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04

第三品 释脉

彼身之脉不知,则气、脉、明点住法亦不知,故当先析脉,就《方便续》、《智续》所载,当如下述。

甲二 乙四分三:丙一、略。丙二、广。丙三:结。

丙一、略

初颂云:

  此后详述脉情形  中左右三为主母

  其余轮与生病脉  总数为七万二千

  余最细脉皆当述

此即为初略也。

丙二、广

分六:丁一、中左右脉。丁二、主母脉二十四及三十七之决定。丁三、四轮、六轮、十八轮。丁四、生病脉。丁五、广述七万二千脉。丁六、微细脉与界相合情形。

丁一

分二:戊一、体。戊二、与教相合。

共五颂半,颂曰:

  初生身体之根本  实为中脉与命气

  于六轮脉之距离  各有十二指半量

  自密处至顶上轮  上端以罕之自性

  清净白明点为盖  脐下由母亲所得

  红明点血为短阿  二者之中八识依

  并具命气如虚空  脐下四指海螺脉

  其用能降白菩提  此紧抱轮部所云

  心上莲花中竖立  如芭蕉花心中空

  罕字倒嵌而摆动  下端有如灯庄严

  其下明点平降下  此名阿瓦都帝脉

  其用能生俱生智  略言为众生命脉

初生起身之基础已述完。所谓中脉之中者,有二:①修中。②住中。死时散失,许为一种,或谓在脊骨中之筋,或谓脊骨内有细如马尾者,或谓无有,然就经教引证,当如下述。前成身品所言命气,为中脉所依。六轮中间距离各有十二指半量,自密处乃至顶相连。上端有白色本体,为由父所得明点,大如芥子,盖其上。脐下由母所得明点,红色为血本体,名为短阿字。阿罕之中住有第八识,及其所依大命气充满,中空如虚空。《时轮》云:

此中如罗睺罗星,上罕如其白头,下阿如其红尾,中空如其蓝身,其中为命气,为一切气之根本;依彼故,有情得住于世。

《喜金刚续》云:

  说名为降智慧月,  彼者咸称滚打马。

如上所云,降菩提白分者云何?盖此脉于脐下端有海螺脉,能降明点,其上则空云云。故颂有:“其用能降白菩提。”其余脉,净分在中脉下端三脉会合处,和合能生大乐;此意《紧抱轮》、《吻口明点》、《黑圆满次第》三经可以引证。心间莲花中竖立者,初生时于心中竖立,从此分出上下,如芭蕉花心中空者。精血不通行,故倒悬罕字而摆动者,罕字白色,在上端倒悬向下看。中脉下如芝麻明显,即血本体,短阿以塞其下。诸脉菩提心,从此平等降下,其名为“阿瓦都帝”,**其能生俱生智。阿瓦都帝之义,即能与俱生智**也。总言之,此为一切有情命脉,当了知之。

密宗红教说心间有五净分明点、集合智,即指中脉之内

  • 肉之净分为中脉。
  • 血之净分为短阿。
  • 骨之净分为白罕。
  • 气之净分为命气。
  • 净分之净分为阿赖耶识。

此理应成,彼说心上五净分明点,大如豆者,则非外道胜论派所言,神我亦如豆大,为佛所破,故不应理。

或问:“彼七生法者七生法,师云:“即依法观察彼七生未堕之尸,取以咒之,生长寿,死往生,非外道法”,观尸心有若札那,为何物耶?”

