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解释道果语录金刚句记

北山大清凉寺沙门慧忠译

中国大乘玄密帝师传

西番中国法师禅巴集

五、密义相续不绝处,令获成就,及生诸功德,故以四耳传教示道者,即文云:“密乘耳传,四母1、四母:用身、语、意、风四轮作修证缘起,以证成化、报、法、如四身。不绝故也。”释曰:此有义句相续不绝二母中。今此言义相续不绝者有四:一、主戒2、指三昧耶戒,见《道果延辉集》注4。江河不绝,二、摄受相续不绝,三、师要绳墨了不误谬,四、以敬信力充足自心。

第一复三:一、因主戒河不绝,二、道主戒河不绝,三、果主戒河不绝。

一、因主不绝者,谓自未得主,不可与他受主戒,故须自己先于上师上、中、下三法事中选依一种,备受四主3、主:灌顶。,其师亦须相续得主,如觅栗瓦巴师化身智空行母等处全得四主,以迄于今时者也。

二、道主不绝者,谓前于师得修习敕已,据世间道三母界集时4、见《道果延晖集》住4。,于自等持中围轮,依受主仪广、中、略內,选依一种,四时恒受。据出世道,按净瓶主,则始从初地至六地,化身佛5、见《道果延晖集》住13。处,以时无受四主;按密主,则至四地时,化报6、报(身):见《道果延晖集》注25。二身处,无时受四主;按慧智,则第十一、十二地于三身圆融佛7、三身圆融佛:即法身,见《道果延晖集》注31。处,无时受四主;按第四主,至十三地上半初分,则与三身无异佛8、三身无异佛:即真如身,见《道果延晖集》注38。处无时受四主。

三、果主不绝者,谓第十三地上半后分,则因第一刹那9、第一刹那:见《道果延晖集》中受四超入主,至第十三地下半时现前,即证果持金刚也。此主戒江河不绝者,由始从初学至正觉地,相续而受,斯则以主道周旋回转故也。

二、摄受相续不绝者,即密乘四际自性:

一、修习际者,谓修习静虑因支前导10、即静虑九支,具见《解释道果逐难记》。、命勤等11、见《道果延晖集》注188。,己身结火炉12、身体为作拙火定作准备。印等语持风息意专所缘,即以此三而修习也。

二、觉受际者,谓依此修习,得生身、心、梦等三觉受也。

三、摄受际者,谓以风摄受自心,则见烟等相;以甘露摄受,则见佛身等;以字摄受,则见六趣宫域也。

四、所成际者,谓初地已去,于三相委得亲的者。然此四母,从初学人至正觉地13、正觉地:佛地。正觉是指佛具有真正的智慧、觉悟。,须渐次生起也。

三、师要绳墨了不误谬者,谓由识认缘起14、缘起:即缘生。佛教认为所有事物都由因缘会合生气,每事物都无自性。要义,故虽见魑魅及啖肉等,了即偶尔之道亦即缘起。又知怖畏脉中风心集,故发生此等惊怖。自余不称意一切事,亦了是道及与缘起。当尔之时,由识是等持15、等持:梵语三昧的意译,见《道果延晖集》注134。,即除禅观障。由识是留碍,即排遣诸魔。谓三种留碍已识认,故一切魔障自然不生,随生暖相16、暖相:见《道果延晖集》注55。,纵任修持。此即离憎爱道之要义也。其过患即成功德者,谓昧者虽为过患,达者即成功德。是故留碍即作现成受用要门。此则多于世间道后二界集处生起也。

四、以敬信力充足自心者,谓诚能了悟留碍-现成一切憎爱皆于自身脉、字、菩提心、风等缘起和合,故果得生起,方于师教主决定信。又观上师即作佛想,于余道、余教及他要门,迄无所求,已断增绮17、增缘:见《道果延晖集》注20。,故以敬信力充足自心。此则自受因主,及至第十三地历历生起也。

六、依殊胜身缘起和合,出生正觉受,故以五缘起教示道者,即文云“依殊胜身”等也。释曰:因彼岸乘时以炼净自心为道。今此依身缘起和合为道故也。文分为七:一、缘起和合处位,二、缘起之际,三、缘起自性,四、配属四道,五、配属四量,六、缘起所悟,七、缘起若干为道究竟。

一、缘起和合处位者,即文云“依殊胜身”也。释曰:此谓如别解脱戒18、别解脱戒:见《道果延晖集》注64。,唯三洲19、三洲:见《道果延晖集》注66。所生男女方许得戒;今此金刚乘20、晚期密宗,强调双运法的左道密教。亦依五缘起和合所依殊胜之身,须五根21、五根:见《道果延晖集》注63。不缺者方得成也。若五根不具及要门,非但不能发生第三主觉受22、第三主觉受:本句指密灌觉受,需依性力得到。,亦不能依境甘露23、依境甘露:见《道果延晖集》注71。,仍不能作狮子解脱印24、狮子解脱印:见《道果延晖集》注70。,及不能作三十种禅定法行,是故决须依殊胜身也。

