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懺 儀 類

一、 大乘六情懺悔

一卷,一千餘字。大藏第四十五册(九二一—九二二)。新羅沙門元曉撰。

明大乘實相無生懺法。文云:「若依法界始遊行者,於四威儀無一唐遊。念諸佛不思議功德。常思實相,杇銷業障……此諸罪,實無所有,衆緣和合,假名爲業……當知業性本來無生……行者若能數數思惟如是實相而懺悔者,四重五逆無所能爲,猶如虚空不爲火燒」云云。

二、 慈悲道場懺法

十卷。大藏第四十五册(九二二—九六七)。梁·諸大法師集。

① 〔慈悲道場梁皇寶懺隨聞録〕

梁皇寶懺,彌勒題名。誌公集華藏之玄文,羣經録諸佛之聖號。大集沙門,宏宣懺法。懺文感夢於梁朝,瑞氣騰輝於武帝……懺文共分四十章:皈依三寶第一,乃至囑累第四十。以此禮懺功德,郗氏脱蟒身而生忉利。

此懺,自梁代以來,一千三百餘年,無人弘闡,並無註釋;埋没於應赴之門,殊深太息!近代幸有諦閑老法師,爲之講説;學人誠一、常静等,爲之記録;即「慈悲道場梁皇寶懺隨聞録」。諦閑大師遺集中,分裝兩厚册,即第八、九册。

三、 慈悲水懺法

三卷。大藏第四十五册(九六七—九七八)。懺除煩惱障、業障、報障。

註釋三種

① 〔慈悲道場水懺法隨聞録〕

三卷。卍續第一二九册(一四五—二○七)。清·沙門智證録。

② 〔慈悲水懺科註〕

三卷。卍續藏第一二九册(二○七—二六三)。清·沙門西宗集註。

③ 〔慈悲三昧水懺申義疏〕

民國·諦閑大師述。諦閑大師遺集第十册。

水懺序:昔、唐懿宗朝,有悟達國師知玄者,未顯時,嘗與一僧邂逅於京師,忘其所寓之地,其僧,乃患迦摩羅疾,衆皆惡之,而知玄與之爲鄰,時時顧問,略無厭色。因分袂,其僧感其風義,祝之曰:子向後有難,可往西蜀彭州九龍山相尋。其山,有二松爲誌。後悟達國師居安國寺,道德昭著,懿宗親臨法席,賜沉香爲法座,恩渥甚厚。自爾忽生人面瘡於膝上,眉目口齒俱備。每以飲食餧之,則開口吞啖,與人無異。徧召名醫,皆拱手默默。因記昔日同住僧之語,竟入山相尋。值天色已晚,徬徨四顧,乃見二松於煙雲間,信期約之不誣。即趨其所,崇樓廣殿,金碧交輝。其僧,立於門首,顧接甚歡。因留宿,遂以所苦告之。彼云:無傷也,巖下有泉,明旦濯之即愈。黎明,童子引至泉所。方掬水間,其人面瘡,遂大呼:「未可洗!公識達深遠,考究古今;曾讀西漢『袁盎晁錯傳』否?」曰:「曾讀」。「既曾讀之,寧不知袁盎殺晁錯乎?公,即袁盎;吾,即晁錯也。錯,腰斬東市,其寃、爲何如哉?累世求報於公,而公十世爲高僧,戒律精嚴,報不得其便。今汝受人主寵遇過奢,名利心起,於德有損,故能害之。今蒙迦諾迦尊者,洗我以三昧法水;自此以往,不復與汝爲寃矣。」悟達聞之,凛然,魂不住體,連忙掬水洗之,其痛徹髓。絶而復甦。覺來,其瘡不見。乃知聖賢渾跡,非凡情所測。更欲瞻敬,囘顧寺宇,不可復見。悟達當時,感其殊異,深思:積世之寃,非遇聖人,何由得釋?因述爲懺法,朝夕禮誦。後傳播天下。今之懺文三卷者,乃斯文也。蓋取三昧水,洗寃業爲義,命名曰水懺。

諦公云:懺文淺顯,祖意深玄。禮誦雖多,研詳實寡。對症良方,無人餐采。沉埋應赴,寧不悲夫!

