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127

一八三、 大慧普覺禪師語録

三十卷。武庫一卷。大藏第四十七册(八一一—九五七)。宋·藴聞等編。

住徑山能仁禪院語録四卷(卷一—四) 住育王廣利禪寺語録一卷(卷五) 住徑山語録卷第六(塔銘附)。

師諱宗杲。宣州寧國人。姓奚氏。十七離俗。不欲居鄉里,從經論師,即出行四方。始從曹洞諸老宿遊,既得其説,歎曰:是果佛祖意耶?去之。謁湛堂準,準識師眉睫間,久謂之曰:子談説皆通暢,特未可以敵生死。吾今疾革,他日見川勤,當能辦子事。勤即圜悟師也。湛堂逝,師謁丞相張公無盡,求準塔銘,無盡門庭高於天下,士亦小許可見,師一言而契,即下榻,朝夕與語,名其菴曰「妙喜」,字之曰「曇晦」,且謂子必見圜悟師,吾助子往。於天寧見勤,一日陞堂,師豁然神悟,以語勤,勤曰:「未也,子雖有得矣,而大法故未明。」又一日,勤擧演和尚有句無句,師於言下得大安樂法。……師於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八月十日示寂於徑山明月堂,壽七十五,夏五十八。

住江西雲門菴語録卷第七 住福州洋嶼菴語録卷第八 雲居首座寮語録卷第九

語録卷第十 頌古。

偈頌卷第十一 讚佛祖卷第十二 普説卷第十三至十八 法語卷第十九至二十四 書卷第二十五至三十

一八四、 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

一卷。大藏同上(九四三—九五七),卍續一四二(四六○—四七五)。參學道謙編。

大慧於古德語要中,擧示其機鋒嚴峻者,以己所見而提唱之,凡百十四條。

名武庫者,乃紹興十年春,信無言等,聞師語古道今,聚而成編,福清真兄,戲以杜預傳中「武庫」二字爲名。及庚午,師偶見是集,曰:「其間亦有是我説話,何得名爲武庫?」以是知武庫之名實非師意。(大慧年譜癸酉條)

一八五、 禪宗雜毒海

二卷。卍續藏第一二一册(二四—五一)。參學法宏、道謙編。

内題大慧普覺禪師語録。前有祖慶書序,後有祖慶跋。

一八六、 大慧普覺禪師年譜

一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四册(語録三十卷,武庫一卷,亦在此册。)宋·祖詠集。張掄序,宗演跋。

一八七、 正法眼藏

六卷。卍續第一一八册(一—七八)。宋·徑山大慧宗杲禪師集并著語。

沙門圓澄序曰:我大慧老人,承悲願力,運無畏心,決擇五家,提挈最正者,凡百餘人,裒以成帙,目曰「正法眼藏」。是書也,如懸白澤裘,精妖喪魄;秉金剛劍,魔外潛踪。四七古錐宗眼,二三老漢家珍,不涉程途,一覽具足;知爲後學指南,無加此矣!

卷初著語云:予因罪居衡陽,杜門循省外,無所用心。間有衲子請益,不得已,與之酬酢;禪者沖密、慧然,隨手抄録;日月浸久,成一巨軸。沖密等持來,乞名其題,欲昭示後,使佛祖正法眼不滅,予因目之曰:正法眼藏。即以琅琊爲篇首,故無尊宿前後次序、宗派殊異之分,但取徹向上巴鼻,堪與人解黏去縛,具正眼而已。

東林道顔禪師,古尊宿語録卷四十七:東林和尚雲門菴主頌古,一卷。宋·卍菴道顔説,悟本録。

感山曉瑩禪師,著有「羅湖野録」、「雲卧紀譚」。

一八八、 羅湖野録

二卷。卍續藏第一四二册(四八一—五○二)。宋·江西沙門曉瑩集。

愚以倦遊,歸憩羅湖之上,杜門却掃,不與世接;因追繹疇昔出處叢林,其所聞見前言往行,不爲不多,或得於尊宿提唱,朋友談説;或得於斷碑殘碣,蠹簡陳編。歲月浸久,慮其湮墜,故不復料揀銓次,但以所得先後,會粹成編,命曰「羅湖野録」。……紹興乙亥(一一五五)曉瑩序。

