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8

(27)宝海童子

——供养佛塔 俱生具宝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一富如多闻天子的大施主娶妻后过着美好的生活。其妻怀孕后出现许多不共的瑞相:所居宫殿自然显出佛幢、宝伞等各种庄严饰品,大地遍满鲜花,芳香四溢,床榻也变成天人的宝床……施主疑惑不解,担心妻子着魔了或遭到夜叉的危害便去请教相士。相士告诉施主此非违缘而是胎儿的福德力显现。施主闻言释然。

十个月后一个端严可爱的男婴降生,与众不同的是他没有胎盘,无血污的垢染,非常洁净,俱身有宝珠、璎珞、天衣等严饰。仆人们准备给他沐浴时脱去服饰,马上又自然显出一套,【师言:本来出家人不能穿白衣,不能佩戴饰物,但像这种俱生的特殊情况是开许的。如在释迦佛其他公案中的白衣比丘尼,因她福报显现,生来就着天人无垢的白衣;另外有一位经常去饿鬼道的昼辛吉,他俱生就带一付昂贵的金耳环,复摘复现。这些于戒律中都是开许的。】仆人只好遵其母言合衣沐浴。浴毕将他抱上床,床刹那变为妙宝大床,床前有一充满各种宝藏的宝塔,宝物取之不竭,非常稀有。房顶上亦自然显出一个非常庄严的宫殿,上方有宝幢、宝幡、巴达等,宫中有五彩缤纷的鲜花和芳香扑鼻的香水。施主内心无比喜悦,举行了非常隆重的诞生仪式,因他生下来家中宝藏如海,故取名宝海童子,随即安排八个保姆精心抚养。他如海莲般迅速成长,无论走到哪里都有非人铺地毯、天人散鲜花。长大后他精通了文学、医术及八种观察,父亲为他造了春夏秋冬四个宫殿,宫殿上宝盖幢幡自然出现,亦有众多天女与他一起嬉戏,尽情享受着五欲妙乐。

后来,宝海对佛法僧三宝生起极大信心,思维自己已享尽世间福报,现在应该出家精进修行,断除生死轮回的一切痛苦。于是他广行布施,使许多穷人得到安乐后自己在佛陀教法下出家。不管到什么地方,还是有很多非人为他铺地举幢,很多天女也跟着他。其他出家人都猜疑这是怎么回事?他自己也为此苦恼,便请问世尊如何对治。世尊告诉他:“你观想这一切都不必要,它自然会消失。”宝海依教奉行,果然一切都消失了,他觉得很轻松,更加精进修持,不久断除了三界一切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

诸比丘启问佛陀:“世尊,宝海童子以何善业得生富贵之家,相貌端严,俱身有各种宝饰,自降生以来身无垢污,自然显现宫殿、宝塔、鲜花,所到之处非人天人为他铺地散花?以何因缘对三宝生起信心出家得证罗汉果位?惟愿为说,愿乐欲闻。”

世尊告诸比丘:“这是他前世愿力所致。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位富如多闻天子、对三宝具极大信心的施主特地建了一座经堂,迎请迦叶佛及其所有眷属,供养各种甘美饮食,请他们沐浴,又将迦叶佛的头发和指甲造塔供养。他见很多飞鸟在塔上筑巢拉撒,觉得有损圣塔庄严,就在塔上添修一层楼,并以幡盖、宝伞、璎珞等将里外装饰得非常圆满。后来他发愿:以此善业,愿我生生世世转生富贵之家,相貌端严,俱身有各种宝饰,生下来身无垢污,自然显现宫殿、宝塔、鲜花,宝藏取之不尽,所到之处非人、天人为我铺地散花,然后对三宝生起信心,并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众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施主就是现在的宝海童子,因如此善业及愿力,今生获得世间一切圆满,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证果。”

(28)宝 喜

——舍自生命 救五商主

尔时世尊从嘎西城出游到鹿野苑。鹿野苑附近的森林中有陈如等五比丘【阿若陈如、頞鞞、拔提、十力迦叶、摩诃拘利】五比丘:乃释尊成道后,初转法轮所度化之五位比丘在苦行,他们远远地看见世尊,就共同商定:“沙门果达玛今天来了,我们一刹那都不应对他恭敬,不得起身迎接礼拜,只是坐着招呼一下‘你来了,请坐’即可。我们曾经一起苦行,后来他就不再少欲知足,每天吃饭菜、酥果、芝麻等许多甘美丰盛的食物,用热水沐浴,很不如法。他今天来也可以,但不要对他多作侍奉。”

