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144

二三、 增廣龍舒浄土文

十二卷。大藏第四十七册(二五二—二八九),卍續藏第一○七册(三六六—四○六)。宋·國學進士王日休撰。

日休,龍舒人也。世傳浄土文者,不一,故以郡號别之。

  • 一、 浄土起信,九篇。
  • 二、 浄土總要,七篇。
  • 三、 普勸修持,九篇。
  • 四、 修持法門,十五篇。
  • 五、 往生事迹,三十篇。
  • 六、 特爲勸諭,三十七篇。
  • 七、 指迷歸要,七篇。
  • 八、 現世感應,十八篇。
  • 九、 助修上品,十六篇。
  • 一○、 浄濁如一,十篇。

以上十章,即一至十卷。末二卷(十一、二),以後增入,共十六篇。

印光大師云:此書,言淺而典,理深而著。俯順劣機,循循善誘。曲盡婆心,無所不至。

又云:此書,以真信、切願、持佛名號,即生決定往生爲宗。

二四、 浄土境觀要門

一卷。大藏第四十七册(二八九—二九一)。元·虎谿沙門懷則述。

依天台觀經疏妙宗鈔,辯釋觀佛法門。

二五、 浄土或問

一卷。大藏第四十七册(二九二—三○二)。元·師子林天如維則禪師述。

有二十六問答:

  • 一、 永明和尚爲禪林宗匠,云何偏揚浄土?
  • 二、 如禪悟達之士,既曰見性成佛,其肯復求浄土之生乎?
  • 三、 大事既明,當行佛教,廣度生靈;爲何求生浄土,厭苦趨樂,不顧他人?
  • 四、 嘗聞有「唯心浄土,本性彌陀」之説;然浄土經論則云:浄土在十萬億土外,彌陀是極樂教主,此何謂耶?
  • 五、 既謂浄穢融通,塵塵極樂,何娑婆獨不免於穢耶?
  • 六、 未離穢業,則吾維心之土,何由浄耶?
  • 七、 浄土修法,其詳可得聞乎?
  • 八、 善財童子,圓頓利根,一生取辦;今乃不生華藏而勸生極樂,此何意耶?
  • 九、 衆行門中,既云大小不等,理事有殊;所感生相,亦乃懸異。然則觀想、憶念二門,修各不等;其所感相,同耶、異耶?(前修法中分三門:觀想、憶念、衆行。)
  • 一○、 極樂只是同居,本非實報;何謂或生報土,見佛真體耶?
  • 一一、 既云此土四土具足,只消就此展轉修行,何須捨此生彼?
  • 一二、 同居浄土,其類甚多;今偏指極樂,偏讚其勝,何耶?
  • 一三、 十方如來皆可親近,今獨推彌陀者,何耶?
  • 一四、 欣厭取捨,得無愛憎能所之過乎?
  • 一五、 往生之説,能不乖於無生之理乎?
  • 一六、 極樂隔此十萬億刹,臨命終時恐難得到?
  • 一七、 逆惡凡夫,云何得生?
  • 一八、 五濁惡世,人皆有罪,若不懺除,但只臨終念佛,能往生乎?
  • 一九、 帶業生者,能不退乎?
  • 二○、 臨終念佛,帶業得生;我於生前且做世業,直待臨終然後念佛,可乎?
  • 二一、 人心易進易退,一聞警策,勇猛精勤;忽逢障難,便轉念頭,别求方便,從此懈退,當以之何?
  • 二二、 世網中人,有不能撥棄世事者,當如何行道?
  • 二三、 請示念佛、十念、囘向之方。
  • 二四、 世網中人,已蒙詳示;世外之人,又當何以加其功焉?
  • 二五、 專稱名號,暇則或加禮拜懺悔,如何?
  • 二六、 定力未成,念頭無主,情想紛飛,遏捺不住,又當何以策之?

