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140

五三二、 叢林公論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三册(四五○—四五八)。宋·者菴惠彬述。

言「公論」者:辯世之不公之論,故言公論。如:「伊川云:中庸言道,只消『無聲無臭』四字總括了多少。釋氏言『非黄非白非鹹非苦』,多少言語。公論曰:道不在言語多少;如: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何哉?僧問雲門大師:如何是正法眼?雲門云:普。而又何哉?言乎,言乎,邈爾遠乎!」斯謂公論。

或云:「叢林」兩字,匪所當矣。今謂:説公論處,是在叢林;説公論者住叢林中。有何不當?

—此公論,是否公論?讀者查出原書,一讀便知。

五三三、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

四十卷。卍續藏第一一五册(一—二五六)。宋·沙門法應集,元·沙門普會續集。

法應自昔遊訪學道,禪燕之暇,集諸頌古,咨參知識,隨所聞持,同學討論,去取校定,三十餘年,採摭機緣三百二十五則,頌二千一百首,宗師一百二十二人。編排成帙,命名「禪宗頌古聯珠通集」。願與天下學般若菩薩共之。(序)

世尊機緣、菩薩機緣、大乘經偈、祖師機緣。

五三四、 祖庭事苑

八卷。卍續藏第一一三册(一—一二一)。宋·沙門睦菴善卿編。

序……學者雖游心於語言文字,而不泥文字,蓋所以爲道也。其道,由迦葉至達摩,方傳于震旦。後達摩五百年,而生雲門,隨機應問,逗接來學,凡有言句,競務私記,積以成編,雖不許傳録,而密相受授,閟之巾衍,後世惜其流布之不廣,遂刊木以印行,於時,吾少讀之,疑其書之脱誤,欲求他本較之而未暇。然吾宗印寫傳録率多舛誤者,蓋禪家流,清心省事,而未嘗以文字爲意。大觀二年(一一○八)春,吾以輔道之緣,寓都寺之華嚴會,睦菴卿上人過予手書一編甚鉅,其目曰:祖庭事苑,以盡讀之,見其筆削敘致,動有師法,皆可考據。因扣其述作之由,曰:曩游叢林,見大宗師陞堂入室之外,復許學者記誦所謂雲門、雪竇、諸家禪録,出衆擧之,而爲演説,其緣,謂之請益。學者或得其土苴緒餘,輒相傳授,其間,援引釋教之因緣,儒書之事蹟,往往不知其源流,而妄爲臆説,豈特取笑識者,其誤累後學,爲不淺鮮。卿因獵涉衆經,徧詢知識,或聞一緣、得一事,則録之於心,編之於簡;而又求諸古録,以較其是非;念兹在兹,僅二十載,總得二千四百餘目。此雖深違達摩西來傳心之意,庶幾通明之士,推一而適萬,會事以歸真;而事苑之作,豈曰小補?……

上人生東越,姓陳氏,號善卿,字師節。幼去家,事開元慈惠師爲弟子,訪道諸方。元符中(一○九八—),以母老不忍遠游,而歸隱鄉里。昔睦州有尊宿,姓陳,親老無所歸,織蒲屨鬻以自給,上人慕之,因命所居曰「睦菴」,其志識固可尚矣!四明苾芻法英書。

雲門録、雲門室中録、雪竇洞庭録、雪竇後録、雪竇瀑泉集、雪竇拈古、雪竇頌古、雪竇祖英集、雪竇開堂録、雪竇拾遺、懷禪師前録、懷禪師後録、池陽百問、風穴衆吼集、法眼録、蓮華峯録、八方珠玉集、永嘉證道歌、十玄談、釋名讖辨、語録、雜志、題跋。

録出:師資、喻筏、止啼等二千四百餘條,一一加以註釋。等於禪門語録辭典。

—懷禪師,即天衣義懷禪師。

—蓮華峯語録:蓮華峯,天台韶國師示寂之地。此指韶國師語録。

五三五、 叢林校定清規總要

二卷。卍續藏第一一二册(一—二七)。宋·金華后湖比丘惟勉編次。

序云:叢林清規,百丈大智禪師已詳;但時代寢遠,後人有從簡便,遂至循習,雖諸方或有不同,然亦未嘗違其大節也。余處衆時,往往見朋輩抄録叢林清規,互有虧闕;後因暇日,悉假諸本,參其異,存其同,而會焉;親手繕寫,頗爲詳備,目曰:叢林校定清規總要。厘爲上下卷,庶便觀覽。……咸淳十年甲戌歲(一二七四)。

