

静止于五畏罪者,何耶?

诸比丘!杀生者,……

诸比丘!不与取者,……

诸比丘!邪欲行者,……

诸比丘!妄语者,……

诸比丘!饮酒者,……

此等之五畏罪令静止。

四预流支具足者,何耶?

诸比丘!于是圣弟子,对佛……对法……对僧伽……具足圣者所称赞之戒。

具足此等四预流支是。

以此慧善见、善知圣法者,何耶?

诸比丘!于是圣弟子,善思惟缘起。……

以此慧善见、善知圣法是。

诸比丘!圣弟子令静止于此等之五畏罪,具足此等之四预流支,以慧善见、善知圣法时,若彼欲者,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于地狱灭、趣于畜生灭、于饿鬼灭、苦处、恶趣、无乐处灭。我入于预流、不堕恶趣,决定达于菩提之终极。’’

第三 苦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苦之集与苦之灭。汝等谛听……

‘诸比丘!苦之集者,何耶?

依眼与色而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诸比丘!此乃苦之集。

依耳与声……

依鼻与香……

依舌与味……

依身与触……

依于意与法而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诸比丘!此乃苦之集。

诸比丘!苦之灭者,何耶?

依眼与色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其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依有灭而有生灭,依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此乃苦之灭。

依耳与声生耳识。

依鼻与香生鼻识。

依舌与味……

依身与触……

依于意与法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其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依有灭而有生灭,依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此乃苦之灭。’

第四 世间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其时,世尊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世间之集与灭,汝等谛听……

‘诸比丘!世间之集者,何耶?

依于眼与色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此乃世间之集。

依耳与声……

依鼻与香……

依舌与味……

依身与触……

依于意与法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生而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此乃世间之集。

诸比丘!世间之灭者,何耶?

依于眼与色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彼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此为世间之灭。

依耳与声……

依鼻与香……

依舌与味……

依身与触……

依意与法而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彼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此乃世间全苦蕴之灭。’

第五 那提迦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那提迦村之砖瓦家。

尔时,世尊,独自宴坐,而宣说此法门曰:

‘依于眼与色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依耳与声……

依鼻与香……

依舌与味……

依身与触……

依于意与法而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依眼与色生眼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彼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依耳与声……

依鼻与香……

依舌与味……

依身与触……

依于意与法生意识,三之和合乃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依彼爱之无余,离贪、灭而有取灭,依取灭而有有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尔时,一比丘,因漏闻世尊之语而起立。

世尊见此比丘,因漏闻而起立。

见而谓于此比丘曰:‘比丘!汝欲闻此法门耶?’

‘唯然,大德!’

‘比丘!汝应受持此法门。比丘!汝应善知此法门。比丘!具足此法门之义,是乃梵行之初。’

第六 异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一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诣已,与世尊俱相问候,交谈致意于可记忆之语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

‘瞿昙!如何是彼作而彼经验耶?’

‘婆罗门!彼作而彼经验者,此乃一极端。’

‘瞿昙!又如何他作而他经验耶?’

‘婆罗门!他作而他经验者,此乃第二之极端。婆罗门!离此等之两极端,如来依于中而说法。

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依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之灭,依行之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如是说已。彼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

‘瞿昙!稀有哉!……尊瞿昙!请受我从今日以后,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第七 声闻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声闻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诣已,与世尊俱相致问候:

坐于一面之声闻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

‘瞿昙!‘一切为有’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有’者,此乃一极端。’

‘瞿昙!‘一切为无’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无’者,此乃第二极端。婆罗门!离此等之两极端,如来依于中而说法。

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依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之灭,依行之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如是说已,彼声闻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瞿昙!稀有哉!……愿终生归依。’

第八 顺世派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顺世派 之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坐于一面之顺世派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

‘瞿昙!‘一切为有’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有’者,此乃第一世间之领域。’

‘瞿昙!又‘一切为无’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无’者,此乃第二世间之领域。’

‘瞿昙!‘一切为一’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一’者,此乃第三世间之领域。’

‘瞿昙!又‘一切为异,’是如何耶?’ ‘婆罗门!‘一切为异’者,此乃第四世间之领域。’

‘婆罗门!离此等之两极端,如来依中而说法。

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依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灭,依行灭而有识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如是说已。顺世派之婆罗门,如是白世尊曰:‘尊者瞿昙!稀有哉!……从今愿终生归依……’

第九 圣弟子(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有何故有何耶?生何时何生耶?有何故有名色耶?有何故有六处耶?有何故有触耶?有何故有受耶?有何故有爱耶?有何故有取耶?有何故有有耶?有何故有生?有何故有老死耶?’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前于此有智。‘有无明故有行,有行故有识,有识故有名色……有生故有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间之生起。

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无何故无何耶?因何灭故何灭耶?[无何故无行耶?无何故无识耶?]无何故无名色耶?无何故无六处耶?无何故无触耶?无何故无受耶?无何故无爱耶?无何故无取耶?无何故无有耶?无何故无生耶?无何故无老死耶?’……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而于此有智。

