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2

阿毗昙心论卷第二

使品第四

已说诸业。诸烦恼今当说。

    一切有根本    业侣生百苦

    九十八使者    文尼当说思

譬怨不识则害成。若识则得离。诸烦恼亦然。当知如怨家。问云何知。答。

    一切诸使品    当知立二种

    见谛所断种    亦思惟所断

若有使者。尽见断及思惟断。谓从见道是见断。从思惟道是思惟断。于中。

    说二十八使    是系在见苦

    谓当见苦时    断灭尽无余

    见习断当知    十九灭亦然

    增三见道断    十说思惟止

是谓九十八使已说。种界今当说。

    第一烦恼种    在欲当知十

    二种种有七    余八见道断

    在欲界当知    四是思惟断

    谓余在二界    是亦当分别

在欲界当知四是思惟断者。此三十六使是欲界系。谓余在二界是亦当分别者。余六十二使。于中三十一色界系。三十一无色界系。已说界诸使。今当说。

    受边见邪见    及与五我见

    二盗应当知    是烦恼说见

从因相续不识诸法性。于中或有常相。或有断相。断常是二边世尊之所说。于中若见受边是谓受边见。诽谤真实义此见是邪见。若有情识类愚于中计我是谓身见。有漏法受第一此见是见盗。非因见因此见是戒盗。此五烦恼是慧性故说见。

    欲犹豫嗔恚    慢痴说非见

    是界差别故    转行种种名

欲犹豫嗔恚慢痴说非见者。欲名受念想思。于诸行中乐着犹豫名如前所见。于中或思惟嗔恚名所作相违忿怒。慢名自举。痴名所有不识。此五烦恼说非见。是谓一切诸烦恼。是界差别故转行种种名者。是十烦恼或从苦行。或从习或从灭或从道。于中若从苦行者。是见苦断如是至道。余思惟断。

    下苦于一切    离三见行二

    道除于二见    上界不行恚

下苦于一切者。下苦是欲界苦。于中行一切十烦恼。凡愚于欲界苦不了因见断。不了果见常谤果谤苦邪见。苦受第一见盗。谓法于法非因计因戒盗。自见欲他见恚从见中或从自见举慢。不了无明。离三见行二者。习及灭各七行。身见行于现五阴。习者细微不现。是故于中不行。灭亦如是。受边见者亦行于现。戒盗行于界彼亦非习灭。道除于二见者。身见边见不行于道有漏境界。故戒盗者行于道。似道故终竟不解至不见正道。上界不行恚者。如欲界分别。色无色界亦尔。除其恚彼中无恚意止柔软故。诸见及疑非思惟所断。余欲界四思惟所断。色界三无色界二。问云何彼缘境界。答。

    普遍在苦因    疑见及无明

    是一切种使    乐在一地中

见苦断种及见习断。疑见及无明此烦恼是普遍。一切五种行于自地。所以者何。一切有漏法是苦习性。问何故行于自地非他地。答非境界故不行于上。离欲故不行于下。是谓欲界十一一切遍烦恼。色无色界亦尔。余不一切遍自种境界故。

    初烦恼五种    四说为第二

    境界于上界    未离慧所说

欲界见苦断邪见。谤色无色界苦见盗。受第一戒盗受解脱方便疑惑无明不了。见习断邪见谤色无色界因见盗。于因受第一疑惑无明不了。如是色无色界一切地。乃至无所有处。

    邪疑是俱生    及不共无明

    息止道二断    当知无漏缘

见灭断邪见谤于灭。是缘灭故无漏缘。如是疑惑于灭。及彼相应无明无漏缘。如是见灭断不共无明。谓不欲于涅槃。彼亦无漏缘。见道断亦复如是。是十八使无漏缘。问云何有漏种诸使所缚。答。

    若种在欲界    一切诸遍使

    缘缚于己地    在上界亦然

诸一切遍使。是于自地中缘使一切种。

    其余诸结使    当知自种缘

    所使于自界    及是相应品

其余诸结使当知自种缘所使于自界者。一切不遍使自于种中。缘诸法即彼所使。及是相应品者。一切遍及不一切遍是一切自品中相应所使。

    若无漏所行    及他地缘恼

    是相应所使    境界解脱故

若无漏所行及他地缘恼是相应所使者。若使无漏缘及上地缘。是自品相应所使非缘使。所以者何。境界解脱故。此使不缘于境界。无漏诸法解脱一切烦恼。上地诸法解脱下地烦恼。问此使当言不善为无记。答。