  • 〔卷上〕 三十九章:一、 告香依戒出班燒香之圖……二十六、 新住持入院……三十七、 住持出入,三十八、 侍者職事,三十九、 兄弟相看禮儀。
  • 〔卷下〕 二十章:一、 上堂普説小參,二、 告香入室請益,三、 坐禪坐堂放參……十六、 亡僧,十七、 法嗣師忌辰,十八、 祖師忌辰,十九、 月分須知,二十、 無量壽禪師日用小清規。

屏巖首座,刊示新規,詳於舊板,汲引後學……永嘉至曹溪,繞床三匝,振錫而立;謂之無禮,可乎?謂之無法、可乎?觀者毋忽。至元癸巳,浄慈佛心愚極邦慧題。

五三六、 禪林類聚

二十卷。卍續藏第一一七册(一—一二五)。元·沙門道泰編。

  • ㈠ 帝王、宰臣、儒士。
  • ㈡ 佛祖、法身、佛像。
  • ㈢ 伽藍、殿堂、塔廟、丈室、門户、橋路。
  • ㈣ 祖教、問法。
  • ㈤ 説法、禪定、悟道、大道。
  • ㈥ 示衆、勘辨、棒喝。
  • ㈦ 圓相、對機、賓主、家風。
  • ㈧ 經教、看經、講經、論議、祖偈。
  • ㈨ 姓名、頭首、知事、侍者、法屬、尼女、行童。
  • 一○ 人境、心眼、肢體、真像。
  • 一一 住山、菴居、戒律、參學、禮拜、省訪。
  • 一二 遊山、馳書、緣化、應化、神異、因果、沐浴、偃息。
  • 一三 問疾、醫卜、藥餌、遷化、追忌。
  • 一四 歲時,解結、日月、風雲、雨雪、水火。
  • 一五 衣鉢、服飾、鞋襪、珍寶、琴碁、簾帳、舟楫。
  • 一六 法器、槌拂、數珠、瓶錫、杖笠、鏡扇。
  • 一七 器用、刀劍、弓箭、骨董。
  • 一八 糧食、齋粥、餬餅、五味、茶湯、蔬菜。
  • 一九 田地、草木、花果、香燈、搬掃、柴薪。
  • 二○ 獅子像、龍虎、牛鹿、猫犬、魚、兎蛇、飛走。

五三七、 高峯龍泉院因師集賢語録(因師集賢録)

十五卷。卍續藏第一一四册(一—五三)。元·六祖院住持小師如瑛編。

入壇敘時景門、入壇佛事門、音聲佛事門、歌揚讚佛門、陳意伏願門、諸般倡讚門、薦亡偈讚門、諸般佛事門、諸家伏願門、總願碎語門、追薦陳意門、薦亡伏願門、槃法語門、抄題雜化門、自陳情詞門、因師自敘、開山營創榜。

前引……佛事則翦繁撮要,科儀則按舊添新;雖四方異俗,所用或殊;然天下同文,無施不可。……

因師自敘:野釋比丘德因,命屬丙申,月居乙未,癸酉臨日,癸亥直時;丙戌生胎,年庚多蹇。夙植德本,幸處中華;荷父母之生成,感乾坤之覆蓋。幼年十歲,嚴君違背以早亡;持服五冬,慈母抛離而改嫁。孤苦備嘗艱險,忖思豈不傷嗟!誓捨俗以辭親,願出家而歸佛……—此下歷敘重建高峯龍泉院經過。

—佛事疏式等語句,此書資料頗豐。並非上堂、小參等語録。

五三八、 禪宗正脈

十卷。卍續藏第一四六册(一—一八二)。明·嘉禾沙門如卺集。

集者以五燈會元浩繁難讀,多有機緣峻險、壁立萬仞;上根吐舌,中下罔措;用是,唯取顯明簡直者,使人易曉。去取無定,簡集成編。又云:是集一依五燈會元,不敢有所更改。繁者,束而簡之。

