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28

(117)猎 人

——两世救护 恩将仇报

一时,世尊从曼嘎达来到王舍城。提婆达多在城中造谣惑众,妄称其诸多不如法行为乃世尊所教,令不少人产生邪见。世尊告阿难:“你著上法衣携一侍者向人们澄清事实:凡提婆达多的不如法行为言语皆他自己所做,并非佛陀嘱咐。若人惧于其神变,也明确告知提婆达多已不再有神变。”阿难依教奉行,此后有邪见之人忏其前愆,对世尊一如既往地恭敬承侍。

一日世尊示疾,时负盛名的耆婆医生用酥油为世尊配制妙药。世尊问道:“耆婆医生,你是否觉得稀奇?”“世尊,是很稀奇。”“你是否觉得稀有?”“世尊,是很稀有。”“你知道?”“世尊,我知道。”“你是否不知道?”“世尊,我不知道。”如是世尊一一询问,医生一一作答。世尊复又询问:“你说什么很稀奇?”“世尊,牦牛吃草喝水而产生牛奶,从牛奶中提炼酥油,复以酥油配制妙药,故我觉得稀奇。”“你觉得什么稀有?”“世尊,如来出世宣讲妙法,培养僧才,此为稀有。”“你知道什么?”“世尊,我知道人有生必有死。”“你不知道什么?”“世尊,我不知道善逝趋入何处。”诸比丘认为耆婆医生确实能解佛密意。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为何耆婆医生能解佛密意?请为吾等演说。”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以前也有如是因缘,汝等谛听。昔日一小山城中一位财富圆满的施主之妻生下一子,夫妇为孩子举行为期二十一天的隆重贺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后又生一子,如前一样举行贺生仪式等。由于开支繁杂,家产渐渐减少,又需要上贡,施主打算外出经商,却又放心不下年轻貌美的妻子,只留下仅够她吃穿用的嘎夏巴涅,再把其余的钱财装在瓶颈上系有一串宝珠的金瓶里,埋在一由旬处尸陀林的马耳树下,这才放心地外出经商。

施主在外财运亨通,又娶妻生子。他的前妻依靠丈夫留下的少许钱财和亲友的周济,好不容易拉扯大两个孩子。孩子问母亲:“我们的父亲是谁?他到什么地方去了?”母亲告诉孩子父亲的情况后说:“他虽然舍弃了我,但你们毕竟是他的儿子,去找他或许会得到一些财富。”长子听从母亲的话,历尽千辛万苦找到父亲,父亲一眼便认出是自己的儿子,悄悄地告诉他隐瞒自己的身份。父亲平时对他非常慈爱,后妻之子长时观察后生起怀疑,最终认定是父亲之子,父亲也慢慢地觉察到如果再让长子留下去会受到后妻之子的嫉妒加害,还是让他回去为好,若给财物定会被后妻之子拦路抢劫。施主给儿子一封短信:自城往东一由旬,尸处快耳树木下,若宜方便可挖出,吾之财宝汝享用,瓶颈之物给得吾。之后让长子带回去。后妻之子果真守在半路拦住他搜查全身,找到那封信,未看出什么名堂,认为父亲肯定是骗他的,即任其返家。在家苦盼的母亲只得到儿子带回来一封信,看后什么也不明白,生气地把信随手扔到一边。但儿子认定父亲是好人,不会骗自己,又将信捡起来独自仔细琢磨:信中的‘城’就是我家,‘尸处’就是尸陀林,‘快’是古时对马的赞称,‘瓶颈之物给得吾’即宝瓶外面的财物给我的母亲。大概是我家向东一由旬处的尸陀林,彼处一棵马耳树下可挖出宝瓶,瓶中财物由我用,瓶外之物给母亲。夜深人静时,他东行一由旬,于尸陀林处的马耳树下果然挖到一个颈上有一串宝珠的金瓶。他遵照父言把宝珠交给母亲得吾,其余财宝自己享用。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施主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大儿子就是现在的耆婆医生,当时他也是能知吾之密意。”