四、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

六卷。卍續藏第一二九册(二六四—三○二)。宋·沙門志磐撰。明·蓮池大師袾宏重訂。

五、 法界聖凡水陸大齋普利道場性相通論

九卷。卍續藏第一二九册(三○三—三四五)。清·沙門咫觀述。

六、 法界聖凡水陸大齋法輪寶懺

十卷。卍續同上(三四六—四六○)。清·咫觀撰。

七、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三昧儀

一卷。大藏第四十六册(九六八—九七二)。宋·沙門遵式集。

敘緣起、明正意(十科行道)、勸修,共三門。

八、 首楞嚴經壇場修證儀

一卷。卍續藏第九十五册(五三七—五四一)。宋·晉水沙門浄源編。

九、 依楞嚴究竟事懺

二卷。卍續藏第一二九册(五—二三)。明·南中鷄足山悉檀寺沙門禪修述。

一○、 藥師三昧行法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九册(四七—五五)。明·天溪沙門受登集。

定名第一 勸修第二 方法第三(十科行道) 釋疑第四。

一一、 慈悲藥師寶懺

三卷。卍續同上(五五—六二)。作者不詳。

一二、 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一卷。卍續同上(六二—六八)。明·蕅益大師集。

緣起第一 勸修第二 簡擇同行第三 占察輪相第四 正修懺法第五 别明二種觀道第六。

附:占輪相法。附:懺壇中齋佛儀。

一三、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

一卷。卍續同上(六八—七一)。明·沙門智旭述。

一四、 慈悲地藏懺法

三卷。卍續同上(七一—八二)。作者不詳。

一五、 得遇龍華修證懺儀

四卷。卍續藏第一二九册(八三—一○二)。明·天台山慈雲寺沙門如惺撰。

㈠ 開發正信,㈡ 廣求良友,㈢ 嚴持戒律,㈣ 發菩提心,㈤ 明結壇儀,㈥ 禮請三寶,㈦ 懺悔往罪,㈧ 專誦法華,㈨ 三寶福田,一○ 總觀兜率,一一 别觀龍華,一二 念一實相。

一六、 禮吴中石佛起止儀式

一卷。卍續同上(一○三—一○五)。明·天台山幽溪沙門傳燈集。

一七、 舍利懺法

一卷。卍續同上(一○五—一一○)。清·天台沙門繼僧著。

靈應序、緣起、十科行法:嚴潔道場、預行方便、正明修意、燒香散華、端申禮請、至心讚歎、投誠禮佛,具通懺悔、恭敬咒心、發願囘向。

一八、 禮舍利塔儀式

一卷。卍續同上(一一一—一一七)。清·沙門弘贊編。

一九、 禮佛儀式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九册(一一八—一二○)。清·沙門弘贊編。

或晝夜六時,或曰三時,或晨昏二時,以此式禮佛。

二○、 供諸天科儀

一卷。卍續同上(一二一—一二九)。清·沙門弘贊集。

後附:諸天行儀。

二一、 大懺悔文略解

二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二○册。清·沙門書玉解。

即晚課之八十八佛大懺悔文解釋。

雜 著 類

一、 寒山詩集

一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八十册。唐·閭丘胤集。

五言類:(録五律四首,五絶一首)

其一:

    人生不滿百     常懷千載憂

    自身病始可     又爲子孫愁

    下視禾根土     上看桑樹頭

    秤槌落東海     到底始知休

其二:

    我見世間人     茫茫走路塵

    不知此中事     將何爲去津

    榮華能幾日     眷屬片時親

    縱有千斤金     不如林下貧

其三:

    猪吃死人肉     人吃死猪腸

    猪不嫌人臭     人反道猪香

    猪死拋水内     人死掘地藏

    彼此莫相吃     蓮花生沸湯

其四:

    五言五百篇     七字七十九

    三字二十一     都來六百首

    一例書巖石     自誇云好手

    若能會我詩     真是如來母

五绝:

    瞋是心中火     能燒功德林

    欲行菩薩道     忍辱護瞋心

拾得詩附:

    諸佛留藏經     只爲人難化

    不唯賢與愚     箇箇心搆架

    造業大如山     豈解懷憂怕

    那肯細尋思     日夜懷奸詐

豐干詩附:

    本來無一物     亦無塵可拂

    若能了達此     不用坐兀兀

二、 擬寒山詩

一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三二册。明·梅村居士張守約追擬,陸光祖訂正。

唐守禮序、蔡善繼序、自序、擬詩。

—末頁模糊不清。

三、 大乘二十二問本

一卷。大藏第八十五册(一一八四—一一九二)。佚名。

  • 第一問:殘缺不全。
  • 第二問:不退入行菩薩,内所思意、外身顯現法中,内修第一行法何是?外行第一法是何?
  • 第三問:修身口意,從初至修行,其行如何?
  • 第四問:今處五濁惡世,自説無縛,彼亦無解,其義如何?
  • 第五問:佛有有餘無餘涅槃,爲别實有,爲復假説?
  • 第六問:問佛三身。
  • 第七問:佛有一切智,因縱修行六度,但本性清浄,湛然不動,是一切智,此二種,如何?
  • 第八問:衆生若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如何發行?
  • 第九問:十地菩薩,幾地有相,幾無想?有想無想,何者是行?
  • 第十問:菩薩具修諸解脱門,行法如何?
  • 第十一問:菩薩法身與佛法身同不同?
  • 第十二問:菩薩涅槃及與轉,並不分别,其義如何?
  • 第十三問:菩薩所知不善涅槃,不染世間,爲依何法?
  • 第十四問:大乘法,智慧方便二種並行;衆生欲行,如何起行?
  • 第十五問:三乘於六塵境,各如何見?
  • 第十六問:三乘初發心相,行法如何?
  • 第十七問:三乘涅槃,各如何?
  • 第十八問:大乘經中,有説三乘是方便説,或説究竟;或説二乘皆得成佛,或説不得成佛;其義如何?
  • 第十九問:經説:聲聞所得涅槃,與佛無異,後智三身一切並滅,猶如燈燄,滅即無餘。此是定説?是不定説?
  • 第二十問:大乘經説: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涅槃,如何更須修道?一切自然得涅槃故。
  • 第二十一問:其含藏識,與大智慧,雖有清濁,是一、是異?
  • 第二十二問:佛在世時,衆僧共行一法;乃佛滅後,分爲四部不同;於四部中,何是一法?

答釋如文。

四、 大乘要語

一卷。大藏第八十五册(一二○五、一二○六)。佚名。

水油同形,非農人不識(喻真妄)。

    來時見事生,    去時事不現;

    明了知來去,    依相不分别。

    菩薩清涼月,    遊於畢竟空;

    衆生心水浄,    菩提影現中。

—録如是等諸經要語。

五、 真言要決

僅存卷一及卷三。大藏第八十五册(一二二五—一二三五)。唐·劉仁會撰。

鏡以照面,智以照心;故鏡明則塵垢不止,智明則欲惡不生。……

卷三中,有「辯僞篇第六」之篇目,餘皆缺失。

爲道者,除僞修真;爲政者,除惡樹善。不除惡,不名治政;不除僞,不名修道。……

夫食充虚,何假百味?器得盛物,何假金銀?衣得覆形,何假文繡?屋得庇體,何假彫鏤?……

六、 初學記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二册(四四四—四五五)。宋·西京寶應寺沙門清覺述。南山道安註。

師諱清覺,字本然,號白雲。姓孔氏,即至聖文宣王五十二世孫。熙寧二年(一○六九),禮海慧大師出家受具。元祐八年(一○九三),掛錫于古杭靈隱寺。懶菴童和尚,請師駐錫於寺後白雲菴。

六言偈。歷敘三學、四果、菩薩道從因至果五十二位,爲入佛之階漸,南山普寧寺嗣孫道安爲之註。

後附:正行集。

明·永樂帝著有偈讚詩歌等文六種如下:

七、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製序讚文

一卷。藏經讚等十篇。

八、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製文殊讚

九、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製大悲觀世音菩薩讚

一○、 御製釋迦牟尼佛讚

右三種各一卷。以上四種皆見頻伽藏霜字函第一册。

一一、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

四十卷。頻藏霜函第一、二册。

一二、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

五十一卷。頻藏霜函三、 四、 五册。

一三、 密藏開禪師遺稿

二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八十九册。明·沙門道開著。

紫柏尊者有徒七人:㈠ 密藏,㈡ 幻予,㈢ 寒灰,㈣ 幻居,㈤ 澹居,㈥ 洞聞,㈦ 慈音。其續尊者弘願,擔荷翻刻大藏經者,惟密藏、幻予二師耳。讀此遺稿,可知當時翻刻大藏之不易。

前有刻大藏願文。上下二卷,多是書札。後附:楞嚴寺規約、禪堂規約等。

一四、 南宋江陰軍乾明院羅漢尊號碑

一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七十九册。明·高道素録,高承埏較并序,高佑重訂並後記。

住世十八尊者:賓度羅跋囉闍,至賓頭盧十八位。

石橋五百尊者:第一、 阿若憍陳如尊者,至第五百,願事衆尊者。

一五、 護法録

内題宋文憲公護法録。十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八十四册。明·金華宋濂著。雲棲沙門袾宏輯,虞山錢謙益訂。

銘、碑、記、序、誥、贊、銘、頌、偈、説、題跋。

程、朱見日于牖隙,文憲見日于扶桑,其廣狹至不同量也。生盛明之世,而墨守程朱,終不能仰青天而覩白日,悲夫!

文憲集,無慮數十本,余搜次其關于佛事者,合諸雲棲所輯,校定付梓。

文憲三閲大藏,入海算沙,有如指掌;在儒門中,當爲多聞總持;至其悟因證地,著見於文字中,必有能勘辨之者,固非學人所可得而評隲者也。(以上録錢謙益序)

無盡燈禪師行業碑銘(見卷二),傳法正宗記序,夾註輔教編序(以上卷六),瑞巖、雪窻、南堂、千巖、古鼎、悦堂、愚菴、楚石等禪師語録序(見卷七),題大慧、慈受禪師遺墨後,跋廬阜三笑圖,跋匡廬結社圖(以上皆見卷十)。

