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121

七○、 北山録

十卷。大藏第五十二册(五七三—六三七)。唐·沙門神清撰,慧寶註。

神清,宋僧傳六有傳。住梓州慧義寺。元和(八○六—八二○)中卒。傳稱其:「好著述,都百餘軸,並行於代。就中,『北山參玄語録』,博綜三教,最爲南北鴻儒名僧高士之所披翫。寺居郪城之北,長平山陰,故名北山;統三教玄旨,實而爲録,故名參玄」云。

是書爲理論體,頗似周秦諸子。以三字或二字爲題,如:天地始、聖人生、異學、外信等,凡十六篇:—

天地始、聖人生、法籍興、真俗符、合覇王、至化、宗師議、釋賓問、喪服同、譏異説、綜名理、報應驗、論業理、住持行、異學、外信。

會萃孔、老、莊、列、荀、楊、班、馬之言,而折衷以釋氏。書甚古雅,惟因其中有關涉禪宗世系之説,頗爲禪者所攻擊。契嵩鐔津集有「評北山清公書」,即指此。

神清爲義學僧,博極羣書,對禪宗時致不滿,卷六譏異説篇尤甚,謂:「付法藏傳止有二十四人,其師子後舍那婆斯等四人,並餘家之曲説。又第二十九名達磨多羅,非菩提達磨也。」以是頗爲禪者所詬病。

明教嵩撰傳法正宗論四篇,即爲對神清而發。正宗記卷二末,評北山清公書云:「唐高僧神清,不喜禪者,自尊其宗,乃著書而抑之。固哉清也,徒肆己所愛惡,而不知大謬先聖,雖能編連萬世事,亦何益乎!書曰:『記問之學,不足爲人師』,清之謂也。」

清攻擊禪者,謂師子後舍那婆斯等四人,並餘家曲説,未明指何書,慧寶註以爲指寶林傳,德珪註又謂舍那婆斯名誤,應云婆舍斯多。此皆知有寶林傳,而不知寶林傳之外,尚有諸書,如歷代法寶記之屬也。作舍那婆斯者,乃諸書根據達磨多羅禪經及出三藏記薩婆多部目録而來,非誤也。寶林傳以達摩爲二十八代,今清書謂達摩多羅爲二十九代,是歷代法寶記之説,非寶林傳之説也。慧寶以甲作乙,德珪又以不悮爲悮,非敦煌發見歷代法寶記、趙城發見寶林傳,吾人又何從而正之?(史籍概論)

雙泉師寬禪師,無録。語句見燈録卷廿二。

五祖師戒禪師,師諱師戒。住蘄州五祖山。依雙泉寬,獲明大事,嗣其法。上方齊嶽禪師,少與雪竇顯公,結伴遊淮山,聞師住五祖山,喜勘驗;顯未欲前,嶽乃先往,徑造丈室,師曰:「上人名甚麽?」對曰:「齊嶽。」師曰:「何似泰山?」嶽無語。師即打趕。翌日復謁,師曰:「汝作甚麽?」嶽囘首,以手畫一圓相呈之。師曰:「是甚麽?」嶽曰:「老老大大,胡餅也不識。」師曰:「趁罏竈熱,更搭一個。」嶽擬議,師拽拄杖趕出門。及數日後,嶽再詣,乃提起坐具曰:「展則大千沙界,不展則毫髮不存;爲復展即是?不展即是?」師遽下繩牀把住,云:「既是熟人,何須如此?」嶽又無語,師又打出。以是觀五祖,真一代龍門矣!嶽三進而三遭點額,張無盡謂:「雪竇雖機鋒頴脱,亦望崖而退,得非自全也耶」?師暮年至高安大愚山,倚拄杖,談笑而化。(指月録二二)

洞山守初禪師,古尊宿語録卷三十八—襄州洞山第二代初禪師語録。五代時,守初禪師説。卍續一一八册。

上堂—。

歌頌、隨物通真頌、明道頌、真讚、色空頌、示徒頌、提綱頌、投機頌、剪商量頌、拈話會頌、指通機頌、明心頌、因事頌、牛兒頌、隨牛狗兒、法身頌、報身頌、化身頌、又頌、彭問頌、十心頌、廓書狀上頌。

初下,福嚴雅—北禪賢,無録。賢出法昌,有録。

七一、 法昌倚遇禪師語録(内題洪州分寧法昌禪院遇禪師語録)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六册(二三○—二四五)。宗密録。