世尊渐行渐近,以其内在的威德力,五比丘不由自主地起身,有的敷座,请佛入座;有的端来温水,请佛濯足;有的接过袈裟;有的接过手杖、钵盂并热情地说:“果达玛,您来了,请入座!”世尊知道他们都违背了自己内部的誓言,仍然缄默不语。入座后,五比丘直呼世尊的名和种姓,语气态度仍有失恭敬。【师言:在学法的弟子中,对我有信心的会恭称“法王如意宝”、“金刚大阿阇黎”、“大恩上师”、“勇列吉祥贤”等,但那些对我有看法的人则直呼我的名字。这些对我是无利无害的,但按规矩,对传法、灌顶等六种上师必须要有一个自己最恭敬的称呼,不能直呼上师之名,否则果报很大。这在许多经论中有专门的教证。】释迦牟尼佛对他们说:“你们不应该对我如此称呼,这样你们自己将在轮回中恒时受苦,对圆满一切功德的如来正等觉必须有相应的恭敬称呼。”他们也就直言不讳地回答:“以前和我们一起苦行时您没有得到圣者的一些功德;现在从功德和智慧方面您好像也没有什么增长,不同的是您求名利、不知足少欲,多贪食物,享用热水沐浴……”世尊问曰:“现在我身色金黄,诸根调伏,你们没有现量见到吗?”五比丘异口同声地回答:“见到了。”然后世尊慈祥告曰:“我们修行要想得成就,不能堕入二边:一是不能过于耽著世间的享受;二是不能使五蕴过于受苦。欲界众生堕入任何一边都不易成就。【师言:在一般欲界凡夫修行的过程中,如果世间各方面享受过于优越,则不易生起出离心;如果太苦了,无食充腹、无衣蔽体就身不安,身不安则道不隆,所以大乘论典中讲不堕两边,应行中道。】当远离二边,依现前菩提的中观道。”五比丘听了世尊的开示后态度迥然不同,对佛生起了恭敬心祈求传法。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从此便开始为他们大转法轮。

世尊与五大比丘共住在鹿野苑附近的森林中,上午两位比丘留下听法,三位比丘去城中化缘,回来与大家共用午斋;下午三位比丘留下听法,两位比丘去城中化缘。世尊为五比丘传授四谛法指苦、集、灭、道四种正确无误之真理。此四者真实不虚,故称四圣谛。又此四者为圣者所知见,故称四圣谛。:苦谛指逼迫身心苦恼之状态。苦谛即关于生死实是苦之真谛。、集谛招集之意。审实一切烦恼惑业,实能招集三界生死苦果。集谛即关于世间人生诸苦之生起及其根源之真谛。、灭谛寂灭。审实断除苦之根本——欲爱,则得苦灭,可入于涅槃之境界。灭谛即善于灭尽苦、集之真谛。、道谛能通之义。审实灭苦之道,乃正见、正思维等八正道,若依此而修行,则可超脱苦、集二谛,达到寂静涅槃之境。道谛即善于八正道之真谛。。告之应知苦而断集,证灭而修道【世尊在此作了广泛的演说,详见藏文原版】。不久五大比丘摧毁三界一切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欲界和色界的人、非人、天人等听说佛在鹿野苑初转四谛法轮,前白佛言:“世尊,五大比丘以何因缘从轮回的大海中解脱出来,获得无上菩提之珍宝?惟愿为说,愿乐欲闻。”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我把这五大比丘从轮回的大海中救脱出来,往昔我也曾用自己的生命把他们从世间的大海中解救出来。”“请问世尊往昔怎样把他们从大海里解救出来?”

