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15

二七、 摩登伽經

二卷(或作三卷),七品,一萬四千餘字。大藏第二十一册(三九九),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七册)。吴·竺律炎共支謙譯。

竺律炎,印度人。吴黄龍二年(二三○),於揚都譯此經等四部。

此經説: 阿難墮摩登伽難,佛説呪護歸,度性女出家證果。並説往昔因緣。

度性女品第一

佛在祇園,阿難乞食還,路過池側,有旃陀羅種的女人,至池取水,阿難以渴故,向女乞水,女因於阿難生染著心,女之母,以呪呪阿難至舍,佛説呪護阿難歸。又爲安樂衆生故,説六句神呪。次日,阿難入城乞食,女隨之至祇園,佛度令出家,女聞佛説法,證阿羅漢果。

以下六品,明往昔因緣。

明往緣品第二

帝勝伽欲聘蓮華實女爲媳。

廣破婆羅門自尊慢,顯示四姓平等。

示真實品第三

破婆羅門五祠邪見,示八善法:一、 正信,二、 修戒,三、 廣行施,四、 樂智慧,五、 常恭敬同梵行者,六、 好多聞,七、 防護身口意業,八、 常親近善知識。前七皆從善知識聞。

説諸姓所起本末次第。

衆相問品第四

蓮華實問帝勝伽所修功行及族姓等,帝勝伽説三章二十一句呪,並答所問。

一切衆生,貴賤不定,雖有尊貴,而爲惡者,猶名下賤;若卑賤人能爲善事,便名豪勝,是故一切稱尊貴者,由修善業;不以種族名爲勝人。(帝勝伽説)

説星圖品第五

説二十八宿事。二十八宿: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婁、胃。

七曜:日、月、熒惑、歲星、鎮星、太白、辰星。加羅睺、彗星,爲九。

觀災祥品第六

説人生所逢星紀善惡之相。

説月在衆星所應爲事,及地動等吉凶。

明時分别品第七

説四時晝夜長短等法,及出古今夙習因緣。

異譯三種

⑴ 〔 舍頭諫太子二十八宿經〕 

(或簡稱「舍頭諫經」) 一卷,一萬一千餘字。大藏第二十一册(四一○),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七册)。西晉·竺法護譯。 即摩登伽經異出。舍頭諫,此云虎耳,即阿難往昔之名。

⑵ 〔 佛説摩鄧女經〕 

一卷,一千多字。大藏第十四册(八九五),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七册)。後漢·安世高譯。

即摩登伽經第一品别出。而此本中,佛爲摩登女説: 眼、鼻、口、耳、聲、步不浄,女得證果。又説阿難與性女過去五百世常爲夫婦。

⑶ 〔 佛説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 

一卷,一千多字。大藏第十四册(八九五),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七册)。失譯人名。内容與摩鄧女經同。

二八、 佛説女祇域因緣經

一卷,七千五百餘字。大藏第十四册(八九六),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七册)。後漢·安世高譯。

柰女生於柰樹上。長大後,與萍沙王通,而生耆域。耆域爲世名醫,治種種奇病。

異譯一種

⑴ 〔 佛説柰女耆婆經〕 

一卷,五千七百餘字。大藏第十四册(九○二),中藏同前。譯人亦同前。内容: 與上經同,而文稍略。

二九、 佛説福力太子因緣經

四卷,一萬多字。大藏第三册(四二八),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七册)。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阿難、聞二百億、阿泥樓陀、舍利子四尊者,各言色相、精進、工巧、智慧行業,多獲義利,以問世尊,佛言: 智慧爲最勝;以智慧而修福因,又爲極勝。即説往昔眼力王四子及最後一子(福力太子)事。

案此經與「生經」卷三中「佛説國王五人經」大同,而彼略此詳。

三○、 佛説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簡稱罪福報應經)

一卷,一千七百餘字。大藏第十七册(五六二),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佛從迦維羅衞國往舍衞國途中,於尼拘類大樹下,説罪福報應。慈悲懺法(梁皇懺)中廣引之。

案大正藏依麗藏本名「罪福報應經」;後附别本,係以明藏與宋、元二本對校者,名「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二本大同,而明本多一段偈頌。

