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第三章 十界依正

第三章 十界依正

前言世间,明一切心造,兹言出世,以明心造有染净之不同。

第一节 染净心

心净则佛土净,心染则国土秽。净土秽土,悉依一心染净而现。

第二节 自在不自在

业由心造,境随业转。心有净染,故境有自在及不自在。染心为业所拘,则境不能自在。净心无所挂碍,则境随心自如。故四类有情,能变之识,各相违故。所变之境,亦乃相违。故天见宝严之地,而鱼见乃为窟宅。人见是清凉水,鬼见是脓河猛火。皆由业因差殊,是即不自在义也。若在色自在地菩萨,境随智转,变化从心,一切妙境,随变皆成,是即自在义也。

第三节 凡圣依正

第一条 三世间

前言世间,但就众生而说世间。兹合凡圣而说,亦分之为三世间。

一、器世间 即国土世间,举如来所化之境。

二、众生世间 举如来所化之机类。

三、智正觉世间 如来具大智慧,觉了世间出世间之法,是如来教化一切众生,为种种差别之智身也。

第二条 二种身

报境不外乎二,所谓依报正报是也。依正二者,亦即身土。兹言身之分别,凡圣不同。先述凡夫二乘之身,次论佛身。凡夫二乘之身,即二种身。二种身者,谓分段身、变易身。

一、分段身 界内凡夫,身有分段,名分段身。

二、变易身 界外三乘,因移果易,名变易身。

第三条 佛之三身

兹说佛之三身,金光明经玄义云:‘三身者,身、即聚积之义,谓聚积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

一、法身 谓始从初住,续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

二、报身 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

三、应身 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第四条 四土

前说世间,但明凡夫世间。兹合凡圣,须明凡圣染净之土。惟诸家说土不同,兹就台家所立四种净土:

一、凡圣同居土 人天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也。

二、方便有余土 断见思烦恼,出离三界生死之人之生处也。是修小乘之方便道,断见思惑者生处,故谓之方便。尘沙无明惑未尽,故谓之有余。

三、实报无障碍土 方便土证空理者果报之土,此上更证一分中道之理者之果报土。行真实之法,感得胜报,色心可无相妨,谓之实报无障碍土。此土纯为菩萨所居,无凡夫二乘。如别教之十地已上,圆教之十住已上之菩萨是也。

四、常寂光土 常、即法身,为本在常住之体。寂、解脱也,一切诸相永寂。光、般若也,照诸相之智慧。此三德不纵不横,名秘密藏,是诸佛如来之所依所居,故名常寂光土。

第五条 华藏世界

前就近小,只说娑婆。兹就广远,而说华藏。据华严经说,华藏世界,甚广甚大,不可具说,兹略其义。

第一段 一浮幢佛刹

一浮幢佛刹,具下之数项:

一、一香水海。

二、海上一莲花。

三、花上一世界种。

四、世界种上二十世界。

五、每一世界,各有佛刹微尘数世界,周匝围绕。但第一至第二十,其数亦顺次递增为一至二十之佛刹数。

第二段 华藏世界海

华藏世界海,有一百一十一之香水海。

第三段 娑婆世界位置

娑婆世界所在之一浮幢佛刹,此佛刹之名。如:

一、无边妙花光香水海。

二、一切香摩尼王庄严莲花。

三、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

四、种上二十重世界。

  • 第一重 最胜光世界 离垢灯佛

  • 第十二重 光明照耀世界 超释梵佛

  • 第十三重 娑婆世界 毗卢遮那佛

  • 第十四重 寂静离尘光世界 遍法界胜音佛

  • 第二十重 妙宝焰世界 福德相光明佛

第四段 遍照十方炽然世界种

一、遍照十方炽然世界种,在华藏世界之中心。

二、遍照十方炽然世界种,最近之十浮幢佛刹围绕,东方离垢焰起,顺次右旋而为一周。

  • 一、离垢焰          六、莲花因

  • 二、无尽光          七、宝香藏

  • 三、宝焰光          八、宝庄严

  • 四、帝青宝          九、金刚宝

  • 五、金刚轮          十、天城宝

三、遍照十方炽然世界种,在华严世界之中心,而华藏世界,凡有一百一十一香水海,皆重重围绕此遍照十方炽然世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