答釋請閲全書。至爲切要。修浄業者,不可不讀。

二六、 廬山蓮宗寶鑑

十卷。大藏第四十七册(三○二—三五三),卍續藏第一○八册(一—五六)。元·沙門普度編。

序:……予乃翹心浄土,探賾先宗,編集要言,目曰寶鑑,照明真僞。凡一十篇:

其首曰:念佛正因,謂入室必由户也。

次曰:正教,乃示念佛法門漸偏頓圓,使進修者,隨根器而歸乎正道也。

又其次曰:正宗,蓋示念佛三昧正心之理,俾修習者,明其宗要而達其本也。

又其次曰:正派,蓋明佛祖暨諸宗師得道之本末,欲令後學知其有自也。

又其次曰:正信、正行、正願,俾信正法、修正行、發正誓、而求生西方也。

次曰:往生正訣,蓋示臨終生浄土之路也。

次曰:正報,蓋明修行所得浄土依正之功德莊嚴也。

次曰:正論,蓋引諸佛誠言,破羣邪異見,欲令改不善而從善也。

念佛正因,十四章。念佛正教,十九章。念佛正宗,八章。念佛正派,二十二章。念佛正信,六章。念佛正行,十四章。念佛正願,七章。往生正訣,十二章。念佛正報,五章。念佛正論,二十五章。

名德題跋十一章,楚山和尚念佛警語,曉山和尚勸修浄業箴。

清·柳承祖居士,嘗節録其要,題曰:

一 〔蓮宗寶鑑節録〕 五卷。鼓山版。大藏、卍續皆無。今時亦無流通本。兹録寶鑑全文十門細目,以便註出所節録者。

〔卷一〕 念佛正因一十四章。

㈠ 念佛正因説。㈡ 阿彌陀佛因地。㈢ 彌陀釋迦本願因地。㈣ 佛爲韋提希説浄業正因。㈤ 孝養父母。㈥ 奉事師長。㈦ 皈依三寶。㈧ 發菩提心。㈨ 受持戒法。一○ 慈心不殺。一一 修十善業。一二 深信因果。一三 讀誦大乘。一四 勸進行者。

此十四章,全録。即是卷第一。

〔卷二〕 念佛正教一十九章。

㈠ 念佛正教説。㈡ 佛爲父王説念佛。㈢ 善財參見德雲比丘説念佛門。㈣ 智首菩薩説念佛。㈤ 龍樹大士説念佛。㈥ 念佛功德有七種勝。㈦ 修持法門。㈧ 離相念佛。㈨ 天台三觀念佛。一○ 空觀念佛。一一 日觀念佛。一二 參禪念佛。一三 調息念佛。一四 一相念佛。一 五 六時念佛。一六 懺罪念佛。一七 晨昏念佛。一八 十念法門。一九 慈照宗主圓融四土。

此十九章,僅略去日觀念佛一章,餘十八章全録。即是卷第二。

〔卷三〕 念佛正宗八章。

㈠ 念佛正宗説。㈡ 定明宗體。㈢ 念佛參禪求宗旨説。㈣ 浄土非鈍根權説。㈤ 真歇了禪師浄土宗要。㈥ 寂室大師示浄土實見。㈦ 大智律師示念佛不二。㈧ 文法師浄行念佛宗要。

此八章,僅録念佛正宗説及浄土非鈍根權説二章。

〔卷四〕 念佛正派二十二章。

㈠ 念佛正派説。㈡ 遠祖師事實。㈢ 遠祖歷朝諡號。㈣ 明教大師題遠祖影堂記。㈤ 廬山十八大賢名氏。㈥ 貫休禪師題十八賢影堂記。㈦ 辯明遠祖成道事。㈧ 曇鸞大師。㈨ 智者大師。一○ 善導和尚。一 一 法照大師。一二 少康法師。一三 省常大師。一四 慈覺大師。一 五 永明禪師。一六 慈雲懺主。一七 文潞公傳。一八 宗坦疏主。一九 慈照宗主。二○ 楊提刑。二一 王龍舒。二二 儀真王侍郎。

此卷全略。

〔卷五〕 念佛正信六章。

㈠ 念佛正信説。㈡ 斷疑生信。㈢ 勸發信心。㈣ 慈雲懺主往生正信偈。㈤ 智者大師浄土十疑論敘。㈥ 楊提刑直指浄土決疑序。

此卷録二章:一、 斷疑生信,二、 浄土決疑。

〔卷六〕 念佛正行十四章。

㈠ 念佛正行説。㈡ 修進工夫。㈢ 資生助道。㈣ 作福助緣。㈤ 去惡取善。㈥ 拔濟幽趣。㈦ 放諸生命。㈧ 六度齊修。㈨ 維摩大士示浄土八法。一○ 較明修行難易。一一 天台示浄土忻厭二門。一二 浄業道場。一三 自行化他。一四 以事檢心。