趙清獻公、西余浄端、空室道人、黄魯直、蹣菴成、玉泉皓、忠道者、資福善、羅漢小南、大覺、富鄭公、圓照本、明教嵩、性空菴主、潙山小秀、護國元、靈源清、復首座、芭蕉泉、五祖演、天寧則、廣道者、龍牙才、西蜀表自、世奇首座、東明遷、薦福本、黄龍震、上方岳、徐龍圖、寂音洪、報本元、祐上座、佛眼遠、何山辯、淳藏主、潘興嗣、妙喜、雲居舜、甘露圓、投子聰、佛慧泉、湛堂準、惟正然、蘇子由、大潙智、佛眼、廣慧連、華藏民、空首座、智度覺、禾山方、楊大年、龍翔肱、黄龍菴主、璣道者、三祖會、天童覺、西蜀顯、吴偉明、虎丘隆、靈源、吴恂、潛菴元、明州智朋、寶峰、死心、顯首座、佛鑑、啓霞宏、馮濟川、闡提照、薦福本、清素侍者、佛眼遠、仰山偉、端和尚、無盡居士、死心、程待制、定慧信、蔣頴叔、谷隱顯、雲蓋智、教忠光、和菴主、百丈珍、慧日雅、靈巖安、羅湖野録跋(妙總)。

一八九、 雲卧記譚

二卷。卍續藏第一四八册(一—二六)。宋·感山沙門曉瑩録。

富弼頌書、秀紫芝文、東山吉、仁宗問大覺、黄龍頌三關、周茂叔青松社、禪公頌古、齊己粥疏、查道僧堂記、佛心才、無盡送羽士、明大禪持鉢、修演入定、鼓山刊録、囘石頭録敘、道潛參寥子,自雲厨堂記、大慧寓韓駒齊、慈雲陳詞、羅漢系南、飯僧嚫金、泉入黄龍室、雪竇持、龍牙從密、英鐵觜、西湖清淳、汪澡會諸山、嚴陽尊者、大慧雲峰後身、程闢招老南、劉公觀音石像、浄遜燒虱法語、喻彌陀、温公修造、莫將謁南堂、妙應風鑑、李覯恭伯、修仰書記、訥叔至東林、果公示欺客、真浄行寶蓮、徑山本首座、才蘇嚕、宣首座、圓悟書王梵志頌、楚安方、舟峰慶老、御註圓覺經、海會守從、楊麟出家、圓鑑遠公、寂音獲遣。

尼慧光説法、孝宗原道辨、隆慶閑、泉大道頌、大悲閑長老、佛印謁王荊公、老華嚴出世、無際掃塔、惟正禪師、南老答鄒長者、嚴朝康頌古、文殊道、饒節從釋氏、且公頌古、蘇軾讚泗州、信園頭能詩、皓布裩塔銘、尼真如參道、保寧璣道者、馮氏讚大慧、岳林寺重建、簡上座、尊宿漁歌、大慧再訪無盡、謙問張浚、端故事、辯粗、大覺乞歸山、蘇轍謁佛印、雪堂行、達磨讚、蘇轍左遷、陳堯佐誌墓、報本元嗣書、野軒詩頌、徐禧問靈源、無盡微詰、永道抗辯、伊蒲塞、達觀性辯、蘇軾衲衣、無著道閑、佛慧北邙行、政書記詩、雲卧長書。

—作者初居雲卧,山頂高寒,非老者所宜,時病,乃徙居曲江之感山。身閒無事,遇賓朋過訪,無可藉口,則以疇昔所見所聞公卿宿衲遺言逸跡,擧而資乎物外談笑之樂,記成此書。

師之氏族不詳。字仲温。歷參諸方,頓明大事,嗣法於大慧杲禪師。晚年歸隱江西羅湖畔,杜門不與世接。南宋紹興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十月,撰「羅湖野録」、「雲卧紀談」。年壽並缺。