    己身见边见    此相应无明

    是欲中无记    色无色一切

己身见边见此相应无明是欲中无记者。欲界身见边见及相应无明是无记。所以者何。己身见数数行。若当不善者欲界众生。应无有乐多作不善故。复次若不善者相违于福。此中计我人行福令我得乐。不善者相违于善。是以身见非不善。断见是无常见厌于生死是亦非不善。是故非不善有常见亦不违善。如身见是故非不善。余欲界烦恼一向不善。色无色一切者。色界无色界诸使尽无记。所以者何。正受所坏故。不善者受苦痛报彼中无苦痛。问一切诸烦恼尽缚自所有境界为不。答。

    贪欲嗔恚慢    知或过去缚

    未来受一切    余二世尽受

贪欲嗔恚慢知或过去缚者。谓过去爱恚慢。是不必于前一切自境界起爱者。不能于前一切法中起。非以不见生故。未来受一切者。谓未来爱恚慢缚一切有漏法。所以者何。缘一切有漏故。余二世尽受者。见疑及无明总缘一切法。是故缚过去未来诸有漏法。现在使不定故不说。若有者受自相彼应说如过去。已说诸使境界。次第今当说。

    次第是转生    自地于自地

    上地亦生下    此事当分别

次第是转生自地于自地者。一切诸烦恼于自地烦恼次第缘。可得一一次第生一切。上地亦生下此事当分别者。梵天上命终次第生欲界一切。若彼中秽污心命终。此中一向秽污心相续。如是一切地。

已说诸使自相。如此烦恼世尊教化故多种说今当分别。问世尊说七使。欲爱恚有爱慢见疑及无明。此云何。答。

    欲界五种欲    此说欲爱使

    色无色如上    有爱当分别

欲界五种欲此说欲爱使者。见苦习灭道思惟断。色无色如上有爱当分别者。色界爱五种无色界亦尔。

    恚即是恚使    五种如前说

    憍慢及无明    十五在三界

恚即是恚使五种如前说者。嗔恚亦如是五种。憍慢及无明十五在三界者。慢欲界五种。色界五种。无色界五种。无明亦尔。

    见使三十六    说普在三界

    疑使有十二    此七有异名

见使三十六说普在三界者。欲界十二见五见苦断。二见习断二见灭断。三见道断。色无色界亦尔。疑使有十二者。欲界有四见苦习灭道断。色无色界亦尔此七有异名者。此烦恼说扼受流漏。问何以等故答。

    扼缚及受流    漏一切无穷

    诸扼及受流    烦恼是说漏

系一切众生故说扼。受生具故说受。流下一切众生故说流。漏一切无穷故说漏。已说种种相。相应根今当说。

    诸使在三界    尽护根相应

    随地诸根使    相应于色身

诸使在三界尽护根相应者。一切九十八使尽护根相应。诸烦恼后时依于无求而止。随地诸根使相应于色有者。梵天及光曜有喜根。彼地诸使喜根相应及护根。遍净有乐根彼地诸使。乐根相应及护根。

    邪见及无明    欲界中乐苦

    嗔恚疑唯苦    谓余一向乐

邪见及无明欲界中乐苦者。欲界邪见无明乐根相应及苦邪见者作恶业为喜净业为忧。彼相应无明亦尔。嗔恚疑唯苦者。疑忧戚为本不决定故。不喜嗔恚亦尔谓余一向乐者。欲界余使一向乐相应非苦。彼欢喜为本。

    二勋坚着身    见断唯应意

    欲界诸烦恼    此根是相应

二勋坚着。名诸烦恼思惟断。彼身痛相应心痛。于中身痛者乐根及苦根。心痛者喜根及忧根俱有。护根一切身痛思惟断意俱有。见断唯应意者。见谛断结唯意相应。欲界诸烦恼此根是相应者。是谓欲界诸烦恼。已分别相应根。上烦恼今当说。

