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22 蕴相应 1.3-5

第三 重担品

第一 重担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重担、担者、取担、舍担,且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重担耶!

应名为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诸比丘!此名为重担。

诸比丘!以何为担者耶?应名为士夫(补特迦罗),有如是名,如是姓,是具寿。

诸比丘!以何为取担耶?

当来有渴爱而喜贪俱行,乐着于彼彼,是谓欲爱、有爱、非有爱者。诸比丘!以此名为取担。

诸比丘!以何为舍担耶?

即前之渴爱,无余之离灭、弃舍、定弃、解脱、无执着是。诸比丘!以此名为舍担。’

世尊如是说。如是说已,师善逝更说曰:

(一)

    重担是五蕴    担者名士夫

    世间取担苦    舍担为安乐

(二)

    已舍重担者    不再取重担

    根绝渴爱者    无欲般涅盘

第二 偏智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将说所知法与偏智,且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所知法耶?诸比丘!色是所知法,受是所知法,想是所知法,行是所知法,识是所知法。诸比丘!如是名为所知法。

诸比丘!以何为偏智耶?诸比丘!乃贪欲之灭尽,嗔恚之灭尽,愚痴之灭尽。诸比丘!如是名为偏智。’

第三 偏智(证知)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若于色不证知、不偏知、不离、不断色者,即不能灭尽于苦。

若于受不证知……乃至……

着于想不证知……于行不证知……

若于识不证知、不偏知、不离、不识者,即不能灭尽于苦。

诸比丘!若于色能证知、偏知、离、断色者,即能灭尽于苦。

若于受能证知……想……行……

若于识能证知、偏知、离、断识者,即能灭尽于苦。’

第四 欲贪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须断色之欲贪!如是断色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生于未来。

须断受之欲贪,如是断受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生于未来。

须断想之欲贪……

须断行之欲贪!如是断行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生于未来。

须断识之欲贪!如是断识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生于未来。’

第五 味(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昔做菩萨未现正等正觉时,作如是思惟:

‘以何为色味?以何有过患?以何为出离耶?以何为受之……想之……行之……识之味,以何过患,以何为出离耶?’

诸比丘!于此我如是思惟:

‘缘于色而生喜乐,此为色之味。色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色之过患。调伏色之欲贪,以断欲爱,此为色之出离。

缘于受……

缘于想……

缘于行而生喜乐,此为行之味。行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行之过患。调伏行之欲爱,以断欲爱,此为行之出离。

缘于识而生喜乐,此为识之味。识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识之过患。调伏识之欲爱,以断欲爱,此为识之出离。

诸比丘!我于此五取蕴,未知如是之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未如实证知之时,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人、天之众生界,未称现等觉之无上正等觉。

诸比丘!然则,我于此五取蕴,已知如是之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如实证知故。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称现等觉之无上正等觉。

又于我生智、见,我心解脱不动,此乃我之最后生,不再受后有。’’

第六 味(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于色,行味之寻求,证得色之味,以慧善见其色味。

诸比丘!我于色,行过患之寻求,证得色之过患,以慧善见色之过患。

诸比丘!我于色,行出离之寻求,证得色之出离,以慧善见色之出离。

诸比丘!我于受……

诸比丘!我于想……

诸比丘!我于行……

诸比丘!我于识,行味之寻求,证得识之味,以慧善见识之味。

诸比丘!我于识,行过患之寻求,证得识之过患,以慧善见识之过患。

诸比丘!我于识,行出离之寻求,证得识之出离,以慧善见识之出离。

诸比丘!我于此五取蕴,未以味为味,以过患为过患,以出离为出离,未如实证知之时……称……

又,于我生知、见,我心解脱不动,此乃我之最后生,更不再受后有。’

第七 味(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若无色之味,有情即不染于色。诸比丘!然则,有色味故,有情染于色。

