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134

三四八、 伏獅祇園禪歸語録

二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一一册。門人授遠、超俗等編。

師諱行剛,號祇園。浙江嘉興府嘉興縣人。俗姓胡。父字養素之女。十八,適庠生常公振,未期而寡。廿六,參天慈老師,依慈行爲師。三十一喪父。三十三,參密老和尚。卅四喪母。卅五出家,於金粟密老座下具戒。四十二,得密老付囑。住梅溪伏獅院,順治十一年甲午九月廿六寂。世壽五十八。臘二十三。

據燈全,嗣石車乘。

三四九、 伏獅義公禪師語録

一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五三册。明元記録。

序:從來棄榮趨寂、超乎塵世之外,而不爲塵世所囿者,率皆慷慨英偉之士;賦性剛烈,故能擔荷斯道,直透本來;遂爲千古名宿。至於香閨繡榻之儔,大約婉順廸躬,柔嘉爲則,欲求其皈依法苑,紹續傳燈者,代不多見。豈果剛柔之不相及歟?抑亦賦畀之有懸殊也?

惟吾禾郡則不然。……余於葭莩中得二人焉:曰祇園,曰一揆。祇園得法於石車,一揆得法於祗園。……

義公者,梅里人。亦祇園之法嗣,一揆之同儕也。聞道最早。向住伏獅菴。殁而一揆爲之建塔。……康熙戊午桂月,檇李高以永子修甫撰。

三五○、 參同一揆禪師語録

一卷。中藏同上。門人普明編刊,明俊記録。

師俗姓孫。廿六出家於梅溪伏獅祇和尚會下披剃。順治壬辰二十八歲受囑。三十歲九月,其師示寂,其法兄義公繼席伏獅。師另建静室,名曰參同。

圓悟座下,有三峯法藏,嘗提「智證傳」,力闡綱宗。諸方驚疑,謗議競起。圓悟作書誡之,藏亦復書答辯。又作「五宗原」,立異説。圓悟作「闢妄救略説」,一再闢之。圓修亦有「釋疑普説」,以斥其謬。藏之弟子潭吉弘忍,復作「五宗救」,再主張師説。後,清世宗(雍正)斥藏忍所言爲魔説,著將藏内所有法藏、弘忍語録,並五宗原、五宗救等書,盡行毁板。另將五宗救,逐條駁正,刻入藏内,是爲「揀魔辨異録」。又著直省督撫,詳細查明:天童密雲圓悟派下,法藏一支所有徒衆,盡削去支派,永不許復入祖庭。諭到之日,天下祖庭,係三峯法藏子孫開堂者,即撤鐘板,不許説法。地方官即擇天童派下别支,承接方丈。然當順治、康熙年間,法藏之門葉極其繁茂,當時成三峯一派;海内稱法藏及其弟子靈隱宏禮、靈巖宏儲,爲佛法僧三寶。禮下,有願雲顯,住洪州雲居;儲下,有原直賦、楚奕豫,賦住南嶽福巖,豫住潭州雲蓋,大闡宗風。然經世宗削去支派後,法脈遂絶。

三五一、 三峯藏和尚語録

十六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三三册。門人弘儲記。後附年譜一卷。

住海虞三峰清涼院語、蘇州北禪大慈寺、杭州臨平安隱寺、蘇州鄧尉聖恩寺、梁溪龍山錦樹院、杭州南屏浄慈寺、嘉興水西真如寺、蘇州窠陵聖壽寺。

廣録、頌古、五宗原、雜偈、法語、書問、雜著。

弘儲序云:和尚乘仰山塵刹之願,降神東震旦國,作天童長子,艱危百戰,死任綱宗。四十悟道,五十四開堂,六十三遷化。……

三五二、 五宗原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四册。(一○一—一○九)。明·萬峰沙門法藏著。

