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6

第五品 释明点

分三:丙一、略。丙二、广。丙三、结。

丙一、略

颂云:

  如上依气与脉数  述明点住与行次

如薄伽梵所说,《密集金刚续》中之三种明点。吉祥萨拉哈云:

三明点与忆念,及无念;世、出世三种明点皆在其中。

丙二、广

分五:丁一、离戏明点。丁二、错乱明点。丁三、物明点。丁四、能对治之智慧明点修法。丁五、兼言除明点之过患。

丁一、离戏明点

  主要为离戏明点  迷乱无明明点二

  彼之对治明点三  初为自心俱生生

  体性空寂为离戏  自性明则为报身

  不灭大悲随化现  此之三相如现在

  一切皆如空显现

根本明点者,说为自心之俱生智,本体空、自性明、相不灭,此三如次为法、报、化三身本体,前已略述。

其于现在所显现者:法身,则一切法空,诸法自性显现,不越乎此;报身者,所对境空,然其明相十种,宛然显现;化身者,前六识现境功能,各各具足。

  性与明显现十种  能生显现之能力

  三者不虚境上现  与知境者相契合

  于不谬乱离分别  此为离戏之明点

  广为经续之所云

三者无分在境上显现,能显现境之智慧者,与境相连识,即是自本体,此即根本离戏论明点。此离分别明点现量,与之相应如何?龙树之《法界赞》云:

  意为主要诸法前,  远离分别观察相,

  是为诸法无自性,  应修如是之法界,

  眼见耳闻与鼻嗅,  舌香乃至以身触,

  诸法了知本性圆,  眼耳乃至于鼻舌,

  以及身意六入净,  即此是为胜义相,

  心之本体见二相,  即是世间出世间,

  世间执我乃流转,  出世了知为胜义,

  贪欲清净为涅槃,  嗔心愚痴清净已,

  如是清净为佛性,  为诸众生作救主。

如上修法,又如阿阇黎巴屋多杰《四印次第》云:

  现量离戏久相续,  即此假名之为修。

又如具德萨那哈云:

  面前背后及十方,  现见彼彼即住彼。

如上修法,经论甚多。

析明点二字之义者,明为显现诸境,点为大乐精华,此白马麦札所定义,广则可参看显密诸经。

丁二、错乱明点

一颂二句:

  错乱无明之明点  无明与行与识俱

  遍计四名而转变  乃成真言之明点

  依他为意识之力  此则名为风明点。

略述矣。此中错乱明点,由遍计、依他二者分出,即咒明点,与风明点,及五界物明点。佛于《金刚鬘》已述。由无明与行与识三者遍计,受想行识所成四种名,加以对治,则修念诵观想,此为遍计咒明点。由所缘缘,增上缘等,无间缘之动摇为风之作用,于此励力修气,此为风明点。现境色蕴所生物明点,当于下述。

丁三、物明点

分五:戊一、中有缘受生。戊二、净分。戊三、浊分。戊四、三十六界。戊五、白分迁移次第。

戊一、中有缘受生

已详前。

戊二、净分

三颂半:

  外境所显为色蕴  为五界有形明点

  世尊于相应续云  如此有形之明点

  外内二者内之义  初言于此生之时

  中阴能知识体性  依父母缘生贪著

  界则变化如上云  现在住时清净二

  清之心气已述完  物净红白二明点

  白分从中脉上端  罕字自性如芥子

  白而莹澈如玻璃  从父所得最宝贵

  红分三脉会合处  红明如海面之火

  短名亥母自性  亦名为春与明点

现住时、清浊二种心气;心净分,已说物明点。

二净分为红白明点,颂中已言,其住处形相,大小颜色譬喻已;所谓海面火,以喻其热力颜色。吉祥兮噜噶云:

  红分为亥母本体,  亦名为春与明点

此二,第八识与命气为所依,与外境相配,是菩提场、金刚座。《胜乐界生续》云:

顶上大乐轮有四叶莲花,住有微细菩提心,为一切所依之体,是为住于菩提场者。

《喜金刚》云:

精等形相为薄伽梵,彼之安乐即爱乐。

《胜乐》云:

  安住脐轮之体者,  是为亥母性明点

  有如海火之热力。

又云:

梵门正当安住者,无坏罕字形相,如霜露点而下降,依喻假立名为春。

如上已广说净分矣。

  依于八识之命气  名菩提场金刚座

  金刚空行续所云

戊三、浊分

  又谓虽然分清浊  红分依火向上升

  白分由顶而下降  于初火供由此生

  于外所持诸食品  火供食子盛与灌

  口灶供自五蕴佛  腹内坐三面火神

  火平气与胆与胃  发热腐烂与变色

  烧融尽化为纯净  入肝四大脉中行

  成为大脉向各脉  血生肉又生脂肪

  骨与骨髓与精液  能持身者七净分

  腹内浊分浓淡二  浓分入大肠慢行

  淡分入于小肠中  慢慢趋入于膀胱

  血浊分从肝入胆  生后即往下方行

  胆之浊分渣滓水  与大香臭气黄气

  肉之浊分皮肤垢  至若脂肪之浊分

  成为瘰疬中医指结核菌侵入淋巴结,发生核块的病,多在颈部。俗称“疬子颈”,有些地区称“老鼠疮”。应当知  骨之浊分牙与爪

  髓之浊分窍屎涕  精液浊分往下流

  精净分容光气力  此上为略说一二

红菩提为血,由短阿火生而向上升。白菩提从罕而下降。行道广说如下。由依于父母所生,外则以饮食为火供物,左右手为二瓢,口为灶,由是长养蕴、界、处诸本尊。腹内拙火为三面火神。以其中原有火平气,及其足胃病作用、胆病作用,以分别烧融腐化变色,化饮食为净浊二分净分在肝上四大脉转变成血。食物之浊分则为大小便。血净分为肉,浊分为胆。胆浊分之浊分为小便中之渣滓,及大便中黄而臭者。肉净分为脂肪,肉浊分为皮肤与汗垢。脂肪净分为骨,浊分为瘰疬。骨净分为骨髓,骨浊分为爪齿。骨髓净分为精液,浊分为窍屎涕等。精净分为荣光与气力,浊分向外射出;故诸经说为七生。如巴屋多杰云:

身中精华净分血与肉、脂肪及骨、骨髓与明点;浊分如是亦复有七种,大小便及汗垢瘰疬等。

戊四、三十六界

即十二净分与二十四浊分。

初十二净分,七颂:

  广说为三十六界  四者有如眼等识

  相合则为四供养  从离魔母死生界

  上行向小舌插入  此意即配黑半月

  认持触法之一分  五根本气前已述

  前述中脉则分二  上三面风下方者

  香水精液三种依  别述下方海螺母

  配十五分之明点  充满能生乐之脉

  左脉为持血之界  是为男女之分别

  能作最上之胜根  双融明点续所云

  四方所住之四脉  四大种为火体性

  隅脉降五甘露处  依此乃作四供养

  如此心中心之间  具五脉而正当住

  于身口意之差别  说为二十四大脉

  依于住处等差别  说明住处近住处

彼等于<脉品>中已述及,此处仅析界之认识法。彼八脉中之支分气行脉与眼等持境,作增上缘。离魔脉,在小舌降精与下半月黑分相配,持触之一小部分。五根本气,作用前已述。特别中脉降三气,以分大、小便、明点。气为一份,明点为一份,此为净分十二界师云:“此为《贡米注》中所载。依余意,离魔脉降甘露为一份,中脉下端海螺脉降明点为一份,合十气为十二净分”。《吻口明点续》云:

  四方安住之脉力,  为诸大种明点灯

  隅脉则降五甘露,  依彼说为四供养。

心即于心中、心间具五脉而正当住;此中四方灯体者,即四支分气、四空行体。降五甘露之隅脉,即降根本气与菩提心。《瑜伽母续》云:

隅脉瓶体,说善逝。

心间之五脉者:①三转脉。②欲脉。③家脉。④拙火脉。⑤离魔脉。如上十二净分说竟。

浊分二十四者从身、语、意之差别起,有十五颂半,如《三不札》云:

空行、地行、地下行与身、语、意相配,各八,共为二十四处明点。

平常安住配外内二者,彼等内脉配外境,脉中降界配外住处,住处又配合十地师云:“十地不详”。健按:即住处乃至近尸林十住处也。白明点普遍全身则圆满十地;确否待证

  此后由此处所生  界则具有二十四

  如上所云诸脉者  不别脉在不黑依

  说明能生齿与爪  细色脉在札缕打

  彼能出生诸毛孔  游戏脉在乌金境

  能生右耳与皮肤  左者脉在雅不打

  能生后背之诸肉  白分常分名住处

  短脉在角打瓦缕  由彼能生筋之界

  龟脉在夜迷嘎瓦  能生鸟龟之支节

  修脉在得尾角走  能生肝脏之肉界

  灌顶母在妈那瓦  心脏一切肉从生

  此则名为近住处

不别脉安住顶上,能生齿爪。细色脉安住肉髻,能生毛发。游戏脉安住右耳,能生皮垢。左者脉安住后脑,能生臀与肛门厚肉。彼等外者,诸空行母恒常安住;内者,白分恒安住;故名住处。短脉在左耳,能生筋。龟脉在眉间,能生骨。修脉在肝,能生两眼。灌顶脉在肩背相连一带,能生心与肩。外,诸空行有时住;内,白分有时住,故名近住处。

  过失母脉在港乳  眼珠内肉所由生

  趋母脉在乌舍雅  从乳尖生出胆胰

  本母在走嗄古那  由彼之脉能生肺

  臆母脉在角嗄那  肠鬘由此而出生

  为受用田与近田

过失脉在两肋下相连,能生肝肉与眼珠肉。趋脉在两乳中间,能生肝与胰。外诸空行、内为受用田。本母脉在脐,能生肺。晚脉在鼻间,能生肋。此二为近受用田。

  施涼脉在甲里甲  与胯骨合乃生腹

  热母脉在朗巴甲  脐内大肠由此生

  流通脉在根走境  下粪依为增上缘

  随喜在喜马那雅  能生脊骨聪门肉

  清浊在此混合住  为混合处近混处

施涼脉在颐及肋骨一带,能生肠。热脉,或名腹脉,在喉脐之间,能生日妈亦云肠。外为空行母,内为清浊二分。清浊合者,名混合处。以上皆从左脉生出,为智慧分。

依于右脉分出者,为福德分,如下:流汇脉在心与肛门间,能生肛门。随喜脉在聪门与膀胱相连,能生聪门肉与背脊。此名近混合处。

  具胜脉在即打不  彼脉作用能生脓

  总门在即厦斗瓦  由此能生胃病痰

  施财脉在苏缕札  常时能生血功能

  杂事在苏瓦都巴  常时出汗由此生

  清浊集处与近处

具胜色脉在阴门,能生脓。总脉在肛门,能生痰。彼等外空行会供轮,内清浊分集合,故名集合处。施财脉在大腿外边,能生血。杂事脉在胫,能生汗。此二名为近集合处。

  喜悦脉在朗嘎瓦  能生全身之脂肪

  成就母脉在兴都  由此脉能生口水

  煮母脉在麻鲁境  吐痰口水由此生

  善意脉在古鲁打  常时能降落鼻涕

  无乐尸林近尸林

喜悦脉在趾,能生脂肪。成就脉在足背,能生口水。外空行施界处,内为无乐尸林故,名尸林者。煮脉在二大趾,能生痰与口水。善意脉在脐,能生鼻涕。此二为近尸林。

以上为金洲大师大阿阇黎所注,《喜金刚注解》所载。

又二十四处之名,与脉配合而言,见于颂文,则出《胜乐续》。此中意义,黑行论师所作《胜乐仪春论》、《明点论》已广说,可参看。此处仅由《三不札》中所载一份而集合者。

戊五、白分迁移次第

  如上界共二十四  收摄则为极浊分

  受用为清净白分  主体则为风血合

  每一个为三千数  风与红白三自性

  究竟遍满诸毛孔  别则净分月亮者

  顶门之上十六脉  具有四界往喉降

  十六半半诸明点  于火一处而灌注

  具螺最后乃漏出  一切有情心皆喜

  生贪愚痴及嗔心  流转轮回之主因

初、由二十四处分出七万二千行法者,《金刚手法解》中云:

二十四处,由摄入、受用、主体三作用,而各分为三千;共为七万二千。

初、摄入者,其事已毕,界转成浊分,此名为完结。

受用者,白分与净分,此为正行。

能生彼等之主体者,根本为气血集合。风与红、白明点三者充满于全身,乃至三百五十万毛孔。别言明点下降次第者,净分月亮为顶门十六脉中之地、水、火、风各分小种四,则为十六明点。降于喉住一半,另一半降心;住一半另一半降脐;彼等于三脉会合处,成一集合明点,故名具明点;此点与红分短阿于海螺脉中相合为一,是即十六夜圆月。《喜金刚》云:

  十五分之一自体,  成为月之菩提心,

  为大乐母音本体,  亦表十五瑜伽母。

身外一切肢节明点之迁移者,《时轮》云:

从诸肢节次第渐次到肉髻,为初一乃至十五月圆;又由顶门乃至足趾,配黑分。

详言之,则初一为左诸足趾之初节阿字。初二、二节。初三、三节。初四、踝骨。初五、膝。初六、大腿上端。初七、左手诸指第一节。初八、二节。初九、三节。初十、小腕。十一、大腕。十二、肩,十三、喉左。十四、聪门。十五、梵门后。十六、梵门。如是右股则为下半月,次第可类推。

《胜乐金刚》则配“阿、哑、衣、以、乌、舞、利、里、惹、缕、欧、呕、阿、哑、盎”十五字,初一起左拇指阿,依次第配上半月。《医论》则云:

此等处为魂行脉,当其行期,不可放血、行灸云。

诸有情以漏失明点而贪乐,故有三毒;颂中已详。

丁四、能对治之智慧明点修法

分三:戊一、如何修。戊二、修次第。戊三、修习之果。

戊一、如何修
戊二、修次第

  世尊所说之方便  离漏如同水银者

  三种手印大束持  幢之主脉四清净

  灭后与见谛相合  具足随念十六故

  坚固已向上升提  能生十二地次第

  得见道十六欢喜  究竟于十二缘起

  身相好如花开敷  说刹那现证菩提

  佛说此即是真如

《薄伽梵无上续》云:

由离漏失,能得俱生智。

《喜金刚续》云:

  离一与离异,  刹那胜欢喜,

  越言语行境,  是三灌之力,

  诸佛智如是。

如上乃以喻、义二者融合而言。彼修习之法有三手印。《时轮》云:

手印者,业、智、理。

其注解云:

业手印者,由修咒力成办空行母,或名咒生空行母,或名田生。又有由种姓所生者,彼等皆具发乳。智手印以意修分别形相出生。理手印如幼女看境光,具足一切殊胜相,而离一切分别。

颂中所谓水银者,盖喻明点;彼与火相遇,则易散失;如是杵与产门相触,亦易漏失。水银当以药油等令不动;如是以修手印力,令明点不失。

修习次第者,由别摄、静虑支,而勤修命气,认持明点、防护淡浓。颂所谓幢即杵,彼之四脉当塞住,由此可配见道。此后由随念支,配修道。观自在菩萨云:

既见相矣,每日修遮止命气;尽其所有气普遍全身,说为见光明轮。

所谓色相,属内自体。最劣根则修二根相触;六月舍离坏乐,得不动安乐,修心、空无二乐。初学进行者,最后一刹那,现证圆满菩提相。一刹那者分二:一为贪,一为离贪之最后边际也。初贪刹那者,白月份到最后边际,第十六分之最后刹那也。离贪刹那者,黑月份趋向黑分,为现证菩提之形相,彼即成佛之刹那,以气数持千八百数,到密杵金刚宝尖上三千六百刹那时间能定已,得密莲花位师云:“即初二地”。如是脐、心、喉、眉间四者,依次四、六、八、十地,顶与肉髻为十一与十二地。如是身、语、意、智之欢喜、各具四喜,共为十六。由下得坚固而上溯;摧毁其动摇而得殊胜不变大贪,或名离贪。由嗔净故,说名大嗔,为佛异名。由净痴故,无痴之痴,是名大痴。如上贪嗔痴清净,其根本无明亦清净,是为大无明。无明灭除,从行乃至老死,十二缘起亦灭除,乃得三身究竟果。