诸比丘!若无色之过患,有情即不厌患于色。诸比丘!然则,有色之过患故,有情厌患于色。

诸比丘!若无色之出离,有情即不出离于色。诸比丘!然则,有色之出离故,有情由色出离。

诸比丘!若受……

诸比丘!若想……乃至……

诸比丘!若无行之出离,有情即不出离于行。诸比丘!然则,有行之出离故,有情由行出离。

诸比丘!若无有识之味,有情即不染于识。诸比丘!然则,有识之味故,有情染于识。

诸比丘!若无识之过患,有情即不厌患于识,诸比丘!然则,有识之过患故,有情厌患于识。

诸比丘!若无识之出离,有情即不出离于识。诸比丘!然则,有识之出离故,有情由识出离。

诸比丘!有情 于此五取蕴,以味为味,以过患为过患,以出离为出离,而未如实证知之时,诸比丘!有情不出离、离系、解脱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以住于自在心。

诸比丘!然则,有情于此五取蕴,以味为味,以过患为过患,以出离为出离,如实证知故,诸比丘!有情出离、离系、解脱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以住于自在心。’

第八 欢喜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若欢喜色者,即欢喜苦:欢喜苦者,即未由苦解脱。

若欢喜受者……

若欢喜想者……

若欢喜行者……

若欢喜识者,即欢喜苦;欢喜苦者,即未由苦解脱。

诸比丘!不欢喜色者,即不欢喜苦:不欢喜苦 者,即已由苦解脱。

不欢喜受者……

不欢喜想者……

不欢喜行者……

不欢喜识者,即不欢喜苦;不欢喜苦者,即已由苦解脱。’

第九 生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若色之生、住、起、现者,则生苦、住病、现老死。

若受……想……行……

若识之生、住、起、现者,则生苦、住病、现老死。

诸比丘!然则,若色之灭、息、没者,则苦灭、病息、老死没。

若受……想……行……

若识之灭、息、没者,则苦灭、病息、老死没。’

第十 痛根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将说痛与痛根,且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痛耶?

诸比丘!色是痛,受是痛,想是痛,行是痛,识是痛。诸比丘!此名为痛。

诸比丘!以何为痛根耶?

当来有渴爱,而喜贪俱行,乐着于彼彼,是谓欲爱、有爱、非有爱者。诸比丘!此名为痛根。’

第十一 坏法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将说坏法与不坏法,且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坏法,何为不坏法耶?

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

受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

想是坏法……

行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

识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

第三 重担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重担与偏智    偏知四欲贪

    味三八欢喜    生以及痛根

    十一说坏法

第四 非汝所应法品

第一 非汝所应法(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非汝所应法,当断,汝等若断此,此则得利益安乐。

诸比丘!以何为非汝等所应之法耶?

诸比丘!色为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受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想……乃至……

行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识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诸比丘!譬如只树林之草木枝叶,有人或夺、或烧、或随意处置。汝等作思惟:‘人或我等得以或夺、或烧、或随意处置’否?

‘大德无有是处。

所以者何?

大德!此非我等之我,亦非我所故。’

诸比丘!如是之色,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受是……想是……行是……识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第二 非汝所应法(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若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诸比丘!以何为非汝等所应之法耶?

诸比丘!色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受是非汝等……乃至……想是……行是……

识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诸比丘!若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第三 比丘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第一章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请为我略说法要。我从世尊听法,以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

‘比丘!若有所执者 ,依此有称,若无所执者,依此非称也。’

‘世尊![我]知矣!善逝![我]知矣!’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大德!若执着色者,依此有称。若执着受者,依此有称。若执着想者,依此有称。若执着行者,依此有称。若执着识者,依此有称。

大德!若不执着者,依此非称,若不执着受……想……行……识者,依此非称。大德!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若执着色,依此有称,若执着受……想……行……识,依此有称。比丘!若不执着色,依此非称,若不执着受……想……行……识,依此非称。比丘 !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时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则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去。

第二章

时,彼比丘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不久,善男子是于正当出家,以出家之本意,为现法究竟无上之梵行,自具足证知现证而住,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受后有。

彼比丘则成为罗汉。

第四 比丘(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请为我略说法要,我由闻依于世尊法,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

‘比丘!若有执处,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此知,依此而有称。若无所执,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比知,此非有称。’

‘世尊![我]知矣,善逝![我]知矣!’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大德!若执色者,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此知,依此而有称。若执受……想……行……识者,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比知,依此而有称。

大德!若不执色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比知,依此则非有称。若不执受……想……行……识者,则不令比知,若不令比知者,则无所有,依此而非有称。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比丘!善哉、善哉!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 !若执色者,则令比知,若有所此知者,依此而有称。若执受……想……行……识者,则令比知,若有所此知者,依此而有称。比丘!若不执色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此知者,依此而非有称。若不执受……想……行……识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此知者,依此而非有称。比丘!应如是广劝我所略说之义。’

时,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则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去。

时,彼比丘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乃至……

彼比丘成为阿罗汉。

第五 阿难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时,具寿阿难……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言具寿阿难曰:

‘阿难!若有向汝如是问:‘友阿难!于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何作答耶?’