三五三、 五宗救

十卷。普慧藏本,一册。明·沙門弘忍述。

三五四、 天童和尚闢妄救略説

十卷。卍續藏第一一四册(一一○—一八九)。明·天童沙門圓悟説,侍者真啓編。

南雷詩曆,三峰藏與熊魚山夜話:「脱得朝中朋黨累,法門依舊有戈矛!」慨法門之紛争也。紛争,在法門爲不幸,而在考史者視之,則可見法門之盛。嘉靖、隆慶以前,法門寂,求紛争而不得。紛争之興,自崇禎間三峰藏著五宗原、密雲悟闢之始,是爲宗旨學説之争,上焉者也。

密雲闢五宗原後,潭吉忍著五宗救,學者喜之,密雲復著闢妄救。越九十年,雍正更著揀魔辨異録,不惜以人天子與匹夫搏,其視潭吉爲大敵,可知也。(以上録陳援菴著「明季滇黔佛教考」。)

三五五、 御製揀魔辨異録

八卷。卍續藏第一一四册(一九○—二五三)。清·世宗皇帝製。

此録,爲三峰而作;又稱三峰爲「魔藏」,潭吉爲「魔忍」。據南雷文定後集四,張仁菴墓誌銘:「仁菴名岐然,字秀初,叢林稱仁菴禪師。天童、三峰有宗旨之訟,三闢七闢;三峰壓於師弟之分,幾如鄭緩。潭吉忍在安隱,作五宗救,以申三峰之屈,大概多出仁菴;三峰之道,賴以不墜。」鄭緩,見莊子列禦寇篇,受壓迫人也。黎洲八哀詩:「曾入南都防亂揭,旋參安隱救宗書」,即詠其事也。仁菴國變後爲僧,名濟義,雍正而知五宗救出於仁菴也,必將斥之爲「魔義」矣!

是魔非魔,吾人不辨。王士禎居易録二七,言:「予嘗讀三峰藏禪師語録,及五宗原,以爲末法中龍象。其提智證傳,闡發臨濟汾陽之旨,欲遠嗣於寂音,亦天童之諍子也。」此猶門外之言。若覺浪盛,則固當時巨子,無所偏倚。覺浪語録十一,有靈巖夫山儲像贊曰:「濟下已仆之宗,決不可無天童,又不可無三峰,更不可無夫翁;問誰爲靈巖知己,莫不是棲霞老儂。」可以結束兩家之諍矣。

丁闇公明事雜詠云:「三峯漢月古禪堂,鐘板飄零塔院荒,是道是魔吾不解,山門竟有蔡忠襄。」注:「蔡忠襄懋德,爲漢月入室弟子,在太原圍城語人曰:『吾學道多年,已勘了生死,今日正致命時也』。」

宗統編年,康熙二十七年條,論及五論雜詩,誣毁三峰、靈巖儲語。蔭曰:「佛祖住世,各相讚歎稱揚,以引衆生信向,增長福慧。未聞有毁訾雌黄,退人善根者,書之以示立言者不可不慎,毋逞一時之媢忌,而爲正人公論所不容也。」祥符紀蔭,繼起法孫,其袒三峰、繼起固宜,然不若覺浪盛中道而立之言爲可信也。(以上節録清初僧諍記——陳援菴著)

三峰,諱法藏,字於密,號漢月。生于萬曆元年(一五七三)。梁溪(江蘇省)無錫蘇氏子。十五歲,出家於五牧山德慶院。受具於雲棲寺。天啓四年(一六二四),至金粟,依密雲悟,悟手書源流付之,爲密老法嗣。五年,住海虞(江蘇省)三峯清涼院,蘇州北禪大慈寺,杭州安穩寺。是年,於鄧尉著五宗原(五宗原序:「歲乙丑(即天啓五年),結夏聖恩寺之萬峰關;侍關中者、四上座:敏、致、證、徹也。……因原五宗,付諸四子。」崇禎戊辰序)。崇禎二年,住蘇州鄧尉聖恩寺,梁溪龍山錦樹院,杭州浄慈寺,嘉興真如寺,蘇州聖壽寺。崇禎八年(一六三五)七月二十一日示寂。世壽六十三。原有廣録五十卷,語録三十卷。今僅存弘儲所記語録十六卷。著有弘戒法儀三卷,見律藏。門人退翁弘儲,編有年譜一卷,附於語録之後。