耆婆医生配制好药后,想到佛陀是金刚身全称金刚不坏身,以金刚之坚固比喻如来法身之不坏,故应该将佛陀的药剂量增至高于常人的三十二两。世尊服药毕吩咐医生将所剩之药分给僧众,提婆达多闻讯也要吃三十二两,医生告诉他:“世尊的金刚身服用三十二两正合适,你服三十二两肯定消受不了。”他强辩道:“我也是金刚身,为何消受不了?给我三十二两。”医生无奈只好依随,提婆达多吃后极为痛苦。次日耆婆医生供养世尊粥,提婆达多明知自己消受不了,却因对世尊心生嫉妒而要一大碗,强喝下去疼痛更是无法忍耐,倒在地上辗转叫喊。阿难尊者见自己的亲兄弟如此痛苦,生起很大的悲心急趋佛前祈求:“世尊,提婆达多已病得不行了,请世尊慈悲加持。”世尊自灵鹫山遥伸右手至王舍城提婆达多的头顶,以谛实语加持道:“我子罗睺罗天天承敬我与提婆达多天天加害我,在我心中没有任何差别,若所言真实,则愿他的病立即痊愈。”以世尊谛实语的加持力,提婆达多的病立刻不药而愈,心里却不满地说:“释迦牟尼佛虽然手摸我头,但没有任何加持,只是他在医学方面有一点能力以维持生活罢了。”很多人包括他自己的朋友都现量见到世尊对他的加持,并赞叹世尊的加持力不可思议。诸比丘见他知恩不报,便启问:“世尊,您已亲自解除他的病痛,他却一点不知恩报恩,心里不满,为什么会这样?”

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以前我与他也有类似因缘。昔日布德哈有一位大自在部国王,王宫旁边的水井里掉下去五个生命:人、狮子、鹞鹰、老鼠和毒蛇。一个猎人路过此处,准备取水解渴,见到他们生起大悲心,将之救出。后来猎人去林中打猎,狮子认出救命恩人,问知他去林中打猎,即发愿:‘您是我的救命恩人,为报答您,我每天捕捉动物送给您,您以后不用去狩猎。’狮子履行诺言每天给恩人送来猎物。在一次回家路上被鹞鹰看见,鹞鹰问自己的恩人在做什么,猎人说我就是如此生活,每天要辛苦地把肉背回去。鹞鹰说:‘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想办法给您找一些财宝遣除贫困。’它飞到王宫,时大自在部王妃卸下头饰在洗头,鹞鹰把头饰叼去送给了猎人,猎人欢喜而归。路上被猎人救的那个人看见了,他心里暗自盘算:救我的那个猎人身上带的是王妃头饰,如果向国王告密肯定会有重赏。后来他知道国王正悬赏寻找被鹞鹰叼走的头饰,即报告国王,得到国王的很多奖赏,猎人被关进牢狱受苦。经常来去的老鼠认出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很想报恩,问知事情原委即劝慰猎人……在老鼠的帮助下,猎人在狱中的生活得到改善。被救的毒蛇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很想报答救命恩人,和猎人商量好一个办法之后,立即前往王宫咬伤国王。国王剧痛难忍,四处寻名医治疗皆无效,宫廷上下非常焦急。此时猎人对狱卒们说:‘除我以外无人能治国王的病。’狱卒立即将此禀告了国王,国王宣猎人进宫说:‘你如果真能治好朕的病,一定重重奖赏。’猎人胸有成竹地说:‘请陛下放心,疗此疾只需准备一个牛粪坛城。’准备坛城之后他开始念咒,毒蛇闻声而出。猎人对它说:‘你要么跳入火坑,要么治好国王的病。’毒蛇故意说:‘我宁愿跳火坑而不愿治国王的病。’猎人劝道:‘无论如何你要治好国王的病。’毒蛇答应后,马上到国王面前用另外一个药舌在伤处舔,伤口之痛即止,国王生起大欢喜心重赏猎人。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猎人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恩将仇报之人就是提婆达多,他当时也是不报恩,现在也是如此。”

(118)愚痴者

——残害他人 得丑恶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写尔巴热嘎地方一大施主之妻生下一子,夫妇俩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名愚痴者,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他长大后学习文字、八观察等各种世间学问,不久身上突然长满小疱,逐渐糜烂遍满全身,父亲遍寻名医皆无疗效,病情日益恶化,身上化脓流血,散发臭气。父母无奈,只有用各种衣服把他包起来洒上香水,改名隐藏者。