‘大德!若有如是问我:‘友阿难!于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大德!若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

‘友!于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大德!若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

‘阿难!善哉、善哉!阿难!于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是作答。’

第六 阿难(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园……乃至……时,具寿阿难……乃至……

坐于一面时,世尊谓于具寿阿难曰:

‘阿难若有如是问汝:‘友阿难!于过去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未来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现在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何作答耶?’

‘大德!若有如是问我:‘友阿难!于过去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未来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现在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大德!若如是问者,我应如是答:

‘友!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过去、已灭、已坏之受,知生、知灭、知住之异……想……行……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友!于未生、未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乃至……于未来、未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友!于已生、已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乃至……于已生、已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大德!若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

‘阿难!善哉、善哉!阿难!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阿难!于未生、未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未生、未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阿难!于已生、已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已生、已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是作答。’

第七 随法(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向法随法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多厌患而住,于受多厌患而住,于想多厌患而住,于行多厌患而住,于识多厌患而住。

彼于色多厌患而住,于受……想……行……识多厌患而住者,则偏知于色,偏知受……想……行……识。

彼偏知于色,偏知于受……想……行……识者,则由色解脱,由受……想……行……识解脱。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由苦解脱。’

第八 随法(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向法随法之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观无常而住,……乃至……由苦解脱。’

第九 随法(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法随法……乃至……于色观苦而住……乃至……由苦解脱。’

第十 随法(四)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向法随法之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观无我而住,于受……于想……于行……于识观无我而住。

彼于色观无我而住……乃至……偏知色、偏知受……想……行……识。

彼偏知于色,偏知于受……想……行……识者,则由色解脱,由受……想……行……识解脱,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由苦解脱。’

第四 汝所应品 [终]

摄颂曰:

    非汝所应二    比丘亦有二

    阿难同是二    说随法为四

第五 自洲品

第一 自洲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以自为洲,以自为依,不为异依,以法为洲,以法为依,不为异依而住。

诸比丘!以自为洲,以自为依,不为异依,以法为洲,以法为依,不为异依而住。应如理观察:愁、悲、苦、忧、恼由何而生?由何而现耶?

诸比丘!愁、悲、苦、忧、恼由何而生?由何而现耶?

诸比丘!于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因有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观受是我,我以受有,受中有我,我中有受。彼人于受变易、变异。彼人因有受之变易、变异而生愁、苦、忧、恼。

观想是我……

观行是我……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因有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诸比丘!于色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色以及现在一切色,皆是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盘者。

诸比丘!于受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受以及现在一切受,皆是无常、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作观,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盘者。

诸比丘!于想……乃至……

诸比丘!于行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行以及现在一切行,皆是无常、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盘者。

诸比丘!于识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识以及现在一切识,皆是无常、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盘者。’

第二 道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顺有身集起之[道]与顺有身灭尽之道,且谛听!

诸比丘!何为顺有身集起之道耶?

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

观受……想……行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诸比丘!此名顺有身集起之道,为顺有身集起之道。诸比丘!故于此处此义即说见顺苦集之观。

诸比丘!何为顺有身灭尽之道耶?

