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42

一一九、 六度集經

八卷,六萬六千餘字。大正藏第三册(一)。吴· 赤烏十年(二四七),沙門康僧會來建業,於建初寺譯經五部,今僅存二部,即此經及舊雜譬喻經。

皆説如來往昔行菩薩道時六波羅密行。

佛在王舍國鷂山中,與五百應儀、菩薩千人共坐,爲阿泥察菩薩説六度。

施度有二十六章:一至十,無題。又一、 婆耶王經,二、 波羅捺國王經,三、 薩和壇王經,四、 須大拏經。又一、 布施度無極經,二、 佛説四姓經,三至十二無題。

戒度十五章:一至十一無題,十二、 太子慕魄經,十三、 彌蘭經,十四、 頂生聖王經,十五、 普明王經。

忍度十三章:一至九無題,十、 雀王經,十一、 之裸國經,十二、 六年守飢畢罪經,十三、 釋家畢罪經。

進度十八章:一至九無題,十、 蜜蜂王經,十一、 佛以三事笑經,十二、 小兒聞法即解經,十三、 殺身濟賈人經,十四、 調達教人爲惡經,十五、 殺龍濟一國經,十六、 彌勒爲女人身經,十七、 女人求願經,十八、 然灯授決經。

禪度有八章,無題。

明度有九章:一、 無題,二、 遮羅國王經,三、 菩薩以明離鬼趣經,四、 儒童受決經,五、 摩調王經,六、阿離念彌經,七、 鏡面王經,八、 察微王經,九、 梵摩皇經。

别譯六種

⑴【太子須大拏經】

一卷,七千餘字。大正藏第三册(四一八)。乞伏秦· 沙門釋聖堅譯。

⑵【佛説菩薩睒子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藏同上( 四三六)。失譯人名。説佛往昔孝奉瞽親之事。

⑶【佛説睒子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藏同上( 四三八)。乞伏秦· 釋聖堅譯。與上經同。

⑷【佛説太子慕魄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藏同上( 四○八)。後漢· 沙門安世高譯。

⑸【佛説太子沐魄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藏同上( 四一○ )。西晉· 沙門竺法護譯。

右二經,説佛往昔爲沐魄,十三歲不語事。

⑹【佛説九色鹿經】

一卷,九一七字。大藏同上( 四五二)。吴· 支謙譯。説往昔行忍辱事。

已上六經,並出六度集經。

一二○、 長壽王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正藏第三册( 三八六)。失譯人名。

佛昔爲長壽王,廣行布施。貪王來寇,誓不與戰,同子長生逃出。後愍貧人來乞,隨之而見貪王,爲王所殺,臨被殺時,誡子慎勿報怨。子奉遺命,欲報仍止。

一二一、 佛説鹿母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正藏第三册(四五四)。西晉· 沙門竺法護譯。

説佛往昔爲鹿母,誤墮弶中,求出見子,全信赴死之事。

一二二、 佛説大意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正藏第三册( 四四六)。劉宋· 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在祇園,自説因地抒海求珠事。

一二三、 前世三轉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藏第三册( 四四七)。西晉· 沙門法炬譯。

佛在祇園,笑而放光,阿難問其因緣,佛爲説本生事:初爲上色女,割二乳救食子者。次轉成男子作國王,正法治國,復以身普施禽獸。復轉生爲婆羅門子,絶食以求出家,捨身以救乳虎。

異譯一種

⑴【 佛説銀色女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藏同上( 四五○ )。元魏· 沙門佛陀扇多譯。與上經同,而事跡小異。

一二四、 佛説過去世分衞經

一卷,五六七字。大藏第三册( 四五二)。西晉· 竺法護譯。

説佛因地,其母見佛乞食,發願生子出家,得授記事。

一二五、 佛説妙色王因緣經

一卷,一千三百多字。大藏第三册(三九○)。唐· 義浄三藏譯。

佛在祇園,大衆諸根不動,聽聞法要,苾芻請問其故,佛説往昔求法,捨子、捨妻、并捨自身,奉夜叉食,今獲此報。

一二六、 佛説月明菩薩經

一卷,一千二百多字。大藏第三册(四一一)。吴· 支謙譯。

佛在耆闍崛山,爲月明童男説法施、飯食施,常當發四願。及説過去智止太子以身肉療比丘病。即是世尊往昔施行。

一二七、 佛説頂生王因緣經

六卷,一萬八千餘字。大藏第三册(三九三)。宋· 沙門施護等譯。

佛在祇園,因勝軍王請問,爲説往昔修布施行,從王頂生,乃至統四大洲,詣忉利天,總經一百十四帝釋謝滅。

一二八、 佛説德光太子經 或説“佛作賴吒和羅所問德光太子經”