佛語阿難:「凡作功德,皆應身爲: 燒香、福會、轉經、行道,不得倩人;呪願若虚,如倩人食,豈得自飽,能不饑耶?」 ……懈怠之人,安隱諧偶,無精進心,一朝疾病,有不吉利,便欲燒香,方云作福,諸天未降,衆魔故前,競共嬈觸,作諸變怪。以是之故,常當精進。罪福隨身,如影隨形。植種福者,亦如尼拘類樹,本種一核,收子無限;施一得萬倍,言不虚也。

三一、 佛説十八泥犂經

一卷,二千二百餘字。大藏第十七册(五二八),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後漢·安世高譯。説十八地獄受苦及壽命長遠。十八獄名,仍存梵語,未見翻譯,無從索解。

三二、 佛説雜藏經

一卷,四千多字。大藏第十七册(五五七),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七册)。東晉沙門法顯譯。

前半皆鬼問,目連答。後半更有多種因果。又有現在國王出家等種種緣。又,一華現佛,羅漢及彌勒,亦不知其果報邊際,俟成佛乃能知之。

異譯二種

⑴ 〔 餓鬼報應經〕 

一卷,二千五百餘字。大藏第十七册(五六○),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七册)。失譯人名。大同雜藏經前半,而多幾則。

⑵ 〔 鬼問目連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藏第十七册(五三五),中藏同前,後漢·安世高譯。内容亦同前經。

三三、 十二品生死經

一卷,三百多字。大藏第十七册(五七五),中藏第一辑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劉宋·求那跋陀羅譯。

從聖至凡,生死有十二品不同。

三四、 佛説浄意優婆塞所問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藏第十七册(五八八),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六册)。宋·施護譯。

佛在祇園,浄意來問: 長壽、短壽、多病、少病、醜陋、端正,不如意、如意,下族、上族,貧窮、富貴,愚痴、智慧,等因緣,佛具答之:

殺生壽命短,不殺壽命長。惱害衆生多疾病,不惱衆生疾病少。多瞋故醜陋,不瞋得端正。障人可意事,故得不如意;反此得如意。我慢生下族,恭敬生上族。不施故貧窮,行施獲富貴。不學正法故愚痴,樂學正法得智慧。

三五、 無垢優婆夷問經

一卷,近一千字。大藏第十四册(九五○),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

無垢問掃佛塔地乃至禪四梵行、皈戒、功德差别,佛爲説之,並現舌相,以決其疑。

掃佛塔地,得五福報: 一、 自心清浄;他人見已,生清浄心。二、 爲他所愛。三、 天心歡喜。四、 集端正業。五、 命終生天。

三六、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一卷,近二千字。大藏第十四册(七五三),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七册)。後漢安世高譯。

阿難問事佛吉凶,佛答以: 持戒敬信則得吉,毁犯輕慢則得凶。復問答殺生及惡意向師、向善人二種惡報。復問答末世俗弟子理生之事。阿難以重頌請佛住世。

異譯二種

⑴ 〔 慢法經〕 

一卷,五百多字。大藏第十七册(五四二),中藏同前。西晉釋法炬譯。與事佛經前半同。

⑵ 〔 阿難分别經〕 

一卷,一千七百餘字。大藏第十四册(七五八),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七册)。乞伏秦·釋聖堅譯。

乞伏秦,或云西秦。於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年(三八五)建國。聖堅,或云法堅,亦稱堅公。於太初年間(三八八—),爲武元王乾歸,譯經一十五部二十四卷。

内容與事佛吉凶經同。

三七、 佛説分别善惡所起經

一卷,七千餘字。大藏第十七册(五一六),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後漢安世高譯。

説十善十惡所有果報,飲酒三十六失。後有偈、頌善惡二報。

三八、 佛説較量壽命經

一卷,三千七百餘字。大藏第十七册(六○一),中藏第一輯第八集(線裝第六十四册)。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天息災,迦濕彌羅國人。於太平興國年間(九七六—九八三),譯經凡十八部。