诸比丘!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之法;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

不观受……想……行……

不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诸比丘!此名顺有身灭尽之道,为顺有身灭尽之道。诸比丘!故于此处、此义即说见顺苦灭之观。’

第三 无常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者则苦,苦者则无我。无我者,此则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之。以如是正慧如实观者,其心则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

受是……想是……行是……

识是无常,无常者……其心则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

诸比丘!若于色界,比丘之心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于受界……想界……行界……于识界,比丘之心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者,令解脱故久住,久住故知足,知足故不恐惧,不恐惧而自般涅盘。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第四 无常 (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者则苦,若者则无我,无我者,此则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之。

受是……想是……行是……

识是无常,无常者则苦,苦者则无我,无我者则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

如是以正慧如实观者,则不随前边之见,不随前边之见者,则不随后边之见,不随后边之见者,则不执拗妄取,不执拗妄取者,于色……受……想……行……识则心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解脱故久住,久住故知足,知足故不恐惧,不恐惧而自般涅盘。知生已尽……不受后有。’

第五 观见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一类之沙门、婆罗门,观种种有我之观见,彼等皆观五取蕴,或观其随一。

以何为五耶?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之法。观我是色,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观受……想……行……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有如是观见,谓不离我。

诸比丘!又谓不离我者,则有诸根之入,[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是。

诸比丘!有意、有法、有无明界 ,触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之无闻凡夫,思惟我,思惟此是我。思惟有,思惟无,思惟有色,思惟无色,思惟有想,思惟无想,思惟非想非非想。

诸比丘!亦即于其处住于五根。然则,有闻之圣弟子断无明而生明。彼人离无明而生明故,不思惟我,不思惟此是我,不思惟有,不思惟无,不思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想非非想。’

第六 蕴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五蕴及五取蕴,且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五取蕴耶?

诸比丘!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者,名为色蕴。

所有受之……所有想之……乃至……

所有行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乃至……名为行蕴。

所有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粗、细、劣、胜、远、近者,名为识蕴。

诸比丘!此等名为五蕴。

诸比丘!何为五取蕴耶?

诸比丘!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而有漏、所取者,名为色取蕴。

所有受之……乃至……远、近而有漏、所取者,名为受取蕴。所有想之……乃至……所有行之……乃至……有漏、所取者,名为想取蕴。

所有识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而有漏、所取者,名为识取蕴。

诸比丘!此等名为五取蕴。’

第七 输屡那(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时,有居士子输屡那,来诣世尊之住处。诣而……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谓于居士子输屡那曰: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色,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如实耶?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受,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如实耶?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想……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行,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如实耶?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识,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如实耶?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色,不观我是胜,不观我是等,不观我是劣者,如何得不见如实耶?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想……行……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识,不观我是胜,不观我是等,不观我是劣者,如何得不见如实耶?

输屡那!汝意云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是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无常、苦、变易之法,得观此,而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受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想……行……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无常、苦、变易之法者、得观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输屡那!是故于此处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以如是正慧如实见。

所有受之……想之……行之……

所有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胜、劣、远、近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以如是正慧如实见。

输屡那!如是有闻之圣弟子,厌患于色、厌患于受、厌患于想、厌患于行、厌患于识、厌患而离欲,离欲故解脱,令解脱故谓解脱智生,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第八 输屡那(二)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时,有居士子输屡那,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一面坐时,世尊谓于居士子输屡那曰: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灭,不知顺色灭之道。不知受,不知受集 ,不知受灭,不知顺受灭之道。不知想……乃至……不知行,不知行集,不知行灭,不知顺行灭之道。不知识,不知识集,不知识灭,不知顺识灭之道者。输屡那!彼沙门、婆罗门,不相应于我沙门中之沙门,不相应婆罗门中之婆罗门者。又彼具寿等亦非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而住。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知色,知色集,知色灭,知顺色灭之道。知受……想……行……知识,知识集,知识灭,知顺识灭之道者。输屡那!彼沙门,婆罗门、相应于我沙门中之沙门,相应于婆罗门中之婆罗门者。又彼具寿等,亦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而住。’

第九 喜尽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色为无常者,则得 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受为无常者,则得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想为无常者……乃至……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行为无常者,则得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识为无常者,则得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第十 喜尽 (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对色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色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色如理作意,如实以观色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色。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对受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受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受如理作意,如实以观受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受。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对想……

诸比丘!对行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行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行如理作意,如实以观行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色。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对识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识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识如理作意,如实以观识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识。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第五 自洲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自洲以及道    无常等皆二

    观见蕴输那    喜尽皆有二

根本五十经终

根本五十经品之摄颂曰:

    名那拘罗父    无常及重担

    非汝所应法    自洲五十经

    是名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