    无惭亦无愧    睡悔及与悭

    嫉掉眠烦盛    故设上烦恼

此八事说上烦恼诸使是烦恼。于中此上从中起此。是使垢依于使。问何者使垢。答。

    一切烦恼俱    说睡及与掉

    无惭不善俱    无愧亦复然

一切烦恼俱说睡及与掉者。掉名于心不止息。是一切烦恼相应。烦恼是不止息眠虽名沈意。彼亦一切烦恼相应。以沉心使生烦恼。无惭不善俱无愧亦复然者。无惭名行恶时不惭他。无愧名自恶不厌不着。此二上烦恼。一向不善相应非无记。

    谓苦在于意    悔思惟所断

    眠唯在欲意    余各自建立

谓苦在于意悔思惟所断者。悔名作善作恶事不成而悔。不可说是喜故一向苦相应。是意忧根相应从恶行生故。说思惟断苦相应故当知是欲界。眠唯在欲意者。眠意闭故眠是一向欲界在意地。彼于欲界一切烦恼相应。一切诸烦恼行于眠时。余各自建立者。谓余二上烦恼嫉及悭。嫉名见他乐生热。悭名守护惜着。彼俱自建立非余烦恼相应。问诸烦恼几识相应。答。

    欲嗔恚无明    当知依六识

    谓欲思惟断    色中随所得

欲嗔恚无明当知依六识。谓欲思惟断者。欲界思惟所断。爱恚无明六识相应。色中随所得者。爱无明色界随所可得。梵天上四识彼中。此二烦恼四识相应。余烦恼在意识中。已说诸烦恼。如所断今当说。

    一时断烦恼    而于中解脱

    无量时所得    正智之所说

一时断烦恼而于中解脱者。此烦恼无碍道一时断。非已断复断。无量时所得正智之所说者。此得尽数数如欲界见断。五时得尽证自分。及四沙门果如是。一切如贤圣品说。

    欲界中解脱    圣说四断智

    离色无色界    当知五断智

永尽无余谓之断智。于中若欲界见苦习所断。若尽得无余解脱是一断智。见灭断二。见道断三。思惟断四。色无色界见苦习断一断智。见灭断二。见道断三。色界思惟断四。无色界思惟断五。问以何等故于断分断智。答智果故说断智。如瞿昙性中生亦名瞿昙。此亦复尔。问此诸使为心相应。为不相应。答相应。所以者何。

    心为使烦恼    障碍清净违

    诸妙善可得    当知相应使

心为使烦恼者。若使心不相应不以烦心。若烦心者是故相应。障碍名若使心不相应。不障碍诸善法。若障碍者善法不生。不障碍使生是故相应。净相违诸妙善可得者。若使不相应不与善相违。若不与善相违者善心亦应生。若不相应是烦恼性亦不应作患。若相违常相随不生善。不相随则生善。因此事故是相应使。

贤圣品第五

已说使品。贤圣品今当说。

    如此圣断劳    众恐怖之本

    等方便正智    今当说善听

不亭心者无能起正见是以。

    始自身处所    系缚心令定

    亦欲缚识足    及尽烦恼怨

    是方便于身    真实相常定

    诸痛及此心    法亦如是观

此身不净相无常相苦相无我相。是相定真实彼自身一处系心离心乱。始真实观身相。次观痛后观心。彼伴彼依及彼相应余心数法。观亦诸心不相应行。如其性如其相所有如是。彼身痛心法意正次第生。

    入法中总观    同观诸法相

    此四是无常    空无我非乐

入法中总观同观诸法相者。入法意止中彼圣总观诸行相。观诸行相已增长养止。生无垢智眼。一切身痛心法总观。问云何。答。

    此四是无常    空无我非乐

此身痛心法展转相生。故无常不自在。故空非主故无我。恶灾患故苦。

    从是名暖法    即是意中生

    行是十六行    正观四真谛

从是名暖法即是意中生者。彼如是观生善暖。于中当生无漏智火能烧一切行薪。问彼何行何境界。答行是十六行正观四真谛。彼行是十六行境界。四真谛四行观苦谛。此苦性劣从因缘生故无常。无常力所坏故苦。内离人故空。不自在故无我。四行观习此习成相似果故因。行相续习。一切生死无穷可得故有。不相似事相续故缘。四行观灭此灭覆一切患尽故灭。除一切烦恼火故止。胜一切法故妙。舍生死故离。四行观道此道至非品故道。非颠倒故如。一切圣所履故迹。生死患转出故乘。是谓彼行十六行境界。四真谛善根谓之暖法。

