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59 心經

47【金剛經懸判疏鈔】

卷首、一至八卷,四萬餘字。卍續藏第九十二册(二九九)。清· 沙門性起述。卷首釋疏序,一至八,釋十門懸談。

48【 金剛經法眼註疏】

二卷,近三萬字。卍續藏同上(三三一)。清· 性起述。以然灯、釋迦、彌勒、無著、世親、羅什、圭峯、長水、宗泐爲九祖。自稱臨濟卅七世兼演慈賢二宗。

49【金剛經如是經義】

二卷,二萬餘字。卍續藏第九十二册(三五四)。清· 行敏述。缺後三分(三十二分之後三),字亦有缺。殘本不全。

50【金剛經註講】

二卷,四萬餘字。卍續藏第九十二册(三七五)。清· 行敏述。自稱“文佛七十一世孫法輪沙門行敏”。

51【金剛經闡説】

二卷,萬餘字。卍續藏第九十二册(四○五)。清· 古閩存吾氏闡説。

52【金剛經解義】

二卷,三萬餘字。卍續藏第九十二册(四一五)。清· 徐槐廷述。集二十餘家註而成。

53【金剛經易解】

二卷,近三萬字。卍續藏第九十二册(四四三)。清· 謝承謨註釋。

54【銷釋金剛經科儀會要註解】

九卷。宋· 宗鏡述,明· 覺連重集。此是龍華—道門之註。

55【金剛經註解】(即五十三家註)

四卷。明· 洪蓮編。雜有乩壇之註。

56【金剛經補註】

二卷。明· 韓岩集解。

57【金剛經註解鐵鋑錎】

二卷。明· 屠根註。三十二分作偈頌,釋此偈頌。

以上四種,皆屬道門。皆見卍續藏第九十二册。

58【金剛經講義】

民國、圓瑛法師講。圓瑛大師法彙平裝第九册。

正宗分二:一、 示降住其心,歷彰般若妙用;二、 明菩提無法,正顯般若本體。

59【金剛經義脈】
60【金剛經講録】

此二種,民國· 太虚大師講,見虚大師全書第十一册。義脈:正宗分十二段。講録:依三十二分。

61【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釋】

此亦太虚大師講,見全書第十一册。此釋玄奘三藏譯本—即大般若經第九分。

正宗分正説分二:

㈠ 示宗本,正答三問:一、 答應云何住,二、 答云何修行,三、 答云何攝伏其心。

㈡ 斷餘疑:一、 斷所行疑,二、 斷行人疑,三、 斷行果疑。

62【金剛經真義疏】

二卷,約五萬字。版本不詳。民國· 青山沙門顯慈述。

法喻爲名,實相爲體,無住生心爲宗,捨執除疑爲用,熟酥爲教相。

正宗爲二:一、 正請正説,二、 重請重説。

63【金剛經中道了義疏】

民國· 慈舟大師著。見慈舟大師法彙。

懸敘概要,六:一、 教起因緣,二、 諸藏所攝,三、 教義分齊,四、 教所被機,五、 能詮教體,六、 所詮宗趣。

正釋經義,三:一、 概論經義,二、 略釋題名,三、 詳釋經文。釋文依三十二分。

64【金剛經講義】

五卷,約三十餘萬字。民國· 江味農居士著。

大科分二:初、總釋名題,二、别解文義。

釋題中,先、説般若綱要,次、明融會各家,後、依五重釋題。

言綱要者:一謂般若爲大乘佛法之綱要,二謂此經爲大部般若之綱要,三謂即此經以明綱要—本經之綱要,無他,遣除妄想執著是已。

五重中:法喻爲名,生實相爲體,離相修善爲宗,破執除障爲用;境心俱冥,遮照同時,慧徹三空,功圓萬行,至圓極頓之大教。

釋經正宗:初、約境明無住,以彰般若正智;二、約心明無住,以顯般若理體。初有二:的示無住以生信,推闡無住以開解。次亦二:深觀無住以進修,究極無住以成證。

二、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密多經

二卷,八品,一萬三千餘字。大藏第八册(八三四)。唐· 不空三藏譯。

序品第一

佛在鷲峰。初年月八日(即年初之月八日—正月初八),入大寂静妙三摩地,放毛孔光,普照十方,菩薩來集。

觀如來品第二

説護佛果護十地行。波斯匿王言:觀身實相,觀佛亦然。佛印之。

菩薩行品第三

二諦品第四

護國品第五

不可思議品第六

奉持品第七

有金剛手菩薩所説咒。

囑累品第八

此譯,比秦譯本,文更順暢,最宜流通。

異譯一種

⑴【佛説仁王般若波羅密經】

二卷,八品,一萬二千餘字。大藏第八册(八二五)。姚秦·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一、 序品,二、 觀空品,三、 菩薩教化品,四、 二諦品,五、 護國品,六、 散華品,七、 受持品,八、 囑累品。

註疏六種

①【 仁王般若經疏】

五卷,約四萬餘字。大藏第三十三册(二五三)。隋· 天台智者大師説,門人灌頂記。

人法爲名,實相爲體,自行因果爲宗,權實二智爲用,大乘熟酥爲教相。

序品爲序分。觀空下六品爲正説分。囑累品爲流通分。若望經文。受持品末,佛告月光下,即是流通。

②【 仁王經合疏】

三卷,六萬餘字。卍續藏第四十册。清· 沙門道霈,會智者大師疏入經。前有科表。宋紹定間,有善月法師,撰神寶記以通疏,今疏文間,有難解者,略引一二。或記有未詳,則又竊附管見,并細書頂上。

或問:子欲弘通此經,不自别出手眼,而僕僕於古註是引,得無拾昔人糟粕乎?曰:不然。

東土釋經,天台爲最,一經櫽栝,千古遵承;矧此疏失而後得,其得之又如此之難,字字珠玉,罔不可珍。雖謂今人未必不如古人,而古人有必不可及處,所以今人竭盡伎倆,不出古人範圍也。予豈好古而病今者哉,亦識法者懼耳。(凡例)

③【 仁王經疏神寶記】

四卷,七萬餘字。大藏第三十三册(二八六),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十二册。宋· 四明沙門柏庭善月述。釋天台疏。

④【仁王般若經疏】

六卷,七萬餘字。大藏第三十三册(三一四),卍續藏第四十册。隋· 沙門吉藏撰。

所集不同,隨流各異,不能具出。天台智者,於衆經中,闡明五義;今於此部,例亦五門:一、 釋經名,二、 出經體,三、 明經宗,四、 辨經用,五、 論經相。標其名字,示其名下之體,明其綱宗,辨其功用,論其教相;此則一經大意略盡。委釋具如法華經初,今略明之。

⑤【仁王經疏】

六卷,十萬餘字。大藏第三十三册(三五九),卍續藏第四十册。唐· 西明寺,圓測法師撰。

四門分别:一、 説經之意,及釋題目;二、 辨所詮宗,能詮教體;三、 顯教所依,所爲有情;四、 翻譯時代,依文正釋。且依秦譯以釋經義。

⑥【仁王般若經講義】

二卷。民國· 圓瑛法師述。圓瑛大師法彙平裝第十册。

全依天台智者大師疏,釋題用五重玄義。

—以上六種,釋羅什三藏譯本。

主譯之註疏五種

①【 仁王護國般若經疏】

七卷,約十五萬字。大藏第三十三册(四二九),卍續藏第四十、四十一册。

唐· 青龍寺沙門良賁述。師助不空三藏新譯仁王經,且奉代宗勅,而作此疏。

略啓四門:一、 敘經起意,二、 明經宗體,三、 所攝所被,四、 正解本文。

②【 仁王經疏法衡鈔】

六卷,十三萬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唐· 沙門遇榮集。釋良賁疏。

③【 仁王經疏】

(内題注仁王護國般若經) 四卷,七萬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宋· 沙門浄源撰集。前有科表。但略注經題,不開懸談。

