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甚深内义根本颂自注

(藏名:扎莫囊敦)

西康德格八榜寺亲尊仁波切传

陈健民译

敬礼:

上师具德金刚萨埵

薄伽梵具德金刚大总持

为诸具殊胜慧行者速得无上大菩提道故,乃说无上金刚乘。于彼略摄之《甚深内义》当如下述。

诸造论者,当先明造论需要,因颂曰:

  广大精进者若欲趋入金刚乘  受用无对待供上师前得灌顶

  后于诸经典教授闻思决定入  诸续句义中密意之语皆具足

  外内余三者义理广大难了知  苟所见所持如黑暗中牟尼光

  如灯如钥匙手中持已得开显  具决定慧者于我胜解或参疑

  为利益彼等我乃如法而造论

如是能摄集者虽非我所行境,惟秘密主及诸菩萨诸大善巧,大成就等解析之作甚多。又从诸正士口中所说正论,我曾备极闻思;于自修证内义,亦尝得决定。造此论著,无有过失可疑。

复次,人或谓诸母续中,异说甚多,或唯略摄住脉之法,或兼及气,明点或杂合外世间,内身体及余坛城而言之,而并及智慧真实与印证等,因此生起异议,各主二、三集合之说。彼等盖于经论未全圆融,故生起教授不同异论,而唯得一分智力定力者,即执此一分以为真实,余皆属于愚痴,心作如是分别,口亦如是宣说,如此等人,与一切智相距太远,于金刚乘无量义不能分别了知,翻成邪见。吾为悲悯彼等,故造此论;由造此论次,复读诸经典亦藉此练习。结颂曰:

  欲了此义具义利  胜解难思解脱因

  如鸟随金翅鸟行  我随大德而造论

如上已明造论需要。

第二:所摄义分三:(一)、申敬立愿。(二)、正义。(三)、回向完结。

(一)分四:

  1. 敬礼上师。
  2. 敬礼形相身。
  3. 敬礼大乐。
  4. 立愿。

(二)正义:中分十二品如左:

  1. 建立本体。
  2. 总示因缘。
  3. 别述身之成立。
  4. 释脉。
  5. 释气。
  6. 释明点。
  7. 释四时与识相合。
  8. 外器内身配合之理。
  9. 起正理趣。
  10. 开示清净诸法根基。
  11. 道之次第。
  12. 示身收摄之理。

如此论者,为能诠《甚深内义》,依此义,了知所诠义理,是能诠所诠之连系。

依于所知义,持其要,是即道之次第连系。

连系之中分三种,基础、自性与夫果,不夺乃分为三者。基础连系,由此净除杂乱时形相,得显无垢佛陀藏光明果,此为自性连系;如此境行果续之理趣,是为义理连系。密集后续所谓续者连系义、义连系。

自性二为,如是不夺则为,基础为迷福慧事;由三略摄彼续义。如上颂,藏中诸先德或云基础即生起菩提之对治法,或云为四灌顶,或云为身皆与教不合。初说为道而非基础;二说灌顶亦道,彼且另需基础;三说身为五蕴之支分;皆不应理。本论基础者,一切法真实为身心二者;于彼无垢,即是佛藏之果。为令基础成熟故,为灌顶已,乃修起、正;此皆道之次第。如上所编,若引证立破,恐繁且止。

本论之连系者,以简外道,故当先述总因缘之建立,继则别释身之成立。身成立已,当知其脉之安住,故先释脉;脉中经行者为气,故次当释气;脉中安住者为明点,故次当释明点。由气、脉、明点圆满已,有情乃有四时错乱之所依,故次当述四时错乱与识相合之理。其外错乱执着世间等内身本具,故次当述外器、内身配合之理。由身心自在丰满故,乃正示升起次第、圆满次第之方便,与夫净除亲疏一切之道行次第,乃至死之收摄次第,于彼能净道及所净事,广为宣述。生死相续摄尽已,其后乃开示彼等概括之义,并指示法藏之要义,令其通达,以结归焉。

此上表示本论所诠、能诠之连系。

正论

初释申敬之三颂:

  顶礼具德上师前  一切智一切见者

  外内余三真实义  遣除四时之迷乱

健按:所注非全依根本颂句,而作注脚时或以颂为注之脚者,亦有之,故注中所引根本颂不完全。

敬礼师佛无分前者即第一句,所别境、能别法,具佛功德故。一切智者,为其所知为一切,非仅智而已。惟智之一字,则依于他声而通达者有之;虽然通达不向人说者有之,如辟支佛是。我等上师非如此,故云:“一切智一切见。”外内余三者,外世界、内金刚身、余为灌顶及生起次第。真实者,即大手印显现,与空无分别,二谛义无错乱。如上开示已,其作用则为遣除四时之迷乱。四时者,睡、梦、贪、醒是。即彼四时开示其四身之果,故为人天世间具德吉祥尊,当敬礼之。本颂释竟。

