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22

大方廣佛華嚴經處會品目卷帙綱要表

四分九會放光會主入定説法品 卷品 目五 周附 註
一、 舉果勸樂生信分初會菩提場遮那放齒光、眉間光普賢菩薩爲會主入毘盧藏身三昧説如來依正法六品十一卷1—11世主妙嚴品第一一、所信因果周
如來現相品第二
普賢三昧品第三
世界成就品第四
華藏世界品第五
毘盧遮那品第六
二、修因契果生解分第二會普光明殿世尊放兩足輪光文殊菩薩爲會主此會文殊不入定,謂信未入位故。説十信法門六品四卷12—15如來名號品第七二、差别因果周如來名號下二十六品明差别因,佛不思議品下三品,明差别果。
四聖諦品第八
光明覺品第九
菩薩問明品第十
浄行品第十一
賢首品第十二
第三會忉利天宫世尊放兩足指光法慧菩薩爲會主入無量方便三昧説十住法門六品三卷16—18升須彌頂品第十三
須彌偈讚品第十四
十住品第十五
梵行品第十六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明法品第十八
第四會夜摩天宫如來放兩足趺光功德林菩薩爲會主入菩薩善思惟三昧説十行法門四品三卷19—21升夜摩天品第十九
夜摩偈讚品第二十
十行品第廿一
十無盡藏品第廿二
五會兜率天宫如來放兩膝輪光金剛幢菩薩爲會主入菩薩智光三昧説十廻向法門三品十二卷22—33升兜率天品第廿三
兜率偈讚品第廿四
十廻向品第廿五
第六會他化天宫如來放眉間毫相光金剛藏菩薩爲會主入菩薩大智慧光明三昧説十地法門一品六卷34—39十地品第廿六
第七會再會普光明殿如來放眉間光、口光如來爲會主入刹那際三昧説等、妙覺法門十一品十三卷40—52十定品第廿七十定品至菩薩住處品(共六品)明等覺
十通品第廿八
十忍品第廿九
阿僧祇品第三十
壽量品第卅一
菩薩住處品第卅二
佛不思議法品第卅三佛不思議品至隨好品(三品)明妙覺
十身相海品第卅四
隨好光明品第卅五
普賢行品第卅六三、平等因果周前品明平等因
如來出現品第卅七後品明平等果
三、託法進修成行分第八會三會普光明殿此會佛不放光,表行依解發依解光故普賢菩薩爲會主入佛華嚴三昧説二千行法門一品七卷53—59離世間品第卅八四、成行因果周
四、依人證入成德分第九會逝多林佛放眉間白毫光如來、善友爲主入師子頻申三昧説果法界一品廿一卷60—80入法界品第卅九五、證入因果周

③ 〔 華嚴懸談會玄記〕 

四十卷,約四十三萬餘字。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二十五册。元、再光寺沙門普瑞述記。消釋華嚴疏鈔懸談中文義。

④ 〔 華嚴演義鈔纂釋〕 

三十八卷。大藏第五十七册(四九—三六六)。日僧湛叡撰。釋清涼國師隨疏演義鈔。

⑤ 〔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 

八十卷,約九十六萬餘字。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五三—五六册。明·憨山沙門德清提挈。謂提挈清涼國師華嚴疏鈔之要義,故曰綱要。如觀衡序云:「我憨山先師,乘法界大願,示生此際;痛惜時蔽,注意大經,遊心古疏,提綱挈要,斷義分文,不三年而全經大旨,首尾眧然。」

師諱德清,字澄印,晚號憨山老人。十九歲,參雲谷法會,會開示出世參禪悟明心地之妙,師即披剃:旋受印可。尋入京,留連講肆。又參徧融、德寶諸尊宿。嗣登五台山,修習禪定。既而入曹溪,復興祖席,緇白坌集,折攝互用;六祖之道,勃然中興。後返廬山,專修浄業。數歲,復往曹溪。師生於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一五四六),寂於天啓三年(一六二三),壽七十八。著作甚多,法華、楞嚴、圓覺等經,皆有疏釋。其門人福善等,集其文名「夢遊集」行世。

⑥ 〔 新譯華嚴經七處九會頌釋章〕 

一卷,有十七頌。大藏第三十六册(七○九)。唐·清涼國師澄觀述。

十七頌中、釋分八段:

㈠ 明偈品

「此經八十卷 四萬五千偈 七處九會説 三十九品章」

通論經本,有六:一、 恒本,二、 大本,三、 上本,四、 中本,五、 下本,六、 略本。今此即略本。

㈡ 明處相

「人中有三處 道場普獨園 天上有四處 忉夜兜他化」

七處:一、 菩提場,二、 普光法堂,三、 祇樹給孤獨園,(此即人中三處。)四、 忉利天,五、 夜摩天,六、 兜率天,七、 他化自在天。(此謂天上四處。)

㈢ 明會相

「初會菩提場 二會普光殿 三會忉利天 四會夜摩天 五會兜率天 六會他化天 七八重普光 九會給孤獨」

㈣ 諸會法門

「初會十世界 二會十佛國 三會十住位 四會十行位 五會十廻向 六會十地行 七會等妙位 八會二千行 九會法界境 是九會法門」

  • 第一會宗:通明十種世界海門,别顯蓮華藏世界海。
  • 第二會宗:通明十佛國土之相,别明佛號諦名等義。
  • 第三會宗:通明菩薩十住位行,别顯梵行發心德等。
  • 第四會宗:通明十行位行差别,别顯十種無盡藏義。
  • 第五會宗:廣説十種廻向願行,由廣説故不顯通行。
  • 第六會宗:略明十地因分願行,廣明因果無量行位。
  • 第七會宗:略明等妙覺二位,廣明十通十忍等法門。
  • 第八會宗:廣明菩薩二千行德。(無略)
  • 第九會宗:略明如來入法界境。(無廣)

㈤ 諸會品數

「初二三各六 四四五三品 六一七十一 八九各一品」

第一、二、三會,各有六品;第四會四品;第五會三品;第六會一品;第七會十一品;第八、 九會各一品。

「初會世如普 世華舍那品」

第一會六品:世主妙嚴品第一 如來現相品第二 普賢三昧品第三 世界成就品第四 華藏世界品第五 毘盧遮那品第六。

「二會如四光 菩薩浄首品」

第二會六品: 如來名號品第七 四聖諦品第八 光明覺品第九 菩薩問明品第十 浄行品第十一 賢首品第十二。

「三會升須十 梵初明法品」

第三會六品: 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 十住品第十五 梵行品第十六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明法品第十八

「四會升夜十 十無盡藏品」

第四會四品: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 夜摩宫中偈讚品第二十 十行品第二十一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五會升兜十 六會十地品」

第五會: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 兜率宫中偈讚品第二十四 十廻向品第二十五。

第六會一品: 十地品第二十六

「七會定通忍 阿壽住處品 佛如如普賢 如來出現品」

第七會十一品: 十定品第二十七 十通品第二十八 十忍品第二十九 阿僧祇品第三十 壽量品第三十一 諸菩薩住處品第三十二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 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

「八會離世間 九會法界品」

第八會一品: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

第九會一品: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㈥ 説品十佛

「無願業住涅 法心三性如 安出信隨永 無安無決普」

頌中上半列十佛名,下半如次釋名所因。一、 無著佛,安住世間成正覺故。二、 願佛,出生故。三、 業報佛,信故。四、 住持佛,隨順故。五、 涅槃佛,永度故。六、 法界佛,無處不至故。七、 心佛,安住故。八、 三昧佛,無量無著故。九、 性佛,決定故。十、 如意佛,普覆故。(此十佛名及所因,出晉譯華嚴第四十三卷。)

㈦ 品中法數

菩薩所修,雖有多門;擇其綱要,不過八種。謂: 住、行、藏、向、地、定、通、忍,各十。

「初治修生具 正不童王灌」

此明十住:一、 發心住,二、 治地住,三、 修行住,四、 生貴住,五、 具足方便住,六、正心住,七、 不退住,八、 童真住,九、 法王子住,十、 灌頂住。

「歡饒無無無 善無尊善真」

此明十行:一、 歡喜行,二、 饒益行,三、 無恚恨行,四、 無盡行,五、 無痴行,六、 善現行,七、 無著行,八、 尊重行,九、 善法行,十、 真實行。(此十行名,全依晉經。)

「信戒慚愧多 施慧念持辯」

此明十藏:一、 信藏,二、 戒藏,三、 慚藏,四、 愧藏,五、 多聞藏,六、 施藏,七、 慧藏,八、 念藏,九、 持藏,十、 辯藏。

「救不等至無 隨等如無入」

此明十向:一、 救護衆生離衆生想回向,二、 不壞回向,三、 等諸佛回向,四、 至一切處回向,五、 無盡功德藏回向,六、 隨順一切堅固善根回向,七、 等心隨順一切衆生回向,八、 如相回向,九、 無縛無著解脱心回向,十、 入法界無量回向。(此十向名,與晉唐二經少異。)

