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11

甲四(远离恶友等)

分六:一、弃离恶知识之教言;二、弃离造罪之亲友;三、弃离恶知识恶友之利益;四、彼等之摄义;五、依止善知识善友之教言;六、如理依止之功德。

乙一、弃离恶知识之教言:

分别教诫弃离恶知识及恶友、谨依善知识:

    诸恶知识皆应舍,    不具前述之功德,

    破戒誓言过失多,    慧浅寡闻无慈悲,

    懈怠愚昧我慢高,    暴躁粗野烦恼重,

    贪图今生弃后世,    传法亦成非法因,

    如不净堆之上师,    所化蛆眷多亦弃,

    引信士入歧恶道,    欲解脱者永莫依。

如是恶知识,破别解脱戒及誓言,无有悲心,孤陋寡闻,懒惰懈怠,贡高我慢,暴躁易怒,五毒粗重,贪求现世之眷属资具、名闻利养,虽居静处却降下愦闹烦恼之雨,弃离后世,诽谤其他正法与补特伽罗,虽然口中似乎是在传讲正法,外表也显得无所不知,但实际上对自心无利,因而言行不一的此等上师即是所谓的旁生种姓之上师。如肮脏粪堆般的恶知识即使聚集众多如蛆般的眷属,也只能将求解脱的信士引入恶趣,所以一定要远远弃离这样的恶知识。《佛藏经》中云:“世间之敌仅仅掠夺生命,只是令己舍弃身体而已,不能令堕恶趣。而入邪道之愚痴者将寻求善妙者引入地狱千劫。何以故?因其行持有实有相之法,宣说颠倒之法故。如此宣说令入邪道之法,则较断一切众生之命罪还重。”

乙二、弃离造罪之亲友:

附带教诫弃离恶友:

    亦当弃离罪恶友,    愈亲近彼愈增罪,

    灭善降下烦恼雨,    阻塞善道恶趣梯,

    诽谤正士嗔白法,    赞叹劣者依黑法,

    赞扬同行不善者,    恒时将其引入于,

    邪道恶趣中之故,    具慧眼者当远离。

若依止了增长罪业、恒造罪恶,而赞叹这些恶人,就会被远离善法的恶友引堕恶趣,所以必须弃离。《宝积经》中云:“所谓之恶友,即一切灭善造罪之人,切莫亲近,切莫依止,亦不应见。”又如颂云:“声闻勤利己,利自不利他,谁依摄财物,永不以法摄,佛说恶师友,彻底远离之。”

乙三、弃离恶知识恶友之利益:

不依止恶知识、弃离恶友之利益:

    远离恶友恶知识,    今来世乐成妙德,

    获解脱道恒增善,    永远不见恶劣者,

    亲睹佛子中怙主,    垂念自己赐加持。

    安祥而逝趋善趣,    具彼不可思议德。

《般若八万颂》中云:“须菩提,弃离恶友之功德不可思议,恒行善法,见诸善逝,安详而逝,转生善趣,生生世世不离菩提心,迅速现前无上真实圆满菩提果。”

乙四、彼等之摄义:

    恒依正士与善友,    以此增上诸善业,

    灭尽罪惑止过患,    成就增上决定胜,

    现世安乐后得果,    成人天师恒具义。

律典中也说:“持梵净行者乃殊胜善友,若依止之,则梵行究竟,善根增上,成解脱因故,诸长者当身恭敬、言敬语、以畏惧心依止。”《念法经》中云:“若依止善友,则具清净正知正念且能圆满善根。”

乙五、依止善知识善友之教言:

    依止善友善知识,    增长善资得乐果,

    不畏三有利乐广,    成办无量众二利。

    上师乃是佛化身,    浊世如是而显现,

    乃至菩提果之间,    当依一切善知识。

《殊胜等持经》中云:“善男子,末法之时,我化现为善知识宣说此等持法门,是故善知识乃汝之本师,直至菩提果之间当依止且恭敬承侍。”

乙六、如理依止之功德:

    以此无偏现净观,    圆满慈悲菩提心,

    增上证悟与觉受,    利他无量成所愿。

《顶宝龙王请问经》中云:“天子,若依止善知识恭敬承侍,则亲睹一切如来清净刹土,获得殊胜大悲等持,不离智慧波罗蜜多,令一切众生圆满成熟,圆满一切所愿。”

以上已宣说了上师之法相。

甲五(了知取舍后求悉地之理)

分五:一、修法;二、念诵法;三、修事业;四、分别之次第;五、功德。

乙一、修法:

了知依止善知识弃离恶知识之理后,于此宣说求悉地之理:

    如何观修祈祷师?    平时积资与净障,

    昼观顶上夜心间,    随信观想根本师,

    本尊空行无有别,    相好严饰四周绕,

    空行勇士传承师,    意供祈求赐所欲。

《聚宝续》中云:“何者十万劫,观十万本尊,不如稍忆师,此福无边际。”大阿阇黎莲花生大士将此义结合窍诀这样说道:我们平时祈祷时,应将上师、本尊、空行三者合在一起修持,因上师赐加持、本尊赐殊胜悉地、空行遣除违缘并且主要成就共同悉地。修法:坐在舒适坐垫上,皈依、发心后于空性中,将自己明然观为有信心的一位本尊,顶上狮子日月莲花上,根本上师威光灿然,周围由有法缘的传承上师所环绕,空行如云密布。如若喜欢广修,则迎请智慧尊者后作意幻供养、赞颂、忏悔罪业等。如若略修,则念诵三遍:“上师佛陀如意宝,本尊空行圣众前,恭敬顶礼皈依,供养内外密供品,分别忏悔一切罪,随喜一切诸善根,祈请广转妙法轮,祈求不入涅槃地,愿赐共不共悉地,遣除魔障及违缘,成就圆满菩提果。”

乙二、念诵法:

    师名梵语前加嗡,    后加啊吽所欲咒。

嗡啊吽三个字是诸佛身语意本来任运自成之心咒,因此加在上师名字中念诵,若能将上师尊名翻译成梵语,则译成梵语;若不能,则加在原来名字中再加上所欲咒即可。所欲咒:息业加“现当革热耶索哈;增业加“毕张革热耶索哈”;怀业加“瓦相革热耶索哈”;诛业加“玛日阿雅啪达”。例如,嗡班则革热班玛萨巴瓦啊吽噶尔玛毕张革热耶索哈。也就是说,修上师时,外修寂尊,内修寂猛尊,密修猛尊,即是化身、报身、法身之意趣。

乙三(修事业)

分三此处科判与藏文原文稍有不同,藏文中将息增怀诛分开,共分七,翻译时将四事业合在一起,将第五所缘与第六后行合为结行。:一、息增怀诛业;二、结行;三、验相。

丙一、息增怀诛业:

现在宣说四种事业:

    若息病魔罪障者,    观想一切放白光,

    遣除违缘获悉地;    欲增寿德财等者,

    观想黄光降愿雨;    自在招引等怀业,

    观想红光铁钩状;    制伏魔障等诛业,

    观想青光兵刃状,    千辐火聚轮摧之。

修息业时,观想上师身体等一切均为白色,放射白光,所有光的顶端出现上师本尊遍布虚空,并发出轰隆隆的咒语声,以此获得息业的悉地;修增业时,观想一切为黄色,降下财寿等所欲之雨,遍满自己的住处、身体,并念诵咒语;修怀业时,无论做怀柔、勾召或招引等任何怀业之事,观想一切现为红色,皆放射铁钩状红色光芒,引来所欲后置于自己足下,同时念诵咒语;若出现魔障等违缘,则观想一切成青色放出兵刃状光芒,以此粉碎邪魔,又观想住处与虚空界具有千辐的火轮,交织着向下旋转,勾召作害者,并将之粉身碎骨。

丙二、结行:

    咒声震动三千界,    成就事业修生次。

    后摄无缘空性中,    须臾放松作回向。

观想:诵咒声轰轰隆隆,传遍一切世间界,分别观修四种事业的生起次第。之后,现有一切摄为本尊相,本尊相又摄入自身,自己摄入顶上之上师,于无缘中安住。此修法等同圆满次第,最后将善根回向菩提。夜晚于心间观想上师后入眠,这样有着使迷乱梦境现为光明的必要。

丙三、验相:

    现各事业之验相,    此乃深道大乐海。

息灭病魔之验相:梦见自己沐浴、流脓血、身着白衣等;增上寿命之验相:梦到含生成群、庄稼丰收、日月升起等;增上受用之验相:梦到降下宝雨、收割庄稼等;怀业自在之验相:梦到众人向自己顶礼、赞颂等;降伏邪魔之验相:梦到燃起大火、杀害炖煮众生、作战胜利等。(除以上梦相之外)会出现相应各事业的真实验相。

乙四(分别之次第)

分六:一、观想对境;二、净增甘露;三、布施宾客;四、作回向;五、宣说功德;六、修持之理。

丙一、观想对境:

    赎死除障病魔时,    观想前方虚空中,

    无畏狮子莲座上,    师佛无二露笑容,

    为诸菩萨与空行,    传承上师所围绕,

    六道债主可怜客,    三世父母轮回众。

出现死相、魔障或严重疾病时,观想前方虚空中与佛陀无二无别的上师由传承上师、空行众所围绕,其前下方是六道众生父母、作害的魔障。迎请智慧尊者,略作供养、赞叹。

丙二、净增甘露:

    自心吽字顶上出,    变勇士持剑托巴,

    自身眉间处斩断,    置于骷髅三灶上,

    内满身骨及血肉,    降下甘露下燃火,

    托巴量等三千界,    其中充满妙甘露。

观想:自己心间的白色吽字从头顶上出来,变成白色勇士,右手持宝剑,左手持托巴,用剑从自身的眉间斩断,将尸体放于骷髅的三灶架上,托巴内充满了尸体的血肉,托巴下的“样”字吹风,“让”字燃火,从而煮沸托巴内之物。从托巴上降下甘露流,量等同三千世界。

丙三、布施宾客:

    自心化现无数士,    同持托巴洒甘露,

    令诸息客皆欢喜,    圆满资粮获悉地,

    有客生喜还宿债,    令害魔喜遣违缘,

    诸众皆大欢喜光,    照射自己去疾病,

    魔障逆缘皆灭尽,    赎死获得二成就。

观想:自己化现出与宾客数量相同的勇士,同时供养一切宾客,令彼等心生欢喜。即令诸佛等出世间圣众欣喜,从而获得二悉地;令六道众生欢喜而还清宿债;令魔众生喜而遣除违缘。令诸宾客皆大欢喜之光芒照射自己而止息一切病魔违缘。

丙四、作回向:

    不缘诸法自心性,    不缘心性法界性,

    如是境界中安住,    如幻性中作回向。

如是了知宾客、施物、施者皆是自心,而在诸法除了自己离戏之心性外别无其他的境界中入定,在如幻的境界中作回向。

丙五、宣说功德:

修革萨里的瑜伽士圆满一切内会供:

    以此可除诸违缘,    圆二资粮离二障,

    心生无量加持悟,    急生出离无我执,

    现有现师成所愿,    安乐临终现光明,

    中阴解脱圆二利,    故当勤修上师法。

此外,修上师法还有酬补一切失戒,成为供养诸位天尊之最,断除我执、常执,从而毁灭二取迷乱等无量功德。

丙六、修持之理:

    佛说刹那念上师,    胜过劫修生次第。

《菩提轮游舞续》中云:“佛陀说忆念,怙主上师福,胜过俱胝劫,观修天尊身。”

乙五(功德)

分二:一、上师为一切功德之本故当依师;二、追循前辈依师之教言。

丙一、上师为一切功德之本故当依师:

    欲求遍德云聚中,    所降三地甘露者,

    当依胜德财根本,    具信大悲上师尊。

遍知佛陀是自他功德的尊主,即佛陀以无死正法财富救度众生,想要获得拥有无量功德佛陀利乐云聚中所降下的滋润三界之三转法轮妙雨者,应当依止善知识。《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欲得遍知佛果者当依善知识。”《般若摄颂》中云:“当恒依止智者师,智者德由彼生故。”三转法轮:出有坏佛陀成佛后于七七四十九日未说法。于第一七日中跏趺不解,第二七日中凝视菩提树,第三七日踏遍赡部洲,第四七日踏遍三千界,第五七日诣至龙宫,第六七日在柱吉林园中说道:“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法性我已获,纵于谁说亦不能证悟,是故默然独自住林中。”如是默然安住。当时,嘎滚与桑波商人供养世尊蜂蜜,佛无有器具接纳。尔时,四大天王同时各献一石钵。佛陀仅诵吉祥文作加持。第七七日后经梵天、帝释祈请,前往鹿野苑为五比丘及八万天子转了四谛法轮。尔后于灵鹫山为来自十方的菩萨、四众眷属以及天龙等转了无相法轮。之后赴往天界、龙宫、明月城等处为种种不定眷属转了了义法轮。转三次法轮之密意是相应下根、中根、上根或初学者、入道者、悟实义者以能说三藏、所说三学之方式而次第宣说的。尽管有些阿阇黎说三次法轮是同时转的,只是在不同众生前如是次第显现而已。但我认为:根据诸经藏中所说的各个年数,此种说法不妥。《大毗婆沙论》中说佛住世八十年;《涅槃经》中说是八十年零三个月。如《八大佛塔经》中云:“珍达祈请三月后,世尊涅槃礼彼塔。”也有些阿阇黎说佛住世八十二年。诸多佛经中所说八十年零三个月一定是确切的。关于佛住世八十年,《大毗婆沙论》中云:“说法处说法处是否该指鹿野苑与灵鹫山两处,各住一年,合计两年,请观察。及广严城,具白地城与天界,雪巴瘦与僑赏弥,静处以及佛塔山,竹林园及具怨城,及与迦毗罗卫城,佛于此等圣地处,各自安住一年矣。炽热山洞住二年,妙药林中住三载,王舍城中住五年,苦行之处住六年,舍卫城住廿三年,王宫中住廿九年,如是佛寿为八十,尔后能仁趋涅槃。遍知世尊所安住,此等福德之圣地,当以身语意三门,恒时恭敬而顶礼。”

丙二、追循前辈依师之教言:

    为息无始时串习,    以及意惑而求法,

    如同善财与常啼,    无有厌倦依上师。

在还没有达到业和烦恼不复存在之前,为了消灭这些业和烦恼,必须依止胜过自己的善知识,因为还需要获得殊胜功德。应当像善财童子与常啼菩萨那样寻求正法,乐源城商主坚财之子善财走遍南方一带,恒时求法,依止了文殊童子等授记并加持的五十四位上师和随学彼等教言的五十四位上师,共一百零八位上师。常啼菩萨寻求智慧波罗蜜多法门时卖身,后与商主之女等五百随从一同乘车前往东方香积城,供养承侍法胜菩萨而求得正法。

甲六、回向本品善根:

将本品善根回向于一切众生:

    利行帝释琵琶声,    善缘者闻成甘露,

    令依恶师邪道者,    疲劳心性今休息。

关于利行,《莲聚经》中云:“以布施招手,以爱语迎接,以同事安抚,以利行劝谏。”依止真实善知识中所得之善说,胜过帝释所弹奏的琵琶声之妙语。以此福德愿长久依止恶知识流转轮回中疲惫不堪的一切众生于人天导师出有坏佛陀之乐园中,在如意云下得到休息。

    祈愿因依颠倒恶知识,    长久沉于三有众多罪,

    自心疲惫不堪诸有情,    诣至大乐佛陀之尽地。

    愿诸小乘根基心低劣,    唯一自寻寂乐之道者,

    悉皆追随佛子之足迹,    趋入大乘圣道成佛果。

    诸佛金身如同满月轮,    人天群星之中极庄严,

    利乐白光遣除惑恼热,    愿诸众生获得彼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