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第二品 寿命无常

寿命无常品分五:一、略说;二、广说;三、劝勉精进;四、结行;五、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略说:

虽然已经获得了极为难得的人身,但它也是不可信的。因此,教诫诸位必须精进修持正法。

    如是虽获难得身,    然为刹那无常性,

    若详观察无实质,    犹如水泡不可靠,

    是故日日夜夜中,    恒常思维定死亡。

尽管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然而寿命仅仅是短暂的一瞬间,稍纵即逝,不可能恒常不变,犹如芭蕉树一样无有实质性可言,根本经不起分析。我们一定要坚信:如水泡般的人身虽然暂时一现,但很快就会支离破碎、各自分散。因此,务必要认真观察无常的本性。《因缘品》中云:“呜呼有为法,无常生灭性,已生定灭故,当速趋寂乐。如佛说诸法,如星翳油灯,如幻露水泡,如梦电浮云。”

甲二(广说)

分十三:一、所爱之身亦是无常;二、得梵天果亦是无常;三、乃变化性故为无常;四、器情世界皆为无常;五、以诸佛佛子示现涅槃而说无常;六、以无增唯减而说无常;七、外内皆为无常;八、以比喻说明无常;九、终舍一切故为无常;十、三世均为无常;十一、三有皆是无常;十二、刹那亦无常;十三、诸缘时境皆无常。

乙一、所爱之身亦是无常:

如是无实变化的不净身体本是各自分离、不可指望的性质,为此教诫舍弃对身体的贪执,日夜精进观修无常。

    此身一切痛苦根,    深重烦恼之来源,

    虽着衣饰花鬘等,    美味佳肴供奉之,

    然终无常毁坏离,    为鹰狐狸豺狼食,

    舍此爱净常执心,    当自今起修妙法。

恒时将所谓的自身执为我和我所而以衣食供奉,随顺承侍,他人出言稍有不当就不高兴,便反唇相讥,以免受害。如寂天菩萨说:“身犹须臾质。”不知死主何时来索取,身心分离的时候身体不会随之而去,最后只能成为尸陀林中鸟、犬、狐狸、鹰鹫等飞禽走兽的食物。所以,不应该珍爱执著这个身体并为之毫无意义地造恶业,而要像对待奴仆一样使用自己的身体奉行善法,如果它奉行善法,就付与衣食之类的相应薪资,换句话说就是要日夜精勤修持正法。《教王经》中云:“大王,譬如,四方大山,坚实牢固,未毁未裂,极硬无损,直冲云霄。此四山王倒地,可粉碎一切草木枝叶及诸含生大种,以神足逃,或以威力挡,或以财物赎,或以药物密咒去之均不易。大王,四大恐怖亦复如是,以神足逃,或以威力挡,或以财物赎,或以药物密咒去之均不易,何为四大恐怖?即老、病、死、衰也。大王,老者可摧青春,病者可摧健康,衰者可摧圆满,死者可摧生命,此等以神足逃,或以威力挡,或以财物赎,或以药物密咒去之均不易。大王,譬如,兽中之王狮子住兽群中控制野兽,可随意指使,诸野兽无法堪忍其神威而无可奈何。大王,同理,被死主以利戈刺入时离诸骄慢,无依无怙,无援无助,无亲无友,骨节分离,血肉干枯,身为病恼,口干舌燥,面目皆非,手足颤动,无能为力,丧失威势,口水、鼻涕、小便、呕吐等物染污其身,眼耳鼻舌身意诸根灭尽,出现呃逆,发呻吟声,医生弃之,诸药、美味饮食无济于事,往其他众生中,卧最后床,沉于无始之生老死亡河中,生命所剩无几,畏惧阎王,为灾难缚,呼吸中断,张开口鼻,牙关紧咬,言说‘布施布施’为业所牵辗转投入三有,孑然一身,孤立无助,远离今世,迁往他世,作大迁移,入大暗处,堕大深渊,入大莽林,往大僻处,为大海冲,为业风吹,无立足地,赴大沙场,为大魔擒,飘于空中,为父母兄弟姊妹子女围绕,气息中断,众人言‘当分财产’,是人哀呼‘痛啊痛啊……爸呀、妈啊、儿子啊……’而拽发。此时,唯有布施、苦行、正法可为助伴,除正法外无余依处,无余怙主,无余救助。大王,尔时正法可作洲岛、处所、怙主、本师。大王,是时自卧榻中,感受后世显现,若堕恶趣则现彼处恐怖相,尔时,任何非法皆不可救。大王,汝如是爱重之身亦终有亡时,具足功德,长久以诸多净食等满足之滋养之,然住于最后榻时医生离弃,众人置之不理,心不安乐即至亡时。大王,如是沐浴、涂拭、香薰身体,以香花薰染亦定出现臭气。大王,如是以嘎谢嘎布、绸缎等妙衣遮掩,然住于最后榻时污垢覆身,亡时赤身裸体离开人世。大王,虽以种种欲妙享乐,然舍一切后于贪不厌足中死时已至。大王,如是汝居室内香、花、飞幡、宝座、妙衣应有尽有,左右置有卧具,今纵眠其上,然汝身必将被抛于遍布乌鸦、狐狸、人尸等令人发呕之大尸林中,尔后身必纹丝不动卧地。大王,如是汝乘象马,奏动听乐,悦意欢欣,高撑伞幢等,诸君臣亲友美言赞叹,目送而去。然不久亡于榻上,为四人掮,父母兄弟悲痛捶胸,自城南门出至荒野,或葬于地下,或为乌鸦、鹰鹫、狐狸等所食,遗骨无论火焚抑或投于水中抑或埋于地下,皆经风吹日晒雨淋而成粉末,飘散各处,终将腐烂。大王,如是诸行皆无常,无有可靠。”如是广说之理,应当深思。了知死时今生的任何显现均不能跟随,因此希望诸位日夜唯一勤修正法。

