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38 解深密經 金光明經

五八、 善思童子經

二卷,九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四册(六○五)。隋· 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住菴婆羅波梨園,與八千比丘,萬菩薩俱,化作天身,入毘耶離城乞食,至毘摩羅詰家。善思童子從高樓上投身禮佛,獻彼所執蓮華,誓成菩提,與舍利弗、富樓那、阿難陀、互相問答。佛復爲説大菩提路,無有一法而可得者,並説不驚不怖不畏之法。童子證無生忍,佛爲授記。

異譯二種

⑴【 佛説大方等頂王經】(一名維摩詰子問經)

一卷,九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四册(五八八)。西晉· 沙門竺法護譯。

⑵【 大乘頂王經】

一卷,七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四册(五九七)。蕭梁· 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月婆首那,於東魏興和年中譯經三部;梁大同中至梁,譯大乘頂王經,共譯經四部十四卷。

五九、 佛説月上女經

二卷,一萬一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四册(六一五)。隋· 闍那崛多譯。

佛在毘耶離草茅精舍,與五百比丘,八千菩薩衆俱。有一離車,名毘摩羅詰,生一美女,名爲月上,一切童子争欲娶之,約七日後,自行選擇。至第六日,手有蓮華,執華而出,説偈訶欲,引衆見佛。路答舍利弗問。既到佛所,復答諸菩薩問。次以手中蓮華供佛,化成華帳;如是共出十華,共發十願。即得記,轉爲男子而出家。——佛記其先生天,次於末世護法,次生兜率,次隨彌勒受持正法,次生阿彌陀佛國,次供養十方諸佛,然後乃成月上如來。

六○、 大乘密嚴經

三卷,八品,二萬五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六册(七二三)。唐· 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日照)譯。

密嚴會品第一

佛住出過三界密嚴之國,與十億佛土微塵數菩薩衆俱。放光照現莊嚴勝相。答如實見菩薩之問。有金剛藏菩薩,問第一義法性,佛答以如來藏不生不滅,如月普現。

妙身生品第二

如實見菩薩請金剛藏菩薩説諸聖人内證之境,金剛藏以偈答之。又請示皈依之處,亦以偈答。復示繢像、夢境等喻。又以偈明三性五法等義。復現大小無量身形。次有衆多菩薩,同問:世間一切,誰之所作?金剛藏偈答:阿賴耶識,能現衆法。次有螺髻梵王,承佛威力,來密嚴國,以偈問答,金剛藏亦以偈説如來善示現義。

胎生品第三

金剛藏菩薩告螺髻梵王,呵斥胎生不浄,應當捨離,亦不應爲三昧所縛;若離二取,生密嚴國。

顯示自作品第四

金剛藏菩薩復告螺髻梵王,深明五藴不實。寶髻菩薩更請隨宜説法,金剛藏深明一切唯心之義。

分别觀行品第五

金剛藏復説舍、拳、軍、車等喻,以明諸法無實;應速發廣大心,修清浄觀行,生清浄佛土。

阿賴耶建立品第六

金剛藏復明阿賴耶識,於染浄法,恒作所依。

自識境界品第七

金剛藏菩薩放髻珠光,普照一切,告如實見菩薩,以雪山獸,喻外道於阿賴耶所生我見。

阿賴耶微密品第八

寶手菩薩白衆色最勝王,令問金剛藏菩薩名相等義,金剛藏偈答:依相立名,名無實事;乃至賴耶與七識,如鐵與磁石,二俱無有思;若得如幻首楞嚴定,則於一切法皆得自在變現。又復廣明阿賴耶識,隨迷悟緣,爲凡爲聖。於是衆色最勝王等,復以偈請説法;月幢世尊分身眷屬,亦咸集會;金剛藏重以偈明唯識妙義。菩薩、天人,咸皆讚歎供養,更請説法。金剛藏又與大樹緊那羅王,持進菩薩,觀自在等諸大菩薩,演説諸法性空,從心而起;乃至阿賴耶識與如來藏不一不異等義。

