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9-09

第八节 双身修法违背「真如遍于一切法现行」之正理

真实佛法说:真实正理方名实相,实相之法遍一切有情、遍一切地、遍一切界、遍一切时、遍一切识。然双身修法违此遍理:不遍一切有情、不遍一切地、不遍一切界、不遍一切时、不遍一切识。不遍之法者,即非真实佛法也。

双身修法云何不遍一切有情?以人间有情为喻:譬如人类之中有半择迦(五种黄门)石女等人,皆不能修学密宗之双身合修法门,无男女根、或男女根不具足故,或虽具足男女根而有缺陷故,宗喀巴自言须依男女根而修故。

宗喀巴如是言

由彼行相随顺菩提性转,故说生为果性,此等于依明妃生四欢喜时说(此等乃是依「与明妃修双身法,生起四欢喜」时而言)。由此中晓示弟子与业印(由此双身法中之道理而晓示弟子与事业手印之明妃):明了观为本尊父母入于等至(清楚地观想为本尊父母同入性高潮之第四喜中安住),生起俱生喜时安住正见(并于自己与明妃皆生起第四喜之俱生喜时安住于「此即是报身佛大乐」之正见中)。则亦当了知行者与业印、或行者与智印、或行者与空色明妃,明了想为本尊父母入等至中起俱生智。以彼同于明想本尊父母入等至时所生空乐,获定解故(则亦应当了知行者自身与事业手印、或行者与智慧手印、或行者与观想所成之空色明妃,明了地观想为本尊父母同入性高潮中一心不乱而起俱生智。以彼自身同于清楚观想本尊父母同入性高潮等至时所生起之「觉知心空无形色、淫乐觉受亦空无形色」,由此而获得必定不移动之见解故)。如于白牛决定牛相,则于彼类一切皆断疑故。如是依止明妃发俱生(乐)者,是由依于和合作用上下弓形业风,吹燃脐部猛利之力,溶化顶上之菩提心,由风下吹,安住摩尼而生(安住于龟头而出生此乐及此智)。(21-388)

如是宗喀巴所言之双身法大乐俱生智,谓为『行相随顺菩提性转』,复又说言『此等于依明妃生四欢喜时说』,则显然可知须依明妃合修之淫乐而得。复须『晓示弟子与业印(明妃)』:于淫乐高潮而生起第四种俱生喜之际,须明了观为本尊佛父佛母同入等至(同入性高潮)中一心受乐。

由宗喀巴所说如是之言,则谓男女根有缺陷者,或不具男女根者皆不能修之。既如是,则知半择迦(五种黄门)及石女…等人皆不能修学此法也。何以故?谓无男女根者,不能由诸观想法门而引生淫乐故;男女根有重大缺陷者,亦不能引生淫乐之触受故。既不能引生身中淫乐,则四喜之引生已不可能,则知如是等人欲观乐空不二者,已成绝望,遑论乐空双运而久住其境界中?

如是,双身修法实与半择迦(五种黄门)、石女…等人绝缘,悉不能修证双身法之『乐空双运、乐空不二』法门。若此等诸人不能修此法门而证之者,则此法之实际--四喜之乐触--不遍一切有情身中,不遍之法即非真正实相;既非实相之法,云何修之而能成佛?无是理也!

复次,此双身法非能遍一切人而修,譬如男人之老矣,其性能力因年老而衰退,不能长住性高潮中乐空双运;是故陈健民上师年增之后,不免有此感怀:《《血虚只爱零星睡,杵弱多承吻抱恩;老去甘心离取舍,时来满愿有温存。》》(34-305)

如男人之体弱阳萎者,完全不能举阳,则不能受男女欲之乐触;男根之乐触既不生,则乐空双运即不能成就,则乐空不二观即成幻影。纵使年少之时曾修成第四喜,至年老之时仍将丧失第四喜之性高潮触受,乃至丧失初喜之性高潮触受,年老色衰以致不能举阳而不能生淫乐之触故。由是理故,说双身修法不能遍一切人皆可修之也。其淫乐既因此事实而不遍一切人存在,则非是能遍一切人而皆可修者也,不遍之法则非真实佛法也。

年老之人如是,因病或因车祸…等事故而割除性器官者亦复如是,皆不能生起淫乐之触受,无能生起四喜之任何一喜,则皆不能修证大乐光明之双身法,可知此法不遍一切有情,故非真实佛法。若人谓言:「虽无男女根可与实体明妃(或实体勇父)合修双身法,但可藉观想之法而生淫乐,亦可生起四喜等,故双身修法仍可遍一切人而修证之。」