乙二、得梵天果亦是无常:

    三界圆满善妙主,    梵天乐生千眼等,

    声誉福德威光灿,    亦无胜过死主时。

    纵成禅定住数劫,    业尽之际必死亡,

    一切天人阿修罗,    成就之士持明者,

    人间君主平凡众,    皆畏死亡生无边。

梵天、大自在天、遍入天、帝释天、四大天王等光芒四射,普照世界,胜过千日之光,威光赫奕超过金山,福德声誉传遍天下,成为天上、地上、地下三界之主尊,并有圆满善妙之财富严饰,然而他们也有死亡之时。《毗奈耶经》中云:“诸比丘,且看此等兴盛皆衰而无实,我忆昔日虽于轮回中转为梵天、帝释、四大天王等不可思议之尊主,然皆于不厌足中死亡,堕入恶趣。”又言:“且观梵天帝释大自在,千眼遍入亦悉无常亡,日月须臾显现之游舞,大地四洲世界皆成空。”

四禅天及其余诸天、非天、一切苦行成就者、持明者也都超越不了死亡的规律。《毗奈耶经》中云:“成就四禅天与人非人,非天仙人苦行盛德者,虽住经久数劫尚无常,不可依靠人身如水泡,终将各自毁离何堪言?”威慑四洲的转轮王、君主大臣、沙门婆罗门以及施主等一切平凡众生都无法摆脱死亡。《因缘品》中云:“具七宝轮王,其余小王臣,沙门婆罗门,施主等无常,众生皆如梦。”

乙三、乃变化性故为无常:

因一切皆是迁变的本性故是无常。

    今生无常乌云中,    死主跳动闪电舞,

    昼夜诸时降变雨,    淋湿三地诸苗芽。

以暇满人身严饰的寿命犹如夏季空中密布的乌云,自然变化的死主跳起闪电的舞蹈,昼夜刹那不停恒时降下濒临死亡的大雨,普遍淋湿了三有中一切众生苗芽。《广大游舞经》中云:“三有无常如秋云,有情生死如舞者,士夫寿命如闪电,如陡坡水飞速逝。”

乙四、器情世界皆为无常:

宣说长期稳固静止的器世界与赖以生存运动的有情世界均为无常之性。

    器情无常世成坏,    七火一水风毁时,

    大海洲山所围绕,    四宝山王亦无常,

    当思一切定有成,    一虚空时诚修法。

长期思维此理,以外器世界之坏灭来说明内有情的无常性:初劫形成时,于空无所有、无阻无碍的虚空界中,形成了金刚不坏的金刚十字架风,其上形成了坚如金刚的水轮,在水轮上形成量同第一禅天具铁围山之金刚大地,在大地上,由于空中降雨而形成汪洋,翻滚的水泡分别形成高山与洲岛。小洲世界的须弥山由四种珍宝而成,即东方由水晶而成,南方由琉璃而成,西方由莲宝而成,北方由纯金而成。与水交界处的持双山等七山之间是七湖围绕的外海滩,东方有半圆形的东胜身洲以及依之而存的身洲与胜身洲;南方有肩胛骨形的南赡部洲与依存的拂洲、妙拂洲;西方有圆形的西牛货洲及行洲、胜道行洲;北方有四方形的北俱卢洲和恶音洲及恶音对洲。须弥山上方是由尊胜宫、四园林、东北方大香树严饰的善见城。群山的边缘是大海,海的四周由等同持双山的铁围山环绕,并有日月庄严,这就是器世界。依赖器世界而生存的有情有从光明天下堕人间而成为四大洲八小洲的人,以及由恶业所感而分别成为恶趣的旁生、饿鬼、地狱众生。其中旁生以大海为根本处所,饿鬼的主要住所是王舍城下,八寒八热地狱在冈底斯山下,八八相连,近边地狱主要位于无间地狱四周。这是地狱的根本处所。散居旁生、空游饿鬼、孤独地狱在人间也有。六欲天:(一)位于须弥山一半的交界升起日月星辰处住着四大天王天;(二)其上是三十三天,三十三天上方虚空中如星辰般依次是具有无量宫的四天,即(三)时分天;(四)兜率天;(五)乐化天;(六)他化自在天。须弥山间隙中住有诸非天,水间隔处住着罗睺非天,中间住着星鬘非天与项鬘非天,地间隔处住着净心非天,非天的受用可与欲天相媲美。四禅天:初禅三处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位于他化自在天上空四万由旬之上。二禅三处即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净光天(即光明天)。三禅三处即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八处即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前三者为凡夫所在处,后五者为圣者所在处,又名为净居地五天,这些天界层层向上。四无色天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也就是有顶。这四处的天人都是因为先前以获得无色等持的某一身份死后而转生到此无色界的。如是所说的一个器情世界称为四洲世间界,这样的一千个世界,周边由高度等同三十三天的铁围山环绕,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这样的小千世界,周边由高度等同他化自在天的铁围山环绕,称为中千世界。一千个这样的中千世界,周边由高度等同第一禅天的铁围山环绕,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即是一个殊胜化身示现同等身相而无有前后显现十二相调化众生的世界。

除此之外,十方有圆形、半圆形、四方形等无量世界遍布虚空,其中的众生有的头朝上,有的横着,有的头朝下,遍满无量的种类。

此处以娑婆世界为例,宣说器情世界的成住坏空时间相等。最初形成,现今稳住,从人寿达到无量岁时毗婆尸佛出世,到释迦牟尼佛出世,直至人寿十岁之间称为劫初长时,也就是说,人寿每二百年递减,尔后每过一百年增长一岁,从十一岁到人寿达八万岁时弥勒佛出世。此后又是每一百年减少一岁,直至十岁之间(称为转长时期),如是上增下减算为一次,共十八次,名为中劫十八返,期间有九百九十五佛出世,之后每二百年增长一岁,直至无量岁,稍许递减时有“胜解佛”出世,其事业、寿量、所化眷属数均等同前面诸佛事业、寿量、所化眷属数的总和,并且调化以前诸佛未调化的众生,以其愿力使包括仅闻三宝声、毁坏根本戒、做微小善事在内的众生皆从轮回中解脱出来,在人间的事业圆满而示现涅槃后其教法仍如期住世,令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众生均得解脱。后于人寿十岁时,坏劫的七火将一切焚为灰尘。火是指太阳,有些经中说是七个太阳,有些说出现一个具有七个太阳热量的太阳。实际上,出现了一个具有百俱胝太阳热量的太阳而焚毁一切。尔后尘埃为水所冲,为风所吹,最后成为一虚空,犹如以前未形成时一样。《三摩地王经》中云:“一旦此世界大种,诸世间成虚空时,如前其后亦如是,当知诸法皆亦尔。”