    彼起已成立    生顶及于忍

    得世第一法    依倚于一相

彼起已成立生顶及于忍者。若已成暖法于中复于欲界生善根如顶。亦十六行观四真谛。胜暖法故说顶。已增上顶生善根名为忍。亦十六行观四真谛堪任故说忍。若忍已成立。得世第一法依倚于一相。一切世俗功德中。最胜生善根名世间第一法。开涅槃门故。于凡夫意中最胜故。说第一法。问以何等故说依倚于一相。答于凡夫意中。更无有比二功德。若有者彼亦应开涅槃门而不开。是故说依倚于一相。问彼几行何缘何地所摄。答。

    彼行苦四行    说摄依六地

彼行苦者。彼即缘苦谛非余四行者。谓行苦谛境界无常为首。所以者何。如初无漏心缘彼亦复尔。说摄依六地者。彼法摄于六地。未来禅中间禅根本四禅。非欲界不定界故。非无色界无见道故。问余善根何地所摄。答。

    忍亦摄六地    余则依于七

忍亦摄六地者。谛顺忍六地所摄如世间第一法。余则依于七者。暖及顶七地所摄。此六及欲界未除欲。欲界已除欲色界。

    世第一法次    必兴起法忍

    忍次生于智    俱观于下苦

世第一法次必兴起法忍者。世间第一法次第。生无漏法忍名苦法忍。彼未曾观今观时堪任故曰忍。是谓初无漏无碍道。忍次生于智者。彼次第生苦法智。同境界受真实性解脱道。问彼忍及智何缘。答俱观于下苦。下苦者欲界苦彼同缘。

    上苦亦如是    因灭道亦然

    是正观诸法    说十六净心

上苦亦如是者。上苦是色无色界苦。彼亦如是生忍无碍道智解脱道。苦未知忍及苦未知智。因者是习谛彼亦如是生四道。如苦习法忍。习法智习未知忍。习未知智。灭者灭亦如是生四道。灭法忍灭法智灭未知忍灭未知智。道亦然者。道亦如是生四道。道法忍。道法智道未知忍道未知智。是正观诸法说十六净心者。是见法。见法者。谓之正观是见异名。

    从法行利根    此在十五意

    从信行当知    钝见亦在中

从法行利根此在十五意者。彼十五心顶若利根是说从法行。从信行当知钝见亦在中者。即彼十五心顶若钝根是说从信行。

    未离欲界欲    趣向于始果

    舍六趣至二    三向九无漏

未离欲界欲趣向于始果者。彼从信行及从法行趣沙门果时。若未离欲俱趣须陀洹果。舍六趣至二者。欲界烦恼九种。微微微中微上。上中微中。中中上上微上中上上。彼若凡夫时已离六种。彼于后若趣证。是俱趣第二果。三向九无漏者。若已离九种是俱趣阿那含果。

    若至十六心    是名住于果

    信解脱濡见    见到说利见

若至十六心是名住于果者。十六心名道未知智心相应。彼生已说住于果。未曾离欲界欲俱须陀洹。已曾离六品俱斯陀含。尽离九品俱阿那含。信解脱濡见见到说利见者。若彼趣时从信行钝根是信解脱。若彼从法行利根是见到。

    未尽思惟断    极生生死七

    家家有三尽    俱在道迹果

未尽思惟断极生生死七者。彼信解脱及见到未离欲界思惟所断烦恼。是生生死七。彼有天上七生及人中。故说极生生死七。家家有三尽者。若三种尽上微上中上上是说家家。彼天上及人中。或生二家或生三家。后般涅槃故说家家。俱在道迹果者。极七有及家家当言俱住须陀洹。

    六尽一往来    离八谓一种

    九灭尽不还    已出欲污泥

六尽一往来者。若有六种尽上三中三是斯陀含。彼余一生天上一生。人中一往来已般涅槃。故说斯陀含。离八谓一种者。若八品尽是一种。彼余唯一生无余故说一种。九灭尽不还者。若一切九品尽是阿那含。彼不复来欲界故说阿那含。所以者何。已出欲污泥。

