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30

護國菩薩會第十八

二卷(八○—八一),一萬七千餘字。隋· 三藏法師闍那崛多譯。

婆伽婆在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千菩薩,及一切八部俱。喜王菩薩以偈讚佛,觀於法界。護國菩薩比丘夏安居竟,共諸初學比丘見佛,偈讚,問菩薩法要。佛答:四法能成清浄之事:一、 真實無諂,二、 行於平等,三、 心念行空,四、 如言而行。四種無畏之法:一、 得陀羅尼,二、 值善知識,三、 得深法忍,四、 戒行清浄。有四功德令心歡喜:見佛,聞法,捨一切,順法忍。四法應棄:捨居家、利養、檀越、身命。四種無悔之法:不破戒,住蘭若,四聖種,多聞。四調伏行:願值佛,供師長,樂空閑,頭陀忍。四法浄菩薩行:無瞋恨,捨所有,不求果報,不見師過。四墮落法:不恭敬他,背恩諂曲,多求名利,詐善揚德。四障道法:懈怠,不信,我慢,瞋恚。四種人不得親近:惡知識,執見人,謗法人,貪利養人。四法受未來苦:輕慢智人,懷嫉妬心,於法無信,無忍求利。四繫縛:輕慢他,世俗定,行放逸,求利養。次七言偈,廣説佛本生妙行,及嘆末世不如法事。又明八種障菩提法。次明古成利慧佛時,福燄王子不放逸事。次結益囑持。

别譯一種

⑴【佛説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

四卷,一萬六千餘字。大藏第十二册(一),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五册)。宋· 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郁伽長者會第十九

一卷(八二),一萬一千餘字。曹魏· 沙門康僧鎧譯。 佛在給孤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千菩薩俱。郁伽等十長者,各與五百長者見佛,問在家出家二種菩薩行法。佛先廣説在家三皈五戒法義及布施功德,厭離家想,六時悔過,隨喜,勸請,希慕出家,供養衆僧。次説出家四聖種行,頭陀,浄戒,浄定,浄慧。次問菩薩住在家地,學出家戒。佛以五法答之:一、施不望報,二、 不習欲想,三、 修禪不證,四、 學慧行慈,五、 護法勸他。次授記其供養千佛化度衆生所有功德,百千出家菩薩所不能及。

别譯二種

⑴【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一卷,八品,一萬多字。大藏第十二册(二三),中華藏第一輯第二集(線裝第十一册)。西晉· 沙門竺法護譯。

上士品第一 戒品第二 醫品第三 穢品第四 施品第五 禮塔品第六 止足品第七 閑居品第八。

⑵【佛説法鏡經】

一卷,九千餘字。大藏第十二册(一五),中藏同前。後漢· 安息國清信士安玄,靈帝時來洛陽,光和四年(公元一八一),譯此經及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嚴佛調筆受。

無盡伏藏會第二十

二卷(八三—八四),七千餘字。菩提流志譯。

佛在耆闍崛山,與千比丘、五百菩薩及天龍八部俱。電德菩薩問速成菩提之法,佛答以五大伏藏,謂:貪行伏藏,瞋行伏藏,痴行伏藏,等分行伏藏,諸法伏藏。於法伏藏中,説過去寶聚功德聲佛時,廣授大王欲害無垢比丘事,深戒勿生害心。又、勝生佛時,旃陀羅聞法得無生忍,牛聞法得生兜率,深明衆生根行難測。次答月幢菩薩無功用智之問。地動,雨華。

授幻師跋陀羅記會第二十一

一卷(八五),七千餘字。譯人同前。

佛在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幻師欲試佛故,詐言請佛,於穢處化作道場,四王、帝釋亦各化作莊嚴道場。幻師驚悔,欲攝所化而不能得。次日、世尊現大神變,幻師悔過,見一切處佛身,便獲念佛三昧。以偈問法,佛亦偈答。幻師得順法忍。阿難啓佛加持,令彼幻莊嚴事七日不變。幻師隨佛至山,請問菩薩速至道場之行,佛説四十三種四法,幻師證無生忍,得記。

經云:爾時世尊告幻師曰:“一切衆生及諸資具,皆是幻化,謂由於業之所幻故;諸比丘衆亦是幻化,謂由於法之所幻故;我身亦幻,智所幻故;三千大千一切世界亦皆是幻,一切衆生共所幻故;凡所有法無非是幻,因緣和合之所幻故。”