一卷,八千餘字。大藏第三册(四一二)。西晉· 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爲賴吒和羅比丘説菩薩七種四法,五種四非法。次説往古吉義佛時,德光太子遠離放逸,見佛供養,護佛法藏事。

一二九、 佛説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

一卷,近三千字。大藏第十五册(三四六)。西晉· 竺法護譯。

佛遊句潭彌國,十方菩薩見靈瑞華,各承佛旨,來詣此土,以華供養。佛笑、放光,爲賢儒菩薩説笑三緣。又爲明見光賢菩薩説出家法。梵王爲佛三證,迦葉自誓得戒等。

異譯一種

⑴【佛説自誓三昧經】

一卷,三千餘字。大藏同上(三四三)。後漢· 沙門安世高譯。

一三○、 佛昇忉利天爲母説法經

三卷,一萬六千餘字。大藏第十七册(七八七)。西晉· 竺法護譯。

佛遊忉利,止夏三月,與八千比丘,七萬二千菩薩俱。月氏天子問法得記。大目犍連勸發諸天供養世尊,佛爲略説十方現身施化之事,非聲聞緣覺所知。又明一切佛身,皆同幻化。有供養者,福祐亦等。

異譯一種

⑴【佛説道神足無極變化經】

四卷,二萬一千餘字。大藏第十七册(七九九)。西晉· 沙門安法欽,安息國人,以武帝太康二年至惠帝光熙元年(三○六),於洛陽譯經五部,現存二部,此其一。

與上經同,而有目連普見一切處佛,疑怪請問之事。

一三一、 佛説盂蘭盆經

一卷,七九三字。大藏第十六册(七七九)。西晉· 竺法護譯。

佛爲目連説七月十五日供自恣僧法,度其母脱餓鬼苦。

註疏九種

①【盂蘭盆經疏】

二卷,約一萬多字。大藏第三十九册(五○五)。唐· 充國沙門宗密述。

疏序云:“始於混沌塞乎天地,通人神,貫貴賤,儒釋皆宗之,其唯孝道矣。應孝子之懇誠,救二親之苦厄,酬昊天恩德,其唯盂蘭盆之教焉!

宗密罪釁,早年喪親;每履雪霜之悲,永懷風樹之恨!竊以,終身墳壟,卒世蒸嘗;雖展孝思,不資神道。遂搜索聖賢之教,虔求追荐之方;得此法門,實是妙行!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養 三尊。宗密依之修崇,已歷多載;兼講其誥,用示未聞。今因歸鄉,依日開設,道俗耆艾,悲喜遵行,異口同音,請製新疏。心在松柏,豈慢鄉閭?式允來情,發揮要道。稽首三界主,大孝 釋迦尊!累劫報親恩,積因成正覺。……”

解經四段:一、 教起所因,二、 藏乘所攝,三、 辨定宗旨,四、 正解經文。

②【 盂蘭盆經疏新記】

二卷,三萬餘字。卍續藏第三十五册。宋· 錢塘沙門元照,釋宗密疏。

記序云:“教是道門,孝爲行本;既沉冥而忘返,故惻隱以流慈;託彼親緣,興斯至教。且夫行者所以趣道,經者所以詮行,疏者所以通經,記者所以解疏。此蓋名教發起之大端,講學討論之要術也。

叔世浮侈,正教支離;既闕師承,率從狂簡;事唇吻之銛利,逞記問之繁多;私節游辭,横攻俗典。豈念修身報德,但知逐利活名;辜負生成,背違天地!斯由傳授者鮮能開誘,撰述者互有瑕疵。

由是輙事操觚,集成新記。文從簡要,義取優長;教有宗途,理歸至當。庶乎學者由記以達疏,由疏以通經,由經以起行,由行以造道。然後敷于四海,施之後世,而無朝夕者不在斯文乎!”

③【 盂蘭盆經疏會古通今記】

二卷,三萬餘字。卍續藏第三十五册。宋· 光嚴無際大師普觀,會通古今(從唐至宋)註疏以釋圭峯之疏。

④【 盂蘭盆經疏孝衡鈔】

二卷,五萬餘字。卍續藏第九十四册。宋· 沙門遇榮,註圭峯疏,名孝衡鈔。

⑤【 盂蘭盆經疏鈔餘義】

一卷,一萬餘字。卍續同上。宋· 沙門日新録。

⑥【 盂蘭盆經新疏】

一卷,一萬多字。卍續藏第三十五册。明· 古吴智旭新疏。

此經以法供爲名,自性三寶爲體,孝慈爲宗,拔苦與樂爲用,大乘爲教相。五重各二番明義:就事、觀心。就事判教相者:此是大乘方等教攝。二藏名義,菩薩藏收。舊云:屬人天乘,在小乘藏。但泥“得脱餓鬼,入天華光”之文耳。小乘藏中,安得明十地大人權現比丘等事耶?