通过外器世界坏灭之比喻来窥视内在身体也是坏灭的。首先于心之法性虚空中,形成了无明分别之风,以此为因,形成轮回业地之水,以此为缘,由父母精血形成身体之须弥山王,之后形成双目的日月白红明点、十二处、界之四大洲八小洲以及八识聚的七山和铁围山。身语意所依靠的精脉、血脉、中脉是三门三毒三身之所依,代表三界,五脉轮或六脉轮代表五趣或六趣。转生于不同各道中所感受诸多苦乐的这个内大千世界也是聚际必散、生际必死、有为坏灭之本性。到了死亡时,外四大摄入内四大中,即被七火一水毁为灰尘,之后内四大、密四大皆融入本来光明中,此时一切均成为一虚空。身体四大所摄的风脉明点七次为火所焚而殆尽,一次为水所冲而使生命死亡,最后为风吹散而使呼吸中断,身体也就各自分离、消失,最终如虚空般一无所有,此时与从前未形成身体时一模一样。《广智后续》中云:“以风水火熟,形成身器世,风脉及明点,四大壳中住,无变诸光明,迁至虚空室,大(指大种)风脉明点,七次为火焚,水一冲大融,风吹粗细灭,入光明空界。本怙菩提者,趋至无迷基。”需要观察众生各自世界之隐没规律。《亲友书》中云:“大地山王与海洋,终为七烈日所焚,有情无余化为尘,弱小人身岂堪言?”

乙五、以诸佛佛子示现涅槃而说无常:

此外,思维出于世间的诸多导师出有坏及其眷属示现涅槃以及他们教法隐没的情形,由此也可说明自寿无常。

    缘觉弟众佛子中,    引导世间诸怙主,

    宛如晴空中皓月,    为诸星鬘所环绕,

    巍然朗然坦然现,    亦示无常涅槃相,

    无量教法珍宝日,    亦渐隐没当观此。

    犹如无实芭蕉树,    幻室自身何不灭?

曾经出世于此娑婆世界的导师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皆如秋季升起的满月一般,妙相随好威光耀眼,为群星般的声闻、缘觉、菩萨、梵天以及四大天王等眷属所围绕,身体光芒四射、巍然而住,语言无卒暴音、清晰朗然,智慧清净无垢、坦然明了,坚固如金刚般的佛陀都已趣入了涅槃,除释迦牟尼佛教法外其余教法也已依次隐没。观观这种情形,再思维如水泡般无有实质的自身的无常性。《无常因缘品》中云:“百福所成千相饰,如来藏身尚无常,犹如水泡不可靠,自身为何定不坏?利众诸佛如日落,正法皓月亦隐没,当知自己之一切,眷属受用皆无常。”

乙六、以无增唯减而说无常:

证得犹如金刚般的佛身尚且无常,那么,好似芭蕉树一样的此身岂能稳固存在?

    故定死亡然死期,    死处死缘皆不定,

    此寿无增恒衰减,    死缘众多生缘微,

    时不待我当紧迫,    自即日起勤修法。

一经出生以后必然走向死亡,只要有生必定有死。《妙法白莲经》中云:“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因时间无法掌握,所以不知何时死亡。《因缘品》中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友?”死于何方也没有定准。因此,无论前往何方,住于何处,做任何事都应观想:也许会死于此地吧!《妙臂请问经》中云:“于山险地或深谷,室内路口或河畔,何方皆思我终处,了知无可适从性,故当遣除喜世间。”

以何缘而死也是不一定的。经中云:“有以食噎死,亦有以药亡,何况说逆缘?故死缘无定。”

因为寿命无有增加、唯有减少,是故必定死亡。《无常语》中云:“如断水源池,无增唯减故,众皆入死道,谁信暂时寿?”《入行论》云:“昼夜不暂留,此生恒衰减,额外无复增,吾命岂不亡?”

死缘众多生缘稀少,因此也可表明必定死亡。《入行论》中云:“死缘极众多,生缘极稀少,是故速死亡,心当向正法。”《宝鬘论》中云:“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是故恒修法。”

乙七、外内皆为无常:

通过眼见外面的破旧城市,更要想到死亡。

    四大聚合之心室,    虽为动念士所饰,

    亦由因缘所产生,    乃坏灭性有为法,

    犹如旧城无常有,    故当迅速修正法。

如是观察从前美丽富饶的城市中遍满人流,后来终有一日人去城空的这幅场景。呜呼!轮回之法皆是前兴后灭,所有人最终只留下名字而已。同样,为珍贵的衣饰所装点、种种分别动念所严饰四大聚合之自身这个房室也终将塌毁,仅仅剩下骨骸而已。到那时,也许会有些人念着自己的名字说“这是某某的遗骨”。因此应当深入思维此理。《亲友书》中云:“身际如灰干际坠,终究不净无实质,当知一切皆坏灭,各自分散之自性。”

