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第二章 解分

第一节 明义

‘十住心’十住心者,真言宗之教相判释也。其名目虽本于大日经十心品,并大日经疏,亦本于菩提心论,释摩诃衍论。至其本质,实可称为日本弘法大师之独创,故其本据,在弘法之十住心论及秘藏宝钥。

一、异生羝羊心 异生为凡夫六趣四生等各异之生,即如所谓群生也。羝羊为牡羊,其性下劣,除求水草念淫欲外,他非所知,以譬凡夫愚痴闇昧,不解世理,醉生梦死,非道恶人,无信无德者。

二、愚童持斋心 愚童者,愚昧之童子也。持斋者,持八关斋也。恶者非始终为恶,为内薰与外缘所诱,亦修五戒十戒等善,作忠孝仁义礼智等德者是也。

三、婴童无畏心 婴童为母所抱则安,愿生于天,得神佛拥护则满足,如云外道生天,暂得苏息,乃修四禅六行之生天教也。

以上为世间三个之住心,摄于胎藏界曼荼罗第三大院外金刚部之众。以下为出世间:

四、唯蕴无我心 入佛之法门最初之住心也。畏生死,厌苦,愿寂灭涅槃者,观四谛之理,执三世实有,法体恒有,得唯我空者,即声闻乘之佛法也。如小乘二十部俱舍成实是也。

五、拔业因种心 较前者更进,处于无佛世界,修无言等业,见飞花落叶,观十二因缘之法者,即烦恼所作之因虽拔,而其习气未薰在者,如缘觉乘是也。

以上二乘小乘教之类,摄于胎曼释迦院之眷属。

六、他缘大乘心 他缘与无缘同,住于自他怨亲平等之观,悟真如平等,度众生界,使归入佛界也。正与法相宗所教相当,弥勒菩萨之内证法门也。

七、觉心不生心 从前心之赖耶缘起,进一步入于心境俱空之证,觉悟心性之不生不灭。说三论宗,所谓八不中道,起信论所说当之,此文殊菩萨之内证也。

以上二心为三乘教。

八、一道无为心 又名如实一道心,如实知自心,空性无性心,法华所说。以心即境,无为无相为极意,大日经谓为如实知自心,配于天台宗,观音菩萨之内证也。

九、极无自性心 有浅深之二释。浅释者,华严法界诸相,即真如实相,真如无自性,随变不守自性,染净真妄交辙,事事无碍,重重无尽之义也。深释者,是由毗卢遮那之教觉而无自性。华严之法门当之,以为普贤菩萨之内证。

以上九心,是为显教之摄也。

十、秘密庄严心 秘密者,金胎两部,六大、三密、五相、五智等之无尽法门也。等觉十地,亦不能见闻。其法门之德,谓之庄严,即真言宗教之心地也。

此十住心有横竖二者:横十住心者,于一十住心,又有十住心,委如十住论。横十住心,为胎藏界之十住心。竖十住心,为金刚界之十住心,胎金不二之处,谓为不二之十住心。

第二节 明法

第一条 三大(三)

三大者:

一、体大 谓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也,为一切法之实体,而周遍于法界,故曰体大。

二、相大 谓三、大、法、羯、四曼也,四曼显著,而周遍于法界,是谓相大。

三、用大 谓身、语、意三业也,三业之作用,实际同于六大,而周遍于法界,是谓用大。

第二条 六大

六大又曰六界,即地、水、火、风、空、识也。此六法体性广大,周遍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为大。盖非情为五大所成,而有情为六大所成也。此六大之义,虽涉于显密而说之,然显教之义,以欲知六大假和合而成一身,能成之六大,所成之一身,皆是生灭无常之假法而说之也。密教说六大之体性,本有常住,即胎金两部理智之二法身也。盖密教不如显教,别立无相之真如。故法界之诸法,不过五蕴,即色心之二法。今开色之一而为五大,合受等四蕴而为一识大,此中五大为本有常住,凡圣一如,故为本有胎藏界之理法身。识有情智迷悟之别,故为始成金刚界之智法身但色心本自不二,色即心故,五大即五智;心即色故,五智即五大。理法身固非顽迷无智,智法身固为常性不变,其种子色形等如下:

