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二(广说真实论义)分十三:一、暇满难得;二、寿命无常;三、轮回痛苦;四、业因果;五、依止善知识;六、皈依;七、修四无量;八、发菩提心;九、生圆双运;十、证其不住二边之智;十一、道禅定无垢止观双运;十二、修等持方便;十三、任运自成之果。

第一品 暇满难得

暇满难得品分四:一、总说暇满难得;二、认识暇满之自性;三、明确观察能依所依之自性;四、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总说暇满难得)

分二:一、略说暇满难得;二、广说暇满难得。

乙一、略说暇满难得:

现在述说真实论义。最初修持菩提的所依即是暇满人身,故于此宣说暇满之次第。

    友等暇满宝藏身,    六趣之中极难得,

    犹如盲人获宝藏,    当以极喜修利乐。

所有共同趋向解脱之人即是修持菩提的道友,忠言劝勉心地善良的善缘者说:一个贫穷的人得到如意宝很稀奇,如果一位盲人获得如意宝比这更稀奇、更罕见,而在流转轮回的六道众生中获得殊胜的暇满人身就像盲人获得如意宝一样,值得赞叹。《宣说暇满经》中说:“犹如一位盲人于十字路口拾到如意宝一般,为无明白翳遮障而漂于轮回之诸众生获得真实人身极为幸运,汝等当恒时修持妙法。”

乙二(广说暇满难得)

分八:一、宣说十八暇满;二、虽得暇满然无可信之理;三、劝勉勤于正法;四、今当精进之理;五、暇满难得之理;六、今若不勤则受轮回之苦;七、暇满为诸法之依处;八、以比喻说明暇满难得。

丙一、宣说十八暇满:

    何为闲暇与圆满?    吾者未生三恶趣,

    边鄙邪见长寿天,    佛不出世及喑哑,

    远离一切八无暇。    为人根足生中土,

    业际无倒信佛法,    具足殊胜五自圆。

    值佛出世与说法,    正法住世入佛门,

    善师慈摄五他圆,    即是十八种暇满。

    自己具全之此时,    当诚精勤修解脱。

理应深思颂词中所说之义。如何思维呢?《婆罗门嘉畏住杰传记》中云:“脱离八无暇难得,获得人身亦难得,具足暇满亦难得,佛陀出世亦难得,诸根具全亦难得,听闻佛法亦难得,依止正士亦难得,值遇真实善知识亦难得。”如果转生于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当中,则为痛苦所逼迫,因为身体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喑哑之人不具备知言解义的能力,因为语言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长寿天无有修行正法之想,也就因为心识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虽有修法之想,但若生于佛不出世、无有正法光明之暗劫中,也不可能修法;虽有正法光明,若成为无有入佛门之心的边鄙野蛮人,也不会修法;虽然想入佛门,但如果成了堕入增损之边的邪见者,则无有修持正法的机会,这四种人因为意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因此,转生于八无暇处的众生由于被各自恶业所系而无有修法之机会或缘分。关于此理,《汇集经》中云:“断除八无暇,恒时得闲暇。”《般若八千颂广释》中云:“地狱饿鬼与旁生,边鄙蛮人长寿天,邪见不逢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亲友书》中云:“执持邪见转旁生,投生饿鬼堕地狱,无有佛教于边地,转成痴哑野蛮人,长寿天生任一处,此等即是八无暇,远离此等得闲暇,为不转生当精进。”所谓的圆满,《月藏经》中说:“具足十种功德之人即是圆满。何为十圆满?即断低劣种姓,不成愚者,诸根不缺,生为男身,相貌端严,不贫穷,不受欺凌,声音悦耳,众人喜见……”但此处十圆满是指《宣说十二圆满闲暇经》中所说的:“获得人身、生于圣境、具足诸根、业际无倒、信仰佛教五种自圆满;佛陀出世、宣说佛法、正法住世、趋入佛门以及他人慈爱行法者五种他圆满。”他人慈爱是指有善知识慈悲摄受引入佛法。十二种圆满是另外加上两种分基而算的。《续释》中云:“转为人身根具生中土,业际无倒具信五自圆,导师出世说法法住世,趋入佛门师摄五他圆。”“暇”是本体,“满”是特法,犹如青莲花与其蓝色一样。《中般若经》中云:“转成人身尚难得,何况暇满皆具足?”

