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16

閱藏知津卷第十六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 彙輯

【大乘經藏 般若部第三之一】

述曰。般若為諸佛母。三世諸佛。皆從般若得生。故曰。從初得道。乃至泥洹。於其中間。常說般若。當知一切佛法。無非般若所流出。無非般若所統攝也。然初成頓演。則稱華嚴。漸誘鈍根。則名阿含。對半明滿。則屬方等。開權顯實。則讓法華。扶律談常。則推涅槃。故唯顯示二空。破情立法。或共不共。以般題名者。乃別成第四部云。

大般若波羅密多經(六百卷 有唐太宗三藏聖教序唐高宗三藏聖教記 沙門玄則大般若經初會序 十六分各有一序)天字至柰字

唐玉華寺沙門釋玄奘譯

初分緣起品第一。佛住鷲峰山頂。與千二百苾蒭。五百苾蒭尼。無量鄔波索迦。鄔波斯迦。無量無數菩薩眾俱。世尊於師子座上。自敷尼師壇。結跏趺坐。入等持王妙三摩地。從定而起。觀察十方。從兩足。乃至眉間毫相。一切毛孔。各出六十百千俱胝那庾多光。各照大千世界。乃至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遇斯光者。必得無上菩提。又演常光。出廣長舌。流雜色光。現寶蓮華。華有化佛。皆演般若。聞者必得無上菩提。復入師子遊戲等持。令大千界。乃至十方佛剎。六種震動。惡道離苦。生人天中。同來佛會。佛以神力。現本色身。令此大千有情。皆悉睹見。諸天散華。變成華臺。量等大千。此土莊嚴。猶如極樂。又從面門放光。照十方土。令此彼有情。互得相見。東方寶性佛所。普光菩薩。南方無憂德佛所。離憂見菩薩。西方寶燄佛所。行慧菩薩。北方勝帝佛所。勝授菩薩。東北方定象勝德佛所。離塵勇猛菩薩。東南方蓮華勝德佛所。蓮華手菩薩。西南方日輪徧照勝德佛所。日光明菩薩。西北方一寶蓋勝佛所。寶勝菩薩。下方蓮華德佛所。蓮華勝菩薩。上方喜德佛所。喜授菩薩。及一切世界上首菩薩。各奉佛命。以千莖金色蓮華寄上。佛受此華。還散各方。徧諸佛土。諸華臺中。各有化佛。說大般若。聞者必得無上菩提。爾時此界。如眾蓮華世界普華如來淨土。

學觀品第二。佛告舍利子言。菩薩欲於一切法。等覺一切相。當學般若波羅密多。謂以無住而為方便。安住般若。所住。能住。不可得故。以無捨無護無取無勤無思無著而為方便。圓滿六波羅密。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犯無犯相不可得。動不動相不可得。身心勤怠不可得。有味無味不可得。諸法性相不可得故。復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應圓滿三十七品。三解脫門。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徧處。九想。十隨念。十想。十一智。三三摩地。三無漏根。不淨處觀。徧滿處觀。一切智智。奢摩他。毗鉢舍那。四攝事。四勝住。三明。五眼。六神通。六波羅密多。七聖財。八大士覺。九有情居智。陀羅尼門。三摩地門。十地。十行。十忍。二十增上意樂。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隨好。無忘失法。恆住捨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相微妙智。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及餘無量無邊佛法。如是一切。不可得故。舍利子問。云何修行般若波羅密多。能如實知如是六度。由方便善巧故。各互能滿六度。佛言。以無所得而為方便。能滿六度。又菩薩欲得一切不可思議功德。皆應學般若波羅密多。知一切法。皆但有名。不生執著。若五蘊。若十二處。若十八界。若觸。若受。若六界。若四緣。及所生法。若十二支。若六度。若二十空。若三十七品。若三解脫門。若四聖諦。若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若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徧處。若陀羅尼門。三摩地門。若極喜等十地。若正觀等十地。若五眼。六通。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悲喜捨。十八不共法。若三十二相。八十隨好。若無忘失法。恆住捨性。若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智智。若永拔習氣。若四果獨覺。若一切菩薩行。若諸佛無上菩提。以要言之。世出世法。有漏無漏。有為無為。十六知見。皆但有名。實不可得。菩薩於名。所名。俱無所得。以不觀見。無執著故。如是智慧。勝於聲聞智慧。不可比喻。以能成勝事故。聲聞智慧如螢。菩薩智慧如日。從初發心。乃至菩提。常與二乘作真福田。已報諸施主恩。

