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22 蕴相应 2.5

第五 华品

第一 河流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譬如山间之河流,处多漂没,流远水势急。其两岸有生苇草者,即分散下垂于河中。有生茅草者,即分散下垂于河中。有生灯心草者,即分散下垂于河中。有生香草者,即分散下垂于河中。

有人被漂流,若捉执苇草者,即坏,由此因缘则堕于灾厄苦难。若捉执茅草,……灯心草……香草……木者则坏,由此因缘堕于灾厄苦难。

诸比丘!如是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观色是我,我有色,色中有我,我中有色。彼色坏,由此因缘,则堕于灾厄苦难。

受……想……行……

观识是我,我有识,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识坏,由此因缘,堕于灾厄困难。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诸比丘!是故于此……乃至……

如是观……乃至知……更不受后有。’

第二 华(增长)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诸比丘!法语者不与世间任何人诤。

诸比丘!世间之智者,不许有者,我亦言无。诸比丘!世间之智者,许有者,我亦言有。

诸比丘!何以世间之智者,不许有者,我亦言无耶?

诸比丘!世间之智者不许有于色是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我亦言无。

受……想……行……

世间之智者不许有于识是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我亦言无。

诸比丘!如是我所言无者,世间之智者,亦许无有。

诸比丘!何以世间之智者许有,我亦言有耶?

诸比丘!世间之智者许有,于色是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我亦言有。

受……乃至……

世间之智者许有,于识是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者,我亦言有。

诸比丘!如是我言有者,世间之智者,亦许有有。

诸比丘!于世间有世间法,如来现等觉现观于此,而说现等觉现观、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发。

诸比丘!何以于世间有世间法,如来为现等觉现观于此,而说现等觉现观、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发耶?

诸比丘!色是世间之世间法。如来现等觉现观于此,而说现等觉现观、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发。诸比丘!如来如是说、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发有不知、不见者。我如何于此愚痴、盲闇、无眼之凡夫而不知不见。

诸比丘!受是世间之世间法……

诸比丘!想是世间之世间法……

诸比丘!行是世间之世间法……

诸比丘!识是世间之世间法,如来现等觉现观于此,而说现等觉现观、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发。诸比丘!如来如是说、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发有不知、不见者。我如何于此愚痴、盲闇、无眼之凡夫而不知不见。

诸比丘!譬如优钵罗、钵昙摩、分陀利华,生于水中,长于水中,由水显现而不为所染而立。

诸比丘!如是如来,长于世间,胜于世间,而不染于世间而住。’

第三 泡沫

尔时,世尊住阿毗陀处之恒河边。

于此,世尊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譬如此恒河起大聚沫,具眼之士夫,见此观之,则如理于观察。彼见于此观之,如理于观察: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于聚沫有坚实耶?

诸比丘!如是色有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比丘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于色有坚实焉!

诸比丘!譬如秋季降大雨,于水上泡沫之生灭。具眼之士夫,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于水泡有坚实焉!

诸比丘!有如是受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比丘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受有坚实焉!

诸比丘!譬如暑季之最终月,日盛中时,阳焰流动 ,具眼之士夫,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无所有、无实、………至……诸比丘!如何于阳焰有坚实焉!

诸比丘!有如是想之……乃至……

诸比丘!譬如有士夫,欲[得]坚固之材,求坚固之材持利斧往寻求坚固之材而入林中。[忽]见彼处有直立之大芭蕉树新鲜而无核心 。彼伐此根,伐根亦伐顶。伐顶而剥其树皮。彼剥树皮,连肤亦不得,何况坚实焉!

具眼之士夫,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于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则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以芭蕉树有坚实焉!

诸比丘!有如是行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比丘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则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于行有坚实焉!

诸比丘!譬如幻师或幻师弟子,于四衢道现幻,具眼之士夫,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则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有幻之坚实焉!