總之:此書是「五燈會元」節録。題云「禪宗正脈」,是其夢中所聞神語,據而立題耳。於五宗機緣中,取其顯明簡直者集出,使人易曉。

五三九、 緇門警訓

十卷。大藏第四十八册(一○四一—一○九七)。明·沙門如卺集。

空谷景隆序

〔卷一〕

潙山大圓禪師警策、明教嵩禪師尊僧篇、孤山圓法師示學徒、勉學上弁序、勉學下、姑蘇景德寺雲學十門、上封佛心才禪師坐禪儀、長蘆慈覺賾禪師坐禪儀、勸參禪文、自警文。

〔卷二〕

龍門佛眼遠禪師坐禪銘、三自省察、鵝湖大義禪師坐禪銘、廬山東林混融禪師示衆、藍谷信法師自鏡録序、釋難文、梁高僧稱法主遺誡小師、右街寧僧録勉通外學、晉支遁禪師座右銘、周京師大中興寺道安法師遺誡九章、大唐慈恩法師出家箴、南嶽法輪寺省行堂記、周渭濱沙門亡名法師息心銘、洞山和尚規誡、

慈雲式懺主書紳、願文、圭峰密禪師座右銘、白楊順禪師示衆、永明智覺延壽禪師垂誡、八溢聖解脱門、大智照律師比丘正名、捨緣銘、座右銘、規繩後跋。

〔卷三〕

撫州永安禪院僧堂記、禪月大師大隱鑑、右街寧僧録三教總論、傳禪觀法、洪州寶峯禪院選佛堂記—丞相張商英撰、三祖鑑智禪師信心銘、戒定慧三學、釋法四依、戒唯佛制不通餘人、撮略諸文以嘆戒法、佛在世時偏弘戒法、示僧尼戒相廣略、度尼教意、尼八敬法、出家超世、沙彌五德、三衣興意、引示袈裟功能、大教永斷繒綿皮物、擧現事以斥妄行、示衣財體如非、示敬護三衣鉢具法、示開制本緣、鉢制意、坐具教意。

〔卷四〕

漉囊教意、引大教説浄以斥倚濫、八財不浄長貪壞道、勸廣開懷利隨道擁、辯燒身指大小相違、律制雜學以妨正業、解行無實反輕戒律、三寶住持全由戒法、明理三寶功高歸之益大、住持三寶、化相三寶、仁宗皇帝讚三寶文、大慧禪師看經囘向文、懶菴樞和尚語、四句偈、示比丘忖己德行受食、示比丘慎勿放逸、菩薩三事無厭、戒定慧、誡觀檀越四事從苦緣起出生法—終南山宣律師爲弟子慈忍作、誡觀末法中校量心行法、誡觀破戒僧尼不修出世法、誡觀六難自慶修道法、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永嘉真覺禪師發願文、隨州大洪山遂禪師禮華嚴經文、桐江瑛法師觀心銘。

〔卷五〕

終南宣律師賓主序、東山演禪師送徒弟行脚、石屋珙禪師送慶侍者囘里省師、中峯和尚遺誡門人、誡閑、千嵓長禪師示衆、天衣懷禪師室中以浄土問學者、大智律師警自甘塗炭者、永明寺禪師誡無證悟人勿輕浄土、慈雲式懺主三衣辯惑篇。

〔卷六〕

長蘆慈覺賾禪師鏡文、慈受禪師示衆箴規、笑翁和尚家訓、黄龍死心新禪師小參、褒禪山慧空禪院輪藏記—楊傑作、慈照聰禪師住襄州石門請査待制爲撰僧堂記、應菴華禪師答詮長老法嗣書、怡山然禪師發願文、開善密菴謙禪師答陳知丞書、司馬温公解禪偈、仰山飯—户部尚書阮中大撰、白侍郎六讚偈并序、天台圓法師自誡。