如是之言乃是昧于事实之言也,谓淫乐之触受,要有男女根方能生起,无男女根者即不能生起也。医学上之常识亦复如是证明:男女根虽然犹存,若失其功能,则乐触随之丧失;如男性因年老或车祸而阳萎者,即因阳萎而令其淫根不生淫乐;以此推之,应知女根亦复如是,必因性器官之受损而致四喜不生,或生而不能具足,则已显见淫乐之法非是遍一切人而有之法,纵能观想而修,然因男女根之损坏而必导致乐触不起,故知双身法之淫乐不遍一切人间有情身中而有;不遍之法即非真实佛法也,不遍之法绝非实相法故。

真实佛法--修证如来藏--则非如此,不论是否具足男女根,皆可平等修学;是故半择迦、石女、因病割除淫根者、因职业割除淫根者(如太监),因意外伤害而损害淫根功能者,皆可修学而实证之,不因其不具淫根、或淫根有缺陷而导致其不能修学,故说真正佛法能遍一切有情而修学之。双身法纵能依观想之法而修,然若淫根有缺陷者,则乐不生起,亦不能修。亦有根无缺陷而乐不起者,亦不能修之。故说双身法非是能遍一切人间有情而有之法,不遍之法则非真正佛法也。

又此法不遍一切地--不遍三界中之九地,违真如体性,故非真见道之法,更非成佛之道。云何言此双身修法不遍三界中之一切地耶?谓此双身法要须淫根方能生乐,若无淫根,则淫乐不起,则四喜悉皆不生;若四喜之任何一乐皆不能生起者,则密宗行者欲修证『乐空不二、乐空双运』者,即成空言,云何成就悉地?

譬如色界诸天及无色界四天之一切天人、天主等有情,悉无男女根,皆唯一种中性身故,色界天人皆无欲想故,何况能生欲行?既无欲想,复无淫根,则不能修双身法,则已显见此法不遍色界天及无色界天等八地,则非遍一切地--不遍色界之四禅地,则非真正实相之法也;实相法遍三界九地、无处不存在故。

色界天人纵有欲想(色界天人绝无欲想,此乃为辨证而假言其若有),然因无男女根故,亦不能因观想而生四喜,四喜要因男女根方能生起故;既然四喜非能存在于色界天,则非遍一切地之法。既不存在色界天,当知更无可能存在于无色界天等四地中;如是不遍三界九地而存在之法,必非实相法,云何密宗古今诸师可言此双身法是能成就佛地果德之法?无是理也!

又此法不遍一切界存,故非实相法:云何此双身法之『密宗实际』不遍一切界?谓双身法所证之四种淫乐(四喜),不遍一切十八界,故说不遍一切界。双身法所证之淫乐四喜,既唯存在淫根而有,当知唯在身根及能领纳淫乐之觉知心,则知此双身法所得之四喜,唯在身根、身触、身识、意识而有,于十八界之其余十四界中不能存在;既非是遍于十八界而有之法,则是不遍一切界者,不遍一切界之法即非实相法,乃是三界中之有漏有为法。不遍十八界之法,不可名为实相法也;实相法第八识遍十八界,无一界无之也。遍一切界之法,方可名为实相法也;修证实相法者方可成就佛法之修证也。双身法之淫乐修证既非遍一切界之实相法,云何可说是「能令人成就佛果悉地」之法?无是理也!

又此法不遍一切时存,常有间断时,故非实相法:此双身法所证得之四种淫乐境界(四喜),乃是有间有断之法,绝非实相法也。譬如密宗之『诸佛菩萨』于因地修证此四喜之时,或能如宗喀巴所言之『八时而修』,乃至如「冒名打那拉达之密宗喇嘛」连续三天与明妃合抱而不分离,竟其长时『常住四喜』之中,然而终有分离之时;分离之时则淫乐必将渐失,乃至终无丝毫淫乐之触。

设若有法能令淫乐于明妃分离之后,继续保持于色身之中,终必因彼色身之疲劳入眠而令意识中断;意识中断而眠熟时,则淫乐四喜之任何一喜皆将不存,成中断法;中断之法,则非遍一切时恒存;不遍一切时恒存之法,则非实相法,实相法遍一切时不断故。

双身法所证四喜既非遍一切时恒存之法,则已显见其为非实相法,非实相法不可谓为佛菩提法之正修行也,云何密宗古今诸师昧于此一事实,而言双身法之合修能令人「成就佛果悉地」?无是理也!一切佛门学人莫为其所惑。