答:“彼有二净分在心集合,故精华甚大。又中脉异名甚多:曰阿瓦都帝,曰数数马,曰滚打妈,曰微细色,曰其下端为海螺脉,曰上端罗睺脉,曰命脉,曰内独柱脉,曰命树线,曰大道,曰中脉;如是等甚多。”

戊二、析左右脉与教相合

健按:凡科有言与教相合皆与上科混言,文中并非分别。

初、六颂半:

  彼左右之二脉者  从脐分开腰上勾

  转到心间复展开  到胁之后复到喉

初从脐分别向左右展开一大弧形与腰大脉相连;从腰复展开一大弧形,右脉入心房之右方,遍行气行之脉中,左脉入心房左方,提婆气行之脉中;从心复展开一大弧形各别到胁下大脉,此脉名心脉、集汗脉;又从此集合于喉轮之左右二睡脉。

  由颈复升于顶轮  从此乃达二鼻孔

复从此展开达左右耳后,此处有脉名树脉,从此上达脑髓。二脉相集于梵门脉,其二脉端总说则与根门相通,别说与鼻孔齐。

  于脐合处下分开  能放持血大香者

  实为右脉之作用  左脉放精持小香

  是彼左脉之作用

其在脐下于三脉集合处,又分开。血与大香收放属右脉,精与小便属左脉。如《喜金刚》云:

  左脉降下动,  右脉降下血,

  降智慧月者,  则为滚打妈。

金刚心菩萨为除人疑虑,故于此三上加降三风师云:“右降遍行左提婆中命气”。于脐轮处,从左右二脉分成四脉,从四分十二支脉,每支又各分五,共为六十四脉。

  脐上为气所上下  脐轮脉为六十四

一说七十二师云:“不加十二支则曰六十四”

  能摄能生内外气  此为最初佛经云

  下为三端上三脉  于蚀则配彼中脉

  太阳之顶为右脉  月亮之顶为左脉

  此三空水火活动

此处能令外气入内,为身之增长守护,又能令内气对于命脉作增长守护。《最初佛》云:

  下为三端上三脉,  于蚀则配彼中脉

  太阳之顶为右脉,  月亮之顶为左脉

  此三空水火活动

云云。盖左脉本体为水,月气所行;右本体为火,日气所行;中脉本体为空,为命气所行。在下之三端则分泌大、小便、明点,具收放作用,其在身如铁链相勾。

  从左右中之下端  为大小便明点门

  三脉有如铁锁链  有嗣与下行三道

故颂云:“三脉有如铁锁链,有嗣与下行三道。”如上说左右二脉已。

丁二、析二十四脉或三十七脉

分三:戊一、总析。戊二、认识二十四脉。戊三、析隐藏五脉。

戊一、总析

颂曰:

  此上分开之大脉  共有二十四种脉

从左右分出主要二十四脉者,表示清净外二十四境,为意语身三轮,二十四瑜伽母,胜处自性,外加五支分气脉、三主母脉,共为三十二脉。

  依心支分为五脉  以及主母脉为要

  其数共为三十二  根本依靠三十七

三十二脉中,又分二个十五,第一个十五表示上半月天女,第二个十五表示下半月十五天女;黑白二个十六,白分为海螺脉,黑分为离魔脉,住于小舌上,此出《喜金刚》。五根本气所依,五脉者,中脉分二份,三脉集合处以下为海螺脉,此为下行气住处。其上为命气所在处。余三气在心间:前面东方者,为火界平住气所依处,脉名那妈脉;上行气则住于心之东南方,名大象脉;遍行气在心南住,名淡黄脉。此为右脉所分出根本支分,全脉共十。《时轮》中所载,此十脉名为淡黄、微细、羊、那妈、大象、舌、胜、胜行、朗不尔、古嚇、海螺,是《密集》所说亦有之。

三十七脉者(三十二加五根本气脉为三十七)表种姓本尊,及三十七菩提分法,一切密经已明显配合,间亦有不完全者。

戊二、认识二十四脉

颂云:

  脉之从左方生者

从此句共七颂,一句皆脉之名。依那洛大著则云:从左右二脉,各分十五脉,以配合十五天女。此处则依《胜密根本续》,与《三不札》(《胜乐续》注)所云:“上身住大脉十四,为左脉所生,下身为右所生,又十气所住十脉,从中脉生起,其说甚善。”如是二十四脉为三主母脉所分出,此中与《金刚鬘续》亦合。

或谓三十七脉在轮上配合,余不以为然。或问彼等脉住于何处耶?