诸比丘!有如是识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比丘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则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有识之坚实焉!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之,而厌患于色,厌患于受……想……行……识。厌患而离欲,离欲而解脱,解脱而解脱已,则智生……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是言已,师更言曰:

(一)

    色乃如聚沫    受乃如水泡

    想乃如阳焰    行则如芭蕉

    识则如幻事    日种尊所说

(二)

    若周匝而观    如理察诸法

    如理观见时    无所有无实

(三)

    此身始皆然    大慧者所说

    若以离三法    应观色弃物

(四)

    三为寿暖识    若以离此身

    弃之无回顾    无思食他物

(五)

    如是身相续    此愚说幻事

    杀者始称名    坚固此处无

(六)

    比丘勤精进    观察是诸蕴

    昼固比日夜    有正知系念

(七)

    一切结应断    为己归依处

    犹如燃头想    应希不动境

第四 牛粪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时,有一人……坐。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有少分色是常、恒、永住而不变易法,有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大德!有少分受是常、恒、永住而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大德!有少分想是……乃至……

大德!有少分行是常、恒、永住而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大德!有少分识是常、恒、永住而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比丘!无有少分色是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法,相似永住应正住者。

比丘!无有少分受……想……行……识是常、恒、永住而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时,世尊手执小牛粪搏,以告彼比丘曰: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自性,获得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比丘!若有如是分之自性,获得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法者,梵行住者则无能正尽苦。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自性,获得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法故,梵行住者有能正尽苦。

比丘!于前生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都城,拘舍婆提城为上首。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宫殿,达摩殿为上首。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重阁,摩诃由诃阁为上首。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床,乃牙之所成,坚材之所成,金所成,银所成。铺以深毛之黑毛毡,铺以白羊毛毯,以铺有花样之羊毛布,铺以迦达利鹿之最胜毛毯,于上具张盖,两侧有丹枕。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象,以金庄严之,以具金幢,金网覆于上,布萨象为上首。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马,以金庄严之,具以金幢,金网覆于上,婆罗诃马王为上首。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车,以金庄严之,具以金幢,金网覆于上,毗阇那难提车为上首。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摩尼珠,珠宝为上首。

比丘!我……乃至……有八万四千之女,须跋陀妃为上首。

比丘!我……乃至……有八万四千之刹帝利,从臣而主兵臣宝为上首。

比丘!我……乃至……有八万四千之乳牛,以黄麻庄严之,具以之榨乳桶。

比丘!我……乃至……有八万四千俱底之衣服,是刍摩细衣,憍奢耶细衣,钦婆罗细衣,古贝细衣。

比丘!我……乃至……有六万四千之釜饮食,以供朝夕饮食。

复次,比丘!其时有八万四千之都城,我唯居一都城,即拘舍婆提城。

比丘!其时有八万四千之宫殿,我唯居一宫殿,则达摩殿。

比丘!其时有八万四千之重阇,我唯居一重阁,即摩诃由诃阁。

比丘!其时有八万四千之床,我唯用牙所成,或坚材所成,或金所成,或银所成。

比丘!其时虽有八万四千之象,我唯乘一象,即布萨象。

比丘!其时虽有八万四千之马,我唯乘一马,即婆罗诃马王。

比丘!其时虽有八万四千之车,我唯乘一车,即毗阇那难提车。

比丘!其时虽八万四千之女,唯一之女奉侍于我,即刹帝利女,或耶罗美迦女。

比丘!其时虽有八万四千俱底之衣服,我唯着一套衣,即刍摩细衣,或憍奢耶细衣,或钦婆罗细衣,或古贝细衣。

比丘!虽有八万四千之釜饮食,我唯食一釜食,乃至那厘量之饭,及于此相应之羹。

比丘!一切诸行皆为过去而灭尽所变易。

比丘!如是诸行是无常也。比丘!如是诸行是无恒。比丘!如是诸行是不安。

比丘!故应厌患、应离,应解脱于一切诸行。’

第五 指尖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有少分之色是常、恒、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耶?

大德!有少分之受……乃至……

大德!有少分之想……乃至……

大德!有少分之行……乃至……

大德!有少分之识是常、恒、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耶?’