或曰:目連始得六通,正在十二年内時,本阿含教,奚方等?答曰:汝但知别五時,不知有通五時也。須約義理,定其部味,方無過耳。

⑦【 盂蘭盆經疏折中疏】

一卷,一萬餘字。卍續藏第三十五册。清· 沙門靈耀撰。

序云:“舊疏依經判釋,多約阿含事相,矩度井井,而未揭言外義趣;新疏妙辯縱横,文義富麗,理觀圓極,而似不合現文。……扶舊疏以點明義旨,正新疏而挽歸契經,俾文不失義,辯不違經,庶幾折中。……”

⑧【 盂蘭盆經略疏】

一卷,三千餘字 卍續藏第三十五册。清· 曹溪山沙彌元奇書。

此經,圭峯疏,加懸談,一如華嚴、圓覺等經,慈悲攸暨,然則然矣。此經是人天因果,教依而行之則已,不必廣説;且至於釋文,多有引用,致使初學淺識,未閲望門而退。故今略抄其直釋之文,要使文義簡而易、近而彰;不是各説所見,覽者幸勿深哨焉。

⑨【 盂蘭盆經講録】

一卷,一萬餘字。民國· 慈舟大師講,弟子通阿記。

五玄者:一、 人法爲名。二、 總以法界爲體,别以大悲心爲體。三、 孝順父母爲宗。四、 令一切父母離苦得樂爲用。五、 教相:此經,多分小乘,少分大乘,故此經,文雖似小,而義實兼大乘,圓人受法,無法不圓。

異譯一種

⑴【 佛説報恩奉盆經】

一卷,三二八字。大藏同上(七八○)。失譯人名。與上經同,而甚簡略。

一三二、 佛説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

三卷,九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四册(八二九)。宋· 西夏沙門智吉祥等譯。

佛在祇園,巨力長者心生覺悟,爲五百長者説世無常,及三乘法。五百長者咸皆有疑,同來見佛。佛爲略説三乘方便。長者願聞大乘深法,佛爲廣説六度妙行,并説生死過患。長者得無上忍,以偈讚佛,求得出家,佛爲授記。

一三三、 佛説德護長者經

二卷,一萬二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四册(八四○)。隋· 沙門那連提耶舍譯。

佛住耆闍崛山,外道嫉妬,勸德護長者於七重門外各作火坑,復以毒藥置飲食中,請佛應供。月光童子向母月雲歎佛功德,母亦爲子歎佛功德,一千綵女,聞皆歡歎。長者勅語家人營辦火坑毒食,月光廣説佛不受害。佛將受請,放光普召十方無數菩薩,同來應供。月光童子、月上童女及德生女、智堅童子,又來向父説偈讚佛。佛至其家,長者見大神力,慚愧懺悔。佛以實語滅諸毒藥,授月光及長者等大菩提記。——内云:月光於末法時,脂那國内作大國王,名曰大行,令諸衆生信於佛法。又以大信心威德力,供養我鉢,受持一切佛法,造無量法塔。

異譯三種

⑴【 佛説月光童子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藏第十四册(八一五)。西晉· 竺法護譯。

⑵【 佛説申日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藏同上(八一七)。西晉· 竺法護譯。(原註云:開元録中無法護譯,恐是支謙誤爲法護。)

⑶【 申日兒本經】

一卷,一千多字。大藏同前(八一九)。劉宋· 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與上經同,而事稍略,疑是小根所見。與根本律部中同。

一三四、 佛説勝軍王所問經

一卷,二千多字。大藏第十四册(七八九)。宋· 沙門施護譯。

佛在祇園,爲勝軍王説王法:應以正法治國;勿貪欲樂;應以四攝法攝取衆生;應觀欲樂無常苦空;并爲説十二因緣。但較説王法經,少付囑王臣語,及勝旛陀羅尼;而四山一喻,後三經皆以老病死衰合,此以邪行老病死合,名爲四怖。

異譯三種

⑴【 佛説諫王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藏同前(七八五)。劉宋· 居士沮渠京聲譯。

