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63

三、 佛説大般泥洹經

六卷,十八品,約七萬多字。大藏第十二册(八五三)。東晉· 平陽沙門法顯譯。

是前經異譯。但齊至如來現病而止;聖行以下,皆未有。知津云:生公明闡提有佛性,而見擯斥,想是依此譯本。

一、 序品,二、 大身菩薩品,三、 長者純陀品,四、 長歎品,五、 長壽品,六、 金剛身品,七、 受持品,八、 四法品,九、 四依品,十、 分别邪正品,十一、 四諦品,十二、 四倒品,十三、 如來性品,十四、 文字品,十五、 鳥喻品,十六、 月喻品,十七、 問菩薩品,十八、 隨喜品。

四、 大般涅槃經後分

二卷,四品餘,一萬六千餘字。大藏第十二册(九○○)。唐· 沙門若那跋陀羅譯。

若那跋陀羅,此云智賢。南海波陵人。麟德年中(六六四),成都沙門會寧,遊天竺,汎舶西去,路經波陵國,遂共若那譯涅槃經後分二卷,寄經達於交州,會寧方之天竺。後至儀鳳年初(六七六—),交州都督梁難敵,遣使附經入京。三年戊寅(六七八),大慈恩寺沙門靈會,於東宫啓請施行。

憍陳如品之餘

敘須跋陀羅焚屍現神變事。

遺教品第一

佛囑阿難大衆,維持大涅槃法。阿泥樓豆令阿難請問四事,佛答:以十二因緣正觀,教示車匿;尸波羅戒,是汝大師;依四念處,嚴心而住;一切經初,當安如是我聞等語。

次答滅後供物不得餘用。次答深心供養舍利如芥子許,與現在供佛無異。次答荼毘方法,當依轉輪聖王。及答荼毘處所;起塔處所。并示辟支、四果、輪王塔式。止許帝釋一牙舍利。卻衣顯示金身,放光三告。二十四反上昇虚空,殷勤勸諭。

應盡還源品第二

世尊三返從超入諸禪定,普爲大衆三返説法,於其中夜,入第四禪,寂然無聲,便般涅槃。八樹變白,十方大暗。尸棄大梵,釋提桓因,樓豆,阿難,各以偈歎。

機感荼毘品第三

金棺自擧,遶拘尸城。待迦葉來,棺開身顯。灌洗纏已,棺門即閉。復現雙足。心胸火踊,七日火盡。

聖軀廓潤品第四

七國興兵,圍拘尸城,煙婆羅門唱分八分,各各起塔。

註疏十六種

①【涅槃論】

一卷,四千五百餘字。大藏第二十六册(二七七)。婆藪槃豆菩薩造。元魏· 沙門達摩菩提譯。内典録云:達摩菩提(法覺)譯涅槃論,不顯帝代,而編魏末。

②【涅槃經本有今無偈論】

一卷,約二千餘字。大藏同前(二八一)。天親菩薩造。陳,真諦三藏,於廣州譯。

③【大般涅槃經集解】

七十一卷,約三十七萬餘字。大藏第三十七册。卍續藏第九十四册。梁武帝詔寶亮法師集解。釋南本涅槃經。

集:道生、僧亮、法瑶、曇濟、僧宗、寶亮、智秀、法智、法安、曇淮等十法師之解。

釋名第一,辨體第二,敘本有第三,談絶名第四,釋大字第五,解經字第六,覈教意第七,判科段第八。

④【涅槃經義記】

大藏第三十七册(六一三),作十卷;卍續藏第五十五、五十六册,作二十卷。約四十二萬餘字。隋、浄影寺沙門慧遠述。釋北本涅槃經。

此經始終,文别有五:一者、序分;二、 純陀下,開宗顯德分;三、 三告下,辨修成德分;四、 若人能知是名沙門婆羅門下,破邪通正分;五、 如來滅度闍維供養分。此後一分,外國不來。