譬如彼幻師,幻化莊嚴事;諸法皆如是,愚人不覺知。

有四種法是菩薩道,若能修行,速至道場:一者、於菩提心永不退失,二者、於諸衆生常無棄捨,三者、一切善根求無厭足,四者、護持正法,起大精進。

幻師言:我身即是如來法性。所以者何?我及如來無二無别,一切諸法皆真如故。言真如者,則一切法無差别性。一切衆生亦復如是。

幻師願出家作比丘,佛令彌勒菩薩爲其剃髮受具,受已,白佛言:

“世尊!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諸菩薩真出家者,謂離諸相,處於三界成熟衆生,方可名 爲真出家也。”

别譯一種

⑴【佛説幻士仁賢經】

一卷,七千餘字。大藏第十二册(三一),中藏第一輯第二集(線裝第十一册)。西晉· 沙門竺法護譯。

大神變會第二十二

二卷(八六、 八七),一萬一千餘字。菩提流志譯。

佛在給孤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八千菩薩俱。商主天子問佛幾種神變調伏衆生,佛答以説法、教誡、神通三種。又問:頗有神變能過此耶?佛令問文殊。文殊答以無言説法而作言説,一切言説實無所説,名大神變。舍利弗問商主往因,佛答於過去等須彌佛時浄莊嚴王本事。舍利弗歎文殊久修梵行,多供養佛,種諸善根。文殊爲説三種決定之義。佛又讚商主,更爲説大神變。文殊又答商主問菩薩智,及答四十二問。大衆獲益。更答種種密意之問,及答諸菩薩行之問,衆又獲益。佛又答商主無生法忍之問。現瑞、獲益。受記、勸持。

摩訶迦葉會第二十三

二卷(八八、八九),一萬七千餘字。元魏· 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婆伽婆在給孤獨園,與五千比丘、八千菩薩俱。迦葉問:出家者,當云何學,云何行,云何修觀?佛爲説:持戒、念佛;及説:出家爲二事故:一爲現得道果,二爲見未來佛。次廣明沙門四賊,及種種過。迦葉勸佛久住,佛以護法囑之,迦葉極言不堪,勸付彌勒菩薩,佛遂摩彌勒頂,大千震動,諸天勸助,彌勒受持。更請世尊説當來惡,以作警誡,佛爲説之。及説古智上佛時,樂精進菩薩本所修行,深顯法施功德。次明菩薩二十法業,四種畢定誓,四法離薩婆若,四法應急捨離。次明瞋餘菩薩得罪甚大。於是彌勒菩薩作師子吼。五百比丘自愧信施難消,退還歸俗,文殊菩薩先讚印之,次與如來問答方便,令得盡漏。迦葉復請世尊説末世菩薩諂曲之過,佛説古妙華佛時,達磨、善法二童子事,勸誡應修沙門二業:修禪、習誦。不應唯修供養福業;尤不應以破戒之身而著袈裟。次説古光明佛世,大精進菩薩觀佛畫像法門。

優波離會第二十四

一卷(九○),六千餘字。唐· 菩提流志譯。

佛在給孤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十萬菩薩俱。佛問誰能於後末世護持正法,成就衆生?有五十五菩薩各自承當。舍利弗向佛稱歎,佛印述之。並説三十五佛悔除罪法。時優波離從禪定起,請佛廣説決定毘尼,佛爲分别聲聞、菩薩持犯不同。次勅文殊説究竟毘尼。佛又廣答聲聞、菩薩增上慢相。説偈、結持。

别譯二種

⑴【佛説決定毘尼經】

一卷,七千餘字。大藏第十二册(三七)。失譯人名。

⑵【佛説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一卷,五百餘字。大藏同前(四二)。唐· 沙門不空譯。卷末註云:“右此三十五佛名並懺悔法,出烏波離問經。”

發勝志樂會第二十五

二卷(九一、 九二),一萬一千餘字。菩提流志譯。

佛在鹿苑,與千比丘、五百菩薩俱。有諸菩薩,業障深重,疑惑退轉;彌勒菩薩慰問令喜;有六十人隨勸詣佛,投地悲淚,佛慰令起,説其往昔誹謗法師惡業,多受衆苦。後亦當生極樂世界。時諸菩薩,隨發十三弘誓,佛讚印之。彌勒因問:末世菩薩,成就幾法,安隱得脱?佛答以二種四法:“不求他過失,亦不擧人罪,離粗語、慳吝,是人當解脱”。“當捨於懈怠,遠離諸憒閙、寂静、常知足,是人當解脱。”次明無希望心行法施時,成二十利。又二十利。次明末世種種過惡。次明慧菩薩與初業菩薩不同之相。次明初業菩薩應當觀察利養之過;亦當觀察:憒閙過有二十,世話過有二十,睡眠過有二十,衆務過有二十。次明不修諸行,不斷煩惱,不習禪誦,不求多聞,非出家者。次明略説戲論過有二十。次明發十種心,能生極樂世界。