二、缘起之际者,即文云“于体性际”也。释曰:体性者,现能作饶益身、语、意、风及能依总位识等五母也。现能作饶益身者,是身金刚,于此出生第十三地化身;语者,是密语金刚,于此出生报身;意者,是意金刚,即界清净,于此出生法身;风者,即纯真金刚,能出生自性身;依此四者即总位识、清净大菩提,能生最极清净自性身也。言际者,谓上下二际,彼二中间和合五缘起也。下际者,前说身、语、意、风及能依总位识等五母也。上际者,于第十三地转前所说能依所依五位故也,出生果五身。

三、缘起自性者,即文云“缘起系属,依他起性”也。释曰:兹盖由依他缘,发生等持15、等持:梵语三昧的意译,见《道果延晖集》注134。,故云依他起也。谓藉能生等持者,即身坐仪,乃至风与饮食、境甘露、手印、睡眠及梦境等也。

四、配属四道者,即文云“大菩提道”也。释曰:此谓声闻25、声闻:见《道果延晖集》注92。证预流等果26、预流等果:见《显五缘生道》注11。不须此道,彼但依十三种调净功德而获得故也。证缘觉果27、缘觉果:即辟支佛,见《显五缘生道》注11。亦不须此道,彼但依十二缘生道28、十二缘生道:即十二因缘,见《五缘生会》注27。而获得故也。菩提勇识29、菩提勇识:即菩提萨埵,菩提意为觉悟,萨埵除有有情义以外,尚有勇猛义,指能发大心,自觉觉他的大士。登十地等亦不须此道,彼时依二无我30、二无我:见《显五缘生道》注14。及六度31、六度:见《显五缘生道》注15。行而获得故。问曰:然则此五缘起属何道耶?答:唯是大菩提道,谓证第十三地时须用此五缘起和合也。然大菩提有五,谓自性清净大菩提者,即尔本有清净心地;脉大菩提者,即哑斡诺帝32、哑斡诺帝:藏语中脉的音译。;字大菩提者,即双融“吽”字;觉受大菩提者,即无过失三觉受33、无过失三觉受:指同生智、俱生喜,即第四喜,前三喜为有过失觉受。;果大菩提者,即第十三地。今此即指果大菩提也。

五、配属四量者,即文云“一切法从缘起,宗说正量”也。释曰:宗说者,谓《金刚句》中说行人乍息念时,生如是相,次说三母界集34、三母界集:初界集时、中界集时、后界集时,为修世间道的三时。时各现如是相。又说出世道始从初地至十二地半亦现如是相。如熟路人与群生作指迷者也。

六、缘起所悟者,即文云“总位识清净大菩提”也。释曰:此盖谓现自心真性,即法尔圆成自性清净者也。

七、缘起若干为道究竟者,即文云“以五缘起道皆究竟”也。释曰:缘起有五:一、外缘起者,谓由身中拙火炽盛,开豁脉时所生风回35、风回:参见《拙火定》“风息归心”、“风息归真”。等三缘起,以三暖料揀36、料揀:品评选择。,共成九也。二、内缘起者,谓脉宫域等内风心阴阳十种集会者也。三、密缘起者,即自缘起,谓十四字等处,由风心聚集,发生六趣有情37、六趣有情:见《道果延晖集》注61。等母母觉受者,即炼净位一切觉受也。四、真性缘起者,初地已去,于三相38、三相:不净相、觉受相、清净相。得不妄谬,故谓之真性也。五、究竟缘起者,即十三地上半四母起入缘起者。如是五缘起中,内、外、密三缘起则于世间道三种界集处生,真性、究竟二缘起则生于出世道也。又,前三缘起于三种界集处,虽云次第发生,然创受因主时,悉许具生起也。或仗敬信等力,故此三亦许和合。后二缘起则于三母界集处不能和合。凡成轮回之因者,即十二缘起。敌翻此义,故今修五缘起,即成圆寂也。

七、从初学人至十二地半,凡于方便、胜慧偏堕行人,须凭护卫,故以遮护留碍,教示道者,即文云“堕方便中修习人等”也。释曰:此谓修习人有三:一、堕方便边,二、堕胜慧边,三、双融修习人。双融复有三:一、境现空双融,则如空中虹霓等;二、心照空双融,则如虚空,无中、边等;三、身空乐双融,则宛同少女之乐等,能与此三相应者,是明双融修习人;于斯人则无所生留碍。余二修习人处或生碍难,谓堕方便、胜慧行人碍难各四,护仪各八,共护仪有十四,故此世间道总有三十种护仪也。于中第一堕方便修习人护仪者,即文云“堕方便中修习人”等也。此亦有二:初依爱导堕,后依觉受堕。