昔法昌老,踈衣糲食,冰清玉潔,耡耰以給四方雲水之人。學者莫能同其作勞,又苦其枯淡,挈挈然去之,堂中至無人。……宋徽宗崇寧四年(一一○五)正月二十二日序(南州徐俯)。

寄黄龍南禪師:

    春色青青鶯轉歌     桃紅李白見人多

    不知誰愛靈雲道     指下山來謁我呵

師臨遷化前一日,送頌與徐龍圖:

    今年七十七     出行須擇日

    昨夜問龟哥     報道明朝吉

據宗統編年,師寂於宋·元豐四年。

徐龍圖作師真讚:

    誰不會禪要作國師     二十三年無人謾疑

    草長雪消春爛漫     分付諸方老古錐

山谷老人頌:

    法法遍參     如鏡中現

    水上葫蘆     按著便轉

達法性地,稱性修行,而常以法爲娱樂者,予見老法昌其人也。今余照刻行其語,乞題跋,故爲之書。靈源叟。惟清。

雙泉郁—德山遠—開先暹,無録。暹下,出佛印了元禪師。

佛印禪師,幼稱神童,長慕空宗,遂薙染。謁開先,得法。蘇子瞻與師善,師居金山時,蘇以書抵師,期相過晤言,且曰:「不必出山,當如趙州上等接人。」師得書,徑來,蘇迎笑問之,師答以偈曰:

    趙州當日少謙光     不出三門見趙王

    争似金山無量相     大千都是一繩牀

蘇拊掌稱善。(輸玉帶事,見續燈筆記。)

李公麟,爲師寫照,師令作笑容,自爲讚曰:

    李公天上石麒麟     傳得雲居道者真

    不爲拈花明大事     等閑開口笑何人

    泥牛漫向風前齅     枯木無端雪裏春

    對現堂堂俱不識     太平時代自由身

元符元年(一○九八)正月四日,與客語,有會其心,軒渠一笑而化。其令畫笑狀而讚之,非苟然也。(鄭夷甫,術者推其壽不過三十五。鄭聞師笑間化去,乃習禪,讀楞嚴而悟,至期,沐浴立化。)(指月二四)

薦福承古,或謂嗣雲門,或謂彼出雲門之後百年,非之。其録,且附此—

七二、 薦福承古禪師語録(内題古禪師語録)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六册(二一八—二三○)。門人文智編。

與范文正公:

    丈夫各負冲天氣     莫認虚名汙自身

    撒手直須千聖外     纖毫不盡眼中塵

辭世:

    天地本同根     鳥飛空有跡

    雪伴老僧行     須彌撼金錫

    乙酉冬至四     靈光一點赤

    珍重會中人     般若波羅密

饒州薦福承古禪師,操行高潔,禀性虚明;參大光敬玄禪師,乃曰:祇是箇草裏漢。遂參福嚴雅和尚,又曰:祇是箇脱灑衲僧。由是終日默然,深究先德洪規。一日,覽雲門語,忽然發悟。自此韜藏,不求名聞。棲止雲居弘覺禪師塔所,四方學者奔湊,因稱古塔主也。景祐四年,范仲淹出守鄱陽,聞師道德,請居薦福,開闡宗風。

—禪林僧寶傳卷十二:禪師名承古,西州人,失其氏。少爲書生。依敬玄禪師落髮。愛廬山宏覺塔院閑寂,求居之。清規凛然,過者肅恭,時叢林號古塔主。初説法於芝山。嗣雲門。寂於宋·慶曆五年(一○四五)。

雲門宗竟。

四、 曹洞宗

曹洞宗:曹山本寂之系統,自其後四世頃,不明。雲居道膺之系統,經同安道丕,同安觀志,梁山緣觀,太陽警玄,投子義青,有芙蓉道楷。楷,住汴京十方浄因禪院,及天寧寺等。後於芙蓉湖畔,结菴接化。其下,有丹霞子淳。淳下,有長蘆清了、天童正覺(宏智)。正覺,與臨濟下大慧宗杲同時;對杲之看話禪,唱默照禪。—參看話頭之禪,寂静靈照之禪。又作頌古百則,稱宏智頌古。對之:自長蘆清了九世頃之元萬松行秀,加垂示、著語及評唱,作從容録。

曹洞法系:

洞山良价
曹山本寂雲居道膺
曹山慧霞鹿門處真同安道丕
谷隱智静同安觀志
知儼梁山緣觀
契崇太陽警玄
投子義青
芙蓉道楷
丹霞子淳
宏智正覺真歇清了
自得慧暉大休宗珏
華藏慧祚足菴智鑑
東谷明光天童如浄
直翁德擧鹿門自覺
雲外雲岫青州一辨
通玄圓通大明僧寶
王山師體
雪巖慧滿
萬松行秀
林泉從倫雪堂德諫雪庭福裕
靈隱文泰
還源福遇
淳拙文才
松庭子嚴
凝然了改
俱空契斌
無方可從
月舟文載
大章宗書

(四二七頁)

曹山慧霞禪師,無録。語句見傳燈録卷二十。著有「曹洞五位」。

七三、 重編曹洞五位顯訣

三卷。卍續藏第一一一册(一一四—一三三)。宋·後曹山,慧霞編。門人廣輝釋。後學晦然補。

〔卷上〕 洞山五位顯訣,附六借:借物明功,借功明物,借過明功,借功明過,借位明功,借功明位。

〔卷中〕 天童四借頌,曹山本寂禪師逐位頌—五位:正中偏,偏中正,正中來,偏中至,兼中到。汾陽五位答問並頌、慈明和尚頌、大陽楷五位答問、道吾真五位答問、則之禪師五位頌、天童覺和尚頌、妙喜示衆、元真長老揀五位、五位寶篋論。

〔卷下〕 洞山三句、寶鏡三昧玄義、汾陽廣智歌、心聞賁曹洞派頌(有題、無頌)、定齋閑閑居士曹洞讚、曹山本寂禪師三種墮四種異類。

曹山法系,慧霞下,有嘉州東汀,以後不明;鹿門下,出谷隱智静—谷隱知儼—谷隱契崇,以後亦不明。洞山下,雲居道膺一支,法水長流。

道膺禪師,幽州(河北省)玉田王氏子。廿五圓具後,依翠微無學三載,聞洞山法席之盛,往之。一日,洞山謂師曰:「吾聞南嶽思大師生某國作王,是否?」師曰:「若是思大師,佛亦不作,況國王?」山然之。自是領悟玄旨,聞所未聞,更不他遊。三十五離洞山,三十七處江西雲居山,三十年不下山。唐昭宗天復二年(九○二)正月三日示寂。壽不詳。法嗣三十餘人中,同安道丕一系最盛。

道丕禪師,住江西洪州鳳棲山同安院,事蹟不詳,景德録二○,五燈會元一三,聯燈會要二五,玉英集一○,皆僅載機緣語句。惟「緇門崇行録」孝親之行中,「誠感父骨」文云:

後周道丕,長安貴胄里人,唐宗室也。七歲出家。十九,值駕幸洛京,長安焚蕩,乃負母入華山,安止巖穴。時穀涌貴,丕自辟穀,惟乞食供母,母問「食未?」恐傷母意,必曰「已齋」。母曰:「汝父霍山戰没,骨暴霜露,能收取歸葬乎?」遂往霍山,拾聚白骨,晝夜誦經,咒之曰:「昔人精誠所感,滴血認骨;願羣骨之中,有動轉者,即吾父遺骨也。」一心注想,目不輕捨,數日間,有髑髏從骨聚躍出,摇曳良久,丕躄踊抱持,齎歸見母,是夜母夢夫歸,明晨骨至,人以爲孝感所致。後應制論道,多居元席,朝野歸重。

有人即將此文抄於同安丕條下,於「孝感所致」下續云:「其母殁後,住江西洪州鳳棲山,因晚唐五代之亂世,不便於弘法,僅可維持宗風。」則認孝感之道丕即同安矣。實則孝感道丕出宋僧傳一七,住洛京福先寺,爲左街僧録,寂於後周·顯德二年(九五五)。傳中並無隻字提到同安,何曾住過江西?此是同名者耳,決非同安道丕也。

同安道丕法嗣,有同安觀志。

觀志禪師,事跡不詳。得法後,住同安院。法嗣有梁山緣觀。

緣觀禪師,行跡亦不詳。住鼎州(湖南省)梁山。師付法與大陽警玄,偈云:

    梁山一曲歌     格外人難和

    十載訪知音     未嘗逢一個

警玄禪師,江夏(湖北省)張氏子。依智通禪師出家,十九爲大僧。聽圓覺了義,講席無能及者,遂遊方,到梁山,謁緣觀禪師,機緣投契,遂嗣梁山。後住湖北大陽山。師神觀奇偉,有威重,從兒稚中,日祇一食。自以先德付授之重,足不越限,脇不至席。年八十五,陞座辭衆示寂,時宋仁宗天聖五年(一○二七)七月十九日也。(會元)—師諱警玄,大中祥符中,避國諱,易稱警延,故禪林僧寶傳作警延。