彼无故此无,彼灭故此灭,无无明故无行,无行故无识,无识故无名色,无名色故无六处,……无触……无受……无爱……无取……无有……无生……无生故无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间灭。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如实知世间之集与灭。诸比丘!如是可谓圣弟子具足见……皆立于不死之扉。’

第十 圣弟子(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多闻之圣弟于,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有何故有何耶?由何之生起,何生耶?有何故有行耶?有何故有识耶?有何故有名色耶?有何故有六处耶?有何故有触耶?有何故有受耶?有何故有爱耶?有何故有取耶?有何故有有耶?有何故有生耶?有何故有老死耶?……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而于此有智。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有无明故有行,有行故有识,有识故有名色,有名色故有六处,有六处故有触,有触故有受,有受故有爱,有爱故有取,有取故有有,有有故有生,有生故有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间生起。

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不作如是之念:‘如何无何故无何耶?因何灭而何灭耶?无何故无行耶?无何故无识耶?……无何故无老死耶?’

诸比丘!时多闻之圣弟子,无他缘而于此有智。‘彼无故此无,此灭故彼灭,无无明故无行,无行故无识,无识故无名色,无名色故无六处……无生故无老死。’彼如是知此世间灭。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如实知此世间之集与灭。诸比丘!对此,圣弟子可谓达见、见此正法、具足学智、具足学明、入于法流、圣明达慧、皆立于不死之扉。’

此颂曰:

    谓此五畏罪    苦世那提迦

    以及异声闻    所谓圣弟子

    依此为品名

第六 树品

第一 思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言彼等比丘曰:‘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世尊曰:‘诸比丘!比丘凡为真正灭苦,应以如何之思量而思量之耶?’

‘大德!于我等,法以世尊为本,以世尊为导者,以世尊为所依。大德!善哉!实欲世尊明所宣说之义,诸比丘愿奉闻受持世尊之教。’

‘诸比丘!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当宣说。’

彼诸比丘向世尊奉答曰:‘大德!唯然!’

世尊曰:

‘诸比丘!如是比丘思量而思量:‘此种种多样之苦、老死,生于世间。此苦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有何故有老死耶?无何故无老死耶?’

彼更思惟而如是知:‘此种种多样之苦、老死,生于世间。此苦乃以生为因,以生为集,以生为生,以生为起。有生故有老死,无生故无老死。’

彼知老死,知老死之集,知老死之灭,知趣于老死灭之道迹,如是契法行者。

诸比丘!于此,比丘所作悉是正苦之灭,即是老死之灭。

更思量而思量:‘又,此有以何为因?此取以何为因?此爱以何为因?受、触、六处,又以同为因?此名色……此识……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以何为生、以何为起耶?有何故有行?无生故无行耶?’

彼更思量而如是知:‘行以无明为因,以无明为集,以无明为生,以无明为起。有无明故有行,无无明故无行也。’

彼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如是为契法行者。诸比丘!于此,比丘所作:悉是正苦之灭,即是行之灭。

诸比丘!陷于无明之人,若自为福行者,则其识趣于福;若自为非福行者,则其识趣于非福;若自为不动行者,则其识趣于不动。

诸比丘!比丘舍无明而生明,彼离无明生明故,彼无自为福行,无自为非福行,无自为不动行。

依不为、不思惟,无取着世间之任何物。无取着故无畏怖,无畏怖故自证般涅盘,得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无应再生。’

若感受乐受,知其为无常,知不可取着,知非可喜乐。若感受苦受,知其为无常,知不可取着,知非可喜乐。若感受不苦、不乐受,知其为无常,知不可取着,知非可喜乐。

若彼感受乐受,则离脱而感受其受。若彼感受苦受,则离脱而感受其受。若彼感受不苦、不乐受,则离脱而感受其受。

彼感受身分齐之受,知‘我感受身分齐之受’,彼感受命分齐之受,知‘我感受命分齐之受,’身坏时,知‘此命已尽,一切感受已,无喜乐,成为冰冷,只遗残骸’。

诸比丘!譬如有人,由陶窑取出新熟之瓦器,置于平地处、降其热,瓦片残于其处。诸比丘!同此,比丘感受身分齐之受,知‘我感受身分齐之受、’感受命分齐之受、’‘我感受命分齐之受。’身坏时、知‘由此处命尽、感受一切已、无喜乐、成为冰冷、仅遗残骸。’

诸比丘!对之作如何思惟耶?漏尽比丘亦为福行耶?或为非福行,或为不动行耶?’

‘大德!无此事。’

‘又,凡无行时,由行之灭、亦施设识耶?’

‘大德!无此事。’

‘又,凡无识时,由识之灭、亦施设名色耶?’

‘大德!无此事。’

‘又,凡无名色时,由名色之灭、亦施设六处耶?’

‘大德!无此事。’

‘又,凡无六处时,由六处之灭、亦施设触耶?’

‘大德!照此事。’

‘又,凡无触时,由触之灭、亦施设受耶?’

‘大德!照此事。’

‘又,凡无受时,亦施设爱耶?’

‘大德!无此事。’

‘又,凡无爱时,由爱之灭、亦施设取耶?’

‘大德!照此事。’

‘又,凡无取时,由取之灭、亦施设有耶?’