從地獄乃至非非想天,一一分别其壽命長短。

三九、 十二緣生祥瑞經

二卷,五千六百餘字。大藏第十六册(八四五),中藏第一輯第八集(線裝第六十四册)。宋·施護譯。

以十二月一日,各從一有支算起,斷種種吉凶事。後説十二生肖。

四○、 佛説處處經

一卷,六千五百餘字。大藏第十七册(五二三),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後漢·安世高譯。大似律中雜雜因緣。

佛言:人但不能守戒,若能守者,終不憂爲邪道所中。

今世相見歡喜者,皆是前世親里善知識。何以知之?相見意解故。

佛言:出息不還,則屬後世,人命在呼吸間耳。

佛言:人説經不在多,但問解慧不也。

有一比丘,坐得定意(謂坐禪得定),有一優婆塞,見坐處不平,牽起,示其平處,優婆塞後得五百劫不得安隱,何以故?斷道念故。佛告諸弟子: 有説經,慎莫其中斷,斷經罪重不可計。

佛言:日中後不食有五福: 少婬、少卧、得一心、無下風、身安不病。是故沙門道士知福不食。

四一、 天請問經

一卷,五百餘字。大藏第十五册(一二四),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唐·玄奘三藏譯。

有九問九答的偈頌,皆切於開示衆生者。

四二、 佛説分别緣生經

一卷,八百餘字。大藏第十六册(八四四),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六册)。宋·沙門法天譯。

佛初成道,思念世間苦樂諸法,無有能了知者,梵王便來證成,佛更爲梵王説十二緣生法。

四三、 佛説嗟韈曩法天子受三皈依獲免惡道經

一卷,一千二百餘字。大藏第十五册(一二九),中藏第一輯第八集(線裝第六十四册)。宋·法天譯。

嗟韈曩法天子應墮豬身,帝釋教令受三皈依,天子得脱豬身,生覩史多天。

四四、 佛説出家功德經

一卷,二千一百餘字。大藏第十六册(八一三),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失譯人名。

佛聞鞞羅羡那(勇軍)王子樂音,記彼七日命終,阿難勸令一日一夜出家,命終之後,七返生六欲天,當得辟支佛道。阿難因問放人出家之福,障人出家之罪,佛具答之。

四五、 佛説大迦葉本經

一卷,二千多字。大藏第十四册(七六○),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西晉竺法護譯。

佛爲大迦葉説制心之法。

四六、 龍王兄弟經

一卷,近八百字。大藏第十五册(一三一),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七册)。吴·支謙譯。

即目連降伏二龍之事。

四七、 羅云忍辱經

一卷,一千二百餘字。大藏第十四册(七六九),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西晉釋法炬譯。

因羅云受打,佛乃廣讚忍辱之道。

四八、 佛説梵摩難國王經

一卷,五百多字。大藏第十四册(七九四),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装第三十九册)。失譯人名。

王子均鄰儒出家證果,爲父説法,令證初果。佛因勅衆僧臨飯時説僧跋(謂衆僧飯悉皆平等)。

一切衆生皆我親屬,但展轉久遠,各更生死,不識其本耳。

夫欲施者,皆當平心,不問大小。

四九、 普達王經

一卷,一千四百餘字。大藏第十四册(七九四),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失譯人名。

夫延國王禮沙門足,諸臣諫之,王命覓一切頭(六畜及人頭)賣之,唯人頭無人買,乃至與丐者亦不肯受,因勸人生信心,遥請佛來國説法,佛並説其夙緣。

五○、 佛説末羅王經

一卷,六百餘字。大藏第十四册(七九一),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劉宋·沮渠京聲譯。

末羅國王人民移石,佛往化之,因説四力: 一、 精進力,二、 忍辱力,三、 布施力,四、 父母力。又:生、老、病、死爲四力。

五一、 佛説摩達國王經

一卷,約五百字。大藏第十四册(七九二),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劉宋沮渠京聲譯。

有一位證羅漢果的比丘,以宿業故,爲摩達王養視官馬,七日後,現神通,化王皈佛,令證初果。

五二、 佛説旃陀越國王經

一卷,六百餘字。大藏第十四册(七九一),中藏同前。譯人亦同前。

旃陀越王的小夫人懷孕,大夫人以金賂婆羅門,譖殺、埋之,兒於塚中得産,其母半身不朽,飲乳三年,至六歲時,佛度出家,名爲須陀,證阿羅漢,乃以神通化其父王令皈三寶,佛因具説夙緣,無數人聞之得道。