三峯藏法系:

三峯法藏潭吉弘忍
(五宗救作者)
退翁弘儲爕雲濟機
靈樹僧遠
大庾行韜
翼菴善酇
俞昭允汾楚林上睿
内紹種
寶持玄總尼
祖揆符尼
卑牧謙祥符紀蔭
剖石弘璧鶴山
具德弘禮鶴峰悟
巨渤恒雨山上思
晦山戒顯

三五六、 南岳繼起和尚語録

十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三四册。門人濟璣等編。

常州夫山祥符寺語、天台國清寺語、蘇州靈巖崇報寺語、蘇州堯封寶雲寺語、虎丘雲巖寺語、秀州金粟廣慧寺語、南嶽福嚴寺語、衡州花藥寺語、高峰理山寺語、武昌東巖寺語、漢陽大别山興國寺語、靈巖廿一録、南嶽正續録。

師諱弘儲,字繼起,號退翁。江南通州李氏子。三峯藏法嗣。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寂。世壽六十八。

三五七、 南嶽單傳記

一卷。卍續藏第一四六册(四四七—四七六)。清·沙門弘儲表。

以釋尊爲始祖,迦葉爲一祖,直至曹溪爲三十三祖,南嶽爲三十四祖,如此次第,至天童密雲悟爲六十七祖,三峯藏爲六十八祖,退翁弘儲爲第六十九祖。

三五八、 燮雲璣禪師語録

一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三四册。書記玄杲録。

國清無畏堂語録、示語、垂語。

師諱濟璣。嗣退翁儲。

三五九、 靈樹遠禪師雲嵒集

二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三四册。清·僧遠説,行者廣仍記録。

有「禮萬峰藏和尚塔」、「禮爕雲璣禪師塔」等詩偈。嗣退翁儲。

雲巖頌古,一卷。附靈嵒九頌。

三六○、 國清大庾韜禪師語録

一卷。中藏同上。侍者顯裕等録。

大庾禪師住天台景德國清禪寺語録。

師諱行韜,字大庾。蘇郡吴江趙氏子。本名庾先。造國清禮夫山儲和尚,值山受請住靈嵒,乃就吴江禮報恩賢和尚,更今名。……

嗣退翁儲。

三六一、 翼菴禪師語録

八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七册。清善鄼説。

住天台國清寺語録二卷,序燈等記。住真如禪寺語録,三卷,序璋等記。通玄語録,一卷。力端等録,和寒山詩,二卷。嗣退翁儲。

三六二、 洪山俞昭允汾禪師語録

六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七册。門人上睿等編。

師名允汾,字俞昭。歗堂、其别號。出竟陵吴氏。母許氏,早寡,長齋奉佛,日課蓮經。師每侍側,拱而聽之,有所感,發誓爲僧,以酬高厚。母首肯之。族人皆以爲不可,强之娶。至二十,喪偶,遂投郢州蓮臺寺玄萃法師披剃。依三昧律師受具。遭世亂,隱荊南之玉泉山學經論三年,以閲法華經有大白牛行步平正啓疑,老宿令南詢參禪,囘鄉值母疾篤,留侍湯藥,畢後事,乃參方。得法於退翁。庚申正月十三示寂。壽五十九。臘三十八。(康熙十九年庚申—一六八○)

順治丁酉,住廬山西林乾明寺,康熙乙巳住郢州潼泉山法興寺,住武昌東巖廣慧寺,住竟陵紫芝葊,洪山報國寺,住齊安天台赤城寺語,示衆、機緣、頌古、塔銘、疏、佛事、雜偈。

三六三、 楚林禪師語録

六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七册。小師照宗等記録。

師於壬子住潭州南雲興化寺、丙辰住南雲光山毘盧寺、庚申住郢州桐泉山法興寺(桐潼通用。唐宋用桐,元明用潼)、康熙廿一年壬戌住北京慈明寺、康熙二十三年住北京翊教寺語、頌古。

