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117

二一、 雙峰山曹侯溪寶林傳

九卷(原十卷)。中華藏第一輯線裝第七十五册。唐·沙門智炬集(缺卷七、九、十)。

寶林、即韶州曹溪寶林寺。智炬、唐志作智矩,傳寫之誤。

此書爲禪宗史惟一史料,景德録及傳法正宗記均取材於此。惟其言不雅馴,薦紳難言,故正宗記用之而復貶之。正如吾人今日欲考中國天主教史,不能不用傳教士所著之書也。

然此書自明以來,已不見著録。元末虞集序佛祖通載,謂「寶林等傳,久已失傳」。宋史藝文志有寶林傳録一卷,云「不知作者」,當是一殘本。至元法寶勘同録作九卷,想已缺一卷。又題曰:「宋陵沙門智炬集」,「宋陵」爲「朱陵」之譌,朱陵者,南嶽也。

宋·咸淳間,本覺撰釋氏通鑑,繋此書於唐·貞元十七年條下,曰:「金陵沙門惠炬,天竺三藏勝持,編次諸祖傳法偈讖,及宗師機緣,爲寶林傳。」釋氏稽古略因之,又改金陵爲建康,蓋皆未見原書也。釋門正統卷八義天傳,言:「遼國曾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録,六祖壇經、寶林傳,皆被焚。」此亦傳本希少之一因。

始吾讀釋門正統、佛祖統紀等天台宗撰述,數攻擊此書,求之久而未獲。一九三三年,日本發見一寫本,僅存第六卷,以爲奇寶,先在東方學報發表,復由東方文化學院東京研究所珂羅板印行。一九三四年,吾人亦在山西趙城縣廣勝寺,發見卷子刻本一部,存一、二、三、四、五、八等六卷,爲金初民間刻本,在宋則爲紹興間也。一九三五年收入宋藏遺珍,改爲方册本,影印以行。(以上録中國佛教史籍概論)—中華藏第一輯後段即宋藏遺珍。兹録其内容如下:

〔卷一〕

釋尊及初祖。

第一品 缺。第二品 亦有缺文。

度衆付法章涅槃品第三 明付法事。

世尊告摩訶迦葉:吾以清浄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將付於汝,汝當護持。並刺副二傳化,無令斷絶。佛爲迦葉重説偈言:

    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法。

説偈已,復付金縷僧伽梨衣,令授補處慈尊。

第一祖大迦葉章結集品第四 婆耆德政章徵述品第五

〔卷二〕

二祖至八祖。

第二祖阿難章中流寂滅品第六 第三祖商那和修章降火龍品第七 第四祖優波毱多章化三尸品第八 第五祖提多迦章仙受化品第九 第六祖彌遮迦章除觸器品第十 第七祖婆須密章梵王問品第十一 第八祖佛陀難提章白光通貫品第十二

〔卷三〕

九祖至十七祖。

第九祖伏駄密多章品名缺 第十脇尊者章預感金地品第十四 第十一祖富那夜叉章察馬鳴品第十五 第十二祖馬鳴菩薩章現日輪品第十六 第十三祖毘羅尊者章他心知疑品第十七 第十四祖龍樹菩薩章辯天戰品第十八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章興百論品第十九 第十六祖羅羅多章取甘露品第二十 第十七祖僧伽難提章辯金河品第二十一

〔卷四〕

十八祖至二十二祖。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章簷狗品第二十二 第十九祖鳩摩羅多章試神足品第二十三 第二十祖闍夜多章示終神力品第二十四 第二十一祖婆修盤頭章擧太子品第二十五 第二十二祖摩拏羅章伏術師品第二十六

〔卷五〕

二十三、二十四祖及師子弟子。(前段缺文,故缺第二十七品目)。

摩拏羅印國土章指泉示化品第二十八 第二十三祖鶴勒尊者章辯難氣品第二十九 第二十四祖師子比丘章辯珠品第三十 師子弟子章撗師統引品第三十一

〔卷六〕

二十五、二十六祖。

三藏辨宗章示化異香品第三十二 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章焚衣感應品第三十三 婆舍斯多濟儲見乳章弁瑞日月品第三十四 第二十六祖不如密多章辨毒龍地品第三十五

—此卷藏本原缺,今據日本昭和八年東方學報第四期所載常盤大定發現第六卷補入。

〔卷七〕 缺。

〔卷八〕

二十八至三十祖。

達摩行教游漢土章布六葉品第三十九 第二十九祖可大師章斷臂求法品第四十 第三十祖僧璨大師章却歸示化品第四十一

〔卷九〕 缺。

〔卷十〕 刻藏時已缺。

至元法寶勘同録著録九卷,當即此本。蓋原缺第二、第十兩卷,第二卷以「聖胄集」補之,仍缺第十卷也。

惟寶林傳原書並不佳,不過取其爲古本而已。傳法正宗記雖採此書,然正宗論卷上,亦謂:「其文字鄙俗,序致煩亂,不類學者著書;或錯誤差舛,殆不可按;是必所承西僧,泛傳不審,而傳之者又不能裁之」云云。