‘比丘!无有少分之色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

比丘!无有少分之受……想……行……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

时,世尊于指尖置少许之尘,告彼比丘曰: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色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

比丘!若有如是分之色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即无梵行者能正尽苦。比丘!然而,无有如是分之色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故有梵行者,能正尽苦。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受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

比丘!若有如是分之受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梵行住即不能正尽苦。比丘 !然而,无有如是分之受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故梵行住能正尽苦。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想……乃至……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行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

比丘!若有如是分之行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梵行住即不能正尽苦。比丘!然而,无有如是分之行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故梵行住,能正尽苦。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

比丘!若有如是分之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梵行住即不能正尽苦。比丘!然而,无有如是分之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故梵行住,能正尽苦。

比丘!汝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比丘!是故于此处……乃至……

如是观……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第六 清净(海)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有少分之色是常、恒、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大德!有少分之受……想……行……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有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比丘!无有少分之色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比丘!无有少分之受……想……行……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第七 系绳(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轮回乃由无始来,众生为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而不知其前际。

诸比丘!大海有干枯归无之时。诸比丘!而我不说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之众生,有苦之边际。

诸比丘!须弥山王有崩落归无之时。诸比丘!而我不说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之众生,有苦之边际。

诸比丘!大地有败坏归无之时。诸比丘!而我不说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之众生,有苦之边际。

诸比丘!譬如狗坚固缚于绳,以系于杙柱,而彼轮转绕于杙柱。诸比丘!如是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见色是我……乃至……受……想……行……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以绕色轮转,以绕受……想……行……识轮转而不解脱于色,不解脱于受,不解脱于想,不解脱于行,不解脱于识,不解脱于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不解脱于苦。

诸比丘!然而,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乃至……顺善知识之法。不见色是我……乃至……受……想……行……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不绕色轮转,不绕受……想……行……识轮转。彼不绕色、不轮转,[不绕受……想

……行……识不轮转]而解脱于色,解脱于受,解脱于想,解脱于行,解脱于识,解脱于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解脱于苦。’

第八 系绳(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轮回乃由无始来,众生为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而不知其前际。

诸比丘!譬如狗坚固缚于绳,系于杙柱,彼坐者,顺杙柱而坐,卧者,顺杙柱而卧。

诸比丘!如是无闻之凡夫,见于色此是我所、是我、是我体。见于受、想、行、识此是我所、是我、是我体。若彼行者,即顺于五取蕴而行,住者,即顺于五取蕴而住,坐者,即顺于五取蕴而坐,卧者,即顺于五取蕴而卧。

诸比丘!是故,应常常观察自心,此心长夜染于贪欲、嗔恚、愚痴。诸比丘!因心受染故,众生受染;心净故,众生净。

诸比丘!汝等曾见名‘行’之画耶?’

‘大德!如是。’

‘诸比丘!彼名‘行’之画乃心之所思。

诸比丘!心比其‘行’画更多彩。

诸比丘!是故应常常观察自心,此心长夜染于贪欲、嗔恚、愚痴。诸比丘!心受染故,众生受染;心净故,众生净。

诸比丘!我不见于他类如种种畜生之多样。诸比丘!畜生亦心之所思 。诸比丘!心亦此彼畜生更多种。

诸比丘!是故应常常观察自心。此心长夜染于贪欲、嗔恚、愚痴。诸比丘!心受染故,众生受染;心净故,众生净。

诸比丘!譬如染丝者或画师,用染料、胭脂、姜黄、蓝、茜,善磨之板、壁、布片,以画男女之像,肢节悉现。诸比丘!如是之无闻凡夫,反覆而起色,起受……想……行……识。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受……想……行……识……乃至……

‘诸比丘!是故于此处……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第九 手斧之柄(船舶)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上 ‘诸比丘!我说知见而诸漏灭尽,非不知不见。