異譯一種

⑴【 大乘密嚴經】

三卷,八品,二萬餘字。大正藏第十六册(七四七)。唐· 不空三藏譯。

密嚴道場品第一 入密嚴敬妙身生品第二 胎藏生品第三 自作境界品第四 辯觀行品第五 趣入阿賴耶品第六 我識境界品第七 阿賴耶即密嚴品第八。内容大同前經,而多偈語。

註疏一種

①【 大乘密嚴經疏】

四卷,但缺第一卷。卍續藏第三十四册(二四八)。唐· 沙門法藏撰。釋日照譯本。

第一卷釋密嚴會品缺。第二卷起,釋妙身生品第二。

六一、 解深密經

五卷,八品,三萬多字。大正藏第十六册(六八八)。唐· 玄奘三藏譯。

序品第一

薄伽梵住超過三界所行之處,與無量大聲聞俱,及無量菩薩,從種種佛土而來集會。

勝義諦相品第二

如理請問菩薩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答,具明有爲非有爲非無爲,無爲亦非無爲非有爲,但是本師假施設言句,如幻事等。法涌菩薩向佛述東方外道之所思議,佛爲説勝義超過一切尋思境相。善清浄慧菩薩向佛述修解行地菩薩之所疑惑,佛爲説勝義超過諸行一異性相。佛告善現:有情界中,幾懷增上慢,幾離增上慢?善現答以懷者甚多,離者甚少。佛爲説徧一切一味相。

心意識相品第三

廣慧菩薩問佛:齊何名爲於心意識秘密善巧菩薩?佛言:於内各别如實不見阿陀那及識,不見阿賴耶及識,不見積集及心,不見六根、六塵、六識、是名勝義善巧菩薩。

一切法相品第四

德本菩薩問佛:何名於諸法相善巧菩薩?佛爲説徧計、依他、圓成、三相如實了知。

無自性相品第五

爲勝義生菩薩説三種無自性性密意。勝義生言:初鹿林中轉四諦法輪,雖甚希有,猶未了義;第二時中,依一切法皆無自性,以隱密相轉正法輪,雖更希有,猶未了義;今第三時,以顯了相轉正法輪,最爲希有,是真了義。

分别瑜珈品第六

答彌勒菩薩種種諸問,謂奢摩他、毘鉢舍那,四種所緣境事,及緣别法、緣總法,三三摩地,知法,知義,聞思修三慧,及總空性相等。

地波羅密多品第七

佛答觀自在菩薩所問十一地義及十波羅密義。

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

佛答文殊師利所問法身解脱身義;及答言音差别相,一切智者相,如來心無加行生起相,成正覺、轉法輪、入涅槃、皆無二相;乃至穢土、浄土,何事易得,何事難得。

註疏一種

①【 解深密經疏】

十卷(缺第十),三十二萬餘字。卍續藏第三十四、五册。唐沙門圓測撰。

四門分别:一、 教興題目,二、 辨經宗體,三、 顯所依爲,四、 依文正釋。

異譯一種

⑴【 深密解脱經】

五卷,十一品,三萬多字。大藏第十六册(六六五)。元魏· 菩提流支譯。

與上經同,而第二品分作四品。

别譯三種

⑴【 佛説解節經】

一卷,四品,四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六册(七一一)。陳· 真諦三藏譯。即前經勝義諦相品别譯,而分作四品。一九二四年支那内學院刻“解節經真諦義”一册,係録真諦註於經文下。

⑵【 相續解脱地波羅密了義經】

一卷,四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六册(七一四)。劉宋· 求那跋陀羅譯。即前經地波羅密品别譯。

⑶【 相續解脱如來所作隨順處了義經】

一卷,三千餘字。大正藏同前(七一八),譯人同前。即前經如來成所作事品别譯。

六二、 佛説佛地經

一卷,三千八百餘字。大正藏第十六册(七二○)。唐· 玄奘三藏譯。

佛住最勝大宫殿中,與無量聲聞、無量菩薩衆俱。爲妙生菩薩説五種法相大覺地,謂清浄法界及與四智,一一細釋。妙生復問:何等菩薩受用和合一味事智?佛言:證得無生法忍,由遣自他二種想故,得平等心。自他異想不復現前,受用和合一味事智,如天入雜林,衆流入海。

註疏一種

①【 佛地經論】

七卷,五萬餘字。大正藏第二十六册(二九一)。親光菩薩造,唐· 玄奘三藏譯。

於此經中,總有三分:一、 教起因緣分、二、 聖教所説分,三、 依教奉行分。

六三、 金光明最勝王經

十卷,三十一品,六萬二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六册(四○三)。唐· 義浄三藏譯。

序品第一

佛入甚深法界,大衆雲集,佛觀察説頌。

如來壽量品第二

妙幢菩薩疑佛壽短促,四方四佛於室中現,爲説佛壽無量。妙幢與諸大衆,往鷲峰見佛,四佛亦到鷲峰,遣侍者勸説此經,佛許可之。有婆羅門,名法師授記,預求舍利。有童子,名一切衆生喜見,以偈答之。妙幢因問:若無舍利及般涅槃,云何經中説有涅槃及流布舍利事?佛答以三種十法,説有涅槃。又應知十種希有如來之行。