(种子)(色)  (形)  (性)  (用)
地大   □   黄   □ 方   坚    持
水大   □   白   ○ 圆   湿    摄
火大   □   赤   △ 三角  煗    熟
风大   □   黑   橥 半月  动    长
空大   □   青   樃 团形  无碍   不障
识大   □   白   ○ 圆   了别   决断

若六大合于心法形色,则:

地水火风空    色形

识        心法

‘识大形色’六大中识大之形色,密教谓心法有实之形色,其色白,其形圆,其证则引金刚顶经我见自心形如月轮之说。谓凡夫所见,虽无隔历质碍,然佛眼所见,则有周遍法界无碍自在之色。若不然,则不惟与显教法身无相之说同,月轮之说亦无用矣。然日本台密,以此月轮为伪相之譬喻,而心法不许有实之色形,与显教同也智证之金刚界瑜伽记曰:‘本国僧中,或执心有其形,即月轮是也。若不言有月轮,同显教法身言断心灭之说,所以可云心法定有形。若不然,密教月轮之说无用云。今言此执与当文禅要违,故可以月轮为伪相喻。’案本国之僧者,日本之空海也。智证大师在唐时,请决于法全和尚,和尚举两处之违文,而非此说。当文者,金刚界仪轨所谓无体亦无事,即亦非月,由具福智故,自心如满月是也。禅要者,彼释所谓伪想一明月,犹如净月是也。然天台二百题十一,有心法形色之疑,而成立有形色。

‘六大能生’ 大日经五秘密曼荼罗品,如来说发生偈,是由六大生四种法身,四种曼荼罗,三种世间,且示诸法常住也。偈曰:‘能生随类形,诸法之法相,诸佛与声闻,救世因缘觉,勤勇菩萨众,及人尊亦然,众生器世界,次第而生生生住等诸法,常恒如是生’,此中前之能生二字,是六大随类形。已下诸句,所造之法也。于其所造句中,配四种法身,与四种曼荼罗,及三种世间之三种法也。

第一段 十识

密教依释摩诃衍论而立者。前之八识,与唯识所立不异。第九识之一切一心识,又曰多一识,是真如随缘,而为有情非情。此二有情非情,各有一心,故曰一切,或曰多,为同一真性,故曰一心。第十之一一心识,又曰一切一心识,是通随缘之一切有情非情,而唯为一心,故曰一心。真如之体唯一,故曰一心。释摩诃衍论曰:‘心是有十,一者眼识心,二者耳识心,乃至九者多一识心,十者一一识心。如是十中,初九种心,不缘真理。后一种心,得缘真理为境界。今据前九,作如是说,离心缘相。’

第二段 无量识

真言宗虽由释论一往立十识,其实立无量之心识也。其故,真言立心即智,智即佛,则以佛有无量,故心识亦无量也。因而本宗就胎藏界曼荼罗之诸尊,立一识、八识、九识、十识、无量识之五释。

‘一识’ 一识者,中台大日尊一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小乘成实之所立同。

‘八识’ 八识者,八叶尊八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性相二宗八识家之所立同。

‘九识’ 九识者,中台八叶九尊九种之心王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是与大乘华天之所立同。

‘十识’ 十识者,除前九尊,摄其余十佛刹微尘数之一切心王,而为一识。此名为一切一心识,加之以前之九识,而为十识,摄一切之心数。

‘无量识’ 无量识者,开上之一切一心识,即无量识也。以摄一切之心数,显教亦有心为无量之义,然约知一心无量之法而成无量心,密教本来有无量心,各自知无量之法也。华严法华有此等之言,即插佛密义故也。

第三条 四曼

六大缘起所成一切法,散居于宇宙之现象为三、大、法、羯之四种曼荼罗,曷谓大、三、法、羯、曼荼罗。

一、大曼荼罗 地狱、畜生、饿鬼、修罗、人、天、之六凡,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圣,合之则为十法界。总此十法界之有情曰大曼荼罗,以其能显了六大之所成也,故与以大名也。