楚林睿公,領記莂于洪山,遂稱禪將。(華山樵隱序)

師諱上睿,字楚林。康熙二十二年六十歲。

三六四、 内紹種禪師語録

三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三五册。

住蘇州甫里月掌禪院語,二卷,侍者照維記録。

得閒堂頌古,一卷,侍者照昱記録。

張有譽序:月掌禪師紹兄,初參即中法師,透盡台宗玄奥,所至分座,雖有百千文字之師,莫能窮其辯。然終疑濟上别有長處,聞山頭和尚舊住國清,將智者道場全提向上,懷香參叩。……和尚見他得處峻絶、用處孤危,不待積稔温研,即命領衆月掌。……法語傳上山頭和尚,亟命流通,爲末法波流作一砥柱。……

據燈全八五(三六四),嗣退翁。山頭,退翁也。

三六五、 寶持總禪師語録

二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册。清·玄總(尼)説。門人明英記。

住禾城妙湛禪院語,住海鹽南詢禪院語。

機緣、頌古、真讚、書問。

師諱玄總,字寶持。初住嘉禾妙湛,次住鹽官南詢。得法靈巖退翁和尚。爲臨濟三十三世云。繼住靈巖沙門碓菴曉青,書於大鑒堂。(序)

三六六、 靈瑞尼祖揆符禪師妙湛録

五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册。學人師炤等記。

住秀州妙湛園語、拈古、頌古。

序:惟我靈瑞符大師,賦性英特,發語逸羣;既從靈嵒印下飜身,便向臨濟棒頭吐氣。……

三六七、 靈瑞禪師嵒花集

五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四○册。學人振澂等記。

張有譽序、示衆、代語、室中垂問、五宗門風頌語、佛祖真讚、偈頌、雜偈。

三六八、 頌古合響集

一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一一册。

學人師炤録、妙湛禪院寶持總尼頌、靈瑞祖揆符尼頌、前有大圓居士張有譽序。

三六九、 宗統編年

卷首目録,宗統三十二卷。卍續藏第一四七册(一—二五六)。清·祥符沙門紀蔭編纂。

佛紀、祖紀、五宗紀、諸方略紀。臨濟宗至第二十九世禹門傳,曹洞宗至二十九世宗鏡書。是書單紀宗統正傳;支流旁出者,皆不具書。是書成於康熙二十八年己巳(一六八九)。

法系:退翁儲—卑牧謙—祥符紀蔭。

三七○、 鶴山禪師執帚集

二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六○册。記室德敷録。

詩、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七言絶、序、書問、記、贊。

法系:三峯法藏—剖石弘璧—鶴山

三七一、 鶴峯悟禪師語録

二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五一册。門人上震等編。

師諱濟悟,號鶴峯。吴門費氏子。年十二,有出塵志,父母可之,送至松陵羅漢寺禮瑞芝光律師剃度。年滿二十,即造萬峯受具。得法於靈隱具老人,爲臨濟第三十三世。師生于天啓丙寅九月廿日,寂于康熙二十六年丁卯(一六八七)九月十一日,住世六十二,臘四十四。

法系:法藏—靈隱具德禮—鶴峯

三七二、 雨山和尚語録

二十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五九册。

師名上思,字雪悟,晚號雨山。族出泰州於氏。其先本吴人,明初遷於海陵,遂爲泰州著姓。稍長,雅慕空宗,志存向上,乃走郡之天寧,以圖出世,時方丈恒和尚,大唱臨濟之道。……後就浄業菴,禮新開上人薙染,從恒和尚受具。承恒和尚記莂。丙午,恒寂。師於康熙二十七年戊辰(一六八八)二月廿五日示寂,壽五十九。臘三十九。嗣法門人廣元等十二人。

法系:密雲悟—漢月法藏—具德弘禮—巨渤恒—雨山。

三七三、 禪門鍛鍊説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二册(四九三—五○四)。明·江西南康雲居山真如寺晦山戒顯著。

堅誓忍苦第一 辨器授話第二 入室搜刮第三 落堂開導第四 垂手鍛鍊第五 機權策發第六 寄巧囘换第七 斬關開眼第八 研究綱宗第九 精嚴操履第十 磨治學業第十一 簡練才能第十二 謹嚴付授第十三

杭州靈隱晦山顯禪師,婁東王元達也。鼎革後,從華山體薙染。得法於具德禮。(燈全八三)戒律精嚴,化行江楚,惟爲水鑑作「天王碑」,致招物議,爲一憾事!