    如是九烦恼    若在上八地

    彼双道所灭    世尊之所说

如是九烦恼若在上八地者。如欲界九种烦恼暖暖至上。上上界亦如是。八地中梵世。光曜。遍净。果实无量空处。无量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彼双道所灭世尊之所说者。此一切烦恼欲界。及色无色界双道所灭。以无碍道灭。解脱道得证。问此道为世俗。为无漏。答。

    有垢无垢道    俱能离八地

    住中说身证    谓获灭尽定

欲界地一。色界地四。无色界地三亦世俗道灭亦无漏。凡夫从世俗道尚得远离。况复圣住中说身证。谓获灭尽定者。住于八地无欲中。谓学得灭尽定是身证。所以者何。法似涅槃身所触故说身证。

    金刚喻定次    必逮得尽智

    生意我生尽    离于一切漏

金刚喻定次必逮得尽智者。金刚喻定名非想非非想处。离欲时第九无碍道最后学心。于中一切诸烦恼永尽无余。一切圣行毕竟故。说金刚喻三摩提。此次第生尽智最初无学智。生意我生尽离于一切漏者。彼生定意我一切生尽。彼于尔时无著。解脱于一切漏。问无著几种。答。

    无著有六种    是从信生五

    逮得于二智    当知时解脱

无著有六种者。世尊说六无著。退法念法护法等住。必升进不动法。于中若濡智及濡进。是得退具便退故说退法。暖智及暖进数数恶身。恶身已念坏故说念法。暖智而广进。进力常自护心故说护法。中智及等进是不增不损等。住于中道故说等住。少利而广进彼必得不动。故说必升进利智。及广进是始得不动故说不动。是从信生五逮得于二智者。于中五曾从信行彼有二智。尽智及无学等见。当知时解脱者。彼当知时解脱是求时。不能一切时随所欲学善。

    不动法利根    是不时解脱

    获得于三智    成就等解脱

不动法利根是不时解脱者。谓一向利根是不动法。彼不时解脱能一切时。随所欲学善不求时。获得于三智者。彼有三智尽智无生智无学等见。成就等解脱者。谓此五无著时解脱。是成就等意解脱。谓不动法是成就不动解脱。

    慧解脱当知    不得灭尽定

    唯有俱解脱    成就灭尽定

慧解脱当知不得灭尽定者。此六无著若不成就灭尽定。是说慧解脱是慧力解脱非定力。唯有俱解脱成就灭尽定者。此六无著若得灭尽定是说俱解脱。彼俱力解脱慧力及定力。已说贤圣。人法今当说。

    从信行诸法    及从法行法

    圣道见谛道    是尽同一相

从信行法从法行法是说见道。

    于中诸根法    是名未知根

    谓余有学法    佛说已知根

于中诸根法是名未知根者。于见道法中谓根根数如心。及痛信首五根是未知根。谓余有学法佛说已知根者。离见道学法诸余学法中。即彼根说已知根。

    当知无知根    在于无学中

    已得果便舍    前道应当说

当知无知根在于无学中者。无学法中即彼根说无知根。已得果便舍前道应当说者。此无漏法升进得果时。舍无碍道所摄及解脱道。

    已尽为解脱    得摄于一果

    不秽污第九    灭尽应当说

已尽为解脱得摄于一果者。无碍道至解脱道。于其中间得烦恼尽。但得果时一切烦恼。尽得一解脱果。不秽污第九灭尽应当说者。说诸烦恼九种道所灭。但不秽污第九无碍道一时断不渐渐。

    若有相似名    彼能获不动

    无著及信脱    彼同性增道

若有相似名彼能获不动者。谓无著不能一切得不动。性必升进得彼是相似名。无著及信脱彼同性增道者。谓信解脱一向性必升进。是增益诸根逮得见到非余。问云何知渐渐见谛。答。

    建立功德恶    次第见真谛

非以见功德时见恶。亦不以见恶时见功德。亦非初总观彼恶。亦非一时一切厌。亦非总功德诸功德亦非一时合。是以建立功德恶次第见真谛。问云何知有为无为果。答以无碍道力得有为无为果。无碍道力得有为果及无为果。是故以无碍道力。得有为无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