世尊曰:“久远劫前,印度鹿野苑由梵施国王执政。当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财富圆满,无争无灾,佛法兴盛,国王声望极高,深受世人敬仰。国中有一名‘宝’的大商主,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他的妻子生下一个身色金黄、头如宝伞、鼻形妙高极为庄严的孩子,商主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因父亲特别高兴,故取名‘宝喜’,用牛奶、酸奶、油饼等上好的营养品喂养,他如海莲般地迅速长大。年少的宝喜对文理以及对衣服、珍宝、如意宝、香、药、大象、骏马、兵器等八种观察法都已精通无碍,且具大慈悲心,常藉父母之力对贫者作广大布施。一次,父亲生病,他就采集根、茎、叶等配制草药,想方设法为父治疗,但父亲终因病重去世。宝喜用黄、红、白、蓝四种布将遗体裹起来供养了很长时间,力尽孝道后方送往尸陀林。

后来,梵施国王为宝喜加冕封为大臣,他经常辅助国王处理很多商业贸易、外交等国事。宝喜曾借先父之财作大布施,满了很多众生的愿,后来想到如果自己想行布施就应该凭自己的能力才对,仅借先父之财富来布施不应理,别人也会讥笑自己没有一点福报,应该自己积累财富广作布施。于是他通告下面的人:现在你们当中生活困难、资财匮乏无钱交税者,谁愿意跟我一起去大海里取各种珍宝。之后约有五百商人牵着牛、骆驼、驴、骡等满载出海资具,经过大大小小的城、镇、森林、荒原等抵达海边。宝喜大臣用五百嘎夏巴涅雇一艘大船,安排了五位负责人:负责饮食的生活委员、负责调解人际争论矛盾的治罚管理员、负责排水清理船舱的卫生员、负责全舱财务的管理员、负责观察天气方位和下锚起锚的巡逻员。

五百位商主见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时,心惊胆战退失了信心。宝喜大臣叫巡逻员如理如实地把去大海的利益功德告诉各位商主。巡逻员扬声宣告:‘南赡部洲的商主们,这次出海远航能取到珍珠、蓝宝石、绿宝石、珊瑚、金银石藏、冰珠石【带在身上能制止各种传染病、瘟疫】、红宝石、右旋海螺等各种珍宝,你们当中需要这些珍宝,并且想满足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奴仆、亲友之愿,希望对比丘、仙人作供养,想得到今生与来世安乐的人,就上船与我们同舟共济。’听了这番话,大家争着往船里涌。人太多了,宝喜大臣又叫巡逻员如理如实地将去大海的一些违缘告诉他们。巡逻员又高声宣告:‘南赡部洲的各位商主们,海中取宝诚然很殊胜,但也可能会有很多违缘,有很多大得能吞下船只的鱼,有可怕的黑风会掀翻轮船直沉海底,有专门吃人的鲸鱼、嘎巴和西西玛等大鳖鱼【梵语:摩羯】,还有穿蓝黑色衣服的海盗会抢走财产。你们当中愿舍弃自己的父母、妻儿、奴仆、亲友,自己也能舍身忘死的人,我们可以共同出海。’听了这番话,一些胆小的都下了船,这样,正合这艘船的载重量。准备正式启锚远航前照例解绳三次警告三次:‘今天要远航,海中有种种危险,是否真要去?’这样依次解下第三根系索后,剩下的一部分人稳坐船舱,大船扬起风帆,如行云般驶向宝洲。

他们一帆风顺地来到宝洲,巡逻员在取宝前告诫大家:‘各位!来到宝洲有以下须知:一是此中珍宝有真有假,要仔细鉴别以免后悔;二是此地有很多魔女会千方百计地引诱你们,请大家千万不要上当;三是有一种水果不能吃,若是吃了七天中将昏迷不醒;四是这里有非人引诱,七天内可以与它共住,过了七天后它会有些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它马上造违缘把船毁在大海里。请大家千万注意!’在巡逻员的引导下,商主们小心翼翼地行事,圆满地得到珍宝满载而归,回印度后以各种金银财宝广行布施满足众愿。如此宝喜大臣六次航海取宝都顺利返回。宝喜大臣也以自己拥有的财富作广大布施,满足了无数众生的愿望,远近闻名。

“宝喜居处附近五大城中有五大商主,他们曾屡次去大海中取宝,却总是失败而归,认为自己的福报不够,应该请一位具足福报者同去方可成功。他们得知宝喜大臣六次海中取宝都圆满顺利地归来,便共同商量:若能令宝喜生欢喜心同去,则每人都能发财。他们商定后便到宝喜大臣那里请求:‘我们久仰您的大名,六次都能顺利取回珍宝,而我们每次都遭违缘,空手而返,今天特意来拜访您,请求您能与我们一同去海中取宝。’宝喜大臣告诉他们说:‘古往今来去海中取宝的规律是:前六次取宝可以顺利返回,但第七次能顺利回来的史无前例。虽然我担心自己回不来,但为了满你们的愿,无论如何我发心与你们同去。’五位商主非常高兴,同往宝洲取宝后返航。