父母相继去世,愚痴者自己料理家务,无论经商务农还是从事船业航运,都不能顺利成办,最后全成灭法【即凡做事不成功,福报等马上灭尽】。他想知道世上有没有人了知灭法和不灭法。一日他的亲朋及邻里老人们常供养的一位天尊至愚痴者家【他家一片光芒】,问他:“你知道世上的灭法和不灭法吗?”“天尊,我不知道,您知道吗?”“我也不知道。”“您知世上有谁知道吗?”“大施主,释迦牟尼佛知道灭法和不灭法。世尊降生于释迦族,身为太子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六年苦行后,于菩提座下获证无上正等正觉,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您所说的世尊在何处?”“此地东方舍卫城里的祇陀园有一给孤独精舍,世尊住在那里。”说毕不见。愚痴者对世尊生起很大信心想去拜见。

写尔巴热嘎的一些商人到舍卫城拜见世尊,生起很大信心皈依受戒,回来后在愚痴者前赞叹世尊的功德,劝导他:“释迦牟尼佛是全知者,你如果去拜见肯定能解除身心的痛苦。”他听后更增上对世尊的信心,决定无论如何要去拜见,即准备车乘食物前往王舍城,一路艰辛终于来到给孤独精舍,在世尊前恭敬顶礼,满脸窘态合掌告白:“世尊,我的身体如此丑陋,十分惭愧……”世尊安慰道:“无需自惭形秽,实际上每个人的身体都丑陋不净,心里都有痛苦……”世尊为他宣说有关身蕴的教言,愚痴者谛听后,刹那间以智慧金刚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得果后,愚痴者黯然神伤,想到若非自己身体过于糟糕,肯定有在世尊教法下出家的机会。就在发心的一刹那,他的身体恢复如常人,立即在世尊前祈求出家受持近圆戒,世尊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为他授予近圆戒并传讲教言。他自己精进修持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现前黄金和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的境界,远离世间八法,诸天人共赞其功德。

一日愚痴者与众比丘著衣持钵入舍卫城化缘,途中不幸被牦牛撞死,死相非常吉祥:诸根寂静,面部洁净,皮肤鲜白。诸比丘返回经堂向世尊详细禀白,世尊吩咐道:“诸比丘,愚痴者在我的教法下受持妙法,获得涅槃,你们应该为他的遗体建造遗塔供养。”诸比丘依教奉行,之后又启问:“世尊,愚痴者以何业感被牦牛撞死?”世尊给众比丘讲述了布嘎的前后因缘。众比丘复又启问:“世尊,他以何因缘生于富裕家却身生脓疮,又在发心出家的刹那恢复如常?以何因缘他在世尊的教法下令佛欢喜,未做佛不喜之事,出家修行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请为吾等演说前后因缘。”

世尊告曰:“这是他前世的恶业与愿力成熟之故,即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诸比丘,昔日印度鹿野苑梵施国王执政时有二施主不和,一施主以厚礼贿赂国王得到袒护,责骂另一施主,并带到家中狠狠地抽打,向他身上残忍地撒毒沙,使其浑身糜烂,如此长时摧残折磨。被害施主的兄弟们花费巨资把他赎回来,四处寻医方才疗愈。【译者:大家各自想一想,即生中有没有残害过众生,乃至一虫一蚁?如果有的话,现在或来世肯定会感受痛苦的。所以,经常观察自己便知道前世造了什么业,也知道自己后世将感什么果。很多人通过《百业经》的加持,对自己的身语意三业特别护持,不令造恶业,每当听到这些时,内心里对大恩上师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受害施主对世间生起厌离心前往林中苦行,在没有上师窍诀的阿兰若处精进修持三十七道品,最终现前独觉果位。得果后想到曾加害自己的施主造了很大恶业,应该救度,即到那位施主前跃入空中显示燃火、下冰雹等种种神变,施主见状五体投地再三祈求:“大尊者,以前我所行罪过极大,请接受我的忏悔。请您救度我等沉溺在轮回中的可怜众生。”他于独觉前恭敬顶礼,发露忏悔,复又请求:“尊者,我希望积累资粮,请您不要外出化缘常住在我家花园里让我好好供养。”独觉默许。施主在花园里用树叶树枝等为尊者结搭茅棚,用各种饮食财物作供养。不久独觉观察到自己的肉身再继续留在人间无太大意义,便趋入涅槃。施主以独觉的遗体建造遗塔,圆满后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裕家,将来在比独觉更殊胜的如来前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能得到阿罗汉的功德;愿我以前对尊者所作损害的恶业不要成熟,一旦成熟,则愿我在发心出家的一刹那清净一切恶业呈现吉祥。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施主即今之愚痴者;前世恶业成熟,令他生生世世全身糜烂,今生亦复如是;因他前世愿力成熟,故今生于富裕家,在发心出家的刹那身体恢复如常,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没做令我不欢喜的事,并出家精进修持,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复又在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 出家持梵净行,调伏诸根,故今生获得解脱。”