乙八、以比喻说明无常:

尽管在漫长的一生中享受善趣安乐,然而,如梦初醒般瞬间就会趋向死亡。

    犹如赤风中油灯,    刹那无常动摇性,

    骤然猛烈之死缘,    降临自己头上时,

    不能久住定死亡,    故应当下修正法。

例如,和风吹动的草原上有一盏油灯,偶尔刮起一场狂风时,油灯便会熄灭。同样,应该想到:自己犹如油灯动摇般的寿命被夜以继日的无常和风吹动而趋向衰老,迅速死亡,无有余地,并且定会受到狂风般病缘或损害的威胁。《致弟子书》中云:“如为狂风所吹之油灯,寿命瞬间住准亦非有。”

乙九、终舍一切故为无常:

因为最终必将抛下一切而离开人世,由此也要观修无常。

    眷属受用与亲友,    美貌韶华财种姓,

    皆需弃舍独自亡,    无助益者随善恶,

    尔时依处唯正法,    为何今不勤修持?

死亡时,今生的眷属、受用等任何事物都无济于事,必须离开人间,随着善业恶业而流转,此时唯有正法能够救护。《教王经》中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德施请问经》中云:“杂业寻受用,养活子与妻,极苦死亡时,子妻非依处。如做种种事,亦舍子与妻,独自受苦果,时无代受者。父母兄弟妻,仆财眷属众,死后无跟随,诸业随其后。”尔时积累深重罪业的人们会出现被往昔所宰杀的众生和阎罗狱卒用轮、索束缚牵引的景象。《入行论》中云:“若今赴刑场,罪犯犹惊怖,口干眼凸出,形貌异故昔。何况形恐怖,魔使所执持,大怖忧苦缠,苦极不待言。谁能善护我,离此大怖畏,睁大凸怖眼,四方寻救护。四方遍寻觅,无依心懊丧,彼处若无依,惶惶何所从?”到了死时再忆念正法也已为时过晚,如同犯法者落到刽子手的掌中时方寻觅救护者一样。因此必须从现在起就忆念正法。《入行论》中云:“未肇或始做,或唯半成时,死神突然至,呜呼吾命休!”也就是说,三宝与善法才是真正的皈依处。《净施请问经》中云:“父母亦非吾依处,亲财韶华亦非尔,唯有具足功德者,沉轮回众之依处。吾愿为佛舍身体,生命受用皆舍弃,唯有皈依三宝外,无有余众吾皈依。”

乙十、三世均为无常:

如是思维轮回之处、自相续以及他众皆是无常之本性。

    思维世间前后代,    先前无量人已逝,

    如今人间多数众,    百年之内定死亡。

    未来一切亦复然,    且观老幼同辈去,

    吾亦不离此性故,    当思定死而修法。

呜呼!诸位善友,且观外境的迁变,再看看百年以前那些人们有留下来的吗?现在我们大多数人百年之后也仅剩下名字而已,未来的一切众生也都与此相同,因为从来就没有生而不死的情况。比自己年长的、较自己年轻的、与自己同龄的许多亲友、怨敌相继离开人世,由此也要想到自己也不例外,终究必死。《因缘品》中云:“自某日夜晚,初入母胎人,寿无增唯减,一去不复返。上午见多士,午后有不见,午后见多士,翌晨有不见。诸多男与女,亦有壮年死,说此年轻人,岂有存活准?有者胎中死,有者落地亡,有仅爬行逝,有跑时夭折,有老有年幼,有些壮年人,相继而离世,如果熟坠地。”

乙十一、三有皆是无常:

    三界地狱至有顶,    无一胜过死主者,

    悉皆无常无实质,    不可依靠如车轮。

    尤其人世多损害,    成多病魔之祸源,

    兵刃火灾险地毒,    猛兽国王与怨敌,

    以及盗贼土匪等,    摧毁生命坏圆满。

无论在六道任何一处,都没有不受到死亡威胁的地方,由此就该想到三界六道的一切众生均摆脱不了死亡。《毗奈耶经》中云:“无论是虚空,大海或山洞,住于任何处,无有不死者。”