分别三身品第三

虚空藏菩薩啓問,佛答以化、應、法、三身實義。

夢見懺悔品第四

妙幢夢金鼓出大音聲,説懺悔偈,次日向佛述之。

滅業障品第五

佛先放光息苦,次爲帝釋廣説懺悔、勸請、隨喜、廻向四法,滅除四種重障:一、 於菩薩律儀,犯極重惡;二、 於大乘經,心生誹謗;三、 於自善根,不能增長;四、 貪著三有,無出離心。四法如次治之。

最浄地陀羅尼品第六

師子相無碍光燄菩薩問菩提心義,佛先以勝義諦答之。次明十度爲因,各依五法成就。次明波羅密義。次明十地光相。次釋十地名義。次明十地及佛地,各有二無明爲障。次明十地行十波羅密。次説十呪,護於十地。

蓮華喻讚品第七

佛爲菩提樹神説:過去金龍主王,以蓮華喻讚於諸佛,今成金鼓妙夢。

金勝陀羅尼品第八

佛爲善住菩薩説咒,並持法。

重顯空性品第九

偈説二空境觀。

依空滿願品第十

寶光耀天女問修行法,佛示:依於法界,修平等行。天女領解,轉成梵身。佛授道記。五十億苾芻重發大心,皆得受記。

四天王觀察人天品第十一

發弘護願。

四天王護國品第十二

有多聞天王如意寶珠咒法。

無染著陀羅尼品第十三

佛爲舍利子説。

如意寶珠品第十四

佛、觀世音、金剛秘密主、各説一咒。梵天王、帝釋、各説一咒。四天王共説一咒。龍王説一咒。

大辯才天女品第十五

大吉祥天女品第十六

大吉祥天女增長財物品第十七

堅牢地神品第十八

僧慎爾耶藥叉大將品第十九

王法正論品第二十

善生品第二十一

佛昔爲王,請寶積法師説此經。

諸天藥叉護持品第二十二。

授記品第二十三

授妙幢並二子及十千天子記。

除病品第二十四

説流水長者子作醫本事。

長者子流水品第二十五

説救十千魚得生天事。

捨身品第二十六

説往昔薩埵王子捨身濟餓虎事。

十方菩薩讚歎品第二十七

妙幢菩薩讚歎品第二十八

菩提樹神讚歎品第二十九

大辯才天女讚歎品第三十

付囑品第三十一。

此經於三譯中在最後,而文義周足,亦猶華嚴之有唐譯也。最宜流通。(閲藏知津)

註疏一種

①【 金光明最勝王經疏】

十卷,廿餘萬字。大藏第三十九册,卍續藏第卅一、二册。唐· 沙門慧沼撰。

五門分别:一、 敘經之起因,二、 彰經之宗體,三、 明經之時利,四、 辨經之得名,五、 依文科譯。

異譯二種

⑴【 金光明經】

四卷,十九品,二萬七千多字。大正藏第十六册(三三五)。北涼· 沙門曇無讖譯。

一序品,二壽量品,三懺悔品,四讚歎品,五空品,六四天王品,七大辯天神品,八功德天品,九堅牢地神品,十散脂鬼神品,十一正論品,十二善集品,十三鬼神品,十四授記品,十五除病品,十六流水長者子品,十七捨身品,十八讚佛品,十九囑累品。

案此經同前,而文來未盡,但因智者大師依此譯説玄義及文句,故擧世流通。

此經註疏九種

①【 金光明經疏】

一卷,二萬餘字。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一六○),卍續藏第三十册(三七二)。隋· 沙門吉藏撰。

②【 金光明經玄義】

一卷,一萬餘字。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一)。隋· 智者大師説,門人灌頂録。

總釋五章,爲二:初、生起,二、 簡别。

别釋五章,爲五:

  • ㈠ 釋名,又五:一、 通别,二、 翻譯,三、 譬喻,四、 附文釋,五、 當體釋。後更約觀心釋。
    • 就第三譬喻中,先破舊解,次爲三意:
      • ⑴ 標十數,
      • ⑵ 釋十相,
      • ⑶ 簡十法。十數者,謂:三德,三寶,三涅槃,三身,三大乘,三般若,三菩提,三佛性,三識,三道也。釋與簡,具在本文。
    • 四、 附文釋者,即指所詮事理名金光明,不約譬説。
    • 五、 當體釋者,俗本無名,隨真立名。法性之法,可尊可貴,名爲金;此法性,寂而常照,名爲光;此法性大悲,能多利益,名爲明;即是金光明之法門也。後更約觀心釋者:諸佛解脱,當於衆生心行中求也。還約十種三法,始於三道,終於三德,一一不離現前一念之心;具顯金光明法性,明六即位。
  • ㈡ 辨體,爲三:一、 釋名,二、 引證,三、 料簡。釋名者,法身、法性,是經體質。餘二在本文。
  • ㈢ 明宗:但用佛果爲宗。何者?法性常體,甚深微妙,若欲顯之,非果不克。當知果是顯體之樞要。
  • ㈣ 明用:滅惡生善,爲經力用。懺品滅惡,非不生善;讚品生善,非不滅惡;互説一邊爾。空品雙導,懺不得空,惡不除滅;讚不得空,善不清浄。四王品已下,護經使宣流通,還是生善,攘災令去,還是滅惡。
  • ㈤ 判教相者:方等滿字,通别通圓。約五味,則生酥攝。約四藏(聲聞、菩薩、佛、雜)則雜藏攝。
③【 金光明經玄義拾遺記】

六卷,八萬餘字。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一二),卍續藏第三十册(三八七)。宋· 四明沙門知禮述。

④【 金光明經文句】

六卷,五萬餘字。大正藏第三十九册(四六)。隋· 智者大師説,門人灌頂記。

判三分云:夫三段者,不可杜斷隔絶,序本序於正通,序則有三義;正本正於序通,正亦三義;通本通於正序,通亦三義;上中下語皆善故。又、衆生得道,根性不同,何容序無滋味,流通歇末耶?今從如是我聞,入壽量品,訖天龍集信相菩薩室,爲序段。從爾時四佛下,訖空品,正説段。從四王品下訖經,流通段。

序有三義:一、 次緖,謂如是我聞等;二、 敘述,謂是時如來等;三、 發起,謂其室自然廣博等。

正宗中:壽量、明常果爲宗;常果契性,性即是體,二義宛然。懺悔品滅惡,讚歎品生善,空品導成,即是經用也。

流通品,凡爲七意:

  • 一、 四天王至散脂五品,明天王發誓,勸奬人王弘宣此經。
  • 二、 正論、善集二品,明人王弘經,天王祐助,亦是示往日弘經方軌。
  • 三、 鬼神品,明聽經功德。
  • 四、 授記品,證聽經功德不虚。
  • 五、 除病、流水二品,引昔聽經之功德,證今護持之非謬。
  • 六、 捨身品,引昔行經不惜軀命,戒勸師弟勿吝法財。
  • 七、 讚佛品,明諸菩薩稱揚佛法,能宣所宣,利益深重。
⑤【 金光明經文句記】

十二卷,十餘萬字。大正藏第三十九册(八三),卍續藏第三十一册。宋· 沙門知禮述。(卍續係經疏記會本、分作八卷。)

⑥【 金光明經玄義順正記】

三卷,九萬多字。卍續藏第三十一册(一九○)。宋· 永嘉沙門從義撰。

⑦【 金光明經文句新記】

七卷。卍續藏第三十一册(二五八—三六七)。宋· 永嘉沙門從義撰。

⑧【 金光明經照解】

二卷,八萬餘字。卍續藏第三十一册(三六八)。宋· 四明石芝沙門宗曉述。

謹案歷代翻經目録,先示前後部帙,次述台宗釋經五章、三分、諸品生起,然後研詳龍藏合本,考覈人世别行,斷以天台文句爲指南,復用諸家義記作輔翼,所有異同訛謬,一皆刊正,爲爲句讀,事相餘疑,從而披剥,繫以境觀修顯,俾夫人人發揮本有大光明藏,遠於如貧數寶之譏矣。十科既成,列上下卷,題曰照解。

一翻譯部帙,二五章大旨,三三分分文。四諸品生起,五辨正訛謬,六爲爲音訓,七點示句讀,八箋釋事相,九簡擇餘疑,十境觀修顯。

⑨【 金光明經科註】

四卷,六萬餘字。卍續藏第九十二册(三二)。明· 安國寺受汰集。(依天台疏記集成此註。)

⑵【 合部金光明經】

八卷,二十四品,五萬一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六册(三五九)。隋· 沙門寶貴合。

彦宗序云:此經有三本:初、涼世曇無讖譯爲四卷,止十八品(原缺付囑品)。次、周世耶舍崛多譯爲五卷,成二十品(已亡)。後逮梁世真諦三藏,譯三身分别、業障滅、陀羅尼最浄地、依空滿願等四品,足前出没爲二十二品。重尋梵本,得囑累及銀主陀羅尼品,共二十四品,合成今本。