五三、 佛説蓱沙王五願經

一卷,二千八百餘字。大藏第十四册(七七九),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七册)。吴·支謙譯。

先敘蓱沙王五願—王爲太子時,常求五願:一願年少爲王,二願國中有佛,三願出入常往來佛所,四願常聽佛説法,五願聞經心疾開解。後敘弗迦沙王出家,宿於窯家,佛於夜間爲説法,得證三果,次日命終。

五四、 五百弟子自説本起經

一卷,三十品,一萬多字。大藏第四册(一九○),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西晉竺法護譯。

前二十九品,諸弟子各説本因。第三十品,佛説九惱本因。文似未完。

品目:大迦葉品第一 舍利弗品第二 摩訶目犍連品第三 輪提陀品第四 須鬘品第五 輪論品第六 凡耆品第七 賓頭盧品第八 貨竭品第九 難陀品第十 夜耶品第十一 尸利羅品第十二 薄拘廬品第十三 摩訶品第十四 優爲迦葉品第十五 迦耶品第十六 樹提衢品第十七 賴吒和羅品第十八 貨提品第十九 禪承迦葉品第二十 朱利槃特品第二十一 醍醐施品第二十二 阿那律品第二十三 彌迦弗品第二十四 羅雲品第二十五 難提品第二十六 颰提品第二十七 羅槃颰提品第二十八 摩頭惒律致品第二十九 世尊品第三十 皆偈頌。

五五、 佛説光明童子因緣經

四卷,一萬三千餘字。大藏第十四册(八五四),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六册)。宋·施護譯。

王舍城善賢長者妻懷姙,長者問佛,佛記其生男,受天福,出家證果。長者誤信外道語,以毒藥摩妻腹,妻死,焚之,佛與大衆往視,子從火中坐蓮花而生,佛命頻婆娑羅王取以爲子,後仍歸長者家,能辨白新舊,受天福樂。畏阿闍世,遂求出家,證果。佛爲比丘説其夙因。

五六、 佛説金光王童子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藏第十四册(八五三)。宋·西天譯經三藏法賢譯。

佛在迦毘羅。時釋族中,金光王童子,色相端嚴,富有一切。聞説佛德,便往聽法,佛爲説十二因緣及四諦法,復説童子本生事。童子聞法、出家、證果。

五七、 金色童子因緣經

十二卷,四萬餘字。大藏第十四册(八六五)。宋·沙門惟浄等譯。

佛滅度後,王舍城日照商主之子—金色童子,有六福德,後依阿難出家證果,阿難説其往昔因緣。

五八、 佛説五王經

一卷,一千九百餘字。大藏第十四册(七九五),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失譯人名。

五王共相友善,四王各説世樂,唯普安王説出世樂,因引四王見佛,佛爲説世間八苦,遂同出家修道。

五九、 犍陀國王經

一卷,六百多字。大藏第十四册(七七四),中藏同前。後漢·安世高譯。

犍陀王奉事婆羅門,有採樵人毁婆羅門樹,婆羅門訴於王,採樵人被王所殺。有牛,食人稻,被捶,折一角,牛訴於王,王欲治殺捶牛者,牛言:「今雖殺此人,亦不能令我不痛;但當約勅,後莫取人如我耳。」王乃感念: 所事婆羅門不如牛!因此信佛。佛説其往因: 牛於往昔爲人時持齋,犯齋、夜食,故致墮落。因誡弟子持齋不可違犯。

六○、 佛説未生怨經

一卷,一千三百餘字。大藏第十四册(七七四),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吴·支謙譯。

説瓶沙王受害事。與律中所説,大同小異。未生怨,即阿闍世。

六一、 佛説琉璃王經

一卷,二千九百字。大藏第十四册(七八三),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七册)。西晉竺法護譯。

