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105

四一、 四明仁岳異説叢書

七卷。卍續藏第九十五册(三八二—四三二)。宋·永嘉沙門繼忠集。

  • 一、 岳闍梨十諫書
  • 二、 法智遺編解謗書
  • 三、 岳闍梨雪謗書
  • 四、 附法智遺編别理隨緣十門析難書
  • 五、 釋難扶宗記
  • 六、 附法智遺編止疑書
  • 七、 附法智遺編抉膜書

附:山家山外諍義始末

義寂之弟子,有義通;義通之弟子,有四明知禮、慈雲遵式;知禮之弟子,有南屏梵臻、廣智尚賢、神照本如等。此等共稱山家。

又:知禮之弟子,有浄覺仁岳。與義寂同門,有慈光志因;志因之弟子,有慧老悟恩;悟恩之弟子,有奉先源清、靈光洪敏;源清之弟子,有梵天慶昭、孤山智圓;慶昭之弟子,有永福咸潤、永嘉繼齊等。此等皆所謂山外派。

山家、山外兩派間諍議之論點,以觀境之真妄爲中心。即對於山外諸師,以真心爲所觀境;山家,主張以妄心爲所觀境。

先是、智者大師之金光明玄義,有廣略二本,並行於世。悟恩謂:廣本有十法觀心,乃後人擅添,作發揮記,專解釋略本,依之立真心觀。志因亦取真心觀,故悟恩繼承之。源清、洪敏,亦作難辭二十條,輔成師義。

知禮,應同學寶山善信之請,作釋難扶宗記,評破發揮記及二十條。

於是,慶昭及智圓,作辨訛,破扶宗記,救發揮記。

知禮作問疑書,反詰之。慶昭亦作答疑書,答辯之。知禮又作詰難書,詰責之。慶昭亦作五義書,反答。知禮又作問疑書,責之。

然經一年,慶昭不答。知禮乃更作覆問書,促其答釋。慶昭於是作釋難書,酬所問難。

如此,往返五囘,其間、綿歷七載。知禮乃總括前後十番往復文,目爲十義書。又作觀心二百問以質之。慶昭不復致答。此時之山外派,亦稱前山外。

義寂之弟子,國清寺宗昱,亦嘗註十不二門,唱真心觀。

景德元年,知禮對源清、宗昱,作十不二門指要鈔,主張别理隨緣義。

永嘉繼齊,作指濫以難之,主張:真如不變隨緣,是今家圓教之理。别理豈有隨緣?知禮乃作别理隨緣二十問反破。天台元頴,復作徵決,助繼齊。尋,嘉禾子玄,作隨緣撲,助元頴。時,浄覺仁岳,居知禮座下,作十門釋難,總論破之。

仁岳盡力助知禮,闢山外之異義。然後,與廣智尚賢,就妙宗鈔,辨觀心觀佛義,求決於知禮。知禮示以約心觀佛之談。仁岳不悦而去。既而、作三身壽量解,並别立難辭。

知禮乃加十三料簡以斥之。仁岳作十諫書,上知禮。知禮見其説不合天台教義,復作解謗,辯其妄。仁岳又作雪謗答之。

知禮當時疾篤,令門人讀之,不復辨,太息,既而歸寂。

其後有妙晤希最,知禮之弟子廣慈慧才之弟子也,對雪謗,作評謗以辨之。

仁岳時尚無恙,見之,曰:四明之説,其遂行乎?

又有神智從義,廣智尚賢之弟子扶宗繼忠之弟子也,作四教儀集解,止觀義例纂要等,明山外義,破知禮説。

同門之草堂處元,作止觀義例隨釋,指斥其非,發揮山家之祖承。仁岳、從義,世稱後山外。

山家山外教理上之異點,大略有四:

一、 山家:三諦共三千,故云:三千世間,即空、即假、即中。非空中二諦者理,無相、無差;假者事,有三千法。

山外:空中二諦者理,三千亡泯,無相無差;假諦者事,三千宛然。

二、 山家:色心者,一法上之義判,非其體各别。心具三千,色亦具三千。心能造,色亦能造。

山外:心者,能造能具之通體;色者,所造所具之别相。故心具三千,色不具三千。

三、 山家:心、佛、衆生三法,言理具、則三俱理具;言事造,則三俱事造。三法皆互爲能造所造,總體别相。非獨取心爲佛衆生之能造,諸法之總體。

山外:三法中,心獨是理,是能造之總體;生佛諸法,唯是事,所造之别相也。凡理者,總體;事者,别相。故理具三千,事不具三千。

四、 山家:心佛衆生及色心等,總皆同一三千法;然觀己心爲易,故揀生佛及色,但就心觀。

山外:生佛及色,是所造法;獨心爲能造之總體,故必須就心用觀。

又、山家:妄即真,除妄外無真,故就凡夫之妄心即第六意識用觀。

山外:理體融通,事用差别,故取理爲觀境;即觀妄心中之理體,所謂真如心。

四二、 金光明懺法補助儀

一卷。大藏四十六册(九五七—九六一)。宋·天台沙門遵式集。

緣起第一 按文開章以定銓次第二 别明禮請灑散二法第三 略明能請及所求離過第四 總示事理觀慧所依第五

補助正修十科事儀第六 ㈠ 嚴浄道場,㈡ 清浄三業,㈢ 香華供養,㈣ 召請誦咒,㈤ 讚歎述意,㈥ 稱名散灑,㈦ 禮敬三寶,㈧ 修行五悔,㈨ 旋遶自皈,㈩ 唱誦金光明典。

四三、 金光明最勝懺儀

一卷。大藏第四十六册(九六一—九六三)。宋·四明沙門知禮集。

大段與前儀同,而觀慧文略。

四四、 釋迦如來涅槃禮讚文

一卷。大藏第四十六册(九六三—九六五)。宋·霅谿沙門仁岳撰。

四五、 天台智者大師齋忌禮讚文

一卷。大藏同上(九六六—九六七)。宋·沙門遵式述。

四六、 三千有門頌

一卷,二五二字。宋·忠肅公陳瓘述。七言頌,有九。

註釋一種

① 〔三千有門頌略解〕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册(一六二—一六九)。明·佛隴沙門真覺解。靈峰沙門智旭校。

此頌,言簡、意高、理深、旨備,誠法門之關鍵也。

陳瓘,字瑩中。官諫議。諡忠肅。受法於中立法師,爲法智五世孫。

瓘公,宋人也。作有門頌,垂五百年矣。太史開之馮公,諄諄於是,命余爲之解。二公用心不殊;且五百年,將非再來者與!閣筆敘。

附:瑩中居士與明智法師書、馮太史請解有門頌書、有門頌略解序——萬曆甲申馮夢禎撰。

後序:神廟初年,妙峰老人起而唱之。馮居士力請解有門頌,以爲士君子風;妙師辭達理瑩,遂使緇素翕然向化。于今又六十年……苟不讀此,安知三大五小之妙?苟不精熟三大五小,亦安知此頌此解之妙也哉。(蕅益大師)

四七、 台宗十類因革論

四卷。卍續藏第九十五册(四三三—四九二)。宋·沙門善月述。

經體論第一 經王論第二 隨緣論第三 習氣論第四 觀法論第五 二空論第六 被接論第七 教證論第八 壽量論第九 四土論第十。

四八、 天台傳佛心印記

一卷。大藏第四十六册(九三四—九三六)。元·虎谿沙門懷則述。

深明性具圓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同餘宗緣理斷九。

註釋一種

① 〔天台傳佛心印記註〕

二卷。卍續藏第一○一册(三九七—四一八)。明·幽溪沙門傳燈註。

四九、 性善惡論

六卷。卍續藏第一○一册(四一九—四七五)。明·天台山幽溪沙門傳燈述。

假託賓主,以性善惡而立論。近六萬言。

五○、 寶雲振祖集

一卷。卍續藏第一百册(四三三—四三九)。宋·四明石芝沙門宗曉編。

寶雲義通大師,乃四明尊者之師。曉公集其文二十篇,題曰「寶雲振祖集」。

五一、 螺溪振祖集

一卷。卍續同上(五一二—五一五)。宋·沙門元悟編。集螺溪義寂大師文十三篇。

五二、 金園集

三卷。卍續藏第一○一册(一○九—一二八)。宋·天竺寺慈雲沙門遵式述,法孫慧觀重編。

〔卷上〕 授菩薩戒儀、授五戒法、示人念佛方法及懺悔文、修盂蘭盆方法。

〔卷中〕 放生慈濟法門、梁朝高僧放生文、施食正名、施食法、施食文、答施食觀想問。

〔卷下〕 誡酒肉慈慧法門、誡五辛篇、熾盛光道場念誦儀中誡勸檀越文、改祭修齋疏文、改祭修齋決疑頌、野廟誌、三衣辨惑篇。

五三、 天竺别集

三卷。卍續藏第一○一册(一二八—一五六)。宋·天竺寺慈雲大師遵式述。

〔卷上〕 金剛般若經序、普賢觀經序、救拔燄口經序、阿彌陀佛經勸持序、南嶽禪師止觀後序、六妙門後序、方等三昧行法序、法華三昧儀勘定元本序、天台教觀目録並序、天台教隨函目録並序(附:手狀)、指要鈔序、武林山興聖院結界相序。