宝喜大臣心想:这次顺利回去是不可能的,途中肯定会遇上违缘,为了满他们的愿,我应把所有珍宝装进口袋系在腰上。然后,他告诉五大商主:‘倘若我们遇到违缘,请不要担心,你们只要抱着我的身体不放就能度过违缘难关。’话音刚落,船就撞到一座小山上翻沉了。五位商主紧紧地抱着宝喜大臣。这时,宝喜大臣知道六个人都从大海里解脱是不可能的,只有自己自杀,他们才能于一夜之间回到岸边……他一边想一边安慰他们:‘你们不要担心,不要着急,我有办法把你们从违缘中救出来,但你们没到岸边前,千万不要放开我的身体,到岸后解下我腰上的口袋,将里面全部的宝贝分了,你们的子孙七代可因此过上幸福日子。’宝喜大臣同时发无上的菩提心:愿我以此舍身之善根,将来获得如来、善逝、人天导师、无上正等觉果位。之后他用宝剑砍掉自己的头。因为大海里的龙王喜欢洁净,绝不跟尸体共住,马上会把尸体推到岸边,所以他们很快被巨浪推到岸边。五大商主每人如愿分得一份珍宝,又将宝喜大臣的尸体造塔供养。当时的五位商主就是现在的五比丘,宝喜大臣就是现前正等觉果位的我。过去我用自己的生命把他们从世间的大海中解救出来,令他们得到世间珍宝;现在我用自己修证的四谛法,使他们从轮回的大海中解脱出来,得到出世间无上菩提珍宝,功德圆满,获得涅槃。”世尊如是演说,诸众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29)第一只大熊

——舍命救人 遭彼杀害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次佛陀率众比丘前往嘎雅山【据印度史及根登群佩的记载,世尊在嘎雅山居住了七年】,途中佛陀示现感冒,请了当时最著名的耆婆医生用酥油、草药等调制成汤药供世尊服用,病愈后剩下许多药物。耆婆医生请问世尊如何处理,【译者:现在有些邪见:某某上师可能不是高僧大德吧,否则怎么还会生病呢?殊不知世尊在成正等觉后,仍然显现生病,其目的是使众生知晓因果无欺的道理。同样,现在的大德高僧所显现的病痛及许多凡夫不能理解的行为,都有其密意与调化方便。所以,切不可以凡夫之心测度大德高僧之腹,更不能信口评论、妄加言说,以免徒增自己的口业。若有不明白之处,应以诚心祈祷三宝加持,自己能明了其究竟之义。】佛告耆婆供养僧众即可。耆婆医生遵佛所教,均分给每位僧人,可谁也不敢接受。【译者:不敢接受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佛有不共的功德,佛的药一般人不敢同佛一样享用;二是佛的法身与自己的肉身在体质上不同,恐怕自己吃了消化不了,难以吸收故不敢接纳。平时,我们对待上师的所给,也不要随便接受,要按《事师五十颂》的教言去做才比较如法。】

提婆达多见状即追问原因,耆婆医生说:“这是世尊服后剩下的药,令我均供每位僧人,但谁也不敢接受。”提婆达多不以为然:“这有什么?他们不敢我敢。沙门果达玛【世尊】的药有什么,他服多少我照样能服多少。”耆婆医生劝诫他:“可能不行,世尊的功德非常人能比。你想跟世尊一样服用,可能消化不了。”提婆达多不听劝告,把剩下的药照世尊的服用量吃下去,果然因未能消化而生病。耆婆医生给世尊熬了粥,提婆达多知道了也要喝。医生说:“还要喝世尊的粥?你昨天吃的汤药还没消化呢!”提婆达多蛮横地说:“什么没有消化?沙门果达玛能消化,我也能消化,我就要喝!”他强行喝了后体内不调,一时疼痛难忍,在地上翻来滚去,大声哭喊。当时,提婆达多的狐群狗党【译者:世间有句俗语,再好的人也有三个敌人,再恶的人也有三个好友。】告诉阿难【据星云大师的《释迦牟尼佛传记》中记载:阿难与提婆达多是白饭王的儿子,佛陀与难陀是净饭王的儿子】:“快!提婆达多生病了,可能有生命危险,痛得倒在地上翻滚,医生也不见人影,该怎么办?”