(119)婆罗门

——做贼畏打 终证圣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发心常行供施的婆罗门希望凡来接受自己供养和布施的人不要有任何争论和斗争等不祥之事。

一日分别来自市中心和市郊接受布施的婆罗门互相不和,市内的对市郊的说:“你们以农务为主,来此接受布施不应理,此等布施属我们享用。”对方亦不甘示弱,愈争愈凶。一个以偷盗为生的婆罗门趁机偷走金银财宝等物品,别的婆罗门发现后即放弃争论,上前抓住他狠狠鞭打,小偷招架不住,往祇陀园逃命。当他逃到祇陀园,目睹世尊及僧众无有任何喧闹、寂静祥和的气氛时,【师言:听经闻法都要保持安静,不能说话,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律仪,有出家人不共于世间人的规矩。按规矩闻法,即便是一堂课,恭恭敬敬地听闻,也是功德无量,百千万劫都是难以遭遇的。平时的生活也应处处注意观察自己的语言,说话不要把死人吵醒了,经常要想到自己是个出家人,为人师表,言谈举止是否是利益众生的。《格言宝藏论》中也有‘溪水经常哗哗响,大海从来不喧嚣’的教言,这正说明了智者与愚者的差别,所以,你们要常常学习智者的言行,调伏自己的诸根。】对清净僧团生起很大欢喜心,觉得自己做婆罗门不能满足,即于世尊足下恭敬顶礼祈求出家受持比丘戒。世尊慈悲开许,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为他传戒,并授予教言,他自己也精进修持,灭尽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他观知所应调化的首先是曾经抽打自己的那些婆罗门,即于刹那间至彼处,从空中飞降而下,婆罗门见此特别欢喜,生起很大信心,于其足下恭敬顶礼祈求传法。他传予相应之法,有的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位,有的皈依三宝。

诸比丘启问:“世尊,此尊者以何因缘先做小偷惧于被打,逃到佛前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唯愿世尊为吾等说。”

世尊告曰:“诸比丘,此乃前世因缘所致。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一婆罗门因偷窃供施之物被人责打,逃至迦叶佛前出家,一生中守持净戒,临终时发愿:虽然在迦叶佛的教法下一生出家未得什么境界,以此功德,愿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不做令佛不欢喜的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婆罗门即现在的婆罗门,以业缘及愿力成熟之故,今世他仍是惧于挨打而逃去出家,并证得罗汉果位。”

(120)婆罗门

——惧于被害 出家证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婆罗门施主之妻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夫妇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了适合其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孩子长大后学习文字、婆罗门行为等世间学问。当时的婆罗门有个传统:每月初八和十五各自打扮成大城市的人、外道或天人,分别出游各地。婆罗门子也经常出游,一日游至祇陀园,世尊正在为数百眷属传授妙法。他远见世尊的三十二相,生起无比的欢喜心,急趋世尊足下恭敬顶礼,听受妙法,从佛皈依受戒,待世尊传法圆满后,赞叹随喜世尊的功德恭敬作礼而去。