相應品第三。謂與一切蘊處界。乃至無上菩提空相應故。與般若波羅密多相應。亦不見若相應若不相應等。又於一切諸法。不著有。不著非有。不著常無常。不著樂苦。不著我無我。不著寂靜不寂靜。不著空不空。無相有相。無願有願。又不為一切法故。修行般若。不見有所修般若。如是善能安立有情於涅槃界。魔不得便。煩惱伏滅。諸佛菩薩。皆共護念。設有罪業。轉現輕受。如是菩薩。不見空與諸法相應。不見諸法與空相應。是為第一與空相應。畢竟不起慳貪犯戒忿恚懈怠散亂惡慧障礙之心。六度任運現前。無間無斷。 

轉生品第四。舍利子問。安住般若菩薩。從何處沒。來生此間。從此處沒。當生何處。佛為廣分別答。無量大苾蒭眾。以新淨衣獻佛。發無上心。佛為授菩提記。又有無量有情。願生十方淨土。佛亦授記。 

讚勝德品第五。舍利子。大目連。大飲光。善現等。同讚菩薩般若。佛印成之。 

現舌相品第六。佛復現廣長舌。放光照十方土。十方菩薩雲集供養。諸天亦來供養。佛令諸供養具。合成臺蓋。徧覆佛土。百千俱胝那庾多眾。悟無生忍。授記作佛。 

教誡教授品第七。佛命善現。為菩薩說般若相應法。善現告舍利子。諸佛弟子所說教法。皆承佛威神力。非以自慧辯才力也。因即問佛。何法名為菩薩。何法名為般若。佛言。菩薩但有名。般若亦但有名。如是二名。亦但有名。如是假名。不生不滅。不在內外中間。不可得故。譬如我人等十六知見。乃至色等。但是假名。不可得故。菩薩於一切法。名假。法假。及教授假。應正修學。復次不應觀色等若常。若無常。若樂。若苦。若我。若無我。若淨。若不凈。若空。若不空。若有相。若無相。若有願。若無願。若寂靜。若不寂靜。若遠離。若不遠離。若有為。若無為。若有漏。若無漏。若生。若滅。若善。若非善。若有罪。若無罪。若有煩惱。若無煩惱。若世間。若出世間。若雜染。若清淨。若屬生死。若屬涅槃。若在內。若在外。若在兩間。若可得。若不可得。菩薩於一切法。住無分別。能修六度。能住二十空。及真如等。能修三十七品。能住四聖諦。能修十二門禪。乃至三脫。十地。及三智等。不見菩薩及菩薩名。不見般若及般若名。唯正勤求一切智智。何以故。於一切法。善達實相。了知其中無染淨故。復次於名假施設。法假施設。如實覺已。不著色等。乃至不著方便善巧。以一切法。皆無所有。能著。所著。著處。著時。不可得故。次問善現。即色等是菩薩不。異色等是菩薩不。色等中有菩薩不。菩薩中有色等不。離色等有菩薩不。善現一一答云。不也。又問。汝觀何義。言即色等非菩薩。乃至非離色等有菩薩耶。善現一一答言。若菩提。若薩埵。若色等。尚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況有菩薩。此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色等是菩薩。云云。佛讚印之。又問。即色等真如是菩薩不。乃至離色等真如有菩薩不。善現一一答言。不也。又問。汝觀何義。言即色等真如非菩薩。乃至非離色等真如有菩薩耶。善現一一答言。若色等尚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況有色等真如。此真如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色等真如是菩薩。云云。佛讚印之。又問。即色等增語。色等常無常等增語。是菩薩不。善現一一答言。不也。又問。汝觀何義。言即色等增語非菩薩。乃至即色等若可得若不可得增語非菩薩耶。善現一一答言。若色等。若色等常無常。乃至可得不可得等。尚畢竟不可得。性非有故。況有色等乃至可得不可得等增語。此增語既非有。如何可言即色等增語。乃至即色等若可得若不可得增語。是菩薩。佛讚印之。次明諸法不見諸法。諸法不見法界。法界不見諸法。法界不見法界。乃至非離有為施設無為。非離無為施設有為。於一切法。都無所見。其心不驚。不恐不怖。於一切法。心不沈沒。亦不憂悔。 