羅湖野録與雲卧紀談,皆筆記體;雖綺麗不及林間録,而徵實過之,南宋以來,修僧史者,鮮不利用其書也。

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秦檜將議和,罷韓世忠等軍,下岳飛於獄。時大慧正主徑山,建千僧閣成,徒衆二千,侍郎張九成恒與往來。檜恐其議己,謫九成南安軍(屬江西省),宗杲編置衡州(湖南省);二十年,移梅州(廣東省)。二十五年十月,檜卒;十二月,復九成等官,宗杲亦聽令自便。杲於二十六年正月離梅州,二十八年復住徑山,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寂。計在衡十年,在梅六年;患難相隨者甚衆,瑩即其中之一人。今紀談末附有與遯菴宗演書,力正祖詠撰大慧年譜之失;故宗演重訂大慧年譜多據之,亦以其從大慧久,見聞較切也。

是書前有紹興二十五年自敘,云:「歸憩羅湖時作,故曰羅湖野録。」末有紹興三十年,無著道人妙總跋。妙總,尼也,與瑩同學,至契。跋云:

妙總窮居村落,不聞叢林勝事久矣。比者江西瑩仲温遠自雙徑來訪山舍,娓娓談前言往行,殊慰此懷。徐探囊得羅湖野録一編,所載皆命世宗師與賢士大夫言行之粹美,詳覽熟思,不忍釋手,亦足見仲温爲道爲學之要,其抄心賢於人遠矣,當與天下好事者共之。

妙總爲丞相蘇頌孫女,與瑩均見大慧年譜紹興八年條,嘉泰普燈録十八及五燈會元二十有傳。晚住平江資壽,開堂説法,道譽甚著。其語録有「茫茫宇宙人無數,幾個男兒是丈夫」之句,慨當時國勢之不振也。

佛祖通載卅一言妙總卒於乾道六年(一一七○),年七十六。果爾,則紹興三十年爲瑩跋羅湖野録時,年六十六矣,二人蓋老同學也。(以上史籍概論)

悟明禪師,號晦翁,福州人。鼓山木菴安永法嗣。住泉州崇福寺,杭州浄慈寺。纂修聯燈會要:

一九○、 聯燈會要

目録一卷,燈要三十卷。卍續藏一三六册(二○八—四七五)。宋·崇福沙門悟明集。

余淳熙癸卯,坐夏永嘉之中川,因閲傳燈、廣燈、前輩、當代諸大老録,採摭其具撤向上巴鼻,可以開鑿人天眼目者,六百餘家,提唱機緣,問答語句,拈提古今,得其要妙者,各逐本人章次收録,離爲三十卷,命曰「聯燈會要」。唯臨濟、雲門二宗,自汾陽昭、雪竇顯而下,罕得其録,今所編者,十之二三。續燈所載,似無取焉。宋·淳熙十年(一一八三)。(序)

七佛、西天二十八祖、東土六祖、四祖旁出、五祖旁出、六祖法嗣十五人、南嶽下,至第十八世、青原下,至十五世(以上至卷二十九)。

〔卷三十〕 心王銘、誌公十二時歌、十四科、信心銘、證道歌、參同契、草菴歌、息心銘、趙州十二時歌、羅漢琛和尚明道頌、同安十玄談、法眼唯心頌、澄觀國師答皇太子心要、普安和尚頌。

寶曇禪師,亦名少曇,號少雲。四川許氏子。參大慧杲,嗣其法。住延壽禪院。時稱橘洲老人。撰「大光明藏」。

一九一、 大光明藏

三卷。卍續藏第一三七册(三八五—四五四)。宋·沙門寶曇述。

七佛,西竺二十八祖,震旦祖師,南嶽下,至風穴延沼。青原下,至洞山、雪峯。又、臨濟:汾陽善昭至大慧宗杲。

發明佛祖事業,概擧則有二十四門:一明門户家世,二明付授委託,三明祖父氣分,四明囦辯廣略,五明明修竊發,六明超宗軼量,七明全機正用,八明朋友箴規,九明妙叶敲唱,十明格物副機,十一明毫釐間隔,十二明露智絶待。又共十二者:識鑑先導,擿伏全器,望氣求嗣,安禍就難,摧邪救弊,外氣感通,固護密因,年譜先後,妙悟遲速,風土休戚,規正師法,温養應化。今諸方拈提代别者,特其妙叶敲唱一門,餘門則缺。……咸淳改元,四明比丘紹明書于鳳山陳寺。