初者,谓平昔自作增长佛定,及诵神咒、施食、烧施等,但耽爱有相故,即遵仰于彼而修习也。后者,谓本习真空观,不生空觉受而生烟等相,及三千界日月等种种见相也。如斯根性行人于四时中生四碍难者:一、将入道时,依世间诸法生碍难;二、已入道时,被诸外魔娆作碍难;此上二种,多于初界集处发生也。三、心略坚固,至中界集时,魔力增盛,故生碍难。四、心大坚固,至后界集时,由来识认缘起,亦未知是等持,故生碍难。

第一有五:一、生碍难处者,谓于入道人处也。二、能作碍难者,谓现与自系属亲戚及师友等也。三、作碍难时者,谓入道时也。四、所作碍难者,即变易情怀令误倒也。此盖谓前亲戚系属者,祷请云:“能利益群生,是名真正法,乞与我等幸弘利益。”以斯等语,纷倒情怀也。其师亦云:“道之甚深,莫越尊师;十四根本,以师为首;三世诸佛,亦共尊师。是故我所受用资粮物等,汝须营构。”以如是语,令心志迷到,其金刚知友,亦例斯语变乱情怀也。五、于彼护仪者,即文云“信心坚固”也。谓前亲戚等或来作碍缘,作时先当施与饮食财物,然后语云:“某适建志愿,苟不依之,则违犯上师、空行等敕,决成身命碍难汝难。汝今当遂我愿,异日某须成办汝事。”以此正信坚固之力,应可护持。次护师友碍缘者,若自道力坚完,则但于上师作本佛想;盖由道之甚深,莫逾于师,故生决究之心;唯作营师之务,使道究竟也。若无如斯道力,亦不生如斯虔敬,则但以信心及奉饮食、货币以为前导而护持之。故《侍师五十颂》云:“其或不办时,善顺应请。”谓敕将所办财物,先奉施师友等,然后温词应求请云:“吾师与某亲付求修教敕,令某修断,不可犯佘作务等。”或云:“某甲营构师务,诚力未能,愿垂听纳。”三复求请,以坚信力,应可护之。

二、已入道时,外魔碍难有五:一、作碍难处者,谓已入道人处也。二、能作碍难者,即外魔并眷属及自所住处主宅神等不乐善法者也。三、作碍难时者,谓已入道时也。四、所作碍难者,谓于身心令生苦恼等也。五、作彼护仪者,即文云“作拥护轮”等也。谓应观想本续中所说,及得成就师所传金刚城等拥护轮也。言诵咒者,即诵须麻你等忿怒咒也。言念咒结线者,自所宗信上师,及具威力知友等,今念咒结线,身常佩带。以此三种而作拥护,斯则初界集修习人处发生二种方便碍难时,以四种方便护持仪也。

三、心略坚固,至中界集时,魔力增盛,故生碍难者,此谓外魔。虽不能作碍,而内魔、护方神等须作善根留难。兹盖行人平昔于此等处,未曾有以记句种集使娱乐喜悦,及自毁犯记句,故来作间阻。虽自拥护轮及定心洞然分明,而方便碍缘至此,复以方便不能护持。盖由百施辈魔力盛大,其金刚城拥护轮等,彼以金刚杵,即能摧坏。故此方便之难须以胜慧护之,此亦有三:

一、了诸法唯心而护者,即文云“诸法唯心显现”也谓遭碍难人与能作碍魔,及所生身心苦恼等,了三法────此皆唯自心。于一心中无有能、所碍难及留事,岂可将心还碍自心。作如是观,应护持也。

二、了诸法悉是幻化而护者,即文云“是影像故”也。谓前说三法悉了如幻化,则岂可以幻还碍耶!作如是观,应护持也。

三、了无自性而护者,即文云“不离真性大海理”也。谓了前三法悉无自性,离诸戏论。于无自性,孰能作留碍!运如是观,应护持也。

四、心大坚固,至后界集时,未识等持15、等持:梵语三昧的意译,见《道果延晖集》注134。生碍难者。此盖谓密缘起于“佉”字等宫,及内缘起风心阴阳十母聚集力,故摄受自心觉受显现,明见魑魅及啖肉等,而诸器械发生种种不称意事。当彼碍缘了是等持而护者,即文云“依他缘起而护之也”。应作念云:“我今超越初、中界集,由至后界集处,故现此境相。随生任修,至七日中,即能生众相差别等三种等持。”斯由识是等持,即除禅观障。由识是碍难,即排遣诸魔。由了过患,即成功德。留碍即非现成受用,故碍难自除也。又上八种护仪,略集成三。