答:

  不分脉在发四指  细色母脉在八指细色脉住八指距梵门

  游戏母脉在右耳  左者母脉在后脑

  短母脉住在左耳  龟生母脉在眉间

  眼角之外修母脉  灌顶母脉在两肩

  过失母脉在两肋  趋母脉在两乳上

  牛母脉在脐中央  鼻尖则名晚母脉

  唇周布施涼母脉  喉中则为热母脉

  此上皆依左脉生  皆具智慧之自性

趋脉在两乳,牛脉在脐中央,晚脉在鼻尖,施涼脉在唇之周围,热脉在喉,此上十四脉,从左脉分出,表智慧本体、清净上半月。

从右出者为方便自性、清净下半月。

  依右脉者为方便  流汇母脉在胸前

  随喜母脉在膀胱  具胜色脉在密处

  总共母脉接肛门  施财母脉在大腿

  离事母脉在胫后  喜悦母脉足拇指

  成母脉则在足背  煮脉在拇指毛处

  善意脉在膝盖上  如身各处皆具足

如上母脉名出自《喜金刚续》、《胜乐续》;脉依二十四境安立。其他各经亦说二十四脉。

戊三、析隐藏五脉

二颂:

  三转欲母与家母  拙火母如上四者

  眼耳鼻舌与心连  气由此道而出入

  离魔母脉在小舌  身上心中五脉正

  明则为阿瓦都帝  余根本四气往来

  1. 三转脉在睛中,能为认持色增上之缘。
  2. 欲脉在耳。
  3. 家脉在鼻。
  4. 拙火脉在舌。

各为其能认持之增上缘。彼四脉皆发于心间,为前所说支分气所行处。离魔脉在小舌,流口涎于能触认持份,为财生气所依,与心相连。《喜金刚续》云:

于身上心中五脉正当生;命气在中脉,余即根本气。

然于五支分气脉,则未载,故名隐藏五脉。

丁三、广说轮脉

分七:戊一、略析。戊二、脐轮。戊三、心轮。戊四、喉轮。戊五、顶轮。戊六、决定六轮。戊七、十二支轮。

戊一、略析

颂二句:

  其后四轮与六轮  十八轮等诸分别

诸密经有谓由八八分出,为轮支脉数。本论轮支脉数各别而述。《三菩萨析》亦如此广述矣。

脐轮六十四脉;十二支脉,配十二宫迁移气;于此励力,能生化身。

心间八脉,配每昼夜八时,即清净此八时;于此轮励力,则于四身中得光明法身,清净厚睡眠。

喉十六脉,为时迁移之本体;于是励力,可清净梦境,圆满报身。

顶轮三十二脉,为每昼夜六十时分本体;于明点上励力,可清净贪,四身中得智慧身。

此中如《胜乐》、《密集》、《喜金刚》皆同,惟《时轮》则以喉轮三十二脉为行星本体,顶轮十六脉为月步十六支分,其下于《析气品》中当广述。轮之意就其形相言;又于此精进,则能摧毁四时之迷乱,故说为轮。

戊二、脐轮

颂文九句:

  脐上为化身之轮  从中脉而分四脉

  复分十二次第脉  五五复分成六十

  左右乳换气所依  四脉在中脉来往

  其名金刚鬘经详

其脉名余经甚多异名;本论就《金刚鬘》而言。脐轮功用,能生起身,且具变化。初从中、左、右三脉,分出四脉,属空智界。从被分为十二支,为气迁移宫;又由此分成六十,右三十、左三十,为迁移气所依。其内层四支脉,为中脉之迁移气,其名如颂所云:

  正力与夫彼胜力  极善与夫彼向善

此四从左右脉出,而与中脉相连;具足真实力,故名正力与胜力;能持命气,故名极善与向善。

其余六十脉中:

  大力与夫难忍力  极美与夫大对生

  骄慢相与夫骄分  骄水与夫能疯骄

  骄相与夫骄等流  骄湿与夫彼骄持

  粗重与口水与象  气不顺与夫回涎

  禽兽支分与鹞面  堪食与难忍与呼

  具香击力与摩擦  声咏咏生以及云

  高茎与夫如海蓝  须臾根本须臾支

  回顾背后与夫棒  平棒与夫彼旧派

  节尊与夫彼节节  节量与夫彼擦魔

  节居处与彼节面  节光与夫节连锁

  能调调走与威光  无垢调伏与骄母

  悬飘腹与贪中贪  悬飘半悬与小蜂

  小孩与夫彼众生  树叶与夫树叶喉

  极明与夫胜宝母  为四主六十支名

  • 大力等五脉者,属羊宫迁移气。
  • 骄分等五脉者,属牛宫迁移气。
  • 骄润等五脉者,属淫宫迁移气。
  • 气不顺等五脉者,属蛙宫迁移气。
  • 难忍等五脉者,属狮宫迁移气。
  • 声咏等五脉者,属女宫迁移气。
  • 须臾等五脉者,属秤宫迁移气。
  • 旧派等五脉者,属蝎宫迁移气。
  • 节居等五脉者,属弓宫迁移气。
  • 调走等五脉者,属貉宫迁移气。
  • 贪中贪等五脉者,属瓶宫迁移气。
  • 众生等五脉者,属鱼宫迁移气。

又从大力起,乃至海蓝,此三十脉为平等六宫。须臾至极明州,为牛等不平等六宫。此安立诸脉名,虽略具,然当时译师声音不同,大半对脉作用未载,故不及详。

戊三、心轮

一颂半:

  心轮八脉之名者  宝冠与夫大莲花

  大金刚与夫大力  大依怙与大声音

  极喜与夫极醉脉  此脉能遍于全身

其名见于《时轮》。即上十名,除羊及海螺,便是《金刚鬘》所载,即本论颂中名宝冠等八,名异而实同。此轮脉遍于一切身分相连。其名之义,宝、莲、金刚、大力四,为能自在意。彼二异名就福慧分健按:《时轮》名就慧言,《金刚鬘》就福言。又四者,大依怙持色,大声持声,极喜持香,大醉持味,此则吾作此悬想耳。

戊四、喉轮

二颂:

  喉上主脉十六者  受用极度用秘密

  行日明与夫根器  修脉与夫灰尘面

  食与给食与饥饿  取精华与以味供

  味败与夫具美味  雁等即住受用轮

此中受用等十六脉,领纳饮食等六味,故有异名。《时轮》谓有三十二脉,与菩提心二十八宿配,余四属中脉,分四空支故。

戊五、顶轮

有顶上大乐诸脉者等四颂,此中脉名,大半表菩提心作用。

  次第名与具贪欲  具贪母与命之身

  短月及给与美月  具贪离言与草脉

  除死与夫彼清净  火与火位及鹦鹉

  汉脉具日与具味  长颐与送酒甘露

  海螺以及海螺耳  海螺目与海螺鼻

  骄权骄与夫爱脉  无上脉与稀奇骄

  平等脉与颂之依  此上为顶三二脉

从次第脉乃至鹦鹉脉等十五为上月增分,满脉为十六日分属中脉。具日脉乃至平等脉,此为外脉黑半月十五日,颂之依脉则为黑月十六日,故决定为三十二。就《时轮》顶轮十六而言,月步增减各七,共为十四,并增灭二界为十六。

如上说各轮脉数,即颂所云:

  如上合计百二十  总说主要脉即此

  此为轮脉主要者

戊六、开示六轮

分二:己一、《金刚鬘经》所述。己二、余经所说。

己一、《金刚鬘经》所述

  顶髻风与髻喉火  所住之脉有九种

师云:“喉者也”能出诸佛之本体者,为眉间与顶髻轮师云:“凡夫之位在眉间,佛在顶髻,在眉间清净之风有六脉。在肉髻根,火界脉有三。眉间气轮六脉之名见颂中,分别、旋与难忍等二句。