⑵【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

一卷,近三千字。大藏同前(七八六)。唐· 玄奘三藏譯。

⑶【 佛爲勝光天子説王法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藏第十五册(一二五)。唐· 義浄三藏譯。

一三五、 佛爲優填王説法正論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四册(七九七)。唐· 不空三藏譯。

説帝王十種過失,十種功德,及五種衰損法,五種愛樂法。

一三六、 佛説薩羅國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藏第十四册(七九三)。失譯人名。

佛從祇園往化薩羅國王及國人,令知苦,發菩提心。

一三七、 阿闍世王受決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四册(七七七)。西晉· 沙門釋法炬譯。

佛在耆闍崛山,王然多灯供佛,貧母亦然一灯,先得受決。王又取華供佛,採華人先以華供,又得受決。王乃於九十日中,同夫人太子等,自作寶華供具,華成,聞佛已入涅槃,王甚悲泣,耆婆諭以佛無生滅,至誠能至。王因持華到山,依然見佛,散華供養,佛爲授決,便不復見。

别譯一種

⑴【 採花違王上佛授決號妙花經】

一卷,八二三字。大藏同前(七七八)。東晉· 沙門竺曇無蘭譯。即前經中採華人受決一事。

一三八、 差摩婆帝授記經

一卷,一三○九字。大正藏第十四册(九四五)。元魏· 沙門菩提流支譯。

佛住耆闍崛山,與彌勒入城乞食,至頻婆娑羅王宫,其夫人差摩婆帝,以名衣爲座,而請佛坐。佛與夫人互問樹莊嚴義,而授道記。

一三九、 佛説賢首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藏第十四册(九四三)。乞伏秦· 釋聖堅譯。

佛在摩竭提國,清浄法座處,大會説經,洴沙國王夫人颰陀師利(賢首),願聞十方佛菩薩刹土名,佛爲説之。(缺上方名)次問離女身法,佛答以十事(增一至十)。

一四○、 佛説堅固女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四册(九四六)。隋· 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祇園。説女人應離諸過而發心。堅固優婆夷,即於佛前發大菩提。舍利弗與之問答。佛授道記。

一四一、 佛説心明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四册(九四二)。西晉· 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行分衞,梵志婦畏其夫,僅以一杓飯汁施佛,佛爲授記作佛,并其夫亦出家證果。

一四二、 佛説金耀童子經

一卷,三千餘字。大藏同前(八五○)。宋· 沙門天息災譯。

舍衞國婆羅門生一童子,有諸吉祥,佛往視之,復來見佛,佛授道記,并説夙緣。

一四三、 佛説逝童子經

一卷,一千多字。大藏同前(八○一)。西晉· 沙門支法度,於惠帝永寧元年(三○一)譯經四部,今僅存二部—善生子經及此經。

逝童子年十六,佛詣其門,逝勸母行施,母慳,佛現威神,逝勸母與其自分飲食及衣持用供佛,求無上道,佛授其記。

異譯二種

⑴【佛説長者子制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藏同前(八○○)。後漢· 沙門安世高譯。

⑵【佛説菩薩逝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藏同前(八○三)。西晉· 河内沙門白法祖譯。

一四四、 佛説龍施女經

一卷,七八九字。大正藏第十四册(九○九)。吴· 支謙譯。

佛遊奈園,須福長者女名龍施,浴時遥見佛相,發菩提心。魔變作父相,勸令修小乘,心堅不動。魔教令從樓投身而下,彼即如命投下,變成男子,得受道記。

異譯一種

⑴【佛説龍施菩薩本起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藏同上(九一○)。西晉· 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而皆龍施自説,初説昔爲毒蛇,供事道人,因道人去,悲哀登樹,投身命過,生兜率天,從天來下,作須福女。

一四五、 佛説長者法志妻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四册(九四四)。失譯人名。

佛在祇園,入城分衞,化法志妻,及一切下使,皆轉男身,得授道記。

一四六、 佛説乳光佛經

一卷,二千六百多字。大正藏第十七册(七五四)。西晉· 竺法護譯。

佛示有風疾,命阿難乞乳於梵志家,梵志譏嫌,維摩説法而開悟之。帝釋化作童子乳,牛母牛子歡喜布施。阿難以此白佛,佛説牛往因,授與道記。

異譯一種

⑴【佛説犢子經】

一卷,六○八字。大藏同上(七五四)。吴· 支謙譯。即前經乞乳事,而無維摩説法。

一四七、 佛説樹提伽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四册(八二五)。劉宋· 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説:樹提伽長者,往昔供病人,今享天福,王不能奪。

一四八、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一卷,四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四册(七○○)。宋· 沙門法賢譯。