勸學品第八。善現白佛言。菩薩欲滿六度。欲徧知一切法。欲永斷一切惡法。欲修習一切善法。欲得一切佛法。欲滿一切有情心願。欲滿殊勝善根。當學般若。舍利子問菩薩頂墮。答言。無方便善巧。住三解脫而起想著。是為順道法愛。如宿食生。能為過患。若於二十空門。不見不得。若作是觀。名入菩薩正性離生。又於一切法。及一切名。皆應知不應著是心非心。本性淨故。與一切法非相應。非不相應。無變異。無分別。舍利子問。如心無變異。無分別。色等一切法亦無變異無分別耶。善現一一答言。如是。舍利子讚言。欲學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者。皆當於般若聽習讀誦受持。如理思惟。令其究竟。何以故。般若廣說開示三乘法故。菩薩若學般若。則為徧學三乘。亦於三乘法皆得善巧。 

無住品第九。善現白佛。我於諸法。不得不見若集若散。諸法名義。既無所有。故色等名皆無所住。亦非不住。云何令我以般若相應法。教誡教授諸菩薩。必當有悔。諸法因緣和合。施設假名。於蘊處界。乃至佛菩薩聲聞僧等。皆不可說。又一切若有名。若無名。皆無處可說。若菩薩聞時。心不沈沒憂悔。不驚。不恐。不怖。當知已住不退地。以無所住方便而住。又修行般若菩薩。不應住色。不應住受想行識等。何以故。色。色性空。受想行識。受想行識性空。是色非色空。是色空非色。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乃至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亦如是。故不應住。若菩薩無方便善巧。我我所執所纏擾故。心住色等。於色等作加行故。不能攝受修行圓滿般若波羅密多。不能成辦一切智相。是故色等一切法。皆不應攝受。既不應攝受。便非色等一切法。所以者何。本性空故。其所攝受修行圓滿般若波羅密多。亦不應攝受。既不應攝受。便非般若波羅密多。本性空故。菩薩應以本性空。觀一切法。作此觀時。於一切法。心無行處。是名無所攝受三摩地。此三摩地。微妙殊勝。廣大無量。能集無邊無礙作用。其所成辦一切相智。亦不應攝受。既不應攝受。便非一切相智。以內空故。乃至無性自性空故。是一切相智。非取相修得。諸取相者。皆是煩惱。勝軍梵志。由勝解力。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實相法中。無取捨故。菩薩於一切法無所取著。能從此岸到彼岸故。若於諸法少有取著。則於彼岸非為能到。雖無所取。而以本願。不於中間而般涅槃。雖圓滿一切佛法。亦不見一切佛法。以一切法。非法非非法故。於一切法雖無所取。而能成辦一切事業。 

般若行相品第十。善現白佛。菩薩修行般若審諦觀察。若法無所有。不可得。是為般若。於無所有不可得中。何所徵責。舍利子問。何法為無所有不可得耶。善現言。謂般若等六度無所有不可得。由內空故。乃至無性自性空故。又蘊處界觸受等。乃至菩薩法。如來法。若常。若無常。乃至若內。若外。若兩間。一一皆爾。菩薩審諦觀察一切法皆無所有不可得時。心不沈沒憂悔。不驚恐怖。當知能於般若。常不捨離。以如實知一切法。離一切法自性故。舍利子問。何者是般若自性。乃至一切法自性。善現答言。無性是般若自性。乃至無性是一切法自性。又般若離般若相。乃至一切法離一切法相。自性亦離自性。相亦離相。自性亦離相。相亦離自性。自性相亦離相自性。相自性亦離自性相。舍利子言。菩薩於此中學。則能成辦一切相智。善現言。如是如是。知一切法無生無成辦故。舍利子言。何因緣故。一切法無生無成辦。善現言。色等空故。色等生成辦不可得。菩薩作如是學。便近一切相智。得身語意清淨。得相清淨。不墮胎生。不生惡趣。乃至菩提。常不離佛。善現白佛。若菩薩無方便善巧。若行色。若行色相。非行般若。若行色常無常等。若行色常無常相等。非行般若。廣說一切法亦如是。乃至若作是念。我行般若。我是菩薩。彼行般若。彼是菩薩。皆是有所得行相。非行般若。又語舍利子。若於色住想勝解。便於色作加行。由加行故。不能解脫生老病死。及當來苦。乃至於獨覺菩薩如來。及於彼法。亦如是。是名無方便善巧。若有方便善巧。不行色。不行色相。不行色常無常等。不行色常無常相等。乃至一切法。亦如是。於一切法。不取有。不取非有。不取亦有亦非有。不取非有非非有。於不取亦不取。由一切法自性不可得。以無性為自性故。於般若波羅密多。不取行。不取不行。不取亦行亦不行。不取非行非不行。於不取亦不取。由般若自性不可得。以無性為自性故。是名於一切法無所取著三摩地。恆住不捨。速證無上菩提。更有徤行三摩地等。略舉一百五十七名。復有無量無數三摩地門。陀羅尼門。若善修學。亦令速證菩提。菩薩雖住諸三摩地。而不見不著。亦不念我已入。今入。當入。唯我能入。非餘所能。如是尋思分別。皆不現行。以無所有中。分別想解無由起故。佛讚印之。兼勸菩薩應如是學。舍利子問。此為正學般若。乃至正學一切相智耶。佛言。如是。又問。以無所得為方便。為何等法不可得耶。佛言。我不可得。畢竟淨故。有情命者等。乃至如來不可得。畢竟淨故。諸法不出不生。不沒不盡。無染無淨。無得無為。是名畢竟淨義。如是學時。於一切法。都無所學。若於無所有法不能了達。說名無明。由無明。及愛勢力。分別執著斷常二邊。不知不見諸法無所有性。墮於愚夫異生數中。不能出離三界。不能成辦三乘。不能信受一切法空。不能住於三十七品六度等法。是故欲學般若。欲成辦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當以無所得為方便。如應而學。 