丙二、虽得暇满然无可信之理:

虽然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但许多人因贪执世间的少许安乐而令其虚耗。

    倘若此生未修利,    后世不闻善趣声,

    业力所牵堕恶趣,    长久流转于其中,

    不知取舍入邪道,    漂于无边轮回中。

自己此生幸得人身,如果没有修成有利之正法,则必将随业力所牵而转于恶趣中,到那时仅仅连善趣的声音也听不到,更何况说获得善趣呢?《入行论》中云:“凭我此行素,复难得人身,若不得人身,徒恶乏善行,如具行善缘,而我未为善,恶趣众苦逼,彼时复何为?”如若下堕于恶趣处,则长期不能从中解脱。《入行论》中云:“纵历一亿劫,不闻善趣名。”

丙三、劝勉勤于正法:

今生若未修持正法,则很难有从深不见底的轮回中得解脱之时机,因此劝勉诸位诚心精勤修持正法。

    故今具有自在时,    以随善道之缘起,

    当依无尽善二资,    超越三有之城邑。

在还没有被老衰死亡所缚、所作所为自由自在之时,应当趋入解脱道。如果尽可能行善,则必定摆脱轮回。《广大游舞经》中云:“诸比丘,无老衰死、生活安乐、自由自在时,欲解脱者当勤积福慧资粮,汝等将弃离三有城,阻断恶趣门,登上善趣阶梯,获得解脱果位。”

丙四、今当精进之理:

拥有知晓修持利乐之法的暇满人身,并且已承蒙善知识摄受,此时应当渡过茫茫无边、恐怖可怕的轮回大海。

    获宝舟时若未渡,    无边轮回此大海,

    永久于惑苦涛中,    受逼迫时我何行?

例如在大海上,自己拥有顺缘的大船时必须渡过大海。同样,我们应当依靠所得的人身宝舟越过无边无际、恐怖难忍的轮回大海。因为长久沉溺在生老病死的漩涡中无有堪忍的时机。寂天菩萨于《入行论》中说:“依此人身筏,能渡大苦海,此筏难复得,愚者勿贪眠。”

丙五、暇满难得之理:

    故速披上精进甲,    为除心与心所染,

    踏上净智光明道,    菩提道中不间断。

什么时候尽除了心与心所之污秽,内心便会现出心性光明智慧,如是串习而行持即是所谓的菩提道。一定要夜以继日毫不间断地精进实修,舍弃睡眠懈怠。《五次第论》中云:“息灭心心所,一切戏论时,无念光明智,无中边显现。”此处所说的心是指存在于三界所依身体上的增益寻思,心所是随后之伺察,它们是障蔽真如的垢染,因此彻底净除心与心所后便会现前无分别智慧。《二谛论》中云:“心与心所乃三界,增益分别伺察意。”也就是说,最初见到外境时缘所谓“这个”的总相而察知的寻思是心,如第一刹那认知这是“青莲花”,尔后缘此事物差别是心所之伺察,如分辨青莲花的蓝色、圆形、花心、花蕊等。《辨中边论》中云:“唯了境名心,亦别名心所。”又如《俱舍论》中云:“寻为粗大伺细微。”如是寻思之心与伺察之心所的一切名言习气于佛地将灭尽无余。《入中论》中云:“尽焚所知如干薪,诸佛法身最寂灭,尔时不生亦不灭,由心灭故唯身证。”也就是说,以迷乱二取为因,自证智慧被烦恼网所遮时称为心,因为寻伺是不善地所摄之故。一旦从中解脱便称为佛,因为了知对境却无有耽著寻伺的能取所取。《赞心金刚经》中云:“若为惑网掩,即名称为心;若离诸烦恼,即名谓佛陀。”《现观庄严论》中云:“胜诸有情心。”此中所说的佛地具有大心是指大智慧。《功德庄严经》中云:“众生之心乃分别,佛陀之心大智慧,犹如纯金之山坡,示此清净不净相。”