佛乞食廣嚴城,现大神變,寶授童子年始三歲,以金蓮供佛,遂與目連、舍利弗互相問答,深明大乘法義。又與妙吉祥菩薩問答。有八苾芻吐血命終,墮阿鼻地獄,佛記彼後從地獄出,當得授記。寶授次以一器飲食,徧供佛僧而無有盡。佛爲授記。

一四九、 佛説演道俗業經

一卷,四千多字。大正藏第十七册(八三四)。乞伏秦· 釋聖堅譯。

佛爲給孤長者説:在家有三財,出家有三業,即三乘法也。

一五○、 優婆夷浄行法門經

二卷,三品,一萬三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四册(九五一)。失譯人名。

修行品第一

佛住舍衞國歡喜殿中,毗舍佉母,與千五百清信女,來問優婆夷浄行。佛先説其往昔常樂聞法因緣,次答示十九浄行,又答十行法,五十八法,三大行,四取佛地行,四安住觀,三十二不浄觀,七縛著,三善行,八大人念。

修學品第二

答示五十修學,六種光明修學,三十二相有二十行,并示八十種好。

瑞應品第三

答示菩薩生時,十六種奇特瑞相。又有三十二瑞相,一時俱現。

一五一、 私呵昧經 (一名菩薩道樹經)

一卷,四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四册(八○九)。吴· 支謙譯。

佛在竹園,長者私呵昧,與五百弟子遥見佛相,因問云何起菩薩意,有幾意起,有幾功德休息,行何等法,何以致無生忍,用幾事得一切智,用幾法住,用幾法滅度,滅度後有幾功德,云何爲諦?佛一一答以六法。私呵昧發大願,佛爲授記。

一五二、 菩薩生地經

一卷,一千多字。大藏同前(八一四)。吴· 支謙譯。

差摩竭釋種長者子,問云何疾得佛,佛答以二種四事。即解珠寶瓔珞供佛,化成寶蓋,出五百人,亦興供養,長者子得授記。

一五三、 緣起聖道經

一卷,一千八百餘字。大正藏第十六册(八二七)。唐· 玄奘三藏譯。

説佛坐樹下,觀十二因緣流轉還滅道理,而成正覺。

異譯二種

⑴【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亦名聞城十二因緣經)

一卷,千餘字。大藏同前(八二六)。吴· 支謙譯。

⑵【 佛説舊城喻經】

一卷,近二千字。大藏同前(八二九)。宋· 法賢譯。

謂逆順觀十二因緣,如行舊道,而達舊城。

一五四、 佛説勝義空經

一卷,三百餘字。大藏第十五册(八○六)。宋· 沙門施護等譯。

佛在俱盧數國。告諸苾芻:諸有法門,如前已説。復有正法,名勝義空。謂眼生時,無有少法有所從來,滅時亦無所去。乃至意亦如是。緣生,謂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如是一大苦藴生。此所生法,無實可得,生已即滅,由是無明滅乃至老死滅,如是即一大苦藴滅。是爲勝義空。

一五五、 分别緣起初勝法門經

二卷,九千多字。大正藏第十六册(八三七)。唐· 玄奘三藏譯。

以十一種殊勝事故,於緣起初,説無明以爲緣性。一、 所緣殊勝,二、 行相殊勝,三、 因緣殊勝,四、 等起殊勝,五、 轉異殊勝,六、 邪行殊勝,七、 相伏殊勝,八、 作業殊勝,九、 障碍殊勝,十、 隨縛殊勝,十一、 對治殊勝。

異譯一種

⑴【 緣生初勝分法本經】

二卷,八千餘字。大藏同上(八三○)。隋· 沙門達摩笈多譯。

一五六、 大乘舍黎娑擔摩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正藏第十六册(八二一)。宋· 沙門施護譯。

佛在鷲峰,告諸苾芻:若於十二緣生而能見了,是名見法見佛。舍利子以問慈氏菩薩,慈氏細爲解釋十二因緣甚深之義。乃性相二宗要典。 異譯四種

⑴【 了本生死經】

一卷,近二千字。大藏同上(八一五)。吴· 支謙譯。與上經同,而是舍利弗爲比丘説。

⑵【 佛説稻芉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藏同上(八一六)。失譯人名。

⑶【 慈氏菩薩所説大乘緣生稻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藏同前(八一九)唐· 不空三藏譯。

⑷【 佛説大乘稻芉經】

一卷,二千餘字。大藏同前(八二三)。失譯。據虚大師講記謂:燉煌本載是法成譯。此本有太虚大師講記,見虚大師全書第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