譬喻品第十一。善現與如來問答。明一切法不異幻。幻不異一切法。一切法即幻。幻即一切法。若無方便善巧。不為善友之所攝受。聞說甚深般若。其心有驚恐怖。若以應一切智智心。觀一切法常無常相等不可得。是有方便善巧。其心不驚恐怖。次明善友之相。雖說一切法不可得。而勸依此法勤修善根。不令迴向二乘。唯令證得一切智智。若離應一切智智心。於修一切法有所得。有所恃。以有所得為方便故。聞說甚深般若。有驚恐怖。次明惡友之相。若教厭離般若等相應法。若不為說魔事魔過。是名惡友。應速遠離。 

菩薩品第十二。善現白佛。菩薩是何句義。佛言。菩提不生。薩埵非有。故無句義。是菩薩句義。如空中鳥跡句義。幻事等句義。真如等句義。又如幻士色相等句義。如來色相等句義。當知一切句義。無所有。不可得。菩薩句義亦如是。菩薩於一切法皆無所有。無礙。無著。應學。應知。次為善現分別解釋善法。非善法。有記法。無記法。世間法。出世間法。有漏法。無漏法。有為法。無為法。共法。不共法。菩薩於如是自相空法。不應執著。應以無二而為方便。覺一切法。以一切法無動相故。 

摩訶薩品第十三。佛答善現。發金剛喻心。發殊勝廣大心。發不可傾動心。發利益安樂心。愛法。樂法。欣法。喜法。以無所得而為方便。亦不自恃而生憍舉。故於大有情眾。定為上首。又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安住二十空四靜慮等。故於大有情眾。定為上首。舍利子。善現。滿慈子。亦各廣說摩訶薩義。 

大乘鎧品第十四。佛答善現。菩薩擐大乘鎧。謂六度。十二禪。三十七品。二十空。五眼。六通。十力。無畏。無礙。大慈悲喜捨。十八不共法。三智。身相諸功德等。擐如是鎧。放光徧照。令諸世界六三變動。息三途苦。為讚三寶。令生天人。覲佛稟法。猶如幻師。雖有所為。而無一實。諸法性空。皆如幻故。善現白佛。不擐功德鎧。是為擐大乘鎧。以一切法自相空故。佛言。如是。當知一切智智。無造無作。一切有情。亦無造無作。菩薩為是事故。擐大乘鎧。由諸作者不可得故。我非造非不造。非作非不作。我畢竟不可得故。廣說乃至一切法皆爾。善現白佛。如我解佛所說義。一切諸法。性無所有。性遠離。性寂靜。性空。性無相。性無願。性無生。性無滅。性無染。性無淨故。皆無縛無解。滿慈子問。何等色。受。想。行。識。無縛無解。善現答言。如幻。如夢。如像。如響。如光影。如空華。如陽燄。如尋香城。如變化事色等。無縛無解。以性無所有。乃至性無淨故。又過去未來現在色等。善。不善。無記。有染。無染。有罪。無罪。有漏。無漏。雜染。清淨。世出世間色等。皆無縛無解。以性無所有。乃至性無淨故。廣說一切法亦如是。菩薩於是無縛無解法門。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應如實知。應勤修學。應住無縛無解一切相智。應成熟無縛無解有情。應嚴淨無縛無解佛土。應親近供養無縛無解諸佛。應聽受無縛無解法門。 