密乘中说大心与大烦恼均为智慧性即是此理。被无知白翳所遮的人认为成佛时心不灭,这实属愚痴之论调。入定时根识前虽然显现对境,但寻伺的心识已经灭尽。《毗奈耶经》中云:“比丘,入定时起心动念虽灭,然根识前并非不现外境。护境眷(人名),此即犹如平静池中显现影像也。”《定量论》中云:“内识不动住,眼见诸色法,彼识即根生。”诸根前显现外境是无分别的。《定量论》中云:“一切诸根识,无有分别念。”

总之,以二取为因生起取境寻思伺察即是所谓的心与心所,灭尽能取所取而认知外境即是智慧。如《吉祥鬘经》中云:“若以能取所取而分,于外境所起之分别念乃轮回之心;无能取所取而了知外境是解脱之智。”

丙六、今若不勤则受轮回之苦:

以往昔善业力而获得人身之士:

    今得圆满法根本,    无垢珍宝之法器,

    不容清凉法甘霖,    受轮回苦毁自己。

拥有人身珍宝器,正值降下法雨之时,如若不用法器来接纳,后果只能是被轮回痛苦折磨。《铁室传》中云:“虽已获得暇满器,然未接取法甘霖,彼为难忍狱火焚,长期为业所逼迫。”

丙七、暇满为诸法之依处:

拥有闲暇之所依人身,解脱之正法也会自然获得。

    大乐利乐云聚中,    所降妙智甘露雨,

    流入人身净心田,    故当喜悦诚行法。

佛法的甘露雨自然会流入具有暇满人身者的心田里。《华严经》中云:“奇哉!善男子,圆满佛法大甘霖亦流入具暇满人身者心田。此外,人身具无量利益功德。”

丙八、以比喻说明暇满难得:

暇满难得之理也可以用比喻来说明。

    人天导师佛陀说,    犹如盲龟颈恰入,

    漂于海中木轭孔,    人身较此更难得,

    暇满宝身何堪言?    是故今起当精进。

佛在经中说:譬如,海底住有一只乌龟,每一百年浮到海面一次,海面上漂浮着一个有孔的木轭,刹那也不停地随风漂荡,当然龟颈也可能入于木轭孔中,(但这是非常困难的,)而从轮回恶趣中得到人身较此更难。《亲友书》中云:“大海漂浮木轭孔,与龟相遇极难得,旁生转人较此难,故王修法具实义。”《入行论》中云:“是故世尊说,人身极难得,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花丛经》中说:“诸佛出有坏现身于世亦难得,转成暇满人身亦极难得,故当以比喻详说此理。舍利子,譬如,此大地亦成一大海洋,其中有一具孔木轭,另有一盲龟,木轭随风漂于海面,海底盲龟每百年方浮到海面一次,此盲龟颈入于快速漂荡之木轭孔中,而从恶趣再次转生为人并非如是,堕入恶趣者转生为人极其困难。”

仅仅获得人身尚且如此困难,更何况说行持正法的暇满人身呢?《入行论》中云:“如值佛出世,为人信佛法,宜修善稀有,何日复得此。”《顶宝龙王请问经》中云:“亲睹导师极难得,闻说寂法亦极难,转暇满人极难得,具戒信亦恒难得。”

甲二(认识暇满之自性)

分二:一、总说;二、别说。

乙一、总说:

    如是人分相似身,    中等身及珍宝身。

乙二(别说)

分六:一、宣说相似人身;二、宣说中等人身;三、宣说珍宝人身;四、当思正法之理由;五、如是思维之功德;六、于业地修法具大义。

丙一、宣说相似人身:

    不知善恶行非法,    根虽具足相似身,

    纵然转生于中土,    亦为边鄙野蛮性。

《虚空宝经》中云:“以昔善业之因,既生于人间亦具足诸根,虽转生于恒行正法之境,却不知业与业之异熟,常步入不善道中造恶业,彼等虽名为人,实乃庸俗之辈,因为死后将堕入无边恶趣之故。”

丙二、宣说中等人身:

    佛说未入正法道,    颠倒善恶贪今生,

    散于愦闹外境中,    蛮横放荡弃后世,

    不求解脱虽闻法,    非殊胜身中等性,

    偶尔心向微善法,    多时罪蒙慧眼故,

    持相自他有何利?    彼等在家或出家,

    稍许胜过恶趣众,    是故称为中等身。

《虚空宝经》中云:“于众生界中,未入正法或虽入正法,然因善恶混杂而行并沉于散漫中而使身语意蛮横放荡,勤造堕恶趣之罪业将堕入三恶趣之此等众生,亦蒙受佛大悲日光普照而具足久远后解脱之种子,故称为中等人身。”意思是说,行善作恶相间杂,只是精勤听闻词句之人不能摆脱恶趣。《三摩地王经》中云:“失毁戒律堕恶趣,彼以多闻不能救。”《涅槃经》中云:“迦叶且看,比丘提婆达多虽听闻受持经藏如护地大象所负之担,却因不善业而堕于恶趣。”《双部经》中云:“药部,任何众生临终时虽出哀号之声,然而除所造善业之异熟果外,无有其他能救之法。”又如颂云:“虽见佛出世,已闻犍槌声,亦闻寂灭法,然自未修持。彼人复言说:我心诚愚痴,随诸恶友转,以贪迷惑心,造作诸罪业。我曾依贪欲,杀害诸有情,唐捐诸僧财,感受难忍果。我以损害心,毁坏诸佛塔,亦言诸恶语,殴打自母亲。我今知以身,所造诸罪业,已睹生难忍,大号叫地狱。”

丙三、宣说珍宝人身:

    佛说无垢之法器,    最为殊胜之正士,

    自在闻思精华义,    调己劝他行善法,

    修行山王极稳固,    彼等仙人胜幢相,

    无论在家或出家,    即是珍宝之人身。

通过听闻善妙法门、思维其义、相应安住而调伏自相续,尔后劝勉他人行持善法,披上解脱大铠甲,这就是持大仙人(佛)之胜幢者,并非仅仅身着出家装束就称之为仙人胜幢。若自己如是精进闻思修,劝人行善,则无论是在家身份还是出家形象,都称为珍宝人身。《德藏经》中云:“德藏,若能以广闻圣教、思维彼义、无惑修行瑜伽,亦能劝勉他众行此,则是天等世间之殊胜庄严,故称为具义暇满,又称珍宝人身。”《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任何菩萨自己行善并劝勉他人行善,即成为具义暇满人身,受到诸佛赞叹、称颂、恭敬。”

关于劝他人行善的方法,《广大游舞经》中云:“诸有为法速毁灭,如空闪电不久住,汝于此世存活时,及时行持胜妙法。”或者按照大阿阇黎月称言:“最初必定于闻者,宣说布施教言等,此人堪为法器后,当说甚深之教授。”

如是暇满人身,总的来说可以作为诸乘之所依,尤其堪为无上乘的法器,对此《虚空宝经》中云:“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何看待暇满?’佛吿虚空藏菩萨:‘心为分别念迷醉而散乱称为系,息灭心之分别而住于自性中称为暇,圆满者即是了知心之自性,于真实义中心得自在,故称为暇满。’”要遵照此中所说来掌握。

丙四、当思正法之理由:

获得暇满人身之士恒时唯一思维正法之理由:

    故于大德前闻法,    如法修持住正法,

    恒常行法止非法,    以修法义而住法。

这是殊胜窍诀。因为善知识难逢难遇,听闻正法也来之不易,而做到持之以恒精进修法就更为难得。《佛分别律·教诲广严城品》中云:“诸比丘,且观恶趣众生,后世复得人身亦极难;且观此等具邪见之邪师,值遇真实善知识更困难;且观此等失毁戒律与解脱之破戒者,当唯以行头陀功德、始终修持善法、乐居树下或静处而度人生。”

丙五、如是思维之功德:

如此思维的功德利益:

    不久越过三有海,    速至寂洲得涅槃。

《天子请问经》中云:“天子,始终以精进心勤于善法,将速现前无上圆满正等正觉菩提。”《亲友书》中云:“依止真实善知识,梵行圆满能仁说,是故当依诸大德,依佛累世得寂灭。”

丙六、于业地修法具大义:

    何者转生为人时,    倘若不勤修善法,

    则无比其智劣者,    如自宝洲空手返,

    无义虚度暇满身,    故当恒修寂灭法。

转生在有修法机会的业力之地——南赡部洲,尽管已经获得了这样的闲暇人身,但如果不修行正法,则如同从如意宝洲返回时没有取到宝珠空手而归一般。《入行论》中云:“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所以,如果从微小善事做起,唯一精进修行增上生决定胜法门,将获得众多圆满功德。《宝鬘论》中云:“如此常修法,自与诸世间,悉皆心悦意,以此为最佳。由法眠安稳,安乐而觉醒。由内无过咎,梦中亦见乐。竭力孝父母,承侍种姓主,善用忍行施,柔语无离间,实语始终行,获得天王已,依旧成天王,次第成佛果《宝鬘论》原文颂词这一句是“故当依此法””直到“故知业果理,随同而行持,恒常利有情,即利汝自己”之间,均是说要修持使自他今生来世安乐的善法。

甲三(明确观察能依所依之自性)

分六:一、法之根本为心;二、应当日夜精勤修法;三、宣说功德令生欢喜;四、成办超人善妙之理;五、暇满为诸乘之所依;六、观修难得之方法。

乙一、法之根本为心:

从能依所依自性入手,专心观察。

    诸法依赖于自心,    心依暇满即缘起,

    种种因缘聚合时,    当调自心诸法根。

诸法依赖于自心,心又依赖于暇满人身,这就是能依所依的缘起。心作为一切善法之因,暇满人身作为助缘,此时应当唯一调伏自心。《亲友书》中云:“汝当调心世尊说,心乃诸法之根本。”《海龙王请问经》中云:“龙王,心乃诸法之本,诸法从心产生、由心幻化,故当彻知心之自性。”《普作续》中云:“如是一切显现法,皆为心造心幻变。”《楞伽经》中云:“如镜所显像,非有似显现,不知心相者,生起二分别。清净习气力,种种唯心生,人前现外境,世间皆唯心。”又云:“境无非实有,唯心无外境,习气扰乱心,尽现外境中。”意思是说,(一切外相)如梦境般现于心中,在迷乱的心前无有而现出内外种种景象,这是由迷乱习气所产生的景象,实际不成实有,但似乎实实在在现于心中,所以说心是诸法的根本。山等外境在迷乱的心前现为不清净,这是心所造的,而山等并非是心,对此下文还有阐述。

如果没有守护住自心,就无法守持学处。《入行论》中云:“若不护此心,不能护学处。”“除此护心戒,何劳戒其余?”“实语者佛言,一切诸怖畏,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有情狱兵器,何人故意造?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出?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其中所述均说明了轮回的一切苦乐都是从自心产生的。因此,要努力调伏的就是诸法之根本——自心。《宝云经》中也说:“世间心所牵,心不现见心,一切善恶业,皆为心所积。”《宝积经·迦叶品》中云:“心可造种种业,故如画家;心可造成损害,故如敌人;心可产生一切苦厄,故如怨家。”《抉择众生经》中云:“铁地极炽燃,火舌遍各处,以锋利铁锯,一身锯八瓣,此由诸恶人,三门罪心生。”心是一切苦乐的根本,因此全力以赴就是要调伏这颗心。