又此淫乐四喜之法,体性非恒、有变异性,故非实相法:譬如密宗『诸佛菩萨』于因地修证此四喜之时,常因淫乐之触受不能永远保持于性高潮状态中,是故于淫触高潮为免射精而暂停淫行时,少时必致乐触觉受渐弱,则必须复又『加行』,令淫乐再至高潮,然后又暂停止而免射精;如是反复而行,如是『乐空双运』而「瑜伽」之。是故淫乐四喜绝非遍一切时恒存之实相法,有变异性故,非永不变异之法也。

宗喀巴等密宗古今一切上师悉皆如是教导弟子,弟子悉皆如是『精进』修行而「瑜伽」之,始终不离如是变异之法。变异之法则非实相,非实相法则必不能成就佛法之修证也,云何密宗诸师言此双身法之『修行』能令人证得实相?云何言此双身法可以令人即身成佛?莫道成佛,乃至小乘见道亦不可得,遑论大乘见道?遑论成佛?

又如密宗『诸佛』已成佛后,尚且乐于接受弟子供养淫乐邪触,于受供养淫乐之乐受以后,始降甘露淫液加持弟子(详灌顶章),则如是『报身佛』之乐受显有增减变异;若无变异者,应彼报身佛于一切时皆降甘露淫液而不稍停,常住至乐极乐之中故。今见密宗所说之报身佛并非常住至乐之中,而是于密宗弟子请求时,方入至乐之中而降甘露淫液故,则已显见其乐有增减变异也;有增减变异之法,则非实相法。

复次,何故言其增减变异?谓彼「密宗诸佛」若已如密宗诸师所言之成就「报身佛」者,而彼密宗之报身佛常抱『佛母』而常住性高潮中,名为报身佛之『常住不变大乐果报』;则应彼『佛』不复能受弟子淫乐之供养,其乐已不能再增故,则弟子之观想供养淫乐于「佛」者,实属无义。

若供养为能令彼佛受乐者,则彼佛之常住第四喜者,其乐即非究竟大乐;然而宗喀巴言应观想供养淫乐于彼佛,而后彼佛受于大乐,密处乃有『甘露』淫液降注,而供上师作为灌弟子顶之用,如是观想而完成瓶灌,方是如法之瓶灌顶。由是灌顶理论,知双身法所修四喜之淫乐触受,非是实相法,有变异故;既非实相法,修之云何能成佛道?尚不能得二乘见道,而言成就佛果悉地,有是理乎?

又此法不遍一切识存,不遍有情七识心,故非实相法:此双身法所证之第四喜(俱生喜),不能遍于一切识,唯能存在于身识、意识、身根等「二识一根」之中;既唯在此二识一根之中,不遍七识及五色根而在,云何可以谓为实相之法?当知实相法第八识遍于七识心及五色根而存在运行,故是遍一切根识者;遍一切根识者方可名为实相法也。

双身法所证之四喜,皆不遍一切识,当知不是实相法;既非实相之法,则修证具足之后,仍与大乘佛菩提无关,仍与解脱道之二乘菩提无关;与三乘菩提无关之法,则必不能成就佛教之佛道,唯能成就密宗之虚妄『佛道』,堕外道法及大妄语罪,又复成就破坏佛教正法之大罪,一切密宗行者务必深思抉择、知所进退。

西藏密宗四大派,必须修双身法之原因,由陈健民上师所说,知过半矣:《《所以要用双身法的道理,就是用气功把密轮外层的脉就解开了,然后遍行气就把心轮外层的脉就打开了。心轮外层的脉打开了,气就容易进中脉。然后下面用火冲(原注:拙火),上面用水洗(原注:顶轮滴明点),这样子心轮就一层一层的打开了;所以开五轮,就要心轮先开;但是修则要从密处起修啊!所以修双运的重要性就在此。你不修双运,密处外围的脉就很不容易打开。所以人家都说这个睪丸是总精啊!一切精都组织在这个地方。要在这里天天修,用空性三摩地的力,用气功,用双运,慢慢把这里解开。》》(32-235)