辯大乘品第十五。善現白佛。云何知菩薩大乘相。云何知發趣大乘。如是大乘。從何處出。至何處住。如是大乘。為何所住。誰乘大乘而出。佛言。六度是大乘相。發應一切智智心。大悲為上首。以無所得而為方便。修行施等。持此善根。與一切有情。迴向無上菩提。又大乘相者。謂二十空。一百五十七三摩地。三十七品。空無相無願三三摩地。十一智。三無漏根。有尋等三三摩地。十隨念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徧處。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悲喜捨。五眼。六通。三智。十八不共法。四十二字陀羅尼門(多有細釋)。從一地趣一地。是為發趣大乘。初地修治十種勝業。二地思惟修習八法。三地應住五法。四地應住十法。五地遠離十法。六地圓滿六法。應遠六法。七地離二十法。滿二十法。八地應滿四法。九地應滿四法。十地滿十二法(各有徵釋)。如是大乘。從三界中出。至一切智智中住。然無二故。無出無至。非已出已至。非當出當至。非今出今至。無相之法。無動轉故。如是大乘。都無所住。諸法住處不可得故。然此大乘。住無所住。如一切法非住非不住。大乘亦爾。若所乘乘。若能乘者。由此為此。所出所至。及出至時。如是一切。皆無所有。都不可得。以一切法畢竟淨故。非已可得。非當可得。非現可得。如是菩薩修行般若。雖觀一切法皆無所有不可得畢竟淨故。無乘大乘而出至者。然以無所得為方便。乘於大乘。出三界生死。至一切智智。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窮未來際。常無斷盡。 

讚大乘品第十六。善現略讚。如來廣讚。菩薩住此三世平等相中。精勤修學一切智智。無取著故。速得圓滿。菩薩安住如是大乘相中。超勝一切世間。 

隨順品第十七。滿慈子問。如來令善現宣般若。而今何故乃說大乘。佛言。一切善法。無不攝入般若。若大乘。若般若。其性無二。無二分故。

無所得品第十八。善現白佛。三際菩薩不可得。色等無邊故。菩薩亦無邊。即色等菩薩無所有不可得。離色等菩薩無所有不可得。我於一切法。以一切種一切時求菩薩。都無所見。竟不可得。云何令我以般若教誡教授諸菩薩。世尊。菩薩但有假名。如說我等。畢竟不生。諸法亦爾。都無自性。世尊。色等諸法若畢竟不生。則不名色等。我豈能以畢竟不生般若。教誡教授畢竟不生諸菩薩。世尊。離畢竟不生。亦無菩薩能行無上菩提。若菩薩聞作是說。其心不驚恐怖。不沈沒憂悔。當知能行般若。舍利子問善現。何緣故作是說。善現廣答釋之。 

觀行品第十九。善現白佛。菩薩修行般若。觀諸法時。於色等不受不取不執不著。亦不施設為色等。又修行般若時。不見色等。以色等性空。無生滅故。又色等不生。則非色等。色等與不生。無二無二分。以不生法。非一非二。非多非異故。色等不滅亦爾。又色等不二。則非色等。又色等皆入不二無妄法數。舍利子問。何謂菩薩。何謂般若。何謂觀諸法。善現答言。為有情類求大菩提。亦有菩提。故名菩薩。能如實知一切法相而不執著。故復名摩訶薩。所謂如實知色相等而不執著。有勝妙慧。於一切煩惱見趣。一切六趣四生。一切蘊處界等。而得遠離。有勝妙慧。於色等實性而得遠到。故名般若波羅密多。觀色等非常非無常。非樂非苦。非我非無我。非淨非不淨。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無相。非有願非無願。非寂靜非不寂靜。非遠離非不遠離。是謂觀諸法。舍利子問。何緣故說色等不生。則非色等。善現答言。色等。色等性空。此性空中。無生無色等。故說色等不生則非色等。問答色等不滅亦爾。又問。何緣故說色等不二。則非色等。答。若色等若不二。如是一切。皆非相應非不相應。非有色非無色。非有見非無見。非有對非無對。咸同一相。所謂無相。故說色等不二。則非色等。又問。何緣故說色等入不二無妄法數。答。色等不異無生滅。無生滅不異色等。色等即是無生滅。無生滅即是色等。故說色等入不二無妄法數。 