二、三昧耶曼荼罗 总十法界中之山河草木国土器具等非情之物,曰三昧耶曼荼罗。三昧耶者,平等之义,非情之事物,虽相相各别,而示其性之融会无碍,是谓平等曼荼罗。

三、法曼荼罗 总十界之有情非有情,其音声言语风林河水等之声,及色尘之文字,曰法曼荼罗,何以故?六尘为教体故,在在六尘所铨表者,皆法曼荼罗也。曷谓法,铨表其物之义理,而使生知觉,是谓法。

四、羯磨曼荼罗 于十法界之大三法曼荼罗上,而为取舍屈伸等之动作,曰羯磨曼荼罗,羯磨者动作义也。

合此三大法羯之曼荼罗而言之,是谓四种曼荼罗,于是四中各各之事法,虽极纤秒,而皆圆具无尽法界了无缺者,何以故?融会故。盖曼荼罗云者,固轮圆具足之义也。

复次曼荼罗又作曼陀罗、满荼逻、漫怛罗、蔓陀啰、曼拏罗、略曼拏、曼荼。新旧之译,有种种:旧译多曰坛,又云道场;新译多曰轮圆具足,又云聚集。此中就体而言,以坛或道场为正意。就意而言,以轮圆具足或聚集为本意。即筑方圆之土坛,安置诸尊于此,以祭供者,是为曼荼罗之本体。而此坛中,聚集具足诸尊诸德,成一大法门,如毂辋辐,具足而成圆满之车轮,是曼荼罗之义也。而常称为曼荼罗者,是图画者。

一、大曼荼罗 总集诸尊之坛场,及其诸尊之形体,并图画其坛场之全体,及诸尊一一者是也。是为曼荼罗之总体,故云大。大者五大之义,又广大之义,他三种虽亦系五大所成,而此为总体,且最广大,故独名为大。

二、三昧耶曼荼罗 画诸尊手所持之器杖及印契者是也。三昧耶为本誓之义,此以表诸尊之本誓,天魔波旬勿论,诸尊自身,亦不能违越誓约之标帜也。

三、法曼荼罗 画诸尊之种子真言,及一切经之文字义理是也。

四、羯磨曼荼罗 羯磨者,作业之义,铸造之形像是也。此乃诸尊身上一切之威仪事业,及铸像泥塑等之作业。

此四曼中,前一为总体,后三为别德。大曼荼罗,是诸尊之人体。此诸尊所说之法门,是法曼。此诸尊所持之器杖,是三昧耶曼。此诸尊之所作,是羯磨曼。此四曼又云四智印、大智印、三昧耶印、法智印、羯磨智印。密教分别万有,常用六大、四曼、三密之言。依此深秘之释而论,四曼即一切现象之分类。大曼荼罗,总摄十法界中一切之有情,六大所成显故,附以大之名。三摩耶曼荼罗,总摄十法界一切非情之法,三摩耶乃平等之义,示非情真实皆平等也。法曼荼罗摄音声言语,即风浪之声,色尘之文字,六尘上所表诠者之一切法者,所以染体使生知觉者也。羯磨曼荼罗,摄上述三曼上所有之一切动作。

第四条 三密

三密者,身语意三密也。

一、身密 如手结印契是也。

二、语密 如密诵真言是也。

三、意密 如住瑜伽相应,白净月满,观菩提心是也。

凡夫与大日如来,共以六大为体,四曼为相,本无差别。良由凡夫迷之,如来悟之,致有差别耳。如行持三密,一如大日如来。则大日如来之光,映于持者之心水。持者之心水,亦受持大日如来之光。是谓行者三密三应,而受如来三密加持矣。

今分为如来自证之三密,与众生修行之三密而辨之。如来三密者,身语意之三业,本来平等,身等于语,语等于意,皆遍法界,谓为法佛平等之三密。然则一切之形色为身密,一切之音声为语密,一切之理为意密也。而谓之为密者,非秘隐于人之谓,乃以此等之义,为法佛自证之境,无凡人之分,故谓之密。又吾等于一切平等,虽本来具之,然以惑染隐秘之故,谓之密也。显教虽于密迹力士经说佛之三密,不可思议,然未显一一之三业所作,尽法性之至理。又凡夫为印言观想,即与如来之三密,同备无尽之德用。又依三密之加持力,自他同有灭罪障禳灾疫除病患等无量之不思议,均未说也。密教则颇能说其真实之相。

