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佛教修学观
佛陀留下的教法已有2500多年,自从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完全融合,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已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佛教的修学也实践于日常生活之中。
本文将以三点阐述人间佛教的修学观:
一、以戒为本,断恶修善;
二、开启般若智慧,认识真如本性;
三、止观双运,自利利他,圆满智慧人生。
希望透过本文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同时希望更多的人在佛法中获得真实的利益。
一、以戒为本,断恶修善
虚云老和尚曾说:佛教的宗旨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短短八个字中蕴含着无尽的深义。
在《增一阿含经》中,阿难曾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话包括了三十七道品及一切诸法。
可见,这确实是佛教之宗旨所在,也是开启佛教大门的一把钥匙,更是从生死此岸到达解脱彼岸的航船。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对人类在世间行为的指导,身不行恶事,口不出恶言,内心应常保持与善相应的正念,远离伤害恼乱国家人民及众生的恶念。
在佛教的修学中,对善的解读有一定的标准。
比如在家居士要持守三皈五戒、十 善,出家比丘有250条戒,比丘尼有348条戒,在家菩萨戒、出家菩萨戒等。
佛陀涅槃前告诫弟子,要以戒为师,只有持守戒律才能做到真正断恶修善。
而且佛陀制戒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佛法久住于世,戒律可以作为我们修行的指南,也是佛教团体的基础核心。
戒律的存在与否,更直接关系到佛法的兴衰与存亡。
持戒包含了四种意义:1.个人解脱之意义;2.僧团和谐之意义;3.化导世间之意义;4.理想之意义。
二、开启般若智慧,认识真如本性
在持戒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圆教一佛乘之理,来开启般若智慧,认识真如本性,也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并回归自性。
首先,真如之理性就是自性本体,超然而离诸相,它即相离相。
就像看电视屏幕中的色相一样,屏幕本是空的,空无所有,屏幕能呈现色相却毫不被染污,这就是即相离相。
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与自性相应呢?
我们看屏幕与屏幕里的色相是否融为一体了呢?
可以说它们融为一体了,也可以说它们并未融为一体。
如果说融为一体了,那么把视频关闭,画面立刻消失,画面是画面,屏幕是屏幕,既是一又是二,二又是一,不能说它是一,也不能说它是二,这才能看到真相所在。
超然而离诸相,即相离相。
我们每天都接触一切色相,但要知道心中不可染着,要明了万法皆空,自性不空。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深信因果便会有所成就。
因为如果不相信因果,名闻利养现前,禁不起外在境界的诱惑,不变质的人是曲指可数。
只有深信因果的人,才能在名利面前而不动心、不贪爱,在挫折面前而不退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悟之心。
宇宙万物本无实有,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