三七四、 費隱禪師語録

十五卷。中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一册。門人隆琦等編。語録十四卷。紀年録一卷,分上下。

師諱通容,號費隱。閩之福清江陰里何氏子。生于明萬曆二十一年癸巳五月廿四日戌時。七歲喪父,十二喪母。十四歲,諸父因星家言師命不宜處俗,乃送師于三寶寺慧山老師剃度。先學教;次參湛然澄、無明經、博山來等諸尊宿。天啓二年參密雲,機緣投契,而嗣密雲。崇禎五年,入育王山。六年,住黄檗山。九年,住蓮峯院,海鹽天寧寺。順治六年,住松山超果寺,崇德福嚴寺。七年,住徑山。十一年,住維摩寺。十三年,住堯峰山興福禪院等諸刹。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示寂。世壽六十九。臘五十六。著有:般若心經斲輪解一卷,祖庭鉗鎚録二卷,叢林兩序須知一卷,五燈嚴統二十五卷,五燈嚴統解惑篇一卷。

三七五、 祖庭鉗鎚録

二卷。卍續藏第一一四册(三七三—三八六)。明·沙門通容輯。

録:靈源惟深、臨濟義玄、興化存奬、定上座、守廓行者、澄心旻德、汾陽善昭、石霜楚圓、楊文公、翠巖可真、雲峰文悦、李節使、白雲守端、五祖法演、佛果克勤、徑山宗杲、虎丘紹隆、佛智端裕、南峰雲辨、靈隱慧遠、昭覺徹庵、堂中仁、象山袁覺、趙郡王、文殊心道、佛燈守珣、竹菴士珪、正堂明辯、晦菴彌光、懶菴鼎西、佛照德光、玉泉曇懿、近禮侍者、吴提刑、曾内翰、百丈懷海、雲門文偃、洞山守初、欽山文邃、投子義青、德山宣鑒、船子德成、三平義忠、灃州元安、角山令珪、黄龍慧南、吴恂、吴厚、左司都貺、諸尊宿語,略加説明。

附:宗門雜録四條:拈花、五問、覺夢堂重校五家宗派序、一喝分五教。

三七六、 叢林兩序須知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二册(七五—八四)。明·金粟寺住持通容授弟子行元述。

總引、西序、首座、書記、藏主、知客、浴主、侍者。

東序、監寺、維那、副寺、典座、直歲。

三七七、 五燈嚴統

目録二卷。統二十五卷。卍續藏第一三九册。明·沙門通容集。

從上佛祖相傳,靡不面禀親承,必有源流表信;厥後五宗蔚起,千枝競秀,而師承的據,奕葉昭彰,是之謂統。統關道脈,豈容假借?故須考訂精嚴。必使當時見信,後世足徵;貴在矢公矢慎,名正詞嚴,庶足承虚接響。次謂燈元續略先青原次南岳爲顛倒,必先南岳次青原。唯當機契證,親承記莂者,方譜傳燈。若從語句觸發者,斷不容以私心遥續。—如薦福承古,去雲門百有餘載,而妄稱其嗣。傳燈録紀天皇道悟嗣石頭,誤以龍潭崇信嗣天皇,致謂雲門、法眼二宗出自青原,千古遂成疑案。今謂道悟有二人,一是天皇道悟,嗣石頭,而天皇之嗣是慧真;一是天王道悟,嗣馬祖,而天王之嗣是崇信。故雲門、法眼同出馬祖。此據玄素撰碑及符載撰碑。故大川普濟五燈會元定其案。(撮録凡例)