修行三密吾等既具法佛之三密,然为惑染而不能证得之故,以佛之大悲心,使众生行生佛平等之三密。身结印契为身密,口诵真言为语密,意观其种子,或观其三昧耶形,成观其本尊,是为意密。行此三密,则为如来之三密所加持。众生之三业,与如来之三密,入我我入,无二无别,谓之三密相应,依三密相应,成就一切之悉地也。菩提心论曰:‘凡修习瑜伽观行人,当须具修三密行,证悟五相成身义也。’大日经疏曰:‘入真言门,略有三事:一者身密门,二者语密门,三者心密门。行者以此三方便,自净三业,即为如来三密之所加持。乃至能于此身,满足地波罗密,不复经历劫数,备修诸对治行。又然毗卢遮那内证之德,以加持故,从一一智印,各现执金刚神形色性类,皆有表象,各随本缘性欲,引摄众生。若诸行人,殷勤修习,能令三业,同于本尊,从此一门,得入法界。然是为对劣机之方便,非为至极,以无相之三密为至极也。’大日经供养法曰:‘甚深无相法,劣慧所不堪,为应彼等故,兼说有相法。’要略念诵经曰:‘相无相甚深,少智不能入,依无相说相,摄彼二种人。’

‘三密瑜伽’ 总名真言之行法也,以真言之行法,欲得三密之瑜伽故也。瑜伽者相应之义,身结印口唱咒意观理,此三事相应。又众生之三业,与佛之三密,入我我入,彼此平等,谓之瑜伽。依此瑜伽,成就所求之事。众生身语意之三密,与法身佛之三密,相应融和而无隔历,父母所生之肉身,即为佛身也。

第五条 法界

第一段 事理法界

法界有事法界理法界:

一、事法界 现象界之万有诸法,曰事法界。

二、理法界 事法界中,事事物物诸法之元,则即能造能生,而周遍于所造万有之地、水、火、风、空、识之六大,曰理法界。

第二段 一多法界

法界有一法界多法界。

一、一法界 六大不改其性,自然缘起而成一切法,是故一切法即六大,六大即一切法也。然其在能生六大之位,则诸法差别之相亡泯,唯坚湿煗动无碍了知之法性六德而已,无相而平等,故云一法界,一者平等无差别之义也。

二、多法界 多法界者,于一切法根原能造之六大位,而事事物物差别之相,历然存在也。

第三段 十法界

密教之十法界,与显教相异,以五凡五圣为十法界。

一、五凡 五凡者,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天也。

二、五圣 五圣者,声闻、缘觉、菩萨、权佛、实佛也。

第六条 三妄执

由有无明,生五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也。此五根本之惑,开之成一百六十心,于其一百六十心中。

最粗者立粗妄执。

微细者为细妄执。

极微细者为极细妄执。

此三妄执,该摄一切惑品。

第七条 两部曼荼罗

凡密教之法门,以分金胎之两部,故自建立二样之曼荼罗也。而此两部,虽各自独立,为得成佛悉地之法门。然密教为由全体上融会二者,故配之于理智因果等,以会两部为一双之法门。胎藏界为属众生本具理性之法门,配于理,配于因。金刚界为属诸佛始成果相之法门,配于智,配于果而安置之,则胎曼在东,金曼在西。以东为物之发生之始,西为物之终归之义,自相应于因果之理故也。是为一应之说明。又以胎由理门成,金由智门成,而说其显密者一金为显,以智显故;胎为密,以理密故;二胎为显,以色显故;金为密,以心隐故。

一、胎曼荼罗 胎藏界直言本经大日经,虽说诸种之曼荼罗,而根本之都会檀曼荼罗,由十三大院而成。以大日为中心,辏合一切之佛菩萨诸天诸神者,但现图曼荼罗,则省四大护院之一,而为十二大院。