此録一至八章,並前四章,共十二章,爲卷第三。卷第四,十二章中,録此中九、十、十二、十三之四章。

〔卷七〕 念佛正願七章。

㈠ 念佛正願説。㈡ 勸發大願。㈢ 慈照宗主示念佛發願偈。㈣ 求生浄土要在發願。㈤ 善導和尚修行發願儀。㈥ 白侍郎發願求生浄土文。㈦ 馮濟川施經發浄土願文。

此卷録第一第二兩章。

〔卷八〕 往生正訣十二章。

㈠ 念佛往生正訣説。㈡ 父母臨終往生浄土。㈢ 臨終三疑。㈣ 臨終四關。㈤ 臨終決疑撮要。㈥ 僧濟臨終注想西方。㈦ 善導和尚臨終往生正念文。㈧ 化佛來迎。㈨ 賢首菩薩臨終讚念佛偈。一○ 情想多少論報高下。一一 命終善惡感報優劣。一二 臨終十事不克念佛勉勸預修。

此卷録第一、五、八、九、十一、十二之六章,並前六章,共十二章,爲第四卷。

〔卷九〕 念佛正報五章。

㈠ 念佛正報説。㈡ 功德莊嚴。㈢ 浄土增修聖果。㈣ 浄土十三益。㈤ 浄土成佛。

此卷録前三章。

〔卷十〕 念佛正論二十五章。

㈠ 念佛正論説。㈡ 西方彌陀説。㈢ 真如本性説。㈣ 辨真妄身心。㈤ 辨明三寶。㈥ 辨見聞覺知。㈦ 破妄説災福。㈧ 辯明空見。㈨ 辯一合相。一○ 辯明雙修。一一 辯明三車。一二 辯明三關。一三 辯大小二乘。一四 辯不生不滅。一五 辯明曹溪路。一六 辯佛法隱藏。一七 辯超日月光。一八 辯明髻中珠。一九 辯明無漏果。二○ 辯明趙州茶。二一 辯教外别傳。二二 辯關閉諸惡趣門開示涅槃正路。二三 辯明四生。二四 破妄立十號。二五 誓願流通。

此卷録第一至第十及十二、二十五之十二章,並前三章,共十五章,爲第五卷。

後附:楚山、曉山二文。

二七、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

十卷。卍續藏第一二八册(七五—一二六)。元·王子成居士集。

倣慈悲道場等懺法,集此懺儀。有十三門:皈依西方三寶第一,決疑生信第二,引教比證第三,往生傳録第四,極樂莊嚴第五,禮懺罪障第六,發菩提心第七,發願往生第八,求生行門第九,總爲禮佛第十,自慶第十一,普皆向第十二,囑累流通第十三。

二八、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二卷。大藏第四十七册(三五四—三八一)。明·四明鄞江沙門妙叶集。

念佛三昧稱爲寶王者,蓋於一切三昧之中,最上三昧者也。首獨唱於廬山,後徧流於天下,歷代所修,往生非一。著文於世,證驗良多;自昔至今,富於編簡。若禪、若教,無不尊崇;是聖、是凡,悉皆信仰。但末代淺根,因藥致病,以極樂浄土,不求之於西方,而求之於分别緣影。多流此見,内懷痛傷!嗟彼唐喪其功,雖修無感。乃於浄土諸經,及各宗疏鈔,採其奥旨,述以成編。雖其言之不文,莫敢裁於胸臆。自爲警省,敢聞於人?故以「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定其名焉。(序)

全書共二十二篇:

極樂依正第一 依浄土諸經,明極樂依正莊嚴。

斥妄顯真第二 破妄認緣影爲心,境在心外之謬。

呵謬解第三 辯六祖壇經「東方人造罪,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求生何處」等説。

正明心佛觀慧第四 依天台觀經疏妙宗鈔明觀佛之義。

道場尊像念佛正觀第五 明尊像即真之義。

闢斷空邪説第六 斥著空之惡見。

開示禪佛不二法門第七 明參禪念佛不二之旨。

示諸佛二土折攝法門第八 厭娑婆苦域,忻極樂浄邦。

勸戒殺第十 勸持衆戒第十一 勉起精進力第十二 正行第十三 别明客途所修三昧第十四 三昧儀式第十五 揚佛下化之力第十六。

十大碍行第十七 ㈠ 念身不求無病,㈡ 處世不求無難,㈢ 究心不求無障,㈣ 立行不求無魔,㈤ 謀事不求易成,㈥ 交情不求益我,㈦ 於人不求順適,㈧ 施德不求望報,㈨ 見利不求霑分,一○ 被抑不求申明。至爲切要,必須詳讀。(參閲蕅益大師「十大碍行跋」,見「靈峰宗論」卷七之二。)