〔卷中〕 圓頓觀心十法界圖、上王丞相十界心圖頌、大悲觀音栴檀像記並十四願文、觀世音菩薩除七難感應傳、依修多羅立往生正信偈、往生西方略傳新序、新華嚴經賢首菩薩讚佛偈、十六觀經頌、念佛三昧詩並序、日觀銘、慎箴(附:爲檀越寫彌陀經正信偈發願文)。

〔卷下〕 爲王丞相講法華經題、摩訶止觀義題、答王丞相問天台教書、答王知縣書、杭州千頃衆請浄智大師住持開講疏、請雕大悲香像疏、授學徒崇矩論師訃請講辭、誡弟子本融闍梨、天竺寺僧思悟遺身讚並序、承天寺曉闍梨真讚、遐榻銘並序、囑弟子哀送、書紳、天竺寺十方住持儀、别立衆制、凡入浴室略知十事、纂示上厠方法。

五四、 重編天台諸文類集

僅存卷第十。卍續藏第一○一册(一五七—一六○)。宋·四明沙門如吉編。

諸文習氣類——引諸經論及諸疏等明諸教斷習義。

五五、 復宗集

僅存下卷。卍續同上(一七○—一七六)。宋·東掖沙門與咸述。

教證、方便、塵沙、辨浄土修證(有瑛法師者,以浄土境觀對台宗境觀以顯勝劣,故辨之)。

五六、 山家義苑

二卷。卍續藏第一○一册(一七七—一九一)。宋·雲間沙門可觀述。

〔卷上〕 雙游、金錍義十篇、總别、辯岳師三千書。

〔卷下〕 部教、定散、受戒普説、議蘭盆五章、初燄正義、料簡借别名通。

五七、 竹菴草録

一卷。卍續同上(一九一—一九九)。作者同上。

金剛經義、自答散出十問、大教唯心、法華開權、止觀揀境、普賢觀十種境界、議十法界十如是、本立教意、三藏教名、小本彌陀經五章、勸修西方説、諸宗立祖、受菩薩大戒請師。

續添附:跋六即頌、經體統要、金剛經三果正名。

五八、 圓頓宗眼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册(二○○—二○四)。宋·四明沙門法登述。

宗眼、原心、究性、明道、窮徧、談具、所傳、三觀、正宗、修性。

附:議中興教觀(卍續另作一目)。

五九、 三教出興頌註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册(二○五—二○八)。宋·四明石芝沙門宗曉註。

頌曰:

    釋迦降迹於迦維     周昭甲寅廿四歲

    穆王壬申五十二     如來八十歸真際

    滅後一千六十年     教法東傳漢明帝

    佛生四百二十二     老子方生定王世

    佛生四百七十七     孔子靈王方誕質

    爲報勞生稚子知     鼎分三足還歸一

此頌、自昔流傳,而不知著述之者。

六○、 不可刹那無此君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册(二二八)。宋·達磨山沙門義銛述。

七言頌,有九。此頌内外兼明,禪教並通。

六一、 北峰教義

一卷。卍續同上(二二九—二三六)。宋·沙門宗印撰。

三千章十科:出本文、辨三諦、明事理、簡權實、顯體用、述互具、譬喻、示别圓、對四土、判六即。

六二、 閑居編

五十一卷。卍續藏第一○一册(二七—一○八)。宋·孤山沙門智圓著。

序、記、文、書、詩等。即孤山圓法師文集耳。

六三、 山家緒餘集

三卷。卍續同上(二三七—二八○)。宋·四明沙門栢庭善月述。

〔卷上〕

教篇:開權通論、聲聞化源論、索車三一義、齊探經旨説、三分正義、三分餘義、三疑通説、部教大節義、無量義經同異體論、方便品題原旨、龍女成佛權實文旨、四伏疑釋難、六重本迹辨誤。