説琉璃王滅釋種、墮地獄的始末。

六二、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

一卷,近二千字。大藏第十四册(七七五),中藏同前。西晉釋法炬譯。

闍王問調達云: 曾聞佛説: 犯五逆罪當墮地獄。是事云何?調達非之。比丘以此語白佛,佛言: 闍王雖害其父而犯逆罪,但不久當至佛所而生信心。並預記闍王當一墮地獄即出,二十劫不墮三惡道,最後成辟支佛,名爲無穢。

六三、 佛説解憂經

一卷,一千一百餘字。大藏第十七册(七四九),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五册)。宋·法天譯。

佛在祇園,爲諸比丘説一切無常,應求解脱。先以偈讚、偈述,次長文。

六四、 佛説無上處經

一卷,二百餘字。大藏第十七册(七四五),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失譯人名。

佛、法、僧三寶爲三無上處。

六五、 佛説無常經

一卷,一千多字。大藏第十七册(七四五),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唐·義浄譯。

説老病死三法不可愛。經前有偈讚、偈述,經後有五言偈頌,七言呪願頌,並臨終方決(一千多字)。

六六、 佛説信解智力經

一卷,二千三百餘字。大藏第十七册(七四七),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五册)。宋·法賢譯。

説佛五力十力。

六七、 佛説四無所畏經

一卷,六百餘字。大藏第十七册(七一一),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五册)。宋·施護譯。

佛在祇園,説四無畏及八大衆中無畏。

六八、 佛説四品法門經

一卷,一千九百餘字。大藏第十七册(七一二),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七十一册)。宋·法賢譯。

佛在祇園,阿難請問世間所有驚怖等事,愚人所有,智者即無。佛言: 愚人不了界法,不了處法,不了緣起法,不了處非處法;智人善了此四法。

六九、 佛説法乘義決定經

三卷,八千六百餘字。大藏第十七册(六五四),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七十二册)。宋·西夏沙門金總持等譯。

佛在祇園,有一比丘,名甚深勇猛,請問佛於鹿苑中所説法乘決定之義,佛爲廣説五藴,五取,十二處,十八界,十二緣生,四聖諦,二十二根,五三摩地,四禪,四無色定,四無量心,四三摩地,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十六心念,四果,十力,四無畏,四無碍辯,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及修行所感八十種好。

七○、 佛説決定義經

一卷,四千四百餘字。大藏第十七册(六五○),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五册)。宋·法賢譯。

佛在祇園,爲諸苾芻説五藴,五取藴、十八界,十二處,十二緣生,四聖諦,二十二根,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禪定,四無色定,四無量行,四無碍智,四三摩地想及三十七品。

七一、 廣義法門經 (出中阿含經一品)

一卷,三千八百餘字。大藏第一册(九一五),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陳·真諦譯。

舍利弗爲比丘説十二離難隨順道時,當爲如理而説。

聽法之人,具十六相,心得清浄。十法成熟般若。十相應法。十四違障不浄想。六障無常苦想。十一障生光明想。三多恩想。十四於不浄觀多恩想。二十勤修障。十一於伏滅障多恩想。二十多恩想。二十二時處當觀。七相能滿。

二十種行,未得道者,當爲恐意。二十種行,速得依住。十一障碍法爲難。十勝智。十三喜樂依止法。依四法行,令五法滿。能滅八刺,得無學十法。

異譯一種

⑴ 〔 佛説普法義經〕 

一卷,三千一百餘字。大藏第一册(九二二),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六册)。後漢·安世高譯。

與上經同,而文苦澀。

七二、 佛説身毛喜豎經

三卷,一萬七千餘字。大藏第十七册(五九一),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七册)。宋·沙門惟浄等譯。

善星捨離佛法,以多種緣謗佛法僧,舍利子聞之,白佛,佛爲廣説佛法,所謂: 九次第定,十力,四無畏等,及説樹下證果之相。龍護尊者請名奉行。

七三、 佛説黑氏梵志經

一卷,一千二百餘字。大藏第十四册(九六七),中藏第一輯第五集(線裝第三十九册)。吴支謙譯。

黑氏梵志善説法,閻羅王聽法,悲其七日當死,死當墮落。梵志懼而見佛,聞法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