⑤【涅槃經遊意】

一卷,約一萬餘字。大藏第三十八册(二三○),卍續藏第五十六册。隋· 沙門吉藏撰。

六段:一、 大意,二、 宗旨,三、 釋名,四、 辨體,五、 明用,六、 料簡。即經前玄義耳。

⑥【涅槃宗要】

一卷,約二萬餘字。大藏第三十八册(二三九)。新羅沙門元曉撰。

一、 略述大意,二、 廣開分别。

⑦【大般涅槃經玄義】

二卷,約二萬餘字。大藏第三十八册(一)。隋· 天台沙門灌頂撰。

師字法雲。臨海章安人,俗姓吴。始生三月,能稱三寶名。有僧謂其母曰:此子非凡。因名灌頂。七歲,依攝静寺慧拯出家。受觀法於智者,研繹既久,頓蒙印可。結集大小部帙百餘部。天台一家教觀,師大有功焉。著涅槃玄義二卷,疏二十卷。疏成,烈火焚之,不爇。臨終端坐,遺誡門人;忽起、合掌,稱阿彌陀佛、二大士名,而化。(佛祖道影)

梵云摩訶般涅槃那,此云大滅度。通别釋之,别釋者:大即法身;故此經云:所言大者,其性廣博,猶若虚空。其性、即法性;法性、即法身也。滅即解脱;解脱二種煩惱,生死永滅,免斯因果患累,即解脱義也。度即般若;故大論云:信爲能入,智爲能度。當知:别以三字標今經之目,即是三德之異名也。

通釋:謂:大法身,大般若,大解脱也。滅者,即是三德皆寂滅也。度者,即是三德皆究竟圓滿也。故通以三字標名,表三德皆大寂滅究竟也。

别通之義雖殊,然並是用非果之果,無上祕密之極果,以標一教之首也。

復云:大若虚空,不因小相;又、其性廣博,多所容受;又名不可思議諸佛之法界;是爲三義釋大也。滅者:滅二十五有,及虚僞物;又得二十五王三昧,種種示現;又、生滅滅已,寂滅爲樂;是爲三義釋滅也。

度者:度於不度,又度於度,又度此彼之彼岸,亦度非此非彼之彼岸;譬如神龜,水陸俱度;是爲三義釋度也。

總攬三法、三目、三點,名大般涅槃。金剛寶藏,滿足無缺。不縱、不横、不並、不别。微妙祕密,以當其體。常住不變,恒安清涼,不老不死,以當其宗。置毒佛性,徧五味中,味味殺人;震大毒鼓,雖無心欲聞,聞之皆喪。八大自在我,以當其用。常住二字,無上醍醐,與諸典别;決定之吼,以當其教。名含、體攝、常宗、毒用、極教之相也。

⑧【大涅槃經玄義文句】

二卷,約四萬餘字。卍續藏第五十六册。唐· 沙門道暹,釋章安尊者涅槃玄義。

⑨【 涅槃玄義發源機要】

四卷,約五萬餘字。大藏第三十八册(一五)。宋· 錢塘沙門智圓,釋章安玄義。

⑩【 大般涅槃經疏】

三十三卷,約二十餘萬字。大藏第三十八册(四一)。隋· 天台沙門灌頂撰。唐· 荆溪沙門湛然再治。

文分五:一、 召請涅槃衆,從初如是,訖流血洒地。二、 開演涅槃施,從純陀訖大衆問。三、 示涅槃行,從現病訖德王。四、 問答涅槃義,師子吼品。五、 折攝涅槃用,從迦葉訖經。

11【涅槃經治定疏科】

十卷。宋· 沙門智圓排科。卍續藏第五十六册。

12【 涅槃經會疏】

三十六卷,約七十萬餘字。卍續藏第五十六、五十七册。日本· 天台沙門本純,會疏入經。

13【涅槃經疏私記】

十二卷,約十餘萬字。卍續藏第五十七册。唐· 沙門行滿集。止集至經卷三十而已。

14【涅槃經疏私記】

九卷,二十餘萬字。卍續藏第五十八册。唐· 沙門道暹述。

15【 涅槃經疏三德指歸】

二十卷(缺第十五卷),約四十餘萬字。卍續藏第五十八册。宋· 沙門智圓述。

涅槃經後分釋附。

16【 涅槃末後句】

一卷,約五千餘字。卍續藏第五十九册(百六十五)。清· 沙門浄挺,閲經十二種之一。依北本十三品,略明大意,後分附。

案此大涅槃經,傳譯震旦之後,自南北朝而至唐初,弘傳甚盛,時稱涅槃宗。之後,罕有講釋。至清末,有蜀郡先照法師者,歷五載之時光,會經入疏,題曰:涅槃經疏會本,成五十卷,玄義兩卷,共五十二卷,四川成都文殊院木刻版,線裝訂作二十六册。末附經之後分及指南。此會本最佳,惜今時無人發心印行耳!