〔卷七〕

芙蓉楷禪師小參、黄檗禪師示衆、徐學老勸童行勤學文、月窟清禪師訓童行、山谷居士黄太史發願文、雲峰悦和尚小參語、月林觀和尚體道銘、慈受深禪師小參、汾州大達無業國師上堂、法昌運禪師小參、古鏡和尚囘汾陽太守、雪竇明覺禪師壁間遺文石刻、范蜀公送圓悟禪師行脚、保寧勇禪師示看經、大智照律師送衣鉢與圓照本禪師書、釋門登科記序、顔侍郎答雲行人書、陳提刑貴謙答真侍郎德秀書。

〔卷八〕

慈受禪師訓童行、勉僧看病、大慧禪師禮觀音文、天台智者大師觀心誦經法、觀心食法、大智律師三衣賦、鐵鉢賦、坐具賦、漉囊賦、錫杖賦、賾禪師誡洗文、辯才浄法師心師銘、唐禪月大師座右銘并序、吉州能濟山友雲鍪和尚蛇穢説、大慧禪師答孫知縣書、佛鑑勳和尚與佛果勤和尚書、答投子通和尚書。

〔卷九〕

隋高祖文皇帝勅文、晉王受菩薩戒疏、婺州左溪山朗禪師召永嘉大師山居書、永嘉答書、天台圓法師懺悔文、發願文、荆溪大師誦經普囘向文、芭蕉泉禪師示衆、龍門佛眼禪師十可行十頌并序、大隋神照真禪師上堂、雲峯悦和尚室中擧古、金陵保寧勇禪師示衆、古德渴熱行、覺範洪禪師送僧乞食序、發僧不預於十科事佛徒消於百載、或菴體禪師上堂、示衆、小參、結座、真浄文禪師頌、靈芝照律師頌、古德垂誡、勉看經、勉應緣、勉住持、洞山和尚自誡、雪峰存禪師入閩、宏智禪師示衆、省病僧、大慧和尚示徒、龐居士頌、自保銘—姑蘇無作譔、上竺佛光照法師示小師正吾、圭峯禪師示學徒委曲、登厠規式、大智律師入厠垂訓。

〔卷十〕

讚佛傳法偈、禪林妙記前序—玄則撰、讚弗沙佛偈、漢顯宗開佛化法本内傳、商太宰問孔子聖人、鍾山鐵牛印禪師示童行法晦、撫州永安禪院新建法堂記—無盡居士撰、宋文帝集朝宰論佛教、後漢書郊祀志、杭州浄慈寺守一法真禪師掃地囘向文、隨州大洪山靈峯寺十方禪院記、唐修雅法師聽誦法華經歌、梁皇捨道事佛詔。

五四○、 千松筆記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四册(三八七—三九四)。明·沙門大韶著。

禪宗合論、楞嚴撃節,化柴煮茶,化燈油,袪蟲,薦親,資福寺妙宗下火,與楞嚴寺性菴下火。

千松筆記、彌勒像讚、觀音像、達磨像、普賢讚、題楞嚴寺中峯祖師遺笠、密藏師遺笠、輓蓮渠師、與畫工陳居士、十二時歌、除夕楊塢、西方詠、戊辰初度、歲朝、看梅四首、山行道中、病中行脚、送監寺東遊、舟行苕上、牧牛詞、雪中行、登弁山頂、秋日懷題、即事。

五四一、 正宗心印後續聯芳

一卷。卍續藏第一四八册。(一八三—一九二)。明·沙門善燦集。

果增、德圓、果澗、德法、圓暕、果延、果、明直、德宗、德光、果通、普遇、果清、果逵、果聰、圓壽、果清、果澄、果融、果滿、果現、果明、圓浄、正圓、正瀚、果提、如果、圓滔、真智、果濂、正泌、果鋕、正亨、圓澄、圓應、圓現、果惠、正涺、明桂、果鈞、果晍、果洙、果浩、果恩、真智、果元、正淑、果元、正明、果文、正植、正檀、正恕、正鍉、正膛、正鋮、正泰、果騰、正恭、正愈、果暘、果津、正鏡(計有六十三人。皆略敘行實、偈語)。