〔卷中〕

法華秘密例、三疊流變説、得得大要論、右繞議、圓宗修性離合論、性惡義、六即義、雙遊義、圓斷直説。

〔卷下〕

三法縱横義、秘密傳不傳義、置毒喻、論光明題旨、判提謂經釋難、識辨、三藏菩薩斷伏義、家家定頌説、涅 槃五佛子囘心義。

觀篇:觀境真妄論、心造文旨、三千總别義、十種境界義、示陀羅尼行位、授安心法義、香華體徧説、輔行普門子序略釋。

六四、 台宗精英集

五卷,但缺初卷。卍續藏第一○一册(二八一—三二六)。宋·仙都門人普容録。

〔卷二〕

聲聞正義、楞伽三記、方等記相、分身會異、龍女成佛、秘密教義、提謂攝屬、三疑權實、阿難乞乳。

〔卷三〕

四種華嚴、教證二道、六種性習、十行横學、别向圓修、身子退位、三品塵沙、小乘懺重、所聞法體、能詮教體、别佛成道、玄文四序。

〔卷四〕

焦炷辨惑、借别名通、二即習氣、合身尊特、事理二定、信相得益、光明定題、評經王説、六能辯惑、接正如佛。

〔卷五〕

寂光有相、四土横竪、教行五章、廣略五章、心佛辯説、觀經五章、定散二善、三科揀境、止觀一接、立陰正義、家家判頌、車體正義。

六五、 台宗教觀撮要論

僅存卷三、卷四。卍續藏第一○一册(三二七—三四三)。

序云:教觀撮要論,未見全書,不詳作者,及其卷數。然其第四卷末曰:先師頑空和尚三千説附。則其門人所著;而卷止於第四,必矣。此書多所發揮,惜不完整(沙彌覺潭序)。

〔卷三〕 論諸部經王、論光明經王、論輔行引大經明被接文、論聲聞攝屬、論三日喻文、論解謗别圓初心見佛、論立識生法、論華嚴聲聞有無、論玄文四序、論四種教證、論法華教主、論籤文四心同一行一緣、論當機結緣二衆、論含中發習、論三千餘義、論中諦具法、論部教之義、論四教破性、論籤文起心之義、論隱實施權。

〔卷四〕 論光明立題、論教行五章、論玄文引壽量證經體文、論玄籤指文例、論妙記釋中止一城文、論妙記釋轉法輪文、論三法無邊、論玄序十德、論萬乘數、論輔行十義評無情佛性、論玄籤稱味味例、頌解金錍四十六問、首衆南湖講光明玄題、觀經疏題、觀音玄題、法華文句題、十不二門題、入廣恩祝聖講題、先師頑空和尚三千説附。

六六、 隨緣集

四卷。卍續藏第一○一册(四九三—五二○)。清·嘉禾楞嚴講寺沙門靈耀著。

〔卷一〕 經序、緣起、疏、啓等二十六篇。

〔卷二〕 書、啓、傳等二十六篇。

天溪和尚傳:和尚諱受登,字景淳,别號初依。嘉禾秀水幽湖郁氏子。生於萬曆丁未(萬曆三十五年。一六○七)六月五日。康熙乙卯(十四年。一六七五)六月九日寂于仁和天溪之大覺菴。壽六十九。受沙彌戒於天童密雲和尚,圓比丘戒于曲水古德和尚。得法于桐溪和尚。傳天台教觀。年三十四,始住天溪。是靈耀之師。

〔卷三〕 源流,七篇(謂付衣拂與弟子)。

〔卷四〕 尺牘、書信二十八篇。

——即靈耀法師文集。此師,爲清代弘揚天台之法將,著有金剛經部旨,藥師經直解,普門品膚説,盂蘭盆經折中疏,楞嚴經觀心定解,四教儀集註節義等。

六七、 增修教苑清規

二卷。卍續藏第一○一册(三四四—三九六)。元·沙門自慶編述。

黄序:今圓覺雲外法師自慶,取故所藏本,重加詮次,正其舛誤,補其闕軼,而參考乎禪律之異同,爲後學復刻焉。……至正七年(一三四七),黄序。

大安序、自序、清規十門:

  • 祝讚門第一
  • 祈禳門第二
  • 報本門第三 佛降生、成道、涅槃等。諸祖忌等。
  • 住持門第四 議擧住持、請新住持、入院、退院等。
  • 兩序門第五 西序頭首、東序知事、列職等。
  • 攝衆門第六 剃髮儀、受戒護戒、辨道具、遊方等。
  • 安居門第七 誡勸門第八
  • 真歸門第九 住持示寂、亡僧。
  • 法器門第十