五燈嚴統解惑篇,一卷。嚴統刻行,洞下有三宜公及遠門輩,各著書刊布:一謂明宗正譌,一謂摘欺説,一謂闢謬説。故作此篇以辯之。 五燈嚴統二十五卷,前二十卷,悉本五燈會元,僅將天皇悟以後各代,及雲門、法眼二宗,會元所標爲青原下幾世者,改爲南嶽下幾世;又將卷六末未詳法嗣,移置卷十六後,而著無明慧經、無異元來等於其中,即謂之嚴統。如此著書,亦太易矣,顧與重刻會元一次何異?而乃以「嚴統」二字,排斥他宗,凡例中訑訑之聲,尤距人千里,諍烏得而不起乎?夫天皇、天王之諍,本起於北宋,釋氏疑年録五、曾論之。蓋北宋末,五宗惟臨濟、雲門特盛,好事者乃造爲雲門亦出南嶽之説,欲以息諍,而不知諍因此而愈熾也。林間録,最早載丘玄素僞碑,謂「今妄以雲門、臨濟競者,可發一笑。」可見北宋雲門之盛。息諍者欲引雲門歸南嶽,會皇王二字,傳寫偶誤,遂謂有兩天皇,天皇屬青原,天王屬南嶽,而雲門自隨天王屬南嶽矣。釋氏疑年録所謂「其意不在天王,而在雲門之改屬」也。

俍亭語録十三,謂:「大川作五燈會元,祖述傳燈,無别爲天王道悟者。後一二百年,元至正間翻刻,誤引林間録作小注。」實則宋·寶祐本會元已有此注,不始於元也。

嚴統之病,在過信林間録及譌謬不堪之佛祖通載。丘碑之僞,辨者已衆,通載之謬,言者尚希,嚴統以通載爲曾頒入藏之書,篤信而不加别擇,遂有此失。

然當時之諍,不盡在天皇之改屬,而在列無明慧經於未詳法嗣,及謂湛然圓澄來源無據,大傷洞上之心。洞上顯學,莫覺浪盛、三宜盂若,盛爲無明之孫,盂爲湛然之子,因此二家遂爲原告,費隱爲被告,而掀起禪宗史上所謂甲乙兩宗大鬨矣。甲乙者,順治十一二年甲午乙未也。於時,洞下有遠門柱作摘欺説,百愚斯作闢謬説以辯之。箬菴問、繼起儲,則奔走各方作調人;結果,卒將嚴統燬版,諍始寢。 箬菴云:「壽昌(無明經)、雲門(湛然澄),不忝爲曹洞中興之祖,有統系、無統系,而洞宗的旨,敢不尊崇?東苑(晦臺元鏡)隱德深潛,得棲霞(覺浪)而大闡。……」

繼起云:「雲門、法眼歸青原,無減於南嶽;歸南嶽,何損於青原?吾輩争之,盡成戲論!」

南雷文案云:「昔之學佛者,自立門户者也;今之學佛者,倚傍門户者也。自立門户者,如子孫不藉先人之業,赤手可以起家;倚傍門户者,如奴僕占風望氣,必較量主者之炎涼。雲門、法眼,其宗既絶,猶過去之高門巨族也。吹已冷之燄,爲掃室布席之光,則郭崇韜哭子儀之墓,又何怪乎!」

靈峰宗論五之二,復錢牧齋書云:「濟雲鬪諍,不啻小兒戲,閲儒釋宗傳竊義,可付一笑矣。」宗論五之三,儒釋宗傳竊議云:「禪宗自楚石琦大師後,未聞其人也,庶幾紫柏老人乎!壽昌無明師,亦不愧古人風格。今之争師資授受者,譬諸世主,身苟無道,天子不若匹夫,桀紂是也,今之雖有師承,顛覆如來教戒者,何以異此?苟得其道,匹夫竟開大統,漢高明太是也,今之雖乏師承,能自契合佛祖心印者,亦奚不然。」靈峰蕅益大師,其持論若此,故所擧紫柏、無明,皆嚴統所指爲未詳法嗣者(以上參考清初僧諍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