五、 佛説方等般泥洹經

二卷,九品,二萬多字。大藏第十二册(九一二)。西晉· 沙門竺法護譯。

哀泣品第一

阿難述夢,那律偈歎,大衆哀泣。

四童子現生品第二

東方善思議菩薩,示生作阿闍世王子;南方喜信浄菩薩,示生作師子長者子;西方空無菩薩,示生作須福長者子;北方神通華菩薩,示生作師子王兵臣子;皆生即跏趺説偈,導一切衆見佛。

四童子品第三

佛爲阿難宣唱四童子德。

囑累品第四

四菩薩説偈慰阿難,佛以阿難羅云囑十萬比丘,又囑北方五百佛。

度地獄品第五

佛身放無數光,光中現化佛説法;又放光度三類地獄:一令生忉利,證初果;二令生兜率,證三果;三令生梵世,入泥洹。

現諸佛品第六

佛放光照十方同名諸佛,同入泥洹者,不可勝數,令此會皆得見,亦聞所説經。

佛國浄品第七

現此界清浄莊嚴,不異安樂等刹。

天菩薩品第八

諸天來會,阿那律説偈哀歎,十方菩薩同來興大供養。

如來化説法品第九

阿難偈讚佛,佛先入三昧,現無量化佛説法,後復説佛種種三昧勝用。

異譯一種

①【 四童子三昧經】

三卷,近二萬字。大藏第十二册(九二八)。隋· 北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與上經同,但至第六品而止。

六、 大悲經

五卷,十四品,三萬九千多字。大藏第十二册(九四五)。高齊· 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梵天品第一

佛命阿難敷牀,右脇而臥,光掩大千,致大梵王問法生信,佛以大千界囑付之。

商主品第二

魔子商主請佛住世,佛爲授辟支記。

帝釋品第三

佛教帝釋加被之法,并化修羅,使離鬥諍。

羅睺羅品第四

羅睺不忍見佛涅槃,往至東北方難勝佛處,佛慰諭之。復往上方商主佛處,佛更慰諭令還此土;釋尊爲説見實諦品,大衆獲三乘益。

迦葉品第五

阿難悲泣,佛以迦葉能傳法化事慰之。

持正法品第六

明佛滅後,有多弘法人:一、 毘提奢比丘,二、 提知迦比丘,三、 優波毱多,四、 阿輸婆毱多,五、 鬱多羅,六、 設陀沙荼上座,七、 毘頭羅及删闍耶二人,八、 大精進,九、 末田提,十、 迦葉,十一、 闍知迦長者,十二、 法增優婆塞,十三、 祁婆迦比丘,十四、 大施國王。

舍利品第七

極明供養舍利,乃至散一華、一念佛之功德,必得涅槃大果。

禮拜品第八

摩竭大魚聞商人稱南無佛聲,命終生人道中,出家證四果;何況種深善根。

善根品第九

先説寄滴水喻,次明於佛所種善根,決不失減。

布施福德品第十

施佛福田,設求不涅槃,亦決當涅槃。因説現五華供然燈佛之妙報。

植善根品第十一

明佛從然燈佛後供養諸佛事。

以諸譬喻付囑正法品第十二

佛親執阿難手,囑令流通正法寶藏。

殖善根品第十三

(案:麗藏作殖善根品第十三,而明藏等則作以諸譬喻付囑正法品之二,或作之餘。據經文意,則是連續上品,説付囑義,至此品才畢。)

教品第十四

預示結集法。并囑莫放逸。

七、 大方廣總持經

一卷,六千餘字。大藏第九册(三七九)。隋· 北天竺沙門毘尼多流支(滅喜),烏萇國人。於開皇二年譯經二部,此其一。

佛將涅槃,入如法三昧,令大千普徧莊嚴,大衆雲集,佛出舌相,徧覆大千,勅彌勒問法決疑。於是浄居天等,請佛説大乘方廣總持法門。佛告彌勒:一切法皆是佛説,不應横生分别去取,執小廢大,執大廢小;若謗法者,罪則無量。因説彌陀及自往因,致有佛國浄穢之别。又、菩薩必具行六度,不可但言宜修般若。又、菩薩不得謗他菩薩,其罪極重。