阿难对自己同胞兄弟特别关照,马上跑到世尊前祈求:“世尊,我的兄弟提婆达多已濒临死亡,请佛陀慈悲救护!”大慈大悲的佛陀立即前去给提婆达多摸顶加持,【译者:此经中显然世尊早就有摸顶之举,并非藏传佛教独辟蹊径的不如法行为,如果摸顶不必要的话,世尊仅念一句佛号就可以了。】并慈祥地说:“提婆达多,你天天加害于我与我子罗睺罗住胎六年,生于佛成道之夜。十五岁出家,拜舍利弗为师,遂证阿罗汉果。谓佛十大弟子之中密行第一。天天承敬我,在我的心中没有任何差别,是平等无二的。若我心中实具平等心,以此真实力的加持,愿你的病马上痊愈。”世尊言毕,提婆达多病痛刹那痊愈,高兴得跳了起来。很多比丘在提婆达多前赞叹说:“世尊对你的恩德很大,是世尊的加持使你病愈。”提婆达多却昧着良心埋怨道:“如果不是他的药我也不会生病,全都怪他,再说,我的病自生自灭,与他的加持无有任何关系!”一副蛮不讲理的神态。诸比丘闻此即禀世尊:“世尊,提婆达多的言行实不如法,非但不报恩,而且不知恩,人格真不好。”

世尊告诸比丘:“提婆达多不但是现在不知恩不报恩,往昔也是对我恩将仇报。很早以前,距一寂静山林不远的城里有位穷人,天天上山砍柴割草,以卖草卖柴维持生活。一日在山上突然狂风四起,大雪纷飞。他走投无路,将近冻死的时候看见一个山洞,竭力爬了进去。洞里有一位菩萨幻化的大熊,大菩萨虽然身处恶道,心却没有堕落,它平时以积累果实草药维生,从未伤害过任何一个众生。樵夫爬进山洞后看见大熊,瞬间吓呆了,暗想今日肯定难逃被大熊吃掉的厄运,生起很大的恐惧。大熊安慰他【当时有些旁生也会说人话】:‘朋友,请不要害怕。’说着用自己的身体温暖他。因大雪封山,七天没有转晴,每天大熊都用身体温暖他,与他共吃水果维持生命。七天后天气好转,大熊慎重地对他说:‘现在您可以回去了。有很多怨敌想杀我,吃我的肉,念在我对您七天的救护之恩,请您不要对任何人说我在这里!’樵夫表面应承着说些感谢解救大恩之类的言辞就背着柴下山了。快到城镇时遇见两位猎人,猎人诧异他在山上冻饿七日仍然能活着回来,于是上前询问,樵夫把经过如实相告,他俩听后生起贪心想杀大熊,就对樵夫说:‘你带我们去,把那只大熊打死后给你三分之一的肉,如何?’樵夫心里盘算着:‘七天中它照料我,这也没什么;回到家也没什么吃的,如果我带他们去打死那只大熊得到一份肉,还能饱餐一顿。’于是他带着两位猎人到山洞前用毒箭射中大熊。负伤的大熊口说偈曰:‘吾常住静处,从未夺他财,饮用草水果,从未害他众。今知临命终,我亦无可奈,众生之苦乐,皆因往昔业。’说毕去世。两位猎人剥开熊皮,将肉分成三份。当樵夫伸手准备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份肉时,突然双手掉落在地。猎人惊惧地问:‘为什么你的双手会突然落在地上?’他如梦初醒地说:‘可能是因果报应。这只大熊在七天中照料我,也叮嘱我不要告诉任何人知道,我却带你俩来把它杀害,肯定是这个果报。’两位猎人闻言也很害怕,觉得大熊肯定不是一般的旁生,吃它的肉实不应理,就将熊肉送到经堂供养僧众。一位罗汉以神通观察,警告诸比丘:‘这是贤劫中一位大菩萨的肉,我们不能随便食用。’即说偈颂:‘此熊大缘分,菩萨持木轭,具有大悲心,三界皆应供。’之后罗汉、众比丘及猎人将熊肉做成遗塔供养。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大熊就是现前菩提的我,那个恩将仇报的樵夫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他往昔也是不知恩不报恩的劣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