初、方便碍难,以方便护有四;次方便碍难以胜慧护,有三;后方便碍难以缘起,有一也。

次、堕胜慧修习人护仪者,即文云“胜慧等”也。释曰:此亦有二:一、依受导堕,二、依觉受堕。

一者、行人平昔爱着39、着:执著。本无自性,及但遵依于被而修习也。二者,虽依有相作增长定,而不生有相觉受,却生空等觉受,于斯行人作留难者,即文云“外魔”者也。本毒类摄,乐不善法,于修习人永不拥护,唯作善根留难,即是邪徒、鬼神、黑色斜鼻等十八母魔类。彼等于道作间阻者,即文云“二种道”也,此谓增长、究竟二种者。言八见宗者,谓四主之四见解、四所成宗40、四主之四见解、四所成宗:四主为四灌,四见解又称四见觉、四所成宗又称四宗趣,见《身中围事相观》注8。等八母也。言变易者,文虽持说变易而作碍难,理当总作四种碍难:一、被苦恼,二、现身相,三、形语言,四、易见宗。

一、被苦恼者,谓行人将入定时,或纵违情,秽恶及身,生疾痛等,或欲游他方,或心生怖畏。此等是外魔难,并道怖畏,或四大不调,或成死相。故于决须辨别、识认,若将入定时恒先现,则是外魔难;若正入定及出定后间或现,则即道怖畏,属观心之留碍难也;若于定初、中、后三时常现,则即是四大不调,或作死相。此等碍难于初界集人时处生起也。

二、现身相者,谓魔现本佛等种种形相也。

三、形语言者,谓魔现本体形相,为说本续等,及受记云:“汝于某时现得成就等。”此二多于时界集人处生起也。

四、易见宗者,谓魔语云:“汝之见解及所成宗,此八悉非真。我今为汝指示:此见解等是不妄谬之道,返彼真实见宗也。”此则于后界集时多生起也。然护此四种仪者,下文云:堕胜慧中修习者,于道天魔来时,以四校验而护者也。此处应牒于中,四校验者:一、依识认验,二、依等持验,三、依神咒验,四、依见宗验。

一、依识认验者,谓行人将入定时,预生不称意等,即是外魔侵扰,识认是魔,难缘即灭,魔力微劣,不能伺其便也。又,正入定及出定后,间生不称意等念者,此盖怖畏脉内风心集故,即是观心之留碍,但随所生起,纵任修持则足矣。又,外魔之难虽已识认,犹不止灭,则盖由行人于胜慧等持尚未坚固,胜慧碍难却须以方便护者,即依说拥护轮及诵神咒,念咒结线41、念咒结线:参见《除影瓶法》。等而护持也。

二、依等持15、等持:梵语三昧的意译,见《道果延晖集》注134。验者,谓彼魔化如自宗本佛身,则是魔非魔,决须辨验,于时行人观相佛身,令手、足、面等倍过彼所现像,应可验之,其或魔现亦尔,则的知是魔。于彼护仪者,但识认是魔,碍难即无,魔不作。虽似变诈,但行人寻常见则乃是见相坚固,故生起也。然见相有二:一、所爱见相者,即见本佛等;二、所憎见相者,乃见啖肉魑魅等。此二中界集时,以甘露缘起明点刺痛等,皆依见相坚固而得发生;此同后离憎爱道也。一切见相当随生起纵任修习。又,所见相常见不灭,及固所见自己发生自性空等最上等持,更呼自密名,令受记己方不见,则此乃外空行化身佛宫生等时来受记者,当作集轮及伸供养求索成就也。

三、依神咒验者,现受记时,验彼是魔非魔,故诵自本佛真心咒等,彼亦虽似念咒,则的知是魔,识之认之,碍缘即灭。若非是效,恒常见,则乃知是闻相坚固,亦有于行人半月中常现者,如此续生暖相16、暖相:见《道果延晖集》注55。,纵任修持,或非伪似,特为受记,仍于自心发生殊胜等持15、等持:梵语三昧的意译,见《道果延晖集》注134。,则乃是外空行摄受之相,于彼依前求索成就,尔时空行等则决定示现前成就也。

四、依见宗验者,若欲返易自见宗时,勿形言说,但以意问四主见解及所成宗,彼时能答前三主见解及所成宗,而不解答第四主,则此即是魔,由识认故,碍难即灭。或问四主见解及所成宗时,虽无酬对,而身不隐,则乃是依具钟声闻42、具钟声闻:对修行者具有情缘的声闻乘圣贤。声闻乘,见《道果延晖集》注92。相坚固而得发生,亦须续生,纵任修持也。又问四主见宗时,如悉能酬答,当知是空行43、空行:见《道果延晖集》注135。来摄受也。

上来说四碍难以四校验护持已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