今觀其書,即以年代一節論,舛誤者十之八九,蓋依據一俗陋年表所爲;而景德録仍之,如一祖至十三祖各章是。有經景德録改正者,如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二祖各章是。有景德録改而仍誤者,如二十一、二十四祖各章是。此正宗記所以遇有年代處,則盡删之,知其不足取信也。

其卷八載:

「達摩以梁武帝大同二年丙辰十二月五日丁未終於洛州禹門,二十八日庚午,昭明太子奉勅撰碑文,時魏太和十九年十二月」云。按梁·大同二年,不當魏·太和十九年(梁·大同二年,公元五三六。魏·太和十九年,公曆四九五)。梁·大同二年十二月丁卯朔,其五日非丁未(是辛未);二十八日亦非庚午(是甲午)。據梁書八,昭明太子以中大通三年辛亥(五三一)四月薨,年三十一。大同二年,昭明卒已五年矣,何能爲達摩撰祭文?此真可爲噴飯者也。同卷又有二十九祖(即東土二祖)可大師碑,題唐内供奉沙門法琳撰,法琳見續高僧傳二四,又有唐彦悰撰法琳别傳。法琳未聞掌内殿道場,何云内供奉?據贊寧僧史略,内供奉授僧,始自唐肅宗,唐初何能有内供奉沙門?此謬之顯然者。且法琳著述存於今者,尚有破邪論、辯正論等,其風格絶與可大師碑文不類。

碑又有「東山之法,於是流焉」之句。因東土四祖信與五祖忍,並曾住蘄州東山寺,後人始目其法爲東山法門。四祖寂於永徽二年,五祖寂於高宗上元二年,琳先以貞觀十四年寂,何能於二祖碑預有東山法門之語?此皆不足信者也。

惟其書撰自中唐,傳世已古。一九三五年河北省磁縣出土之元和十二年李朝正重建梁武帝達摩碑,其文即出於此。又其所載師子以後世系,與今本壇經全同,皆足資考證,正不必以其鄙俚而廢之也(以上録史籍概論)。

二二、 歷代法寶記

一卷。大藏第五一册(一七九—一九六)。作者不詳。

亦名師資衆脈傳,亦名定是非摧邪顯正破壞一切心傳,亦名最上乘頓悟法門。

漢明帝夢金人,佛法東來,譯四十二章經。次依付法藏傳,歷敘初祖摩訶迦葉傳至師子比丘。次斥浄覺造之「楞伽師資血脈記」以求那跋陀羅爲第一祖事。次述初祖菩提達摩多羅至六祖能禪師。次述智詵、處寂、無相、無住、四師相承,詳述無住。末附:大曆保唐寺和上傳頓悟大乘禪門門人寫真讚並序。

智詵,汝南(河南省)人,姓周。十三出家。初依玄奘學經論,後投馮茂山禮五祖,嗣五祖法。住四川資州德純寺。萬歲通天二年(六九七),受則天詔,入内,賜與達磨所傳袈裟。長安二年(七○二)示寂,世壽九十四。

處寂,綿州人,姓唐。智詵法嗣。開元二十年(七三二,一作二十四年)四月,密傳袈裟與無相。是年五月示寂,世壽六十八。

無相,姓金,新羅王族。得法衣後,居谷山石巖下。寶應元年(七六二),遥付衣法與無住,五月示寂,世壽七十九。

無住,鳳翔郿縣(陝西省)人,姓李。據圓覺大疏鈔,無住得法於嵩山慧安弟子陳楚章,與法寶記所説異。大曆九年(七七四)示寂,世壽六十一。

法系:

​ ┌——六祖慧能 五祖弘忍——┤——嵩山慧安——陳楚章 ┐保唐無住 ​ └——資州智詵——資州處寂——浄衆無相 ┘

——智詵曾遊奘公之門,可疑者一;所傳袈裟,尤爲可疑者二。

二三、 禪門師資承襲圖(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册(四三三—四三八)。裴相國問,沙門宗密答。

四祖下出牛頭宗爲旁,三傳至徑山道欽。次明北宗神秀、老安、智詵,道德最著,爲高宗所師敬。

南宗,以慧能大師爲六祖,荷澤神會爲第七祖,以南嶽讓爲傍出,傳馬祖道一,稱洪州宗。

法系:一説:六祖—神會—法如—南印—道圓—宗密。

一説:六祖—神會—南印—道圓—宗密。

—是謂荷澤宗。

二四、 神會和尚語録

一九七五年,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日本大正大藏經正續篇一百册,於第八十五册末,增印胡適博士校寫本「神會和尚語録」四卷:

  • 〔卷一〕 神會語録第一殘卷,約一萬三千字。
  • 〔卷二〕 神會語録第二殘卷—南宗定是非論,約二千字。
  • 〔卷三〕 神會語録第三殘卷,約三千字。
  • 〔卷四〕 頓悟無生般若頌殘卷—荷澤大師顯宗記。

各卷後面皆有胡適博士跋。

史論:一九二九年,胡適撰荷澤大師神會傳;一九三四年,記北宋本六祖壇經;均謂:「今本壇經所載師子以後世系,爲契嵩和尚所改。」並謂:「今本景德録,亦依契嵩説追改,非景德録原本」云云。時寶林傳尚未復出,故推論如此。其實今本壇經與寶林傳同,其説遠在中唐,爲景德録、正宗記等所依據,不自契嵩始也。至謂今本景德録爲依嵩説所追改,亦非,因景德録後尚有天聖廣燈録,所載亦與寶林傳同;能改景德録,未必能改天聖録,更未必能改寶林傳也(史籍概論寶林傳條末)。

二五、 禪宗永嘉集(永嘉集,永嘉禪宗集)

一卷。大藏第四十八册(三八七—三九五)。唐·慎水沙門玄覺述。

唐慶州刺史魏静序。

慕道志儀第一 戒憍奢意第二 浄修三業第三 奢摩他頌第四 毘婆舍那頌第五 優畢叉頌第六 三乘漸次第七 事理不二第八 勸友人書第九 發願文第十

註釋二種

① 〔禪宗永嘉集註〕

二卷。中華藏第三輯線裝第八册(三七七三—三七九八)。宋·石壁沙門行靖註。

② 〔永嘉禪宗集註〕

二卷。卍續藏第一一一册(二○○—二三五)。明·天台山幽溪沙門傳燈重編並註。

大章分爲十門:皈敬三寶第一 發弘誓願第二 親近師友第三 衣食誡警第四 浄修三業第五 三乘漸次第六 事理不二第七 簡示偏圓第八 正修止觀第九 觀心十門第十

—此集,知津收入天台宗。今依大藏,仍入禪宗。

二六、 永嘉證道歌

一卷。大藏第四十八册(三九五—三九六)。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絶學無爲閒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

    夢裏明明有六趣,    覺後空空無大千。

    從他謗,任他非,    把火燒天徒自疲;

    我聞一似飲甘露,    銷融頓入不思議。

    觀惡言,是功德,    此即成吾善知識;

    不因訕謗起寃親,    何表無生慈忍力?

    遊江海,涉山川,    尋師訪道爲參禪;

    自從認得曹溪路,    了知生死不相關。

    行亦禪,坐亦禪,    語默動静體安然;

    縱遇鋒刀常坦坦,    假饒毒藥也閒閒。

    住相布施生天福,    猶如仰箭射虚空,

    勢力盡,箭還墜,    招得來生不如意。

    豁達空,撥因果,    莽莽蕩蕩招殃禍。

    棄有著空病亦然,    還如避溺而投火。

    欲得不招無間業,    莫謗如來正法輪。

    吾早年來積學問,    亦曾討疏尋經論,

    分别名相不知休,    入海算沙徒自困。

永嘉無相大師行狀:温州永嘉玄覺禪師,永嘉人。姓戴氏。二十歲出家,徧探三藏,精天台止觀圓妙法門。於四威儀中,常冥禪觀。後因左谿朗禪師激勵,與東陽築禪師同詣曹溪,參六祖,言下大悟。祖留一宿,時稱一宿覺。諡無相大師。

證道歌註釋四種

① 〔永嘉禪師證道歌頌〕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四册(四三六—四四五)。宋·千頃山沙門法泉繼頌。

② 〔靈岩妙空和尚註證道歌〕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四册(四四五—四五二)。宋·妙空知訥禪師説,侍者德最集。

③ 〔證道歌註〕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一册(一七九—一九九)。宋·彦琪註。

④ 〔竺源禪師註證道歌〕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四册(四五二—四六三)。元·永盛述。德弘編。

六祖下至五宗

六祖慧能南岳懐讓馬祖道一百丈懷海黄檗希運臨濟義玄
臨濟宗
陳尊宿
潙山靈祐仰山慧寂
潙仰宗
長慶大安大隨法真
大珠慧海
南泉普願趙州從諗
龐公子湖利蹤
青原行思石頭希遷藥山惟儼雲岩曇晟洞山良价雲居道膺
曹山本寂
曹洞宗
天皇道悟龍潭崇信德山宣鑒雪峯義存雲門文偃
雲門宗
玄沙師備羅漢桂琛法眼文益
法眼宗
長生皎然
鼓山神晏
保福從展招慶省僜
丹霞天然翠微無學投子大同