—此是文集,故入雜著。

一六、 醒世録

八卷。清·武原居士徐昌治輯。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八十九册。

序。

〔卷一〕 備陳苦海使人知懼而避。

刼量、三界、六道,三篇。

〔卷二〕 歷敘佛果使人知欣而趨,千佛篇。

〔卷三〕 總指敬信使人知方便法門。

敬佛、敬法、敬僧、致敬、皈信、士女、入道、慚愧,八篇。

〔卷四〕 拈示神通使人知修行利益。

奬導、説聽、見解、宿命、至誠、神異、感通、住持,八篇。

〔卷五〕 聞法敬信使人知虔奉在内不在外。

潛遁、妖怪、變化、眠夢、興福、攝念、法服、燃燈、懸旛、香華、唄讚,十一篇。

〔卷六〕 遷流世諦使人知懺罪由己不由人。

敬塔、舍利、供養、受請、輪王、君臣、納諫、審察、思慎、儉約、懲過、和順、誠勗、忠孝、不孝、報恩、善友、擇交,十八篇。

〔卷七〕 閲至佛難人可不思自作自受殃咎歷歷莫逃。

眷屬、機辦、惰慢、破邪、富貴、債負、謀謗、咒術、祭祠、慈悲、放生、怨苦、業因、受報、罪福、四生、十使,十七篇。

〔卷八〕 細觀禪戒人可不思自過自悔刼孽應時立滌。

六道、懺悔、受戒、破戒、受齋、賞罰、利害、穢濁、酒肉、病苦、捨身、送終、法滅、雜要,十五篇。

一七、 學佛考訓

十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三三册。清·沙門浄挺輯。

梵述、燈餘、華雨、蓮宗、慈航、世僻、儒流、慧業、玉巵、稗乘。

一八、 漆園指通

三卷。作者、版本,皆同上。

解莊子。序云:俍和尚之解莊也:或約言以該義;或冥悟以達微;變現無端,而要無失乎作者自然之意。

一九、 莊子内篇註

四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二三册。明·憨山德清大師註。

逍遥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

二○、 周易禪解

十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七十九册。明·北天目道人蕅益智旭著。

二一、 道德經順珠

二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三册。清·沙門德玉順珠。

〔上卷〕 第一章至三十七章。

〔下卷〕 第三十八章至第八十一章。

史 地 類

一、 教史

一、 釋迦譜

五卷(或作十卷)。大藏第五十册(一—八四)。梁·沙門釋僧祐撰。

作者釋僧祐,梁高僧傳(高僧傳初集)十三明律篇有傳。師生于劉宋·元嘉二十二年乙酉(四四五),梁·天監十七年戊戌(五一八)示寂,世壽七十有四。所著尚有弘明集、出三藏記集等。(弘明集見護教類,出三藏記集見目録部。)

〔卷一〕

釋迦始祖刼初刹利相承姓緣譜第一出長阿含經 釋迦賢刼姓瞿曇緣譜第二出十二遊經 釋迦六世祖始姓釋迦氏緣譜第三出長阿含經 釋迦降生釋種成佛緣譜第四 釋迦在七佛末種姓衆數同異譜第五 釋迦同三千佛緣譜第六 釋迦内外族姓名譜第七 釋迦弟子姓釋緣譜第八 釋迦四部名聞弟子譜第九(比丘一百人,比丘尼五十人,優婆塞四十人,優婆夷三十人。)

〔卷二〕

從弟調達出家緣記第十 從弟阿那律跋提出家記第十一 弟孫陀羅難陀出家緣記第十二 子羅云出家緣記第十三 姨母大愛道出家緣記第十四 父浄飯王泥洹記第十五 母摩耶夫人記第十六 姨母大愛道泥洹記第十七 釋迦種滅宿業緣記第十八

〔卷三〕

竹園精舍緣記第十九 祇洹精舍緣記第二十 髮爪塔緣記第二十一 天上四塔緣記第二十二 優填王造栴檀像記第二十三 波斯匿王造金像記第二十四 阿育王弟出家造石像記第二十五 留影在石室記第二十六

〔卷四〕

雙樹般涅槃記第二十七 八國分舍利記第二十八 天上龍宫舍利寶塔記第二十九 龍宫佛髭塔記第三十

〔卷五〕

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記第三十一 塔宿緣記第三十二 法滅盡緣記第三十三 法滅盡相記第三十四

知津云:「已上並兼引大小乘經律,以明化迹。」

二、 釋迦氏譜

一卷。大藏第五十册(八四—九八)。唐·終南山沙門釋道宣撰。

序云:「昔南齊僧祐律師者,學通内外,行總維持,撰釋迦譜一帙十卷,援引事類,繁縟神襟,自可前修博觀,非爲後進標領。余年迫秋方,命臨悲谷,屢獲勸勉,力復陳之。試擧五科,用開三返。想同族法種,詳斯意焉。」

  • 一、 序所依賢刼—謂命時運名所以建立。
  • 二、 序氏族根源—謂得姓久近根條離合。
  • 三、 序所託方土—謂居止洲中何義而知。
  • 四、 序法王化相—謂族興法王處世化相。
  • 五、 序聖凡後胤—謂法俗兩裔流遠不絶。

知津云:「大意與前譜同,而文簡略。」

三、 釋迦如來成道記

一卷、 會入成道記註。

註釋一種

① 〔釋迦如來成道記註〕

二卷。卍續藏第一三○册(一○四—一二二)。唐·王勃撰記。沙門道誠註。

四、 釋迦如來行蹟頌

二卷。卍續同上(一二二—一六一)。宋·沙門無寄撰集。

五言頌,七百七十六句。有註。

五、 釋迦如來應化録

六卷。卍續藏第一三○册(一六二—二○八)。明·報恩寺沙門寶成編集。

從「釋迦垂迹」至「達摩西來」,計二百零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