佛祖通載二七云:師年八十,嘆無可以繼其法者,以洞上旨訣,寄浮山法遠禪師,使爲求法器傳續之。通載是據禪林僧寶傳,以其文字全同僧寶傳故。五燈會元大同。

佛祖通載二八,於投子義青條中云:(投子青)遊方至浮山,時圓鑑遠公退席,居會聖巖,夢得俊鷹畜之。既覺,而青適至,遠以爲吉徵,加意延禮之,留止三年,遠問:「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時,如何?世尊默然。汝如何會?」青擬進語,遠驀以手掩其口,於是青開悟,拜起,遠曰:「汝妙悟玄微耶?」對曰:「設有妙悟,也須吐却。」時有資侍者在傍,曰:「青華嚴今日如病得汗。」……服勤又三年,浮山以大陽皮履布掇付之,曰:「代吾續洞上之風。吾住世非久,善自護持,毋留此間。」青遂辭出山。閲大藏於廬山慧日寺。……(此文全同禪林僧寶傳一七,投子青禪師條)四十二歲,住舒州海會寺,後移住投子山。元豐六年示寂,有語録二卷行世。

七四、 投子義青禪師語録(内題投子青和尚語録)

二卷。卍續藏第一二四册(二二二—二三九)。傳法自覺重編。

白雲山海會禪院語録,投子山勝因禪院語録。

師答同霖十問、偈頌、真讚、頌古。

師諱義青。姓李氏。本青社人。七歲,捨本州妙相寺出家。十五,試經得度。明年受具。初聽百法明門。後聽華嚴大經,講主命師就席開演,玄談妙辯,傾瀉如流,聞者悦服。至諸林菩薩偈,即心自性,師忽起立,歎曰:法離文字,寧可講乎?遂散席,爲雲水計。訪長蘆福禪師,蔣山元禪師,浮山圓鑑遠禪師……元豐六年(一○八三)五月四日,書偈,跏趺而化。俗壽五十二,僧臘三十七。勅諡妙續大師。

七五、 投子山妙續大師語録(外題投子義青禪師語録)

一卷。卍續同上(二四○—二四三)。芙蓉道楷編。後有丹霞子淳跋。

投子青和尚頌古百則,元·林泉老人爲之評唱,名「空谷集」,見後。

芙蓉楷禪師,事蹟見續燈十。語要—定照禪師語要收于續古尊宿語要二。師著有—

七六、 祇園正儀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一册(八五)。宋·芙蓉道楷禪師撰。

夫出家者,爲厭塵勞,求脱生死,休心息念,斷絶攀緣,故名出家。豈可以等閒利養,埋没平生?直須兩頭撤開,中間放下。遇聲遇色,如石上栽花;見利見名,似眼中著屑。況從無始以來,不是不曾經歷,又不是不知次第,不過翻頭作尾,止於如此,何須苦苦貪戀?如今不歇,更待何時?……你不見:隱山至死不肯見人,趙州至死不肯告人,匾擔拾橡栗爲食,大梅以荷葉爲衣,紙衣道者只披紙,玄恭上座只著布,石霜置枯木堂與衆坐卧,只要死了你心;投子使人辦米,同煮共餐,要得省取你事。且從上諸聖有此榜樣,若無長處,如何甘得?……與諸人議定:更不下山,不赴齋,不發化主;唯將本院莊課,一歲所得,均作三百六十分,日取一分用之,更不隨人添減,可以備飯則作飯,不足則作粥;作粥不足,則作米湯。新到相見,茶湯而已,更不煎點。唯置一茶堂,自去取用。務要省緣,專一辦道……。

丹霞子淳禪師,有録—

七七、 丹霞子淳禪師語録(内題隨州大洪山淳禪師語録)

二卷。卍續藏第一二四册(二四三—二五七)。嗣法小師慶預校勘。

師諱子淳,四川劍州梓潼縣人,俗姓賈。二十七歲祝髮受具。歷參真如慕喆、真浄克文、大洪法恩等尊宿。後詣大陽山參道楷禪師,得入室。崇寧三年(一一○四),住南陽丹霞山;後住唐州大乘山及大洪山;大振禪風。政和七年(一一一七)三月十一日示寂(續燈謂宣和己亥,則是一一一九)。門下有宏智正覺、真歇清了、大乘利昇、大洪慶預等。