密宗老修行者,及诸法王等人,爱乐双身修法之原因,除自己之贪着淫欲乐受以外,其根本原因在于密宗之修行理论,完全在于修证四喜;既以四喜为其修证之标的,当然必定追求淫乐,四喜以淫乐之强弱与是否遍身五轮,及住于性高潮之时间久暂而定其层次故。四喜淫乐具足之时,同时观察淫触乐受空无形色故名「空」性;亦观察觉知心住于性高潮中一心受乐,此觉知心亦无形色,亦名「空」性;如是久住第四喜之至乐中而不舍『觉知心是空性』之见解,名为证得佛地『乐空双运』之常住大乐佛果。

既然如是,当然一切中脉明点观想若不能成就者,亦可要求已受三昧耶戒之异性行者帮助,而藉双身法完成中脉明点之修证,乃至完成『常住不变大乐』之俱生喜(第四喜)修证。而如是修证者,皆以实体明妃(女性行者则以实体勇父)之合修为最上,宗喀巴于其所著之《密宗道次第广论》中如是倡言;乃至主张出家喇嘛亦应以实体明妃合修为最上。黄教如是,则其余各派之行门亦可知矣!

如是希求常住于第四喜之淫乐而成『佛道』,并求『成佛』之后常住此第四喜之大乐中,正是贪欲之心,并且是大贪之心,如是常求此淫触之乐者,云何而言以欲止欲?无是理也。譬如密宗上师如是言:

《《实际上,逃避女性的诱惑时,只是暂时回避了贪爱而已。如果在自己房中遇到女人(原注:无闲杂人等在场),出家僧仍将守戒,但是他就没有此欢乐的经验。若是修三灌的瑜伽士,与其逃避,不如用之,以便云雨一番,岂不更好?如果三灌行者有适可的对象,他们可以行双运,相互提升,以趋向最高的佛果。在此双运之乐中,她既不能动摇我们的空,也不能夺取我们的菩提明点。这岂不是摧灭贪欲之最上法门吗?有哪件事是比性交更没趣的?或是比它更苦恼的呢?金刚乘承认此事实,并传授了许多果位之修法。…》》(38-417)

由如是语中,可见密宗「以欲止欲」之言,乃是遁词尔,诸上师法王心中尚有希求乐受之心故,欲求第四喜之『常住不变大乐』故。然而密宗诸师之如是空言以欲止欲者,极为常见,宗喀巴亦不免之,观其所造《密宗道次第广论》之言,即可证知余言之不谬也。以如是追求淫乐之最大乐受,作为报身佛之『常住大乐』,心中常求淫乐之大乐,正是贪欲之辈,云何自言『以欲止欲』?真乃掩耳盗铃之邪教也,真是欺世盗名之邪教也。

如陈履安居士语吾之言:《《密宗有许多大修行者在台湾弘法,他们都很谦虚客气,持戒都很清净,并未传双身修法;从来不自称为证悟之圣者,亦无人以佛自居。…》》然而彼等既以四喜为修证佛果之境界,则于行门势必追求淫乐之触受;而淫乐之触受中,则以实体明妃之合修为最上、为最能获得第四喜之行门,如是密宗之理论与行门,欲求密宗喇嘛及在家之上师不求女人合修而获淫乐者,殆无可能;欲求密宗喇嘛与在家上师不求淫乐者,殆无可能;密宗之修行理论本在淫乐上而修故,行门口诀之传授亦完全在此性交之淫乐上用心故。如是密宗上师之心,欲求其清净而解脱于欲界者尚无可能;如是所修所行,尚不能到色界境界,何况能到无色界境界?何况成就二乘解脱果?更何况成就大乘菩提之见道?而言果位修行之即身成佛,无乃世间最大之妄语乎?

陈居士以如是密宗之本质,而言彼等之谦虚、戒净,无乃狡饰之辞乎?复观彼密宗诸师之言全然开悟、果位修行等(譬如众生出版社为诸密宗喇嘛印行之开示等书所言,每言『全然开悟』、『果位修行』;达赖更主张性高潮中之明光极为重要),皆无其实;而密宗所言果位修行之全然开悟,则是佛果;如是之言,则是以佛自居--向弟子众等暗示自己已经成佛,已经全然开悟故,而此开悟复是果位之修行所成就故。然推究其本质,其实皆堕「常见见」中,未离常见外道之知见,尚不能知声闻初果之见地,乃竟敢自称果位修行之「全然开悟」,宁非世间之最大妄语者乎?故说陈履安居士为密宗诸师出版诸书者,极为不当;为彼等密宗诸师而言于余者,亦违实情也。密宗行者于此,悉应深入客观探讨之,莫为密宗上师之言所惑,以免随诸上师堕大妄语及破坏佛教正法之恶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