佛照德光禪師,古尊宿語録卷四十八,有:佛照禪師奏對録,一卷。

一九二、 雲居率菴梵琮禪師語録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一册(五五—六四)了見等編。

延勝禪院、真如禪院語録,東湖巷居語,頌古,佛祖贊,歌偈。

寒山拾得:

    寒拾相逢便拍肩     雙收雙放笑掀天

    古今一片閑田地     露出尋常苕菷邊

布袋:

    眼冷千江月     眉横萬疊山

    杖頭挑布袋     信脚到人間

羅漢菜:

    根塵脱落超諸有     豈與尋常種草同

    塞斷衲僧三寸舌     横身鉢裏展神通

一九三、 北磵居簡禪師語録(内題北磵和尚語録)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一册(六四—八四)。大觀編。

般若院、光孝、觀音、大覺、圓覺、彰教、顯慶、崇明、慧日等寺萬歲院、光孝寺語録。

小參、秉拂、告香普説、法語、頌古、偈頌、贊、小佛事、佛事。

師名居簡,字敬叟。蜀之潼川王氏子。以其寓杭州浄慈之北磵日久,故人皆稱其爲北磵云。嗣育王德光。

一九四、 物初大觀禪師語録(内題物初和尚語録)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一册(八五—一○○)。門人德溥等編。

拾得收菜滓:

一機不副 截斷千差 瓶瀉妙答 綴齒粘牙 何如在國清寺裏 偷佛飯食菜滓

人我擔:

    分人分我謾多端     一串黄金鎖骨寒

    善賈何曾停死貨     明明擔出與人看

性空:

    萬有俱該等太虚     更須拈却趙州無

    如今若欲知端的     舜若新添頷下鬚

大觀下,晦機元熙,無録。

一九五、 勅修百丈清規

八卷。卍續藏第一一一册(二三六—二八九)。元·沙門德輝重編。

師諱德輝,號東海。元代人。晦機元熙法嗣。住後百丈山。元·元統三年(一三三五)秋,奉順帝詔,編此清規,笑隱大訢爲之校正。

法系:大慧宗杲—拙菴德光—北磵居簡—物初大觀—晦機元熙——東海德輝 └—笑隱大訢。

祝釐章第一 故恩章第二 報本章第三 尊祖章第四 住持章第五 兩序章第六 大衆章第七 節臘章第八 法器章第九

註釋一種

① 〔百丈清規證義記〕

十卷。卍續同上(二九○—四三七)。清·沙門儀潤註。

師諱儀潤,號源洪。住苕上龍真寂寺。清·道光三年(一八二三)著。餘不詳。

此書,蕅益大師評云:「百丈清規,久失(百丈)懷海禪師本意,並是元朝流俗僧官住持杜撰增飾,文理不通。今人有奉行者,皆因未諳律學故也。」(重治毘尼事義集要卷十五、第十二頁。)又云:「百丈清規,元朝世諦住持穿鑿,尤爲可恥!」(沙彌十戒威儀録要)

一九六、 笑隱大訢禪師語録

四卷。卍續藏第一二一册(一○一—一二七)。門人廷俊等編。

烏囘、報國、中天竺、集慶等寺語録,真贊、偈頌、序、題跋。

華嚴設教,由悲、智、行、願,而至無相、無作、無願,入于一真法界;迨至末卷,復繫以普賢十種弘願;蓋結集者示人以進修不輟,猶天四時循環無終,使民事因之,以春作而冬藏,歲功既成而復興春作也。(題行願品)