僧果清,法號大海,三山陳氏子。恭誠參禮,求師開示。師曰:本來具足,非從人得;汝宜囘光返照,明自本心,見自本性,非色非心,不空不有,彌滿十方,融通三際;本來具足,汝曾知否?果清即説偈:

    妙明顯露叩真宗     體用不偏具圓融

    密密無間觀自在     如如不動現靈通

師曰:如是,善爲。復囑一偈:

    刼外靈枝絶點塵     信手拈來示諸人

    英才頓悟承斯旨     囑汝時當播祖庭

宋之清居皓昇作牧牛圖,廓菴依之作十牛圖頌。

請居昇法系:洞山良價—青林師虔—石門獻藴—石門慧徹—石門紹遠—清居皓昇。

廓菴,諱師遠。合川(甘肅省)人。俗姓魯。大隨元静法嗣。住梁山。

法系:楊岐會—白雲端—五祖法演—大隨(南堂)元静—廓菴師遠。

後有普明禪師,作牧牛頌十章。師住大白山。其行蹟不詳。

廓本與普本,内容大異。普明本,叢林傳誦甚盛,有蓮池大師撰序及諸師和頌。

五四二、 十牛圖頌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三册(四五九—四六○)。宋·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師遠)著。

尋牛、見跡、見牛、得牛、牧牛、騎牛歸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還源、入垂手(有頌無圖)。

五四三、 新刻禪師十牛圖頌

一卷。卍續同上(四六一—四六二)。明·胡文焕,摘普明禪師牧牛圖頌,雲菴和;後附苦樂因緣圖。(皆有頌無圖)

五四四、 牧牛圖和頌

一卷。卍續同上(四六二—四七○)。蓮池大師牧牛圖序。

遺教經云:「譬如牧牛,執杖視之,不令縱逸,患人苗稼」。則牧牛之説所自起也。嗣是、馬祖問石鞏:「汝在此何務?」答曰:「牧牛。」又問:「牛作麽生牧?」答曰:「一囘入草去,驀鼻拽將來。」則善牧之人也。又、大潙安公之在潙山也,曰:「吾依潙山住,不學潙山禪,但牧一頭水牯牛。」又、白雲端公之於郭功輔也,詰之曰:「牛淳乎?」而若自牧,若教他牧,層見疊出於古今者,益彰彰矣!後乃有繪之乎圖,始於未牧,終於雙泯,品而列之、爲十;其牛則如次初黑繼白,以至於無,粲如也。而普明復一一係之以頌。普明,未詳何許人。圖頌亦不知出一人之手否?今無論。惟是其爲圖也,象顯意深;其爲頌也,言近而旨遠。學人持之爲左卷,因之審德稽業,俯察其已臻,仰希其所未到,免使得少爲足,以墮於增上慢地,則裨益良多。

外更有:尋牛以至入廛,亦爲圖者十,與今大同小異。并及教中分别進修次第,可比例而知者,俱附末卷,以便參考。

若夫一超直入之士,無勞鞭挽;而天然露地白牛,不落階級,而刹那能所雙絶;則圖成滯貨,頌成剩語,覽之當發一笑,吾無强焉。

普明禪師原頌,附諸大禪師和頌,合成一册。

和者:聞谷廣印、天隱圓修、破山海明、萬如通微、浮石通賢、玉林通琇、箬菴通問、山茨通際、桐月菴玄微妙用,一指菴香幢明海、轢道人嚴大參、跛道人如念、無依道人徐昌治、牧公道人項謙真本、巨徹寂暹。

此書,集牧牛頌之大成;唯缺清居、廓菴而已。

五四五、 黄檗無念禪師復問

六卷。中華藏第二輯線裝第七十九册。明·深有撰,明聞删訂。

此書應名「無念禪師語録」,以書中前三卷題復問,第四卷題醒昏録,第五、六卷是附録。故若稱語録,其意方全。

師諱深有,字無念。麻城熊氏子。披剃遊方,徧叩耆宿,終未大悟;一日同李卓吾遊,問答間,忽然大悟。後住光州(河南潢川)黄檗山。

或問:師與李卓吾遊,又無傳授,究屬那一宗乎?對曰:若有傳授,便是邪法。我非五宗門下人;然三世諸佛,歷代祖師,皆從此出。

〔案〕 諸佛法體,本來如是,竪窮横徧,有何可傳?色見聲求是行邪道;若執有傳,則成邪法。然若執無傳,又何嘗非邪?「虚空無相,不拒諸相發揮」,又何妨傳?若執有傳是邪,則初祖傳二祖、五祖傳六祖,乃至三世諸佛、歷代祖師豈亦皆邪?讀此類語,須「離文字參」,纔不落「圈套」。