无论死于任何地方都是只舍弃身体,而心却随着以前的业力屡屡流转在轮回中。《广大游舞经》中云:“三有无明诸众生,愚痴之故而流转,人天三恶趣五道,犹如瓷师之轮盘。恒恋美色动听声,妙香美味及乐触,众缚恶世之网中,如猴困于猎人网。”

尤其是,人间的损害更为繁多,诸如麻风、瘟疫、风、胆等疾病,小儿鬼、食肉鬼、空游鬼、厉鬼等多种魔鬼,国王、怨敌、野人、灾祸等数百危害剥夺人们的丰富财产、生身性命,会造成骤然暴死,因此必须精进修持正法。如《摄功德宝经》中云:“人世鬼魔疾病多,益慈心谛加持灭。”

乙十二、刹那亦无常:

不仅有这般损害会导致死亡,即使无有此等危害,也免不了一死。

    纵然无有诸损害,    士夫寿命亦流逝,

    昼夜刹那皆变化,    逐渐靠近死主域,

    犹如江河汇于海,    或似日落于西山。

即便自己终生没有遭受任何突如其来的损害,并且试图以相应的饮食、营养等来延年益寿,但却无济于事,终究要死。《入行论》中云:“纵似今无病,足食无损伤,然寿刹那逝,身犹须臾质。”其实,人生一刹那也不会停留。《聚宝顶经》中云:“须菩提言:‘士寿犹如陡坡水。’”《毗奈耶经》中云:“陡坡水流入大海,日月濒落于西山,昼夜须臾自然逝,人寿流逝同此等。”

乙十三、诸缘时境皆无常:

    食等生缘虽圆满,    尚有如毒生苦时,

    数多逆缘之危害,    岂能不灭诸圆满?

    是故无不成死缘,    死亡处缘期不定,

    当弃无义欺世法,    诚修死亡无常法。

有利于存活的饮食也会成为罹患疾病的根源,尽管暂时似乎有益,但从长远来看,却成了损害。诸如为利于疗病而服用泄药,结果也有使病情恶化的,更何况说遭受逆缘之损害而中断寿命呢?也就是说,一定要想到无有不成为死缘的,因此应当唯一思维死亡。如前所说,无法确定死于何处、以何缘死、何时死亡,今天不死的把握也没有。《入行论》中云:“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

甲三(劝勉精进)

分三:一、具足上师窍诀时当修法;二、若不精勤则不得解脱;三、于不听善妙教诲者生悲心。

乙一、具足上师窍诀时当修法:

获得暇满人身的这一大好时刻,应当脱离轮回。

    此时吾得暇满舟,    正具上师窍诀桨,

    若不精勤渡苦海,    更无较此愚痴者。

自己拥有暇满人身之舟,并且具足佛陀开创的妙道——殊胜上师之法理船桨时,如果不精进修法,那可真是自我欺惑、愚痴至极。《致弟子书》中云:“今已获得诸佛所开创,犹如大舟法道复舍弃,好似喜爱轮回海浪花,犹如舞者必定欺自心。”

乙二、若不精勤则不得解脱:

劝勉诸位定要诚心精进修法。

    何故佛赞珍宝器,    净除诸过获正义,

    若不成办自他利,    则自束缚轮回狱。

获得如是闲暇人身时,如果不修持有利于自他的正法,则将永远为轮回之索所缚,因此劝勉具有智慧者为摆脱轮回而勤修正法。《致弟子书》中云:“获得人身越过生死海,亦播殊胜菩提之良种,功德胜过珍贵如意宝,何者虚度人生令无果。引导众生心力广大者,一切如来得道依人身,天龙非天大鹏持明者,腹行与人非人皆不得,已获来之不易人身后,故当思维法义勤修持。”

乙三、于不听善妙教诲者生悲心:

虽然我忠言劝诫,但有些众生却无动于衷,因此对彼等生起厌烦心而寻求自我寂灭,同时也发心:但愿有朝一日能以强烈悲心引导他们。

    呜呼如同教诲石,    思多世人增厌离,

    开示不悟讲不解,    明日死亡今执常,

    贪著轮回无厌心,    明知我慢明懂迷,

    愦闹散乱降惑雨,    何时我利此等众?