诸比丘!以如何知见,而尽诸漏耶?此是色,此是色之集,此是色之灭。此是受……想……行……识也。此是识之集,此是识之灭。诸比丘!如是知见,而尽诸漏。

诸比丘 !若比丘不勤勉修习而住者,虽希望‘无执取,而心得解脱诸漏’,无执取而心不得解脱诸漏。

所以者何?应言不修习故。不修习于何耶?不修习四念处,不修习四正勤,不修习四神足,不修习五根,不修习五力,不修习七觉支,不修习八支圣道故。

诸比丘!譬如有八、十、十二之鸡卵,鸡则不正孵抱于此,不正暖之,不正孵之。

彼鸡虽希望雏能‘以足、爪、鸡冠,或口嘴以破卵壳,安稳而出生’,彼雏却不能以足、爪、鸡冠,或口嘴以破卵壳,安稳而出生。

所以者何?诸比丘!虽有如是八、十、十二之鸡卵,鸡则不正抱于此,不正暖之,不正孵故。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不勤勉修习而住者,虽希望‘无执取,而心得诸漏解脱’,无执取而心不得诸漏解脱。

所以者何?应言不修习故。不修习于何耶?不修习四念处……乃至……不修习八支圣道故。

诸比丘!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虽不希望‘无执取,而心得诸漏解脱’,无执取而心得诸漏解脱。

所以者何?应言修习故,修习于何耶?修习四念处、修习四正勤、修习四神足、修习五根、修习五力、修习七觉支、修习八支圣道故…

诸比丘!譬如有八、十、十二之鸡卵,鸡乃正抱于此,正暖之,正孵之。彼鸡虽不希望‘雏以足、爪、鸡冠,或口嘴、破其卵壳,令安稳出生’,彼雏能以足、爪、鸡冠,或口嘴,破其卵壳,安稳出生。

所以者何?诸比丘!如是八、十、十二之鸡卵,鸡乃正抱于此,正孵故。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虽不希望‘无执取,而心恿诸漏解脱’,无执取而心解脱诸漏。

所以者何?应言修习故。修习于何耶?修习四念处……乃至……修习八支圣道故。

诸比丘!譬如石匠或石工匠弟子之斧柄现其指迹,现其母指迹。彼虽不知‘我手握斧柄所损,今日几许、昨日几许、明日几许’,而只知损之损。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虽不知‘我漏之尽今日几许、昨日几许、明日几许’,以知漏之尽。

诸比丘!譬如海上有船舶,以藤缀缚而漂流于六月水上,冬则漂着于陆地,缀缚被风日所曝。彼缀缚又被云雨所沾 ,容易耗损腐败。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诸结容易损耗腐败。’

第十 无常性(想)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以修习无常想,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贪,永尽一切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诸比丘!譬如田夫,秋时执大犁而耕,以断一切生长之根。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欲,永尽一切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诸比丘!譬如割婆罗波草人,割波罗波草,以捉其端而振动上下,振动左右,振动而弃之。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诸比丘!譬如庵罗果脱离于树干,着于树干之庵罗果,悉随于此。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诸比丘!譬如重阁之一切重檐之向于屋顶、趣于屋顶、集于屋顶,以屋顶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诸比丘!譬如诸根香中,以随时檀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诸比丘!譬如诸核香中,以赤檀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诸比丘!譬如诸华香中,以夏生之花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诸比丘!譬如诸小王悉随属于转轮王,转轮王为其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诸比丘!譬如诸星之光明,悉不应于月光十六分之一,以月光为其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诸比丘!譬如秋时,空豁无云时,日升于苍天,以除一切虚空之闇冥,辉耀热照。诸比丘!如染修习无常想,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贪,永尽一切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诸比丘!如何修习无常想?如何多修习者,永尽一切欲贪……乃至……永断一切我慢耶?

此是色,此是色之集,此是色之灭,此是受……想……行……识之集,此是识之灭。

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如是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贪,永尽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第五)华品(终)

此品之摄颂:

    河流华泡沫    牛粪与指尖

    清净二系绳    手斧柄无常

中五十经终

中五十经品之摄颂

    封滞阿罗汉    所食长老名

    以为华品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