二、金曼荼罗 依金刚界密教本经金刚顶经之所说,则有六种、十种等之曼荼罗,现图曼荼罗中,辏合九种,称曰九会曼荼罗。

第一段 二重曼荼罗

二重曼荼罗者,胎金两部之曼荼罗,各有浅略秘密之两重。

一、在胎藏界者:

  • 一、大日经具缘品所说,大日住阿弥陀三摩地所现之加持境界也。是于三部中为莲华部之曼荼罗,浅略之曼荼罗也。

  • 二、又秘密品所说者,为毗卢遮那本地之境界,三部中佛部之曼荼罗,即是秘密之曼荼罗也。

二、在金刚界者:

  • 一、教王经略出经所说之大日住阿閦三摩地,诵吽字成阿閦佛,为成身会者,是三部中之金刚曼罗,即浅略之曼荼罗也。

  • 二、又瑜只经序品所说之曼荼罗,是三部中佛部之曼荼罗,秘密之曼荼罗也。故瑜只经非十八会之摄,经自说谓为本有金刚界大日如来,住于众生本有之三摩地,于本有无作之境界,所现之自性所成之三十七尊。

第二段 胎藏界

第一款 十三大院

胎藏院曼荼罗,为胎藏界之诸尊。如其位安置于坛场者,坛中安置十三大院、四百十四尊,一切之功德,轮圆具足者,是胎藏界之曼荼罗也。此曼荼罗,乃显众生本具之理性者,故又名因曼荼罗,理曼荼罗。以东方为发因之位,故亦名东曼荼罗。其理性清净无垢之德,喻之莲华,故亦名莲华曼荼罗。又此曼荼罗,有现图曼荼罗与阿阇梨所传曼荼罗之二种:现图曼荼罗为图画,善无畏三藏祈请虚空炳现之坛形,即现今流布于世者是也。阿阇梨所传曼荼罗,为大日经及仪轨所说,不载之于图画,由一一阿阇梨传其作法及义理。二者相违之点不少,盖现图为结缘,阿阇梨所传为传法也。

‘十三大院’ 大日经仪轨说胎藏曼荼罗画十三大院而安置诸尊,但现图曼荼罗缺四大护院之一,而为十二大院。

‘四百十四尊’ 诸家所说之数无定,而以四百十四尊为常数。第一、中台八叶院九尊。第二、遍知院七尊。第三、释迦院三十九尊。第四、持明院五尊。第五、虚空藏院二十八尊。第六、金刚手院三十三尊。第七、除盖障院九尊。第八、观音院三十七尊。第九、地藏院九尊。第十、文殊院二十五尊。第十一、苏悉地院八尊。已上二百九尊,谓之内院。第十二、外周之金刚院二百五尊,通内外院为四百十四尊也。

‘胎藏界五佛’ 胎藏界曼陀罗之中心部,云中胎藏,又称中台八叶院,八叶莲华开敷之形也。中台是大日如来,四方之四叶,现四佛;四维之四叶,现四菩萨;即南方开敷华王如来,东方宝幢如来,北方天鼓雷音如来,西方无量寿如来,中台之大日如来,合为五佛也。

‘胎藏界九尊’ 中台八叶院之九尊也。前之五佛,加东南维普贤菩萨,西南维文殊菩萨,东北维弥勒菩萨,西北维观音菩萨之四尊也。

第二款 胎藏三部

胎藏有二义:一隐覆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于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自利门,故约转识所得之五智,统收其曼荼罗于五部。胎藏界为本觉下转之化他门,故约大定智悲之三德,统收其曼荼罗于三部。