‘大德!无此事。’

‘又,凡无有时,由有之灭、亦施设生耶?’

‘大德!无此事。’

‘又,凡无生时,由生之灭、亦施设老死耶?’

‘大德!无此事。’

‘善哉!善哉!诸比丘!如是,诸比丘!此为非异者。诸比丘!信我,信赖我,可离惑、离疑,此为苦之终。’

第二 取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譬如大火聚,将然烧十载薪、或二十载薪、三十载薪、四十载薪,其时,有人适时投以干草,投以干牛粪,投以干薪。诸比丘!依如是,则彼大火聚将长时久燃。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则有取灭,由取灭,则有有灭。由有灭,则有生灭,由生灭,则有老死、愁、悲、苦、忧、恼之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譬如大火聚,将燃烧十载薪、或二十、三十、或四十载之薪。其时,有人适时不投以干草,不投以干牛粪,不投以干薪。诸比丘!依如是,则彼大火火聚前薪烧尽,因未加他者,而应熄灭。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则有取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第三 结(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譬如油灯,乃依油与炷而得燃。彼时,有人适时注油,注意其炷,诸比丘!因如是、油灯则得长久燃烧。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而有取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譬如油灯,乃依油与炷而得燃,其时,有人不适时注油,不注意其炷,诸比丘!因如是,彼油灯之余燃料烧尽,因未另加他者而消灭。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则有取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第四 结(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油与炷,彼油灯依之得燃烧,其时,有人适时注以油,注意其炷,诸比丘!因如是,油灯得燃烧长久。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譬如油与炷,油灯依之得燃烧。其时,有人未适时注油,未注意其炷,诸比丘!如是,彼油灯之余燃料烧尽,因未另加他者而熄灭。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有取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也。’

第五 大树(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升。诸比丘!如是,彼大树因此得长时久住。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爱灭。由爱灭乃有取灭,由取灭,则有有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譬如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彼截其树根,由截根而更于周围掘挖穴,于周围挖穴,乃将小根、须根、亦予根除。彼截其树为圆木更截圆木作木片,木片作成粗朵,粗朵置于日与风下干燥,干燥后以火烧之,火烧成灰,成灰被大风筛吹,或流入河之奔流。诸比丘!如是,彼大树被截根者,如多罗树之截株,不能再生,成为未来不生者。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乃有取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第六 大树(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升。诸比丘!如是,彼大树因此得长时久住。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彼截其树根。由截根更于周围挖穴,将小根、须根、亦予根除,……流于河之奔流。诸比丘!如是,彼大树被截根者,如多罗树之截株,不能再生,成为未来不生者。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乃有取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第七 幼树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譬如有幼树,有人适时松缓其根,适时与粪,适时与水。诸比丘!如是彼幼树因此得增长、茂盛、增展。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则爱增上。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则有取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譬如有幼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彼截其树根,由截根更于周围挖穴、将小根、须根、亦予根除。彼截其树成圆木,圆木作成木片,木片作成粗朵,粗朵置于日与风下干燥,以火燃烧,以火烧之成灰,灰被风筛吹,或流于河之奔流。诸比丘!如是,彼幼树被截根者如多罗树之截株,不能再生,成为未来不生者。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乃有取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第八 名色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有名色之显现。缘名色有六处……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升。诸比丘!如是,彼大树因此得长时久住。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有名色之显现……

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无名色之显现。由名色灭而有六处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成未来不生者。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无名色之显现。由名色灭,乃有六处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第九 识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有识之显现。缘识而有名色,……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其根向下……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有识之显现。缘识而有名色……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无识之显现。由识灭而有名色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诸比丘!譬如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未来不生者。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无识之显现,由识灭而有名色灭……

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第十 因

[尔时,世尊]住拘楼国之都色剑磨瑟昙。

尔时,尊者阿难,诣世尊座前,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至于一面之阿难,白世尊言:‘大德!是稀有,大德!是未曾有。大德!此缘起所见甚深而且深远,然我观见,如明明白白者。’

‘阿难!勿作是言。阿难!勿作是言。阿难!此缘起所见甚深而且深远。阿难!因未证此法,由于不知,如是,此如縺索之众生,被肿物所覆之众生,如文若草、灯心草之有情,不脱苦处、恶趣、无乐处之轮回。

阿难!于所取之法、住于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阿难!譬如大树,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升。阿难!如是,彼大树因此得长时久住。

阿难!同此,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阿难!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受灭。由爱灭而有取灭,由取灭而有有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阿难!譬如有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彼截其树根,更于截根之周围挖穴,挖穴将小根、须根、亦予根除。彼将其树截成圆木,圆木作成木片、木片再作成粗朵,粗朵以风日使干燥,风日干燥后,以火燃烧,以火烧成灰,在彼大风筛吹,或流入河之奔流。阿难!如是,彼大树为被截根者。如多罗树之被截株者,无再生,成为未来不生者。

阿难!同此,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是爱灭。由爱灭而有取灭,由取灭而有有灭,由有灭而有生灭,由生灭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之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此颂曰:

    思量取二结    所谓二大树

    幼树于第七    名色以及识

    因及此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