五四六、 禪宗直指(出傳家寶)

一卷。卍續藏第一一二册(四八六—四九二)。明·石成金(天基)著。

參禪要法。

佛法功夫:第一要立堅志,全在於覺,堅持正覺,最怕昏沉散亂,全要自參自悟,十二時俱是用功時,怕一曝十寒,最怕説閒話管閒事,要日日精進,要把一個死貼在額頭上,最怕躭着静境,擧起話頭要歷歷明明,不可在前人公案上卜度妄加解釋,不可沾着世法,不可尋文逐句記言記語,最怕思惟做詩偈等,最怕落空。

密傳佛法通旨(無文)

五四七、 佛祖綱目

四十二卷。卍續藏第一四六册(一八三—四三五)。明·朱時恩著。

以干支編年,自釋尊降世,至明·洪武十六年癸亥止。亦收雲門、法眼於南嶽下,與嚴統同作者編此書,起自萬曆三十八年之庚戌,卒業於崇禎四年之辛未,歷二十一年工夫,成此四十一卷,並卷首,共四十二卷。

此書不但收禪宗諸祖,亦兼及浄土諸宗。

萬曆丁未(一六○七)作序,時四十四歲。

五四八、 居士分燈録

二卷。卍續藏第一四七册(四二八—四六七)。明·朱時恩輯。

維摩詰、傅大士、楊衒之、向居士、李通玄、龐道玄(附:韓愈)、崔羣、甘贄、陸亘、白居易、裴休、李翺、于頔、王敬初、陳操、陸希聲、張拙、王延彬、王隨、楊億、曾會、李遵勗、許式、夏竦、范仲淹、楊傑、劉經臣、孫比部(附:楊畋、王安石)、李端愿、趙抃、富弼(附:文彦博、歐陽修、范鎮、司馬光、邵雍、吕公著)、潘興嗣、張商英、蘇軾、黄庭堅、吴恂、王韶、郭祥正、周敦頣(附:程顥、程頣、游酢、謝良佐、楊時)、戴道純、高世則、陳瓘(附:劉安世)、胡安國、范沖、吴居厚、彭汝霖、盧航、都貺、徐俯、趙令衿、李彌遜、張浚、馮楫(附:王敏仲)、張九成、李邴、吴偉明、劉彦修、黄彦節、錢端禮、錢象祖、潘良貴、曾開、葛剡、莫將、王簫、張栻、李浩、吴十三、朱熹、余居士(附:王日休)、宋景濂、吕巖。

作者於明·崇禎四年(一六三一)著此書。

五四九、 教外别傳

十六卷。卍續藏第一四四册(一—二○一)。明·黎眉(郭凝之)等編。崇禎六年(一六三三)序刊。

釋尊,西天祖師,東土祖師,四、五、六祖旁出法嗣,六祖法嗣。南嶽下一世至十七世—濟下十三世。南嶽下三世至七世—潙仰宗。南嶽下六世至十三世—雲門宗。南嶽下八世至十一世—法眼宗。

六祖法嗣—青原,青原下一世至十五世。

過去六佛,西天東土應化聖賢,未詳法嗣,宋世玉音。

前有鄧蔚法藏序、語風圓信序、圓悟序。

馬祖—天王道悟—龍潭崇信—德山宣鑒……收雲門、法眼二宗於南嶽下;青原僅有洞下一宗;與五燈嚴統同。詳辨見前五燈嚴統條。

五五○、 宗範

二卷。卍續藏第一一四册(二八四—三四八)。清·錢伊庵編輯。

妙心别傳,分十章:禪源、徹參、調習、入聖、利人、顯喻、機用、綱宗、示辯、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