佛照下,有浙翁如琰,未見録。琰之法嗣,有録者,五位:大川、偃溪、淮海、介石、晦巖。

大川普濟禪師,語録一卷。又撰「五燈會元」二十卷。此書,取:道原之景德傳燈録,李遵勗之天聖廣燈録,惟白之建中靖國續燈録,悟明之聯燈會要,正受之嘉泰普燈録;撮其要旨,彙爲一書,故名五燈會元。删薙冗雜,頗爲簡要。其考論宗系,亦最詳明。詳述於後。

一九七、 大川普濟禪師語録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一册(一五六—一七三)。門人元愷編。

師名普濟,大川,其自號。四明奉化六詔張氏子。父友崇,母俞氏。有善操。平居,飯水雲,施芒履。常願得佳子,業儒持家外,又願得學佛而出家者,則善可以及其族。果生三子,師其季也。年十九,依香林院文憲師薙染受具。先學律,次習教。一日,幡然曰:持犯束身,義學支離,何能超生死乎?乃捨教而入禪。參淛翁,明大事……寶祐元年(一二五三)寂,壽七十五,弟子七十餘人。

一九八、 五燈會元

目録二卷。卍續藏第一三七册(四五五—四八二)。會元二十卷,卍續藏第一三八册(一—四一六)。宋·沙門普濟集。

五燈者:

  • 一 〔景德傳燈録〕 法眼宗道原撰。
  • 二 〔天聖廣燈録〕 臨濟宗李遵勗撰。天聖(一○二三—一○三一)距景德(一○○四—一○○七)不遠,各宗世次,增加無幾,惟於景德録章次,略有更易,人數及句語,略有擴充,故不名續而名廣。
  • 三 〔建中靖國續燈録〕 雲門宗惟白撰。建中(一一○一)距景德近百年,其書志在續道原書,故名續燈録。
  • 四 〔聯燈會要〕 南宋·淳熙十年(一一八三),臨濟宗悟明撰。距建中靖國約八十年,其書志在合北宋三燈爲一書,而續其所未備,故曰聯燈會要。
  • 五 〔嘉泰普燈録〕 雲門宗正受撰。嘉泰(一二○一—一二○四)距建中靖國約百年,距淳熙不過二十年,然此書實未見聯燈。因天聖、建中二録不載師尼及王臣,故特補之,曰:「燈之明不擇物而照,何獨收比丘而遺帝王公卿師尼道俗耶!」惜其照之不普,故著書名普。

右五燈,各三十卷。中多重複,普濟删繁就簡,合五燈爲一,故名曰會元。

自景德録頒行後,不滿二十年,而李遵勗即廣之;不滿三十年,而王隨復删之爲玉英集十五卷。據袁本晁志:「隨以傳燈録繁冗難觀,删爲此録。景祐甲戌(一○三四)上之,詔書奬答。」有致堂胡氏序,見斐然集十九,名傳燈玉英節録序;又見通考經籍考。陳氏解題於「雪峯廣録」條下,謂:「隨與楊大年,皆號參禪有得者。」是燈録之編,不能盡如人意。今觀廣燈録與玉英集,均未見能勝景德録,則改編亦殊不易也。

然五燈總一百五十卷,疊床架屋,誠有歸併删除之必要。

會元由一百五十卷,縮爲二十卷,表面似減去原書七分之六,而内容實減原書二分之一耳。會元卷厚,清藏改方册爲梵莢,析爲六十卷,其原卷之厚可知也。

五燈向以南嶽、青原分敘,以下不復分宗。世次既多,支派繁衍,大宗難於統攝,自應分立小宗,以爲之樞杻,庶閲者沿流溯源,易得要領。普燈録於南嶽、青原之下,復注小宗,較爲明晰。然每於一卷之内,南嶽、青原間出,轉覺迷離。會元後普燈約五十年,各卷宗派分明,其法更爲進步,故内學外學,均喜其方便;元、明以來,士大夫之好譚禪悦者,遂無不家有其書矣。自五燈會元出,而五燈遂少流通。

五燈會元總目:

  • 〔卷一〕 七佛至東土六祖。
  • 〔卷二〕 四、五、六祖法嗣及應化聖賢。
  • 〔卷三、四〕 南嶽讓至五世。
  • 〔卷五、六〕 青原思至七世及未詳法嗣。
  • 〔卷七、八〕 青原下二世至九世。
  • 〔卷九〕 南嶽下二世至八世—潙仰宗。
  • 〔卷十〕 青原下八世至十二世—法眼宗。
  • 〔卷十一、十二〕 南嶽下四世至十五世—臨濟宗。
  • 〔卷十三、十四〕 青原下四世至十五世—曹洞宗。
  • 〔卷十五、十六〕 青原下六世至十六世—雲門宗。
  • 〔卷十七、十八〕 南嶽下十一世至十七世—黄龍派。
  • 〔卷十九、二十〕 南嶽下十一世至十七世—楊岐派。

最可異者:法眼宗成立最遲,應列雲門之後,今乃列臨濟之前,頗爲世所譏議。試解釋之:蓋以法眼先絶,止於青原十二世,不溯其始,而計其末,應列在臨濟之前。清初、洞下永覺元賢撰繼燈録凡例,則以此爲抨擊會元口實矣。曰:「五宗次序,景德録及正宗記俱先青原,後南嶽,大川(普濟)乃私黨己宗,以南嶽先青原;又恐人諍論,故復以法眼先臨濟,紊亂極矣」云云。其實,景德録於各卷敘述,亦先南嶽後青原;惟卷五敘六祖法嗣時,青原先於南嶽耳。此固無聊之争,而斤斤不已,亘數百年而未息也。

普濟,四明奉化張氏子。與撰聯燈之悟明,同出於臨濟之楊岐派,爲大慧杲三世孫。以世法論之,濟與明爲同曾祖昆弟,然濟並不黨於明。聯燈卷十九,於石頭遷法嗣大顛和尚下,增入韓文公問師之語句,會元卷五仍之;聯燈卷二十,復以韓愈爲大顛法嗣,並有語句四則,頗爲識者所笑,會元卷五則删之矣。又北宋雲門盛時,與雲門競者僞造天王碑,以天王嗣馬祖,會元卷七,以此事附小注,而不敢公然列天王於馬祖之下,如後來佛祖通載等所爲,亦足見其審慎。(以上史籍概論)

一九九、 偃溪廣聞禪師語録

二卷。卍續藏第一二一册(一二七—一五五)。

師,候官林氏子。世業儒。母陳氏,夢僧振錫入室,娠而生師。年十五出家。十八受具。初謁印鐵牛,徧參長老……連住八山,幾四十年。景定四年(一二六三)六月十四日示寂。住世七十五年,坐夏五十八。

偃溪法嗣,有:枯崖圓悟,雲峰妙高。悟著枯崖漫録。雲峰法嗣智徹,著禪宗決疑集。

二○○、 枯崖和尚漫録

三卷。卍續藏第一四八册(七二—九四)。

枯崖集平昔所聞見宗宿入道機緣、示衆法語,及殘編短碣,名字未上于燈者,隨所筆,名曰漫録。經偃溪筆點,而後付刻云。(陳信菴序)

此書所記,皆近世(南宋末)善知識。(林希逸題於景定四年·一二六三)如:無準範、雙杉元、枯樁曇、西山亮、介石朋、荊叟珏、痴絶冲、石田薰、枯禪鏡、松源岳、東山源、北磵澗、雲卧瑩、秀巖瑞,等禪師事蹟、法語等。

二○一、 禪宗決疑集

一卷。大藏第四十八册(一○○九—一○一六),卍續藏第一一三册(四八五—四九二)。元·西蜀野衲智徹述。

示提話頭功夫次第。

源湛流清門、離塵精進門、却步復陞門、退墮策勵門、懈怠勉勤門、執碍決疑門、失正究竟門、徹底窮淵門、指本還真門、順息免患門、上根利器門、禪林静慮門、幽居正派門、祇園聖衆門、覺悟玄宗門、歸源實際門、體用雙修陰翊王化、雙林遺戒衆等遵依、懺悔法門菩提行願、憶昔出塵承兄警誡、復懲懈惰止境息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