④【 仁王經科疏】

五卷,十四萬餘字。卍續藏第九十四册。明· 京師慈慧寺沙門普真貴述。前有科文、懸談。

義門開十:一、 教起因緣,二、 藏教所攝,三、 諸宗對辨,四、 分齊幽深,五、 教所被機,六、 總辨教體,七、 明經宗趣,八、 會通地位,九、 顯法護國,十、 部類品會。

⑤【仁王護國般若經講録】

民國、太虚大師講,見虚大師全書第十二册。

正宗分三:㈠ 彰護境,又三:一、 護出世間正覺界——佛果、十地,二、 護世出世平等法,三、 護世間有情國土。㈡ 顯護果。㈢ 修護行。

—以上五種,釋唐不空三藏譯本。

三、 佛説了義般若波羅密多經

一卷,一○三○字。大藏第八册(八四五)。宋· 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告舍利子:般若波羅密相應行者,當於諸法如實了知;諸有所作,離一切相,即能圓滿六度。又當斷除十種疑惑。

四、 佛説五十頌聖般若波羅密經

一卷,七三八字。大藏同前。譯人亦同。

佛在鷲峰,告須菩提:般若波羅密經,於三乘法,聚集攝受,平等如一。

五、 佛説帝釋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一卷,一千餘字。大藏同前。譯人亦同。

佛在鷲峰,爲帝釋説般若義無邊,及説頌、説咒。

六、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一卷,二六○字。大藏第八册(八四八)。唐· 三藏法師玄奘譯。文約義富,舉世流通。

異譯六種

⑴【摩訶般若波羅密大明咒經】

一卷,二九九字。姚秦·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⑵【普徧智藏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一卷,六四八字。唐· 沙門法月重譯。

前有如是我聞,後有歡喜奉行;序正流通三分具足。

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一卷,五四五字。唐· 罽賓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⑷【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一卷,五六二字。唐· 三藏沙門智慧輪譯。

⑸【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一卷,五六六字。唐· 三藏沙門法成譯。

⑹【佛説聖佛母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一卷,六二七字。宋· 施護三藏譯。

佛在鷲峰入定,舍利子問觀世音,觀世音説竟,佛出定讚之。

以上六種,皆載大正藏第八册。後五種,皆有三分。

註疏六十一種

此經雖有七種譯本,而世所流通,則唯玄奘三藏譯本;故諸家註釋,皆宗奘譯。

①【般若心經疏】

一卷,近萬字。卍續藏第四十册。唐· 慧浄法師作。

十門:一、 初入觀門緣起分,二、 了藴虚空度厄分,三、 空色一如無二分,四、 垢浄唯真無妄分,五、 十二入中如幻分,六、 三處體同名異分,七、 三乘境觀俱空分,八、 舉勝明空離障分,九、 大智乘因至果分,十、 護難流通神咒分。