異譯一種

①【佛説濟諸方等學經】

一卷,六千餘字。大藏第九册(三七四)。西晉· 沙門竺法護譯。

八、 集一切福德三昧經

三卷,二萬二千餘字。大藏第十二册(九八八)。姚秦·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佛三月後當入涅槃,千世界主,那羅延菩薩,請問護菩薩法。佛爲説三昧名。時有浄威力士,懷慢而來,佛以父母生力示之;發菩提心。那羅延菩薩重請三昧之義,佛以發無上心答之。次明修此三昧,應成布施、持戒、多聞、三種莊嚴。次明成就種種四法,能證無生。次爲力士授菩提記。及諸大菩薩各説菩薩所行法門。

知津云:此經,一切菩薩所宜急急受持,令三寶種永不斷絶。

異譯一種

⑴【等集衆德三昧經】

三卷,二萬餘字。大藏第十二册(九七三)。西晉· 沙門竺法護譯。

九、 摩訶摩耶經

二卷,一萬一千餘字。大藏第十二册(一○○五)。蕭齊· 沙門釋曇景譯。

佛於忉利,放光現化,并勅文殊請母相見,令證初果,爲説神咒。後從天下,漸次化度;受魔王請,乃入涅槃。摩耶來赴棺所,佛復開棺,現千化佛;母子相見,以彰孝道。

一○、 大方等無想經 (明藏等作“大方等大雲經”)

六卷,三十七品,約四萬餘字。大藏第十二册(一○七七)。北涼· 沙門曇無讖譯。

大雲初分大衆犍度第一

一切大衆從禪定起,俱集靈山。大雲密藏菩薩,雲興諸問;如來讚許,當説常樂我浄之法。所謂:大雲經,總持大海,三昧大海,如來法師,諸佛法城;法界甚深,常住不變,不可思議,常樂我浄。此經中,有四百不可思議解脱法門,及無量法門。亦説妙咒,令降甘雨。震動世界,致諸妙供。

二、 三昧犍度(以下略去犍度二字) 三、 陀羅尼 四、 密語 五、 轉生有藏 六、 得轉生死業煩惱 七、 智狂入 八、 解脱轉福德藏法門 九、 解脱有德轉藏 一○、 轉功德行 一一、 大雲虚空生 一二、 電光轉 一三、 電轉 一四、 神通 一五、 寶泡 一六、 金剛智 一七、 無盡 一八、 正行 一九、 師子吼通 二○、 師子吼神通 二一、 善方便 二二、 神通 二三、 金翅鳥,二四、 大捨,二五、 無畏,二六、 入行,二七、 至心,二八、 勇力,二九、 善,三十、 神通,三一、智,三二、 智寶藏,三三、 施,三四、 福田,三五、 正法。

已上即是釋初品中法門,各出其差别名字也。每一犍度各有一天子、天女等,供養、偈讚。

如來涅槃犍度第三十六

健行梵王問法,無盡意天子答之。大雲密藏請説四百三昧義,佛讚許之。先説祈雨神咒,次釋甚深浄水大海三昧等名義及其勝用。次有善德婆羅門,疑問提婆達及六群事,大雲密藏答之。善德思求如來舍利供養,一切衆生樂見童子答之,善德開解。浄光天女問此二人來處,佛爲説其往因,并爲授記。

增上犍度第三十七

南方諸天子來問經名,佛答以三名:一、 大雲,二、 大般涅槃,三、 無想。并授記末法中事。乃至安樂世界無量壽佛遣無邊光菩薩來此會。佛即授浄光天女大菩提記。

此經分分皆有大雲初分四字,當知經來未盡。(知津)

一一、 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説廣普經 (簡稱菩薩處胎經)

七卷,三十八品,約六萬餘字。大藏第十二册(一○一五)。姚秦· 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天宫品第一