  顶礼具德上师前  俱生一体二自性

  三身之气脉明点  四时即出生四身

敬礼有形相身者,即此形相显现佛体故。俱生一体二自性者,一切有情无别,皆见有垢,于佛则是法身之一切事业功德;二自性者,福、慧是,世俗、胜义是,果位则合为无垢法界,其等流因为甚深二身师云:“即法身、体性身”三身之气脉明点者,胜义大乐法界者为法身,一称最深身师云:“即自性身”其所依于世俗谛等流因为报身、化身。报身者,依于梦及八识清净转变意命气是也。化身者,平常境与一切法上,前六识清净,由此生起化身也。脉、气、明点为身、语、意三金刚,由彼三清净而成金刚,故为一切佛之三业本体。四时即出生四身,如《无垢光论》师云:“此为《时轮注》”云:

睡眠沈厚安住无念为法身,梦中由命气时现时否为报身,醒时所现一切境为化身,贪时难制,被垢所愚为智慧身,以上为有垢有情之四身;诸佛为无垢果四身。

第二颂竟。

  顶礼五佛之自性  一体具诸法自性

  一乐中自性道体  谁际生起自体性

顶礼五佛之自性者,由形相分五智、五佛:色蕴、法界体性智、毗卢遮那佛;识蕴、大圆镜智、不动佛;受蕴、平等性智、宝生佛;想蕴、妙观察智、无量光佛;行蕴、成所作智、不空成就佛。五佛五智五蕴,一切在大乐本体分出。《喜金刚续》云:

所谓第六佛者,唯本性变现

可以印证。第三颂敬礼大乐者,由大乐能出生诸佛之天女前当敬礼故,彼即般若佛母故。一体具诸法自性者,《金刚篷经》云:

  智慧彼岸法,  说为瑜伽母,

  如何趋入彼,  当行大手印。

故一体者即一切法体性,一切法皆从缘生,缘生则自性本空,如龙树云:

  若除缘生法,  无有一法生,

  是故非空性,  无有少分法。

又《般若经》云:

  一切法者,  因缘所生,

  不生不灭,  空寂清净。

又密乘异名中观,汇归一乐,谓离一切边为中,故于脉为中脉,于气为智慧气,于明点为大乐明点。心无分别,如童女看镜光,于一切相具足胜义空性,此即释般若佛母出生诸佛之理。谁际者,谁字摄不定多义故。如谁达到修道究竟边际,于金刚定断除烦恼障、所知障、定障,而时具足一切殊胜智,或谁于彼等流因,初地见道,能所断已,亦生起无分别智,此定实地见到,即此义也。又《无上续》云:

胜喜之末离喜初,如黑暗中之灯光,如是子等当心信。

所谓心信者,如《宝性论》云:

  自性之胜义,  以信应通达。

盖以诸佛作证之灌顶力,或修力,生起信心以通达也。气、脉、明点清净,于胜喜后交到离喜时生起安乐无二智,离贪等心,如水中月,离虚妄及真实见,无漏不变殊胜乐,一刹那中灭除千八百业气,而登初地。此义与解析,可与《三菩萨论》相合。彼一切有情,虽然生起,因有盖覆,故转成轮回。此颂中天女,泛指诸空行,或杂种女,或亥母,或无我母,皆无不可。第三颂竟。

  顶礼大空天母前  凡诸密经极秘密

  佛于无上部中明  六边束缚之内义

  外内声闻难受用  般若乘中极秘密

此中叙述造论动机与愿望。凡诸密经皆秘密者,指事、行、瑜伽三部诸密经,大半秘密,如:

  1. 真实明点之扼要。
  2. 无上大三昧耶密意之方便。
  3. 第三、第四灌顶之义。
  4. 烟等相及其能见相者相续之道果。

如上四者,皆密而不宣,故颂云:“佛于无上部中明。”然此等义为无上秘密句,为甚深坚固之金刚句,被六边所束,故颂云:“六边束缚之内义。”六边者:

(一)密意边:

内分:①时、②义、③意乐三密。如佛云:“以一刹那圆满佛”,此为时密意。《大幻化经》云:

  由诸佛中之所夺,  从彼殊胜天女行

此为义密意。《喜金刚》云:

汝应当杀生

此意乐曲趣密意。

(二)非密意边:

汝应不杀生及不说妄语,散见诸经甚多。

(三)不了义边:

如绘图坛城,供养手印外佛母,及起分各种事业,此皆趣入内义之方便。

(四)了义边:

气、脉、明点之心要、自性光明心之真实、第八识、如来藏、不变殊胜大手印是。

(五)非如声边:

佛特出之名称,如谷札嘎雅,为气之名。而为世间经论语言所无者。

(六)如声边:

如普通经论所载句义等。

如上六边杂出经中,如《集智金刚续》及《普遍摄持无上金刚续》等是。于甚深内义故,亦如是难于通达,为令堪能故,愿为宣述。此论内、外、声闻难受用,般若乘中极秘密者,外声闻如滚都居于札那梗,内声闻如大毗婆娑等,彼等皆云我及补特伽罗实有,由此分别心,不能了知安住真实之理。内道般若乘,则唯住一分空理于心,明不显故。故自处于秘密中。《吉祥鬘经》云:

如此难通达,薄伽梵如来藏,而自处于外,所成各别异生,声闻、辟支佛及初学空性者,心散乱诸菩萨

云云,盖彼金刚身于如来藏中显现之顺因,最极甚深之色身,具足相好而无垢,即此无垢身,从本安住于有垢身内,心与垢相俱,以诸烦恼壳而缠缚故,说名为如来藏,是处非处等智力,无畏不共诸佛功德皆备焉。如是内义,故极隐覆,为金刚句。我为令彼等明显了知故,愿造此论,故颂云:

  身心内自性愿述

结颂云:

  此理诚然难通达,  不达虽说无义利,

  为除难达之疑虑,  宝性论中曾广述,

  由诸佛子亦难明,  为汝欲示亦不能

  分别疑心当断除,  如佛言教方契入。

正论中总义,中分二科:

一、建立具需要之本体

二、决定所分十一品

初颂云:

  无垢如来心之藏  不净与净清净混

  如次当至清净者  初众生次道上众

  三为如来如上次  佛如是说当了知

所诠金刚乘殊胜难达,由四不可思议相属,依于佛陀菩提方能了知。

金刚者为不变之佛,乘者趋入彼道之谓,佛子乘此到佛位故,不坏佛心藏,为世出世不动根基故,名为金刚乘。不被一切垢所染故,故曰无垢。即此是一切佛本体故,故曰佛心藏。

此中分三时转变:

  1. 不净为有情住时。
  2. 净不净混为菩萨道住时。
  3. 极清净为如来住时。

如此三住时,异名甚多,为境、行、果三、或因续、方便续、果续,或安住诸法之根基、道之次第、果之次第等,皆前大成就、大善巧者所说。

此中具四不可思议理者:

  1. 如来藏虽不被垢所染,然未断二障以前则不成佛,是未成佛义。
  2. 此等垢虽从无始繁缚,然为忽然故,被垢所染,实无所有,此为菩提义。
  3. 现在具垢有情,虽然本来圆满六十四种佛功德,然在无垢法界中之顺因,未生白法以前,功德之功能不能显,此功德义。
  4. 有情与诸佛,一异离言说,于事业之上趋入毫无分别一切说之根基,即此不可思议。

此不可思议,《宝性论》云,具净而外被垢故,虽染本自清净故,诸法无分别相故,任运无有分别,如上即四不可思议义也。

又,声闻、辟支、新入大乘菩萨,难于通达,然以喻可了知,如吠琉璃宝外有垢壳,然宝与壳原是二物,不相混。有情虽具佛藏,然为垢所染,各不相杂,故于清净外而有垢染;此喻第一义。

又,从无始摩尼有垢壳,然此壳非从宝出,亦非从余物出。彼任何不能生之壳,了知本清净矣,则垢亦清净矣。以障如来藏之垢清净矣,则自显自佛;此喻第二义。

又,宝前功德与后功德无分别,前垢障故不显,后垢除故显,如于宝幢前启白后,可与功德。如是佛功德虽然本具,未生白法以前,功德不显,然法尔具足。无分别功德相,如宝本无壳,对之启白,即生功德,不启白,则不与功德。宝虽无此分别之心,然任运成办事业,如是如来藏,亦任运成办而无分别;此喻第三、第四义。

或谓现在有果,或谓无所断烦恼,或谓无生起对治之智,或谓有清净自性,或谓一切无,如上等说,与金刚乘相距甚远。如上四不可思议如来藏,出生世俗、胜义,有情及佛,显与空等,所生一切缘之自性,由下将述之。三时住者,所摄当可了知,此本体虽无始而有果,自性清净常德,从初由壳覆不见,如金色被遮盖,吾所著《如来藏论》已详。

第二决定所分十一品者,分三颂:

  首先当明其因缘  胎生身体如何来

  其脉如何当明述  气如何住如何行

  明点何住复何行  识等如何与相合

  身与世间如何配  观修本尊当如何

  修持清净之根本  道之次第一一述

  坏时收摄之规矩  如佛所示我当述

首明总因缘,次述身之成立,次释脉、气、明点及与识相合之理。外器内身配合,身与本尊配合,所净一切法配合道之次第,收摄之次第,如上等略摄十一品之内容已,今当依次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