别譯四種

⑴【 佛説莊嚴菩提心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册(九六一)。姚秦· 鳩摩羅什譯。

⑵【 佛説大方廣菩薩十地經】

一卷,三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册(九六三)。元魏· 沙門吉迦夜(此云何事。西域人。孝文帝延興二年來華,與曇曜共譯經五部)譯。

此二經,皆與浄地陀羅尼品同。

⑶【 毘沙門天王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正藏第二十一册(二一五)。唐· 不空三藏譯。

與前經第十二品多聞天王如意寶珠咒法同。

⑷【 菩薩投身飼餓虎起塔因緣經】

一卷,四千餘字。大正藏第三册(四二四)。北涼· 沙門法盛,高昌人。曾往西域。譯此經一部。

佛遊乾陀越國説法華畢,微笑放光,阿難請問,乃説往古旃檀摩尼太子,廣行布施,賣身爲奴,得旃檀,醫他國王病,及出家山中以身飼虎,餘骨起塔事。與捨身品事義相類,故附於此。

六四、 無所有菩薩經

四卷,二萬八千多字。大正藏第十四册(六七三)。隋· 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佛在毘富羅山,與百千比丘,百千菩薩及四衆八部俱。無所有菩薩,爲斷衆疑,隱身不現,種種問法,令難調怨讎害人者,信佛神通,乃至得記。次爲女人現身,令得成男。佛爲波斯匿王等,説此菩薩大方便力。

六五、 諸佛要集經

二卷,近二萬字。大正藏第十七册(七五六)。西晉· 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佛遊奈叢樹園間,與五千比丘,二萬菩薩俱。因諸四部弟子不能專心聽法,乃囑阿難宣傳法教,於石室中布蒭草坐;晏坐三月,變身往詣普光世界天王佛所,與諸如來説要集法。文殊勸諸菩薩同往,諸菩薩皆不往,文殊獨往,天王如來移文殊置鐵圍山頂,文殊即於山頂修四意止,四萬二千天子來覲聽法,各證無生法忍。直俟諸佛説要集竟,各還本土。天王如來放右掌光,入文殊頂,文殊與諸天子同到佛所,見離意女在佛前坐,入於普月離垢光明三昧,因問何故移我而不移女?並問此女本末。佛言:待女出定,汝自問之。文殊盡其神力,不能令女出定,因問誰能令出定者,佛言:唯有如來,及棄諸陰蓋菩薩,能令出定。説此語已,世界六種震動。文殊求佛請此菩薩從下方來,勅令此女出定,菩薩謙讓於佛,佛乃令女出定,與文殊酬唱法要。佛言:文殊從此女發心,此女又從棄諸陰蓋菩薩發心。假使滿世界文殊,不及此女所得三昧;假使滿世界此女,不及棄諸陰蓋所得三昧;假使滿世界棄諸陰蓋,不及如來舉足下足事。然而,天王如來,亦此菩薩之所開化;十方無量諸佛,從其開化,已滅度者,不可稱計;現成佛者,不可稱計!説此法時,普光世界,獲益無量。此土遥聞,亦獲大益。釋迦世尊勅彌勒受持流通。

六六、 不思議光菩薩經

一卷,五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四册(六六八)。姚秦· 鳩摩羅什三藏譯。

佛在祇陀林中。淫女棄一小兒於路空處,衆皆往觀。佛至其所,種種問答。次令現通,諸天蒙光,皆悉來集,因名不思議光。佛爲波斯匿王説其往因,并授其記。

六七、 央掘摩羅經

四卷,三萬五千餘字。大正藏第二册(五一二)。劉宋· 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在祇園,説執劍大方廣經。有婆羅門孤子,名一切世間現,順惡師教,取千指作鬘,將欲害母,佛往度之,説種種偈,欲税佛指。佛亦説種種偈答之,遂令降伏。帝釋、梵王、四王,獻與衣鉢,各受呵斥。魔及樹神,亦皆被訶;大弟子等,皆悉被難。亦與文殊菩薩論不空義。佛爲授三皈五戒,央掘答以一皈無三;及殺煩惱,盜菩提等義。佛又問以一學之義,央掘偈答,增一至十,具明大乘與聲聞異。佛唱善來,示成羅漢。同入祇洹。十方菩薩悉皆雲集。央掘問佛:云何住無生際而復住此?佛勅與文殊同往北方問於他佛,乃至十方各問十佛,十佛皆言:釋迦即是我身,彼當爲汝解説。央掘仍來問佛,佛爲廣釋百句生因。次明持經之難,須成就五八四十功德。次有波斯匿王興四種兵共來佛所,佛爲發迹:央掘即是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佛化身;文殊是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