乙二、应当日夜精勤修法:

接连不断流转轮回受苦时:

    死亡恐怖生无边,    贫穷痛苦如雨下,

    皆从虚度暇满生,    故增上生定胜法,

    由思暇满难得生,    昼夜喜悦速勤修。

《华严经》中云:“嗟!善男子,漂泊于轮回中之此等众生,未曾思维自己暇满所饰人身得之不易,以恶知识之因流转轮回为苦火所逼,吾因思维殊胜闲暇而从三有中获得解脱,汝等亦当如是而行。”

乙三、宣说功德令生欢喜:

    此说暇满之功德:    面见导师具实义,

    闻修正法亦具义,    今生具义来世果,

    皆自暇满人身生,    故当数数生欢喜。

我们这些人当中,有的往昔面见佛陀并得解脱,有的今生日夜奉行善法使人身有意义,也有来世播下解脱种子的,这些都来源于思维暇满难得。《念住经》中云:“乐生且观,汝所见所闻一切善妙皆从思维闲暇中产生,众人任何安乐善妙之法悉皆依此而成办。”因此,已经拥有闲暇的时候应当发自内心欢喜。

乙四、成办超人善妙之理:

此外,宣说成办超人善妙之理:

    天等世间众生主,    声缘佛子中怙主,

    获得无死甘露位,    亦从胜宝人身生,

    故赞暇满胜天身,    已获人身当生喜。

出有坏大能仁获证菩提所依的身体也是南赡部洲人中尊主的身份,因此说人身胜过天人身。《现前菩提经》中说:“于天界中不能获证菩提,因有我慢而不能证悟真谛故,彻见唯有暇满人身方可成佛后而前往迦毗罗卫国。”《入行论》中云:“复以胜天身(,迅速成正觉)。”

乙五、暇满为诸乘之所依:

    人天之中人易得,    无念见谛智慧地,

    获得人身易成就,    深藏金刚乘道果,

    故说殊胜暇满身,    乃为诸乘法所依。

《俱舍论》中云:“欲界中获前三果,末果则由三界得,此无见道无出离,经云此始彼究竟。”密宗之真实义也依靠人身而迅速得以成就。《灭尽四大续》中云:“众人倘若精进修,殊胜密宗之此王,即生之中可成就,其余悉地何堪言?”因此说,暇满人身是诸乘之所依。

乙六、观修难得之方法:

如何观修人身难得呢?坐在舒适的坐垫上,皈依发心后思维暇满所饰之自身。

    犹如穷人获胜宝,    怀疑畏恐是梦境,

    应当欣喜思暇满,    成就现后利乐法。

思维这其中所说之义,就像贫穷之人获得了殊胜珍宝一样,应当为自己得到暇满人身而感到欣慰,一定要唯一修持正法,心想:如果这不是梦该有多好啊!也担心它消失。获得这样的人身也值得从内心生起欢喜,最后将所修善根回向众生。《佛分别律》中云:“目犍连,一心思维闲暇,以欢喜心随念人身。”

甲四、回向本品善根:

发善愿将如是宣说暇满难得之福德回向一切众生。

    以此妙音甘露语,    愿息众生之散乱,

    赴往林中断烦恼,    疲劳心性今休息。

奉献饰满鲜花的清凉甘露善说,愿以此遣除一切众生散乱度日、虚度暇满人生之业惑,全部前往舒心悦意的寂静处,使长久漂在轮回中疲惫的自心今日得到休息。

本品全义均可摄于刹那心相续中,令人们对轮回生起厌离心,此品撰著圆满并已回向善根。其余诸品也应如是理解。

    于静林间岩窟美药树,    瀑布泻声鲜花舞饰处,

    久劳此心不动而入定,    愿令暇满人身具义住。

    于此处亦不见野蛮众,    息灭烦恼具足七圣财,

    祈愿舍离今生此身后,    趋至心之国王本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