無生品第二十。善現白佛。菩薩修行般若。觀諸法時。見我等無生。畢竟淨故。見色等無生。乃至見如來法無生。畢竟淨故。舍利子問。若如是者。六趣受生。應無差別。又若一切法定無生者。何緣為預流果。修斷三結道。乃至何緣諸佛為有情故。轉妙法輪。善現答言。非於無生法中。見有六趣受生差別。乃至非於無生法中。見有諸佛證無上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眾。又但隨世間言說施設。有得有現觀。非勝義中。有得有現觀。乃至六趣差別。亦隨世間言說施設故有。非勝義也。色等是不生法。我不欲令生。以自性空故。又色等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以自性空故。生與不生。俱非相應非不相應。乃至非有對非無對。咸同一相。所謂無相。故我不欲令生生。亦不欲令不生生。乃至於不生法起不生言。此不生言亦不生。以色等皆本性空故。諸佛弟子能隨問答。以一切法無所依故。色等本性空。依內。依外。依兩中間。不可得故。 

淨道品第二十一。善現謂舍利子。菩薩修行六度。應淨色等。乃至應淨一切相智。應淨菩提道。具明六度各有二種。一者世間。二出世間。以有所得為方便。著三輪而行施等。名為世間。三輪清淨。以大悲為上首。所修施等。普施有情。於諸有情。都無所得。雖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菩提。而於其中不見少相。由都無所執而行施等。名出世間波羅密多。又二十空。真如等。四諦六度。四靜慮等。八解脫等。四念住等。乃至一切相智。名菩提道。如是功德。皆由般若勢力所致。如是般若。能與一切善法為母。一切三乘善法從此生故。如是般若。普能攝受一切善法。一切三乘善法依此住故。若菩薩聞說般若。心無疑惑。亦不迷悶。當知住如是住。不離大悲作意。以有情等非有故。作意亦非有。有情等無實故。無自性故。空故。遠離故。寂靜故。無覺知故。作意亦無實。乃至無覺知。佛讚印之。大千六種轉變。如來微笑明益。 

天帝品第二十二。諸天來會。帝釋問言。何者是菩薩般若。云何應住。云何應學。善現答言。以應一切智智心。用無所得為方便。思惟蘊。處。界。觸。受。六大。十二因緣。皆無常。苦。無我。不淨。空。無相。無願。寂靜。遠離。如病。如癰。如箭。如瘡。熱惱逼切。敗壞衰朽。變動速滅。可畏可厭。有災有橫。有疫有癘。性不安隱。不可保信。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作無為。是為般若。復次以應一切智智心用無所得為方便。觀察二十空真如等。無我我所。無相。無願。寂靜遠離。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作無為。是為般若。復次以應一切智智心。用無所得為方便。行六度十二禪。乃至修一切相智。是為般若。復次作如是觀。唯有諸法。互相緣藉。滋潤增長。徧滿充溢。無我我所。雖觀諸法。而於諸法都無所見。佛讚印之。善現又答。色等。色等性空。菩薩。菩薩性空。若色等性空。若菩薩性空。如是一切。皆無二無二分。菩薩於般若。應如是住。不應住色等。不應住此是色等。不應住色等若常若無常。乃至若有願若無願。以有所得為方便故。又不應住預流等是無為相。是福田。不應住初地等殊勝事。不應住我當圓滿六度十二禪。乃至我當成辦三十二相。八十隨好等。又不應住願我當得淨佛土中。無一切法名聲。以有所得為方便故。一切如來得菩提時。覺一切法都無所有。名字音聲。皆不可得。舍利子作是念。若菩薩於一切法不應住者。云何應住般若。善現謂曰。諸如來心為何所住。舍利子言。諸佛之心。都無所住。以色等不可得故。如來之心。於一切法都無所住。亦非不住。善現謂言。菩薩雖住般若。而同如來。於一切法都無所住。亦非不住。以色等無二相故。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應如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