一、佛部 是于果上理智具足,觉道圆满者。胎藏界曼荼罗中,中台八叶院之诸尊,及上下之诸院是也。是为大定。

二、莲华部 此为如来之大悲三昧,能滋荣万善,故喻之而名莲华部,观音院地藏院之在右方者是也。

三、金刚部 是为如来之慧力,用能摧破惑业苦之三藏,故喻之而名金刚部,在金刚手院除盖障院之左方者是也。是为大智,其余上下内外,分属此三,其说种种不具说。

‘三部三配’ 莲华部法,金刚部般若,佛部解脱。

‘三部主’ 佛部主为大日,莲华部主为观世音,金刚部主为金刚手。又佛部为金轮王佛顶,莲华部为马头观自在,金刚部为三世胜金刚。

‘三部母’ 三部各有主能生之德之尊,谓之部母。佛部之部母为佛眼尊,莲华部为白衣观自在尊,金刚部为忙莽鸡菩萨。

‘三部明王’ 三部各有明王,佛部之明王为最胜金轮佛顶王,莲华部之明王,为诃野吃利啭(马头)金刚部之明王为苏婆(胜三世)。

‘三部明妃’ 佛部之明妃为无能胜菩萨,莲华部为多罗菩萨,金刚部为金刚孙那利菩萨也。

‘三部忿怒’ 三部之教令轮身也,佛部之忿怒为不动,莲华之忿怒为嚩诃钩,金刚部之忿怒为军荼利。

‘三部种子’ 佛部为□字,莲华部为□字,金刚部为□字。

‘三部数珠’ 佛部为活儿子(菩提子),莲华部为莲华子,金刚部为噜拏啰叉子(金刚子)。

‘三部护摩法’ 佛部为息灾法,莲华部为增益法,金刚部为降伏法。

‘三部色’ 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黄,莲华部为赤。

第三段 金刚界

金刚界九会曼荼罗 金刚界之现图曼荼罗,安布九会,称为九会曼荼罗。至九会之由来,为集合本经别会别品之说者,本经于九会次第无所说,金刚顶经总有十万颂十八会。(支那无全本之译。)

第一款 九会曼荼罗

是金刚界现图曼荼罗也。东方为正面,第一会置中央,自东面右旋,而置八会,合为九会。

第一会乃说大日如来以五相现成等正觉。成佛后,自金刚三摩地,现出三十七尊,乃至外部诸众,摄化众生之状者,故名成身会,为曼陀罗之根本,故又名为根本会。或就其诸尊之活动作业,名为羯磨会,是四曼中之大曼也。

第二会者,为成身会诸尊,示其本誓,非塔杵宝珠等之三昧耶身,故名三昧耶又取其作业,名为羯磨会,是四曼中之三昧耶曼也。

第三会为诸尊各各标五智等微细之德者,故名微细会,诸尊深入禅定,故又名三昧耶,四曼中之法曼也。

第四会为述诸尊各各以宝冠华鬘等供养大日尊之作业者,故名大供养会,四曼中之羯磨曼也。

如已上次第为三大法羯之四曼。

第五会者,因前四会分离四曼,于别会各置一曼。今为破四曼不离,以四曼合集于一会者,故名四印会,是为大日之五智,故又名五智会。

第六会者为示大日如来之独一法界,更合前四曼,而示大日独一法界之一智拳印者,故名一印会。

已上六会,为自粗至细之次第,为大日如来之自性轮身,又为自证门,是四曼中之法三曼也。

第七会以金刚萨埵为中台(至第五会大日为中台第六会大日一尊也),转欲、触、爱、慢之四烦恼,而为欲、触、爱、慢之四菩萨,示深密之理趣者,故名理趣会。金刚萨埵与普贤菩萨同体,故又名普贤会。是前六会之大日如来,来此会现金刚萨埵相而说正法者,故此为大日如来化他之正法轮身(菩萨之称),是四曼中法曼也。

第八会为大日如来为折伏刚强难化之众生,从金刚萨埵,更现降三世明王之忿怒身者,故名降三世羯磨会,是四曼中大曼也。

第九会为同列降三世明王之三昧耶形者,故名降三世三昧耶会,是四曼中三曼也。

此二会为大日如来化他之教令轮身(明王之称),要之九会之曼荼罗者,大日如来之三轮身也。以上九会之次第,为从果向因。大日自自证门出于降伏门之相也对于此而有从因至果之次第,为自凡夫上于诸佛果之相,此时降三世三昧耶为第一,中央之成身为第九也。