宋宗鑑撰釋門正統、志磐撰佛祖統紀,二書皆天台宗所撰之佛教史。正統撰於嘉熙間(一二三七—一二四○),統紀撰於咸淳間(一二六五—一二七四),相距不過三十年。後書大抵以前書爲藍本,增加史料而改造之,然前書未可廢也,故合論之。

二書皆仿「正史」體,本本紀、世家、表、志、列傳、載記等名目。

釋門正統者,以天台宗爲正統,立釋尊、龍樹爲本紀,天台東土諸祖爲世家,又有八志,志之後爲傳,末有載記,仿晉書十六國例,以天台以外諸宗入載記。

佛祖統紀則稍變其例,自釋尊、西土二十四祖、東土九祖,以至四明知禮,凡十七祖,均立本紀,以諸祖旁出爲世家,旁出者猶「正史」之諸王傳也。世家後列傳十二卷。傳後爲表,表後立九志,三十卷,居末,仿魏書例也。有山家教典志,猶諸史之藝文,專載天台宗著述目録;有名文光教志,猶地方志之藝文,專載有關天台宗之文;有諸宗立教志,載天台以外諸宗;有法運通塞志,其體爲編年;有歷代會要志,其體爲類事,則不獨天台一宗之事,凡考求佛、道二教交涉,及摩尼、火祅諸教歷史者,均可取資也(史籍概論)。

六八、 釋門正統

八卷。卍續藏第一三○册(三五七—四六三)。宋·良渚沙門宗鑑集。

〔卷一〕 釋尊本紀,大迦葉,阿難,商那和修,摩田地,毱多,提多迦,彌遮迦,佛陀難提,佛陀密多,脇比丘,富那奢,馬鳴,毘羅,天台高祖龍樹菩薩本紀,提婆,羅羅,僧伽難提,僧佉耶舍,鳩摩羅駄,闍耶那、槃駄、摩奴羅、鶴勒夜那,師子,天台祖父北齊南岳二尊者世家,大善,玄光,慧成,慧超,慧旻,天台教主智者靈慧大師世家。

〔卷二〕 山門結集祖師章安尊者世家,普明、智越、波若、法彦、大志、智璪、智晞、等觀、道悦,山門傳持教觀:法華、天宫、左溪三尊者世家,神邑、道遵、大義,山門記主荊溪尊者世家,普門、元皓、梁肅、無姓,山門授受:邃、修、外、琇、竦、宗、通七祖師世家,最澄、修雅、中興教觀法智大師世家。

〔卷三〕 身土志、弟子志、塔廟志、護法志。

〔卷四〕 利生志、順俗志、興衰志、斥僞志。

〔卷五〕 荷負扶持傳,遠、端、恩三師,孤山,文備,慶昭,繼齊,感潤,本支輝映傳,懺主,思悟,慧辨,元浄,從雅,若愚,扣擊宗途傳,浄覺,神智,靈照,可久。

〔卷六〕 中興一世:則全,崇矩,慧才,有臻,慧舟,瑩公,文璨,道因,二世:從諫,覃異,温其,若水,希最,繼忠,惟湛,處謙,處咸,有嚴,三世:中立,梵光,思恭,浄果,擇瑛,浄梵,藴慈,宗敏,擇卿,齊璧,應如,藴齊,仲閔。

〔卷七〕 中興四世十五傳——法隣,覺先,道琛,智僊,了然,如湛,法久,神焕,思梵,中皎,有明,可觀,晁説之,陳瓘,五世五傳——圓智,智連,與咸,慧詢,善榮,景咨,宗印,六世二傳——若訥,端信,七世——慧明,護法内傳,法誠,法嚮,恒景,飛錫,楚金,智琰,行滿,王安石,子昉,楊傑,能公,思浄,元頴,鍾離松,江公望,吴克己。

〔卷八〕 護法外傳,曇鸞,劉虬,傅大士,僧稠,抱玉,皎然,延壽,賛寧,戒珠,法端,義天,永道,子光,葉適,禪宗相涉載記,菩提達磨,慧可,慧能,懷海,玄覺,賢首相涉載記,法順,法藏,澄觀,宗密,子璿,浄源,義和,慈恩相涉載記,玄奘,基,律宗相關載記,道宣,元照,密宗思復載記,金剛智,不空,無畏,一行,補遺,後序,慧命,慧耀,法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