丁五、兼言除明点过患

  浊分大半能生病  脑髓白分生胃病

  胃病住于顶之上  地水自性向下降

  集于密处风自性  摄诸下气向上升

  热病血病依肝中  有如风多火上炎

  痰胃病如水下流  胃病依于具痴性

  若胆病依于嗔恚  风依贪顾以为体

  水火风为生病缘  身为病苦于心者

  寻伺喜乐分别知  三者为禅天之过

  由此故能坏世间  空界地界之二者

  身心所依无有过  因此之故善巧者

  知为关键除三障

胃病者,依于脑髓白分,住地在顶,其本体为地大水大,故向下行。风病住地虽在脐与密处,然本体为风向上升。胆病依血与肝,住在身中部,然与风相合,亦向上行健按:胆病本体为火,故向上行。胆胃相合则向下行。三病之根本,胃病由痴所生,胆、嗔,风、贪。《医论八支》云:

此中贪、嗔、痴三者,依次生风、胆、胃病。

是故水、火、风使身生病,皆由变化所生。乃至他日摧毁三界,亦由于此。初禅以下毁于寻伺火,二禅天、喜乐水,三禅天、动摇风。《俱舍》云:

  三灾火、水、风,  上三定为顶。

  如次内灾等,  四不动故无。

  然彼器非常,  情俱生灭故。

  要七火一水,  七水火后风。

五界中,惟空界、地界能作身心之依,故无过失。善巧者,因此以除三障。《遣除过患论》云,即本颂所引者。盖地界者向下行,空界者向外出,故《时轮》云:

  对治胆病瓶气压,  对治胃病气外出

  对治风病气上提

健按:此所谓风非全身中战斗之风,盖指寒病。如系全身起风动,则宜下压;上提反易生风也。

丙三、完结

五颂:

  以物质真言风三  无明明点相合故

  此为流转于轮回  由得方便与对治

  必修此法之理由  佛告金刚萨埵云

  为贪心之所驱使  于三有中之众生

  为使彼等解脱故  为说有行质明点

  由于嗔心所驱使  于业丑恶之身体

  为使彼等解脱故  为说真言之明点

  由于痴心所迷故  虽有得八成就果

  又为得智慧果故  乃为说风之明点

  由上气脉明点三  由于缘起乃显现

  为金刚身智所依

如上物、咒、风三种明点,与无明相连,故为流转三界根本。若能知对治方便,则为能摧毁之对治明点。《喜金刚》云:

  众生暴恶业,  由彼彼系缚。

  若知方便已,  即此得解脱。

  由贪系世间;  由贪得解脱。

  反此而修此,  小外不能知。

三毒能净之法,云何?《金刚鬘》云:

薄伽梵告金刚萨埵云:“令具贪三有众生得解脱故,说红白菩提是为界,为物明点。令不可忍、大嗔众生得解脱故,说彼等遍计生起次第,是为咒明点。令大痴、身心迷乱众生于三有苦海中得解脱故,又特别成就随身空行等八成就,令得眼等现量果故,说风明点。彼等从方便善巧分出,具不可思议力,当了知之。”

云如上三品脉、气、明点,皆由心显现之缘起,为世俗菩提心所生;乃俱生智之所依故,说为金刚身。《真实喜金刚》云:

  妃莲大乐中,  佛具卅二相,

  八十种相好,  即明点体性

  无彼则无乐,  无功能何来,

  本尊瑜伽乐?  此乐即是佛,

  而非普通物,  亦非无有物,

  具足面手相。  不变大乐体,

  众生俱生果。

如上通达其义为要。

第五品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