  于眉间际具风轮  分别与旋与难忍

  善名坚固具胜相

肉髻三脉名者,即颂句云:

  持气无念与充满  其中具有三火脉

己二、余经密意

一颂:

  时轮续中之所云  则系秘密处杵脉

  密集为顶于密轮  则为三十二轮脉

《时轮》与《密集》所载,同为三十二轮脉。《时轮》所云,杵之上头有四脉,与《密集》之肉髻轮四脉相同。密处之根,即脐下能生拙火者。在中脉下端有三脉,其功用能收放大小便明点,与上四脉合为七脉,皆在密处。从此七脉,发出遍杵全体,具有三十二脉,故与《密集》之顶轮数相等师云:“《密集》无杵轮”

  住各轮中心脉名  是谓六空之脉也

  此处名为密之门

又从眉间乃至杵,持命气为一脉,能降明点者为一脉,合上七脉则为九数,各轮中此未计入,是为《密集》之眉间六脉,肉髻下三脉之九数相同。

又余经所载亦略不同。《菩萨析》所述,眉间以下六轮之心,能依者,为根本气。眉间轮中心脉,名分别。顶轮中心脉名旋。喉轮中心脉名难忍。心轮中心脉名善名。脐轮中心脉名坚固。密轮中心脉名具胜相。此六于《时轮》说名六空脉师云:“《时轮》无眉间轮,故以此六名配六中心脉”。盖为命等气所行境,此中中脉为语坛城师云:“身坛城四门,为鼻、口、大、小便处”。语坛城四门为四轮之四空脉,心坛城四门为心上四根本脉。

又《无垢光论》云:认持身、语、心三明点者,曰三脉,即脐脉、密脉、杵脉。又称有六脉者,则那拉那(右脉)、惹拉那(左脉)、阿瓦都帝脉、小便脉、大便脉、明点脉。又称三十六脉者,顶髻轮与其下五轮,各一;脐持声二脉、持触二脉、持香二脉、持色二脉、持味二脉,共计十脉;脉轮十二迁移气脉;心上八脉;如上合为三十六脉,为诸脉之主。

又一说,界色脉六,根色脉六,境色脉六,事业根本色脉六,事业根本色脉之境色脉六,各轮主脉六,如上为所依三十六脉。色、受、想、行、识、智各六,则合为七十二脉。

又《时轮》金刚各脉数所配者,其杵头四脉配四座时即黎明、正午、黄昏、半夜四座。顶轮十六脉配《时轮》香巴拉国十六人主。又配上下半月各十六日师云:“极圆时,与极无时、亦许为二个十六日”

喉轮三十二脉者,其中根本四空脉,配四杖时,二十八脉配二十八宿。心上八脉表八曜脉,外层脉六十配六十迁移气。六十坛城与四空脉合,则配六十四时。

密处三十二脉表明点三十二界,如上广说各轮脉竟。

戊七、开支十二支轮

右上肢三节健按:即肩、大、小腕,共三颂:

  右手所具之三节  是谓风界其所生

  各具三十之支脉  于指节上之每节

  脉叶各各具六支  数目合如大节数

  如是左手为火界  右腿则为水之界

  左腿为地如上云  如是十二节轮处

  脉共三百六十支  趾节亦如指节数

右上支为风,左上为火;右下支为水,左下为地,彼等三节每节一轮,具三十支脉,共为三六〇;手足指趾节上各轮具六脉,亦共为三六〇;与月数、日数相配,为父音、母音本体《时轮》父、母音各有三六〇,为气与菩提心所依。

丁四、生病脉

三颂:

  彼发病之能生脉  顶髻四脉及髻下

  其数十六生胃病  喉轮之脉三十二

  心中八脉生胆病  脐轮脉为六十四

  密度外轮有十六  风大错乱由此生

  密处内十六杂病  如上一百五十六

  皆为诸轮外次第  人或认为即此轮

肉髻四脉,与眉间十六脉,能生胃病共二十脉。喉轮三十二脉,心轮八脉,共四十脉,能生胆病。脐轮六十四,密轮外十六,共八十脉,生风病。密处内十六脉,生杂集之病。如上共一五六师云:“四病包括一切病。胃病者,其相小便白、舌苔白、不食、不知味、或呕、或泄。胆病者,小便黄、舌苔黄、欲睡、不喜油、目黄。风病者,耳鸣、舌有小子、上午不痛,下午痛,足肿。杂病者,此上三病杂出也”

此等脉,在主轮脉外,苟主轮内之界出于其中,则生病;余亦说为即此本脉云。

丁五、七万二千脉

有四颂:

  所谓七万二千者  从金刚鬘中所云

  其中二万四千者  属月亮左脉种姓

  别有二万四千者  属太阳右脉种姓

  复有二万四千者  属风行中脉种姓

  盖从身中之主脉  慈善脉与不别等

  二十四大脉分出  摄入受用与主体

  各分三者七十二  每一脉皆具一千

  譬如一根树木然  春天枝叶皆发生

根据《金刚鬘经》,二万四千月气,降白界,属左脉种性;又二万四千日气,降血界,属右;又二万四千惟有气行,属罗睺罗中脉。如上虽然甚多显出,然皆从前二十四主脉分出,彼等各具三相,颂已有之。所谓:

  1. 摄入者,住于身中,事已完毕;
  2. 受用者,事正在行;
  3. 主体者,事未来作;

如是二十四各具三脉,则成七十二,此七十二各分出一千,则成七万二千。

丁六、此外微细脉及脉与界相配情形

共三颂:

  除此诸脉分细脉  数目三百五十万

  一细脉生一毛孔  此处毛孔之次第

  脐下地界心风界  喉轮火界顶水界

  肉髻虚空密处则  等于智慧之大乐

  于是毛孔通于外  六大能依次第生

  左右中脉各分别  如身口意之种性

又当补述者,七万二千之数,为《瑜伽母续》所载。此七万二千瑜伽母种族皆从此二十四胜境分出;除此谓别有十二轮支脉者,不应理。薄伽梵对难陀所说《入胎经》云:

身之四方住五脉四十支,支支各具百,八万脉安住,脉中八万虫,充满不净物。

如上已广述矣。

《时轮》所载三百五十万脉,由此出生,三百五十万毛孔云。

又,示彼等界安住者,脐为地界,心、风、喉、火,顶、水,肉髻、空,密、智慧安乐界。以能遍充满于所遍中。余经脐、密就福、慧而分,密为智本体,脐为风。然以脐为地,而以其三脉集合处为风,亦不违。

又,亦有以顶为风,肉髻为智者,喉、心亦配福、慧,喉火而心水。由此理,则能遍所遍,各配福慧,此其一;四轮分配福慧,此其二;六轮亦各以父母种姓配福慧,此其三。总之,智界与空为慧,余四为福;福中又地风为福慧,彼等互为仇伴,故由轮乃至毛孔边际、六界、五界、四界、二界为彼本体。《时轮》云:

诸天及诸人,肉髻为空界,密、智,心、风,喉、火,脐、水;手足各六轮,依四肢为地、水、火、风,是每界各具三轮。彼界中三功德,自在转变师云:“苦、乐、舍”。诸指节轮脉及齿为二十五界五中各分五故,是为有情殊胜身上之界云。

余经可引证者甚多,不赘。

丙三、结

即颂云:

  如上述脉之性相  身之规矩已成就

此中所谓身者,非一整个自成之物,乃为一切界、缘起显现,虽然显现,而非常非一、非自在、非有我,皆从本来空。一切脉性相,从烦恼网中显现,一经了知解脱,如水中月,显现世俗本体。以其余因缘不能摧毁,乃为金刚本体。如《随念佛三摩地海经》云:

如来色身,一切毛孔显现六角宝,具足六种显现色光明本体,由诸多种无对待布施所成。

此义当知。

第三品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