②【 般若心經略疏】

一卷,四千餘字。大藏第三十三册(五五二),中藏第二輯線裝第二十册。唐· 賢首國師法藏撰。

五門:一、 教興,二、 藏攝,三、 宗趣,四、 釋題,五、 解文。

③【般若心經略疏連珠記】

二卷,近二萬字。大藏第三十三册(五五五),中藏第二輯線裝第二十册。宋· 玉峯沙門師會述。

釋賢首略疏。

④【般若心經略疏顯正記】

三卷,二萬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宋· 雲沙門仲希述。釋賢首略疏。

⑤【 般若心經略疏小鈔】

二卷,四萬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明· 海印弟子錢謙益集。前附緣起論。

釋賢首略疏。

⑥【般若心經疏】

一卷,七千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唐· 大慈恩寺沙門靖邁撰。

略爲四句分别:一、 明始無如是終闕奉行所由,二、 明説般若意,三、 明教之宗旨,四、 分文解釋。

⑦【般若心經贊】

一卷,萬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唐· 沙門圓測撰。

四門:一、 教起因緣,二、 辨經宗體,三、 訓釋題目,四、 判文解釋。

⑧【 般若心經幽贊】

二卷,二萬餘字。大藏第三十三册(五二三),卍續藏第四十一册。唐· 窺基法師撰。

⑨【 般若心經幽贊崆峒記】

三卷,七萬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宋· 龍興沙門守千集。添改科一卷。記三卷。釋基師幽贊。

⑩【般若心經註】

一卷,三千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中天竺沙門釋提婆註。

11【般若心經疏】

一卷,二千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唐· 妙樂門人明曠述。

今爲念誦觀行之緣,略註如左;廣釋歷劫不窮。

12【般若心經疏】

一卷,四千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宋· 孤山智圓法師述。

法喻爲名,藴空爲體,圓照爲宗,度苦爲用,大乘爲教。

13【 般若心經疏詒謀鈔】

一卷,八千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唐· 孤山圓師述。孤山自釋自註之心經疏。

此經理幽辭要,吾恐後昆惑疏之言,於是作鈔以翼之,號詒謀焉。

14【般若心經三注】

一卷,五千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唐· 南陽慧忠國師,宋· 芙蓉禪師道楷,慈受禪師懷深,述。

15【般若心經注】

一卷,二千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宋· 沙門道隆述。

16【般若心經註解】

一卷,一千餘字。大藏第三十三册。明· 天界寺沙門宗泐、如同註。

17【 般若心經解義節要】

一卷,八千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明· 宋濂,節録賢首、孤山、元粹、性澄、宗泐等註,而成此解。

18【紫柏老人心經説】

紫柏尊者全集卷十一中,老人註心經有四種:一、 心經註解,二、 心經直談,三、 心經要論,四、 心經説。卍續藏第四十一册中,分列此四解,共七千餘字。

19【般若心經直説】

一卷,二千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明· 憨山大師述。

20【般若心經釋義】

21【般若心經釋疑】

此二皆明· 謝觀光居士釋。卍續藏第四十一册。釋義一卷,二千餘字,挾註。釋疑一卷,一萬餘字。

22【般若心經提綱】

一卷,七百多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明· 李卓吾撰。

23【般若心經釋略】

一卷,四千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明· 林兆恩撰。

24【般若心經概論】

一卷,七千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明· 林兆恩撰。

25【般若心經説】

一卷,四九五字。明· 雪浪洪恩法師述。

26【般若心經註解】

一卷,四千多字。明· 山陰諸萬里註。

27【般若心經斵輪解】

一卷,九千多字。明· 福州沙門通容述。

28【般若心經正眼】

一卷,二千餘字。明· 武林後學大文述。

大段分十:一、 釋名題,二、 能修人,三、 明般若體,四、 明般若用,五、 正示三觀工夫,六、 承諸法本不生滅,七、 述空中本無諸法,八、 無得而得,九、 讚深般若,十、 密説般若。

29【般若心經開度】

一卷,近七千字。明· 新安沙門弘麗著。

30【般若心經發隱】

一卷,五千餘字。明· 台宗後學正相解。

31【般若心經際決】

一卷,四千多字。明· 吴門北禪沙門大慧釋。

32【般若心經添足】

一卷,近萬字。明· 粤東鼎湖沙門弘贊述。

如來出世,本爲衆生發明心地;然心無跡,難以形容,不已,於虚空中,畫出一條鱉鼻蛇,首尾宛然可觀,而不可觸。今不自量,爲蛇添足,得無取嘯於人乎?咦!蓋欲令人知足識蛇,如標月指。讀是解者,見蛇遺足,得意忘蛇,方爲善用其智,且不嗤余。如或不然,未免毒氣所中。切忌,切忌!(序)