羅顯衆義第十八 獨示一願四義之門第十九(四義:戒、解、行、向) 示念佛滅罪義門第二十 略示列祖行門第二十一 正示向普勸往生第二十二

附:破妄念佛説。

二九、 浄土生無生論

一卷。大藏第四十七册(三八一—三八四)。明·天台山幽溪沙門傳燈撰。

論有十門:一真法界門,身土緣起門,心土相即門,生佛不二門,法界爲念門,境觀相吞門,三觀法爾門,感應任運門,彼此恒一門,現未互在門。

註釋四種

① 〔浄土生無生論註〕

一卷。卍續藏第一○九册(一—一七)。門人正寂註。

② 〔浄土生無生論親聞記〕

二卷。卍續藏第一○九册(一八—三九)。幽溪法孫受教記。

③ 〔浄土生無生論會集〕

一卷。卍續藏第一○九册(四○—六四)。清·紅螺山資福比丘達默集。

題曰「會集」者,謂:釋題一科,皆出徹祖之筆,若不集之,恐失傳也;論中著述,盡採台宗之意,若不會之,恐失詳也;今會而集之,作斯名焉。

④ 〔浄土生無生論講義〕

二卷。民國·季聖一居士述。版本不詳。

前有印光大師序。自序。一九三二年壬申夏日,古吴覺社汪鼎丞居士等,請講此論,乃搜討古德受教之親聞記,達默之會集,暨道霈之續生無生論,畧參臆見,述爲講義。(序)以五玄釋題:㈠ 釋名,㈡ 以圓中實相爲理體,㈢ 以一心觀念爲宗要,㈣ 以往生不退爲力用,㈤ 以大乘方等爲教相。

三○、 續浄土生無生論

一卷。港版浄土十要第三册。清·鼓山沙門道霈造。

天台無盡燈法師,本一家教觀,作浄土生無生論,理無不圓,事無不徹;乃浄土之正宗,往生之捷徑。故當時論成,師登座爲四衆講演,感天樂鳴空,衆共聞見。每日皆然,講畢乃止。其靈應不爽如此。浄業行人,依之修持,復何惑哉。然余今日復有是作,貂續於其後者,蓋於十門中,有旨别而門同者,有門别而旨别者,皆足以互相發明,究竟浄土旨歸。聊備自修,兼示同見同行者,同生浄土云爾。(序) 論分十門:一真法界門,性心具造門,心佛互徧門,心佛同體門,唯心即至門,性德莊嚴門,佛佛同體門,心佛感應門,三無差别門,因果互具門。

三一、 浄土法語

一卷。二千餘字。明·幽溪無盡大師撰。見浄土津梁十三種之七。

闡釋楊次公「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之旨。文簡、詞切。

三二、 浄土疑辨

一卷。大藏第四十七册(四二○)。明·蓮池大師撰。

問曰:浄土之説,蓋表法耳。智人宜直悟禪宗。而今祇管讚説浄土,將無執著事相,不明理性?