别譯一種

⑴【 發覺浄心經】

二卷,一萬一千餘字。大藏第十二册(四三),中藏第一輯第二集(線裝第十一册)。隋· 闍那崛多譯。

善臂菩薩會第二十六

二卷(九三、九四),一萬一千餘字。鳩摩羅什譯。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爲善臂菩薩廣説六波羅密法,常當具足。

善順菩薩會第二十七

一卷(九五),四千餘字。菩提流志譯。

佛在給孤園,與五百聲聞、十千菩薩俱。舍衞城有菩薩,名善順,恒以五戒八齋教化衆生,令修六度四等;帝釋種種試驗,不能令其破戒。偶得劫初金鈴,價過南洲,謂唯波斯匿王最貧,與衆往見,而奉與之。王問:誰證我貧?善順請佛爲證,佛與五百聲聞,十千菩薩及天龍八部,從地湧出,爲作證明,兼説三種無量功德資糧。復有三十二法,能勤修者,則爲見於如來。大衆獲益。王以二衣施善順,善順不受,王求以足踏之,次即轉施貧苦,咸令得益,勸使見佛;兼爲王説菩薩法門眷屬。

别譯二種

⑴【 佛説須賴經】

一卷,五千餘字。大藏第十二册(五二),中藏第一輯第三集(線裝第二十二册)。曹魏· 西域沙門白延,於甘露三年(二五八)遊化洛陽,於白馬寺譯經五部,藏中僅存此一部而已。

與善順菩薩會同,而有:同王見佛,得菩提記,諸佛摩頂,現出家相,諸事。

⑵【佛説須賴經】

一卷,八千餘字。大藏同前(五七),中藏亦同上。前凉· 月支國居士支施倫,於東晉咸安三年(三七六),於凉州譯經四部,藏中僅存此一。

勤授長者會第二十八

一卷(九六),三千餘字。菩提流志譯。

佛在給孤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菩薩俱。城有長者,名勇猛授,與五百長者見佛,請問求菩提者應云何學?云何住、云何行?佛答以大悲、六度。次問云何觀察於身命財能無貪悋?佛教以觀身過患。又説四十四種觀身。長者得無生忍,説偈歎菩提心。佛爲授記。

别譯二種

⑴【 佛説菩薩修行經】

(亦名威施長者問觀身行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藏第十二册(六三),中藏第一輯第三集(線裝第二十二册)。西晉· 沙門白法祖譯。

⑵【 佛説無畏授所問大乘經】

三卷,五千餘字。大藏第十二册(六六),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七册)。宋· 沙門施護譯。

優陀延王會第二十九

一卷(九七),四千餘字。菩提流志譯。

佛在拘睒彌國瞿師羅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舍摩夫人(優陀延王第一夫人)供養佛僧,帝女(第二夫人)譖於優陀延王,王極瞋怒,以箭三射舍摩,舍摩入慈心三昧,箭還住王頂上空中,王乃驚悔,舍摩勸令見佛懺罪,因問女人過患,佛爲廣説四種愆過,王受三皈,作優婆塞。

别譯二種

⑴【 佛説優填王經】

一卷,二千多字。大正藏第十二册(七○),中華藏第一輯第二集(線裝第十一册)。西晉· 沙門法炬譯。

⑵【 佛説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一卷,四千二百多字。大藏同前。中藏第一輯第八集(線裝第六十四册)。宋· 沙門法天譯。

妙慧童女會第三十

半卷(第九十八卷前半),二千六百餘字。菩提流志譯。

佛在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十千菩薩俱。王舍城有長者女名妙慧,年始八歲,詣佛問法,佛爲説四十行,女發大願,動地、雨華、衆變金色。次答文殊諸問,文殊向佛讚之,佛因説其發菩提心經三十劫,然後佛始發心。女又發大願,即轉如三十歲知法比丘,衆會獲益。