〔卷上〕 大洪山上堂法語、真讚、偈頌。師於政和五年(一一一五)受請,住隨州大洪山。

〔卷下〕 增輯語録、上堂法語、擧古、頌古。

丹霞禪師頌古百則,元·林泉老人評唱,名爲「虚堂集」,見後。

七八、 宏智禪師廣録

九卷。大藏第四十八册(一—一二○),卍續藏第一二四册(三二九—四五六)。侍者集成、宗法等編。

卍續:外題宏智正覺禪師廣録,目録題明州天童山宏智禪師廣録。

〔卷一〕 泗州大聖普照禪寺上堂語録,侍者集成編。舒州太平興國禪院語録,侍者宗法編。江州廬山圓通崇勝禪院語録,侍者宗榮編。江州能仁禪寺語録,侍者法澄編。真州長蘆崇福禪院語録,侍者宗信編。

小參

〔卷二〕 長蘆覺和尚頌古拈古集序。泗州普照覺和尚頌古一百則,侍者法潤、信悟編。

〔卷三〕 真州長蘆覺和尚拈古一百則、侍者行從集、後序(薌林居士向子諲書)。

〔卷四〕 明州天童山覺和尚上堂語録,侍者普崇、法爲編。

〔卷五〕 天童覺和尚小參語録序(馮温舒)。明州天童山覺和尚小參,侍者中翼、曇像編。

〔卷六〕 明州天童覺和尚法語,比丘普崇集并序。

〔卷七〕 天童覺和尚真讚、下火,侍者清萃、法恭編。

〔卷八〕 天童覺和尚偈頌、箴、銘,侍者道京、浄覺編。

〔卷九〕 真讚、勅諡宏智禪師行業記(左朝奉大夫侍御史王伯庠記)。

七九、 明州天童景德禪寺宏智覺禪師語録

四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一二六册。浄啓重編。

上堂、晚參、示衆、擧古、頌古、機緣、塔銘、銘、行實、塔銘(明周揆撰)、祭文(明景德住持原良撰)。

大慧杲禪師題師像讚、陸游題師像讚。

師諱正覺。隰州李氏子。七歲,日誦數千言。十一得度。十四具戒。十八遊方,首參枯木成。一日,聞僧誦法華經至「父母所生眼,悉見三千界」,瞥然有省。……師住天童最久,前後凡三十年。紹興丁丑(一一五七)冬十月,沐浴更衣,端坐告衆,作書遺大慧杲公,邀主後事,别以偈曰:「鈍鳥離巢易,靈脱殼難;我無你不去,你無我不行。」復書偈示衆曰:「夢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鳥烟没,秋水連天。」擲筆而逝。龕留七日,顔色如生。法嗣有浄慈慧暉等。

正覺禪師頌古,有註。

八○、 焭絶老人天奇直註天童覺和尚頌古(天童頌古直註)

二卷。卍續藏第一一七册(三九二—四○五)。宋·天童覺和尚頌古。明·本瑞直註,性福編集。

本瑞,南昌鍾陵人。二十出家。法嗣寶峰瑄(臨濟)。弘治元年(一四八八)住江西隆興寺。

八一、 自得慧暉禪師語録(内題靈竺浄慈自得禪師語録)

六卷。卍續藏第一二四册(四五七—四七八)。並石霜明總禪師下語寄言。住萬壽小師了廣編。

師諱慧暉。金州安城人。俗姓王。七歲,依理性寺法恩禪師爲丫角童子。十一出家。十六,法恩遷化,依夢示往雪峯依契禪師,依止十九年,契師指往天童,隨侍正覺禪師。住世七十年。自得禪師,帝賜號也。

華藏祚、東谷光、直翁擧,皆無録。

雲外雲岫禪師,有録。

八二、 雲外雲岫禪師語録(内題雲外和尚語録)

一卷。卍續藏第一二四册(四九六—五○八)。士慘編。

住智門禪寺語録、拈古、頌古、佛事、祖讚、偈頌、序跋等、傳、附録。

師諱雲岫,字雲外,别號方嵓。俗姓李。世爲明之昌國人。生而身裁眇小,精悍有餘。師事直翁擧公剃落,究明曹洞宗旨,盡其源底。元·泰定元年(一三二四)寂,壽八十三。

—以上,天童覺之法系。

長蘆真歇清了禪師,有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