經文分二

一、 顯説般若一、 因人顯法一、 能修之人
二、 所修之法
三、 修證之位
二、 正示法空一、 明藴空一、 總標
二、 别釋一、 釋藴、處、界
二、 釋十二因緣
三、 釋四諦
四、 釋智得
二、顯空德
三、 依法修證一、 明菩薩得涅槃
二、 明諸佛得菩提
四、 結讚功能
二、 密説般若

此經以法喻爲名,大乘爲教相,以空爲宗,涅槃爲趣,實相爲體,觀照爲用。

後有心經貫義。附大般若經受持功德(三千餘字)。

33【般若心經釋要】

一卷,二千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一册。明· 菩薩沙彌智旭述。

直指吾人現前一念介爾之心,即是三般若。

34【般若心經小談】

一卷,一千餘字。明· 沙門觀衡述。出顓愚和尚語録。以上諸註,皆見卍續藏第四十一册。

35【般若心經一貫疏】

一卷,八千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二册。明· 沙門益證疏。

分經爲三:初、 立義分,二、 解釋分,三、 密結分。

36【般若心經指掌】

一卷,近三千字。明· 鼓山沙門元賢述。卍續藏第四十二册。

37【般若心經事觀解】

38【般若心經理性解】

共二卷,一萬餘字。皆清代續法大師解。事解十門,如常説。

39【般若心經大意】

一卷,二千餘字。卍續藏第四十二册。清· 王起隆述。

40【般若心經解】

一卷,四千餘字。清· 徐昌治解。卍續藏第四十二册。

41【般若心經句義】

一卷,三千多字。卍續藏第五十九册。清· 沙門浄挺,閲經十二種之一。

42【般若心經請益説】

一卷,四千多字。卍續藏第四十二册。清· 鼓山沙門道霈説。

43【般若心經註疏】

一卷,近三千字。清· 仲之屏纂註。

44【般若心經論】

一卷,五百字。清· 丹霞沙門天然撰。

45【般若心經彙纂】

一卷,萬餘字。清· 孫念劬纂。以上皆卍續藏第四十二册。

46【般若心經如是經義】

47【般若心經註講】

各一卷,共七千餘字。卍續藏第九十二册。二皆清代沙門行敏述。

48【般若心經句解易知】

一卷,七千多字。清· 王澤注解。

49【般若心經解義】

一卷,五千餘字。清· 徐槐廷解。

50【般若心經註解】

一卷,二千餘字。清· 敬止撰。

51【般若心經易解】

一卷,二千餘字。清· 謝承謨註。以上皆卍續藏第九十二册。

52【般若心經註解】

一卷,近二千字。卍續藏第四十二册。大顛祖師註。

53【般若心經註解】

一卷,明· 何道全註,即無垢子心經解。

54【般若心經註解】

二卷。

55【般若心經註解】

一卷,吕祖註。以上三種,皆屬道門。皆在卍續藏四十二册。

56【般若心經講義】

民國· 圓瑛法師講。見法彙平裝第九册。

57【般若心經述記】

58【般若心經講録】

59【般若心經講義】

60【般若心經釋義】

以上四種,皆太虚大師講,見虚大師全書第十二册。

61【般若心經詮注】

一册,民國· 周止庵居士集。

編末云:再版增訂,凡十九萬餘言。似乎失之於繁;但心經以二百六十七字,攝大部般若六百卷之精要,藴義甚豐,爲初機闡述奥旨,非詳不明;兩年以來,修習大般若經所得,亦間附一二;文繁不殺,職是之由。

緣起 凡例 注解要目 略疏原序 科文 異譯名稱 諸譯經文 總釋名題—名、體、宗、用、教 正釋經文。

七、佛説開覺自性般若波羅密多經

四卷,一萬餘字。大藏第八册(八五四)。宋· 沙門惟浄等譯。

佛在鷲峰,告須菩提:色等無性、假性、實性,受想行識亦如是。菩薩解此,速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