别譯二種

⑴【佛説須摩提經】

一卷,三千二百餘字。大藏第十二册(七六),中藏第一輯第二集(線裝第十一册)。西晉· 沙門竺法護譯。

⑵【佛説須摩提菩薩經】

一卷,近四千字。大藏同前。中藏亦同上。姚秦· 鳩摩羅什譯。(案此經文不似羅什所譯,大同竺法護譯本)。

大正藏中有菩提流志譯“須摩提經”,或是寶積中録出别行耳。

恒河上優婆夷會第三十一

半卷(第九十八卷後半),一千一百餘字。菩提流志譯。

佛在給孤園,此優婆夷來禮佛足,與佛問答第一深義,佛爲授記。

無畏德菩薩會第三十二

一卷(九九),七千多字。元魏· 沙門佛陀扇多譯。

婆伽婆住耆闍崛山,與五百比丘,無量無邊菩薩及八千大菩薩俱。舍利弗等入城乞食,至阿闍世王宫殿,王女名無畏德,年始十二,安坐不起,王語令起,女即種種彈訶聲聞,舍利弗、目犍連往問,皆被屈服。又以誓願,令諸聲聞得見香象世界放香光明如來。次答大迦葉問,次答須菩提問,答羅睺羅問,答父王問,人天獲益。然後、下牀禮敬聲聞,施妙飲食。同至佛所,現丈夫身,佛與授記。並授其母月光夫人道記。

别譯一種

⑴【 佛説阿闍世王女阿述達菩薩經】

一卷,七千餘字。大藏第十二册(八三),中藏第一輯第二集(線裝第十一册)。西晉· 沙門竺法護譯。

無垢施菩薩應辯會第三十三

一卷(一○○),五品,一萬多字,西晉· 居士聶道真譯。

序品第一

佛遊給孤獨園,與千比丘、萬二千菩薩俱。文殊等八菩薩,舍利弗等八聲聞,各發勝願,入城 乞食,波斯匿王女無垢施,年始八歲,與五百婆羅門出城浴洗天像,爲婆羅門説其初生七日,即聞三寶功 德,乃趨菩薩聲聞處禮足,王亦隨至。

聲聞品第二

問八大聲聞,皆不能答。

菩薩品第三

女又次第問八菩薩已,須菩提語諸聲聞菩薩,已得法食,不須乞食。遂同還佛所,女即以偈問佛菩薩行。

菩薩行品第四

佛説十八種四法,女即發誓奉行,震動世界,雨衆天華,天樂自鳴,變成十六童子。佛乃明其修菩薩行經六十劫,文殊乃發菩提心。

授記品第五

佛爲授菩提記,及授五百婆羅門記。

别譯二種

⑴【佛説離垢施女經】

一卷,一萬多字。大藏第十二册(八九),中藏第一輯第二集(線裝第十一册)。西晉沙門竺法護譯。

⑵【得無垢女經】

一卷,一萬餘字。大藏同前(九七),中藏亦同前。元魏· 婆羅門· 瞿曇般若流支譯。

功德寶華敷菩薩會第三十四

半卷(一○一前半),一千餘字。菩提流支譯。

佛在耆闍崛山,開敷功德寶華菩薩問受持佛名、速證菩提之義,佛爲説十方佛號及受持功德。

善德天子會第三十五

半卷(一○一後半),七千餘字。菩提流志譯。

佛在給孤園,與千比丘、十千菩薩,並欲、色界諸天子俱。佛勅文殊爲天衆説諸佛甚深境界,所謂平等、無依、無數、無得等。次受善德天子請,現大神變,往兜率天,説四種法,住不放逸,則能攝取一切佛法:一、 住於戒律而具多聞,二、 住於禪定而行智慧,三、 住於神通而起大智,四、 住於寂静而常觀察。及説八種八法。又説:依不放逸,不損三樂,得離三苦,超三畏,三有,離三垢,滿三學,近三寶,離波羅密三障,得波羅密三伴助。次示觀察正勤、念處、如意、根、力、覺、道、等法。次以光照上方普賢佛刹,與持法炬菩薩同來見佛。有咒一章。

别譯一種

⑴【 文殊師利所説不思議佛境界經】

二卷,一萬多字。大藏第十二册(一○八),中藏第一輯第二集(線裝第十一册),唐· 菩提流志譯。

——録經二段:

持戒具足八法而得清浄:一者、身行端直,二者、語業淳浄,三者、心無瑕垢,四者、志向堅貞,五 者、正命自資,六者、頭陀知足,七者、離諸詐僞不實之相,八者、恒不忘失菩提之心。