悲哉!对于极为愚昧的众生,无论如何宣说,以种种表示与无量方便来摄受,却徒劳无益,他们无有证悟之时,百般传讲也不理解。有些人甚至自己明日就要离开人间却似乎还要住数劫一般,仍然贪执实有,从而一味散乱于今生之琐事上;有些人烦恼如烈火,弃离善法;另有些人自相续为嗔火所焚,因嫉妒他人而通过多种途径竭力恶言谩骂、揭穿过失、恶语中伤、无端诽谤;有些人虽然遭受诸多苦楚逼迫、折磨,但相续中从未对轮回生起丝毫的厌离心、出离心;有些人听闻少许佛法,略晓一二便骄傲自满,进而藐视他人,并且到处蔓延争论与千种烦恼之火焰,使自他相续的善薪焚尽无余,因为破誓言失戒律而日夜降下不善雨水。见到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后,我偶尔会生起自己趋向菩提、独自于寂静林中修持甚深禅定的心念,但大多数时间是以悲心祈愿“有朝一日唯以我令他们获得解脱”,会产生如此广大的心力。

因此,我今发愿肩负起无上重任而言:愿以我福德,令十方世界,一切诸众生,悉离苦得乐。愿短寿患者,长寿健康乐,饥渴苦难者,饮食皆富足。愿离王盗匪,野人水火险,余怖诸灾难,获得诸安乐。愿所想所欲,皆如意成办,恒时行善法,获解脱菩提。愿王善护国,政策和缓兴,臣增如法想,庶民恒安乐。愿离恶趣苦,获得善趣乐,息灭善趣苦,一切皆吉祥。愿三界有情,心地悉善良,不生罪恶心,以法度日夜。愿举国丰收,无病离诸害,相互无冲突,幸福似天界。愿诸事遂成,欲财眷仆誉,皆如愿以偿,圆满大福德。愿世人政增,出家众法增,欲德者智增,终生吉祥增。愿禅师成就,等持解解:指无碍解神通,神变等道果,现前解脱智。愿诸苦难者,意复欢喜增,懈怠怯弱众,精进修菩提。愿具福财饰,禅定持净戒,具忧怖失者,恒不离安乐。愿行利众尊,寿事业无量,他利悉圆满,长久住世间。愿凡依我众,福善极增上,知足具调柔,圣者之七财。愿于我赞毁,讥讽或诽谤,见闻念触者,皆越三有海。愿仅闻吾名,即生摧三有,离苦得乐后,证无上菩提。愿今起诸世,我如地等大,成众生存因,利乐诸有情。愿贫眷邪行,无端遭诽谤,成解脱善资,恒时勤利他。愿众生诸苦,皆成熟吾身,我之诸福德,成熟于他众。以吾善心力,愿众得快乐,梦亦不见苦,获得喜乐海。愿我令遍布,十方虚空界,所有佛众生,具足一切乐。愿我名声传,十方诸世间,应需普降雨,供养佛有情。十方六道众,佛未救度者,愿我悉救度,轮回海成空。大乐光芒为饰珍宝源泉池,遍布大地虚空诸众善云成,拂尘宝伞作为三界热恼荫,愿众成就具足净水佛莲花。具有天女乐受青莲鬘头饰,池中水鸟起舞慈爱花蕊上,幻化天鹅旋花不谢净刹湖,愿众赴往离诸惑害满禅刹。无垢朝阳红光星鬘萦绕月,成具目者甘露威光胜梵天,相好庄严无量光佛菩萨饰,愿众无勤往生光芒遍空刹。圆满三身寂静离尘无云空,无一多不可思无为性本地,愿众净心憩于自成普贤刹,竟至不缘广狭高低偏堕界。”

此后毫无厌倦以清净心于山岩前精勤于自他二利之事业。尽管我以如此饶益心激励而宣说自己所目睹的无常法,然而听闻者却不生丝毫厌离心,内心一直摆脱不了常执,如同对放在面前的石头说法或对旁生开示一样。好似旁生的教证,如《无常语》中云:“师言如我汝亦死,于此无常之窍诀,甚至怀疑亦不生,呜呼我真似旁生。”

甲四(结行)

分二:一、欲越轮回者当观无常之理;二、宣说功德。

乙一、欲越轮回者当观无常之理:

于此尽力劝勉诸位在没有对轮回彻底生起厌离心之前,应当精进观修无常。

    于此奉劝欲度过,    过患轮回之苦海,

    成就稀有妙德者,    即日思维定死亡,

    昼夜唯观修无常,    反复生厌出离心。

无论行住坐卧、进餐、散步、言谈、见到人群还是居于都市城邑、静处,时时刻刻都要观修无常,所见所闻皆当忆念无常之自性、无常之比喻、无常之教诲。《入行论》中云:“故吾当一心,日夜思除苦。”如果没有思维无常,会有什么过患呢?那只能是随着今生转,图名求利,贪婪嗔恚,懒惰懈怠,积累贮存,争论不休,修法不稳,因而不能从轮回中速得解脱。

即使是世间平平常常的一件事,如果只是偶尔有空才做,也不会成功,更何况说获得解脱菩提果了。因此,在没有证得佛果之前,务必要长期精勤努力修法。燃灯佛、释迦牟尼佛等最初也和我们一样是众生,但他们却依靠精进力而得以成佛了,我如今仍然漂于轮回中,尽管以前有无数佛陀出世后趣入涅槃,可是我们却未能成为他们调化的对境。思维自己因业力所牵而漂于无边轮回中的道理,应当下定决心在今遭的这一生就必须踏上菩提道。此身也如瞬间的借用品一样,因此必须思维无常,诚心精进修法。《入行论》中云:“今后若不勉,定当趋下流。饶益众有情,无量佛已逝,然我因昔过,未得佛化育。若今依旧犯,如是将反复,恶趣中领受,病缚剖割苦。”《现观庄严论》中云:“如天虽降雨,种坏不发芽,诸佛虽出世,无缘不获善。”

乙二、宣说功德:

若如是昼夜唯一观修死亡无常,则功德无量,归纳而言即:

    彼成现后利乐法,    勇猛精进而修持,

    舍今世断我执迷,    总之成就诸妙德,

    拔出诸过解脱因,    急修法根本无常。

当情不自禁地生起了定死无疑、现在必死、不知能否待到明日之心时,自然而然会以如熊熊烈火般勇猛精进而修持正法,依此踏上有利于现世后世的正道。目睹今生之显现无法长存而心不贪执,自然断除纠纷斗争、怀恨在心、嗔怒损恼、危害他众等一切恶业,因无暇生起我慢我执我所执,以不同意乐相合众人并且令人生喜,了知一切财产眷属亲朋好友皆是无常从而对他们不生贪执,他们无论惨遭别人的损害还是蒙受他人的饶益,无论受苦抑或享乐都不生贪嗔之心,他们已故或者离去或者不在也不忧伤。自己无论身处何地,都不会积累贪恋之业,无论出现顺缘还是逆缘,相续中都不会产生自相贪嗔执著,日日夜夜唯以善法度过,由于修法一帆风顺使得戒律、苦行究竟圆满,梵行清净无垢,不为堕罪所染,因为勤修道法而广积二资路粮,因威仪不杂罪业,从而对所作所为无有后悔之心,重新生起殊胜的信心、悲心与出离心,承蒙诸佛菩萨垂念,人、非人无机可乘,喜乐善法之天神鼎力护佑,睡眠安乐,起床安乐,行走安乐,散步安乐,具足安乐,死时安乐,转生乐趣,面见如来佛子,听闻乐法,修持乐道,于大乐洲获得大乐果位。《毗奈耶经》中云:“谨持梵净行,精勤修正道,死时无忧恼,摆脱燃烧室……”此中宣说了观修无常可以获得无量功德。

甲五、回向本品善根:

现在宣说将如此认真撰著本品所得之善根回向于众生。

    如是法理苍鸣声,    发出深益教妙音,

    愿众散乱执常惑,    疲劳心性今休息。

从增长善资白光的大海中出现的云彩打起呵欠,发出胜过苍鸣的巨响,从而普降法理之雨,依此灭除三有中疲惫不堪的众生常执心之一切垢染,在本来怙主日光严饰的美宅中享受大乐受用,获得慰藉。

    犹如梦境漂动诸众生,    聚际必散之性无实质,

    好似过客同路之友伴,    愿证无常变化之本性。

    士夫寿命消逝如秋云,    如电如幻亦如陡坡水,

    无常不稳变化之本性,    愿即日起真实得证悟。

    任何具有众多境域财,    名声远扬广大功德者,

    亦是动摇之法无可信,    愿众证悟四边之自性。