二月八日夜半,佛臥金棺,以神足力,示處母胎宫殿,集十方菩薩,爲文殊説法。

遊步品第二

與彌勒及分别身觀菩薩説法。

聖諦品第三

爲大衆説十住、四禪。

佛樹品第四

化現寶樹,説希有法。

三世等品第五

答喜見菩薩問。答彌勒菩薩問。

想無想品第六

爲彌勒菩薩説。并答迦葉問。有盲人摸象喻。

住不住品第七

答無住菩薩問。

八種身品第八

説八方佛刹事。并説西方有懈慢世界,執心不牢固者生之。

全身舍利品第九

説諸佛舍利住在下方者。

常無常品第十

答觀見無常菩薩問。

隨喜品第十一

答東方頂王菩薩問。

五道尋識品第十二

現無量骨瑣,令彌勒敲,至佛舍利,則不能尋究其識。

諸佛行齊無差别品第十三

變一切菩薩盡作佛身,同音説法,度無量衆,次答無盡意菩薩問,明往古諸天發心,即成正覺之事。

行定不定品第十四

答常笑菩薩問,令大衆不復願樂在家俗業。

入六道衆生品第十五

答自在菩薩問,令衆生知六道苦。

轉法輪品第十六

放光感上方、東南方菩薩來。次説有盡無盡法。

五神通品第十七

答妙勝菩薩問,令諸衆生捨俗五通,得六通慧。

識住品第十八

答普光菩薩問,明識與身非有先後。

善權品第十九

答舉手菩薩問,明菩薩權變適化。

無明品第二十

答智清浄菩薩問,明黑業受黑報,白業受白報。又明補處菩薩生卑賤家,化度父母事。

苦行品第二十一

明六年苦行無益,思惟正道,乃得佛。

四道和合品第二十二

答徧光菩薩問,明不二入。

意品第二十三

答根蓮華菩薩問,明意在去來今,去來今無意。

定意品第二十四

答持空菩薩問,明真實四不思議。

光影品第二十五

佛現光影,令諸會者皆同一色。次答賢光菩薩問,明佛光神德。

破邪見品第二十六

説光明佛時授記事。

文殊身變化品第二十七

顯發文殊過去舍利,現在他方作佛。

八賢聖齋品第二十八

答智積菩薩問,明過去化生龍受八戒齋,化金翅鳥王亦受八戒齋。

五樂品第二十九

明往古帝釋憶佛功德,降阿修羅。

緊陀羅品第三十

説信解脱菩薩過去本事。

香音神品第三十一

説世尊過去本生事。

地神品第三十二

答善業菩薩問,明六大以識爲主。

人品第三十三

答法印菩薩問,明人種法。

行品第三十四

答造行菩薩問,明如來不免九惱。

法住品第三十五

囑彌勒菩薩傳布此經。

復本形品第三十六

世尊還在金棺,寂然無聲。迦葉趨到,説偈哀歎。

起塔品第三十七

分舍利,各起塔供養。

出經品第三十八

大迦葉與優波離、阿難、五百羅漢,并集他方羅漢,八億四千衆,同結法藏:一、 胎化藏,二、 中陰藏,三、 方等藏,四、 戒律藏,五、 十住菩薩藏,六、 雜藏,七、 金剛藏,八、 佛藏。

一二、 中陰經

二卷,十二品,約萬餘字。大藏第十二册(一○五八)。姚秦· 沙門竺佛念譯。

如來五弘誓入中陰教化品第一

佛示涅槃,碎身舍利入火燄三昧。離舍利七仞,坐寶蓮華,令大衆見。放光普照,集一切中陰,與彌勒論中陰法。次捨釋迦牟尼名,轉名妙覺如來。放舌相光,集十方菩薩,而爲説法。

妙覺如來將諸菩薩入中陰教化品第二

妙覺如來入中陰分身品第三

賢護菩薩問事品第四

道樹品第五

神足品第六

破愛網品第七

三世平等品第八

無生滅品第九

空無形教化品第十

如來捨中陰身,入虚空藏三昧,但以聲教,不覩其形。

有色無色品第十一

歡喜品第十二

佛見所度已畢,將遊他方,歡喜説偈。

一三、 蓮華面經

二卷,約萬字。大藏第十二册(一○七○)。隋· 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將入涅槃,勅阿難諦觀金身,爲説舍利弗所作佛事。又爲現將來壞法惡事,令生厭離。次至菩提樹下,諸天哀歎。佛爲懸記蓮華面破佛鉢,及破鉢所作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