‘三十七尊’ 三十七尊者,金刚界曼陀罗之主脑也。第一根本成身会,一千六十一尊中,五佛与属于中央大日之四波罗菩萨,属于他四佛之十六大菩萨,内四供养外四供养之八供,及四摄菩萨是也。此中十六大菩萨为慧德,四波八供四摄为定德,因于密教依诸尊废立之数,法门而有重重,有一尊、八尊、九尊、十尊、五十三尊、七十三、十佛刹微尘数等。

第二款 金刚五部

金刚界开示大日如来智德之部门也。如来内证之智德,其体坚固,有摧破一切烦恼之胜用,故譬以金刚。大日经疏曰:‘金刚喻如来秘密慧也。’金刚无有法能破坏之者,而破坏万相,此智慧亦尔。此界分五部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为五部。

一、莲华部 众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

二、金刚部 众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劫,不朽不坏,能破烦恼,如金刚之久埋没泥中,不朽不坏,故名金刚部。

三、佛部 此理智在凡位未显,入果位则理智显现,觉道圆满,故名佛部。

四、宝部 佛之万德圆满中,福德无边,故名宝部。

五、羯磨部 羯磨译曰作业,佛为众生而垂悲愍,成办一切之事业,名羯磨部。

此中前二者为在缠之因德,第三者为理智具足出缠之果位,是即胎藏界之三部也。后二者于佛部中别开之,佛为二利圆满之称,其自证之边云宝部,其化他之边云羯磨部。如是于佛部中开二部,原为胎藏界曼荼罗之意。胎藏界曼荼罗上中下中之通者,总曰佛部,此中下方有虚空藏院,是宝部也。上方有释迦院,是羯磨部也。由此论之,胎金之三五,仅开合之异耳,今配之五方五智五佛则如下:

中   法界体性智    大日        佛部

东   大圆镜智     阿閦        金刚部

南   平等性智     宝生        宝部

西   妙观察智     阿弥陀       莲华部

北   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释迦)  羯磨部

‘五部部主’ 诸部要目,以大日如来等五佛为部主,秘藏记依之。日本安然之瑜祗经疏,名之为部王,以五方之五大明王为部主。主有二义:一因主之义,二如执权,有管领之义。诸部要目,则据初义,安然则据后义。

‘五部母’ 金刚界五部之部母,主各生当部功德之德之尊也,如典藏主。

一、佛部 佛眼尊也。但秘藏记谓此部之部主为大日如来,是乃究竟之本源,故更无部母。秘藏记钞八会之不依能生之义立之,由养育之义而立之。

二、金刚部 金刚波罗密菩萨也。

三、宝部 宝波罗密菩萨也。

四、莲华部 法波罗密菩萨也。

五、羯磨部 羯磨波罗密菩萨也。

是则为四波罗密,据出生四佛之义而立之。

‘五部忿怒’ 是五部之教令轮身也。

‘五部念珠’ 佛部为菩提子,金刚部为金刚子,宝部为宝珠,莲华部为莲子,羯磨部为杂宝。

‘五部色’ 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青,宝部为黄,莲华部为赤,羯磨部为杂。

‘五佛座’ 金刚界五佛之宝座也。一、大日师子座,师子兽王,游行无畏,毗卢遮那法王,不变无碍。二、阿閦象座,象之力用无过,金刚部之坚力无碍三、宝生马座,轮王马宝,速疾神通,南方修行,三密速疾也。四、阿弥陀孔雀座,孔雀瑞禽,明慧应时,弥陀转法轮王,幖帜相应,不空成就迦楼罗座,此鸟威力,能降诸龙,不空智用随方,摄引人天,归随无违。

第八条 种子

真言之阿等一字,生无量之义,譬如草本之种子,故名种子。诸尊各有种子,幖所具之众德。仁王经轨曰:‘言种子者,引生义,摄持义。’

‘两界种子’ 金胎两曼之种子也。秘藏记曰:‘胎藏界以真言初字为种子,胎藏因曼荼罗,故以初因为法体意也。金刚界以真言终字为种子,金刚果曼荼罗,故以后果为法体意也。’

‘三部种子’ 瑜只经曰:‘佛部以阿□为种子,成率都婆。莲华部以娑□为种子,成八叶莲华。金刚部以嚩□为种子,成五股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