「極離發燄極 現遠不善法」

此明十地:一、 極喜地,二、 離垢地,三、 發光地,四、 燄慧地,五、 極難勝地,六、 現前地,七、 遠行地,八、 不動地,九、 善慧地,十、 法雲地。

「普妙次清知 智了衆法無」

此明十定:一、 普光大三昧,二、 妙光大三昧,三、 次第徧往諸佛國土大三昧,四、 清浄深心行大三昧,五、 知過去莊嚴藏大三昧,六、 智光明藏大三昧,七、 了知一切世界佛莊嚴大三昧,八、 衆生差别身大三昧,九、 法界自在大三昧,十、 無碍輪大三昧。

「他天宿知成 住善出一一」

此明十通:一、 他心智通,二、 天眼智通,三、 宿住隨念智通,四、 知未來際劫智通,五、 成就無碍清浄天耳智選,六、 住無體性神智通,七、 善分别一切衆生言音智通,八、 出生無量阿僧祇色身莊嚴智通,九、 一切法智通。十、 一切法滅盡三昧智通。

「音順無如如 如如如如如」

此明十忍: 一、 音聲忍,二、 順忍,三、 無生法忍,四、 如幻忍,五、 如燄忍,六、 如夢忍,七、 如響忍,八、 如影忍,九、 如化忍,十、 如空忍。

㈧ 十玄門

「同因祕微十 諸一諸隨託」

一、 同時具足相應門,二、 因陀羅網境界門,三、 祕密隱顯俱成門,四、 微細相容安立門,五、 十世隔法異成門,六、 諸藏純雜具德門,七、 一多相容不同門,八、 諸法相即自在門,九、 隨心廻轉善成門,十、 託事顯法生解門。

⑦ 〔 大華嚴經略策〕 

一卷,約一萬餘字。大藏第三十六册(七○一)。

唐、清涼國師著。問答辨析經義,共四十二條:

  • 一、 釋經題目—人法雙題,法喻齊舉。
  • 二、 明經宗趣—以法界緣起理實因果不思議爲宗。
  • 三、 解釋佛名—明釋迦或名毘盧遮那之義。
  • 四、 處會法主—明七處九會品名及各會説法主。 五、不起昇天—明三賢會不起道樹而昇須彌等義。
  • 六、 説經時節。
  • 七、 經之部類。
  • 八、 翻譯傳通。
  • 九、 華藏體相—明華藏世界之體相。
  • 十、 生佛交徹—明即生即佛之義。
  • 十一、 十信圓妙—明信中攝位、圓妙頓彰之義。
  • 十二、 惑障不同—釋一斷一切斷之義。
  • 十三、 如來十身—示十身體相。(十身有二: ⑴ 融三世間以爲十身,⑵ 如來一身自有十身。)
  • 十四、聖賢位次—明信、住、行、向、地、等、妙七位;僅出名相,略辨行布圓融之義。
  • 十五、 十波羅密—略明六度十度。
  • 十六、 説十之由—此經何緣多説十數?
  • 十七、 地獄頓超—釋經中地獄頓超之疑。
  • 十八、 二乘聾瞽—釋二乘不聞此法之疑。
  • 十九、 普賢行願—略顯十種普賢行願。
  • 二十、 文殊祖師—辨文殊或稱諸佛之祖,又爲釋尊弟子之疑。
  • 二一、 悲智雙流—般若直造心源,何要悲心涉事?
  • 二二、 止觀雙運。
  • 二三、 動寂自在。
  • 二四、 事理相融。
  • 二五、 彰其十玄—略明十玄門義。
  • 二六、 辨玄所以。
  • 二七、 法界名體。
  • 二八、 證入淺深—明漸頓證入之義。
  • 二九、 善財求南—有五義。
  • 三十、 知識别證—明諸知識各證一門之由。
  • 三一、 圓融行布—如前第十四明行位中説。
  • 三二、 果海離言。
  • 三三、 十定之名。
  • 三四、 十通差别—以無障碍大智爲體,有此十用。
  • 三五、 十通六通—明十、 六開合差别。
  • 三六、 十忍名體—智慧爲體;列十名,略釋。
  • 三七、 佛不思議法。
  • 三八、 十身相海—引觀佛三昧經説如來相有三類。
  • 三九、 功無功用—明無功用。
  • 四十、 教起源由—教起因緣有十種。
  • 四一、 三藏二藏—此經正屬經藏,兼詮餘二。二藏屬大乘菩薩藏攝。
  • 四二、 十二分教—明此經所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