答如原文。

三三、 答浄土四十八問

一卷。卍續藏第一○八册(一九二—二○○)。明·沙門袾宏著。

德園居士擧四十八問,蓮池大師一一作答。問詞繁長,故不録。

三四、 西方願文解

一卷。卍續藏第一○八册(二○二—二○四)。明·沙門袾宏著,並釋。

三五、 西方發願文註

一卷。卍續同上(二○四—二一一)。清·實賢大師註。解釋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

三六、 雲棲浄土彙語

一卷。卍續藏第一○九册(六五—八六)。清·虞執西、嚴培西,同録。

三七、 浄土指歸集

二卷。卍續藏第一○八册(五七—九九)。明·吴郡北禪寺沙門大佑集。

十門:一、 原教門,二、 宗旨門,三、 法相門,四、 觀慧門,五、 行法門,六、 證驗門,七、 決疑門,八、 斥謬門,九、 指廣門,十、 勸修門。

原教門第一

教藉緣興—天台觀經疏序。

彌陀因地—無量壽經。

三聖因地—悲華經。

浄邦殊勝—柳子厚浄土院記,張掄御書蓮社記。

諸佛護念—阿彌陀經。

文殊教誡—法照大師見文殊,文殊令念佛。

與佛有緣—香山居士語。

折攝二門—牧菴忠禪師南嶽山彌陀塔記。

唯心發現—無功居士語(自信録)。

四種饒益—慈雲懺主云:佛以四法度生:㈠ 現相好,令發心;㈡ 現説法,令悟入;㈢ 現化事,令獲法利;㈣ 名號流布,持念生善。

廬山結社—靈芝照律師語。

十八大賢—廬山十八賢。

蓮社立祖—石芝曉法師語(始祖遠公。繼祖:㈠ 善導,㈡ 承遠,㈢ 法照,㈣ 少康,㈤ 永明,㈥ 省常,㈦ 長蘆慈覺宗賾禪師。)

歷代宗尚—真歇禪師語(浄土之教,至于天台,其説大備。)

宗皆門第二

心觀爲宗—天台觀經疏、妙宗鈔釋經體宗義。

念佛通别—妙宗鈔。

四土浄穢—觀經疏、妙宗鈔。

三身勝劣—妙宗鈔。

三輩九品—無量壽經、觀經疏。

六即明佛—妙宗鈔。

寂光有相—同上。

勝妙方便—四明尊者答楊文公書。

心外無法—慈雲懺主語。

無生而生—長蘆賾禪師語。

生即無生—靈芝彌陀經疏。

浄土唯心。

水澄月現—楊無爲決疑集序,天衣懷禪師語。

譬如磨鏡。

十種無碍—㈠ 心境一如,㈡ 修性不二,㈢ 因果理同,㈣ 真俗雙泯,㈤ 依正互融,㈥ 勝劣同體,㈦ 一多相即,㈧ 廣狹自在,㈨ 古今無間,一○ 寂用無碍。

擧一全收—真歇了禪師語。

法相門第三

道有難易—龍樹婆沙、天台十疑論。

定散二善—觀經疏、山堂彦倫法師釋二善義。

揀示西方。

二土苦樂—無爲居士語。

娑婆十難—慈雲懺主。

浄土十易—同上。

皆正定聚—妙宗鈔。

横竪二出—桐江法師。

顯密二修。

乘戒緩急。

魔佛真僞—樝菴法師。

兜率勝劣—慈恩彌陀通贊。

永明料簡—禪浄四料簡,並釋。

法離四執—浄慈法真禪師。

理觀相應—永嘉集。

智能導行。

循業發現—萬善同歸集。

善根多少—靈芝彌陀經疏。

六即揀濫。

觀慧門第四

一心三觀—四明尊者。

十六妙觀—觀經疏、妙宗鈔。

諦觀落日—同上。

約心觀佛—觀經第八觀,妙宗釋。

尊特相好—第九觀。

諦觀白毫—觀經,並釋。

觀粗現妙—黄文獻公。

普觀坐禪—慈雲懺願儀。

五方便門—天台大師。

四教離念—同上。

般舟三昧—摩訶止觀正修章中四種三昧之第二常行三昧。

行法門第五

執持聖號—彌陀經、浄覺等疏解。

四種行願—慈雲懺主決疑行願二門(行願門)。禮佛懺悔、晨朝十念、發願囘向、往生神咒、無量壽根本真言、阿彌陀佛心咒。道場儀式、尅期取證(此二皆慈雲懺主懺儀節録)。

欣厭二行—天台十疑論。

上品三心—觀經、善導和尚釋。

日用繋緣—慈雲、龍舒。

睡時入觀—善導大師。

臨終正念—善導和尚臨終正念訣。

三種浄業—觀經、天台疏、妙宗鈔。

孝養父母—長蘆賾禪師勸孝。

修十善業,具足衆戒,發菩提心,讀誦大乘,親近善友,聽聞正法。

十種信心:㈠ 信佛語不虚;㈡ 信凡夫在迷,六道輪不息;㈢ 信此土修行,未得道果,不免輪;㈣ 信未出輪,生天亦墮;㈤ 信生西永無退轉;㈥ 信願生即生;㈦ 信念佛滅罪;㈧ 信念佛,佛光常照;㈨ 信念佛之人,諸佛護念;一○ 信往生必得成佛。