六祖下第一世

南嶽懷讓禪師,語録一卷,古尊宿語録卷第一:「南嶽大慧禪師語録」是。景德傳燈録卷五。

青原行思禪師,無録。參閲傳燈録卷五、指月録卷五等書。

六祖下第二世

馬祖道一禪師,馬祖大寂禪師語録,一卷,見古尊宿語録卷一。廣録一卷。

二七、 馬祖道一禪師廣録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九册(四○五—四○八)。

江西道一禪師,漢州什方縣人,姓馬氏。本邑羅漢寺出家。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下有二輪文。幼歲,依資州唐和尚落髮。受具於渝州圓律師。唐·開元中,習定於衡嶽傳法院。遇讓和尚,知是法器,問曰:「大德坐禪圖什麽?」師曰:「圖作佛。」讓乃取一磚,於彼菴前磨。師曰:「磨磚作麽?」讓曰:「磨作鏡。」師曰:「磨磚豈得成鏡?」讓曰:「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得成佛耶?」師曰:「如何即是?」讓曰:「如牛駕車,車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師無對。讓又曰:「汝爲學坐禪?爲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卧;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捨。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師聞示誨,如飲醍醐。即禮拜。……師蒙開悟,心意超然。侍奉十秋,日益玄奥。……讓弟子六人,惟師密受心印。始自建陽佛跡嶺,遷至臨川;次至南康龔公山。大曆中,隸名於鍾陵開元寺。時連帥路嗣恭,聆風景慕,親受宗旨。由是,四方學者,雲集座下。……師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爲一方宗主,轉化無窮。師於貞元四年(七八八)正月中,登建昌石門山,於林中經行,見洞壑平坦,謂侍者曰:「吾之朽質,當於來月歸兹地矣。」言訖而囘。既而示疾。院主問:「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師曰:「日面佛,月面佛。」二月一日,沐浴,跏趺入滅。元和中,諡大寂禪師。

示衆: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佛。

道不用修,但莫汙染。何爲汙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趨向,皆是汙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只如今行住坐卧、應機接物,盡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

僧問:「和尚爲甚麽説即心即佛?」祖曰:「爲止小兒啼。」曰:「啼止時如何?」祖曰:「非心非佛。」

洪州廉使問曰:「喫酒肉即是?不喫即是?」祖曰:「若喫,是中丞禄;不喫,是中丞福。」

石頭希遷禪師,無録。參閲傳燈録卷十四、指月録卷五。

六祖下第三世

百丈懷海禪師,語要二卷,古尊宿語録卷一、二。

二八、 百丈懷海禪師語録(内題洪州百丈山大智禪師語録)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九册(四○九—四一○)。

師諱懷海,福州長樂人。俗姓王。二十歲離塵,三學該練。屬大寂闡化江西,乃傾心依附。

師侍馬祖行次,見一羣野鴨飛過,祖曰:「是甚麽?」師曰:「野鴨子。」祖曰:「甚處去也?」師曰:「飛過去也。」祖遂囘頭將師鼻一搊,負痛失聲,祖曰:「又道飛過去也?」師於言下有省,却歸侍者寮,哀哀大哭……。

師侍立次,祖目視繩牀角拂子,師曰:「即此用,離此用。」祖曰:「汝向後開兩片皮,將何爲人?」師取拂子竪起。祖曰:「即此用,離此用。」師挂拂子於舊處,祖振威一喝,師直得三日耳聾。自此,雷音將震。檀信請於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處巖巒峻極,故號百丈。既住之,未期月,參玄之賓雲集,潙山、黄檗當其首。

上堂云:靈光獨耀,迥脱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師每日上堂,有一老人聽法,隨衆散去。一日不去,師乃問:「立者何人?」老人云:「某甲於迦葉佛時曾住此山,有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對云:﹃不落因果。﹄墮在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師云:「汝但問。」老人便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師云:「不昧因果。」老人於下大悟。告辭師云:「某甲已免野狐身。住在山後。乞依亡僧燒送。」

師童年之時,隨母入寺拜佛,指尊像問母:「此是何物?」母云:「是佛。」童云:「形容似人無異,我後亦當作焉。」

師凡作務執勞,必先於衆。衆皆不忍,蚤收作具,而請息之。師云:「吾無德,争合勞於人?」師既徧求作具不獲,而亦忘食,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言,流播寰宇矣。

師於唐·元和九年(八一四)正月十七日示寂。春秋九十五。長慶元年,勅諡大智禪師。

二九、 百丈廣録

一卷。卍續同上(四一一)。已收入古尊宿語録卷一,今此唯收其所闕者,有五段文。千餘字而已。

大珠慧海禪師,著有—頓悟入道要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