婆罗门子发心迎请、供施很多婆罗门。他祈祷世尊若能亲临如此殊胜的供施盛会,则可令自己广植福德。遍知世尊即率领众眷属以神变来到婆罗门子家,他大喜过望,敷座设供。世尊应供毕率众眷属返回祇陀园,受供的婆罗门什么都没看见。【译者:世尊的功德力和威神力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们在对诸佛菩萨、空行护法作供养时,诸佛菩萨空行护法肯定来,只是我们凡夫肉眼见不到而已。】世尊返回时显示神变,佛光普照婆罗门子家园内外,婆罗门见此众说纷纭,有人说当日的供施很圆满使大自在天满意故而放光;有人说是使帝释天满意而大放光芒;有人说是使大梵天满意而放光。婆罗门子亲手供佛及僧,知道肯定是世尊放光,更正说:“都不是,是我恭请的释迦牟尼佛所放之光。”众婆罗门无论如何都不相信。婆罗门子说:“如果你们不相信,明天我再迎请世尊,你们都来亲自见一见。”次日众婆罗门前来观望,婆罗门子面向祇陀园,右膝着地恭敬顶礼,至诚祈祷:“遍知过去、现在、未来的世尊,祈求您率众眷属至我家应供。”祈祷毕,世尊率僧众来到婆罗门子家。婆罗门子非常欢喜,以各种甘美饮食供养世尊及僧众。众婆罗门看不见世尊及僧众,只见婆罗门子高兴地来回奔忙,都以为他疯了。婆罗门子告诉他们:“我并未疯狂,世尊和僧众确实已亲临。”众婆罗门随即现量因明用语,心识三量之一。现量即感觉,乃尚未加入概念活动,毫无分别思维筹度推求的作用,仅以直觉去量知色等外境诸法之自相。见到世尊及僧众,甚感不可思议。供养圆满后婆罗门子祈求世尊传法,世尊传授相应之法,赞叹佛法功德之后率僧众返回。众婆罗门对婆罗门子生起大嗔心:本来是给我们准备的饮食为何供养世尊和僧众?故蓄意谋杀他。他无依无靠,只身逃往祇陀园。婆罗门穷追不舍直到祇陀园,惧于萨迦国王的法律,不敢贸然闯进方才返回。婆罗门子胆战心惊,至佛前恭敬顶礼,世尊为他传授相应之法,他以智慧金刚摧毁萨迦耶见,获证预流果位。他又祈求:“世尊为我传授妙法使我证得预流果位,脱离地狱、饿鬼、旁生等各种痛苦。这些功德是父母、亲友、国王等众人所不能赐予的,再次请求世尊开许我出家受近圆戒。”世尊慈悲开许,以“善来比丘”的方便为他授予比丘戒,并传授教言,他自己也精进修持,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婆罗门子因害怕被杀而跑到世尊前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请为吾等演说。”

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前世他也是因害怕被杀而出家行持善法。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一婆罗门夫妇一直膝下无子。他担心若无子女继承,自己死后诸多家产将被国王没收,于是迎请众婆罗门念经祈求天尊诸神赐予一子,终未如愿。婆罗门逐渐衰老,也无意再希求子女,决定把所有财产用作供施以积累资粮。众婆罗门闻讯而至,为了一点小事争执不休大动干戈,决定谋杀布施的婆罗门。婆罗门被迫逃往鹿野苑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临终时发愿:以我一生出家的功德,愿将来释迦牟尼佛出世时,我能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婆罗门就是现在的婆罗门子,因害怕被杀而出家行持善法,因愿力成熟,故今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未做令我不喜之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

(121)婆罗门

——互起争执 得佛度化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大施主常对婆罗门广行布施。一日市中心的婆罗门和市郊婆罗门发生争执,市中心的对市郊的说:“你们务农为生,不应该享用,我们是真正的福田故可以享受。”市郊的说:“你们依靠国王维持生活,不是真正的福田,我们才是真正的福田。”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释迦世尊具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每一位众生的苦乐,即便是波浪离开大海,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世尊观察到这些婆罗门被调化的因缘已成熟,即率众比丘从舍卫城显示神变飞到婆罗门供施之处。婆罗门见此生起很大欢喜心,请世尊和众眷属入座,祈求传法。世尊为他们宣说了贪求世间财物的各种过患等妙法,在座的几百位婆罗门有些得到加行道的暖位、顶位、忍位、胜法位,有些得到预流果、一来果、不来果、罗汉果位,有些得到缘觉果位,有些种下无上菩提的种子,其余都皈依三宝。圆满后世尊率领僧众返回经堂。

时诸比丘启问:“世尊,以何因缘这些婆罗门令佛欢喜,未做令佛不欢喜之事,各自都有不同的证悟?请为吾等演说。”世尊告曰:“诸比丘,此乃他们前世因缘所致。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这些婆罗门有些为优婆塞,有些在佛教法下出家持戒,调伏诸根,故今生在我教法下各自都有不同的证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