一心不亂。

證驗門第六

菩薩往生—無量壽經。

龍樹往生—入楞伽經佛記往生。

遠公遺跡。三覩聖像(此二明遠公事跡)。

智者遺誡—智者大師臨往生時之遺教。

善導功行—善導和尚念佛放光。

遺民見佛(劉遺民)、聲光現佛(少康法師)、别峯行道(永明禪師)、冥司崇敬(同上)、西湖結社(省常大師)、蓮華勝會(慈覺禪師)、御書蓮社(宋張掄)、七寶華舫(道珍禪師)、誓取金臺(懷玉禪師)、焚毁仙經(曇鸞大師)、惟恭滅罪(法性寺僧)、雄俊入冥(唐成都僧)、密修浄業(圓照禪師)、臨終見佛(智廉上人)、臨終説法(胡宣義)、俸錢畫佛(白居易)、念不間斷(無爲子)、西方公據(蘇文忠)、七寶佛像(法真大師)、繪像警迷(鎧菴居士)、龍舒立化(王日休)、獨孤皇后(隋文帝)、女流往生(韋提希、王氏、馮氏)、惡輩往生(張善和、張鍾馗、宋金奭)、靈禽往生(鸚鵡、八八兒、鴝鵒)。

決疑門第七

難信之法—青山樓弆語。

浄土非權—慧覺玉禪師。

辨明五惑—長蘆賾禪師蓮華勝會録。

佛語不虚—康僧會。

正信因果—王龍舒。

自障自蔽—柏庭法師。

身心虚僞—裴休。

婬殺相因—龍舒浄土文。

臨終業相—宗鏡録。

不求勝進—靈芝觀經疏。

善人會集。

覺悟前非—靈芝照律師。

十種障難—羣疑論,十種人臨終不得念佛。

疑城退墮—無量壽經、觀經疏、妙宗鈔。

十念往生—十疑論。

少善不生—孤山彌陀經西資鈔。

二乘不生—觀經、疏、妙宗鈔。

辨明聖號,十二如來。

像即真身—靈芝照律師。

齋房設像(平居坐卧之處,不可供佛菩薩像,致招褻凟之罪)。

頓漸二修—大集經。

以理奪事—六祖壇經。

四種情執—即有無四句。

談空得失,反經非聖。

失於遲暮—因困苦時方修行。

爲小失大—龍舒居士語。

不修十失—聞法不修,有十種失。

永無魔事—念佛無魔。

般舟三力—念佛往生三種力:㈠ 本具佛性,㈡ 佛光攝受,㈢ 念佛三昧力。

師子筋弦—安樂集。

舟石不沉—那先比丘經。

擧念即生—十疑論。

如鏡現像。

願力强牽—四明修懺要旨。

求佛加護—心既是佛,何須念他佛?答:祇由心是故念。

斥謬門第八

背宗失旨—闢孤山「執理觀爲事想」、桐江「局聖解爲凡情」之謬。

謬執偏空—浄覺辨「捨垢取浄是生死業」之説。

疑深障重—楊次公辨三種不信不求生者。㈠ 超佛越祖;㈡ 處處皆浄;㈢ 極樂聖域,凡不能生。

誑妄説法—大達法師、永明禪師嗟末世誑禪。

未得謂得—因悟禪師。

胎息邪論—同上。

默照邪禪—真浄文禪師。

長生秘訣—龍舒居士。

撥無因果。

自甘塗炭—大智律師。

指廣門第九

法華授記—藥王品記生浄土,引妙樂釋、四明融心解。

華嚴結歸—行願品大願導歸,清涼釋。

般若念佛—大品、大般若。

仁王觀佛—仁王經。

寶積十心—寶積經,佛告彌勒,發十種心得生。

情想昇沉—楞嚴經。

起信結歸—起信論。

天親造論—往生論。

論釋十疑—天台十疑論。

臨終設像—華嚴賢首品。

荼毘十念—百丈禪師。

古今著述—列出二十八種。

勸修門第十

慈雲勸修、校量功德—慈雲懺主。

妙觀功深—四明尊者。

永無退轉—楊次公。

高聲念佛—業報差别經念佛十種功德,慈雲懺主語,羣疑論。

禮佛功德—業報差别經、四明尊者。

現生獲福—龍舒浄土文、爲僧念佛——同上。

富貴學道、衆善相資、勸修利益—皆同上。

因循誤事、當思身後——二皆寂室語。

預備不虞、功在純熟——二皆龍舒。

十種勝利—慈雲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