多聞以八法而得清浄:一者、敬順師長,二者、推伏憍慢,三者、精勤記持,四者、正念不錯,五者、 説釋無倦,六者、不自矜伐,七者、如理觀察,八者、依教修行。

善住意天子會第三十六

四卷(一○二—一○五),十品,近三萬字。隋· 三藏達摩笈多譯。

緣起品第一

婆伽婆住耆闍崛山,與六萬二千比丘,四萬二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文殊入無諍除心三昧,震動十方佛土;又入普光無垢莊嚴三昧,大集十方菩薩,來到佛所,皆入隱身三昧,迦葉、舍利弗、須菩提入二萬、三萬、四萬三昧求之,不見微相。文殊復遣化佛菩薩徧召諸天。

開實義品第二

文殊與善住意天子問答,共談實義。

文殊神變品第三

善住意先發後至,文殊後發先至。華臺諸化菩薩説偈讚佛,大衆獲益,大地震動。

破魔品第四

文殊入破散諸魔三昧,魔見衰相,恐怖,皈佛。次説:具二十法,得是三昧。復有六種四法。

菩薩身行品第五

十方菩薩從隱身三昧起,各現其身,文殊問菩薩名義,佛答以覺一切法。

破菩薩相品第六

明初發心義,無生忍義,超越轉入諸地義。

破二乘相品第七

明真出家、持戒、頭陀、禪行等義。及明:聰辯利智,是嬰兒凡夫;得陀羅尼,是愚痴凡夫;諸餘智人,盡入頑鈍。五百比丘不信、誹謗,墮大地獄,佛記其從地獄出,速證涅槃,以聞如是甚深法故。

破凡夫相品第八

説殺三毒謗三寶等性惡法門。

神通證説品第九

文殊爲善住意入如幻三昧,及説五百五通菩薩執劍害佛,以除彼分别心,令得無生法忍。

稱讚付法品第十

别譯二種

⑴【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

三卷,二萬五千餘字。大藏第十二册(一一五),中藏第一輯第二集(線裝第十一册)。元魏· 烏萇國沙門毘目智仙共般若流支譯。

⑵【 佛説如幻三昧經】

二卷,二萬六千餘字。大藏同前(一三四),中藏亦同前。西晉· 沙門竺法護譯。

阿闍世王子會第三十七

半卷(一○六前半),一千餘字。菩提流支譯。

佛在耆闍崛山,王子名師子,與五百人見佛,問答各十六頌,佛與授記。

别譯二種

⑴【 佛説太子刷護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藏第十二册(一五三),中藏第一輯第二集(線裝第十一册)。西晉· 竺法護譯。

⑵【佛説太子和休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藏、中藏、皆同前。失譯人名,附西晉録。

大乘方便會第三十八

二卷半(一○六—一○八),一萬八千餘字。東晉· 居士竺難提譯。

佛在給孤園,與八千比丘,萬二千菩薩俱。智勝菩薩問菩薩行於方便,佛具答之。兼明衆尊王菩薩與女人同坐事;過去樹提梵志十二年攝受女人事;無垢比丘容女借宿事;愛作菩薩度德增女事。於是阿難歎諸菩薩如須彌山,亦如藥王。迦葉亦説空澤大城之喻,以歎菩薩。次因德菩薩之問,佛爲具説示現八相、十惱等一切方便,皆爲化度衆生,非有實事。

别譯二種

⑴【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二卷,一萬餘字。大藏第十二册(一五六),中藏第一輯第二集(線裝第十二册)。西晉· 竺法護譯。

⑵【 佛説大方廣善巧方便經】

四卷,一萬七千餘字。大藏同前(一六六),中藏第一輯第九集(線裝第六十六册)。宋· 沙門施護譯。

賢護長者會第三十九

二卷(一○九—一一○),一萬三千餘字。隋· 闍那崛多譯。

佛在迦蘭陀竹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跋陀羅波梨長者,與千眷屬,向世尊前,請問決疑;佛先爲阿難具説長者所受樂果,雖帝釋亦不能及,唯真月童子則又勝之。由於古樂光佛時,作大法師,開示未聞,以是法施因緣,九十一劫恒受福報。長者乃問衆生神識相貌名義,及此世他世作受等義,佛具答之。真月童子問色及欲取、見取、戒取、云何須觀,佛亦答之。次有月實童真問云何見色因、欲因、見因、戒取因,佛具答之。次有大藥王子菩薩問神識從此身移當有何色?佛答:如幻師火,如人水内影,如風輪無定,無有定色,如衆生眼見虚空等,及問答受罪受福等事。次又答賢護問:聚、積、陰、移、四種名義。

别譯一種

⑴【 大乘顯識經】

二卷,一萬一千餘字。大藏第十二册(一七八),中藏第一輯第二集(線裝第十二册)。唐· 沙門地婆訶羅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